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宣传部谢恩主主要以什么活动为主

    澄迈县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主偠有舞狮、舞龙、装灯等。民歌主要有民谣和山歌主要流行平原、山区乡镇。船歌渔号主要流行于沿海一带解放后,文艺创作活跃1998 姩,全县有业余作者125人广播、电视、电影、戏剧和其它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广播:1976年全县16个乡镇35个大队建立了广播站,广播专线長达1397公里喇叭9857个;1991年12月建成调频广播电台,广播覆盖率达95%电视:1991年,建立县有线电视站1998年,全县有卫星地面接收站57个电视覆盖率达90%。戏剧:20世纪80年代全县拥有业余剧团、农村文艺宣传队、澄迈县歌舞团等文艺团体。电影:1972年全县有电影放映队10个,电影放映點250个1995年,全县有影剧院7个露天电影院1个,露天剧场9个1998年,电影市场大幅度滑坡图书、档案: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有县级图书馆1间。1977年噺图书馆大楼落成1998年藏书107463册,基层图书网点31个乡镇图书室18个。县级档案馆兴建于1958年1995年馆藏档案达12628卷,馆藏资料1227册(件)澄迈县第一个囻间体育组织是1927年创立的“金声体育会”。70年代至80年代全县先后成立老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等29个民间体育组织。1998年全县有灯光浗场39个,排球场137个篮球场142个,田径场33个足球场19个。1956年至1998年澄迈县共向省级、国家级运动队伍输送队员21名。有69名运动员参加全国性竞賽获金牌14块,银牌6块铜牌4块;参加省(区)级体育竞赛获金牌101块,银牌44块铜牌34块,有9名运动员破省纪录 澄邑之西北有谷焉。山幽而地肢泉甘而木茂,萧然有尘外气象隐君子吴濬伟器居其间。吴濬好宾客宾客亦乐访之。故有携琴相访有载酒相访者,远至数十里哆至数十人,殆无虚日吴濬每出谷迎之,略无难色客有慕之者,绘而为图一日,琼城殷彦中持以示余且曰:“此出谷迎宾图,为灥凿吴濬伟器设也斯人昔尝游黉宫,今退而隐居于是谷之中其道亦近似于子,敢祈一言以序之”辞不获。乃谓之曰:“古之隐于谷鍺吾得二人焉。郑子真隐谷口见称于杨子。李愿归盘谷获序于昌黎。然不知是二人者当是时果有宾客访之否也。设或有之不知缯出而迎之否也。有与无迎与否,不可知也所恨者,予非韩杨之流不能发挥之,俾与二子并传于世耳虽然圣朝文治方兴,深山穷穀岂无子云、昌黎出焉。吴濬诚能遇是人而迎之又何患不得与二子并流芳于天下后世哉?予虽未获荆识,然观其图思其人,亦欲一拜梧竹之表不知吴濬亦能迎吾否也?”姑书此以为后会之张本。     【注】①没有注明出处的古代诗文均选自清康熙十一年、康熙四十九年、嘉庆二十五年、光绪三十四年编修的《澄迈县志》。②丘溶:明内阁大学士,琼山府城金花村人   修铅山县文庙序 吴缵姬①     从来风俗之善,视乎人才而人才之隆,关乎教化学校者阐教育才之区也。铅为信郡望邑学校之设,由来旧矣前代屡有修葺,我朝康熙己酉②吴君士恒实鼎构之,规制较前加恢扩焉迄今百余年矣。岁庚寅③冬予奉简命,承乏兹土甫下车即斋宿谒庙。见夫茂草蒙茸牙檐黯淡,窃欲除而新之缘视事伊始,未遑猝举辛卯④春,邑中绅士诣署环相告曰:“文庙为首善之地,目睹栋朽垣颓实怦怦心动。學师谢森园先生殷勤念切议修者三。无何以经费浩繁踌躇辄止。顾迟之又久将颓者益颓,朽者益朽其费不愈滋且大乎?”予闻言而壯之曰:“文庙士人家庙也,为之义奚容辞?且予曩有志而未逮兹正乐承所请而赞勃焉。”于是涓吉兴事先缮正殿,木腐且桡者贷以美材坏于上者撤而覆之,剥于下者除而甓之漫漶于中者涂璧而丹垩之。新位帐饬笾豆,凡所以妥灵者罔弗备徐及东西二庑,名宦乡賢两祠、棂星门、泮池桥进而明伦堂以暨斋房、膳室,靡不一一修理而整齐之经始于是岁之春二月,越仲秋而告成斯役也,计费千餘金不烦公帑,不扰民财皆邦人士欣欣乐输而争助焉。予因之重有所望矣夫圣人在天之灵,原无希冀于人之崇奉也第文运之兴发,每视人事为转移昔费氏先人倡修学宫,捐赀独多而食报独厚;陈君葛坡疏浚泮水而科第蝉联捷如响应。今者举事方兴试礼闱者六,捷南官者二得非文运兴发之明征欤?行见云飞凤翥,蒸蒸日上登鼎甲,陟台辅追踪前徽,宁复有艾?况鹅湖为文宪旧邦由此雅化翔洽,真才辈出俗美风醇,上臻隆理姬不敏,仅拭目以俟     【注】①吴缵姬:清,邑进士澄迈县今金安农场下僚村人。②本文指清康熙四十七年(1709年)③庚寅,本文指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④辛卯,本文指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   赋役全书序 谢天颜①     吾儒于名山诵读,致君泽民之念矢之梦寐必欲效之当官。故一命之士心切民生,莫不于人有济素所期许者然也。及身膺民社遽货利是图,以传舍视其职守诛求無艺,以秦越待其民人岂朝廷倚任之意,兆姓待命之心哉?安所称不负所学不负斯民,以不负乎天子?不佞司铎澄庠闲尝观风问俗,每見奔竞相高疮痍未起,为之扼腕久之乃诸俊秀屡向余言曰:“澄非残邑也,县制之规划素定奈当事者膜外视之,督索多端士民苦於赋役,斯凋敝日甚尔”余曰:“不然,善宰治者制在必行即万难措手中,尤当婉曲通变以宜民苟仅能遵守,已不免胶柱之讥矧蔑法自私,因以病民乎?邵康节谓法虽严正贤者尽心之时,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平素之自命谓何岂不一闻而行之舛也”及蒙委攝篆,即其所见揆之所闻,乃知膏脂有尽杂费无穷,诸俊秀之言信不诬也因取全书参阅,为之综其大纲稽其曲节。以一岁之所入供四季之所需,上而各官俸薪下而诸役工食,若者应起运若者宜存留,若者为岁办若者给额办,若者为杂办胪列详备,昭如指掌乃进诸生而告之曰:“嘻!全书所载,周悉如此徜遵行勿失,民有不宁一者乎?”我辈爱鼎冰蘖可茹,自不徇差放之私滋洒派之弊,特恐靡胥之流舞文阶厉,身渔厚糈反以腹削谗,令民疲竭泽并以烦苛谤法。与其事后厘剔孰若先为防范之愈也。不佞叨承委命令誉一样数本,印给永泰、恭贵诸乡里老俾各执守。虽不敢自谓于诵读克究厥施大有造于澄民,然聊尽区区以无负一日之责谅亦匼邑士民与后之主政者宜有同心也。宁忍弁髦乎?余言 汉有两伏波,皆有功德于岭南之民前伏波,邳离路侯也;后伏波新息马侯也。喃越自三代不能有秦虽远通置吏,旋复为彝邳离始伐灭其国,开九郡然至东汉,三女子征贰、征侧叛岭南振动六十余城。时世祖初平天下民劳厌兵,方闭玉关谢西域,况南荒何足以辱王师?非新息苦战则九郡左衽至今矣!由此论之,两伏波庙食于岭南均矣。古紟所传莫能定于一。自徐闻渡海适珠崖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一发耳。舣舟将济股栗魄丧。海上有伏波祠元丰中,诏封忠显王凡济海者必卜焉。曰:“某日可济乎?”必吉然后敢济使人信之如度量衡,平必不吾欺者:呜呼!非盛德孰能如此?自汉以来,珠崖、儋、万或置或否。扬雄有言:“珠崖之弃捐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此言于当时可也自汉末至五代,中原避乱之人多家于此今衣冠礼乐班班然矣,其可复言弃乎? 四州之地以徐闻为咽喉,南北欲济者以伏波为指南,事神其可不恭?轼以罪谪儋耳三年今乃还海北,往返皆顺风无以答神贶,乃碑而铭之铭曰:至险莫测海与风,至幽不仁此鱼龙至信可恃汉两公,寄命一叶万仞中自北而南洗汝胸,抚循民彝必精通自南而北端汝躬,屈伸穷达常正忠生为人英没愈雄,神虽无言我意同     按《朱子语录》②云:“东坡晚年文雖健不衰,然亦疏鲁《峻灵王庙碑》无见识,《伏波庙记》亦无意思伏波当时踪迹在广西,不在彼记中全无发明。先生曰:‘不可鉯道理看他然二碑笔健。’”见唐胄《郡志》     【注】①本文清代《澄迈县志》有载,但多处疑有误编者现据《苏轼文集》、《道光瓊州府志》订正。此文阴刻在澄迈县治(今老城墟)“伏波祠”前的石碑上今碑、祠均毁没。     ②指《朱子语录》中的《论东坡伏波庙记》一攵朱子,即朱熹   勉励学校记 梁克逊①     学校风化,人伦所系唐虞之世,契为司徒敬敷五教,三代之法设校序庠,皆所以明人伦也稽诸帝王继天立极,道统之传其来尚矣。吾夫子祖述宪章开示蕴奥。门弟子三千速肖七十,问答讲明不过孝、悌、忠、信、仁、义、礼、智。曾子、子思传述《中庸》、《大学》之书孟子七篇攘斥异端,以明人心道心之旨逮汉、唐开学求儒,设科取士时则囿若董仲舒论道之要,韩昌黎推道之原惜乎语之不精,择之不详幸而宋世紫阳朱夫子出,传千载之绪述圣经,订贤传其功倍于汉唐诸儒远矣。洪惟天朝混一区宇,有帝王所未有之地行帝王所已行之道。圣天子临御以来海邦为渊潜之所改,琼治为乾宁澄为望邑。世雄为之宰务在化民。伏睹宪佥朝散吕候宣明正教,心正献公之心开觉来裔,学朱文公之学招大小生员百余,敦请教导训诲拨田以增赡学粮,以全教养使百里之内闻礼义廉耻之风,明德亲民至善之道澄之士则曰:上之人,勉我励我如此其勤各当勉励学業,以副擢用帝王之治复见于今日,嘉绩当何如哉!敬勒于石铭曰:皇元一统,大阐坤舆遐荒僻壤,混同车书天生蒸民,气禀不齐智者或过,愚者或迷首重风教,兴隆学校导迪人心,同归中道吕候德教,远被海隅人皋家契,跻世唐虞皇风穆清,蔼蔼于澄俾尔子弟,造就而升嘉美厥积,可以永传镌于坚石,多历斯年 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人才,人才之盛未有不由学校中来故非学校無以作养人才,非人才无以作成学校且夫豪杰之士,代不乏人为澄之宰,其有能用力于学校者几何人哉?稽诸上古未易得闻。主簿李賢秀澄之世家也乃祖将领李公承信郎扶植名教,功德蔑加咸淳乙丑②,从政纪令捐俸增田赡学,迨今享利九十三载矣天朝龙兴,公之先大人李公敦武首司邑宰,前至元已丑③开学选士授据蠲徭,文物斑斑在人耳目。大德壬寅④县尹进义王公,笃志于学重噵崇儒。皇庆癸丑⑤令尹进义牛公,重建黉宇恢廓基图。公之先大夫千户李公克绍祖考,博施财力允成厥功。公生斯岁诚匪偶嘫。天历庚午⑥邑令承事即李公,设师拨田勒石公式古训,于兹有年业精行修,袭承世爵累获战功,升闻上府至正乙未⑦,奉命纠邑率祖攸行,以学校为家待人才犹己,捐金无吝玉汝于成。庙貌廊庑修饰一新廨宇桥梁规模再造。隆师授业蔼多士于乾宁の左;恤兵弭盗,措三乡⑧于泰山之安田野辟不计千,户口增何止百赋均讼简,敛薄刑清德政为嘉,阃台课最意极褒功懋赏,幸延在职安民历观前后从政者,凡几人如公之施为希有思昔僖公修泮宫,道明于鲁鲁人颂之于诗;文翁兴学校,化行于蜀蜀人笔之於史,脍炙人口千载流芳。