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及春秋战国的水工程

第10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艺和科技成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离骚》、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中医和编钟

2.通过《诗经》和《离骚》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诗和历史的关系培养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屈原为什么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培养学生评价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成就。

2.都江堰的修建及其作用

1.文学艺術和春秋战国时期现实社会的关系。

同学们我们在第7课中学习了甲骨文和金文,文字的出现反映了文明的进步,成为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我们把文字组合,吟唱出来以表达思想感情,这就是“诗”

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诗,谁能告诉大家我国最早的诗是什么?(学生回答:《诗经》)

(板书)一、《诗经》和楚辞

我国早期的诗都被收集在诗经中《诗经》汇集了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三百多首分《风》、《雅》、《颂》3个部分,《风》是各国的民歌又称《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我们来看其中的一首诗。(或鍺是学生学过的《诗经》中的诗)

}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調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用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修建都江堰工程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

32.(1)目的: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
(2)【示例】观点:因地制宜体现我国古代勞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伟大工程造福人类或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造福人类)
论述:都江堰利用蜀地自然条件修建保护了自然环境,修建的鱼嘴调节了水量,起到了防洪、灌溉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的作用
结論:综上所述,都江堰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