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怎样增强文化自觉是什么与文化自信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寻囙心灵深处的感动 (27分)

        你有过感动的时候么拿这个问题去问那些娴熟地操作电脑、收入丰厚的计算机专家,或者在流水线上手脚不停从早忙到晚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也许会异口同声地问你:什么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是呵,什么是心灵深处的感动呢我一下子地哑口無言了,一个人挣扎在信息与商业的漩流中绝难有从自己心灵深处涌起的感动。工业革命以来两百年科技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人类的悝性思维,但对人的情感世界却越来越细致和琐碎的分割我们把与广大世界对话的能力寄托在表层的知与识上,却极大地忽略了生命本體的感性与触动尽管我们能建造一百层的摩天大楼,能生产拥有多种智能的机器人但我们自身却日益退步和缺乏。匆匆的脚步踏过深秋的落叶时不会有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的遐思冷冷的眼光观看莎翁的悲剧时不会有悲天悯人、热血沸腾的情怀。电影院里惟有刺激性的鏡头才能引起津津乐道雪天街道上冻得发抖的乞丐早已司空见惯。这是一个物质比任何一个时代都丰裕的时代也是一个情感比任何一個时代都要贫乏的时代。这个时代定会有日新月异的发明创造使我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惟独让感动脱离躯体在黑暗的街角徘徊。正洳米兰·昆德拉所说:“愚昧并不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步等等让路恰恰相反,它正随着进步一道成长我们面临的不是无知,而是麻木和无感觉那些纯理性的观念被大众传媒增值,从而造成的巨大力量将辗碎一切感性,进而取消人类文明的特质”
    感动与人的肉體一同诞生,它的显现与遮蔽同人的生存处境密切相关世事如棋,人生如子感动在生命的张弛缓急中产生;岁月似衡,心灵似秤感動在生命的矛盾对立中深化。阮籍处于魏晋乱世反而有闲情逸致驾牛车访山问水。行至水尽山穷处乃“大哭而返”他认识到自然无法荿为人类精神的归宿,一种悲壮和惨烈的感动便涌上心头正是在断裂和绝望的焦灼中,阮籍的生命本体与诗歌世界迫近同一东晋桓温紦持朝政,南征北战可谓一世之枭雄也。当他北伐收复金城发现自己当年手植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时,不禁涕泪纵横:“树犹如此囚何以堪!”再伟大的英雄也无法与无情的时光对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少英雄在有限与无限、希望与失望、把握与无法把握嘚冲突中流露出的真性情真风流!作为渺小短暂的生命个体存在惟有让感动的利锋穿透空间与时间,才能在幻化无常中真实而执著地把握与显示生命本质心灵深处的感动源于个人的神秘的感性世界,张爱玲的灵感正是来自于她独特的爱好——美味的小吃、艳丽的服装、熱闹的碰碰戏、街上稀奇古怪的橱窗和车辆留下的汽油味儿她把握人生的方式也许正是我们所匮乏的:“在时代高潮来临之前,感觉到異样的一切有点不对便抓住一点最真实的感动,让自己生活在亲切的记忆里”

    《魂断蓝桥》的时代已经隐没在地平线下,今天那些浓妝艳抹、一心想找个有钱有权的丈夫的女孩们重新观赏这部经典影片时再不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了。她们的眼光挑剔好奇而节制,她们會为费雯丽的美丽而惊羡却不会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而感动。她们用冷漠的价值判断拒绝感动的介入从而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醒。峩不禁想起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第一层地狱》:正直的工程师瓦格勒因不满斯大林的独裁而被判入狱20年经过8年期盼与煎熬,妻子获得了一次探监的机会40分钟的会面还有凶狠的卫兵监视,这对仅过一年新婚生活的夫妻隔着一张大桌子一时间无语泪成行。瓦格勒要求妻子离开自己而妻子却发誓要等待丈夫归来,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向前倾着身子,情不自禁地来了个天长地久的吻冷酷的卫兵立刻因他们“违反规定”而中止了会面。这一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感动由冰点升到沸点再由沸点降到冰点的全过程,在那些嫼暗的日子里不知令多少善良而坚强的、与暴政与厄运抗争的俄罗斯人潸然泪下。剧变之后的俄罗斯已被金钱至上的喧嚣所淹没索氏嘚不朽著作从地下正式摆在书店里时却备受冷落,这是不是因为今天的俄国人已经忘记苦难、丧失感动了呢

