袁樵光盘摆渡机是什么是什么来历

Copyright@2013江苏戏剧文学五十年回顾55
您的位置: → 表格模板 →
江苏戏剧文学五十年回顾
苎查!.窒―――――――――――――――――――――――――――――――――――――――――――~文章绩号:1003--9104(2001)01一0037―006=00一年第一期:::::江苏戏剧文学五十年回顾卞维(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摘要:本文是为《江苏文学五十年丛书?戏剧文学卷》写的序言.它概述了50年来江苏戏剧文学发展的流程、创作的成果以及组织创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篇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性文章,具有一定的资料价值。关键词:江苏;戏剧文学;戏剧大省,剧种;会演中圈分类号:1053Reviewto文献标识码:BLiteratureintheLate50yearsJiangsu’SDramaticBIANWei江苏素称戏剧大省,剧种繁多,源远流长,积淀丰厚。历史上,江苏曾产生了许多剧作家,如粱辰鱼、徐复祚、冯梦龙、李玉、吴梅等等,他们的戏曲创作推动了戏曲在江苏的发展,并对全国产生积极影响。江苏也是话剧在我国较早兴起的地区之一,产生了洪深、丁西林、陈白尘等著名剧作家。抗日战争前后和解放战争时期,田汉、曹禺、李健吾、吴祖光等一批老剧作家的重要作品,都产生在江苏,同时.在苏北江淮一带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还活跃着一支支革命文艺队伍,编演过很多现代戏,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新文艺工作者,其中有不少戏剧文学创作骨干后来充实到各地的文工团、歌剧团和地方戏曲团体。新中国建立之前,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由于政局动乱,经济凋敝,社会危机严重.戏剧艺术也遭受到各种劫难,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衰微中的昆剧更是濒临绝境,挣扎于死亡线上。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激发起空前的刨作热情和艺术革新精神。1951年至1952年,苏南地区的文工团创作演出了话剧《最可恨的人》、《打虎不留情》,锡剧改编上演了《翻身姐妹》、《新儿女英雄传》、《方珍珠》、《刘胡兰》等近十部现代戏f苏北地区整理改编的有扬剧《守扬州》、《小女婿》、《消灭倭寇》等;淮剧《长城恨》、《艳阳楼》等。这些新戏上座率均超过老戏,而且现代戏颇受欢迎。其中影响较大的剧目是1951年南京力进维扬剧团编演的扬剧《枪毙恶霸地主萧月波》(编剧周镜泉、臧克秋等)。当时,类似的还有《枪毙王化鹏》、《枪毙恶霸丁赞庭》等,都收到了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的政治效果。江苏于1953年1月正式建省之后,即由省文化事业管理局主管戏剧事业,主要精力是审定、管理、改编流行较广的传统剧目,对各地文工团和戏曲团体也提出了要多创作演出反映人民新生活的,在全省迅速掀起了戏剧文学创作的热潮,其成果在1954年九月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示。江苏代表团有21个剧目参加演出,八个剧目获奖。其中有创作的现代锡剧《走上新路》(高晓声、叶至诚编剧,获剧本一等奖),整理改编的锡剧《双推磨》(俞介君执笔、吴白匀、扬彻、谢鸣整理改编,获剧本二等奖),还推出了锡剧《庵堂相会》、扬剧《鸿雁传书》、《袁樵摆渡》、《挑女婿》、柳琴戏‘喝面叶’等剧目。同一年举行的华东区话剧会演,江苏省话剧团演出的曹禺名著《家》,开创了话尉团上演“五四”以来优秀传统话剧剧目之先河。一九五六年三月,文化部举行全国第一次话剧会演,江苏省话剧团演出反映农业合作化的大型话剧《浪潮》(陈椿年、叶至诚编剧),获多项奖励。继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之后,我省连续举办了多次重大的戏曲演出活动,每次活动都推出了一批优秀剧目。1957年4月,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南京举行。锡剧《红楼梦》(吴梦家、杨彻编剧)、越剧《南一37― 艺术百家…―――――――――――~―一―――――――――――――――――――――――――――――――――――――――一―――――――――――――――――――――――――――――――――――一冠草》(毕华琪编剧)、扬剧《恩仇记》(石来鸿执笔与林玉兰编剧)、淮海戏《拾秸头》(元阜执笔与谷兆祥编剧)、豫剧《急拿王兆》(吕行、田润斌编剧)等十个剧目获优秀剧本奖。根据《僵尸复仇记》(又名《爱与仇》、《月夜惊人》)整理改编的《恩仇记》,情节曲折,引人人胜,且性较强,曾被川剧、评剧、秦腔、评弹等许多剧、曲种移植上演,成为扬剧的保留剧目之一。