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当了多少年皇帝蒙曼说隋 隋炀帝杨广是昏君

隋炀帝杨广靠害死哥哥杨勇当皇帝,千年后遭报应啊! - 高古陶瓷 -
东方古美术—打造中国高古陶瓷第一网
--打造中国高古陶瓷第一网 蛇年快乐
东方古美术 ——欢迎大家光临!
隋炀帝杨广靠害死哥哥杨勇当皇帝,千年后遭报应啊!
UID103077&帖子357&精华0&积分278&威望990 &金钱102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2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隋炀帝杨广靠害死哥哥杨勇当皇帝,千年后遭报应啊!
隋炀帝杨广靠害死哥哥杨勇当了皇帝,一千多年后报应啊!
不知是不是命运的巧合,隋炀帝杨广靠害死哥哥杨勇当了皇帝,一千多年后,工地施工中不小心发现打开了杨广墓,而那个施工的包工头名字也叫杨勇,难道这是千年不灭的宿怨?报应啊--两颗牙也展出了。
UID103077&帖子357&精华0&积分278&威望990 &金钱102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21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24.96 KB)
图为展品隋炀帝的牙齿。
(65.72 KB)
图为展品双人首蛇身俑。
(39.65 KB)
彩绘甲骑具装俑
(37.18 KB)
展品十三环蹀躞金玉带。
  4月16日,隋炀帝墓出土文物特展在扬州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开展,主题为“流星王朝的遗辉”,展期三个月。这是隋炀帝墓出土文物首次公开亮相,展出隋炀帝墓及萧后墓出土文物百余件。
UID119&帖子2669&精华0&积分1455&威望1206 &金钱3123 &阅读权限100&性别男&来自&在线时间17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23343&帖子11573&精华8&积分9873&威望40703 &金钱4360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10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历史真相:隋炀帝竟是中国最有作为的一个皇帝
& && &隋炀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充满争议的皇帝,登帝位前曾任9年扬州总管,在他做皇帝的14年中,先后三下扬州巡游,直至兵变死在扬州、葬在扬州。显然,上面的评论是一种带有偏见的传统的观念。我们都知道隋炀帝死后,被后人诟骂,但他手中完成的南北大运河,却默默地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隋炀帝的一生中,作了不少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工作。
& &&&隋炀帝其实是很有文治武功的,比如修运河,复长城,立科举,强集权,去豪强,除后患,威四夷,征西域,汇通天下,有几个皇帝做得到?有几个皇帝为了国家的稳固安全发展, 能够不辞辛苦……
& & 在那个只有木轮车的年代,亲征到青海蒙古辽东?‘无向辽东浪死歌 ”一曲骂尽炀帝东征,可为什么,公认的一代名主李世民,还有他平时那有些软弱的儿子李治,都跟斗红了眼的公鸡似的,非要拿下高句丽不可?只要细翻当年的史籍资料,就可以很清楚得明白,当时的高句丽,决非所谓附庸小国,它也是一个高度集权半牧半耕的军事强国,已经有能力臣服四周小国,并且威逼中原,对大隋也是时有冒犯掠占,隋炀帝当年调千里大军,总计共一百来万人,三次东征,决不是只因高句丽不恭那摸简单。 隋炀帝曾经说过一句话:“不为后世忧也!”
