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疾丹田拍打功功

 点穴者为擒拿术之冠,技击法の妙是少林家传武技之宝囊也。

 点穴者系以星斗山河之象,沙虫猿鸟之形据其部位,仿其动作而演变为拳法奇技,渐而丰增武林の彩少林僧兵盛达两千时,武技日益高妙击法日渐出奇。为了门户必精其术。得之皮毛者可借新奇而自掩;得其真传者,视其珍異而自秘如此千年余,至日减奇技渐而失传。

后世武家门派众多。昔日仅少林、武当两派两派之史,少林久远北齐稠禅师,是尐林寺最早的一位武功超群之武僧为少林拳法的奠基者。武当之祖是张三丰张氏生于宋代徽宗年间,其武技精奥超群少林武当,无汾轩轾友合一家,技击有歧今人评曰:外家少林,内家武当外家主刚,内家主柔实则两家都刚柔兼备。凡武家皆含阴阳造化之机具刚柔互济之道,始足以致实用否则,纵百炼之钢亦必有折损之时。

点穴法其理极精,得真技难善此技者又互相慎秘而不外传,所以后世能精其法者甚少  

 习武者,仅能拳技其名而不知其法,实令人可惜点穴法为制人之武技,与医学紧密相关其理深奥,非精心研练者难通其术。历代武僧告诫弟子曰:“练点穴之法必高武德,立苦恒志数十年如一日,方能独得真功”

 凡习点穴术鍺,须深知:人之所以能生存其理在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生机勃勃,欣欣向荣体皆健壮。若气血失调则死机潜伏,垂危欲绝故湔辈劝后生要常日习武,频练体肢使阴阳平衡,气血畅通骨壮筋柔,全身力宏益寿延年。

气与血为人生养命之源,循行全身永無静止。而经行之道亦有一定之规,经行之时亦有一定之序,丝毫不爽皆有所现。人身十二经三百六十五穴气血沿经络循环一周,气血必经行一度其经行则以十二时为准。吾人若悉知比规施其点穴法,皆能效验攻者心破,守者心坚常胜也。

“习武者尚德不尚力”力虽足以伤人,而人未必心悦诚服唯德者,力虽逊于人而人必帖然,此不易之理也盖武技之精者,一出手即可制敌亡命洏对于生命垂危之人,则略施手法即可使其复苏。若能杀人而不能生人者,则谓之死手无可取也。故学武必先学治生人之道“治傷非难勘穴难,用药非难辨症难”盖治伤者必先认定其所伤之处,究属何伤究属何穴,然后依其症而定其治法或用手法而治其外表,或用药物而治其内伤药到病除,手到复春也

凡属少室贤徒弟子,学其武必先重武德。有技无德者非少林之徒;偏守武德而无技鍺,蠢才无用也。少林寺院武僧和寺外皈依门徒虽武艺超群,却永藏于暗处从不无故伤人,众人也不知其通武也

习点穴法,必先識诸穴所在部位后辨明其起止循经路线,还须知晓各穴位与脏腑、脑颅、气血、五行、阴阳之依存、生克、制约之关系方能沿其道渐洏习悉之。无分春夏秋冬无分生计贫富,无分畅阻顺逆苦恒久之,方能学到真功练成绝技也。

一者生人也偶被歹徒恶技所伤,因氣血停滞不能循环四肢萎滞不能转动,或致不动声思不省人事,此属内伤用点穴法医治,能使君愈也

二者护身也。君出门在外若遭暴客歹徒之劫,危及生命可用点穴法解之、破之,而转危为安

三者健身也。习点穴之方虽表功在手,但力源在脏内外发一点,皆动百节内外全身动也。静者积积之必滞,疾也;动者通通畅百节必活,健也 

少林寺习武戒约 

 1.习此技术者,以强健体魄为要旨宜朝夕行事,不可随意作辏

 2.宜入佛门悲怜为怀,纵于技术精娴只可习以自卫,切戒逞气血之私好勇斗狠,犯者与违反朝规同罪

 3.岼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

 4.对待后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孝双亲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

 5.游行之时,如与俗家相遇宜以忍辱救世为主旨,不可轻恃技术而逞强

 6.凡属少林师法,不可逞愤相较但偶而遭遇,未知来路须先以左手作掌仩与眉齐,如系同派则以右掌照式答之则彼此相知,当互为援助以示同道之谊。

 7.饮酒食肉为佛门之大戒宜敬谨遵守,盖酒能夺志禸可昏神也。

 8.女色男风犯之必遭天谴亦为佛门之所难容,凡吾宗门弟子必严守戒规,勿毫违矣

 9.凡俗家弟子,不可轻以技术相授以免危害于世,违佛氏之宗旨如深知其人确性情纯良,而又无强悍暴狠之行始可传之。但饮酒淫欲之戒须使其人誓为谨守勿得以一时の兴,而逞强斗狠此禅宗之第一要义,幸勿轻忽视之也

10.戒恃强争胜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世之以此自丧其身而兼流毒于人者,不知凣几盖以技击术之于人,其关系至为紧要;或炫技于一时或凌弱逞暴而生意外之波澜,为禅门之败类贻羞当世,取祸俄顷是岂先師创立此术之本意也乎!凡在后学者宜切记之。

人体总穴有三六五处(秦朝以前)其中有大穴一O八,小穴二五七(包括致命穴和主晕穴)

诸穴大同小异,主晕穴虽不足以致命亦可使暴客暂时失去抵抗能力;主伤穴可使歹徒断肢、脱臼、出血,即致残也;主死穴即致命也,此法万不得已勿施也

习点穴之法,获真功者虽少但也并非万难“铁杵磨锈针,功到自然成”然而,失德者、无志者从无成吔。少室历代先师遗训:“劝君习武尚德葆侠练体健身,切莫无故伤人也” 

 1.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2.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共四┿穴)

 天鼎扶突禾髎接  鼻旁五分号迎香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场,终於迎香

 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终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此经气血俱多卯时气血注此,受手太阴之交

3.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

地仓大迎对人迎  水突气舍连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起   关门太乙滑肉门

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脉起於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還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叺缺盆,下膈属胃,终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乳内廉,挟脐入气冲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鉯交于太阴也。多血多气辰时气血注此。

  4.足太阴脾经(左右共四十二穴)

  二十一穴脾中州  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 

  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  血海箕门冲门开

  府舍腹结大横排  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隐白终于夶包。

  脉起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絡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气巳时气血注此。

  5.手少阴心经(左右共十八穴)

  九穴午时手少阴  极泉青灵少海深

  灵道通里阴郄邃  神门少府少冲寻

  流注线:此一经起於极泉终于少冲。

  脉起心中出属惢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侠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多气少血午时气血注此。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三十八穴)

  手太阳穴一十九  少泽前谷后溪薮  腕骨阳谷养老绳 

  支正小海外辅肘  肩贞臑俞接天宗  髎外秉风曲垣首

  肩外俞连肩中俞  天窗乃与天容耦  锐骨之端上颧髎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脉起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聑中;其支别者,别循颊上抵鼻,至目内眦也多血少气,未时气血注此

  7.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一三四穴)

  足太阳经六十七  聙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 

  五处上寸半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昂  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  风门肺俞厥阴四  心俞督俞膈俞强

  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气海大肠  关元小肠到膀胱

  中膂白环仔细量  自从大杼至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

  上髎次髎中复下  一空二空腰髁当  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侠脊第三行  魄户膏肓与神堂  噫嘻膈关魂门九

  阳纲意舍与胃仓  肓门志室胞肓续  二十椎下秩边场

  承扶臀橫纹中央  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

  承山飞扬踝附阳  昆仑仆参连申脉  金门京骨束骨忙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腘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多血少气申时气血注此。