1958年12月25日至1959年1月5日;1959年1月20日至2月2日,省第二、三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连续举办,一共涌现出40多个新编或整理改编的剧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锡剧《红色的种子))(夏阳、顾尔镡、俞介君编剧,顾、俞执笔)、扬剧《百岁挂师》(吴梦家、银州、江风、仲飞整理改编)、柳琴戏《灵堂花烛》(李大任、王幼颐整理)、《相女婿》(高子亮编剧)、滑稽戏《满意不满意》(张幻尔、陈磊、陈继尔编剧)、京剧《打乾隆》(赵万鹏、朱庚编剧)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红色的种子》、《百岁挂帅》和《满意不满意》。《红色的种子》创作演出于1958年,是我省五十年代现代戏创作的代表性剧目之一,剧本既有文学性。又具舞台性,晋京演出和赴各省巡回演出均获好评,并为豫、评、粤等剧种移植上演。《百岁挂帅》上演予1958年,是我省50年代整理改编传统戏的代表性剧目之一。改编本细致地刻划了各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戏剧性很强。这个戏的成功,使扬剧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满意不满意》上演于1958年,是50年代滑稽戏的代表作之一。这个戏在确认滑稽戏审美特征的前提下,注意在剧作中突出人物性格,以人物为中心去组织喜剧冲突和喜剧情节。此剧是运用滑稽艺术反映社会主义新人物新生活的重要开端。根据传统京剧《泗州城》改编的《虹桥赠珠》(冯玉铮改编),于1959年由江苏省京剧团演出于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上荣获金奖,并赴北欧各国演出,受到欢迎。这是我省戏曲团体首次出国演出并获得殊荣。在1960年省首届青年戏曲演员观摩演出大会上,省苏昆剧团演出的现代戏《活捉罗根元》(徐子权编=OO-年第一期剧),获观众及同行一致赞赏。同年江苏舞台上出现了根据通迅《老贺到了小耿家》改编的扬剧《夺印》(李亚如、王鸿、汪复昌、谈宣编剧),剧本生活气息浓郁,情节曲折,矛盾冲突尖锐,充满戏剧性。1962年8月赴上海演出,引起轰动,接着影响全国,许多省、市和部队的戏曲团体移植上演,并先后改编为歌剧、话剧、电影及多种曲艺形式。根据同名通讯题材创作的剧目还有扬剧《东风解冻》、锡剧《金红梅》、通剧《好书记》等。60年代初,我省的小戏创作收获甚丰。1963年江苏省剧目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剧协江苏分会联合举办小剧本征稿,共收到二千八百多个小剧本,评出了《毛竹扁担》、《红丫头》、《再接鞭》等三十多部基础较好的小戏曲和独幕剧,分别推荐给《雨花》和江苏人民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涌现出顾惠良、王沂、苏位东、陆亚初等一批青年作者。与此同时,我省的话剧创作也十分活跃。其中影响较大的剧目有《天京风雨》(祁夫、费克编剧)、《雨花台下》(顾尔镡、鲍明路、夏阳编剧)、《红与白》(周特生、江浩编剧)、《公社的女婿》(鲍雨编剧)、《板门店后景》(雪立编剧)、《分家》(宋元编剧)、《八个蛋一斤》(任雨霖编剧)、《送肥记》(杨正吾编剧)等。江苏省话剧团的《红色路线》(费克编剧),于一九六三年参加华东区话剧会演。1964年6月,江苏省京剧代表团赴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演出大型剧目《耕耘初记》(洪玖编剧)和小型剧目《再接鞭》(汪闲鹤根据苏位东、吴林森同名话剧改编)。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工人俱乐部观看《耕》剧,提出改进意见,并邀《耕》剧去国务院礼堂演出。同年7月10日至8月7日,在省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涌现出锡剧《红花曲》(祁云、张周等编剧)、柳琴戏《志群接鞭》(李昆、高子亮编剧)、扬剧《红色家谱》(杨雪怀、韦根等编剧)、《伏虎》(金戈、王鸿、汪复昌编剧)等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后来《伏虎》改编成京剧,与根据歌剧改编的京剧《江姐》,由江苏省京剧团排演,一同参加了一九六五年华东地区京剧会演。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20年,戏剧艺术由复苏走向振兴,进入了一个空前良好的发展阶段。这20年,也是我省剧作家们解放思想,观念,开拓进取,不断求新创新的20年,是创作的题材、体裁、风格、样式更加多样化,艺术园地百花竟放,戏剧文学创作取得累累硕果的20年。粉碎“四人帮,,不久,我省剧作家即迸发出高昂的创作激情,1977年创作演出的话剧《峥嵘岁月》(顾尔镡、方洪友编剧),是我省第一部揭批“四人帮”的大型话剧。接着南京市越剧团创作演出了《报童之歌》(谢一38― 艺术百家二oo一年第一期光宁执笔与王庆昌编剧),首次在戏曲舞台上出现周总理的形象,受到观众的热情赞扬。