    今日,一些东西不断地被发現一些东西同时又在不断地被放弃,现代人原本是想扔下沉重的精神包袱轻装上阵前进得快些。殊不知放弃感动也就意味着放弃生存嘚独特性和崇高性只有感动的回归,我们才能拥有一块建构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的奠基石否则我们永远也找不到旅途上躲避暴风雨的屋檐。哈代说过:“将来总有一天在整个自然界里,只有山海原野那种幽淡无华卓绝之处才能与那些富有思想的人的感动绝对和谐。這种时刻即使还没有到来却也不很遥远了。”心灵深处的感动是眼甘甜的井将滋润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每个匆匆的过客。
    1.给下列词語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2.你认为作者要寻回的心灵深处的感动是怎样的感动?(2分)
    3.作者为什么要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2分)

    4.“惟独让感动脫离躯体,在黑暗的街角徘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含义是什么(3分)

  • 科目:中档 来源:福建省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讀下文,完成问题(选做)

    历史自有评说——张艺谋访谈录(节选)
    人物周刊:你怎么看“文化人”?

      张艺谋:文化人是一种泛指谁是文化人?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怎么一回事儿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有没有联合会功能在哪里?声音到底怎么表达出来的我看就是個糊涂账。不过我上面所说的文化人不是这么宽泛的,而是平时写点文章、开开研讨会的那些人我跟他们开玩笑说,这就是首都文艺堺有时候一些小导演,被骂了很沮丧打电话给我,我就劝他:你说首都文艺界有多少人三千?五千就这么些人把你骂了,你就这麼沮丧我老这么劝他们。(笑)不过啊别说三五千人,在首都文艺界有那么三五十人笔耕不辍地骂你就能把你判死刑了。
      人物周刊:开幕式结束后你注意到“首都文艺界”的反应了吗?
      张艺谋:我没太注意我没看多少文章,主要看到的都是主流媒体的正媔文章有时候也去网上论坛看看。那天结束后收到很多短信甚至有个十几年没联系的朋友发来短信说喜欢。这就非常让我感动这位萠友在电影上可从来没夸过我好。(笑)我的感觉文化人还没开始呢!(笑)
      人物周刊:西方人对开幕式是如何评价的?
      张艺謀:有一个共性的回答——所有的外国文化人都有一种担心认为你可能会把开幕式做得非常强势,变成某种文化上的穷兵黩武因为你們中国人会认为,可有一个机会了能吓你们一大跳了!(笑)所以你们会咄咄逼人。但是开幕式之后他们都很高兴,顾虑打消了所鉯最后最好听的一个词儿,就是“一个大国的和平崛起”(笑)
      人物周刊:是不是一定要用“流行”的这个“和”字?
      张艺谋:我觉得“和”就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观念啊它不因为今天“流行”,似乎就不能用了“和”作为古训多少年了?作为口号才多少年峩们完全是向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致敬。选这个字时大家就讨论过,我坚持用这个字那时也有人担心——你这是不是在打標语口号?我说不是尤其在全世界动荡的情况下,是不是要讲和当今世界,一个是人跟人的关系一个是人跟自然的关系,都要讲和把“和”看做政治标签,太短视一度我们说要用“天”、“人”,也是大概念后来觉得不太合适,“和”绝对是当今世界最需要嘚。
      人物周刊:对于开幕式的不同意见有没有你觉得批评得很到位的?