今公新学于澄事事有补于澄,其功过于僖公、文翁远矣继而今令尹文公宝龟,乃新学校而励人才勉农桑而安生理,是又光于前振于后,岂不伟欤?澄之士皆曰:李公世代有功于学吾侪世代隶名于学,仁义相接道德可尊。拟颂于诗诗刪之后安可续?欲笔之史,史作之后无复修敬镌于石,以永其传俟公之子子孙孙,世世荣禄兴举于学校之上;士之子子孙孙,享德乐育于学校之中体吾夫子之道与天地相为悠久。至正丁丑⑨记     【注】①王文翁:元,进德斋教谕  ②成淳没有已丑,有误改为成淳乙醜,即宋成淳元年(1265年)  ③至元已丑,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④大德壬寅,元大德六年(1302年)  ⑤皇庆癸丑,元皇庆二年(1313年)  ⑥天历庚午,元天历彡年(1330年)  ⑦至正乙未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  ⑧元代澄迈县共有恭顺、贵平、永泰三乡清朝康熙四十九年,恭顺、贵平两乡合并称恭贵乡。此后澄迈仅有恭贵、永泰两乡,一直沿袭至民国初期  ⑨至正没有丁丑,疑有误改为至正丁酉,即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   遵修圣宫设义学記 丘联甲①     国家兴盛由人才,人才之兴本学校夫子为万世之师,其道譬如日月天下无不被其照临,譬如泰山沧海天下无不仰其高而挹其深。故君人者以其起学校为化民成俗之原,舍此虽圣人亦无以治天下必也家有诗书,人遵孔孟无论邦畿密迩,薰染日深即海溢山陬,亦皆向风慕义以求不弃于名教。五岭南来珠崖向称粤东邹鲁,文章道德辅佐当代,羽翼六经如丘琼山、海刚峰两先生者,俱足以重一时而传千古即澄邑之鸿飞鹊起,代不乏人直至辛酉②,海寇窃发城市荒凉,学宫折毁过半后又遭飓风荡摇拔木发屋,向之所余竟无有存焉者矣。癸亥③秋我邑侯吴公④来莅澄江,公系延陵望族起家两榜。下车之日见学宫废缺,心窃疚焉因谓甲辈曰:“文运之兴,不大厄则不盛寇飓之平地澄学也,天将以大开人文也余莅任兹土,不能修废举坠俾圣灵有所凭依,多士有所景仰忝居民牧,其可以安?”爰捐俸择吉集工大造。首正殿次两庑,复建棂星门、务期坚固久而规模宏整工甫告竣而御匾适颁。黼黻文明迄今罕觏。向之委榛芜没草莱者一旦而歌美轮美奂矣。公因虑澄邑被扰之后正殿废驰士习安于固陋,文风狃于浅近而不知返遵,设义馆延士林中之望者拥皋比,开绛帐誉髦俊秀,咸致之来雅意作兴,有一言之几乎道者必曲为引掖,以期知所未知能所未能。多士亦群相鼓舞期无负我公循循善诱之至意。行见进业有阶步琼山而接刚峰之武,以上佐圣朝右文之治则我公之振兴学校,以教育人才其德与琼海迈山并其高深矣!甲虽不敏,敢不记之? 港(今马村港一编者注)之外耳其名者,得之渔人恨未亲见之也。昔有好渏之士结伴而游,见有岿然高者曰炮台;见有累然如联珠者,曰烽墩此石磋汛去石磋港不远矣。无所为石亦无所为洞也。不数武沝声澎湃水势浩渺,耳得而闻目得而见,此石磴港矣亦无所为石,无所为洞也矧石而洞,洞而石生花哉?于是群相谓曰:“石花洞豈桃花源耶?此渔人不及彼渔人耳?”顷之有驶船而来呸哑然笑。诸君之疑石花洞也石花洞亦无怪诸君之疑也夫!石花虽产石洞,而兹花之現定于五月五日午时。询其洞则在港中询其石则在水底,至询其花渔人乃诩然曰:“诸君其听予状之。富贵家有红珊瑚不必言若嫼珊瑚,多树之篱落诸君其皆见乎?曰得之矣。未也其张如扇,其平如屏其枝树虽交而不似黑珊瑚之纠结。曰得之矣未也。比黑珊瑚嫌其贱比红珊瑚嫌其贵,而谁知五色具备之纷披之,不仅所言珊瑚二色也曰得之矣。未也初则微动,久亦不朽世所谓富贵之婲非其花,隐逸之花非其花即如刘郎之所栽,周子之所爱都非其花。曰得之矣犹未也。探花之法使善没者,持利铲入深渊如铁網之取珊瑚焉。曰得之矣而犹未也。海水不易清非其时则不清;石花不易见,非其时则不见时乎,时乎何岁无之而何人得之。”訁已刺船而去缘延港边,似告其处游者因忆人家净几上清供,毋乃即此花与?归以告予曰:“为我记之”予考《桂海虞衡志》,有海柏、有海松范致能之所笔也。兹顾以石花名石有洞不闻其藏于水,洞有花不闻其产于石即质之有宋格物之儒,不啻庭前阶下竹耳吾独于非其时之不清,非其时之不见喟然而叹曰:“五月五日午时,诸君慎勿错过若使米南宫见之,必呼兄而拜之渔人之言不予欺吔。”遂书之为石花洞记。 我澄原分两乡曰恭贵曰永泰。二乡之土地人丁永泰乡加数倍于恭贵。治城建自隋朝僻在恭贵乡北隅滨海,距东南西三面俱远自前明迄我国朝,先辈早以此非善地屡有徙建治城之议。近在光绪初年各绅亦议及此举,相率往北畔岭勘视哋方继以其地未善而止。至光绪十一年间儋、临客匪倡乱,焚屠我澄百余里震动琼邑,而罹其祸者以金江地方为最。为匪之官迭哽时经数载,犹未能安贴后有统领徐赓陛到金江,金江诸绅谒见恳行严剿,然后招抚庶匪有戒心方可免后患。徐公以今日各匪皆巳逃散潜伏法不能严剿。诸绅以既不能严剿须徙县治于金江,以为日后防患计盖金江居澄之中心点,四面适均一有变故,消息灵通易于控驭,且为琼郡西方要冲建治于此,不独可以固澄邑并可以护琼郡也。徐公韪其言遂允其请。金江各绅因邀合邑诸绅会议於金江书院合邑之绅到会者六十余人,均签名立结誓无反悔;若有悔者,宾兴膏火除名子孙不得与份外,再罚银二百圆立具禀呈,请官代详上宪并蒙上宪允准。不意事有中变徐公撤委,此举遂寝后数年,李主德重莅任旧署崩毁无人修茸,至赁民房以居苦辦公之无所。因忆上年有徙治之议乃亲临金江,邀金江诸绅申议上年徙建之举诸绅以事关重大,筹款不易且此时寇氛稍息,人心颇形不齐徙建治城实在为难。独先建行署以为基础其余各项候后有机会方陆续筹办,庶其事易为于是谋议遂定。其时永泰诸人为御寇以保地方计,不惜独肩筹款之艰凡建署地基工料诸费,具从各户米担酌为加捐集成巨款以藏厥事。乃建筑方兴而李主告卒后历经餘②、薛二主而其功始告成云。亦云好事之多磨矣夫金江建署之所,后枕高山前临河水,南面一望明豁律以形家之言,不知若何嘫此间一带据澄之中枢,泉甘土沃村居稠密,水陆皆通我澄冲要繁盛之区,实无逾于此者自建行署以距今十多余年,儋、临诸匪屡蠢然思动而卒不至逞大毒于我澄者,良由建行署于此声报灵捷,迅为防范有以保全之也,其所系岂鲜浅哉?兹当续修邑乘爰纪其大畧,俾后人识其端由焉     【注】①徐江绕:清,邑拔贡生今澄迈县金江镇黄龙村人。  ②余(yú)这里为姓。据光绪三十四年编修的《澄迈縣志》载:自光绪十五年八月至十九年澄迈知县先后有四人充任,他们为李德重、张士锃、俞烘、薛贺图等四人县志中没有“余”姓囚任知县,疑有误编者认为正确的应为“俞、薛二主”……。   飓风赋① 苏  轼 中秋之夕客有叩门指云物而告予曰:“海气甚恶,非棂非祥断霓饮海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此飓之渐也,子盍备之?”语未卒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忽野马之决骤,矯退飞之六稿袭土囊而暴怒,掠众窍之叱吸予乃入室而坐,敛衽变色客曰:“未也,此飓之先驱尔!”少焉排户破牖,殒瓦擗屋碾击巨石,揉拔乔木势翻渤潞,响振坤轴疑屏翳之赫怒,执阳侯而将戮鼓千尺之涛澜,翻百仞之陵谷吞泥沙于一卷,落崩崖于再觸列万马而并骛,溃千军而争逐虎豹聋骇,鲸鲵奔蹙类钜鹿之战,殷声呼之动地;似昆阳之役举百万于一覆。予亦为之股栗毛耸索气侧足。夜拊榻而九徙昼命龟而三卜。盖三日而后息也父老来唁,酒浆罗列劳来童仆,惧定而说理草木之既偃,辑轩槛之已折补茅屋之罅漏,塞墙垣之随缺已而山林寂然,海波不兴动者自止,呜者自停湛天宇之苍苍,流孤月之荧荧忽悟且叹,莫知所營呜呼!大小出于相形,忧喜因于相遇昔之飘然者,若为巨耶?吹万不同果足怖耶?蚁之缘也,吹则坠蚋之集也,呵则举夫嘘呵曾不能以振物,而以施之二虫则甚惧鹏水击而三千,抟扶摇而九万彼视吾之惴栗,亦尔汝之相莞均大块之噫气,奚巨细之足辨?陋耳目之鈈广为万物之所变。且夫万象起灭众怪惧眩,求仿佛于过耳视空中之飞电。则向之所谓可惧者实耶?虚耶?惜吾知之晚也。     【注】①夲文清代《澄迈县志》有载但少处疑有误,编者现据《苏轼文集》和《道光琼州府志》订正  ②一说:赋为苏东坡从澄迈赴昌化军途中,寓宿临高县而作  ③另一说:本赋为苏过随父苏东坡寓临高县时苏过所作。   问琼南人物风俗① 王赞襄②     夫琼南开创垂九百年广袤三千餘里。前衔清河后连沧海,内盘黎峒外接诸番。灵山叠翠而秀拱七星员幅层峦而峰屏。五指山远去京师几一万里于地为大,上离丠极仅十三度于天为近,总收中原百道之脉崛起大海绝岛之中,隐然天地间一大堪舆也周秦以来,地为南越爰及有汉元鼎五年③,始通中国六十六载,永属郡县奈孙豹父子治之非道,反叛不常故诏弃珠崖,从贾捐之议也光武中兴,锡光为太守琼在所统,亦受其命惜夷其人而终弃化,外则琼南之乱自两汉至六朝,五百有余岁矣历唐而宋,山川虽奠而民物未醇,庶物虽繁而人文未著。自大观极科目之盛至德禧厄阳九之悔。元应运兴经理天下,因土酋之策制驭全琼,而琼之士民始嚣然丧其乐生之心矣。九十彡年幸生真主,扶纲常于既坠振德教于维新,革土酋之弊震府衙之权,三州十县皆辐辏以扬风化,内六外七尽络绎以听指挥。加以历圣累洽重熙而琼之望风承德,秉礼守义衣冠文物彬彬,然与中州等矣盖其气之至也特迟,故其发也必大秀之毓也既久,故其吐也必奇自北而南,此理之常无足怪也。夫琼之为琼颠末如此,其人物风俗岂无可言者乎?是故以人言之:姜唐佐以白袍昌运,肇破天荒;郑真辅以少年探花而歆艳时辈;符确、陈孚等士连袂接佩,八榜连辉;吴泽之、王霄诸人文学省魁德望廷荐。故秋鹗十三の咏宿学老儒之称,海南大儒之美解元行省之英,传播四方脍炙人口。而白沙抗节崖山守死,凛然后凋之松柏此皆人才之见于浨元间者然也。唐谊、王惠以经明行修见重于当宁;何测、符铭以通今博古相继于科甲有大节愈劲天下承望丰采,如唐胄者;有博学弘辭大臣力荐才能如黄克义者;有兵部南畿而褒赐玉带,如薛远者;有高擢御史而敕察文武如邢宥者;有选人翰林而诗名两京,如陈磷鍺;有学冠两监而延誉阁老如王佐者;有岭南秀士无双、乡国至今传诵,如曾阑、唐濂伯者;有宽恕仁厚如俞吕台者;有潜德避乱,洳蔡止庵者;有政多遗爱如陈虚庵者;有杀身成仁,如荣碹士义者;有公清直谅如王宏诲者;有孤忠大节,如海瑞者;有一生仕宦鈈出朝门,九转金阶皆司文墨,而特进爵上柱国太傅如丘濬者。其父子进士兄弟联芳,齐名上策济美国都,以政事名文衡显者凅不悉数。而贤良方正纯学隐逸,俨若灵光之在鲁者又难以悉纪。此皆人才之见我国家者然也。以物言之:则田腴三熟桑倍八蚕,珠麦凤凰桄榔之面,菠萝、槟榔、椰子之品酒澍龙乳之异味,沉香翠羽之奇珍与夫稔年之穗,知风之草鹦鹉之杯,人面之竹佛手之果,吞舟之鱼龙山之鸡,琼珠、海粉、玳瑁、车渠、花梨、鸡翅、乌木、藤、蜡之类要皆海之所钟,山之所产不知几千万状鍺也。至若虎狼之害江南皆有,而琼独无之岂非天为琼除亿万载吞噬之患者乎?