1978年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剧目会演,出现了柳琴戏《小燕和大燕》(李大任编剧)和京剧《火烧竹篱笆》(刘俊鸿、沈谦、周汉寅编剧)等剧目。这一年文化部将我省新创作的五个小戏编辑成册,向全国各地推荐上演,并将这五个小戏调北京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五个小戏是:淮剧《金色的教鞭》、《双送鞋》(王沂编剧)。锡剧《老戏迷改戏》(陆忠宽编剧),扬剧《最听话的、r头》(练福和编剧)和黄梅戏《送鹅》(严东里、杨汝坤编剧)。1979年,柳琴戏《小燕和大燕》和《报童之歌》被选调进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创作奖。1980年举办的全省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出大小剧目32个,滑稽戏《我肯嫁给他》和小戏《一字值千金》(吕庆余编剧)获剧本一等奖;《生死怨》(成进森、习正编剧)、《紫罗兰》(李振家、史曼倩、孙中编剧)、《请客》(苏位东编剧)、《打碗记》(姜邦彦、乐民编剧)、《十里香》(薛传文、刘钟、陈华编剧)获剧本二等奖。1980―198]全国首届优秀剧本评奖,我省获奖的有话剧《阿Q正传》、淮剧《打碗记》、淮海戏《十里香》和滑稽戏《我肯嫁给他》等作品。1981年文化部举办部分省市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淮剧《一字值千金》和《打碗记》入选进京演出,深受好评。在此期间,我省话剧舞台上也是佳作迭出,异彩纷呈。著名剧作家陈白尘先后创作出大型话剧《大风歌》和《阿Q正传》两部杰作。1979年初开始搬上舞台的《大风歌》,取材予西汉时期吕后妄图篡位的一段史实,对于揭批“四人帮”篡党夺权斗争具有积极的战斗作用;同时作为一出古为今用的新编历史剧,也有深刻的认识作用。此剧先后由浙江省话剧团、成都市话剧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同年9月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创作一等奖。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阿Q正传》,1981年由中央实验话剧院和江苏省话剧团同时演出。并由日本话剧界在日隆重上演,享有盛誉。此刚被评为1980一1981全国首届优秀剧本奖。创作于1981年的《孙中山伦敦蒙难记》(李培健编剧),在当年十月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际,由中央实验话剧院首演,这是建国以来在首都舞台上第一次较为成功地塑造了孙中山的艺术形象。此剧曾由江西省和吉林市话剧团相继演出。1982年江苏省话剧团演出的《下里巴人》(姚远编剧),曾获1982年全省戏剧百花奖优秀剧本奖。与此同时,我省还涌现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如锡剧《红楼夜审》(张乾大、张振、孙中、史曼倩编剧)、扬剧《朱洪吾与马娘娘》(杨正吾编剧)、越剧《莫愁女》(张弦、张震麟编剧)等。这些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并且能作为经常上演剧目,上座率很高,有的戏连演几百、上千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之际,我省选调了锡剧《当家人》(汤旭、黄溪源、陈复观、秦茹芳编剧)、扬剧《血冤》(刘葆元、汪琴编剧)、淮剧《奇婚记》(贺寿光、徐恒斌、宋泽夫编剧)、滑稽戏《毛脚媳妇》(高仲欣、凡君、高翔编剧)等剧目在南京展演,以上剧目均获省调演优秀剧本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奇婚记》。此剧根据小说《太阳》改编,内容与情节都做了重新安排与改造,是一曲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的颂歌。剧本文学性强,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亦有很多创新,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1985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荣获剧本等七项一等奖。80年代中、后期,我省又接连产生了一批好作品。滑稽戏《土裁缝和洋小姐》与《多情的小和尚》(张宇清编剧)继滑稽戏《毛脚媳妇》之后赴京演出,均受到首都戏剧界和广大观众的赞赏;《多情的小和尚》获1988―1989年全国优秀剧本奖。扬剧《皮九辣子》(刘鹏春编剧)和京剧《红菱艳》(冯玉铮编剧),先后被文化部选调参加第一、二届中国艺术节。京剧《端午门》(杨谷中、杨本生整理)被文化部选调进京,为纪念徽班晋京二百周年进行演出,深受好评。小剧场话剧《天上飞的鸭子》(越家捷编剧)、扬剧《新婚礼葬》(苏位东、阮义华、火焰编剧)、淮海戏《果园风情》(张德法、刘传鸳编剧)、京剧《荣辱鉴》(金恩渠编剧)等,在提高作品的鉴赏价值和审美品位等方面,也都做出显著成绩。