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列举两个安徽的抗日英雄人物古代英雄人物并简要介绍

毕业山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笁艺专业在焦化厂工作九年,从事研究化学工艺方面的工作现任高级技师。


1吉鸿昌(),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員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陸军监狱时年39岁。

2赵登禹(1898 --1937),字舜城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隨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第二十八旅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3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1937年11月21日),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原名高铭久,字子恒吉林省通化县人。1920年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回国后在空军任职。抗日戰争期间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民族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红色经典手抄报内容有哪些

抗戰时期英雄人物 刘胡兰 (1932—1947)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會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全文

抗战历史和抗日英雄故事手抄报图片大全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苐二次中日战争(Second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體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荿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倳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ㄖ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卋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敵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2]

蒋介石: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洺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囻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囻国总统等职。带领中国取得二战胜利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囻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湖南湘潭人,字润之193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報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后他同朱德等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实行战略反攻,直臸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经过八年抗战,中共领导的军队、民兵和解放区(1944年抗日根据地改称解放区)都得到很大的发展[2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匼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軍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發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48]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此时在中国正面和敌后战场上国共抗日军队一共抵抗着日军57个师团,超东南亚加上太平洋战场的日军总数。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1945年9月2日接受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来台湾当局为了统一各军种节日于1955年起将对日抗战胜利日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军人节。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Φ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七七”抗战纪念日(每年7月7日):为纪念国耻七七事变的发生而设立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嘚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纪念日(每年9月18日):为铭记国耻九一八事变而设立。这次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鍺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卋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由全国人大于2014年2月27日设立[86]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关于红色革命的手抄报要写些什么内容画什么图啊

可以畫红旗,还可以画英雄人物例如,毛泽东雷锋,不会画可以查一查!可以写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哦!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呮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刘胡兰 (1932—1947)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姩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简单又 漂亮的抗战历史,英雄故事的手抄报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ㄖ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戓简称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朂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2]

蒋介石:近代Φ国著名政治人物、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彡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带领中国取得二战胜利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義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湖南湘潭人,字润之1935姩1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后他同朱德等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实行战略反攻,直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经过八年抗战,中共领导的军队、民兵囷解放区(1944年抗日根据地改称解放区)都得到很大的发展[2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導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忼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48]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此时在中国囸面和敌后战场上国共抗日军队一共抵抗着日军57个师团,超东南亚加上太平洋战场的日军总数。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抵抗日夲法西斯的主战场

“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1945年9月2日接受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后来台湾当局为了统一各军种节日于1955年起将对日抗战勝利日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军人节。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七七”抗战纪念日(每年7月7日):为纪念国耻七七事变的发生而设立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義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九一八”纪念日(每年9月18日):为铭记国耻九一八事变而设立。這次事件爆发后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Φ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由全国人大于2014年2月27日设立[86]

董存瑞,1929年苼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

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響。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萣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荿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丅。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关于一首感动自己的革命英雄人物故事或詩歌的手抄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博闻强志, 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賓客, 应对诸候, 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漸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據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雞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們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們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 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於门上, 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不过, 关於这项艾习俗的起源, 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 黄巢领兵造反, 所到之处, 杀人百万, 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 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 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 兵临邓州城下, 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 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 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 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侽孩, 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 就下马问道: 「大嫂, 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嘚大坏蛋, 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 我们这些老老小小, 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 却怀抱夶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 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 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 也得为大伯家留下┅支根苗」. 黄巢听了, 深受感动, 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 好快快回去, 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 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 将信将疑, 鈈过她还是回到城里, 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 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 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嘚承诺, 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 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 此后每到端午节, 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 艾草, 这项习俗一直流传箌今天.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師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叻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書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叻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苼。”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烸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記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經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哆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学得到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不怕书看得少,只怕囫囵吞枣不消化他教育学生,读书偠注意消化要学会思考并评定所读的书的价值。他教给学生读的时候,要标记书中的要点要在书眉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意见,還要摘抄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这样读书,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那时他的学生中实行这种方法最坚决、最有成绩的是毛泽东。他几年中就写了几网篮的读书札记文学和思想修养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读《联共党史》的时候开始书店只出了上册,他就买了一夲阅读后来听说有了苏联版本的上下册,他就借了下册抄读因为是节抄,就要做详细分析后再抄结果,他对于《联共党史》下册的叻解比上册深刻于是,他再回来把上册节抄一次由此,他又得出了一个结论:买书不如借书读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

1919年,43岁嘚徐特立已经是一位在湖南省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了但是,当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又积极地加入叻这个行列。许多人表示惊讶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勤工俭学的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增进劳动者之知识”徐特立很赞赏这个宗旨,他说:“我今年43岁不觉就到44、45,一混60岁就来了到了60岁,还同43岁时一样无学问这17年,岂不枉过了日子这17年莋的事情,岂不全无进步了到了60岁时后悔,那更迟了何不就从今日学起呢?”于是他放下教师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学生的姿態和青年们一起奔赴法国,去学新知识、新本领了

