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变动归纳为“四、一、一”

自主命题┊┊┊┊┊┊┊┊┊┊┊┊┊┊┊┊
统一命题┊┊┊┊┊┊┊┊┊┊┊┊┊ 单独报道
您当前所在位置: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专题强化(附答案)
中国经济结构指中国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下面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专题强化,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安徽&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拿破仑三世&&传教士可以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北京公使&。据此可以直接判断相关条约是《北京条约》,故选B。
2.(2015&广东七校联考)右图是漫画《&文明人&的行径》,此漫画揭露的罪行是(  )
A.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B.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日俄争夺中国东北
D.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
【答案】 B
【解析】 从漫画内容可以看出,英法抢劫圆明园,而这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B项正确;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应是日俄战争,不涉及圆明园问题,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城不仅仅是&两个文明人&,故D项错误。
3.(2015&江苏&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故D项正确。
4.(2015&洛阳二模)洪仁\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了(  )
A.洪仁\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答案】 B
【解析】 洪仁A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依然是农民阶级领导的,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晚于太平天国运动,D项错误。《资政新篇》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内容,这与当时的时代潮流一致,B项正确。
5. (2015&青岛二模)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的方案,洋务运动是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学习西方以摆脱内忧外患的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两者都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各自危机,B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只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全面的近代化应该在19世纪末期,A项错误;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应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C项错误;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政权,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D项错误。
6.(2015&南京)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
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题干信息&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说明①正确;②材料没有反映,排除;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倭人&指日本,从&逐年增置&说明③;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根源是制度的不足,而不是&因快船不敌而言&,排除④。故选A。
7.(2015&徐州三模)某谈判大臣接到一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删减不可&&&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当日致电总理衙门&&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和所学知识判断,1895年的《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而总理衙门成立于1861年,故A、B两项错误。《辛丑条约》不涉及割地的内容,故D项错误。
8.(2015&菏泽二模)下表是某一历史著作其中一章的目录,其中第四节的标题应为(  )
第一节 民教冲突的产生 第二节 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 第三节 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 第四节 A.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
B.立宪派在海内外的活动
C.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
D.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
【答案】 D
【解析】 太平天国借助&拜上帝教&进行宣传,民教冲突不明显,故A项错误;立宪派即康梁维新派,他们在海内外的活动与民教冲突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革命党的兴起与活动背景和民教冲突无直接联系,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诞生的背景是当时教民冲突、天主教与传统文化冲突,及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利用,目录第四节,应该是讲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故D项正确。
9.(2015&厦门)张謇曾于某年自撰嵌字春联:&民时夏正月,国运汉元年。&据此可以断定(  )
A.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B.&实业救国&思潮萌发
C.南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
D.国民革命运动正在兴起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张謇编写的春联说明当年是民国元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即为中华民国元年,所以选择C项。武昌起义的爆发是1911年10月,&实业救国&思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前提下产生的,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年,均不符合题中的时间信息。
10.(2015&广东联考)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约束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
A.颁布《资政新篇》
B.发布《钦定宪法大纲》
C.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制定《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 C
【解析】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没有推动法制化,故A项错误;《钦定宪法大纲》清末新政时期颁布的法律,有名无实,故B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民国建立时期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法律文件,故C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统治的北洋政府时期,为维护袁世凯独裁统治而颁布的法律,故D项错误。
11.(2015&广东&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材料信息&广州政府&&广东共产&&勾联俄国&&民不聊生&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当时政府&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而这是国民革命时期的,故选B项。
12.(2015&佛山)□□□□的目标是消灭军阀和清除帝国主义的特权,随着□□□□的进展,民族主义使革命阵营团结,而社会革命却使革命阵营分裂。许多城市出现&拥护蒋总司令&&驱逐鲍罗廷&的相同标语。材料中□□□□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 B
【解析】 依据&目标是消灭军阀和清除帝国主义的特权&& 民族主义使革命阵营团结,而社会革命却使革命阵营分裂&&许多城市出现&拥护蒋总司令&&&驱逐鲍罗廷&等信息可知应指的是国民革命,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3.(2015&泰安)下面两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
A.1921年和1924年 B.1924年和1927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28年和1937年
【答案】 C
【解析】 1921年下半年中共才建立,与图示不符合,故A项错误;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1924年中共党员数量应该呈现上升趋势,与图示不符合,故B项错误;1927年下半年,随着大革命的失败,中共党员数量减少,1928年6月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党员成分构成中农民比重增加,符合图示,故C项正确;1928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共党员数量应该呈现上升趋势,与图示不符合,故D项错误。
14.(2015&济宁二模)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A.政党性质发生彻底改变
B.意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
C.放弃了原来的革命目标
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答案】 B