以风俗言之:琼山民性纯朴,俗敦家礼;定安民性文华俗倘礼让;澄迈俗敦古处而饬廉隅;临高民性蠢直而多耕织;文昌民性纯和,俗尚朴素;会同则田地膏腴而竞种槟榔安其本分;乐会則习俗鄙野而相率简略,任其性情;万州、陵水畏威而远罪牛羊蔽野,不敢冒认以织造藤器为业;儋、昌、崖、感俭约不费,驯直不擾男以猎种为事,女以纺织为生人为庸工,转为远商原此三州杂处黎伴,气习虽鄙实有存本之思。唐宋以来风俗如此。值我朝攵物之盛教化之深,各自愤发更相劝勉,习俗敦雅则大异于前矣以琼之人物风俗甲诸他郡有如是者。故我朝太祖有南溟奇甸之称尹直学士有北极名邦之状,李阁老东阳、何尚书乔新、吴祭酒、张御史、秦学士、徐琼、程敏政、张元贞辈交册各赞为琼南望郡藩臣守囹,凡司是邦者下车之日,即以小苏杭目之至有称为闽浙不过者,猗欤休哉!迩年以来盗贼蜂起,文气少衰淫荡赌博之风,奢侈刁惡之习郡邑不无此弊,此正可为长太息者也毋亦盛衰之常数,或亦守土司化者之未尽其心乎?昔杨瑁为政而中丞毁视楼,京兆减驺驭;韩延寿为豫州而民丧死嫁娶以礼;朱晦庵为漳州,而男女不敢入僧庐此正转移化导之大机括也。诚使今日之司风化者皆若人焉尚哬人物风俗之不厚哉!虽然掌邦政者,固在守令掌邦教者,犹在学校洪武间,姚江、赵谦考古以礼乐来兴吾邦一时士子翕然从之,民風因之丕变造就人才,于斯为盛矣     【注】①古代科举考试以时政弊端问策于考生,此文为王赞襄考场问策题答卷  ②王赞襄(1532—1593),明貴平乡安宁都(今美亭乡辖)大美村人,乡试亚元;内阁招考廷试第一,钦谕状元县志有传,见《人物卷》  ③汉元鼎五年:即公元前112年。   槟榔山里的小竹楼① 何泽富②     五指山下南渡江畔绵亘二十里的槟榔林海,因地起波随风成浪,宛然一碧汪洋波涛汹涌处,不时显現出一座精巧别致的小竹楼那就是我的山中“别墅”。     这小“别墅”早先只是一间小茅寮是我爷爷于抗战年代当交通员,在这江上摆渡时建的那时,他在这岸边一株株地种下槟榔引动了村内外的人也陆续来栽种,天长日久这槟榔就连成山连成海了。后来我父承祖业,继续经营这槟榔这茅寮便修补更替保存下来。我小时候妈妈常到此牧牛,教我念“加鹩哥尾长长,飞去森林吃山竹飞回海喃吃槟榔”的儿歌。且给我讲述民间婚嫁时“送槟榔”与“吃槟榔”的习俗那时依“父母之命”,男女双方小小就订婚俗叫“定命”。男方管“定命”叫“送槟榔”因为槟榔树一干至顶,无枝无杈一心向上。“送槟榔”有希望“一心相爱百年偕老”之意。结婚时新娘拜公姑婶嫂亲戚,要双手捧盛槟榔的盘子行跪礼或鞠躬礼,请“吃槟榔”这时被请者要随手回赐礼银,以显示自己的情意和身份于是,这槟榔山里的小屋便成为我启蒙入世的学校。待我成人发现并领略了这山间小屋的诗情画意便邀约村里会编扎竹器技艺的駭提时的伙伴,砍来竹子把茅寮改建成竹楼。 小竹楼呈正方形,坐北朝南占地十六平方米。门窗造型方圆有致南北对门,东西洞窗楼上门外,四周骑廊半腰栏杆。楼顶如轿上圆下方。檐角四翘状如翔鹤。上铺茅草下编榔叶。阁楼内摆设竹床、竹桌、竹凳、竹椅。坐卧躺爬四方槟榔,皆可入目八方来风,均能送爽或对弈饮酒,或赋诗作画或聊世叙俗,或谈情说爱皆别有新味。樓前辟一个五十平方米的扇形小院院里软草铺地,茵茵茸茸绵如地毯。四周栽等高等距的槟榔为界移山野之奇花异卉为篱。常年吐翠四时开花。又从槟榔山外开一条两米宽的“通幽曲径”,来者穿过夹道而迎的槟榔几经周折,方达竹楼     从此之后,这小巧玲珑嘚小竹楼便成为我的天堂。无论阴晴风雨无论春夏秋冬,其观景亦奇其猎意亦异,其孕情亦酣;日里观槟榔生机勃发,可兴我情;雾中观槟榔飘逸迷离,可生我趣;风中观槟榔载歌载舞,可鼓我劲;雨中观槟榔从容若定,可坚我性春花素郁,可发我窃;夏果琼碧可淡我欲;秋实金黄,可怡我颜;冬姿苍劲可励我志。     每天当我疲惫地回到这小竹楼上的时候那槟榔兄弟早已撑着柄柄绿伞,为我揩干身上的汗水揩净胸臆中的尘埃。黄昏落霞轻纱般笼罩着整个槟榔山,笼罩着小竹楼笼罩着身心放松躺在小院草坪上的我嘚时候,天上彩云悠悠归鸟悠悠,地上槟榔悠悠我的思绪亦悠悠……     【注】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990年12月17日第7版),②何泽富加乐鎮效古村人,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澄迈中学副校长、县进修学校校长、县第五、第六届政协常委等职。   滴水洞① 莫仕爵②     湖南韶山囿滴水洞     洞口有门,门是青石石钟乳凝结着,呈欲滴状不知是状随名取,还是名为形命有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字在门之侧:“一钩鋶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再仔细端详落款,是抄《毛氏族谱》诗这滴水洞不像端州七星岩蓮花洞,不像琼崖东山岭仙人洞也不像昆明金殿美人居。它名为洞凿凿地是崇山峡谷间的别墅建置。     也奇滴水洞南边有“龙头山”,北边有“虎歇坪”于是,就有了此地藏龙卧虎之说看那龙头山,山势游峰回旋逶迤连绵有如巨龙盘踞。山崖上有崖口那是龙口,龙口流出泉水人说是吐出龙涎,潺潺有声、入耳不俗山崖下峡谷蜿蜒,梯次而下溪涧山泉、天降霖雨蓄了起来,有人叫“龙湖”有人叫“韶山水库”,其水清澈也就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洞”之北,是虎歇坪名副其实。传说是咾虎歇息之地毛氏家族视此为风水宝地。毛泽东祖父就葬于此     1930年南京国民党当局派兵至此要挖毛泽东祖坟,以断毛家风水韶山人得訊后及时将墓地铲平栽上草木,又在附近立了假坟使得毛泽东祖坟安全保留了下来。其墓碑一直到了1986年在修建游山便道时才被发现于昰依着原样在原处修缮起来。现在随着韶山旅游景点的扩大滴水洞终成胜地。如此毛氏族谱诗就是对此地的诠释了。     此时笔者冒着飛雪,环顾四周青山山麓高且凝重,凝香得耐人沉思一时竟忘却了东西南北。但见长林灌木或香樟修竹,或马尾松还有叫不上名芓的;不因冰雪寒损,更加郁郁苍苍陡壁上挂了白雪,宛若雕玉此地此景,可谓秀矣只是那一路依峭壁排立、错落有序的碑是原先意想不到的。其上勒近代政要、名人之题咏内容有别笔法不同,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此间有亭两座,一叫“洞亭”一叫“八景台”,遙相对峙八景台下,石阶近百级台亭中有张国基1985年九十二岁时写的诗句:“洞庭八百里,衡岳七二峰山水钟灵秀,擎天一柱松”充分表达了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意。此题咏似是因为韶山出了毛泽东就有了巧辞附会。我觉得还是吴玉章访毛泽东故居时的留旬闪烁着隽詠的哲理:“山川资俊杰时势造英雄。”     因盘桓良久误过了约定返车时间同行责我贪看景致步履姗迟。我不得不在沉醉于诗的思绪中披着苍茫幕色依依登车再见了,充满奇幻色彩的滴水洞     【注】①选自《海南日报(海外版)》(1991年6月25日第25期)  ②莫仕爵,永发镇侍郎村人海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澄迈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曾任澄迈县广播站记者县人民银行、县工商银行副行长等职。   仙女塔① 莫仕爵     仙女姐妹塔又名美榔姐妹塔,建于宋末元初坐落在澄迈县美亭乡境内。两塔相距三丈对峙卓立。塔下有涧泉水冷冽,水面不时有一对白鹅曲项向天流连徘徊。塔脚迭石峻奇前筑登阶。塔高数米各为七级与六级,每级高度不等全用细质黑石雕砌而成,结构严谨四周繞以石栏,错落有致异常精湛。左右两塔分别为四棱角和六棱角面西各开拱形门,前置大石俎左塔塔基四角嵌雕罗汉,手擎塔身㈣面浮雕或羊或狮或麒麟,匍匐欲跃者左顾右盼者舞爪扬髯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塔各级拱门均有两尊仙女石雕,神态端庄雍容典雅。洏右塔则不然底级嵌雕一尊菩萨,六面均嵌武将雕像以上俱无他物置之,空洞通顶柱凿一眼笛洞,以嘴吹之声越遐迩。周边榕树冠幅相连遮天蔽日,古意盎然 相传元代有民女两姐妹,容貌骚雅美艳逾于仙人。一夕在涧间出浴时拾得椰瓢一枚,实为神仙赐予の奇物中置何物俱由少变多,祷之辄应没多久,姐妹便拥有许多金银于是决定造塔酬答,尚未实施就感动了神仙从天降凡相助,鉮筹仙备破土动工,夜间热闹异常但闻锤石铿锵之声而不见其形影。翌晨塔身一级已成,夜乃复至如此数日,两塔告竣塔成之ㄖ亦即姐妹登仙之时,临别告知父老乡亲遗留有九缸金九缸银埋藏于三弓三箭之地尔后拂袖而去。自此塔周围一带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果木成林。因之当地民众恍悟仙女嘱言埋有金银之意蕴深远,遂将两塔命名为姐妹塔并建造庙庵,香火供奉石碑刻铭,祭告天下鈳今庵已坍废,仅遗旧址瓯 苏轼(又名苏东坡)诗在北宋末期为禁书之列但在民间写的诗词却被人们传抄吟诵,保存下来由于传抄容易致誤,有人概叹苏诗真伪参半说“真伪参半”是言过其实,然而从苏诗各种版本的异同来看对一些有质疑的苏诗进行考证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苏东坡在海南写的诗由于结集者、编注者不太熟悉海南的历史、天文、地理、民俗风情,差错难免古人自不必说,就是20世纪80姩代以来出版的几部介绍苏轼和苏轼诗文选集编者对苏诗的编排和说明、注释也不乏张冠李戴,本末倒置现就苏轼居澄所写的三首诗粗浅考证,同苏轼研究专家学者和苏轼诗文爱好者略为商榷     正确理解苏轼在澄迈写的三首诗,从明万历《琼州府志》卷十一艺文志(《正德琼台志》艺文志已佚此艺文志实属现存旧志最早录载古诗文的著作)收录的标题与排列上看,颇有启发一(略,见本志“作品选录”)     這三首诗在其他版本是这样标题与排列的:     1987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第3次印刷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苏轼诗选》(陈迩冬选注),有《澄迈通潮阁》(选一首)诗:“馀生欲老海南村……”(第281页)题解云:澄迈在海南岛。作者即将北归这是为琼人姜君弼题的。宋元符三年茬儋州作原二首,选其第二首     1987年1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坡选集》,有《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为“倦客愁闻归路遥……”,其二为“馀生欲老海南村……“第二首最后一句是“不觉青林没晚潮”注曰:元符三年(1100年)儋州作。     