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尔赫斯得不到诺贝尔奖 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价格(元)
装订:硬精装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八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1版1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大32开
版次:一版一印
马尔克斯代表作到页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4月17日,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走过了他多姿多彩又风光无限的一生。不仅对于哥伦比亚,即使对于拉丁美洲,对于西班牙语世界,对于全球而言,这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尽管这一天,迟早会来。而对中国读者与中国文学而言,加西亚?马尔克斯更是无法被替代的“Maestro”(大师/先生)。作为中国最早同步介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可估量。    最早被中国媒体同步介绍的诺奖获得者    其实早在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得奖之前,他已经进入大陆西语文学界的视野。人民文学出版社“文革”中创办的内部刊物《外国文学情况》1975年1月出版了一期拉美文学专辑,其中首次介绍了“哥伦比亚的新流派小说《一百年的孤独》”。作者称“这是一本所谓‘幻想文学’或‘魔术现实主义’的新流派小说”。虽然文章也客观描述了《百年孤独》在世界文坛所引起的轰动,但却给予严厉的批判。这种批判主要不是从小说艺术或作品主题出发,而是因为“苏修紧紧跟随于西方之后,吹捧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百年的孤独》是‘充满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小说”,所以文章将主要精力用于揭露苏联“用卑劣手段拉拢拉丁美洲作家”的目的之上。  1976年2月同一杂志介绍加西亚?马尔克斯刚刚出版的新作《家长的没落》时,认为小说没有以政治和阶级观点分析拉美独裁政治的根源,而是用“魔术现实主义”手法将独裁者神奇化了。“文革”结束后,陈光孚在1979年发表于《外国文学动态》的《拉丁美洲当代小说一瞥》中,再次提到了“魔术现实主义”新流派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虽然意识形态批评的力度有所缓和,但作者还是在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对比中,流露出更加认同于后者。  1979年第8期《外国文艺动态》发表了林一安的《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及其新作〈家长的没落〉》,文章引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推荐以及拉美文学界的众多褒扬之词,这是大陆第一次正面评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及其创作手法。1980年开始,他的作品开始陆续被翻译。《外国文艺》1980年第3期刊登了“马尔克斯短篇小说四篇”,包括《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咱们镇上没有小偷》、《礼拜二午睡时刻》、《纸做的玫瑰花》,这是最早公开发表的汉译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1981年第6期又发表了李德明、蒋宗曹、尹承东合译的中篇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人命案》。《世界文学》虽然也感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意义非比寻常,但他们认为应该发表作家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作品,于是定于1982年第6期选登黄锦炎等三位译者合译的《百年孤独》片段。在修改校样的时候,得到加西亚?马尔克斯得奖消息,于是当时负责西语文学的编辑林一安在发表时加上“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字样。同时出版的《外国文艺》也登出了“加西亚?马尔克斯获198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并趁势打出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其短篇小说集的广告。1983年第2期《外国文艺》上又全文发表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得奖演说《拉丁美洲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是中国媒体第一次同步介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没有他,中国当代小说的格局可能迥然不同    由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轰动效应,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拉美文学在国内的知名度直线提升。年间,全国报刊上发表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文章128篇,关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章51篇,遍及《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动态》、《外国文艺》、《外国文学》、《当代外国文学》、《读书》、《拉丁美洲丛刊》、《外国文学报道》、《编译参考》、《人民日报》等各种的报刊,是80年代诺贝尔奖得主中被译介最多的一位。其中大部分文章1984年被以《一九八二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资料》为题结集出版。日-11日,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在西安举办了“全国加西亚?马尔克斯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研讨会。这是该学会成立以来第一次拉美文学专题学术研讨会。会上共宣读了14篇西语文学研究者撰写的关于加西亚?马尔克斯或魔幻现实主义的论文。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文学报》、《陕西日报》、China