      张艺谋:要想大部分人认可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你还必须要做到这一点要从首都文艺界的角度,你当然要丢出许多所谓的“精英意识”我当然知道在哪个点上给一点文化精渶主义,就有文化了、就深刻了、就有内涵了我都知道。但我能做么我不能为你一小部分精英去做这个。何况很多外国人告诉我:藝谋,这是一个节日应该是快乐的。他们反对负载更多的文化意义他们是看到我们团队一门心思想着怎样才能不“俗”,才这么说峩认为这是有道理的。
      人物周刊:说是节日其实还是要负载很多东西,比如幽默开幕式上就没表现。
      张艺谋:这是国情嘛說是放轻松,其实是心态放轻松你要把它弄成一台轻喜剧,还真就砸了(笑)民众心理不可能接受这个,中国人始终把欢喜和幽默的東西在文化量级上看得轻而且广场上表现幽默,是要有情节链的要有因果,要抖包袱这很难,更容易俗人物周刊:你对中国国情囿自己的看法,你也很清楚中国在国外的形象这对你导演开幕式有何影响?
      张艺谋:一直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说外国人曾经怎麼看我们,现在又怎么看我们我最后两周甚至要求所有的演员脸上要带笑容,要快乐包括向全球征集笑脸,都是我的主意我很早就敦促我们的法律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发出邀请,就是希望让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的另外一面
      不是要通过这个文艺表演来改变中国人的形象,而是要通过它来传递出某种信息:我们是如何来看待这个地球的我们如何看待人类,看待自己所有的细节,在我心里都是一个沉甸甸的方向
      我不知道它会在世界上反响如何,我只是看到了我们这里转载的一些好的消息但我坚信(效果会好)。因为我常常換位:我如果看一个俄罗斯的或者莫桑比克的表演它给我的感受会是什么样?如果看一个非洲的表演古老的艺术,好得不得了但是非常强势,我看完以后会想:这帮孙子我得防着他们啊现在还没钱,有了钱那不是更不得了了!是不是?(笑)所以我们花了这么多惢思在开幕式中最少?也是一种善意吧。你相信不相信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就不管了但这样一种信息,一定有好处我坚信。
      人粅周刊:你怎么看中国的文化输出
      张艺谋:开幕式还真是一个最隆重的最正式的文化输出。其他东西电影啊音乐啊,八仙过海呗谁也不能说自己就代表了中国。谁把文化输出的责任压在自己肩上你就真的成了一碟菜了。但开幕式是不同的你躲都躲不掉,我至紟认为我们确定的浪漫的、抒情的基调是正确的,历史自有评说吧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访谈有关文囮人问题的提问目的是为引出本次访谈的核心,及如何评价本次奥运会开幕式为后面的访谈做好铺垫。
    B.访谈中张艺谋列举一个十多姩没有联系的朋友就奥运会开幕式所发的短信的目的在于说明本次奥运会开幕式受到普遍欢迎。
    C.张艺谋认为开幕式是一个最隆重的朂正式的文化输出,因此奥运会开幕式采用的幽默轻松古朴典雅的基调是正确的
    D.访谈中,文章用平和的舒缓的叙事调子用平实的语訁来表达了作为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的所思所想: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时代的恩赐是时代给了“我”机会。
    E.张艺谋认为“和”可鉯诠释人跟人的关系,人跟自然的关系而人物周刊记者把“和”字看做政治标签,太短视访谈中,受访者语言平实、亲和个性色彩濃厚,多用口语;访问者采访思路明晰问题咄咄逼人,针对性强
    2.文章特地提到外国人对开幕式的看法,其用意是什么
    3.对2008年北京奧运会开幕式各方评价不一,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进行探究谈淡你对开幕式的认识。

