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林彪和粟裕粟裕去抗美多会输

原标题:建国后彭德怀因何认为总参谋长粟裕别有用心有阴谋?
核心提示:起因是粟裕任总参谋长后,为应付突然事变,提出抽出六个军作为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配置在便于机动的地区,平时由各军区领导,但不编入各军区战斗序列,战时由统帅部统一机动。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不但说没有必要,还认为粟裕别有用心,“有争夺这几个军的阴谋”②。
本文摘自《名将粟裕珍闻录》 作者:张雄文&&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1958年粟裕落难后,林彪参加了几个批判的会议,但他没有落井下石,或者“明批暗保”,更不曾无中生有说粟裕一句不是,甚至还与、萧劲光、陈赓等人一起,帮粟裕说了难得的公道话。
不久,林彪专门找到粟裕这位尽打神仙仗的人,两人相见甚欢,谈了很久。
他先宽慰粟裕,然后说他“缺少党内斗争经验”。
粟裕老老实实地说,自己不仅缺少,而且没有党内斗争的经验。
这一点,比粟裕进入中央要早,洞悉许多内情的林彪也是相当清楚的。
粟裕还向林彪解释说,自从1932年离开红一军团后,在赣东北、福建、浙江工作,对中央苏区情况不了解。抗日战争中在苏中、浙江工作,对延安情况不了解。
在总参工作中确实有错误,最大的错误是任总参谋长时,主席找我谈话,要我经常去汇报,十天半月一次,也可随时去谈,以后由于说我骄傲自满,自己患得患失,便只向彭德怀汇报,不敢向主席汇报了。
当总参谋长是毛主席坚持才确定的,主席当时还讲,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是要大家扶持我的工作,主席对我是非常爱护的。
这个时候,粟裕也和当年一样,“鬼都不上门”,头上戴着“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与“里通外国”两顶高帽子,“权倾一时”的总参谋长一职被解除,中央书记处主要负责人还找他谈话,不许他接触部队了。
患难见知己。林彪能冒着莫大的风险找粟裕,而且说些忌讳的话,的确有上古侠义之风,与当年登门拜访门前寥落的毛泽东是一脉相承的。
也视之为可以交心的人,说了许多平日里从不提及的话。
两年后,也就是1960年2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多次侃侃而谈,全面论述了自己在敌情的估计、战略方针、战争准备和加强战略侦察、军队建设、民兵、义务兵役制以及工作作风和总参工作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今非昔比,因为林彪是军委第一副主席,是这次扩大会议的主持人,粟裕将这些他过去虽然担任总参谋长要职,却不能尽兴尽言的思想和看法,一鼓作气做了完整的表述。
林彪听后很是赞赏。休息期间,他又主动找到粟裕,寒暄之后,郑重地说,军事科学院研究要自己出题目,多提问题研究,“军科应成为总参谋部的参谋部”①。
粟裕被批判的“罪名”,有一条是“争夺军队权限”。
起因是粟裕任总参谋长后,为应付突然事变,提出抽出六个军作为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配置在便于机动的地区,平时由各军区领导,但不编入各军区战斗序列,战时由统帅部统一机动。
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不但说没有必要,还认为粟裕别有用心,“有争夺这几个军的阴谋”②。
1962年6月,粟裕又将自己这个思路重新提出来,请转给林彪与中央军委。
林彪从战备需要出发,很赞许粟裕的观点,因此很快就建立了这种部队。
粟裕到军事科学院以后,担任的实际是可有可无的闲职,没多少事可做,身心很有些压抑。极少舞文弄墨的他,闲极无聊,也开始“附庸风雅”起来。他在1964年写了一首诗:
半世生涯戎马间,征骑倥偬未下鞍。
爆炸轰鸣如击鼓,枪弹呼啸若琴弹。
疆场纵横任驰骋,歼敌何计百万千。
遍体伤疤堪自勉,此生聊可慰诸先。
诗风沉闷抑郁,有当年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影子,透着一个统帅多年置于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一年后的10月,林彪在上海见到粟裕。两人又清茶一杯,畅谈了许久。
林彪叮嘱他多到部队去跑跑,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意见,可以直接向他反映,面谈、打电话、写信都可以。
他还反复征询粟裕对部队以及国防建设的意见。