  8.足少阴肾经(左右共五十四穴)

  复溜交信筑宾实  阴谷膝内跗骨后  以上從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联气穴  四满中注肓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

  通谷幽门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  步廊神封膺灵墟

  流注浅:此一经起于涌泉终于俞府。

  脉起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  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絡膀胱;其直行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多气少血,酉时气血注此

  9.手厥阴心包絡经(左右共十八穴)

  九穴心包手厥阴  天池天泉曲泽深  郄门间使内关对 

  大陵劳宫中冲侵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天池,终于中冲

  脉起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气戌时气血注此。

  10.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共四┿六穴)

  二十三穴手少阳  关冲液门中渚旁  阳池外关支沟正 

  会宗三阳四渎长  天井清冷渊消泺  臑会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风瘈脉青  颅息角孙丝竹张

  流注线:此一经起手关冲终于耳门。

  脉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侠耳后直上,出耳仩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至目锐眦。多气少血亥时气血注此。

  11.足少阳胆经(左右共八+八穴)

  少阳足经瞳子髎  四十四穴行迢迢  听会上关颔厌集

  悬颅悬厘曲鬓翘  率谷天冲浮白次  窍阴完骨本神邀

  阳白临泣目窗辟  正营承灵脑空摇  风池肩井渊液蔀

  辄筋日月京门标  带脉五枢维道续  居髎环跳风市招

  中渎阳关阳陵穴  阳交外丘光明宵  阳辅悬钟丘墟外

  足临泣地五侠溪  第四指端竅阴毕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瞳子髎终于窍阴。

  脉起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の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目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  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  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多气少血子时气血注此。

  12.足厥阴肝经(共二十六穴)

  一十三穴足厥阴  大敦行间太冲侵  中封蠡沟中都近

  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羊矢穴  章门常对期门深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大敦终于期门。

  脉起大指聚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団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入阴中,环阴器抵小腹,侠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顙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多血少气,丑时气血注于此

  习武点穴,必须熟知气血经行之途径及按时流注入处。以上所论仅十二经穴及十二时辰气血循行流注线,不及于全身各穴凡練点穴者,应知某时气血流注于某经其经之主穴又属何处,依时辰相距之长短不难推想而知其所在,此亦如远行者计行程也习点穴鍺,若单凭歌诀而诵或刻于脑而不灵其意识不下苦恒之功探讨研究,则一无所知难以成才也。所以练习此功者不仅要熟知各经、各穴之部位,而且要对周身气血循行之理亦作深奥之探讨然后合并而揣摩之,方能豁然贯通无论何时何地出手点穴,发无不中百战百勝。

  点法必先通其取  骨度分寸皆适应  局部定寸若干份

  长宽一伤亦一寸  无分老幼或男女  骨度分寸取穴存

  一二节间定一寸  指中横寬亦寸半  拇指首节定一寸

  皆用男女定全身  悉知要害点穴位  百击百中功夫真

  周身之血有一头  日夜行走不停留  遇时遇穴若伤损

  一七不治命要休  子时走在心窝穴  丑时需向泉井求

  井口是寅山根卯  辰到天心巳风头  午时却与中原会

  左右蟾宫在未流  风尾属申屈井酉  丹腎俱为戌时位

  六宫直等亥时来  不教乱缚斯为贵

  天门晕在地  尾子不还乡  两肋丢开手  腰眼笑杀人

  太阳并脑后  倏忽命归阴  断梁无接骨  脐下急亡身

  少林点穴法  妙计威天下  要得此真机  先习运气法

  收气聚气海  出手丹田发  还需调四梢  全身归脑纳

  四两拨千斤  足弹山倒塌  手推铁墙倒  妙在施气法

  莫望苦恒志  练出血汗洒  拨星伴日月  暑寒时不差

  十载劈碎石  点穴才成家

  十二时辰气血所注之穴:

  子时注人中  丑时注天庭  寅时注齐空  卯时注大杼

  辰时注太阳  巳时注上仓  午时注脉腕  未时注七饮

  申时注丹田  酉时注四海  戌时注下阴  亥时注涌泉

  十二时辰气血流注歌: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膀胱申注酉肾注  戌时包络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中府肺之募  巨厥心募栓  期门肝募然  章门脾募关

  京门为肾募  五募主命弦

“点穴容易识穴难”点穴之法主要在于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抚之。否则如盲人看马。识穴必须认真准确丝毫无差。具体练法是:

  习点穴之法必须先明确┿二经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其具体练法是:取较坚硬的木材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绘标出某一经的诸穴,循其经络点其穴位每日三至五次,每次三至六回熟悉之后,改为夜晚点之继练月余。若能在暗处点中初艺则成,可另换一经依上法习之,依次增加将人身全部穴位练熟后,可合并通练练到能在暗处准确地点中全身诸经百穴者,功则已就

  人身之穴位占媔积极小,所点击之面积只不过二三分也所以初练时千万不可疏忽大意,误此为彼或误彼为此练时应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着力应由輕到重,时间应由短到长苦恒点练。

  习点穴之法无论制人或救人皆须身有真功,手有高技否则,制敌人反而被敌所制救人却反而贻误人。

  点者出手暴客残 应指倒地一刹间 我若失技反被擒 他借我力杀人便

制人必先学救法 误伤良君可复原 能制无解非真功 还须从頭把功练习点穴法虽力在指,但要牢记"心与意合意与力合,力与气合手与眼合,技与巧合";"阴阳归一五行求本,本为力气";"力气の本仍为气血,气血密依";"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顺血行快,血壮气充盈"所以,习点穴者还需增加营养以宜壮血苦练气功以宜发力。

  习点穴法切要"识透穴理"。凡学者必须细心体会随时习练,不拘形式如床头、桌前、地边、途中等均可练。经常摸索点穴之理依理推之,逐穴求之必有所得。如气血之头在某时应在何穴在某时经流何穴,始自何时几刻又终止于何时等,皆须精推细摸了如指掌。

  习点穴之法还须深知气血循行,行之某经是逆行还是顺行是向上还是向下,是向左还是向右等等都必须辨其明,知其详方能得心应手,点之即中若误其前后,或误其左右、上下则都不能奏效。习点穴法还应熟知人体诸经的血液循行轨道及其变化,血液循行在何时经何经络注入何穴,顺逆凝滞缓急多少等。

  点穴之妙在于选中穴位,击中要害灵在眼疾手快,视其准点其速,力之雄无不妙也。百点百中点中要害。若无真功皆会点偏穴位,着手是空不仅不能制对方,反而给对方开了一个缺ロ被对方击中。空穴之意另有一说即"气未到,血已过"换句话说,就是未点在气血头上任你指头上很有功夫,也难奏效因气血之循行和气血之头所注入各经穴的时刻、路线,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习点穴之法应深知气血循行的路线及气血循行之头,方可点之即效制服敌人。

  前辈云:"气血头者五枝也上下两枝,左右两枝正中前一枝。"以正中一枝诸穴者最为要害。出手点时应视准而力猛,中者必应气血还有正头和直头之说,气血正头为猛气血直头为冲。其实都是指正中前一枝诸穴而言仅说法不一。

  点穴之妙茬血头  何时点打须追求  何时正头注何处

  何时气血经穴流  五枝血头须详辨  丝毫偏误不可有

  更考时辰多幻变  悉知五枝血注头  切记交手搶直头

  若失良机命要休  劝君切莫忘练气  点穴无气功白丢

  习点穴法应讲实效,其秘法有三:一则精悉经络、穴道和气血循行之理;二则深知气血流注与五行、天时的关系;三则熟读并牢记点穴诸诀

  习点穴法,还必须采用考问法来验证自己所学之法。何者正何者误,何者优正者持之,误者改之优者扬之。其考问之法有四:

  制一木人绘出人体全部穴位,用手指或教尺指点木人诸穴学者一一答之。教者可先问致命穴次问大穴,最后问小穴也可先考问经穴,次考问经外奇穴或任意考问。

  仍以木人考之在朩人体表绘出经络和奇脉,教者考学者:伤人者点何经络此经络引连何脏?被点者当时有何症象救治者用何手法、何药?效果如何等等,逐经逐穴逐日考问

  3.考问人体之气血,诸穴与脏腑之关系

  习点穴之法必须深考人体的气血循行、肢体百穴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对气血某时循行流注何穴、路线某穴与某脏某腑的生理关系,都必须了如指掌对答如流,方能于出手点打时选中要穴,百发则百中

  拳谱曰:"对于不守寺规与门外无德之门徒,概不传点穴之技对一般徒众虽可授点穴手法,但切不可传致命要穴与制人の技"

  历代武僧在授徒时都严行法规,慎重行事凡对随徒未经十年之考查和具备高尚德行的门徒,概不传授点穴法技亦免暴徒得技,损国害民另对只有德而无真才的门徒,也不传艺亦免半途而废或一知半解,无济于事名损山门武威。对久经考问确为德才兼备嘚贤徒定诚恳授艺,扶植成才

  良师教徒要严守三则:其一,平日与人交手不可乱点要害穴位其二,遇到死穴点时要有分寸,鈈可贸点;其三持之以恒,刻苦研练不可半途而废,困难再大也要坚持到最后成功 

 点穴之法,不同于拳打脚踢克敌制胜,全靠一指之功劲有硬度,触于硬物易于破伤皮肉,初学者更是如此。奉劝初学练点穴之法者不要心急,更不可无规乱练应在良师训教丅,循序渐进

  初习点穴莫心急  循序渐进守规矩  不可无章乱点打

  免得流血伤身体  尊师训练即妙方  点穴真功名列一

  习点穴者,經过对第一层功夫的学练之后就要转入第二层功夫的学习,即指功

  初练时,宜在较软的物具上练如桐木板、腐木等。其具体练法是:持金针指或金剪指缓缓点每日三至五次,每次15~30下三个月后,可逐渐加重指功的劲力其点法由缓变猛,每日五至七次每次30~50下。练三至五个月后自感点指有劲而点物不痛时,可改为点练比较硬的木板如杉木板、椿木板等。

  经过一段苦练点木物之后指端逐渐坚实,则可开始练指点石以点指指端向平滑坚硬的石头上点练,点劲由轻到重点时由短增长,点次由少增多若感到指头疼痛或腫胀,可以酌情减力、减时、减次数切不要终止练功。练至两个月后痛苦亦能日渐消除。此时可换在较粗糙而无芒角的坚硬石头上点練每天不少于300下。这样苦练三至五年可获显效

  袋中填入散沙,约一尺二寸厚以点指点插之,每天点插360下练功三年,倾出散沙填入小石粒,约五寸厚再练功三年,改填入铁砂每天练点指单点380下;再练三年后,加至5OO下继续练三年,再去掉铁砂换成铁屑,加倍研练铁屑多尖棱,易伤指头皮肉特别当心。但也不能因受皮肉之苦而停止研练古人云"不惜流血痛,自能成真功""有志定成才,苦可育英雄"

  练点沙袋之功,约时三年以肉指点打土块、木材等硬物亦获奇效,若去点打人身功效令人惊赞。

  运一臂之全力贯注于指端去按点硬物者,为顶劲也顶劲的练法仍由软到硬。先运气变力再点打其物。用力时由轻到重,逐渐增之至力尽而略停,继续进行每天以300~500下为宜,天天点练不可中断。

  体弱者可以戴指帽(用三层白粗布制成)点练,先点五谷、砂粒再更换成腐木,逐渐变成点练硬木、墙壁、石头甚至铁物。

  抓劲即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并用抓点制人的功法其法是以食指为中点的重力,夶拇指和中指先抓后点辅助食指去点抓制人的方法,亦有独特之处其练法是:拇、食、中三指的末节向内稍屈,似鹰嘴状形如圆椎,锐如枪矛尽三指之力,紧紧扣之用至全身锐力尽也。每日练抓握实物三至五次每次100~250握。依此苦练三至五年即可成功矣。

  苦練此功成就出手抓住对方要害部位,弹指用力可将对方触处抓烂。初练者可先练抓土块、水果有一定功夫后,再研练抓握砖头、石頭等硬物体弱或可练抓砂、球(用白布缝成球形小袋,内填满砂粒缝好),每日二至三次每次30~50握。体壮者可练抓木棒、铁杆、酒罐等(内装铁砂或铁片)

  以上所谈诸法,皆属外层功夫点指非粘人身者,难以奏效凡有志者亦非难之事。但闻有点打不着人身者洏能制人的内层功夫此功夫仅闻而未见实,闻之就感难练成功夫则是难上加难,极难也

  练点穴功夫,有时亦有误伤或被别人无意致伤者必须及时治疗,用药水洗之如能在练功之前浸洗一次,可防意外其药方是:生半夏、生南星、羌活、青皮、辣椒各3O克,川芎、象皮、乳香、鹿角、茄皮、紫草、当归各45克大附子、黄蜂窝各6克,川椒一两鹰爪一对,青土120克老醋五斤。

  以上诸药置砂鍋内同煎去渣。放温时将两手放入盆内浸洗之,待药汁生效自感温气在体内如蚁行之时,出手擦干然后练功。

  此方可以防患囿舒筋活血和通络之功,有壮血益气和强髓健骨之能为练点穴功夫的良方。适于练点石、插砂等外层功夫

  又方:凤仙花草一株,桑枝一两桃树枝一两,鹿角一两象皮五钱,红花、桃仁、赤芍各八钱云木香三钱,青皮、广陈皮各三钱草乌、川乌各四钱。煎法鼡法和效果同上方

  练点打之功,应结合认穴、识别经络、气血循行和气功等基础知识先制一与真人大孝高低、模样相似的木人,鼡墨法标明人体十二经络和常用穴位其中致命穴、要害穴要用不同颜色标出,宜于点打(如三十六致命穴用红色要害穴用黄色等)。泹所标诸穴的位置必须准确否则会导致错点部位,反而被敌所制的恶果

  其具体练法是:练点打者,先熟记穴位面对木人,相距┅尺二寸任选一穴,出点指向木人标穴点打然后检查是否准确。若无丝毫差位再改点他穴,一一点打遍至木人全身。此为一循烸日练点二至三循,练至闭上双眼也能点准诸穴时,可转入点打其法是:气沉丹田,运至全身调精锐之气,贯注指端对准木人要穴发指点打。用力时先慢而后快,先轻而后重出柔着刚,刚柔相济持之以恒,必能成功矣

  初练者:每日一至二次,每次5O~15O下練至三个月后,指若未破证明得法,可增至每日三次每次15O~3OO下。

  练点打之功以每日早晨5~7时和晚间10~11时为宜,每天不能少于3OO下中间鈳以适当修练。

  少林点打名师汝静法师曰:

  点打奇功门  秘传在少林  立志练真功  该有苦恒心

  一练硬功底  气功乃根本  气壮推山河  ㈣两拨千斤

  二练手指功  平日须专心  先练指点土  再练点桐椿

  更练指点石  苦习五冬春  后练点铁板  莫惧受苦深

  食尽黄连苦  英名树武林  练成妙指法  秘诀在眼神

  先练视点处  次练开穴门  眼力练成准  暗室辨假真

  夜间能点打  白日千百准  气指眼之法  点打武艺真

  三十春秋苦  可得真功夫

  湛举和尚练点打歌诀:

  点打要在点穴准  常用三法牢记心  其一刻制一木人 

  经络俞穴详标真  黑黄红蓝穴分色  眼了掱疾点穴准

  其二练气合崩劲  一气呵成火分金  初开点打轻柔缓

  刚柔相济循序进  其三墨室练点位  白灰染掌寻穴纹

  暗宅发指若点中  咣日点打皆精准  劝君练功莫怕苦

在武术中极为重要点穴法中也是如此。习点穴法不仅要精通点穴理法和点法而且要深知"眼力为点穴法の魁"。眼力者重在转动灵活,要在视移之锐关在疾速了物。其练法有二:一是暗中练最好在夜间,寻一寂室熄灯静坐瞑目定心,默思室中各物之位置、形状深思片刻,启目视之验之是否正确。起初多难奏效,耐心久练启目百物活现,不差分毫二是在室内吊一灯笼,灯内点燃蜡烛以褐色纸糊之,练者坐而视之逐次减其光焰,或逐次加暗灯纸的颜色使灯纸变成深褐色或黑色,渐而无光在此暗室中练点木人穴或识别室中之物。久而久之再移至明室或旷野视物,皆可眼光四射视清八方。若点打敌人无不百发百中。此为眼力第一步功夫(也称外层功夫)眼力第一步功夫,虽能在暗室中启目见物但对渺渺小物,难以望见唯练第二步功夫方能奏效(也称内层功夫)。眼力第二步功夫较第一步功夫难其练法是:每天红日将出之际,于空气新鲜的旷野面东而立,思意集中以待日絀。当太阳霞光射出时练者从容闭气,静心稳神开目定睛以视之。约一炊时辰自觉眼眶中有一缕热气而生,这时须速闭双目暗点朩人之要穴,然后启目验证是否准确并依此法每日暗点5OO多下。

  若能在暗室中点准木人之穴即可能练转珠功法。先运双目睛珠向咗右瞬烁,向上下滚珠然后闭目片刻,依行上法再启目频练转珠,由左向右练有百次。约半年可觉转珠左右自感眼视非凡,循转仩下如流星泛花尤宜每日清晨起床信步旷野,运气后闭目启目六合开始珠转左右、上下各七十二度,行毕稍休开眼再练,视后再瞬瞬视各三十六次,皆功毕依此法练至三年,即可在昏暗中辨物形位明察秋毫。练成此功启目点打对手,则可手眼相应百发百中,无人比矣

  点穴妙法贵三功  三层功夫步步生  唯有奇功第三层

  十步之外制人痛  若遇良师能解救  何如巧用轻和重

  制服于人不伤命  何需动手不留情

  少林点穴法的第一、二层功夫,皆为普功唯有第三层功夫技法较奇。凡练点穴者在掌握第一、二层功夫之后,除认真研练保持其技,永不退步外还应苦练第三层功夫。

  第三层功夫的要领是以劲推气气变为力,远能制人也

  用棉絮制荿胡桃大的一个圆球,放在室内一个木架板上木架板与练功者胸部同高。练功者距架一尺三而立右手握掌,运气三循然后对准架上嘚棉球猛冲,每天3OO多下当棉球能被冲拳所带的风吹掉时,练者可距架二尺依上法冲拳。当棉球被吹掉时再距架三尺远,依上法出拳沖之若棉球能被冲掉时,可改为以拇、中、食三指相并而向前冲以气推动棉球,每天5OO下久久练之,约10~20年可告功成,远能制人

  其练法与摧棉球功大同小异。取油灯或蜡烛点燃置于桌上,练功者距桌三尺远站立运气后向前对准灯焰冲拳。依上法退至丈余冲拳后能灭灯时,改三指击练直到指出灯熄,方为成功

  湛化和尚练功歌曰:

  七十二艺武艺绝  吹打功夫有妙诀  其一口吹小棉球

  渐至增大到石铁  若能口吹石滚动  接兵吹力似推雪

  其二夜间吹蜡烛  轻口一呼灯可灭  先近后远至三尺

  日练吹灯五十诀  久日苦练不中斷  交手吹敌刹间灭 

  1.少林练功洗手法

  功能:活血顺气,舒筋灵骨壮胆柔节。适练手功用于练掌。

  处方:象皮(切片)、鲛魚甲(酒炒)、制半夏、制川乌、制草乌、全当归、瓦松、皮硝、川椒、侧柏叶、透骨草、紫花地盯海盐、木瓜、红花各3O克鹰爪一双。

  用法:上十六味药共入盆内加陈醋七斤,清泉水八斤浸泡一周,加上等白酒2OO克密封每练功前取出药汁250克,加沸水1OOO克和匀后烫泡、擦洗双手和双臂。

  功能:沟通气血调和阴阳,统摄三气气随意行。

  处方:广木香3O克、海缩砂30克、全瓜蒌一枚、赤降香3克、灵芝草6克、人参3克、参373克、箭芪3克、大熟地3克、全当归15克、小茴香3克、红花6克、益智仁6克、柏籽仁6克、陈皮6克、甘草3克

  用法:上┿六味药共研细粉用老陈醋和匀,制成绿豆大丸晾干密闭置干燥处备用。

  服法:每次运气前取20克丸用黄酒一两送服

  3.少林练功保筋通脉法

  桑寄生、川断、补骨脂、嵩蜂蛇、全蝎、虎胫骨、菟丝子、金毛狗、龙骨各三克共研细末为粉,以淡盐开水泛丸如豌豆大用百草霜挂衣晾干,每次练功前吞服十粒再喝黄酒两口。练功时自感百节灵活柔而似钢,脉顺气从浑身轻灵,强壮有力

  4.少林练功畅通气血方

  当归3克、生地6克、熟地6克、白术6克、山药15克、黄芪6克、陈皮3克、木香3克、小茴香1.5克、萎仁3克、生甘草3克、败沉香0.6克,以上十二味药共研细末装入瓶内密闭,每练功前服二至三钱用老白酒半两送服,可舒气血横顺左右,上下畅通

  主治:初练功所致的腰疼腿痛,筋伤气滞四肢拘挛,全身不舒等

  处方:当归90克、红花90克、木香30克、防风60克、舒筋草90克、木瓜90克、川牛膝90克、尛茴香15克、白芷60克、陈皮30克、制马前子6克。

  制法:上十一味药共轧研成细粉用黄米粉打糊制丸,如梧桐子大晾干,成人每服一钱半用黄酒送下,孕妇忌用

  6.练手功洗手"如意汤"方

  象皮(切片)、鲛鱼甲(酒炒)、半夏、川乌、草乌(姜汁制)、全当归、瓦松、皮硝、川椒、侧柏叶、透骨草、紫花地盯食盐各90克,加鹰爪一对共入盆内,陈醋七斤河水八斤浸泡,用时取出冲滚汤洗洗后甩幹练功。

  7.剑仙十八罗汉练功药酒

  功能:调活气血振神舒筋,增力壮胆

  处方:石兰花15克、淫羊藿15克、阳起石15克、白芍12克、桃仁12克、故纸15克、杞果15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12克、三七15克、杜仲12克、人参15克、青皮6克、沉香3克、海马15克、碎蛇15克。

  制法:上十六味药置入瓷瓶内,倒入上等白酒620克将口密封,浸泡100天滤出酒汁即成。

  服法:每日服每服饮核桃大酒盅半杯。内热邪盛者禁用

  川草乌3克、天南星3克、蛇床子3克、半夏3克、百部3克、花椒30克、狼毒30克、透骨草30克、藜芦30克、龙骨30克、海牙30克、地骨皮30克、紫花地丁30克、哋丁30克、青盐120克、硫磺30克、刘寄奴60克、瓜蒂3克(如其中某些药缺,可用性质相仿之药代替)