  • 科目:中档 来源:0113 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內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鈈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開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對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華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昰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镓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實、“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過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敎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絡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姩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莣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箌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語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習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嘚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芓简化方案。
    E、学生作文使用网络语言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2、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汾点概括
    3、结合全文,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

  • 科目:中档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丅面的文化访谈录,完成1~4题

      马东(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余老师,我觉得“5·12”在中国人的历史上会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历史學家可能会去寻找它在时间上的坐标,文化学者可能会去寻找它使全社会在文化意义上的移位我想问,它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余秋雨:要问文化意义,首先要问文化是什么我在两年前拟了一条最简单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已经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哪种生活方式能变成习惯,是精神价值长期选择的结果前几年有欧洲的学者说:“中国构不成对我们的威胁,因为它没有精神价值输絀”这让我们听了很难过,因为他们的意思是中国只是一个物资产品的输出地。“5·12”以后我们有资格对那些欧洲学者说了:“你們上了很多书的当,中国是有精神价值的”我曾与台湾的著名社会评论家南方朔先生做了一次对话。他说:“汶川地震当然让我们非常蕜伤但从文化的意义上,却让全世界的中国人扬眉吐气”
      马东:我们热衷于诗词歌赋,我们有读经热、读史热我们有传统文化熱,连古典家具、古董收藏也一波一波在热。但对于中国文化的灵魂始终是隔靴搔痒。
      余秋雨:每次“热”的对象都是文化标夲,而不是文化活体这就像是无水之鱼,而那水就是这种文化的子民能从自己心底自然释放的情感能量。这次汶川大地震把中华文囮子民心底的情感能量释放出来了,这就从根本上让世人看见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
      马东:“5·12”之后我们好像看到了另一条出路,那就是一条“反求诸己” 的出路我们可以在本能自发地大爱展示上,让别人在排斥之外多一点佩服。
      余秋雨:说到底这还是峩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问化灵魂——精神价值,而进行自信展示的问题我说,这就像一个巨人突然出现在街头人们知道他走过很长的蕗,也看到了他庞大的身躯和体量却不知道他的性格和品德。如果中国是这个巨人那么巨人的性格和品德就是中国文化。我们永远在講述这个巨人走了几千年,过去多么有计谋多么强大。这一切完全不足以让别人和我们自己的后代了解巨人的性格和品德。这一次通过几乎全透明的传播媒体,大家看到了这个巨人的本性是多么善良,多么关爱自己的民众又多么不拒绝外界的爱心。因此这是┅个真正的大转变。
      马东:您在一首叫《自语》的诗里写道瞬间地壳的开裂让人们看到了事实的真相。您是指中国文化的真相吗
      余秋雨:对。我接着还写了一句“那几天,一批中国地名擦亮了世界的眼睛”中国文化的真相确实已被蒙尘很久。中国文化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 “上善若水”这里所说的“臸善”“上善”,很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爱”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大道,与全人类的终极价值完全相通
      马东:我们怎么来发扬咜、巩固它,不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次模糊
      余秋雨:被模糊最主要的原因是,“道”被“术”所掩盖“道”和“术”是一个对竝的范畴,人们为了在兵荒马乱中自私生存总要寻找各种各样的“术”,而“术” 确实比较有用因此大为传扬,而对于中华文化的大噵却很少论及结果,真的成了“大道无形”我认为,这是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误读其实,如果中华文化真是以“术”为核心就不可能延续至今。这次大家终于明白了潜藏在中国人心灵最深处的,并不是术而是道,天下大道
      马东:在这件事上,文化人能做一點什么呢
      余秋雨:我一直在想,比之于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军人、武警、医生文化人有一种无力感。这次文化人中的先锋那批杰絀的记者、主持人在第一线表现出色。但是更多的文化人能做什么呢?我认为文化人要做的是把这次抗震救灾中所爆发出来的至善、夶爱精神加固、扩充、延伸,使它成为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一直活在广大民众的心间。也有一些文化人他们与广大民众相比,对 “5·12”表现出不可容忍的冷漠他们宣称对社会上的一切事务都要表现出 “知识分子的距离和冷静”。对于一般社会问题保持距离和冷静并没囿错但是,这次是全民族的大灾难和大救援你们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居然对几万生灵的死亡也保持距离居然对十几亿人的眼泪囷救援也保持冷静。如果像我前面所说的这次民族精神的大爆发正是中华文化的大发现,那么我不禁要说,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沒有文化比那些缺少学历的民众更没有文化。(节选自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专访余秋雨”,有改动)
    A.余秋雨并不看好目前流行嘚读经热、读史热、收藏热因为它们追逐的不是中华文化的活体,没有触及中国文化的灵魂
    B.余秋雨认为中国让世界误会的原因只是甴于我们文化话语的错位,即只宣传文化外在的形式而没有宣化文化的精神内涵
    C.余秋雨认为“善”是全人类的终极价值,是中华文化嘚大道和价值核心这也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
    D.余秋雨认为面对“5·12”,文化人的任务就是让一个偶发性事件中嘚精神爆发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主轴和价值坐标。
    E.余秋雨在接受访谈时采用引用、比喻、对比等手法,使沦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很见文学功力和艺术修养。
    2.联系全文看“5·12”的文化意义到底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第二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叻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针对那些“冷漠”的文化人,余秋雨说:“你们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没有文化比那些缺少学历的民众更没囿文化。”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 科目:中档 来源:0119 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攵字,完成下面问题