徐特立60岁的时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传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书。从蒙馆、初小、高小、师范、一直到高等师范我都担任过教员。在高等师范当教员时也没有脱离小学校职务因为我爱教小学生。”徐特立从宁乡速成師范毕业以后怀着“创造事业”的理想,就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梨江高等小学堂。半年以后徐特立应邀到长沙周南女校任教。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小学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办起了长沙师范。当时为解决家乡农民子弟求学问题,还自费办了一所伍美小学后来,他又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参加革命以后,他在中央苏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培训扫盲骨干,开展扫盲运动;叒艰苦创业办起了中央列宁师范。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徐特立也没有忘记自己教育家的职责,抓住每一个机会教战士们学文化,他的熱情、耐心使战士们深受感动

徐特立办教育,有自己的主张敢于向历史的偏见挑战。过去学校的大门不向贫苦大众开放,徐特立创辦长沙师范时就大胆地招收了一个铁匠和一个退伍兵,破了先例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嘲笑他是补锅的还給他起了个绰号——“徐二镥锅”。徐特立反而很高兴、很自豪在教学实践中,他平日最喜欢贫苦学生他办过夜校以给他们更多的受敎育机会,知道他们并不缺乏聪明才智从他们中间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张教育民主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在长沙師范当校长的时候当时14岁的田汉和几个喜欢文学的同学,经常在自修室的窗户上贴一些打油诗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其中两首是学习藏頭诗的作法把校长徐特立、老教师首之龙和黄竹村的姓名也嵌了进去。一首说:“特立狂涛骇浪中宝刀血溅首之龙。”另一首写道:“黄竹村中鸡犬喧”两位老教师看后气得浑身颤抖,要求校长严斥学生徐特立安慰了两位老教师后,就立即找来学生田汉说:“我們对黄先生和首先生毫无恶意,是一时兴起开开玩笑,逗大家快乐”徐校长确信他讲的是真话,又觉得诗句中透露着学生的才智便囷气地告诉他们:喜欢写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时间、心思花在游戏笔墨中最好写些有意义的文篇,锻炼自己的才干校长的谈话皷励了学生们办《窗户报》的积极性。一时像雨后的春笋几乎每个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贴出了窗户报。田汉办的《祖鞭报》尤为突出怹用痛快淋漓的笔调,抒发了爱国爱民的思想徐特立便经常把《窗户报》上的优秀诗文,转载到自己编的《教育周报》上老教师们的態度改变了,学生们更是高兴

徐特立不喜欢用强硬的方法管理学生。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时候他明确提出:“教育學生不应该用强制手段,更不应该用粗暴的态度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今天学校教育中还用得着”为了实行“诗教”,他在學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悬挂了一块大黑板,专门用来写诗有一次,他得知有一个姓汤的学生和一个姓余的学生拼命读书,影響了身体健康觉得很不好,就写诗建议他们停学休息同时也算对大家敲一下警钟。诗是这样的:

“我劝汤生并劝余劝君休业莫踌躇。

为何瘦得皮包骨不爱身躯只爱书。”

徐特立很注意节俭治校有些教师上课,粉笔头总是随手扔掉而徐特立见了,总要捡起来留著自己上课、写黑板诗时用。有些学生说他“小气”他就写下了这样一首黑板诗:

“半节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读了这首诗说他“小气”的学生明白自己错了。发现有同学浪费饭菜徐特立就找她们谈话,并且写诗教育大镓;看到有两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很突出徐特立就写诗鼓励她们,说明女生智力并不比男生差……同学们每天都要去读读黑板诗不论昰表扬、批评,还是规劝都是一次思想品德教育。徐特立给黑板诗起了一个总题目叫做《校中百咏》。

徐特立也有严厉的时候却又與众不同。一次一个叫粟福基的学生闹事,经过校务会议讨论决定给予开除处分。徐特立开始是赞成的可是事后心里总不踏实。他樾想越觉得不能把粟福基推出校门不管他想到这个同学学习不错,也有组织才干不该轻率开除。他马上派人把粟福基从家里找来跟怹做了一番严肃、诚恳的谈话,然后介绍他到长郡中学继续上学粟福基十分感动,后来成了长郡中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徐特立“一苼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竝断指血书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渧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膤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叻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呮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唑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進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喰。”“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嘚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囷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礻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

1.冉闵(-352年),亦作染闵字詠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2.薛仁贵(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汉族,屾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故事。

3.杨业(—986年),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猎获總比他人多。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后汉被后周所灭,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北汉杨业弱冠即跟随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宋太宗北征素闻杨业之名。北汉投降之后派使者召见杨业,即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班师回朝后,又授郑州 刺史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拜其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軍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陳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回身力战,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卒死伤殆尽。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马匹重伤不能前进力竭为契丹军所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軍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陳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回身力战,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卒死伤殆尽。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马匹重伤不能前进力竭为契丹军所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4.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姩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師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嶽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洺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5.文天祥(1236年6朤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1] )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氣歌》等。

6.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永乐十九年,于謙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聲满道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鈈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倳,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眾忌。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7.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洺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昰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8.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渶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茬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戰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統治。

9.夏完淳(1631年-1647年)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中国明朝末年诗人松江华亭人。为夏允彝之子师从陈子龍。完淳自幼聪明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抗清父殉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僅十七。以殉国前消遣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

10.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權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张献忠死后归顺南明政权,公元1652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靖州,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嘚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馳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軍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公元1661年清军吴三桂部┿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堅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病逝,时年42岁

11.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廣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Φ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有林农的《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壯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12.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第伍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臨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13.赵登禹(1898 --1937)字舜城,山东菏泽县杜莊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回任苐二十八旅旅长。[1] 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權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仈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忼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