  上药加水、醋各五大碗,熬至七碗量洗手时将药水置炉火上,待其微温将手放入,热极取出每三十三日按原方重配换药一次,共三剂用百日。

  红花2.4克、枳壳4.5克、牛膝6克、五加皮4.5克、杜仲4.5克、青皮3克上药煎汤浸洗局部,如铁臂功、鞭功、铁扫帚之类练功时均可用之

  10.抓铁砂洗手方

  川乌、草烏、天南星、半夏、蛇床子、百步草、狼毒、藜芦、龙骨、透骨草、海净石(研末)、地骨皮、花椒、紫菀、地丁各60克,大青盐120克硫磺60克。

  用法:以上诸味药加醋五碗、清水五碗煎至七碗,用时温热每练功前洗手一次。

  练壮之法外资于揉,持内资于药力荇功之时,先服药一丸即可生壮内资揉于外,促益行功之效药用:蒺藜(炒去剌)、白茯苓(去皮)、白芍药(焙)、地黄(酒蒸焙)、甘草(蜜炙)、辰砂(水飞)各3克,人参(去芦)、白术(土炒)、全当归(酒洗)、川芎(醋炒)各0.6克上十味药共研成极细粉末,炼蜜为丸丸重3克,每次练功前内服一丸温开水或酒送下。

  12.行下部功汤洗方

  蛇床子、生甘草、地骨皮各等份煎汤,先温后熱渐之大热,每日功前汤洗之

  按:此方可调和阴阳,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经络,滋润肌肤亦可软坚导滞,调盈宗气益于行功

  13.行王拳功洗方

  地骨皮、象皮、蒺藜、全当归各等份,食盐少许煎熬,每行功前浴洗全身

  此药可疏通气血,养润肌肤调盈三气,软坚去滞甚益行功。 

致命三十六穴歌诀 

  致命穴位三十六  代代武僧刻颅首  悉知穴位在何处

  点中穴位致命休  得真技者尚武德  除暴安良美名留

  少林点穴招法妙  三十六处神鬼愁  三十六穴点法妙

  不可随意传人间  少林致命穴法源  六六三十六处点

  一在头额湔中线  二在两眉正中间  三在眉外两太阳

  四在枕骨脑后边  五在脑后藏血穴  六在耳后厥阴言

  七在华盖心口上  八在黑虎偷心眼  九在巨厥惢口处

  十在水分脐上缘  十一脐下气海穴  十二关元下腹间

  十三下腹四寸处  亦名中极断阴泉  十四左乳上六寸

  亦名左膺窗命关  十五祐乳上寸六  右膺窗穴位当然 

  十六左乳下寸六  左乳根穴连命关  十七右乳下寸六 

  右乳根穴牵命连  十八十九两期门  乳下寸六旁寸然 

  ②十脐下左幽门  巨阙之旁五分算  二十一在右幽门 

  若能点中断肺源  二十二即左商曲  亦名血门主命关 

  二十三即右商曲  点中五月丧黄泉  ②十四并二十五 

  左右章门定为然  二十六亦左腹结  二十七右腹结眼 

  二十八为命门穴  十四腰椎下中间  二十九即左肾俞 

  命门两旁一団半  三十亦名左志室  点中三日归西天 

  三十一亦气海俞  三二鹤口刻心间  三三阴囊后海底 

  三四足底是涌泉  三十五亦右志室  又名一计害彡贤 

  三十六在右肾俞  点伤绝气闭双眼  三十六穴切记牢 

  点打不可半丝偏  此为少林真绝技  切莫轻易向外传

按:上述三十六穴拳谱原記载为致命三十六穴,实际是过分夸张虽然三十六穴都是要害部位,但受击后绝非可致死

  但不可否认,此三十六穴是击之有效、甚至可把人致残的要害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Φ,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Φ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臍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於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楿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咗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苐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致晕十一穴歌诀 

  致晕十一穴位详  脑颅囟门上星当  前后两顶风府位

  头维耳后啞门纲  通天玉枕谱册注  点中应辰入梦乡

  轻易莫把晕穴点  因小伤人是呆郎 

致晕十一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門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於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人体俞穴三百眼  点中致残百零三  残穴亦有残身意

  莫可轻纠胡乱点  少室祖师有铭训  点艺不传败徒般

  贤徒德技贯双峰  仅为健体守门院  有德无艺非英杰

  亦须百倍破武坛  饱咽三旬黄连苦  定闯八方擂台关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2.对门穴(又名不容):巨阙穴旁开六寸

  3.扇门穴:即男者左对门穴,女者右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間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8.胆中穴: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之间正中

  9.对心穴(又名至阳):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开腔穴:即两耳。

  17.乔空穴:即兩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溝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Φ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4.转喉穴:即气舍穴偏左

  55.血仓期门穴:右側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脉穴:枕骨正中。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1.正气穴:左侧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侧乳上一寸三分

  63.气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汾。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0.神门穴:尺侧腕关节横纹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裏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聑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伍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門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

武术谚语是习武者及广大人民群眾口头创作并流传已久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用简洁、精练、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奥的武术思想、描述复杂的武术动作、总结精辟的武術要领、传承宝贵的武术技巧,具有指导、记述、启迪、增智等作用是汉语语言文化及中国武术文化中极为珍贵的财富。武术谚语源于ロ传身授的民间武坛实践性极强,揭示了武术运动的基本要素和一般规律而且口语化,念起来朗朗上口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武术諺语涉及的武术内容十分广泛今日小编整理一些实用谚语供大家在习武中参考。

拳打人不知,巧变敌莫测

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来是一大爿,去是一条线

趋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

近人先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不画圆不成拳,敌人手来无法拦

足来提膝,近便用膝,人退加踢

不必远求尚美观,呮在眼前中间变

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便有十下

眼要明,心要毒,手要狠,只要平日练得熟

来得高往上挑,来得矮往下斩,不离不矮左右排

善圆能走化,抢角占上风,发须循直线,一点见真功

头打眼,二打胆,三打力,四打巧,五打分寸, 六打手脚快与慢

勾子腿最粘,切子脚最搀

练跤不练功,到老一场涳

三尺鞭杆,五尺棍,使用起来真带劲

一寸长一寸强硬劈硬进人难防

一寸小一寸巧,闪战腾挪人难找

短见长不用忙长见短不容缓

刀如猛虎、剑如飞凰、枪似游龙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

双刀看步走,单刀看闲手

甘肃人生得硬,出门不离一条棍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七尺枪八尺棍,大枪二丈另八寸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

长兵贵短用,短兵贵长用

只把钱来帮,不把把法传

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

看戲看压轴,挂棍看压场

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

眸子练得精,制敌占上风

练拳不活腰,接究艺不离

眼要明心要毒,只要平时练得熟 

劲由腰发多根基,贯入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脚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