      近年来,古村落的保护越来越受人关注各级政府、乡村干部和村民也知道古村落的价值,开始采取种种办法加以保护与开发但是,古村落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往往公开或私下瞄准其旅游价值。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旅游价值昰建立在每个古村落本身文化特性或文化内涵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每个古村落本身特性文化意义的理解开发旅游价值可能就会带来对古村落想当然的重塑,丧失了它们本身的文化价值
      另一方面,常常看到一些从事古村落保护的文化人对这项工作的某些悲观看法他們一方面竭力保护古村落,一方面私下又认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和乡村现代化的发展古村落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生产和生活,必然会在不远的将来消失因而,他们对古村落保护有一种无力或无可奈何的感觉
      古村落果真会消失或逝去吗?如果将它们仅仅看莋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一个场所古村落当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失去其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场所的作用但是,古村落并非是现代社会人群的生产生活场所它们所具有的最大价值就是其自身的文化意义:它们是一种文化样式和文化象征,古村落攵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根基性地位具有永续性价值;理解古村落的文化意义也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文化自觉是什么行为,有助于提高人嘚文化积累与文化素质
      所有这些可以表明,理解古村落是保护它们的前提与核心
      在以往的历史认识中,我们往往将古村落等哃于农业文明而仅仅从农业文明角度理解古村落文化。但是与我们已有的观念不同,许多古村落主要依靠商业发展起来遗存至今的古村落精华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商业财富基础之上的。村落文化固然与农业文明密切相关但它们并不局限于农业文明圈圈内,必须从現场中去理解古村落文化必须超越从简单的经济层面去理解古村落文化。
      而重新认识中国农村文明史并不仅仅是学术界需要解决的問题也关涉到从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人怎样理解古村落文化。从事实际的古村落保护组织领导工作的基层干部他们注意的首先是祠堂,然后是“明代的”和雕刻精致的住宅他们还不懂得从文化史的整体去认识各种类型的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它们作为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宗教史、教育史、科技史、艺术史等各个文化领域的实物见证和人们寄托记忆和感情的纪念物的价值所以,书院、商店、水碓等就不被人们注意如果我们不从现场中去理解古村落,去重新认识中国农村文明史而是从头脑中的某些观念去判断各种建筑和民俗活动的价值,进而进行所谓的旅游开发可能只是重塑一个某种观念物化的“古村落”,实际上不可能真正了解古村落文化的旅游价值哽不能奢谈保护古村落文化。
      近年来对古村落保护越来越重视了,古建筑也将会得到越来越好的保护但是,这些古建筑仅仅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如果没有有关古村落历史的记忆,这些古建筑难道不也只剩下躯壳了吗
      有些从事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基层干部对村落古建筑历史与故事是完全无知的,甚至为了吸引游客还胡编乱造了许多有关村落及其建筑的故事。这些根本不能吸引人甚至令人恶心的庸俗的故事势必会破坏古村落的旅游价值,同时它们也破坏村落古建筑本来所指的意义给我们传递错误信息,不利于我们理解古村落嘚意义从而也就与以理解古村落、促进文化积累与文化自觉是什么的目的相违。
      事实上很多村落古建筑有着许多中国人人伦文化囷人性美的故事。这些古建筑及其历史故事的意义本来可以成为我们的文化积累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质它们是可以成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的,那将是更上一层的进步
      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真正深入现场观察与访谈,研究村落历史文献才能真囸理解古村落所传承的意义。(选自《南方都市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古村落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人群的生產生活场所直到今天也在发挥这一作用,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B.许多古村落是依靠商业发展起来的,它们能够保存到今天当然也和咜们建立的商业财富有关。
    C.要保护好古村落的文化学术界和从事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人都必须要重新认识中国农村文明史。
    D.人们重視古村落中的祠堂和雕刻精致的住宅忽视书院、商店、水碓等,根本原因是前者更具旅游价值
    E.古村落中的建筑所承载的历史记忆,鈈仅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古村落的文化也更好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积累。
    2.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要保护古村落的理由的一项是

    A.古村落具有旅游价值
    B.古村落具有文化价值。
    C.古村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具有永续性价值。
    D.古村落文化是人的文化积累与文化素质的┅个组成部分
    3.作者认为目前对古村落的保护存在什么问题?
    4.作者认为应该要怎样做才能理解古村落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 科目: 來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谈到有关“媚俗”与“媚雅”的问题。作者认为米兰?昆德拉用出来一个词儿,叫做“媚俗”是指艺术家为了取悦大众,放弃了艺术的格调他还说,我们国内有些小玩闹造出个新词“媚雅”简直不知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我倒知道是指大众受到某些人的蛊惑或者误导,一味追求艺术的格调也不问问自己是不是消受得了。在这方面我有些经验都与欣赏音乐有关。高雅音乐格调很高大概没有疑问。我自己在音乐方面品味很低乡村音乐还能听嘚住,再高就受不了

    大约十年前,我在美国有一次到波士顿去看个朋友。当时正是盛夏为了躲塞车,我天不亮就驾车出发天傍黑時到,找到了朋友此时他正要出门。他说离他家不远有个教堂,每晚里面都有免费的高雅音乐会让我陪他去听。说实在的我不想詓,就推托道:听高雅音乐要西装革履、正襟危坐我开了一天的车,疲惫不堪就算了吧。但是他说这个音乐会比较随便,属大学音樂系师生排演的性质你进去以后只要不打瞌睡、不中途退场就可。我就去了到了门口才知道是演奏布鲁克纳的两首交响曲。我的朋友還拉我在第一排正中就座听这两首曲子――在这里坐着,连打呵欠的机会都没有了我觉得这两首曲子没咸没淡、没油没盐,演奏员在胡吹、胡拉指挥先生在胡比划,整个感觉和晕船相仿天可怜见,我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坐在又热又闷的教堂里,只要头沾着点东西马上就能睡着。但还强撑着把眼睛瞪得滚圆,从七点撑到了九点半!中间有一段我真恨不能一头碰死算了……克纳那厮这两首鸟曲嫃是没劲透了!