   人们只记得,隋炀帝曾经三次龙舟游江南,可是有几个人记得,那四千里大运河为中国的繁荣稳定,竟是做了多大贡献!这不啻于只因末行没写好,就完全否定了一本煌煌巨著。 &尽道隋忘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罢了罢了,只不过末代皇帝从来没有落下什么好名声的。新王朝,如若不把前主贬的一无是处,怎说明新朝的正统合法?看待帝王,要全面,只一个荒淫是不足以评价一朝天子的。
& &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隋炀帝自伴随亡隋的败迹黯然辞世起,便有盖棺定论,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千余年来,铁案如山。笔者无意只在翻案二字上作文章。按愚意,评论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要看他历史活动的社会意义,是进步还是反动。我所以认定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而完全否定那最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血与火中的,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光彩的一页,是中国士大夫传统思维模式偏狭、脆弱一面的反映。
   虽然我们不能指望从瓦岗寨上下来,又是抱着“以隋为鉴”宗旨撰史的魏征,能给我们留下一部公允地评述隋炀帝的《隋书》;我们甚至也不能指望所有作为小生产观念文化代表的中国士大夫及其史学家,能比较客观地认识隋炀帝;即使这即使年,他还是更多地被作为一个批判对象而不是研究对象。所以,我们倘若不下一番从头做起的功夫,把隋炀帝的全部材料,颠来倒去,反复玩味,怕是无法拨开迷雾,接近他的真面目的。
  &&我们差不多可以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我们不能设想,如果隋炀帝早死几年,秦始皇、唐太宗多活几年的话,他们的历史评价是否要掉一个个儿,但我们可以不落前人的窠臼,重新研究隋炀帝,还他一个公道。
& &&&隋炀帝杨广,天赋甚高,文笔华美,胸襟抱负不凡,也带有创造性格。这些长处,虽批判他的人也无法否认。
&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公元590年,杨广调任扬州总管,任此职9年,头衔有太尉公、扬州总管诸军事、扬州刺史等,其间平定过江南豪强的武装叛乱,直到公元600年被立为皇太子后才离开。
  隋朝建立之初,中国还处于分裂状态,尤其是陈朝据地江南,与中央政权抗衡。588年秋,20岁的杨广受命率领数十万隋军,一举突破长江天堑,进据建康(今南京),俘获了藏在井里的陈后主和其贵妃张丽华。后来民间传说杨广迷恋张丽华美色,衍生出许多桃色段子,但多部史料记载,正是杨广亲自下令斩了张丽华。结束国家近百年的分裂战乱,开启一个统一、强盛的新时代,杨广由此建立了较高的威望。
& && &随即,杨广的父亲隋文帝将陈朝的南兖州改名为扬州,设总管府于广陵。当时,陈朝初平,江南局势未稳,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相煽作乱,“婺州人王文进、会稽人高智慧、苏州人沈玄憎等皆举兵反,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还有不少土豪“自称大都督,攻陷州县”。先起淮左、三吴、浙东、浙西,后又蔓延至浙闽。为平定叛乱,文帝改派杨广为“扬州总管,督江都”,总督扬州四十四州军事。“前后七百余战,转都千余里”,终于平定了叛乱。后来,苛刻的《隋书》主编、唐朝大臣魏征也难讳其功:炀帝“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
& &&&杨广当时立足扬州,悉心经营南方,笼络人才,为他以后登上皇太子位,进而登基做皇帝奠定了根基。当然,他能当皇帝,与他善使阴谋诡计也有关系。
   隋炀帝身后骂名滚滚。“炀”,是杨广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加的谥号,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为“下谥”、“恶谥”。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主要来源于唐朝史官编纂的《隋书》。在后人眼里,隋炀帝是“天下第一荒淫皇帝”,此评价似乎千百年来已成定论。
   显然,这是一种带有偏见的传统的观念。我们都知道隋炀帝死后,被后人诟骂,但他手中完成的南北大运河,却默默地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作用。隋炀帝的一生中,作了不少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发展的事业,对促进历史发展是有贡献的。
UID23343&帖子11573&精华8&积分9873&威望40703 &金钱4360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10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央视10套揭秘隋炀帝墓真相
(29.34 KB)
下载次数:0
(11.21 KB)
下载次数:0
UID23343&帖子11573&精华8&积分9873&威望40703 &金钱4360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10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小方 于
15:36 编辑
(35.05 KB)
【核心提示】
  扬州曹庄隋唐墓葬是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合葬墓被专家确认后,引起了各方关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摄制组拍摄并制作了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上下集已经在央视10套《探索·发现》首播,进一步探秘隋炀帝墓与萧后墓。
  隋炀帝墓是怎么发现的?
  今年春天,在距离槐泗隋炀帝陵大约5公里的西湖镇曹庄的一处施工工地上,两座砖墓的出现刚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不过,随着考古人员的深入挖掘,竟然有了惊人发现,这里竟然是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合葬墓。
  在昨晚播出的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上集中,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发掘领队束家平回忆了隋炀帝墓发现过程,“4月10日我们在一号墓打开了墓志,墓志上显现出&隨故煬帝墓誌&。当时看到这几个字露出来时,所有的考古队员十分惊喜。接下来又很忐忑,隋炀帝墓真的被我们发掘出来了,怎么办呀?”
  为何认定一号墓是隋炀帝墓?