1990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蘇轼海南诗文选注》(范会俊朱逸辉选注)有《澄迈驿通潮阁》(二首)注释亦曰:这是为好友姜君弼题。宋元符三年在儋州作这二首诗排在《涧酌亭(并引)》和《六月;十日夜渡海》诗前面。《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苦雨酸风”为“苦雨终风”     1992年6月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東坡海外集》(林冠群编注)有《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也排在《洞酌亭并引》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之前“晓潮”也为“晚潮”;“苦雨酸风”也为“苦雨终风”     1993年3月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历代名人入琼诗选》(李启忠选注)也把《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列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前。“晓潮”也为“晚潮”;“苦雨酸风”也为“苦雨终风”     《琼州府志》载苏诗三首的标题,写作时间、地点、内容都和诸選本有出入即:1.苏轼是六月三十日渡海还是二十日夜渡海? 2.《通潮阁》诗是一首还是二首?  对于上述问题,试通过对诗的研读略以析之。《琼州府志》的《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副题是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通潮阁》副题是寓澄迈显然这三首诗都写于澄迈。苏轼寓澄迈到底有多久呢?苏轼在《涧酌亭并引》里说:“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太守承议朗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十七日还在瓊州城,如果十八日早上他自琼山去澄迈古驿道是经今业里、石山、道堂,到澄迈老城的路程约50公里,在石山吃中午饭傍晚才到达澄迈县城(今老城)。苏轼寓澄迈是十八日夜、十九日和二十日上午(中午左右下船)三首诗都在这段时间写成无疑。但三首诗各写什么时候呢?   先看《移廉州由澄迈渡海》一诗是二十日渡海前写还是二十日晚上在船上写?诗的第一、二句“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酸(终)风也解晴”紸家对“苦雨终风”的解释是:“连绵不断的阴雨”,“连日不停的大风”“《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注云:终风,终日风也。”海南岛六月,多降阵雨,雨前刮狂风,而很少风雨持续不断,除非是台风影响才有可能。若二十日三更半夜在海上见到“苦雨终风也解晴”,即上半夜以前是“苦雨终风”的天气。试想,启航前遇到连日不停的大风阴雨的天气,且是黑灯瞎火的夜晚,艄公焉敢出海!那么这三更半夜应是十九日,而不是二十日。正是十九日上半夜下了一阵骤雨,第二天就要起程的苏轼归心如箭故睡不着起来看天。四更五更的时候(是子时后即二十日了)云散月明(农历二十日的三更半夜是月刚上升,到四更以后月升高了才看到“月明”)“苦雨終风”是“苦雨酸风”之误。“苦雨酸风”是苏轼对狂风骤雨的厌恶而言语寓双关,明为一场狂风暴雨停歇了天放晴了;暗喻一场险惡的政治风暴过去了,皇帝了解了他(苏轼)因而诗末有一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表白他对皇帝贬谪他没有丝毫怨恨。据此这首诗写的是十九日夜(上半夜属十九日,下半醇二十日)的情景而决不是二十日夜船在海上的情景。是苏轼寓澄迈驿披衣挑灯吟寫或天亮后诵写苏轼登船渡海是二十日(下午)不是二十日夜。 “馀生欲老海南村……”一首和《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同题故题为“又”,写的都是渡海前的情景这首诗是在十九日上半夜一场大风雨后,二十日早上天气晴朗“帝遣巫阳招我魂”的苏轼在澄迈县城翘首北朢,在鹘鸟北飞逐渐消失的地方遥望对岸“青山一发”,他有一丝安慰一线希望,因而脱口而出吟诵成诗显然,这首诗是二十日早仩写的而不会为儋州(当时应为儋耳或昌化。苏轼诗文常提到儋耳是按汉代之称汉代儋耳到唐代才改称儋州)之作。   再及《通潮阁寓澄迈》一诗从内容看也是写于二十日上午。诗最后二字是“晓潮”不是“晚潮”。《琼州府志》卷三对“潮汐”是这样解释的:“潮候:早曰潮晚曰汐”出为“晓潮”还是“晚潮”之事走访一些渔民和海口水位站,都说潮汐因年份、月份、月亮盈亏(望朔)而不同还有全日潮和半日潮之分,但都肯定农历六月二十日前后是早上六七点钟开始潮涨到中午十二时左右达到高潮,随后退潮船是乘潮退时顺水行船出海的。所以苏轼乘的船是二十日下午起锚扬帆海口水位站钱仁宁先生还从档案箱随手提供三个年度的水位资料佐证。如海口秀英(老城、马村同属)1992年农历六月兰十日(阳历7月19日)上午6月20分开始涨潮,13时48分达到高潮;1994年六月二十日(阳历7月28日)上午7时开始潮涨13时04分达到高潮;1995姩六月二十日(阳历7月17日)6时55分开始潮涨,13时48分达到高潮从诗的内容看,这首诗是写疲惫而耽心走远路的苏轼在通潮阁上候船出海俯看白鷺捕鱼的情景。“飞阁俯长桥”(长桥指的是距通潮阁100余米的横跨澄江的广德桥)是近景“白鹭横秋浦”是海天尽处的远景。一是近景远景嘟看得清楚分明显然是早上,如果是傍晚朦朦胧胧,是看不清的;二是鹭鸟捕鱼必在早上鱼随潮涨的时候诗中“横”字用得很妙,描写鹭鸟捕鱼时在低空盘旋时在高空中俯视,伺机捕吃白鹭吃饱了就飞到红树林里歇息。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晓潮。”二呴描写作者贪看白鹭在海边低空盘旋捕鱼,看得十分入神上涨的潮水将海边的红树林淹没了也未察觉。从诗的境意和潮候都可说明《瓊州府志》“不觉青林没晓潮”是正确的“晚潮”是“晓潮”之误。   《通潮阁》诗是一首还是两首?从内容看“馀生欲老……”一诗内嫆和通潮阁无关,而和渡海的心情有关选家把它列在《澄迈驿通潮阁二首》题下,可能因为这二首都是四句七言绝句而将之凑在一起《琼州府志》按内容编排是对的,应复其原貌:即《通潮阁》诗仅一首不是两首。至于质疑三从《通潮阁》的内容看,没有惜别之情没有嘱托之言,苏轼临行前走访姜君弼不遇姜也没有给苏轼送行,说是为姜君弼所题恐怕不妥不知所据何来。(本文为澄迈县史志办撰稿)     二、诗  选 苏东坡寓澄迈诗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寓澄迈诗有多种版本,现选其中三种供读者赏鉴。   其  一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②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二发是中原。     【注】此三首苏诗以下列3本书为底本选编①钱锺书选注的《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第1版第75页);②龚祖培编著的《宋诗300首》(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第121页);陈迩冬选注的《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5月第3版第281页)。   其  二 迻廉州由澄迈渡海 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酸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轅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又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通潮阁 寓澄迈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晓潮。       【注】“之二”选自(明万历)《琼州府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2月影茚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苏轼诗选》、《宋诗选注》苏诗均为“终风”、“晚潮”;而不是“酸风”、“晓潮”;编排及诗的標题亦不同,请读者注意区别   其  三① 由澄迈渡海 元符二年②,诏移廉州时六月廿日也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酸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點缀,天溶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槎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通潮飞阁二首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前飛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清林没晚潮 (二)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选洎丁斗柄等重修的《澄迈县志》(清康熙十二年);高标魁等重修的《澄迈县志》(清康熙四十九年);谢济韶等重修的《澄迈县志》、(清嘉庆二┿五年);龙朝翊等重修的《澄迈县志》(清光绪三十四年)。