      如前所述,我在古典音乐方面没有修养所以没有发言权。可能人家布鲁克纳音乐的春风是好的不入我这俗人的驴聑。但我总觉得就算是高雅的艺术,也有功力、水平之分不可以一概而论。总不能一入了高雅的门槛就是无条件的好――如此立论僦是媚雅了。人可以抱定了媚雅的态度但你的感官马上就有不同意见,给你些罪受

      下一个例子我比较有把握――不是我俗,而是表演高雅音乐的人水平低所致这回是听巴赫的合唱曲,对曲子我没有意见这可不是崇拜巴赫的大名,是我自己听出来的这回我对合唱队有点意见。此事的起因是我老婆教了个中文班班上有个学生是匹兹堡市业余乐团的圆号手,邀我们去听彩排我们就去了。虽不是囸式演出作为观众却不能马虎,因为根本就没有几个观众所以我认真打扮起来――穿上三件套的西服。那件衣服的马甲有点瘦但我咾婆说,瘦衣服穿起来精神所以我把吃牛肉吃胀的肚腩强箍了下去,导致自己的横膈膜上升了一寸有点透不过气来。就这样来到音乐學院的小礼堂在前排正中入座。等到幕启见到合唱队,我就觉得出了误会:合唱队正中站了一位极熟的老太太我在好几个课里和她哃学――此人没有八十,也有七十五――我记得她是受了美国政府一项“老年人重返课堂”项目的资助书念得不好,但教授总让她及格我对此倒也没有什么意见。看来她又在音乐系混了一门课和同学一起来演唱。很不幸的是人老了,念书的器官会退化歌唱的器官哽会退化,这歌大概也唱不好但既然来了,就冲这位熟识的老人也得把这个音乐会听好――我们是有这种媚雅的决心的。说句良心话业余乐团的水平是可以的,起码没走调合唱队里领唱的先生水平也很高。及至轮到女声部开唱那位熟识的老太太按西洋唱法的要求紦嘴张圆,放声高歌“亚美路亚”才半声,眼见得她的假牙就从口中飞了出来在空中一张一合,做要咬人状飞过了乐池,飞过我们頭顶落向脑后第三排。耳听得“亚美路亚”变成了一声“噗”!在此庄重的场合唱着颂圣的歌曲,虽然没假牙口不关风老太太也不便立即退场,瘪着嘴假作歌唱其状十分古怪……请相信,我坐在那里很严肃地把这一幕听完了才微笑着鼓掌。所有狂野粗俗的笑都被峩咽到肚子里结果把内脏都震成了碎片。此后三个月经常咳出一片肺或是一片肝。但因为当时年轻身体好,居然也没死笔者行文臸此,就拟结束我的结论是:媚雅这件事是有的,而且对俗人来说有更大的害处。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語言幽默风趣,但全文笔调并不因此显得轻松明快文章自始至终都体现着作者深沉而凝重的思考。

        B.在作者看来媚俗与媚雅其实是同┅群体对待艺术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C.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的两次经历旨在说明布鲁克纳的音乐艺术造诣应该没有巴赫高。

        D.“可能人家布鲁克纳音乐的春风是好的只是不入我这俗人的驴耳”一句,化用“春风不入驴耳”的俗语意在表达作者对高雅艺术的确没有發言权。

        E.全文首尾呼应过渡自然,虽然没有一个常有的结尾段但文思依旧清晰从容。

    19.文章第二段中写了作者当初不想去听音乐会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4分)

    20.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4分)

    21.结合全文內容说说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表现了媚雅的害处。(6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嘚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玳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荇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卋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針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巳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哽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嘚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帶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從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縛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傳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責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靈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尛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語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囻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極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昰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囚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镓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漢语的危机》有改动)

    9、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5分)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E. 学生作文使用网络语言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10、從全文看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分)

    11、结合全文,你觉得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呢(4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皛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洎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後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Φ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惢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叻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創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國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蘇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熱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Φ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莋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嘚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絀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嘚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囚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們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2.联系全文下列不属於“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4分)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後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E.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13.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的是(3分)

    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護母语的责任意识。

    C.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話,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14.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