1958年以来,粟裕被限制接触部队已有八年,这时又得到了可以代表军委的林彪给予能下部队的明确指令,自然异常振奋。
他也知无不言,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向林彪谈了四个方面的意见,特别认为部队高级干部英勇善战重要,但更要有战略眼光。
林彪听得很入神,不住点头,说他的话很有见地。
谈话结束后,粟裕郁闷的心情为之一扫,将自己后两句诗改为:“对镜不须叹白发,白发犹能再挥鞭”,表达了随时准备再上疆场的豪迈之情。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不久“文革”爆发,林彪走上了新的高位,成为了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的“政治林彪”,却又很快流星一般扫过天际,堕入谷底,横尸异域。这位难得的军事天才,又一次以他“天马行空”的方式,与粟裕这位“谈得来”的同好告别了。
上一篇:没有了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联系邮箱:0 - 在线QQ:0
Copyright 2016, 版权所有 /林彪与“四人帮”在文革期间为何没动粟裕?|文革|林彪|四人帮_新浪军事
林彪与“四人帮”在文革期间为何没动粟裕?
资料图:粟裕与林彪合影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粟裕虽然上了“黑名单”,但这位开国大将却没有受到冲击。在庐山会议上他“一声不吭”,在江青面前他“装聋作哑”,这是他的机智沉着。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是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又是如何相处的?
  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
  1958年军队发生了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的运动,粟裕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掉了总参谋长的职务。此后他被调到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这实际上是个闲职,也就是没有了在军事第一线工作的权力。到了“文革”中,在有些人看来他不过是一只“死老虎”,斗争的锋芒主要不是针对他了。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
  1967年3月,周恩来总理找他谈话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毛主席说,粟裕有战功!你一时还是打不倒的。”也正是最高统帅的话,才有了他在“文革”中忍辱负重的特殊经历。
  1967年,“中央文革”大反所谓“二月逆流”,有人在国防工办也喊出了打倒粟裕的口号,说他是“二月逆流”的成员。这个时候,周恩来出面了。在国防工办的造反派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手里举着毛主席语录,厉声质问:“谁说粟裕是‘二月逆流’的成员。你站出来!”“谁说的,你站出来”周恩来连说三遍,没有人敢站出来。粟裕这才没有被打倒。
  1970年1月,当粟裕任职的国防工业军管小组解散时,周恩来总理又一次把粟裕召去,进行个别谈话,他对粟裕说:“部队你已回不去了,就留在我身边。在国务院做点工作吧!”就这样,粟裕留在国务院业务组,再一次得到了保全。
  毛泽东也没有忘记立下了“淮海战役第一功”的粟裕.1967年7月,毛主席亲自指示任命粟裕兼任中国科学院代表。1972年在陈毅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更是紧紧握着粟裕的手说:“井冈山时期的战友不多了。”毛泽东的一句话,使身处逆境的粟裕感到了莫大的欣慰,也正是有了毛泽东对粟裕的一系列关照,“四人帮”才不敢动他。
  林彪欣赏粟裕的才能
  粟裕得以保全可能还和林彪对他军事才华的欣赏有关。林彪欣赏粟裕是众所周知的。解放战争中其他战区的战况通报林彪基本不看,华野的战报林彪都认真研读。豫东之战胜利后,林彪感慨地对刘亚楼说:“粟裕尽打神仙仗。”林彪自比天马。从不夸赞其他人,唯独对栗裕是个例外,而且把栗裕的用兵比做神仙。