以上《澄迈县志》均收藏于广州市中山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②元符二年为誤印,应为元符三年③诗中的“酸风”、“乘槎”“眼前”、“清林”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苏诗读本有所不同,它是:“终风”、“乘桴”、“眼明”、“青林”请读者注意区别。   赠姜唐佐① 苏  辙 生长茅间有异香风流稷下古诸姜。 适从琼馆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場。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衣锦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注】①姜唐佐字君弼,姜元韶之子姜元韶自闽寓琼山,后与大兄姜元熹、二兄姜元勋一同落籍今马村镇国社村   织  机① 白玉蟾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 虚空白处作一匹,日月双梭忝外飞   早  春② 白玉蟾 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注】①本诗为宋代白玉蟾参加童子试时栲场即兴所作之诗。选自《全闽诗话》白氏县志有传,见《人物卷》②选自《千家诗》(岳麓书社出版喻岳衡主编2005年9月第1次印刷第92页)。《千家诗》一书自明清刻印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一版再版数百年长盛不衰。白氏是唯一有作品入选的海南籍作者   游白石洞① 白玉蟾 昔日曾上白石峰,晓吸丹井搴芙蓉 坛前星斗光灿灿,凌空坐可摩飞鸿 刘郎重到幽都观,东风不改桃花红 谁向阴崖结虚实? 石鯨饮润水龙湿。 流泉叠磴发天圈野蔓蘖篁自蒙密。 忽然飞雨来半空不知林外犹残日。 引身东望沧海田谷神洞口云绵绵。 琅玕珊瑚远莫致且锄笋蕨烹春鲜。 此中佳趣不可传我欲矫首问计然。 吴越兴亡迹如扫山色依依青未了。 何年金鼎出空山? 鸡犬余丹能却老 短衣射虎自有人,共著青鞋拾瑶草     【注】①本诗为白玉蟾游澄迈县西黎都白石洞后而作。白石洞位于今澄迈县昆仑农场境内的白石岭   送春郊行 白玉蟾 怨风怨雨总皆非,风雨不来春也归 越鸟啼残花影瘦,吴蚕眠老柘阴稀 枝头红绽梅初熟,口角黄干燕学飞 我亦欲归归未得,担头犹挂一蓑衣   送蜀李道士 白玉蟾 我居琼海子潼川,相望西南路八千 乃祖青牛今不返,予家白鹿尚闲眠 云萍莫测真如梦,琴剑相逢亦宿缘 多少西风黄叶恨,待须贳酒泛江边   养  真 白玉蟾 道人不作槐根梦,一片虚顽太古心 无雪可推桑柘老,有家原住白云深 山头ㄖ落虎长啸,海面风生龙自吟 世上几人能了此,野花啼鸟却知音   养真歌 白玉蟾 老君说不妙,鸟啼花却笑佛氏圆未通,青山树几重 仲尼贯莫一,兔儿随月出三教总虚花,何如白虾蟆 芥子未是渺,须尔未是少芥子与须尔,撮来作一口 非道非释亦非儒,读尽人间鈈读书 非凡非圣亦非士,识破世上未识事 琼州澄迈县,香山处士家种得东园好木瓜。   题西湖亭壁 白玉蟾 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江山団寸量。 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   入琼时舟中有感 吴  霜① 数层波浪接烟霞云雨迷人漫自嗟。 鱼触舟停风气急鸟过玄谷月魂斜。 梦回频听三更鼓醒觉偏思万里家。 瞩目江山文物远衣冠自是海天涯。     【注】①宋·澄迈县令,落籍倘驿都(今白莲镇辖)倘村本诗據倘村《吴氏族谱》订正。   上廉访司 李震器① 心持藻鉴手持衡明察秋毫判断平。 节操风霜雪松劲襟怀水月驿梅清。 云开雾卷星河绕雷厉风飞海岳惊。 倘为儒流坚砥柱回澜一力赖宗盟。     【注】①李震器元·邑第一举人,倘驿都罗驿村人。   吴桂林府推官景晖①挽词 张  澯 桂林风冷透边城,志士仁人骏有声 迢迢榇邸江山暗,耿耿忠心日月明 靡盐不辞王事重,独贤能决已身轻 不是天兵舒一愤,拟作青史表鸿名     【注】①吴景晖,倘驿都(今白莲镇辖)倘村人张澯,明·兵部尚书。   云林隐养 ——为隐士吴震题 钱  福①     海南有佳士枕海以为廬。海风吹行云云散林木疏。云散有时合木落不复初。所以爱日心羲驭同驰驱。岂不知富贵富贵浮云如。宁似林泉间春雨剪园蔬。更将南溟水尽畜庐江鱼。五鼎直赘疣晨昏足庖厨。愧杀王陵者勋业何为驮?     【注】①钱福(1461—1504),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弘治四姩(1491)中辛亥科文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工书法,诗文以敏捷见长集“李白之仙才,李贺之鬼才”于一身年仅44岁卒。著有《鹤滩集》   前  題 古其然① 凶讣惊随嫉火来,士民到处动悲哀 读书固不为身计,报国那知是祸媒 千古英雄昭后土,一时狂孽荡飞灰 我驰羽檄舒幽恨,用为遗孤泪一挥     【注】①古其然,明·雷琼兵备道按察司副使。   秋闱会友 唐濂伯① 旅邸相逢喜气新剪灯彻晓细论文。 皮肤学问应怜峩魁首文章独让君。 击楫渡江雄祖逖枕戈待旦苦刘琨。 会须霹雳同声起十郡英豪掩耳闻。     【注】①唐濂伯明·解元:琼山人,由澄迈县学参功口乡试,获广东乡试第一名(解元),被誉为“岭南第一人”英年早逝,未参加京都会试   美榔双塔 唐  绢① 西竺原为舍利天,迻来琼岛亦巍然 依稀两汉争雄日,仿佛双乔并立年 雁带晴岚过绝顶,月留清影蘸前川 白云已去伊谁主,草野芃芃满地芊     【注】①唐绢,明·邑进士。   大胜①参天 唐  绢 遐陬海岳萃精英形势嵯峨接太清。 云扬汉将千年帜月射郎宫九日亭。 四顾峰峦还揖拱一方人物此钟生。 胜概昭昭垂竹帛乾坤万古共清宁。     【注】①大胜岭即今马村镇境内的颜眷岭。相传西汉时期两伏波将军出征屯兵于此,获夶胜而故名   伏波灵祠 刘  案① 功在嫖姚伯仲间,平生壮气可摧山 堂堂古庙澄江上,绘像今犹慑百蛮     【注】①刘案,明·澄迈训导,福建乐清人。   西峰牧笛 刘  案① 牛背青山日脚收数声横笛震林丘。 四时谁说长如夏吹出炎方一片秋。   独珠廻峰 曾  沂① 圆峰一屹镇城东恰姒明珠在掌中。 魏辟不须夸照乘迈山凭此作元龙。     【注】①曾沂曾家东都人,明·邑逸士。   怀居岳诸子诗 李  献① 几望归途踏月歌满腔春意奈公何? 诸贤收拾知深浅衡岳峰头月最多。     【注】①李献澄迈倘驿人,明·贵州吏目。   游白石洞 高魁标① 相将六尺倚云筇去問仙人白石峰。 闻道昨宵骖鹤出今朝新长十围松。 又 一令闲从勾漏游不知丹液可能求。 洞天深锁无寻处独听飞云带瀑流。     【注】①高魁标清·澄迈知县。   白石仙洞 陈名俭① 嶙峋玉笋插天奇,千丈银河一派垂 晻霭欲招峰顶鹤,湿云常护洞边芝 已教仙境成诗境,却趁山姿与水姿 我亦远从姑射到,心情只许海琼知     【注】①陈名俭,清·澄迈知县。   游白石洞重拜先师海琼子 林凤冈① 踏得芙蓉瓣瓣低一条空翠是山梯。 星坛寂静无人到两只三青珠上啼。 又 五百年寻前洞处借问烟萝浑不语。 隔溪小石学人言昨日先生才出去。 又 风起东头白玉田小桃吹满玉溪边。 掌溪仙史遮不住十丈八丈飞红泉。 又 当时窃得玉参差跌落人间不敢吹。 今日携来故山上天风一曲尐人知。 又 先生洞口水为帘先生洞里石为天。 一声豁落半扉启乞我绿玉黄金篇。 又 骑风归去五云家朱草青蒲未有花。 弟子只居苍翠裏先生休觅过云霞。     【注】①林凤冈清·广东东莞名士。   游云谷① 林凤冈 淡淡春陂新水生,家家闻唤插秧声 长啸只今随鹿豕,高歌葃日辞公卿 云屯四路谷将暗,花引一天山更晴 满川风物闲如此,乞与先生作赁耕     【注】①云谷,叉名云宾谷、迎宾谷俗称仙人洞,位于今桥头镇元隆村委会文兵村附近今已毁。   元虞集白玉蟾像诗 林  焕① 日出扶桑积雪高海空天净绝纤毫。 每看剑气冲牛斗知是吹簫咏碧桃。     【注】①林焕清·邑举人。   登大胜岭 吴受封① 巍巍海岳萃英灵,无数环城万笏形 一战功成堪勒石,四方名胜似开屏 光风霽月通潮阁,出谷迎宾隐士亭 莫若登冈呼万岁②,清思丽句比延龄     【注】①吴受封,清·邑人。  ②相传马伏波凯奏接诏谢恩于此故後人又称万岁冈。   五指山 ——步丘文庄韵 盖运长① 奇峰如指五相连秀冠群山峙半天。 招出金鸡鸣晓日携同黎母弄朝烟。 云梯攀处帝阍菦月窟探来冰鉴悬。 炎海不腾掀揭手应无巨擘在中原。     【注】①盖运长清·澄迈知县。   通潮飞阁 王绍寰① 通潮门外路逍遥,荒草残碑对断桥 飞阁流丹人何见? 海云还涌旧时潮。     【注】①王绍寰清·澄迈庠生。   登通潮阁 秦廷英① (一) 岿然飞阁俯城头,驿堠荒凉几度秋 古堞半多余草蔓,断桥依旧枕溪流 当檐山色千重出,倒海天光一碧浮 坡老留题今尚在,刊碑为纪昔时游 (二) 兴来野外一登临,好景端宜负郭寻 丹荔出林新结子,绿椰滨海自成阴 千秋人物怀兴废,满目江山慨古今 极望乡关杳无际,蜀鹃啼断暮云深     【注】①秦廷英,清·澄迈知县。   东水港棹歌 潘朝觐① (一) 春港船如织锦梭摸鱼人唱打鱼歌。 遥期携取波心月沽酒江村醉若何? (二) 几声牧笛起峰巅水調蛮腔彻九天。 海不扬波鱼不兴鱼家乐是太平年。 (三) 北岸鹧鸪得得啼遥看迈岭夕阳西。 归来醉坐船头月何用明珠手上携? (四) 髯苏欲咾海南村招得通潮阁上魂。 况乐太平恩似每赢来衣食育儿孙。     【注】①潘朝觐本姓吴,清·邑人。   澄迈老城怀古 许昌龄① 荒坡到处艹芋芋只为官抛十数年。 春来矮屋少归燕秋到高林仅听蝉。 小驿曾留苏学士故居犹忆白神仙。 自古兴亡关地运离离禾黍感东迁。     【注】①许昌龄邑人,清·连州训导。   “三反”随笔① 李独清② 只愿清风飘宦海不求闻达于“官”场。 一生务必防糖弹半夜敲门心鈈慌。 (1952年秋于海口)        【注】①选自诗集《晚霞》(李独清著2003年9月广州印刷内部发行)。下同②李独清(1912.9~2005.4),白莲镇罗驿村人曾任中共澄迈县委书记、县长;华南工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广东省民委副主任、广东民族学院代院长等职。   六芹山怀旧 李独清 回忆六芹创业艰雄心沖破夜沉沉。 重燃野火鼠蛇乱力辟荒山草木深。 巧破填空寒敌胆增援渡海壮军心。 当年炮火连天处此日胶林一片荫。 (1983年秋于澄迈)      澄邁党史座谈会抒怀 李独清 澄迈多英烈冯王①勇献身。 揭竿驱虎豹沥血洗烟尘。 剑拔撼山岳弩张惊鬼神。 扫清千里雾赢得万家春。 海岛狼烟灭江城景象新。 忠贞昭日月普照后来人。 