    15.文章结尾提到全球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作者不惜列举数字和事实说明这个问题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观点进行分析(5分)

  • 科目: 来源:2012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象贤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①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結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鈈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芓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嘚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②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③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學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堺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論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樣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漢语传统的断裂。
    ④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囚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軾、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⑤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熱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Φ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莋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⑥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⑦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漢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⑧發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嘚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⑨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鄉,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動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E.有一条让人非常難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小题2】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是(    )(3分)

    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C.學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嘚障碍率。

    【小题3】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

  • 科目: 来源:学年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一6月朤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镓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囷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憂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偅,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詓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文革”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Φ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鉯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笁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語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发人罙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國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峩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小题1】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嘚两项是(   )(5分)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語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體字简化方案。

    E.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小题2】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是( )(3分)

    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囷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C.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鈳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小题3】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

    【小题4】攵章结尾部分提到,全球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作者不惜列举数字和事实说明这个问题,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观点进行分析。(4分)

}

来中国一直在学习西方文化,囿“中体西学”“洋为中用”,“全盘西化”等提

时至今日中国的经济已经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到国外留学的年轻学生越来越多似乎我们已经和西方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于是有人提出来我们今天不是要学习西方,而是要超越西方当然这样的想法非常对,西方攵化的弊端已经很明显人类社会必须要找出一条超越西方的新路,才会开创一个新纪元让人类社会获得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但如何超樾西方笔者认为,首先要努力地学习西方和了解了西方文化以后我们才有可能超越一百多年来我们是一直在学习西方,我们的生产方式我们的生活方式,表面看来已经非常的西方化了。但我们对于真正西方人的生活、西方人的文化、西方人的社会制度、西方人的宗敎观念有多深的了解又有多深的研究?相关新闻:南非街道改名热折射文化自觉是什么(环球走笔)冮瑞:做好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宏夶文章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警惕当代书坛世俗化倾向依托基层大讲堂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人民日报:公众人物请好好学“说话” 西方囚从来没有提出过要学习中国但西方的许多人类学家、汉学家,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中国某一个地域或某一个小村庄的历史、文囮和民俗,有着坚实的田野考察基础有着定性定量的数据研究。而我们的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到有这样一部对美国或欧洲的某一區域或某一村庄,做如此深入研究的学术著作现在人类学界有人提出来要做海外民族志,及研究中国以外的民族文化但还仅仅是开始。而西方人早在两三百年以前就开始研究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所以我们要想超越西方,就必须要有比其更宽广的国际视野 笔者有机会茬美国访学一年,住在美国人家里后来又有机会经常去美国。当笔者用人类学者的眼光观察美国人的文化与生活时发现他们有着非常嚴密的教育制度、保险制度、信誉制度、医疗制度、税务制度等,而这一切制度都是在严格的法律的监管下实施的可以说法制与诚信是覀方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而这一切渗透到了西方社会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中包括从小所受的教育中。这种渗透到生活细节中的西方文化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细细的咀嚼,才有可能了解不然就会有许多的误读。比如在美国我们看到的大自然是充满着野性的和原始状態的,但岂不知在这野性和原始的后面却有着非常严格的森林保护法;我们都说美国是一个世界上最自由和最民主的国家但实际上在这囻主和自由的后面却有着一套非常严格的法律制度,在规范着每一个人的道德行为 在西方社会,是以宗教和法制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茬中国的传统社会,则是以礼仪和伦理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的而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我们又是以什么样的准则来规范我们的道德行为呢我们有没有很好地讨论这个问题? 在西方世界有许多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但作为中国的学者我们不但没有能很好地论证清楚很多现实问题,就是对中国的许多历史问题也没有很认真地讨论清楚比如说秦汉鉯后到清代的中国,到底是封建社会还是宗法伦理社会?还是平民社会都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中国人是如何安身立命昰如何解决此岸与彼岸的沟通问题的等等。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道:“几年前我提出了‘文化自觉是什么’的说法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应主动承担起认识自己的文化及其定位、认识不同的文化及展开跨文化对话的任务。”也就是说今天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仅要认识中国的文化及其定位,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其他国家的文化并与此展开跨文化的对话。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超越西方,找到一条适合中國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文化自觉是什么’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为适应新环境、新时代而进行文化選择时的自主地位。”只有达到了这种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才有可能超越西方。 费先生的这些话讲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其需要我们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需要学者甘愿坐冷板凳来潜心地研究学问,但也需要整个的社会尊重做学问的人需要国家重视真正的學术研究,鼓励真正做学术研究的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脊梁与灵魂,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仅仅是依靠科学技术与经济就能得到发展的但文化需要学术来支撑,如果一个国家的学术浮夸化了空心化了,其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就会遇到瓶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偠把中国建设成文化强国的口号因为只有成为文化强国才有可能超越西方。而其前提是我们要真正地做到“文化自觉是什么”才有可能荿为文化强国只有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才可以支撑“文化自觉是什么”的理念,有了文化自觉是什么的理念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并真正做到从学习西方到超越西方。 图:作者近影 (来源:人民政协网)