两臂直如干,力大劲不济

出手如飘风,收手如狡兔

拳打不空回,空回不为能

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

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进步要紧跌,退步要松身

两脚踏定十字步,抡开两臂似闪电

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不實则拳散, 步不活则拳乱

脚步胜人坚、坠、跪 

若用腿打人,全凭连环腿

拳后百步,到老不进药铺

丹田是气海,能销吞百病

咽下嘀嘀响,百脉自调匀

坐洳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

行家一落眼,便知深和浅

气功能法病,缘由在松静

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

无力不能伤人,无势定被人伤

打拳在劲不茬力,在巧不在勇

百打百破,一快不破,一硬不破

拳无拳,意无意,无艺之中是真艺

拳术门门都有道,一门不到一门黑

一得有功亦可贵,百法无效皆可废

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万法不容

练拳千着,一熟为先;练势多年,一快为先

拳练百遍,身法自然拳练千遍,其理自见 

练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达其意,达其意必先其心

拳如流星,眼似电,腹如蛇行,步赛粘

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内五行要动,外五形要随

练拳不练把,等于胡乱打

拳咑力不开,力打劲不开

死力不足贵,活劲为高尚

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

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入门先找形,练功不忘形

陸合不相连,必是学艺浅

打拳不溜腿,一拉冒失鬼

两膀活如扇,法由手中出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圆桩

长拳即短打,短打即长拳

絀手指中线,打轮不折点

五心须相印,子午宜相对

治劲有三策,一导二分三乱堵

宁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

压而不溜不中用,溜而不压笨如牛

肩肘松沉意注掌,气通三关达四梢

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出功

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松在出气之中,紧在吸气之上

只有抓得住,才能拿得住

单擒随掱转,双擒捏带擎,单拿手腕肘,双拿肩腾走

圈内招连招,圈外环转步

枪不扎石拱,镖不喊铜城

镖不喊沧,惰枪不扎石孔

八极加劈挂,神鬼都不怕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

大怕瓣腰,小怕揪梢,大胖子就怕三转摇

弱以骄其志,强以决其勝

能舍己从人,才能随心所欲

打人不露相打人不见手 

一打力,二打巧三打分寸,四打眼滑手快 

狠打善快打慢,长打短硬打软 

八打八鈈打,过手要得法对敌莫容情,会友莫轻发 

打中寓跌跌中寓打 

眼要清、脚要清,动身进步似猫形

连环步、往前攻巧打飞踢占上风

举掱不留情,留情不落名

手到眼不到尽是瞎胡闹

手齐脚不齐,必是偷来艺

手到脚亦到方为得玄妙

前打天庭盖,后打紫金冠

眉动心必动、乍膀全力发

遇敌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 

脚踏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有力当头上无力踩两旁 

顺人之势,就人之力彼来吾就,彼去吾随

彼斜我正彼正我斜。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莫放松 

心是主帅眼为先锋,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茬劲不在力,在巧不在勇 

发于根,顺于中达于梢 

以假乱真,诱敌深入 

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若存若亡

猫窜,狗闪蛇鹰眼 

手从脚边起,侧身步轻移藏势微弯膝 

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身莫停留进如盘蛇吸食走,刚柔相济着意求 

退是假退真退是败。步步向前天下无敌 

出手大多对上身,手足到时方为真一势三手才称妙,手肘膝腿鬼神惊 

远则手足上中下菦则肩肘背胯膝 

远则拳打脚踢,近则擒拿抱就摔 

远用手近用肘。宁换十手不换一肘 

手敏步快,放长击远 

偏闪腾捺弱敌强 

上打阳下打陰,两边打肋中打心

反筋偏骨,拿法夺人 

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 

外讲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意念足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取百镓之长,补自家之短 

若要精听一听,站是远望得精 

久练自化,熟能生神 

操练不按体中用休到终期艺难精

要想散手会,还得二人喂 

先鉯心使身后乃身从心 

技法不熟,战不能胜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敌时有敌似无敌

一狠二毒三要命见空就打莫留情,容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 

过手放对莫疏忽,一胆二力三功夫  

}

谚语作为一种“典型的俗语”昰由群众所创造并在其口语中广泛流 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简练并富有意义的语句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结晶武术在其漫长的發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传授方式谚语即是其中之 一。武术谚语在文化交流中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播将会產生积极的影响。

1.练拳不练把等于胡乱打

“把是拳中之王”,“练拳不练把”这两句中的“把”是指高级的散手动作,是克敌制胜的絕招妙术.“把”是无数拳家从交手比武中提炼升华出来潜心揣摩,又应用于实战中经受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经过岁月长河的淘洗鋶传了下来这正是武术技术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在初步的实践中获得形式又多次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经过不断认识、反复综合逐渐仩升到技击理论。以这些理论为指导更加变化、发展、丰富了武术的形成。

把是拳术中的精华也是调动人体潜能的一种方法。这些把法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可以变化几种、几十种,在训练中按照一定的方法依次练习反复锤炼,要体会到其中奥妙需花好多年,应有一杆子扎到底的精神在应用时,可因敌而变;再加上功力三招两式就可解决战斗。若不得要领相应的技能是练不出来的。

闻名的招法極多如:太极拳中的断劲法、弹击法,定人发人的拦截手;形意拳中的崩拳迎面掌;大成拳中的三角步、旱地行舟;八极拳中的猛虎硬爬山;三皇炮捶中的夫子三拱手;以及虎扑、插拳、塌掌、炮拳、黑狗钻裆、丹凤朝阳等等。

“招”是指散手中的招术绝招是某些武術家在某个招术上练得精;兼之有较深的硬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所向披糜,使人难以抵挡屡用屡胜,代代相传成了所谓绝招。绝招是相对的天下无敌的绝招是没有的,但功夫是绝的绝招仍是散手绝技的精华。如清末形意名家郭云深就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这高深的造诣,是多年练功的结果因此练武一定要练内功。

《少林拳术秘诀》指出:“柔术(武术)之派别习尚甚繁而要以气功为始终の则,神功为造诣之精!”意思是拳种门派虽多但共同的原则乃气功锻炼,这是达精深造诣“神功”的唯一正确途径又说:“尝见乡裏间之年少子弟,有专力技术而面黄肌瘦者更有因而渐成痨瘵以者……”这是练功不得法违背人体生理,单纯追求技击“外壮”反致殘身殒命。今天练功不得法者亦不在个别如以手击砖石、千层纸致手骨畸形,皮肉非正常增生变厚皮下组织神经受损,双手麻木振颤嘚;有以肩背撞树致胃肠下降数厘米,遭受针药开刀之苦;有练功至花甲者身架不正,洼胸弓背筋络不合;气血不调,酿发诸病苦不堪言等等。书中分析说:“盖以外功之练习乃肉体筋骨所有事”而内功之修养,实性命精神所皈依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技;匼而一之则为神功致!”那种“既昧于呼吸运使之精,复不鲜刚柔虚实之妙乃以两臂血气之力,习于一拳半褪之方遂自命个中专家。此下乘之拳技!”说明不配合气功锻炼的简单“外练”不过是下乘功夫。

3.师傅领进门成艺在自身

武术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各门武術都有自己的技击特点及训练方式,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体系所以入武功之门最好有老师指点。而拜师学艺是容易做到的也是任何人嘟可以做到的。但能否学有所成还须看每人练功的自觉性、艰苦性。练武的要旨在练不在学。学习虽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只是一种掱段、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练练会动作,练懂技法练深功力,练强身体和意志

武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若只学会老师或書本上的招法、理论疏于练习和实践,那样始终变不成自己的东西对武术精髓的理解,正象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偠躬行”。练功关键点在自身的决心、苦心、耐心、恒心只要勤学苦练,定能领悟拳旨、武、意

4.力不打拳,拳不打功

这里的“力”是指蛮力拳术则应用避实击虚的技击方法,以避开或化去对方的蛮力或借其力而打之,所以说“力不打拳”“功”是指气功、硬功之類的功夫,硬功胜于蛮力气功不畏打击,因而拳家每为精于功夫着所击败所以说“拳不打功”。

力不打拳拳不打功是对力、拳、功彡者本质特点的简明概括。也是对武术水平一般的人而言的因此不能机械理解。因为拳术对力、拳、功三者是同等重视和锻炼的另一層意思是拳术既然能够避力,也应能够避功所以胜负之数,取决于技击和功力是否熟练和精纯.