  据悉,一号墓由墓室、耳室和甬道组成。由于坍塌比较严重,考古队员在清理的同时又进行了加固,一边加固一边清理。
  除墓志外,墓中还出土了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其中一套蹀躞金玉带,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四件铜铺首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今年9月,在对一号墓西耳室的清理中,又出土了大量的人物陶俑,这些陶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甚至有骑着骆驼的士兵,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在一号墓的后期发掘中,还找到了两颗牙齿,一颗是上颌第三臼齿,一颗是下颌第二臼齿。经鉴定,它们属于同一个体,从磨耗的程度看,可以确定牙齿主人的年龄在50岁左右,这与史书记载隋炀帝死亡的年龄是一致的。
  对于一号墓确定为隋炀帝墓的证据,束家平表示,一个是有明确文字信息的墓志,即隋炀帝墓志;第二个是十三环蹀躞带,因为这个蹀躞带是流行在北周的北方地区,13环13蹀躞是最高规制,是帝王用的;第三个证据是1号墓里面的铜铺首,这个铜铺首通体是鎏金的,兽面直径达到26厘米。大明宫遗址里也出土了一件铜铺首,直径也是26厘米,这件东西显然不是一般老百姓用的,是宫廷用的;此外,一号墓里面出土了两颗牙齿,经鉴定年龄是在50岁左右。“这几个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一号墓墓主就是隋炀帝”。
  墓志上为何还使用“隨”字?
  今年,扬州曹庄发现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合葬墓,可谓全国轰动,也引起了各地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在纪录片《隋炀帝墓:争论与真相》节目中,也特意邀请专家学者解疑。
  在一号墓出土的这些物证中,证明墓主身份最有力的证据是墓志,但墓志上残存的字迹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例如,有扬州地方学者表示,墓志铭中的“隨”字显得有些可疑,杨忠当年被封为“隨国公”,所用的字确为“隨”字,但杨坚建国以后,觉得该字带“辶”字偏旁不吉祥,故将国号改为“隋”字。至炀帝被杀,“隋”字已经使用30余年。
  对此,束家平解释,其实唐初这样写很正常,在一些碑帖上也有出现,例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唐高宗书写的《李卫公碑》等多处唐初重要碑铭,用的都是“隨”字。
  墓志为何用年号大业十四年?
  还有一种质疑来自于墓志上的年号,因为公元618年的年号比较复杂。扬州文史专家王虎华称,“这一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大业十四年。但前一年,李渊已经拥立了杨广的孙子杨侑为恭帝,并改元义宁,因此这一年也是义宁二年。同时,这一年李渊自己称帝,建立大唐王朝,并改元武德,因此这一年也是武德元年。所以公元618年,有三个年号。”
  有知名作家提出疑问,大业十三年李渊拥立隋恭帝登基。次年杨广死后,谥炀。既然墓上明写隋炀帝,不可能还用大业年号,就算不书武德元年,起码得写义宁二年。这质疑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讨论。
  对此,束家平认为,一般这样的年号是不允许用了,因为唐代已经有年号了,“但是我们在出土的一些墓志当中仍然找到了这样的证据。比如洛阳出土了一个王爷的墓志,它是贞观18年后来人给他写的,它也写了于大业十四年卒,也就是说,这个不是孤例。”
  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也在节目中强调,“考古就是用实物来说话的。你可以存疑,存疑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你不要去掩盖一些什么东西,你要客观地完全把它表现出来。”
  按照国家规定,帝陵是不允许发掘的。但因为这个隋炀帝墓是在配合基本建设当中发现的,且隋炀帝当时是以“废帝之礼”下葬的,所以最终国家文物局批准了对隋炀帝墓的考古工作。之后由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联合考古队重新编报了详细的考古方案。
  此次发现的是哪一个隋炀帝墓?
  根据文献记载,隋炀帝应该在扬州有3处陵墓,分别是流珠堂,吴公台和雷塘。那么,这次考古发掘出的墓葬,到底是哪一个隋炀帝墓呢?
  束家平认为,“雷塘在我们扬州汉代就有,有上中下三雷塘,就是准确的点现在没办法来确认,因为雷塘实际上不是一个点,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区域”。
  隋炀帝陵和最新考古发掘出的隋炀帝墓相距有5公里,但奇怪的是这两个地方都可能属于古代大雷塘的范围,而且在此次考古发现的隋炀帝墓的后面,不远处就是蜀冈,相传吴公台就修筑在蜀冈之上,所以新发现的隋炀帝墓在地理上,既可能属于雷塘也可能属于吴公台,所以仅凭地名还是难以分辨,还需要添加其他因素参与分析。
  为何隋炀帝墓显得有些寒酸?
