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尾联抒情方式如何将叙事抒情议伦结合在一起

阅读《过零丁洋》,①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②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阅读《水调歌头》,①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②谈谈你对“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解.③“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写().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赏析.⑤这首词寓理于情,请你谈谈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阅读《山坡羊 潼关怀古》①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③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参考答案:《过零丁洋》①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②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水调歌头》①这首词的上片写(望月),下片写(怀人).②谈谈你对“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解.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③“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赏析.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⑤这首词寓理于情,请你谈谈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山坡羊 潼关怀古》①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②“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一个“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③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愿对你有所帮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过零丁洋优秀教学设计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过零丁洋》ppt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过零丁洋》ppt
||暂无简介
总评分3.8|
浏览量3922
大小:1019.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过零丁洋与己亥杂诗抒情相同,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嘻哈鱼bvRT
《过零丁洋》一诗,诗人通过概述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己亥杂诗》(应该是指“浩荡离愁白日斜”这个作品吧?)一诗,诗人即景抒情,以凋谢飘零的“落红”来自喻,表现一种不甘自弃、继续奋斗的精神,表明要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崇高思想.仅供参考.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过零丁洋》鉴赏及中考试题集萃
[作者简介]
  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岁即中进士,作品集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全集》。
  ①零丁洋:在现在的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②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③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o)落:荒凉冷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④絮:柳絮。
  ⑤萍:浮萍。
  ⑥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⑦丹心:红心,赤诚的心。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以火烤使出“汗”,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第二句中的“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斗争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屡遭惨败,宋王朝危在旦夕。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中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国孤臣,风雨飘摇。接着作者具体描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作者以两次激战为背景,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作者的所“说”所“叹”,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亡国之痛。最后,作者从沉郁悲痛转为昂扬壮烈,以高亢的笔调、磅礴的气势,表明了自己在生死关头的毅然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慨和高风亮节。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市)从容就义。这两句诗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
1、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5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6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
&的悲哀;借&&&&&&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7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2.(3 分 )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 分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 分
),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 分 ) 。
( 意思相近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儒家经典(1分)
4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5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6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2分,第1空1分,第2、3两空各0.5分)
7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泰州市200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B卷)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两题。(5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1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⑴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⑴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⑵“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⑶画线句写的很是巧妙,试作分析。
答: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⑷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2010年湖北荆门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共5分)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3分)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⑴比喻(1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1分)。 ⑵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1分)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1分)。
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瓢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本诗体现主旨的句子是哪两句?简述本诗的情感变化的线索。
主旨句:---------------------------------------------------
情感线索:-------------------------------------------------------------------------
2、 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
3、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
1、主旨句:末尾的两句。情感线索:前六句是反复渲染激愤悲苦的情调,后两句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答先激愤后激昂即可)2、比喻、虚实结合&&
3、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意近即可)
4、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意思相近即可)
2009年四川省资阳市 过零丁洋(4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比喻
&&&&&&&&&&&&&&&&&&&&&&&&&&&&&&&&&&&&&&&&&&&&&&&&
,以“雨打萍”比喻&&&&&&&&&&&&&&&&&&&&&&&
&&&&&&&&&&&&&&&&&&&&&
&&&&&&&&&&&&&&&&&&&(2分)
22.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2分)
&&&&&&&&&&&&&&&&&&&&&&&&&&&&&&&&&&&&&&&&&&&&&&&&&&&&&&&&&&&&&&&&&&&&&&&&&&&&&&&
21.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2分,意思对即可)&
22.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
&,&&&&&&&&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  (2008年辽宁大连市中考试题)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2010年湖南岳阳&&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3年河南)
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叙事抒情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