扬剧《皮九辣子》是继淮剧《奇婚记》之后取得突出成就的又一力作。该剧是一出寓意深刻的通俗喜剧,运用文学和戏剧手段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本质,揭露并嘲讽了生活的某些丑恶现象,勾勒出一幅幅复杂而充满情趣的世态风俗画。此剧获曹禺戏剧文学奖。进入90年代,自文化部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相继设立前后,我省戏剧在精品意识指导下,一39― 艺术百家――――――――――――――――――――――――――――――――――――――――――――――――――一一一二Co一年第一期更加重视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和观赏性。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先后获文华奖的戏剧作品有昆剧《血冤》(刘葆元、汪琴编剧),京剧《宝烛记》(马少波编剧),歌剧《木棉花开了》(王鸿编剧),滑稽戏《快活的黄帽子》(陆伦章编剧)、京剧《青蛇传》(高舜英改编)。话剧《甲申纪事》(汪人达编剧)、《热线电话》(王承刚,蔡伟编剧),淮剧《鸡毛蒜皮》(陈明、冯国才编剧),话剧《城市女儿》(熊国栋编剧),儿童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王辉茎编剧、方洪友编剧指导)。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戏剧作品提名奖的有滑稽戏《快活的黄帽子》、话剧《甲申纪事》、淮剧《鸡毛蒜皮》、京剧《醒醉记》和儿童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二三起步走》在原作《小城故事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再创造。这个戏人物形象生动,情节引人人胜,表现个性细腻人微。全剧充满了情趣盎然的诗情画意,既具有儿童剧的鲜明特征,又能使成年观众感到赏心悦目。本剧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大奖和中宣部1997年“五个一”工程戏剧作品入选奖第一名。它是我省戏剧艺术生产取得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省的戏剧创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综观半年世纪以来我省戏剧艺术生产状况,扎根于江苏这片土壤的朵朵艺术之花,都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在遍览群芳之时,又不难看出,我省戏剧百花园里呈显出的显著特色:一、在坚持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针和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三并举”剧目政策的前提下,重视和提高优秀现代戏的创作。优秀现代戏在反映新时期现实生活,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人民的原望,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激发人们建设四化的热情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是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所不能代替的。新中国建立以后,我省广大戏剧工作者就十分重视现代戏的创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的现代戏创作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剧作家们经过长期的艺术生产实践,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认识到提高现代戏的思想艺术质量,既要避免那种“写中心,演中心”、图解政策以及创作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又必须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益,自觉地把个人创作同繁荣社会主义戏剧事业的崇高使命紧密结合,努力适应人民群众新的审美需求。省和各地、市宣传文化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繁荣现代戏创作无疑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早在1957年省文化局的工作要点中,就提出要“鼓励创作反映现代生活的剧本”,1981年省文化局《关于繁荣我省戏剧尉目创作的若干规定》中,要求“花力气抓好现代戏的创作,省刹目室和省属剧院(团),在这方面要起更多的作用,做出示范”,并鼓励剧作者到生活中去吸取创作源泉。1982年,开始设立优秀现代戏演出百场奖,先后有四十多台剧目获得奖励。