  判断隋炀帝墓规模小不小,考古专家认为,不仅不能超越当时的时代特点,而且也要考虑下葬地点的具体环境。对于隋代墓葬来说,2005年,在陕西潼关税村发现了一座隋代壁画墓,这是我国目前发掘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隋代墓葬。拿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和它比,从规模上看差距的确很大。
  对此,束家平表示,“这里面还有一个时代背景,从六朝到隋的一些帝王陵的规模也不是太大。在陕西临潼发掘的一座隋代的墓葬,据墓室推测说是杨广的哥哥杨勇的墓,它的主墓室也是5米多见方,跟我们发现的这个一号墓的主墓室大小也差不多。加上当朝的人并没有按帝陵规制安葬隋炀帝,所以才会显得有些寒酸,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应该说还是正常的。”
UID23343&帖子11573&精华8&积分9873&威望40703 &金钱4360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10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小方 于
15:30 编辑
(69.53 KB)
隋炀帝墓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即“吴公台”所在地)
(45.95 KB)
下载 (60.26 KB)
出土的“隨故煬帝墓誌”(部分)
(46.61 KB)
  ■ 该址发现“隨故煬帝墓誌”且陪葬品规格较高
  ■ 与扬州现存隋炀帝陵关系待考
  “出土的墓志铭文中写着‘隨故煬帝墓誌’等字样,又经过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的考古专家现场考察,我们初步认为这个墓的主人应该为隋炀帝杨广。”昨天,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新闻通报会表示,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12日在扬州召开论证会,认可了这一论断。
  据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介绍,墓址的具体位置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当地老百姓俗称其为“后头山”。去年底,房产施工队发掘出石砖,后由文物部门介入,于今年初开始清理。这两座残存古墓为隋末唐初砖室墓,西侧墓中出土一方墓志,上面清楚地写着“隨故煬帝墓誌”,墓志中“隋大业十四年”正是隋炀帝被叛军缢死的公元618年,而“帝崩于扬州”,“……于流珠堂”,清楚写明皇帝杨广死后萧后埋葬他的地方。正是根据这些内容,专家们认定墓主为隋炀帝。
  “在此墓中还出土了鎏金铜铺首、金镶玉腰带等十几件文物,从这些陪葬品来看,规格很高,不像是一般官员使用的物品,可见墓主人身份非凡。目前尚没有发现保存完好的棺椁或人骨,墓志便是最直接关键证据。”束家平说,西侧墓规模南北长为4.98米,东西长为8.22米,墓室深度2米多,与旁边的一座墓共占地面积分别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因此属于中小型墓葬,从墓葬规模看,一般很难想象是帝王之墓。
  史料记载,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束家平由此推测,“有可能隋炀帝被杀是一种特殊时刻,亡国之君墓规模就小得多。”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与现有材料记载的杨广缢死时间相符。
  扬州市文物部门在获得这一发现后,向江苏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进行报告。4月12日,国家文物局派出刘庆柱、信立祥、林留根3名考古专家现场考察,指导考古工作。在随后由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联合召开的考古工作专题汇报会上,专家们初步认定为墓主人应为隋炀帝杨广。在此前的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假争论中,刘庆柱是“挺曹派”一员。
  扬州此前已有一处隋炀帝墓,为江苏省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即雷塘陵)。据史料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14年。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 据新华社报道,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的隋炀帝陵,由清嘉庆年间大学士阮元经考证并出资修复。1980年代以来,该处经过多次整修,已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
  束家平在发布会上说,“此次发现这座墓是他(隋炀帝)的迁葬之地吴公台,具体跟雷塘之间的关系,跟东侧这座墓的关系,还有待考古发掘进一步的证据来说明。”
  “如果说从吴公台又迁葬到雷塘,但是墓志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是不是这个地方就是他最后的葬地,现在都不好说。”束家平说,考虑到考古发掘的安全,现场已封闭保护。
  根据扬州市文物局介绍,此次共发现了两座残存的古墓,“隋炀帝陵墓”位于西侧,另一座墓位于东侧。束家平表示,西侧墓中出土鎏金铜铺首4件,金镶玉腰带等文物。东侧墓发掘刚刚开始,详细信息有待进一步揭示。
  据文献记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萧皇后病死,与隋炀帝合葬。正是根据上述史料,专家推测另一座墓的墓主应为萧皇后。据扬州市文物局专家表示,这个古墓在历史上有被盗的痕迹,但近代一直保存完好。
东方网专家
UID70&帖子19562&精华1&积分10272&威望4886 &金钱22105 &阅读权限100&性别男&在线时间1587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千年因果。
福建.邵武欢迎您!微信zsj158961&&手机:
UID119&帖子2669&精华0&积分1455&威望1206 &金钱3123 &阅读权限100&性别男&来自&在线时间17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隋炀帝墓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即“吴公台”所在地)
下载 (60.26 KB)
出土的“隨故煬帝墓誌”(部分)
  ■ 该址发现“隨故煬帝墓誌”且 ...