Daily以及西班牙的埃菲社等西语国家的媒体纷纷发布了有关此次会议的消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族长的没落》、《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等主要作品及中短篇小说集以及《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资料》、对话录《番石榴飘香》、巴尔加斯?略萨的博士论文《加西亚?马尔克斯传》等相关著作都于1980年代出版或发表。1990年,加西亚?马尔克斯甚至悄无声息地来到了中国,并在北京、上海稍作停留;但没有跟中国文学界进行高调而广泛的交流。而且这次中国之行也没有给他留下什么美好的印象。迄今为止,《百年孤独》正式出版的简体字版超过19种,比较有影响的有高长荣转译自俄语的北京十月文艺版,黄锦炎沈国正陈泉的合译版,吴健恒的第一个全译本(云南人民出版社拉美文学丛书之一)以及范晔的最新译本。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在于他的示范性。他让中国小说家看到了第三世界文学跻身世界文坛主流的可能性。批评家李洁非曾经这样描述:  “实际上还从来没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像马尔克斯这样在中国作家当中引起过如此广泛、持久的关注,当时,可以说《百年孤独》几乎出现在每一个中国作家的书桌上,而在大大小小的文学聚会上发言者们口中则屡屡会念叨着‘马尔克斯’这四个字,他确实给80年代中期的中国文坛带来了巨大震动和启示”。80年代最重要的流派“寻根”文学可以说是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成功经验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后来被视为寻根文学肇始的1984年“杭州会议”上,与会的作家批评家都提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会议组织者之一蔡翔20年后回忆说,“其时,拉美‘文学爆炸’,尤其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中国当代文学刺激极深”,它“给我们刚刚复兴的文学这样一个启发:要立足本土文化”。虽然“文化寻根”的诉求与框架过于宏大且庞杂,但这股思潮中还是诞生了那个年代最优秀的作品。不过,《百年孤独》“俏姑娘坐床单升天、死人乱在院子里走动”一类情节也常常被恶劣模仿,甚至以此标榜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正如刘震云所说,“而我们却把这个当作根本,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创作,马尔克斯知道了会如何想呢?”  80年代小说的另外一脉――先锋小说,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喂养长大的。“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仅《百年孤独》这第一句话,被广泛化用在先锋小说文本中,成为它们的标志,比如――  “我设想一九三四年枫杨树女人们都蜕变成母兽,但多年以后她们会不会集结在村头晒太阳,温和而苍老,遥想一九三四年?”(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直到很久以后,沙子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那天上午东山敲开他房门时的情景。东山当初的形象使躺在被窝里的沙子大吃一惊。”(余华:《难逃劫数》)  与马尔克斯用这句话开始讲述拉美现代化历史的寓言从而完成对现代文明的反思不同,很多先锋小说家带着新历史主义的视角返观现代中国的历史,以民间故事、传说、神话填充历史细节处的空白,完成的是对整个革命历史的颠覆与重写。比如《红高粱》,在这一个人化的英雄传奇中,任何政治力量都是配角,都很渺小。这种非政治化书写中所包含的政治意蕴已然不言自明。这正是莫言像马尔克斯而不会成为马尔克斯之处。回首30年,平心而论,没有加西亚?马尔克斯,中国当代小说的面貌与格局可能迥然不同。    新世纪的马尔克斯热    考虑到2011年以前我们译介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都是未经他授权的,我们欠他的就更多。还有一点,虽令人困惑,但也不得不提,始终坚定地以各种方式支持左翼革命,从未批评过古巴社会主义政权以及卡斯特罗本人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中国却似乎没有博尔赫斯那么深情。个中缘由,只有他本人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一个将Gallegos
Prize奖金全部捐给桑地诺阵线游击队的人而言,他绝不会因为金钱而拒绝中国购买版权。  2011年,新经典经过长时间谈判终于啃下这块硬骨头,隆重推出了范晔的《百年孤独》全新译本,这也是第一个正式获得加西亚?马尔克斯授权的译本。一年之内,共有三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及三部他的传记问世,包括《我不是来演讲的》以及重装上市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杰拉德?马丁的《马尔克斯的一生》、依兰?斯塔文斯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传:早年生活()》以及陈众议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传》。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一小波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新热潮。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西亚?马尔克斯“师凭徒贵”,再度被不断提起,以及他一生反感但如影随形、含有强烈“欧洲中心主义”色彩的概念――“魔幻现实主义”。  但是,新世纪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的流行,是完全去政治化的。他一生不变的左翼立场即使偶尔被提起,也会被当作一个不可思议的“污点”。与这个倔老头相比,风度翩翩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先生的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更符合当下的主流趣味。大家都知道的是,巴尔加斯?略萨先是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题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又曾经对后者老拳相向,造成二人绝交。在得知宿敌逝世之后,巴尔加斯?略萨对西班牙《国家报》说:  一位伟大的作家去世了,他的作品传播甚广,使得西班牙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知名度。他的小说将流芳永存。向他的家人们致以我的哀悼。  这段中规中矩然而不咸不淡的话,也许说明,死亡并不能抹平一切,立场的差异永存。  日于美国,剑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总理携莫言访马尔克斯故乡 拉美文坛诺奖知多少|拉美|作家|诺贝尔_新浪新闻
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