【解析】 题干所给材料中&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表明中国国民党认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故B项正确。国民党的性质、革命目标、是否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C、D三项错误。
15.(2015&新课标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消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背景,其在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红军、各地军阀等所在的主要位置与题干中所指工事位置不符,排除A、C、D三项。
16.(2015&安徽&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绝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中的&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可推算出具体时间是1941年,此时正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故A项正确。B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任务,C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任务,D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任务。
17.(2015&山东&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用题中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25年处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开展;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大革命失败。这一变化导致了苏联更改校名,C项符合题意。
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微信 公众平台 :二维码扫一扫 热点资讯全知道微信账号:gk51edu
QQ群:关注精品学习网高中生频道新浪微博
@精品高中生频道
频道相关推荐
【考点梳理:||||||】
【答题技巧:|||】
院校所在地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香港澳门台湾
其它中央部委
院校类型工科农业师范民族
层次本科高职(专科)
地区批次线查询
考生所在地
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香港澳门台湾
科目理科文科综合其他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高校查询分数线
考生所在地
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甘肃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江西香港澳门台湾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精品学习网()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高中生学习资料库
新课标Ⅱ卷
新课标Ⅰ卷
综合能力测试文
综合能力测试理
高考历史试题最新更新
学习在线查询工具
频道关键词【图文】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1.1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我的图书馆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张汉林(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讲座分四个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主题知识详细解析;
第二部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
第三部分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第四部分学生学业检测评价。
第一部分主题知识详细解析
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课标要求;二、知识结构;三、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课程标准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我们注意:
经济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方面的构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组成:(1)产业结构;(2)分配结构;(3)交换结构;(4)消费结构;(5)技术结构。
近代民族工业:包括洋务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资本主义:即民族资本主义。
此外,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还要追问自己一些问题:
变动前的中国经济结构怎样?
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是什么?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什么关系?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有何地位与作用?
下面,我们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变动前: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变动中:“织”与“耕”分离;“纺”与“织”分离。
关系:为民族工业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因素:阻碍因素(三座大山)、促进因素(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民族危机程度、政府政策扶持等)。
地位:近代中国社会中的进步、革命因素;
作用:为政治变革和思想解放提供经济基础。
【知识结构】
本主题内部的知识结构如下:
根据上述示意图,我们可知: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本主题知识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下图:
由图可知,纵向看,本主题上承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与特点,下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横向看,本主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点难点】
(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有大量史料表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顺德县志》1853年
2、表现:耕织分离、纺织分离
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表现是耕织分离、纺织分离。
在古代,我国大部分地区男耕女织,一部分地区以纺织业为务。
在男耕女织地区,耕织分离。
乾隆《嘉定县志》称:“男耕得食,女织得衣,普天所同。而嘉邑之男以棉花为生,嘉邑之女以棉布为务。植花以始之,成布以终之。然后贸易钱米,以资食用。”
——《嘉定县志》卷12《风俗》,收入乾隆七年刻本,第7页上
在以纺织业为务的地区,纺织分离。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齐民四术》卷2《农二》
3、影响:为民族工业提供条件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商市展拓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夏德呈报《镇江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
1927年,宜兴地区“由农妇变成工人者,可达六千之数”。
——徐方干等《宜兴之农民状况》
(真如地区)女工殊为发达,盖地既产棉,多习纺织……自沪上工厂勃兴,人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真如志》卷3《实业志》
此外,这还在客观上促进了妇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
有位农村母亲说:“现在女儿即使不比男孩更有用,也和男孩一样。我的两个女儿在厂里都有份好工作,而我读过书的儿子却在村里无所事事。”在厂里的女工则说:“现在男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能自己谋生,不再像以前的妇女那样依附他们了。”
(二)洋务运动
其背景是内忧外患;其目的是自强求富;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洋务运动经过了由办军事工业到办民用企业再到办近代教育的过程,虽然没有挽救民族危亡,但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本内容难在实事求是地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助剿,甚为得力。……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总理衙门原奏言之甚详,已在圣明洞鉴之中。
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复,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助剿,甚为得力”表明其背景是内忧外患。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表明其目的是自强御侮。
“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表明他还希望借此诱导民间资本兴办近代工业。
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奏稿》第四十三卷,第43页
这表明洋务运动有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一面。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进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这虽然是在为自己辩解,但也道出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只变革技术,不变革政治制度。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的评价更为客观,可以参考:
“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不务扩养国民实力,置其国于威德完盛之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挟小智小术,欲与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让其大者,而争其小者,非不尽瘁,庸有济乎?”