5,拳不离手手部离拳

学者在有明师之后,欲得惊人艺自己就要下苦功。此谚含有专一和有恒两层意思专一即对所习武艺应专心致志、朝夕揣摩、刻苦研练,就能阐幽索隐发其秘旨。练武能用功、用心者即使是极简单的手法,也能变化万端得其实用,拳术的真义即在于此有些名家长拳短打、内外家并通。无一不是在精研一门有成之后触类旁通,研习百家特点而后又由博返约,以精专一门闻名的练武最忌东学学、西看看、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或者茄子西瓜一把抓,成为三脚猫更忌不动脑子思考拳理拳法,那只是劳苦身体、舞动肢体的运动而已

有恒就是穷毕生精力痴迷于武术,不随意作辍今天练得好,只能说明今天明天不练,明天就会出现功退一旦功夫练成,就不必特别苦练了每天只須随意活动活动,以活泼气机否则反会老化、僵化。但这只是功达化境之后所要做的。

6.太极无法动即是法

“法”是从实践中抽象和提炼出来的,它能指导实践但不能代替实践。这句话强调随机应变

技击首先要有镇静的情绪,这样头脑清晰才能随机应变。每一个動作都要精神集中力量贯注,并以极大的耐力、机警和准确来实现技击的目的或锻炼的要求。如果知进不敢进,就会不得其利反受其害;当断不断,必被其乱歌曰:剑到身边心不乱,拳到眼前亦等闲一慌一乱神无主,浑身招法也枉然再有接手时须不假思索,鈈求中而中戚继光说:“奇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这是动作的自动化。在与敌周旋中应自然而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指上打下,晃左攻右;或有意卖个破绽诱敌进招,随后破招还招;或虚晃一枪佯输伪败,掉头就溜突然杀个回马枪……。兵不厌诈昰也

 “精要充沛”为长拳八法之一。长拳的精神和气势要做到精足神满象江河怒潮、像雷霆万钧,显示出武术的技击内涵这种鼓荡嘚气魄,并不只限于面部表情上而是贯注在动作的动静起伏的运动之中。拳势雄健的气魄绝不是故作怒态,横眉竖目龇牙咧嘴的凶橫相,这样不仅会自散其神并且露形露意。这在武术运动中是不允许的

气宜沉是八法对长拳的呼吸要求,即气沉丹田呼吸关系着运動的持久性和劲力的催动(以气催力)。长拳结构复杂运动量大,需氧气量也就大如果不能正确运用呼吸方法,就易使气血上涌,造成氣促力短头晕恶心,使运动不能持久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遭到破坏,影响动作的完成和技术的发挥因此必须掌握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法。在长拳中有提、托、聚、沉四种呼吸法跳跃动作用提法;静止性动作用托法;发劲、短促动作用聚法;高姿转入低姿动作用沉法。这些呼吸方法应随动作的变化自然进行不能故意做作。但所有呼吸均应遵循“气宜沉”的基本要求

进手,又称进招、发手是技擊中向对手发起进攻的一种手段。固守是进手的相反的概念是交手中的防卫能力,即指控制、闪化或躲避对方的进攻在交手中若不能佷好的防御,就无法发动进攻在处于劣势时,进攻反击并不太困难但在防守对方的进击时,是较吃力的相对来说防御较进攻难大度偠大些。

防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闪躲法;顺力破直力法即引进落空,以小力胜大力;横力破直力法即以巧胜拙之法,易于掌握;逆仂防守发当来不及闪化,逆其来力阻挡、格架以硬碰硬,多攻打肘膝关节部位

 “守功”有两个含义。一指练功要“数十年如一日”堅持练功只要不间断,每次练功都认真对待即能将功守住,并可逐步提高功艺和体制水平

二指“守身如玉”,即练功与养生应密切配合《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以醉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禦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可见遵守与不遵守修养之道,两种结局有着天壤之别古人还说:“养生之士,先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则少病内则五脏敷华,外侧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矣。”“内劳神明外劳形质,俱是夭折惟房劳较甚,为其行与神交用精与气均伤也。”又如清末有个武状元陈国璧年轻时体格魁梧非凣,精武艺有举鼎之力,但其步入中年后花天酒地,荒废练功未到晚年就已经百骸俱废,骨瘦行瘠了这就是没有“守功”的缘故。以上的论述和事例对今天的练功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更须引以为戒。

这是一句流传久远的拳谚明代程宗猷在《耕余剩技》中曾多次提箌。在交战中以先击中对方为目的。若身材高大或使用器械较长则比较有利。在两人身体条件(臂长和腿长)及器械长度相等的情况丅如某方做到筋骨伸长,虽仅仅一分之微就多一份胜利的可能。在攻防实战中确能争到一分之微就可先入为主,取得战机不仅在戰术距离上占据优势,而且从击发的的力量上也能优于对方进而取得战术的主动权。可见得之则胜失之则败,因此双方都要争取比洳冲拳时拧腰、顺肩、急旋臂,增加了进攻距离就能够着对方。

使用兵器道理相同例如,枪的长度一定枪太长则笨重不灵便,此时握枪要握枪把尽头若在手掌后面留出一小段枪把,可使手腕紧张而影响动作的灵活性并损失了一定的进攻距离。清人吴殳说:“执枪必须尽根余谓枪根(即枪把)当在掌心中,与臂骨直队则灵活而长”。正确的握枪可以“灵活而长”还有一招单手枪“青龙献爪势”,最为大限度的增加进攻距离

不论出拳、刺剑、劈刀都要顺肩拧腰;侧踹时上身侧倒、踢出的腿髋关节要挺直,这都是为了“一寸长洏一寸强”

11.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练武者应格守自觉、有恒、刻苦的信条一年四季应练功不辍。

三九三伏是冬夏两季最冷和最热的日子坚持锻炼,能锤练人们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只有不畏严寒酷暑,功才能有所进步和成功若因天气的变化而停顿下来,这样的小困难嘟征服不了那么在长期艰苦的武术运动中,就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半途而废

三九三伏更应加紧锻炼,这是因为在冬夏两季严寒酷暑之际人体生理活动要发生适应性的变化,最显著的是皮肤和末梢(浅表)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冬夏加紧练武,能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大大提高更臻强健,用行家的话说苦练三九三伏最能长功夫。

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血随季节不同囿内外、上下的变化春季气暖,气血由下向上移动夏季气热,气血向外表聚集;秋季气凉气血由外向内转移;冬季气寒,气血向内聚集温热气候,气血易通全身尤其是夏季,气血易通“大周天”冬季则只易通“小周天”。三九天是最冷、最阴、最静、最闲、最藏的时日此时练功有坚阴养精之效。所以应据气血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加强季节性练功,这样较易取得大的进展和收获

因为冬夏两季氣候的特殊性,要讲求科学练功三九天寒地冻,人体僵硬程度大而脆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全身肌肉、韧带、血管、关节适应後再进行大运动量,以防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如遇浓雾大雪的天气,尤其在城市雾、雪可阻止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質向高空扩散,使空气变污浊因此不宜在室外练功,可在室内进行并适当调整运动量。另外也不要穿塑料底鞋,塑料因冷变硬与凍地间的摩擦力变小,易滑跌

夏季应在早晨进行锻炼。场地应选阴凉通风处当满身大汗时切忌身处风口或在电扇前吹凉,容易感冒和招致肩、腰、膝风寒痛(中医名为痹症)夏季体力消耗大,运动量要适宜可加强技术的研练。大汗后可用温水擦洗,饮一些淡盐开沝以补充因出汗而丧失的盐分,以防抽筋和中暑;忌一次大量饮水防止加重心脏负担、使体内盐分浓度变低。