  当地时间5月21日,李克强总理抵达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开始为期两天的访问。今天,李克强将携中国作家莫言、铁凝、麦家等共同出席中拉人文交流研讨会,还将到访《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的故乡。
  香港《南华早报》20日报道称,就中拉人文领域交流而言,中国是“绝对的逆差”,当地很多人对中国文学知之甚少。莫言3年前获得诺奖在国内引起轰动,但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拉丁美洲,已经有7位作家获得过诺奖。那么,在中国被熟知的拉美作家有哪些?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1982年获诺奖)
  此次李克强总理携莫言等作家,将到访《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的故乡。
  马尔克斯在1982年就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百年孤独》,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在国内早已耳熟能详。
  马尔克斯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他从小受到外祖母耳濡目染,了解了很多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但他自己曾说,自己写的不是魔幻,而是拉丁美洲的现实。
  莫言曾表达过对马尔克斯的崇拜之情。2008年,莫言曾有机会在一个活动上见到马尔克斯,他用两周时间将之前读过但没读完的《百年孤独》看完。后来,双方都因个人原因没能参加那次活动,但莫言说,“作家之间互相读作品,就是最好的见面”。
  因为中国盗版泛滥,马尔克斯曾撂下狠话,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自己的作品。直到2010年,经过长时间考察后,中国才得到了《百年孤独》的出版授权。
  1999年,马尔克斯患淋巴癌。2014年,他在墨西哥城逝世,享年87岁。
  《世界末日之战》——略萨(2010年获诺奖)
略萨和《世界末日之战》
  略萨是秘鲁作家,结构写实主义代表人物。2010年,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目前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略萨年幼时,父母离异。略萨跟随母亲生活,家人不愿对他解释父母离异一事,便对他说其父已亡。10岁时,略萨随母亲迁居秘鲁首都利马,父母复合,于是他的父亲“死而复生”。略萨的写作范围广泛,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都有涉猎。他还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广播电视节目,甚至有过从政经历。
  有评论认为,略萨的《城市与狗》是标志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4部里程碑小说之一。
  略萨也与马尔克斯等人并列,被誉为这次文学爆炸的“主将”。
  略萨读大学时参加秘鲁共产党组织的共产主义学习小组,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思想家的著作,还担任过指导员,并短期加入秘鲁共产党。
  《白鹭》——德里克·沃尔科特(1992年获诺奖)
沃尔科特和《白鹭》
  沃尔科特生于圣卢西亚,这个人口不足20万的加勒比海岛国却孕育了“今日英语文学中最好的诗人”。在沃尔科特的作品中,多有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的历史、政治和民俗、风景,有强烈的历史感。他的诗因“具有伟大的光彩,历史的视野,献身多元文化的结果”,而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沃尔科特的叙事长诗《奥梅洛斯》是其的代表作,它长达300多页,分64章。作品借鉴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框架,气势宏大地叙述了加勒比地区的文化和风情,描绘了加勒比地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也反映了加勒比人民在向人类文明迈进过程中的命运和所遇到的挑战。这部作品被称为“加勒比的庄严史诗”,沃尔科特因而也被誉为“当代荷马”。
  《太阳石》——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年获诺奖)
帕斯作品《太阳石》
  墨西哥诗人帕斯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西语诗人之一。帕斯的父亲是一位记者、律师,还曾担任外交代表,他的母亲是一位西班牙移民后裔。他的祖夫是记者和作家,他的祖母是印第安人。家中复杂的文化种族构成,对他今后融合墨西哥和欧洲文学风格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199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1945年开始外交工作,先后在墨西哥驻法同、瑞士、日本、印度使馆任职。1968年为抗议本国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而辞去驻印度大使职务帕斯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随笔和文论,具有广泛的影响,被誉为百科全书似的作家。他还曾翻译过王维、李白、杜甫的作品。
  1998年,帕斯逝世,享年84岁。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聂鲁达(1971年获诺奖)
聂鲁达和《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智利诗人聂鲁达一生3次来到中国,他的诗可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1928年,他来到中国,曾为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在访问中国时,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聂(聶)”字是由3只耳朵组成,于是说,“我有3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
  聂鲁达19岁就发表了第一部诗集。他一生的诗作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爱情,另一个是政治。他同样融合了多种文学风格,既集成了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197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聂鲁达曾因共产党身份受到智利当局迫害。1969年,他接受了智利共产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但这只是一种竞选策略,他随后退出竞选。1973年,聂鲁达逝世,享年69岁。
  《总统先生》——阿斯图里亚斯(1967年获诺奖)
阿斯图里亚斯和《总统先生》
  提到魔幻现实主义,就不能不说阿斯图里亚斯。他来自危地马拉,这个国家的知名度可能都不及这位作家。