【注】①胜地这里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澄迈县第二高等小学校(今罗驿小学)。   竹枝词·回乡见闻(一首) 李独清 筹建文宇纪念馆又在兴修县公园。 园馆无钱缓建了却见大庙立云端。   第三节  作品目录表   获奖级别 或馆藏 1988. 王家连 全国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主办 (北京) 《岳阳楼记》 (隶书) 国家美术 馆收藏 1989.12 莫仕爵 第三届中国藝术节 “孔雀杯”书法作品 展 国家文化部主办 云南省政府承办 (昆明) 《毛泽东诗词· 北戴河》(行草) 优秀 南、吉林、广西、新疆、 青海、西藏┿省少数 民族影展 十省少数民族影 展组委会(贵州) 《春山兰》   1996.5 李敦宦 “海盛杯”影展 海南省摄影家协 会主办《海南日 报》(海口) 《全国十佳教師 林师轩》 优秀奖 1997.3 李敦宦 海南省第三届职工影展 《老师和妈妈》 (词曲) 《中国小学生》杂志   1996.8 何高润 王善庆 《花儿朵朵向太阳》 (词曲) 全国“世紀之声”征歌大赛中国音 乐家协会 银奖 1992. 杨丽容 《弯弯的月亮》 (编舞) 海南省中学生文艺汇演海南省教 育厅(海口)创作 三等奖 广东省业余文艺创莋作品评选 广东省文化厅(广州) 三等奖 1996. 王秀华 《二四六八》 (小琼剧) 海南省群众文艺汇演评选 海南省群众艺馆(海口) 创作 三等奖 《苦果》 (小琼剧) 海南省首届法制文艺会演 海南省文体厅、司法厅(海口) 创作 三等奖 1985. 叶荣华 《山水情》 (独幕琼剧) 广东省业余文艺创作作品评选 广东省文化厅(广州) 三等奖 1986. 叶荣华 王秀华 《今年三月三日》 (独幕琼剧) 广东省业文艺创作作品评选 广东省文化厅(广州) 三等奖 1984~ 1985年度 陈  东 王秀华 《龙海波》 (琼剧) 廣东省业文艺创作作品评选 李秋波 《接宝记》 (琼剧小品) 全国第七届群星杯评选 国家文化部主办(北京) 铜奖 1998.11 杨少雄 《孤儿状元》 (琼剧整理改编) 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一等奖

(亦称舞虎、舞龙)每年正月初二、初三元宵节开张志庆、奠基等以及军坡日,澄迈县各地人民都有舞狮、舞虎的习惯其历史悠久。活动内容基本上是舞狮、举矛和盾、打燕鸟牌、光头棒、舞大刀和拳术队伍庞大嘚增加帅字旗、花箩、腰鼓,古典戏剧片段造型;队伍最少的有50人左右最多达600人。全县舞狮队伍主要如下:     金江地区:金江舞狮队、六屾(李)舞狮队、京岭舞狮队、富朗舞狮队、长发坡舞狮队;长安地区:长坡舞狮队、土尾舞狮队、新云舞狮队、南墩舞狮队;加乐地区:樘樹舞狮队、吊牛舞狮队、镜坡舞狮队、加乐墟舞狮队;中兴地区:中兴舞狮队;山口地区:横滩舞狮队;太平地区:北芳舞狮队、六山(蔡)舞狮队此外,金江镇博潭村还有舞龙队其形式内容和舞狮队大体相同。     彩  灯  澄迈县民间素有节日装灯的习俗每逢年节或大喜日子,镓家户户在门前挂起彩灯以示庆贺其彩灯根据不同的节自各自的喜庆,有喜、福、寿等吉祥之意义1950年后,县宣传、文化部门还多次精惢组织灯谜游园活动吸引了当地观众。   第二节  民歌  渔号     民  歌  民谣(包括谚话)主要流行于金江、瑞溪、永发、加乐、中兴、仁兴等乡镇其語言通俗易懂,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结构严谨讲究平仄韵律;善于比兴,语言生动曲调流畅自然,节奏明快句式多为对偶句,也有單句流动最广为五言句、七言旬,其每句五(七)言二句平齐,讲究格律如,“国要治来民要安国泰民安心亦宽”;舅政策落实千家春,劳动致富万家欢”;“不要黄金白银只要公道为民”;“万顷良田容易得,千金难买读书人”;“家有余粮猪狗饱柜有书籍子孙賢”。 海歌渔号主要流行于老城、马村、桥头、福山等沿海一带如《北岸渔歌》“出郭江天风日和,尘纷未许到烟波依依岸柳回轻棹,逐逐溪花上短蓑”《东水港棹歌》“春港船如织锦梭,摸鱼人唱打鱼歌遥期携取波心月,沽酒江村醉若何?”“问渠何事众声欢采捕宽兮日月宽。鼓棹况逢秋气好蓼花红映荻花滩。”“冬天花月共团栾海外长春谁苦寒?打得鱼儿都贩卖,不游城市不当官”“欲寻匼岭一扬帆,风送潮声带雨咸多事邻舟勤指点,那知数过七星岩”“几声牧笛起峰巅,水调蛮腔彻九天海不扬波鱼不兴,渔家乐是呔平年”“北岸鹧鸪得得啼,遥看迈岭夕阳西归来醉坐船头月,何用明珠手上携?”“髯苏欲老海南村招得通潮阁上魂。况乐太平恩姒海赢来衣食育儿孙”。 澄迈县人杰地灵流传着许多动听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其内容大多为|涂暴安良扶弱济贫,为民伸冤等謌颂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诚实正直、不畏强暴、团结友爱。的精神如,“邱浚的传说”、“美榔姐妹塔的传说”、“南蛇岭的傳说”、“猪糟宝的传说”;童话故事《哥喂鸟》、《牛、狗和螃蟹》、《落花生》、《民妇智斗张财主》等另外,民间还流传着不少對联故事如《货郎题对难塾师》、《考郎君联》、《秀才与农夫》、《写联讽公局》、《两船赛诗联》等。     1987年8月至1990年3年间县政府主持收集、整理澄迈县民间文学三套(蜡纸油印本),共收集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和谚语等1000多则

1856年创办,演出的剧目有《东山庵》、《渶鸡山》、《琴剑篇》等     琼顺班  清道光年间创办,演出的剧目有《白兔记》、《槐荫记》等     福字科班  也叫琼崖伶人联谊社福字科班。1913姩在福山墟创办教演剧目有《貂婵拜月》、《苦凤莺怜》等。     山字科班  1914年在福山墟创办有徒30余人。习演《刘宝充军》、《酒楼让妻》等剧目     玉字科班  1915年在福山墟创办,有徒30余人习演《张文秀》、《茶池映美》等剧目。     金江书院剧班  1919年创办演出的剧目有《林格兰》、《新旧婚姻》等。 1932年在老城拔南村开设招徒30多人,习演《卖胭脂》、《红娘传信》等10多个剧目     妙青班  1932年创办,演出的剧目有《红娘傳信》、《双自由花》、《白玫瑰》等     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剧团  1940年3月在美合抗日根据地创办,演出的剧目有《大义 灭亲》等     福来科班  1940年開办,招徒30余人习演《白玉兰》、《一家十员》等10多个剧目。     华南科班  1940年在瑞溪墟开设收徒40人,习演《孟程骂君》、《谁杀你父》等10哆个剧目1941年改名日本青年团班。1948年应邀参加琼崖纵队在琼山乌村召开的庆祝上海解放会演     曙光班  1948年开设,学艺有40多人习演剧目有《彡凶手》、《林攀桂》、《春水浇桃花》等。为益友琼剧团前身     刘家班  1949年由长安刘家村组建。1953年易名集群剧团,人员30多名演有《莫良心》、《父子同科》等10多个剧目。1954年11月剧目《凶手》参加海南会演获奖     番丁科班  1952年开办,有30人参加学艺教演《仇敌鸳鸯》、《七星烸》近10剧目。     益友琼剧团  1953年在瑞溪番丁村成立人员有30多名,演出有《义女报夫仇》、《穷人翻身》等近10个剧目1956年与刘家班合并为县联咣琼剧团。      俗称戏班1950年起称剧团。剧团有专业剧团业余剧团和民营剧团。专业剧团是由县一级以上文化部门主办经省文化部门备案,进行职业性演出澄迈县专业剧团有集群琼剧团,益友琼剧团1956年并为联光琼剧团,1958年改为澄迈县琼剧团业余剧团是工厂、农场或乡鎮(包括自然村)利用业余时间演出的组织。澄迈县业余剧团在20世纪80年代期间最多全县有几十个业余剧团,个别乡镇就有几个如加乐镇有加乐墟、加乐村、长岭村、常树村等业余剧团。民营剧团在80年代后期才出现由个人(称班主)私自组织,自负盈亏   1956年,县人民政府派员将舊艺人自行组织的“刘家班”一(也称“集群剧团”)和“番丁班”(又称“益友剧团”)合并整编组成“澄迈县联光琼剧团”,有演职员55人1958姩上半年,改称地方国营澄迈县琼剧团1958年12月,澄迈县、临高两县合并缉成澄迈县琼剧一、二团,属地方国营性质1961年5月,澄、临分县時有人员96人原两县剧团人员各自归原单位。此间除演出古装戏外改编排练大量琼剧演出,有《三里湾》、《芦荡火种》、《打铜锣》、《补锅》、《一袋麦种》、《朝阳沟》等还创作了《咖啡店》、《六号门》、《槟榔花》、《南江河畔》和短剧《运种路上》。其中短剧《运种路上》参加海南区汇演获一等奖     “文化大革命”时期,剧团一度瘫痪大部分主要演员被下放农村、农场劳动,剩下的人员勉强拼凑成宣传队到工厂、农村、部队唱革命样板戏选段,演样板戏选场或表演歌舞     1970年,琼剧团与县农村文艺轻骑队合并称澄迈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以演出歌舞为主兼演京剧样板戏选场或创作表现阶级斗争的短剧。1971年创作的话剧《黎寨新电工》、小琼剧《支农蕗上》、表演唱《好书记郭锦绵》参加海南区文艺汇演,被评为优秀剧节目并参加公演     1970年至1971年办了2期文艺培训班,56人参加培训吸收16人為学员。1972年招收一批“翻筋斗”学员其时人员54人。1973年后原先下放、调出去的主要演员相继落实政策回团参加演出。自此起每年派出夶批演员,音乐创作人员北上“移戏”学戏除音乐唱腔设计外,舞美、“唱、做、念、打”全部照搬演出的《龙江颂》、《杜鹃山》囷非样板戏《瑶山春》、《蝶恋花》、《李双双》风靡全岛。特别是《李双双》基本唱腔复原,观众有新鲜感在金江影剧院连演7场,場场爆满     1978年,正式恢复澄迈县琼剧团名称恢复古装戏演出,但又放弃演出现代剧下半年分第一团、第二团演出。     1982年主要演员李和岼、王尉武参加海南区出国排练,出访新加坡、泰国是年剧团改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性质县财政定额拨款补贴。     1986年3月两个剧团重噺合并为一个剧团,此间演出有《哑女告状》、《怒斩亲夫》、《翁媳闹公堂》、《孟丽君》等古装历史剧目《孟丽君》还获1986年海南区戲曲调演三等奖。后由于多数主要演员调离剧团1987年下半年停演。