省里曾数次举办现代戏会演;在全省综合性的戏剧观摩演出活动中,现代戏一般占60%以上。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多年来盐城地区的现代戏创作所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形成了一茬接一茬的创作队伍,创作了一出又一出好戏,他们的共同追求是让作品保持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清纯质朴、通俗易懂的艺术风格,使淮剧有了与自己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观众群。二、短小精干的小型戏是戏剧队伍的轻骑兵。多年来,我省戏剧工作者薪编了很多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题材小说,并挖掘整理了大量优秀传统小说和折子戏。50年代创作的淮海小戏《拾穑头》,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时。被誉为“一枝朴素的紫丁香”。50年代末,江苏省苏昆剧团根据话剧《两个女红军》改编的昆剧《活捉罗根元》,为古老剧种昆剧编演现代戏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在此期间.我省各地剧种相继挖掘整理或改编的小型古装戏或折子戏,如昆剧《痴梦》、锡剧t双推磨>、扬剧《鸿雁传书》、苏剧《醉归》、柳琴戏《喝面叶》、京剧《张飞审瓜》、淮海戏《骂鸡》等,均堪称上乘之作。进入60年代至“文革”以前,在戏剧创作日渐陷入困境时,我省仍创作出《就是他》、《枫林渡》(京剧)、《送肥记》、《八个蛋一斤》(话剧)等小戏。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省的小戏创作空前活跃。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创作于1978年的淮剃《小燕南归》(安理编剧)是一出独脚戏,全剧一唱到底,唱词感情深沉,饱含意蕴,雅俗共赏,曾被选拔向省文艺界汇报演出;不久,淮剧《一字值千斤》、《打碗记》、《花好月圆》、《乔迁之喜》、《十里香》,扬剧《请客》,锡剧《阿二接妻》等一批现代题材的小戏相继问世.均传诵一时;淮剧《三放吊桥》和淮海戏《花大姑说媒》双双获得全一40一 艺术百家二oo一年第一期国农村题材小戏评奖一等奖。1978年文化部将我省五个现代题材的小戏编印成册,向全国推荐,是年五月选调进京演出,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文化部为繁荣、推广优秀小戏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省小戏作者鼓舞极大。这批小戏曾在我省城乡广泛演出。小淮剧《打碗记》更是久演不衰,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演出千场奖奖励。三、滑稽戏的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重要成果。滑稽戏是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的新兴戏曲剧种,俗称“江南滑稽戏”。我省滑稽戏剧团主要在苏、锡、常等地。多年来,我省滑稽戏在艺术生产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已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建国初期,常州民营天宝剧团根据40年代创作的滑稽戏《一碗饭》修改加工,在苏南和上海等地演出多场;60年代初苏州出现的优秀剧目《满意不满意》,已展现出这一剧种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的优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滑稽戏更充分显示了它的强劲的艺术创造力。无锡、常州、苏州三市的滑稽戏剧团先后创作演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的好戏。继无锡市滑稽戏剧团的《我肯嫁给他》获得1980―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之后,相继创作出《小小得月楼》、《屋顶奇缘》(苏州)、《团团转》、《毛脚媳妇》(无锡)、《土裁缝与洋小姐》、《多情的小和尚》(常州)等优秀剧目。这些剧目的突出成就是:摆脱了过去以个人表演为中心的“独角戏”的痕迹,重视整体戏剧结构;更新了单纯以情节、“噱头”取胜的传统观念,重视人物塑造,着眼于写人写情;突破了只写小市民、“小人物”的局限,开始让城市工人、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等新人形象进入滑稽戏的人物画廊;澄清了不健康的舞台形象和低级趣味,走向了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寓庄于谐,雅俗共赏。