  马尔克斯让国人熟知魔幻现实主义,但这一流派的“祖师”却是阿斯图里亚斯。阿斯图里亚斯将欧洲流行的超现实主义,与拉美独特的社会文化有机结合,创造出“魔幻现实主义”。他的文学造诣让他在1967年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拉丁美洲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是由殖民者带来的西班牙文化和当地土著的印第安文化融合而成。在《总统先生》里,作者就是用漫画手法、荒诞夸张的语言,勾勒出独裁者的形象,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周围充满阴森恐怖的感觉,把反面人物的嘴脸放大凸显出来,揭露独裁者的丑恶面目。
  后来他遭到军政府迫害,背井离乡流往海外。1974年,他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逝世,享年75岁。
  《死的十四行诗》——米斯特拉尔(1945年获诺奖)
米斯特拉尔和她的诗集
  智利女诗人米斯特拉尔幼时家境不好,未曾进学校读书。她同父异母的姐姐在小学做教员,她靠这位姐姐和自学获得文化知识。1945年,56岁的米斯特拉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拉美第一位获得诺奖的诗人。她获得诺奖的理由是,“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虽然没有经过正规学校教育,但米斯特拉尔9岁就开始练习写诗,14岁就公开发表诗作。30岁时,米斯特拉尔曾经的恋人自杀,她深受打击,后来写成了著名的《死的十四行诗》。
  1954年,她出版了最后一本诗集《葡萄区榨汁》。1957年,她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68岁。
  《小径分岔的花园》——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和《小径分岔的花园》
  阿根廷诗人、作家博尔赫斯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他的作品富于哲理,引人深思。它曾创作歌颂十月革命的组诗《红色的旋律》以及短篇小说集《赌徒的纸牌》。
  后来,他患眼疾几近失明,但仍在母亲和友人的帮助下坚持创作。
  有人评价他,“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
  博尔赫斯长期独身,直至68岁时才结婚,但不久后离异。1986年,他与女秘书结婚。同年6月,因肝癌逝世。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路》——柯艾略
柯艾略和《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凭借《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等著作,成为世上作品最畅销的葡萄牙语作家。他的作品语言富有诗意和哲理,内容涉及宗教、魔法、神秘传说等,带有奇幻色彩。《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被翻译成68种语言,全球卖出6500万册。
  柯艾略17岁时因性格内向而叛逆,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并且3次试图逃跑,直至20岁时才离开医院。后来他听从父母的意愿,入读法律学校,但他在一年后就放弃了学业,过着嬉皮士的生活,到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智利、欧洲、北非一带旅行。
  柯艾略毁誉参半,他是马尔克斯后拥有最多读者的拉美作家,但也有人称他是“全球最畅销的骗子”。
  《荒野侦探》——波拉尼奥
波拉尼奥和《荒野侦探》
  波拉尼奥是智利诗人和小说家,他1953年生于智利圣地亚哥。15岁辍学后在书店里“蹭书”自学。受到切格瓦拉《摩托车日记》影响,坐大巴车一路向南,参加智利革命。
  波拉尼奥40岁才开始写小说,作品数量却十分惊人,身后留下10部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3部诗集。
  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三十年前《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明镜周刊》则评论他为“当代西班牙语文学中最胆大的作家”。
  2003年,波拉尼奥因肝功能衰竭死于西班牙,年仅50岁。
  小结:拉美文学——众多母亲的孩子
  很多人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能促进当地文学水平的提高。但这样的论断在拉丁美洲遭到了否决。在这样一片对我们来说略显陌生的土地上,诞生了7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有人认为,当今的拉美文学在世界上仅次于欧洲文学。随着《百年孤独》、《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认识拉美文学。
  也有很多人在问,为何中国作家取得不了拉美作家们的文学成就?
  拉美作家多用西班牙语写作,这是一种比中文主流得多的文学语言。拉美作家也更会在欧美外来风格和本土气息整合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一位青年作家认为,拉美地区以往的民族苦难与多变的政治环境,让作家们充满创作激情。拉美文学比中国文学有更好的传承。而且,它传承的还远不止一种风格。西欧、北美、俄罗斯等地的文学都孕育了拉美文学,加上土著的印第安文化,使拉美文学成为世界文学中一支重要力量。
  新浪新闻 苏未然 综合报道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2014年尽管有69部中国电影(其中合拍片43部)销往境外,但海外票房收入仅为区区18.7亿元人民币,不及美国电影《变形金刚4》一部影片在中国的票房(19.79亿)。而去年的国产影片票房冠军《心花路放》(11.67亿)的美国票房却仅为74961美元
走在日本街头你会发现,无论是打扮时尚的年轻男女还是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都爱戴口罩。这让不少外国人难以理解,日本环境是出了名的干净,又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传染疾病,为什么要每天“口罩不离身”呢?
隔三差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且循环往复炒作“战略运河”概念,且总是有意无意攀附中国官方、大国企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规划,个中究竟有何缘由,固然不便臆测,但对于媒体、公众而言却不应为此一次又一次躁动
2011年,王林重病,辗转来到广州一家医院就医,正是朱明国安排的干部病房;朱明国曾送给王林很多黄金和一支进口勃朗宁手枪。安排王林住干部病房就是以权谋私了。至于黄金和枪从何而来?如果来源不干不净,是否涉嫌受贿?(老柴之爱莲者)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尔克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