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彝乡人苦荞茶卡如何收费

发挥“德古”作用 四川彝乡破除高价礼金陋习
11月9日,峨边彝族自治县觉莫乡为觉村飘起雪花。彝族村民李阿军家中炉火正旺,几张餐桌边坐满亲朋。
当天,是李阿军女儿出嫁的日子。身着彝族盛装的新娘李阿枝,在大家的祝福中迎来人生重要时刻。新郎罗智建满面红光:“我们是自由恋爱。”
村主任严日达沙在人群中忙上忙下,代表村两委为这对新人操办喜事、送上祝福。“要是在几年前,彝族小伙娶亲少则十万多则数十万上百万元聘金礼金。”严日达沙说,如今,村里的礼金已大幅下降。
近年来,峨边县以解决娶亲负债问题入手,通过基层干部走“亲戚”、赶“人情”,发挥当地调解能人“德古”(彝语意为德高望重、具有较强调解能力的人)的作用,搭建平台机制,破除陋习、强化亲情融合,促进彝族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因地制宜:“德古会盟”破题高价礼金
“高价礼金之风曾让村民不堪其累。”严日达沙以自家举例,2005年,大儿子娶亲礼金花费3000元,到2013年,小儿子娶亲礼金飙升至近12万元。
自2008年起,大小凉山彝区的民间嫁娶开销逐年走高,“聘金”名目繁多,平均10万元至20万元。“不吃不喝攒10多年才能娶个媳妇。”峨边县司法局副局长杨刚说,尽管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不少彝族群众却因婚返贫、因婚致贫。
如何啃下这个彝区脱贫中的“硬骨头”?在当地党委政府推动下,“德古”调解成为重要手段。
在哈曲乡解放村,今年抱上孙子的村民阿术布正说,阿恩古保是他家的恩人。80岁的阿恩古保从事民间调解工作已45年,被彝族群众尊称为“德古阿莫”。他是全县唯一的金牌调解员。
3年前,阿术布正的儿子与凉山州美姑县石乌家女儿谈婚论嫁,女方提出18万元高额聘礼金,阿术布正一家并不富裕,这桩婚事眼看就要“黄了”。这时,阿恩古保出面了。“发生矛盾纠纷时,老百姓会主动邀请自己信任的‘德古’调解,我们是彝家村民的‘乡村判官’。”阿恩古保说,最终他说服对方降低条件,顺利促成这桩婚事。
“破除陋习,要以‘德古’在彝区群众间的影响力为突破口。”峨边县领导在多次调研后作出决定。日,在峨边县委县政府和几大家族“德古”的号召下,全县70位“德古”召开了一场“德古会盟”,并成立“德古”协会。
当天,70位披着崭新察尔瓦的“德古”举手誓约:要竭力遏制疯涨的礼金,倡导文明新风,让文明新风吹遍彝乡!“德古会盟”的共识形成“树文明新风、建和谐彝寨、奔全面小康”的“盟约”:规定婚嫁“两金”不得超过7万元,并分条列出群众纠纷调解的赔偿金额。
会后,各个“德古”分片区召开家族家支大会,红色的倡议书飘进峨边每一户彝族百姓家。如今,峨边婚嫁聘礼金已降至5万元。
建立载体:41名“德古”解决全县四成纠纷
引导百姓自主减少“两金”,在“德古”协会的基础上,峨边县乡村三级都设立“德古”分会,成为破除彝区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的载体。“德古”办事公平公正,依法有据,才能奠定群众基础。阿恩古保担任起协会的“咨询顾问”,指导“德古”以法律法规及彝族习惯法为依据,保障调解合理合法。“德古”协会还建立退出机制。2015年,经过县司法局考核,部分“德古”因不合格被清退,“德古”由70名调整为41名。目前,峨边已全面建起县、乡、村、组四级调解体系,覆盖全县19个乡镇、136村(社区)、7个重点行业、5个重点企业。“从高额聘礼金中解脱出来,攒下来的钱用来修新房、做产业。”罗智建说,自己赶上了好时机。
移风易俗的配套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觉莫乡马鞍村,是峨边亲情工作法的发源地。吉克杨长既是村民选出的“德古”,也是该村村支书。村里添置了100套公用餐具、桌椅,提供给村民操办“红白喜事”免费使用。村民举办“红白喜事”时,乡、村干部带头“赶礼”,代表村委班子送上50元-200元“慰问金”,引导村民合情“赶礼”,并现场指导节约风尚、督促食品卫生、宣讲文明新风。
运用“德古+亲情”工作法,把依法治县的刚性要求与彝区德治相结合,峨边设立亲情工作基金,每年财政拨款100万元,用作各村的工作保障经费。
自2015年推行“德古”调解机制以来,峨边县还建立纠纷排查调处、督察督办、考核奖惩等7项工作制度,将其规范化、制度化。目前,峨边上千名人民调解员共有效化解民间纠纷2086起,其中,41名“德古”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83件,占比42%。
搭建平台:三年攻坚要实现移风易俗