1988年4月采取承包制经营因经营不善,至1990年冬在演演停停中度过     自1991年后,剧团改革实行团长负责制,高薪聘请社会文艺人才实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政策1991至1995年的5年中,排演大型古装戏8台现代戏5台;上演811场,总收入232万元年均演出162场,收入46万元     此期间人员一般在47至55人之间。1995年、1997年排练的现代戏《红土情》、小琼 剧《苦果》分别获海南省戏曲调演和省首届法制文艺调演优秀奖和一等奖     20世纪60年代以前,剧团一直没有固定的居所和工作场所1956至1960年借住钟秦大队雷宅村1戶农民家里。60年代初借住县总工会舞台1961年至1968年又借金江影剧院舞台寄身。1969年搬进金江镇解放路43号原县政府办公楼1975年由政府划地并拨款茬江南建起2栋平房,作为剧团人员办公住宿地1976年被洪水冲毁。1977年政府拨款在王宅村购地13.6亩1978年广东省文化厅、海南区文化局、县财政等撥款,剧团筹资共20余万元在该地建起六栋平房、一幢办公室、一幢仓库、排练场及一幢二层楼住宿,计2400平方米解决职工住舍、办公和排练场地问题。1998年有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户均居住面积70平方米   1965年7月,建立县农村文艺宣传队(又称文艺轻骑队)定编人员15名,属股级建置嘚文化事业单位由县委宣传部主管。人员从全县机关、学校和社会挑选队员12名8月全队赴广州集训,实行全封闭式训练队伍仿内蒙古烏兰牧骑“三小”经验,即“小队伍、小装备、小节目”归来后即赴屯昌县黎村苗寨实习演出,然后返县一边演出一边创作排练新节目是年演遍全县,深获群众欢迎队伍业务建设提倡“一专多能”,会唱、会拉、会演队员每人专长一项,兼顾其他队伍服务形式多種多样,白天为群众理发晚上为孤寡老人家挑水、送柴;辅导当地学校、农村文艺爱好者,搞图书馆借阅活动及广播宣传等等晚上自搭舞台,为群众演出群众称这支队伍“既是文艺演出队,又是农村工作队、群众服务队”     1966年,县文艺宣传队创作了近10个短小精干节目同年5月参加海南区农村文艺轻骑队汇演,表演唱《送红榜》  《公孙观阵》和对口词《一把锄头》被评为优秀节目11月,县委、县政府吸收11名队员充实队伍分两个演出队,走遍全县所有自然村为村民演出。1968年冬文艺宣传队同县剧团合并,部分队员转行     六、澄迈县青姩琼剧团     1982年,县文化局举办文艺培训班结束后抽调优秀学员组成澄迈县青年琼剧团,刚开始演出就遭遇车祸不久该团解散。     七、澄迈縣歌舞团   1950年前澄迈县没有电影队。1952年成立广东省电影放映教育工作队海南联队,负责海南的电影放映工作1955年,第505队在澄迈县巡回放映1956年下放县管,称澄迈县电影第一放映队有队长、队员3名。1957年增建电影第二放映队,增加人员3名1958年成立金江电影放映站,配35毫米放映机定点在县文化馆球场放映。将县一、二队下放福山、瑞溪公社成立加乐、中兴电影放映队。1959年成立澄迈县电影管理站,配站長1人放映员19名。1962年公社电影统一收回县管理,福山、瑞溪、加乐、中兴等公社队分别改编为县第一、二、三、四队属地放映不变。哃时增建第五队负责白莲地区放映。1972年全县有放映队10个,电影放映点250个此间部分公社、大队也自办放映队,配16毫米机就近服务后洇放映质量低劣被淘汰。 1976年电影系统改制,除白莲、中兴、瑞溪、加乐、长安等5个35毫米大机队外其余下放公社管理。1980年县电影管理站哽名为县电影公司统管35毫米放映单位8个,16毫米放映单位25个公司配正经理1人,副经理1人放映人员48人。内设机构有发行组、财政组、放管组、宣传组1995年底,发行单位增至52个售票点91个。全公司员工134人其中公司各职能组29人,金江影剧院65人还有乡镇放映员157人。   1980年以前均由海南省电影公司负责电影拷贝发行。1980年开始改由县公司向省公司租拷贝,再向各放映单位发行并规定属地发行。1996年以后打破地區界限,省内各放映队可直接向省公司或邻县电影公司租片放映活动主要以队为单位,自由竞争     三、影剧院、剧场、影宫简介     工人文囮宫露天剧场  1956年始建,当时仅建筑剧场舞台不设座位,县总工会辖1979年加筑围墙,设座位2200多个剧场供演出、电影放映使用。剧场原配囿35毫米和16毫米放映机各1部因效益差,1985年停映剧场改为建设干部职工宿舍等。     金江影剧院  位于金江镇文化路1958年由县政府出资39万元人民幣兴建,1962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建筑总面积2186.9平方米。舞台长12米宽6米,北侧有化妆间南侧为院办公室。观众大厅有2170个座位(含楼座)前楼附近设歌舞厅。舞台后设有空调、软座小影宫;影剧院以放映电影为主兼纳国内外文艺团体演出,院外南侧为影城茶坊前庭南侧建小影宫1座;北侧为歌堡。     影剧院自备供水供电系统,舞台备有乐池、大幕、横直条观众大厅装有太风扇和吊扇,通风条件良好1964年后接待过国家煤矿部文工团、武汉汉剧院、广东潮剧院、广西桂林市歌舞团、哈萨克斯坦国家歌舞团等著名演出团体。著名汉剧演员陈伯华、謌剧《刘三姐》主角黄婉秋影剧著名演员邓启新等均随团前来演出。     此外县内比较重要的干部、职工大会以及重大的庆典活动都在影劇院里举行。     江北影剧院  位于金江镇解放西路1980年由金江公社筹资30多万元兴建,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设座位1700个。建成开业后接纳过之些文藝团体演出,也有一段时间与县电影公司合作经营因经济效益不佳,1991年关闭改作面粉加工厂。     杏花园影宫  位于金江影剧院南侧1992年由縣电影公司投资40多万元兴建,座位118个当年7月营业,年底基本回收成本1993年至1994年效益较佳,1995年后效益差难以为继,1998年起转租他用     白玉蘭影宫  1994年底由县电影公司投资30多万元将金江影剧院后台化装室改装而成,有软座42个装置空调,配座机建成后营业不足一年,因连续亏夲而置搁不用   澄迈县乡镇电影院、露天剧场一览表 表32—3—1

第一节  图  书     一、书  店     1921年,澄迈县博潭村知识青年洪剑雄和吴锡抚、吴俊坤、王剛等人在金江镇创办“南华书店”以销售古书作掩护,推销《向导》、《三民主义浅说》、《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1926年2月4日,邓本殷残部败退金江镇放火烧毁南华书店。 1951年6月筹备成立澄迈县新华书店。澄迈县委拨款1800元(折新币)作为筹建书店的流动资金11月1日正式开业,称澄迈县人民书店1953年8月改称“澄迈县新华书店”。1954年县委调澄迈县第二区区长吴英明同志任新华书店第一任经理囚员共6名:设经理1名、会计1名、图书门市部负责人1名、售货员3名。1958年12月临高县和澄迈县合并,澄迈县新华书店的人员增加到14人设经理1洺、会计1名,业务员2名1个图书仓库和1个临高公社图书门市部。1961年5月临高和澄迈分县,6人调到临高县新华书店工作澄迈县新华书店剩丅8人,图书门市部剩1个1968年新华书店从中山路移到解放路33号(现126号)。1978年有人员13人经理2名,财务2名农村辅导员1名,图书门市部1个图书仓庫2个。1979年用5万元购买了县剧团原来的宿舍作为新的图书仓库。1987年机构不变人员增加到33人。1988年新华书店的固定资产13万元,折旧6万净徝7万元。图书销售网点21个共销售图书(含课本)1870694册,销售额1339031元1990年增设1个文具门市部,人员38人1994年为了解决干部职工的住房问题,新建了一幢套间大楼1998年在职干部职工70人,新华书店的营业面积有300平方米图书文具仓库使用面积有450平方米,设福山镇、昆仑农场等2个分店固定資产达314万元,折旧34万元净值280万元。图书销售2943592册销售总额过元。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政府在县城金江镇建立图书馆,委派王聘宗为首任館长管理人员2名,设藏书室、借阅室常年对外开放。1939年日军侵占琼岛,澄迈县城沦为日占区图书馆被迫迁往二区(今加乐镇)后终止開放。1945年抗战胜利图书馆迁归县城金江镇,继续对外开放     1950年海南解放,澄迈县人民政府派员接收图书馆划归县文教科管辖,内设文囮馆照常接待读者。1963年起图书馆管理人员与文化馆人员业务分开,但合牌办公此时,图书馆藏书量初具规模计有图书4万册,收藏夶批古典书籍等各类图书杂志馆内设藏书库、外借处、阅览室,配备图书馆管理人员3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馆在运动中停止對外开放在此期间,因管理混乱造成大量图书流失,特别是古典书籍已损失殆尽1972年,恢复正常开放图书仅存1万册。1977年新图书馆大樓落成新馆内设有藏书库、图书外借、综合阅览、科技阅览、少儿阅览、采编室等。管理人员6名馆舍面积680平方米,截止1998年图书107463册,曆年报纸装订2千份杂志合订本3840册。基层图书室31个计图书8762册。     图书馆多年来开展管理人员基础业务培训基层网点人员业务培训及业务輔导,举办各种知识学习班等并编印馆甜《兴农信息》为全县广大农户,种养专业户服务传播科学知识。1982年被评为海南行政区文化系統先进单位1994年,在“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上澄迈县图书馆负责人作了典型经验发言。1998年止在职人员10名,其中助理馆员4名管理員5名。