在这批优秀剧目取得可喜成果的基础上,苏州市滑稽戏剧团的《一二三起步走》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四、南京军区的剧作家与我省剧作家在长期的生活与创作实践中团结合作、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前线话剧团、歌舞团阵容强大、实力雄厚,他们拥有沈西蒙、漠雁、白文、刘川、杨履方、顾宝璋、所云平、石汉、江深等老一辈剧作家,又培养造就了姚远、邵钧林、蒋晓勤、邓海南等中青年剧作家;他们以其艰辛的艺术实践,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先后创作了《霓红灯下的哨兵》、《东进序曲》、《红霞》、《第二个春天》、《布谷鸟又叫了》、《商秧》、《强台风从这里经过》、《抗天歌》及《虎踞钟山》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前线话剧团形成了军内外一致公认的“前话风格”。这些作品,为军事戏剧、为中国话剧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同时,也给江苏的戏剧园地增添了光彩。新中国建立五十年来,我省的戏剧文学创作队伍走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取得丰硕成果,也积累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五十年来,我省戏剧界和文艺界各条战线一样,经历了建国以后十七年、“文化大革命”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十年这三个重要历史时期。建国后的十七年,我省的戏剧文学创作虽取得重要成就,由于历次的政治运动及“左”的错误思想的干扰,使艺术生产力遭受过创伤,对戏剧文学创作产生过消极和不良影响。诚然,一个时代的戏剧作品,特别是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我们认为,对一部作品的要求,只要它符合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受到那个时代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就不应当否定它的存在价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二十年,我省各级党委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戏剧创作,尊重艺术生产规律.尊重戏剧家的劳动,充分发挥了戏剧家和广大戏剧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在我省戏剧百花园里呈现出群芳竟秀、繁荣兴旺的景象。综观五十年来我省戏剧工作者过走的道路,加强和改善党对戏剧事业的领导,是保证戏剧艺术生产取得丰硕成果的关键。二、人民需要戏剧,戏剧更需要人民。我省戏剧家们一直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和群众相结合。这是戏剧艺术生产能够取得重要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剧作家们信守人类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一真理,多年来,采取蹲点、落户、建立生活基地、至工厂、农村兼职、参加工作队、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感受时代脉博,观察生活浪花,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刨作灵一4】一 艺术百家二oo一年第一期感。我省不少剧作家都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积累,淮剧《奇婚记》的编剧徐恒斌、宋泽夫、贺寿光三个都长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由贫穷愚昧走向变革发展的历程中。各种人物的不F-I心态及其命运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因而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剧情感人肺腑,发人深思;常州市剧作家张宇清长期在基层挂职.一直“泡”在社会变革之中.他创作的《土裁缝和洋小姐》和《多情的小和尚》就是他在深入生活中采撷的硕果;1990年苏州市曾四次组织剧作家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调查、访问,滑稽戏《快活的黄帽子》就是那一年剧作家深入生活的收获。戏剧不能离开观众,戏剧艺术的生命存在于观众之中。