此外,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也是一个难点。
洋务派强调以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
洋务派提倡的“西学”远比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坚船利炮丰富。他们引进西方技术的初衷是维护、补充专制制度,但西学的涌入必然侵蚀专制制度,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所以,“中体西用”有保中学和兴西学双重作用,不可简单否定。
洋务运动的兴起,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正如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所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因“官督”而涌来成串总办、会办、帮办以及腐朽的官场习气,由此而产生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深刻矛盾。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这又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包括四个阶段:(1)民族资本主义的悄然兴起;(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4)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其知识结构可以简单归纳为:
(1)民族资本主义的悄然兴起
1、背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外商在华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2、表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发昌机器厂等;雇佣工人、机器生产。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早期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背景: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2、表现: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从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产生并传播。
(3)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背景: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一战使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数量与规模增加;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至于第四个阶段,即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不同的教材的表述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总的来讲,用曲折发展来形容,也是很贴切的。
讲完发展历程,应该对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总结。
首先是其发展的特点,如下图:
特点有: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尽管如此,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一种进步和革命的因素,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姑且不说前面已经提过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诸多重要史实,我们暂以民族资本家创办近代工业的宗旨为管道,一窥其精神与意义:
1898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大生”来自《易经》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就是要使大多数的百姓过好日子,走共同富裕之路,实现“大德”。在南通,张謇除创办各种企业外,还开办师范教育、女工传习所、纺织专科学校等教育机构,博物苑、图书馆、剧场等文化设施,济民所、养老院等慈善事业。
1925年,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他认为:“大至一个民族要有民族魂,小至一个公司要有公司魂,一桩事业要有事业精神。要做到这些,必须每个人都要有一种精神,一种气魄。只要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精神,那公司、事业、民族也就具有这种精神。”他在民生公司正式提出了“民生精神”:“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
1931年,宋棐卿在天津开办“东亚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他为公司写作《东亚铭》,表明其创办实业的宗旨:“我们要实行以生产辅助社会之进步。我们要使游资游才得到互助合作。我们要实行劳资互惠。我们要为一般平民谋求福利。人若不做事,生之何益!人若只作自私之事,生之何益!人若不为大众作事,生之何益!人若只为名利作事,生之何益!若无事作,要我做甚么?若无艰难之事作,要我做甚么?若不服务社会,要我做甚么?若不效忠国家,要我做甚么?”
总的来讲,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法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对传统生产关系和专制政治制度的瓦解作用日益加强。
第二部分创新主题教学策略
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经典材料,精致分析;(二)创设情境,生动呈现;(三)案例教学,以小见大。
(一)经典材料,精致分析
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紧资助剿,甚为得力。……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总理衙门原奏言之甚详,已在圣明洞鉴之中。
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逮其久,风气渐开,凡人心智慧之同,且将自发其复,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传统解读方法: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李鸿章对外国文化和民办企业的认识和看法。
可尝试新方法:李鸿章上奏折的对象是谁?李鸿章上奏折的时候国内情况如何?李鸿章上奏折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奏折内的话哪些可信?哪些需存疑?
再结合李鸿章自己的话以及后人的研究,我们更能同情的理解洋务运动,从而予以客观评价。
(二)创设情境,生动呈现
深圳唐云波在《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创设的情境,非常生动,值得借鉴。
(三)案例教学,以小见大
浙江义乌中学龚辉强以荣氏企业为例,北师大实验中学孙玲玲以张謇大生集团为例,都很不错。当然,案例的选择要典型。
第三部分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常见问题;(二)解决策略。
(一)学生的常见问题包括:
1、概念不明:经济史术语繁多且难以理解;
2、兴趣低落:经济史对于学生而言较枯燥。
(二)教师的解决策略应是:1、清晰界定;2、激发兴趣。
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有:近代工业、民族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近代工业: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民族工业:包括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机器生产、雇佣劳动、民间资本、商品。
激发兴趣可以创设情境(如唐云波),也可运用多元智能(如吴磊)。
第四部分学生学业检测评价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评价目标;(二)经典试题。
(一)评价目标即为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典型试题:
1.(2008广东)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考查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考查史学方法。
2.(2008年全国)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考查概念。
3.(2007年广东)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查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4.(2007年海南)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数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B.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考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5.(2009年江苏)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6.(2008年海南)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考查新的史学研究成果
7.(2010年天津)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答案: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8.(2006年全国文综Ⅰ)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帮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泊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答案: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成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考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9.(2010年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收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的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侵,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答案: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考查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