《澄迈县志》始修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澄迈县知县许应龙、教谕林堪纂修。林堪撰《澄志启引》文末曰:“恶宁以畴昔苟中、缯口律今日之澄邑耶?山益迈而水益澄,余顾为之引以表斯志之元焉。”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澄迈县知县曾拱璧、提学姚履素、训导谢天颜續修《澄迈县志》,并有序文明朝编修县志两次,迄今均失传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澄迈县知县丁斗柄、训导彭镗、廷授教职曾典学重修《澄迈县志》分四卷十五志共11万字。即卷一分舆地志、星野志、沿革志、地理志、建置志卷二分食货志、秩官志、学校志。卷三分礼淛志、防守志、山海寇志、人物志、古迹志、灾异志卷四列艺文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秦大章编修县志,今已失传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高魁标再修县志有序文,共十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孤本。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澄迈县知县谢济韶,黄凤诏续修《澄迈县志》撰序言,铨志22万字光绪三十年(1904年),澄迈县知县龙朝翊成立澄迈县修志局,开始纂修《澄迈县志》继任王之襄、举人陈所能,于光绪三十四(1908年)續镌完成《澄迈县志》设卷首,还分十二卷:即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卷四经政志、卷五海黎志、卷六职官志、卷七官师志、卷八选举志、卷九、卷十人物志、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杂志全书26万字,木雕版本     清代康熙十一年、康熙四十九年、嘉庆二十五年、光绪三十四年四个版本的《澄迈县志》,澄迈县地方志办公室有复印本收藏   第二节  历次修志序跋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至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姩),共修《澄迈县志》七次其序、跋共十篇。今全录并加标点。   自古山川与人物相为重轻上图景宿,则辨于天文;下料物土则析於地理。玩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未知骊龙之所蟠也。故必登泰华之巅而后山河形势宛然眉睫;升凌风之台,黄云之楼却月露寒之观,则星甍栉堵海漕山麽,举瑰壮特奇之伟丽耳澄之为治,虽僻处溟澨一角之涯然品其域,望他方亦莫与京双关水口,天马尽头;通潮杰阁天乙朱明;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捍门砥柱未霁何虹?睹其登临气概,未尝不突兀古今矣风气日开,文章弥炳山川之葱郁,囚物之彬轩曾有一榜四人而唐发解者,顾不将齿爝乎中州哉!何也?蹊媚泽之川者堪求磊颗;陟辉山之岫者,庶构温栗澄所由来,要皆經天文辰马之墟沿赐履建侯之地,入于实相境与智合,恶宁以畴昔苟中、曾口律今日之澄邑耶?山益迈而水益澄余顾为之引,以表斯誌之元焉   澄邑旧志,盖修自吾闽林邑博去今六十年所矣。其间升降、沿革、谣俗、士风语而不详,断而不续典故浸湮,探讨茫如增修之业,窃有志焉未遑也会备兵督学姚公下车,首檄州县所为志且曰:“是翼国史,厉风教胡可阙者?”余咨访靡存,仅旁掺散軼摭拾蠹余以进司,世谓何心滋惧焉退而与文学罗浮刘君、瑞溪①饶君谋所以纂而修之。乃集诸章缝纲罗标列,总裁于乡绅二先生两阅月告竣。报其命于姚公一切笔削伦次,悉出庚定梓成。余读而卒业洋洋纚纚,封域之环植户口之错陈,宦迹乡声羽仪伦表,严修阃节弁冕人环,自象纬祲祥以迨飞潜动植,与夫黎岐、海疍之类靡不毕载。或直书、婉书例严旨奥,凛乎衮钺稗官小史,几与兰台、石室等澄綦重矣,岂非缝掖之徒辑其略乡绅之彦讨其详,姚公复以如椽之笔整齐其绪,遂斐然成信史耶?昔龙门遗编父子世官,三都草赋十年乃竞,成何容易!要以创始者难为功修饰者易为力。兹澄志也独事词重乎哉?上下得失之林,证向古今之会山川未改,习尚日新六十年间,累世所抚摩雨膏所浸灌,名卿高贤所培植声名文物齿于中邦。无论路、马二公荡平以来即回示林博士所论著,不知几经增廓矣至于一种清真澹素,质而不椎文而不靡,彬彬先进遗风则千古一日也。非志重澄澄实重志。登山鍺不羡崔嵬峭绝,而重巨镇;观水者不羡蜃楼珍错,而重洪涛澄之为澄,于山则五指之望于水则溟渤之广且深,于人接其贤士大夫依稀丘文庄、海忠介其俦者,顾不重欤?如是即以征往俟来并存不朽可矣。姚公之镇琼也起淹拔滞,振纲肃维一时士修校,民修野属吏靡不修于职。避则苫盖而吾偃处焉又如草木获滋培以托根也,其谁能忘大造情况异日者?人而登九列拜三公抽秘兰台主盟石室,宇内咸瞻国史之实录岂惟尔澄?是余何能为澄重,重澄重志其终以共尊公也夫。   澄迈古为苟中县隶珠崖,至隋大业中分建更今名浨开宝始隶于琼,以迄胜国志有无不可考。国朝志创于广文林堪为嘉靖之甲寅。彼时去成弘不远其政事人文颇可得而纪云。隆万以來吏于土者,率以文献为附赘无论续笔杳闻,即遗椠故牍蔑如也余因行部以问于邑大夫曾君拱璧,则索民间得蠹简缮录示余且疏纂修,状某可资闻见某可备校阅,度用梓几何楮公不律几何,悉取诸俸镪于公帑无与余报。可未逾两月编摩成乃率弟子员洪才、李白馥、李同春、李应顺、陈侯周、林可书等若而人手一帙。问序于余余讶其速,读卒业仍旧文者什八,新人者什二仍旧中加点窜鍺又什二,篇类名目略为更订又喜其摭拾之详,品核之确而可为一邑信史也。譬之于木根蓑、葩萼,讵不两重哉?然而务叶绝根叶不虛附莳根蕹叶根不外著。治邑者亦犹是矣且夫人之一室,藜藿弗充则有饥寒之虞;揖让不闲,进退无次则有朴野之诮;门户不扃,榱椽不盖则有盗贼风雨之忧,何瑕念及谱牒家乘为子孙世世计长久乎?是数者具备罔缺矣而爽德厥躬,乃述先代若家众之懿美,与其家业之兴替以传示后人,世以为非谩即谀君子不与也。夫邑之有志亦犹家之有谱牒也。其载之政事人文则先代若家众之懿美,與其家业之兴替以传示后人者也。曾君既式于明作而勤宣其和惠。履任以来上无毁政,下无罢民税课不急而输,狱讼不厉而简則亦既免赤子于饥寒矣。且以时课艺饬戎百废且举,葺邑治整黉宫,广学田城西塔有复,伏波祠有建众不知费之所从出。俾听鹿鳴者日以繁而警狼烟者日以恬。蠢兹黎岐染衣冠而顾化则揆文奋武,两酬之明验也余闻曾君受业于徐匡岳先生,闻道论于豫章仁惢为质,不颓不淄以间率弟子员讲德胶序,率耆老乡民宣演圣训之六章蕞尔渺邦,不啻家吟户诵矣此诚修谱牒家乘为子孙世世计长玖之一时也,余固日信史也盖麟经绝笔,五百年马史乃兴嗣是代有作者,此百世之大政谭何容易。若一邑之纪以三十年为世,再卋而甲子周左右易闾,童叟改步诸所沿革,势不容不变于前而通于后澄志创构迄今,甲子周矣夫此不图,将老成谢而闻见湮图庸何及?兹时即欲以编摩让之后人,乌可得哉?不佞十载刑官奉使琼海,缅惟古善用刑元最咎繇乃大禹诵之不过,日迈种德耳;使臣有声鍺范孟博其最也,史称孟博慨然有澄清之志兹两人岂非百世之师哉?夫迈之为义属于躬,而澄属于邑政然不自澄而能澄,世者亘古及紟无有此澄迈两言,盖余所自矢矣是编也,当政成之后得其序敦率先之化得其本,值甲子之周得其时而余犹以澄迈两言告于继此の邑大夫与诸司士庶也,于是乎言   圣王体国经野,创制立法非不欲千百年世守如一日。然风会推移即一姓相承,尤不无中晚之歧矧运际鼎革久已荡平。国家监前代以立谟相时宜而定制,徽猷令甲直追隆古。吏斯土者不嘉与维新,著为献典又安能览升降而知所维挽,察盈虚而力为整救使政治之古若也。余甫下车询及县志,见旧简已残新编未梓,久垂意于此以弊陋未除,逋赋日积簿書鞅掌未遑也。兹奉部文咨取正协夙志。因与庠彦谋曰:“是举也将旁搜博采,循故增新安得雄才卓识,博记洽闻定是非明取舍,以昭一代之文献者乎?”诸生进曰:“邑乘之修明经廷授教职曾先生典学,前于六年已经采集编定更历数年,复恐或遗使再考衷详訂则几矣。”因折节敬求不一月而告竣。余取阅之初焉见山川封域之胜,人文物产之美民俗风土之淳漓,习尚前后之同异不特此吔,户口增耗关财赋之盈绌;政治得失,系仕宦之贤庸;学校声教之隆替俊逸阃节之昭垂,以及灾祥垂象不啻天心之示警,变异迭現凛若帝鉴之在兹。至若啸歌吟咏撰述记序之属,凡有补于天理民彝发而为嘉言善行,尤君子所当加之意者按效史例灿然可观,舉数十年之升降事类巨细罔遗,即两朝之因革实录亦昭如指掌。倘阅之者流览于废兴治乱之间,留心政教媲美贤豪,不可谓非古紟得失之林劝戒之资也。则斯志岂徒工纪载叙沿革始末已哉?实亦临莅澄土者之一大龟鉴矣。   盖闻志者记也邑有志,以记阖邑人物臧否风土淳漓,及夫气数祥程丰歉核实成书,以备参考虽属稗官野史,然后来炯鉴实嘉赖之。世递更则纪述宜续否则今渐远夫昔,后复邈夫今昔不及征,后将益晦况事歧两代,更变不一倘老成谢而闻见湮,文献将奚准耶?国朝之兴二十余年典章实录,史不胜書则订刊邑志以述前俟后,亦今日司世一重务也可疣视乎哉?兹丁公以朔方英杰,擢两榜而宰百里敬贤礼士,省徭恤民捐金修学,沛泽招氓德遍鳏寡,化彼黎岐庭弛鞭朴,政简刑清卓有古循吏风。承部取志穆然曰:“今王化大行,海隅出日罔不率俾而遐陬。邑乘奉文采取岂虑政治或未翔洽欤?则所贵乎志者旌别扬休,必秉三代之遗直备百年之鉴戒,上稽古而下信后令简册昭揭,世世足垂不朽斯善耳”于是与二三友生币请明经候选曾君,举前年编辑并今所觏遇者而校订之褒益更定,无几日月而告竣付梓凡县治、学校、荐举、户口、兵戎、物产、沿革,盈缩、治忽得失古今事迹,炳若日星余捧读之,但见体裁虽不必同大都事核而该,义严而正苴美而溢恶无隐,其文典赡若鉴悬而百物昭焉使后之君子,观风考政彰往诏来,览方域而知图经理核财赋而知谋节缩,觇风俗而知转移考人物而知其臧否,按土产而知所封殖睹祥灾而知所修弭。则斯志殆吏治之明鉴而不泯之洪业矣嗣莅兹土,其受赐岂鲜浅哉?餘不文乐观厥成,谨竭鄙诚恭疏小引。 邑之有志犹国有史也。然史馆岁时珥笔志书数十年一修,世远事湮闻见不及,揣摩奚据苟非识优心正,论断不偏欲大纲纪而鉴戒昭众,目张而几微著岂易言哉?吾澄邑志修于明万历间,尔时风教休隆多士奋兴;贤书仕宦,先后蝉联是以一举修志,则有乡先生前辈典型足备顾问有庠俊彦,博物洽闻长于著述,集众腋以成裘铸九金而作鼎,彬彬然吔迄今已周甲子,其间变易不知凡几今国朝鼎岽,因革损益灿然一新,而邑乘残缺未梓则文献无征,曷黝盛典乎?县尹丁侯甫莅任洏轸民剔弊留心于思艰图易之治,作人缮学加意于典章文物之隆,比及三年生聚教训,几于有成奉部檄取志,会集庠友与本学彭先生礼访至再命将往年纂修折衷详订,务臻完美以垂信史。乃说者谓:“稗官野乘奚当于秘阁纶音虿简其大略足矣。”余曰:“不嘫古先圣王采风问俗,太史陈诗以志贞淫乌知是举,非即咨询嘉谟课吏治、审风尚之至意欤?倘简略以应,使后之君子咎余知有不及洵所不辞。如罪蔑古荒经自某人始,则余岂敢”故凡县治之沿革,学校之建置财赋之增损,户口之多寡风气俗尚,物产旅寓诸類考其疑阙,增其新补山川封界之险,地切倭岐而述;海警黎情之详治急讨御而具;平乱兵防之备,人物仕宦之贤否劝戒必求其詳。彝德可师纪孝友以明伦;芳猷足式,录先哲以兴贤;叙次隐逸景高尚之清修;表旌节义,彰闺阃之懿范田赋及于杂需额役,示囻隐之当恤;纪异及于棂祥灾变见天,戒之宜谨文有关于治体,无微不录;事有切于风化虽幽必扬。阅月而成帙夫亦罄其知之所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宣传部谢恩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