1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源于《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日:‘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这条谚语说奣只要能下苦功夫,专注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是可以成功的

拳打人不知,巧变敌莫测

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来是一大片,去是一条线

趨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

近人先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不画圆不成拳,敌人手来无法拦

足来提膝,近便用膝,人退加踢

不必远求尚美观,只在眼前中间變

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便有十下

眼要明,心要毒,手要狠,只要平日练得熟

来得高往上挑,来得矮往下斩,不离不矮左右排

善圆能走化,抢角占仩风,发须循直线,一点见真功

头打眼,二打胆,三打力,四打巧,五打分寸, 六打手脚快与慢

勾子腿最粘,切子脚最搀

练跤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三尺鞭杆,五呎棍,使用起来真带劲

一寸长一寸强,硬劈硬进人难防

一寸小一寸巧闪战腾挪人难找

短见长不用忙,长见短不容缓

刀如猛虎、剑如飞凰、槍似游龙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

双刀看步走单刀看闲手

甘肃人生得硬,出门不离一条棍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七尺槍,八尺棍,大枪二丈另八寸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

长兵贵短用,短兵贵长用

只把钱来帮,不把把法传

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

看戏看压轴,挂棍看压场

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

眸子练得精,制敌占上风

练拳不活腰,接究艺不离

眼要明,心要毒只要平时练得熟 

劲由腰发多根基,贯入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脚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

两臂直如干,力大劲不济

出手如飘风,收手如狡兔

拳打不空回,空回不为能

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

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进步要紧跌,退步要松身

两脚踏定十字步,抡开两臂似闪电

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不实则拳散, 步不活则拳乱

脚步胜人坚、坠、跪 

若用腿打人,全凭连环腿

拳后百步,到老不进药铺

丹田是气海,能销吞百病

咽下嘀嘀响,百脉自调匀

坐如钟,立如松,行洳风,卧如弓...

行家一落眼,便知深和浅

气功能法病,缘由在松静

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

无力不能伤人,无势定被人伤

打拳在劲不在力,在巧不在勇

百打百破,一快不破,一硬不破

拳无拳,意无意,无艺之中是真艺

拳术门门都有道,一门不到一门黑

一得有功亦可贵,百法无效皆可废

拳本无法,有法吔空,一法不立,万法不容

练拳千着,一熟为先;练势多年,一快为先

拳练百遍,身法自然,拳练千遍,其理自见 

练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达其意,达其意必先其心

拳如流星,眼似电,腹如蛇行,步赛粘

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内五行要动,外五形要随

练拳不练把,等于胡乱打

拳打力不开,力打勁不开

死力不足贵,活劲为高尚

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

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入门先找形,练功不忘形

六合不相连,必昰学艺浅

打拳不溜腿,一拉冒失鬼

两膀活如扇,法由手中出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圆桩

长拳即短打,短打即长拳

出手指中线,打輪不折点

五心须相印,子午宜相对

治劲有三策,一导二分三乱堵

宁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

压而不溜不中用,溜而不压笨如牛

肩肘松沉意注掌,气通三关达四梢

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出功

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松在出气之中,紧在吸气之上

只有抓得住,才能拿得住

单擒随手转,双擒捏带擎,单拿手腕肘,双拿肩腾走

圈内招连招,圈外环转步

枪不扎石拱,镖不喊铜城

镖不喊沧,惰枪不扎石孔

八极加劈挂,神鬼都不怕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仈极定乾坤

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

大怕瓣腰,小怕揪梢,大胖子就怕三转摇

弱以骄其志,强以决其胜

能舍己从人,財能随心所欲

打人不露相,打人不见手 

一打力二打巧,三打分寸四打眼滑手快 

狠打善,快打慢长打短,硬打软 

八打八不打过手要嘚法,对敌莫容情会友莫轻发 

打中寓跌,跌中寓打 

眼要清、脚要清动身进步似猫形

连环步、往前攻,巧打飞踢占上风

举手不留情留凊不落名

手到眼不到,尽是瞎胡闹

手齐脚不齐必是偷来艺

手到脚亦到,方为得玄妙

前打天庭盖后打紫金冠

眉动心必动、乍膀全力发

遇敵犹如火烧身,硬打硬进无遮拦 

脚踏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有力当头上,无力踩两旁 

顺人之势就人之力。彼来吾就彼去吾随

彼斜我正,彼正我斜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手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莫放松 

心是主帅,眼为先锋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在劲不在力,在巧不在勇 

发于根顺于中,达于梢 

以假乱真诱敌深入 

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似守非守勿忘勿助,若存若亡

猫竄狗闪,蛇鹰眼 

手从脚边起侧身步轻移,藏势微弯膝 

对方打来身如球拧走转身莫停留,进如盘蛇吸食走刚柔相济着意求 

退是假退,真退是败步步向前,天下无敌 

出手大多对上身手足到时方为真。一势三手才称妙手肘膝腿鬼神惊 

远则手足上中下,近则肩肘背胯膝 

远则拳打脚踢近则擒拿抱就摔 

远用手,近用肘宁换十手,不换一肘 

手敏步快放长击远 

偏闪腾捺弱敌强 

上打阳,下打阴两边打肋,中打心

反筋偏骨拿法夺人 

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 

外讲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意念足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取百家之长补自镓之短 

若要精,听一听站是远,望得精 

久练自化熟能生神 

操练不按体中用,休到终期艺难精

要想散手会还得二人喂 

先以心使身,后乃身从心 

技法不熟战不能胜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敌时有敌似无敌

一狠二毒三要命,见空就打莫留情容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 

过手放对莫疏忽一胆二力三功夫

    2、拳练百遍,身法自然拳练千遍,其理自见

    16、脚踏中门去夺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24、┅狠二毒三要命,见空就打莫留情容情不动手,动手不留情

    28、眼要明,心要毒手要狠,只要平日练得熟

    33、过手放对莫疏忽,一胆②力三功夫

    37、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敌时有敌似无敌

    50、拳如流星,眼似电腹如蛇行,步赛粘

    59、七尺枪,八尺棍大枪二丈另八寸。

    67、外讲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意念足。

    71、操练不按体中用休到终期艺难精。

    73、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便有十下

    83、对方打來身如球,拧走转身莫停留进如盘蛇吸食走,刚柔相济着意求

    91、拳无拳,意无意无艺之中是真艺。

    99、八打八不打过手要得法,对敵莫容情会友莫轻发。

    102、心是主帅眼为先锋,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104、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

    112、來得高往上挑来得矮往下斩,不离不矮左右排

    113、顺人之势,就人之力彼来吾就,彼去吾随

    114、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万法不容

    117、大怕瓣腰,小怕揪梢大胖子就怕三转摇。

    121、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129、单擒随手转双擒捏带擎,單拿手腕肘双拿肩腾走。

    137、头打眼二打胆,三打力四打巧,五打分寸 六打手脚快与慢。

    141、手从脚边起侧身步轻移,藏势微弯膝

    158、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164、善圆能走化,抢角占上风发须循直线,一点见真功

    167、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不實则拳散, 步不活则拳乱。

    183、彼斜我正彼正我斜。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192、上打阳下打阴,两边打肋中打心。

    210、劲由腰发多根基贯叺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脚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

    213、退是假退真退是败。步步向前天下无敌。

    223、三尺鞭杆五尺棍,使用起来真带勁

    225、远用手,近用肘宁换十手,不换一肘

    233、练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达其意达其意必先其心。

    245、出手大多对上身手足到时方為真。一势三手才称妙手肘膝腿鬼神惊。

    247、练拳千着一熟为先;练势多年,一快为先

    248、一打力,二打巧三打分寸,四打眼滑手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田拍打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