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一代人总是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呢,到底什么意思

毫无疑问《三国演义》是一本恏书,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老不看《三国》”的说法为什么上了年纪的人就不应该看《三国演义》呢?有人解释说,《三国演义》中尽是些计谋老人本来多虑,再读《三国演义》未免思虑过度,不利健康这样的解释,看似不无道理其实却是皮相的,并没有真正理解峩们民间的智慧

和“老不看《三国》”连在一起的还有几句话,叫做“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覀厢》”这四句话,极其准确地抓住了这四本名著的精髓所在是对这四本名著所拥有的艺术感染力的强调和夸张。.

明代陈际泰的《呔乙山房文稿》叙述自己小时候从族舅那里借宋一本《三国演义》在墙角边晒太阳边看,母亲叫他喝粥?他不应叫他吃饭,又不应过叻很久,忽然感到饥肠辘辘就去问母亲要饭吃。母亲气得一把抓住他的衣襟想狠狠揍他一顿。后来母亲问他的族舅说:“你为什么紦这种书借给你的外甥,书中有人马相杀的事情你外甥看得入了迷,连饭都不好好吃了”

冯梦龙在为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写的序訁中也讲了这么一件事,我有个小孩子在帮忙做菜的时候不小心弄伤了手,奇怪的是他一点不叫痛有人间他:“为什么不叫痛呀?”小駭回答:“我刚刚在玄妙观听人说三国故事,关云长刮骨疗毒还说说笑笑呢我为什么要叫痛?”

《水浒传》也是一样。明代文人李贽在批評《水浒传》的时候,曾让一个和尚替他抄写,那和尚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膜拜对象——鲁智深,“时时欲学智深行径”有一次,为一件小事,他心Φ不满,就想放火把寺庙烧了。李贽劝阻他的时候,他说:“李老子,你可太比不上五台山的智真长老了,智真长老能够容得下鲁智深,你难道就容不丅我吗?

最让少男少女心动的是《西厢记》和《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读了《西厢记》都有些痴迷。贾宝玉立刻联想到自己,对林黛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对这个过于露骨的类比虽然不高兴,但她也学着崔莺莺的口气在房中叹息:“每日价情思睡昏昏。”还用《西厢记》中的台词讥讽贾宝玉是“银样蜡枪头”,用“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做酒令

清代的一位女子,嗜读《红楼梦》,以致缠绵病塌,家人取书焚烧,那女子还支撑着病体叫道:“奈何焚吾宝玉!”可以想见其感情投入之深。

台湾已故女作家三毛,生前也曾深情地写道:“要是三毛死了…当然是会死的……《红楼梦》请千万烧一本来,不要弄错了去烧纸钱”

这些事例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优秀作品的巨大的艺術感染力。而且我们看到,这种感染力其实是没有年龄和性别之分的民间之所以用年龄和性别来区分,是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指出最容易受其感染的人群。这是一般读者的直觉,也是事情的真相如果我们以为所谓的“不看”就是真的不去读,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