  1958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批判粟裕时,站出来替他说话的主要是林彪四野的将领。1965年10月,当时主持军委会议的林彪特意找到在上海养病的粟裕说:“你现在身体不好,好好养病,病好了后要多到军队走走看看,了解军队的现状。有什么建议就对我讲。”粟裕感到林彪当时还是比较真诚的,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林彪表示同感。
  1969年,中苏边境紧张。在林彪的同意下,由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政委纪登奎出面把粟裕大将请出来,由其出谋划策。粟裕果然不辞劳苦。带了几个军事参谋跑到中苏、中蒙边境防区漫山遍野地转了几个月,搞出了一份防御作战方案。经军科院等专家看过后予以肯定。可能是这些原因,林彪集团在“文革”中没有猛烈地打击迫害粟裕。
  庐山会议上“一声不吭”
  1970年8月的庐山会议。是在浓浓的云雾中召开的。没有参加那次会议的入很难理解当时山上的气氛。
  在那艰难的日子里,一些受难的老同志托粟裕转信。粟裕处理的原则是:凡是托他送周总理的,他都转上去,但是一些军队干部托他向林彪及其死党转呈自己的申诉时,他都一律拒绝,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并不能直言,推托说:“我很难得见到他们。要相信党,问题总会解决的。”粟裕是带着军事科学院的中央委员上山的,他们被编在了西北组。
  林彪在开幕会上作了一个很有点火药味的发言,他攻击那些同意不设国家主席的人说:“毛主席的这种领导地位可以说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这个领导地位。就成为国内国外除极端的反革命分子以外,不能不承认的。”
  第二天,就有人开始串联了。吴法宪要求全会听林彪的讲话录音,还说,有反对毛主席当国家主席的人等等。到了8月24曰的下午,陈伯达、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分e在华北组、中南组、西南组和西北组发言,支持林彪的讲话。不点名地攻击张春桥等人。会议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这时候,粟裕已经预感到这里面有名堂,是两个集团之间的斗争。而对这两个集团,粟裕都有自己的看法。对林彪、江青的所作所为,他是怀有高度警惕的。
  由于设国家主席的呼声越来越高,军事科学院的几位中央委员怎么办呢?总得有个态度吧。有人对粟裕说:“粟裕总。咱们也该表态了吧。”粟裕说:“别急,再等一等。”按说他是军队的代表,应该表示支持林彪的意见。但他就是不吭声。他觉得这背后有名堂,果然不出所料。当天下午,他出席了各组组长参加的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主席在会上大光其火,点名批评陈伯达等人的发言。
  会议决定:立即休会,停止讨论林彪讲话,收回六号简报。这时候,小组的同志们才感到粟裕的深思熟虑,说:“多亏了你,要不然我们就犯错误了。”
  在江青面前装聋作哑
  1975年的四届人大要开幕了。粟裕被推举担任了解放军代表团的团长,那时正是政治斗争激烈的时候。江青一伙企图组阁的阴谋被挫以后,怎么能甘心呢!对这一点,粟裕是心中有数的。他一面邀请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接见全体代表,一面高度警惕“四人帮”一伙插手军队,拉拢部队代表。
  会议刚开始不久,江青说是要到军队代表团看看,粟裕听了没有理会。江青不甘心,便自己闯到解放军代表团住地,粟裕只好应付。当时在场的还有几位代表团副团长,而代表们均分散在各自房间看文件,谈话间,一位副团长慑于江青的“威势”。当着江青的面提醒粟裕说:“粟裕同志,是不是把代表团集中起来,请江青同志给大家讲讲话。”
  粟裕赶快和旁边的一个人说话,装作没听见,谁知那位副团长不理解粟裕的意思,真的以为他没听见。又说一遍:“粟裕同志,咱们集合全体代表,请江青同志作指示吧。”
  在别人看来,粟裕这回是听清楚了,可他依然和那位同志说话,没理这个茬儿,江青这时已经完全明白了粟裕的意思,便站起身,愤愤地走了。有人说,粟裕的耳朵很灵的呀,怎么就是没有听见要请江青同志讲话呢?
  事后,江青也没能对粟裕怎么样。因此,有的老同志对粟裕说:“装作听不见,也是你对付江青的一招呀!”粟裕只是笑,不作回答。
  曰下午2时,粟裕走完了他光辉的人生之路。
  文章摘自《报刊荟萃》2009年第05期 作者:佚名 原题为《林彪、“四人帮”为何没动粟裕》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林彪与粟裕哪个更厉害?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彪粟裕谁厉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