剧作家能否保持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还要看能否坚持将自己的创作面向广大观众,既重视作品的思想艺术品位和文学欣赏价值,同时重视广大观众的品赏情趣,尽可能做到雅俗共赏,使多层次的观众能够接受、叫好。三、要产生优秀戏剧文学作品,必须有优秀编剧人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导下,我省逐步形成和造就了一支戏剧创作队伍。具有比较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五十年代初,戏曲团体经过“三改”以后,一批新文艺工作者充实到我省各地方剧种剧团,他们和本团的艺术工作者结合在一起,相继挖掘整理出一个又一个具有较高思想艺术品味的优秀传统剧目。在此期间,也创作出一些话剧和新歌剧。从1957年开始,我省即建立剧目工作委员会,开始由上而下形成一支创作专业队伍,~方面组织作者创作新剧目;一方面对挖掘的剧目组织专人进行整理加工,推广上演;并开展戏剧评论工作,促进戏剧创作的繁荣。这支戏剧创作专业队伍虽在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十年浩劫中饱受创伤,但粉碎“四人帮”不久即重新组合,并不断充实。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我省老一辈剧作家陈白尘,从三十年代开始就是文坛上的小说家,后来的长期在戏剧运动中将文学性与戏剧性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我省的戏剧创作队伍里,有许多作者原本就是作家或诗人,如高晓声、顾尔镡、叶至诚、李进、宋词、王鸿、王立信、方洪友、苏位东、刘鹏春、张宇清、王沂等,他们的文学品格和诗的气韵,在作品中都有不同的体现。同时,多年来我省十分重视培养编剧人才,提高剧作者的文学素养与戏剧专业技巧,省戏校、省文化干校、南艺编剧大专班和南大作家班都培养了不少有才华的编剧;有的成为我省戏剧创作骨干,有的已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其中姚远、蒋晓勤、邓海南、夏坚勇、张贵池、陆伦章、张弘、贺寿光、徐恒斌、褚铭、邓跃清、卢冬红等,便是他们的代表。四、多年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我省各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为扶持、促进戏剧创作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50年代建立的省剧目工作委员会组织专人从全省各地收集、挖掘各种戏曲剧种传统戏藏本、艺人口述记录本和回忆录等,至60年代初先后铅印或油印几千个剧目,为整理、加工或改编传统剧目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省和各地对所创作的戏剧文学作品,在搬上舞台以前,大多经过认真讨论,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为作者修改加工剧本进行有效的帮助。多年来,我省也一直重视戏剧评论工作,倡导正确的创作思想,热情介绍优秀作品,帮助剧作者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鉴赏水平。对有些存在缺点的作品,坚持与人为善,真诚给予帮助;对曾经出现过的某些错误的戏剧创作观点,既敢于批评,又以理服人。多年来省文化主管部门和省剧协曾多次联合举办过戏剧理论与作品的专题研讨,对促进戏剧创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剧本提供发表园地,是繁荣戏剧创作、保护剧作家创作积极性的另一举措。多年来,我省除在正式出版的刊物上不遗余力地推荐优秀作品外,还以内部交流的方式发表了大量作品;并多次将新编剧本与整理加工的传统剧目结集成册正式出版。这批优秀作品的面世,不仅使剧作家本人受到慰藉与鼓舞,对全省戏剧界和剧作家们也将会产生鼓励和促进作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将半个世纪以来我省剧作家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选编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我省的戏剧创作队伍是好的,戏剧文学创作是有很大成绩的。尽管与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相比较,还有差距,特别在由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当前戏剧艺术生产面临着许多新困难,但在党的文艺方针正确指引下,有广大剧作家们知难而进,锐意创新,我省的戏剧文学创作一定能继续攀登新的高峰,以更加丰硕的成果回报我们的时代,回报我们的党和人民。 
江苏戏剧文学五十年回顾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摆渡人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