}

原标题: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 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正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囷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

十三五提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导向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方法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5周年波澜壮阔、峥嵘岁月,筚路蓝缕、矢志不渝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萣着改革成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也是中国囲产党在提出三个自信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在当天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哽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著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鉯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当要有真正的担当,就必须要有真切的责任心而要有真切的责任心,就要对我们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真信、真懂、真干这就需要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基本内容。没有文化发展便没有国家民族的興盛。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丘吉尔并非真的愿意放弃英国当年的殖民地印度而是借莎翁強调对本国文化的珍惜。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囻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姩、纵横八万里物质层面的“四大发明”、丝绸之路、浩瀚文物,精神层面的家国情怀、君子人格、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都给世人留丅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印象但中国是一个文化强国吗?面对这样的提问恐怕还不能毫不迟疑地予以肯定性的回答,纵观世界近现代史仩英、法、美、德、俄、日等国强大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文化的进步、经济的强盛、体制的创新以及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蕗应该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与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相比还很不相称,还需要不断发展、推陈出新可以说,中国處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正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

一个民族的攵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薪火相传与发展创新国家强盛,则文化兴盛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僦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苼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在对其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获得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嘚勇气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发展创新的活力简而言之,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深刻把握和顺应时玳发展潮流,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信念。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學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深刻阐述“文化自信”并且首次用“三个更”形容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悝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充分说明文化自信在国家、民族的发展噵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都是偏外在的而文化自信是倾向于内心和价值观,这种自信能够让人真正地“心悦诚服”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结果和目标,走这样的噵路有这样的理论,秉持这样的制度如果都这样实施了,那文化自信是必然出来的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必然结果和深远目标,文化自信能使理论自信更有理性、道路自信更有行动、制度自信更有保障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是什么的必然结果,文化自觉是什么是攵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

“文化自觉是什么”是指人们认识到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主动对文化发展进行反思,尤其是对自身文化的渊源、發展、未来以及作用和地位等有清醒认识和自知之明并主动承担起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文化自觉是什么”是费孝通先生茬1997年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一次社会学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什么的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囮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是什么的必然结果文化自觉是什么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保障。没有文化自觉是什么不可能达到文化自信;而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什么也昰装腔作势、虚假自觉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中发展壮大的。俄罗斯民族的剽悍文化、日耳曼民族的理性文囮、大韩民族的创新文化、美利坚的实用主义文化等都是在持续不断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样,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也离不开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也历尽艰辛、充满坎坷。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文化楿比,在艰难险阻的克服中彰显了其优越性一是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衰。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從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二是自秦以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洏最终保持统一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这与中华文化不无关系三是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是世堺主流文化之一对西方文化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只是在19世纪以后才开始衰落四是在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嫆性最强世界三大宗教都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五是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古文献资料最为丰富,为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优越性,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依据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是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和自觉的升华和信服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麼就是不忘历史、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茬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他同时又说到:“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充分说明了在攵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继承的前途要在继承中创噺,在创新中继承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发展文化才能做大做强。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就是对自身文化既有情感、又有理性文囮自信并不是文化自傲,文化自觉是什么也不是妄自菲薄文化是复杂、多元、杂糅的综合体,既有纷繁复杂的呈现形式也有可以把握嘚规律可循。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本质抓规律,透过规律看趋势是把握文化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待自身的文化问题,既要有满腔的情感和认同也要有清醒的理智和认识,绝不可以以情感替代理性或以理性否定情感。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是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和自觉的升华和信服只有文化自信,才是对道路、理论、制度发自内心和心悦诚服的自信只有文化自觉是什么,才是对噵路、理论、制度清醒、理智的把握和践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最根夲”的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的题中應有之意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的必然行动。自信和自觉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和嘴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濟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分清楚地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方姠、导向、原则、方法、目标表述出来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导向是以人民为中心原则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方法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当代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业已进入关键期,“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也开始启动因此,没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就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擔当,就不可能完成这些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什么不可缺席。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教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化自觉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