11月是峨边“婚俗文明新风宣传月”,在新风教育课堂上,当地群众陆续观看《亲情》电影。电影中主人公黑竹沟镇马鞍山村党支部书记沙玛阳光的故事,感染着广大彝区老乡。
移风易俗润物细无声。峨边县通过搭建基层夜话、网络对话、家访谈话“三话”平台,由县领导带头、乡镇党委参与,组建亲情工作队387个,深入全县106个贫困村,常态化走访基层。
“通过坝坝会、拉家常展开谈话,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亲人’,零距离服务,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大事小情提前介入、现场服务。”峨边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峨边还对抑制婚嫁聘礼金“双高”、推进新风培育工作进行专项考核。
以婚俗新风为切口,峨边移风易俗行动在今年整体升级。峨边制定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以县委书记作为领导小组组长,树立“卫生、孝爱、婚育、丧葬、勤俭、勤学、和谐、守法、创业、感恩”健康文明新风尚。
全县新风劲吹,突破口更加明确:组建起文化大篷车乡村行,在16个预脱贫村巡回演出;实施“整洁卫生进万家”活动,覆盖全县各个贫困村;开展“评先树优立标杆”行动;发动“村民自治我参与”活动,指导各个贫困村完善村规民约。
“精神与物质脱贫要两手抓、两手硬。”峨边县委书记谭焰表示,全县“四大会战”将改善群众脱贫的物质基础,但着眼长效,须着力好风气、好习惯,着眼精神脱贫,充分整合基层民主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全面小康凝神聚气。
随着移风易俗的推进,彝家新寨新风新貌不断涌现。这几日,马鞍村里很热闹。马鞍村村民严吉说,过年时,文化大篷车将开进村,大家要登台表演,正忙着排练歌舞节目。“瓦吉瓦(彝语意为好),彝家新寨春来到……”歌谣声声,传唱着彝家的幸福生活。记者 吴亚飞 刘若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踏卡彝族乡信息门户_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踏卡彝族乡
&踏卡彝族乡
   时间:
邮编:626202
&踏卡彝族乡简介:&&&&&&&&九龙县辖乡。清初置沙卡土百户,1957年置踏卡乡,1973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同年设踏卡彝族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9公里。面积319平方公里,人口0.3万。辖耳朵铺子、夹铺子、花椒坪、河口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麦类,牧业以羊、牛为主。土特产有生漆。&nbsp&&&&
踏卡彝族乡附近照片:
铁厂河与九龙河交汇处--摄于2003年1
江边电站截流仪式
 &&&&请本地朋友帮助解答下面问题
踏卡彝族乡周边自然村(距离,海拔,面积)
服务提供:当前位置: >
> &[要闻]河北省ETC用户26日起可一卡畅行14个省市
[要闻]河北省ETC用户26日起可一卡畅行14个省市
  【字号:大中小】【打印】  ????12月26日15时,交通运输部召开了14省市ETC联网开通仪式,宣布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陕西、湖南14省市高速公路ETC正式联网运行。今后,河北省ETC用户可一卡畅行14省市。  ????ETC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指在不停车条件下,应用无线电射频识别及计算机等技术自动完成对通过车辆的识别、收费操作、车道设备控制和收费数据处理的收费方式。安装了ETC装置的汽车通过收费站平均时间由14秒降低到3秒,1条ETC车道的通行能力相当于5条人工收费车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
网站声明:本站中包含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谢谢
版权所有 © 2017
工信部备案:
法律顾问:张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彝乡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