小方 发表于
14:48 这个铜铺首太精美
(29.34 KB)
下载次数:0
UID119&帖子2669&精华0&积分1455&威望1206 &金钱3123 &阅读权限100&性别男&来自&在线时间17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杨广大帝很伟大,影响中国一千多年。。。
UID23343&帖子11573&精华8&积分9873&威望40703 &金钱4360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10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本帖最后由 小方 于
15:29 编辑
& &&&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论证并确认扬州隋炀帝墓
(35.51 KB)
 日,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在江苏扬州组织召开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考古工作成果论证会,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是隋炀帝杨广与夫人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
(48.11 KB)
(43.73 KB)
  墓葬自2013年4月在基本建设考古工作中发现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赴现场考察,并指导有关单位编制、实施考古和保护工作方案。11月6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同志专程赴扬州视察工地现场,要求有关单位深化研究,充分论证,搞清墓葬性质,并做好规划,统筹各项工作。11月15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同志率专家组赴扬州,实地考察墓葬考古和保护工作。
  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对墓葬规模、形制、出土文物、墓志文字等进行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扬州曹庄隋唐墓葬的发现是2013年重大考古成果,可以确认M1墓主为隋炀帝,M2墓主为隋炀帝夫人萧后,考古发现印证了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专家指出,隋炀帝与大运河、扬州城有着密切的关系,隋炀帝墓的发现,丰富了扬州城遗址的内涵,对于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大运河申遗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这一考古工作成果,肯定了自今年4月从抢救性发掘转为主动性发掘后,考古工作严谨细致,科学有序。他要求继续做好考古勘探工作,探索墓园范围、布局,并加强研究,将废帝葬制作为重要课题;加快推进现场文物的提取保护、墓葬的防水加固与原址整体保护,建议将隋炀帝墓纳入扬州城遗址或大运河保护区划统筹考虑,他同时强调,保护展示设施建设应防止贪大求洋。
  16日下午,扬州隋炀帝墓发现并确认的重大成果已经中国考古学会正式向社会发布。
隋炀帝墓发掘情况与文献资料
& & M1:一号墓为方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墓葬通长24.48米,东西连耳室宽8.22米,残高2.76米。墓室用砖与隋代江都宫城用砖一致。墓葬出土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
(34.84 KB)
一号墓平面(由北向南拍摄)
(32.81 KB)
M1主墓室  
& & 墓中出土墓志已识读出的志文为:“隨故煬帝墓誌惟隨大業十四年太歲……一日帝崩於揚州江都縣……扵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荊棘蕪……永異蒼悟……貞觀元年……朔……葬煬……禮也方……”。
(33.52 KB)
隋炀帝 墓志出土情形
& & 一套蹀躞金玉带: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
(33.63 KB)
M1出土蹀躞金玉带
  四件铜铺首: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
(28.66 KB)
鎏金铜铺首
& &&&两颗牙齿: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
  M2:为腰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墓葬通长12.64米,宽5.9米,残高1.6米。墓室东、西、北壁各有3个小壁龛;甬道两侧各有1小耳室。出土玉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
(35.51 KB)
M2出土文物分布状况
  玉器有白玉璋1件,质地莹润;铜器有编钟、编磬、铜灯、铜豆等,成套的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一套女性用冠饰,工艺精巧,国内罕见。
(27.79 KB)
M2出土玉璋
M2出土编钟
(39.84 KB)
M2凤冠出土情形
  人骨: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
  M1与M2的关系:
  考古发掘揭示,M1位于土墩中心,墓室与土墩同时建造,说明M1的营建是有预先规划的,在M2营建之前整个土墩内只存在M1;而M2偏于土墩东南隅,其墓圹打破土墩,是在挖开土墩之后营建的,说明M2晚于M1。
  文献记载:
  公元618年,隋炀帝巡幸扬州期间,禁卫军发动兵变,推举重臣宇文化及为首领,并缢死了杨广。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
  史载,隋炀帝陵墓曾多次迁移。杨广死后,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将他葬于江都宫流珠堂。宇文化及率部离开江都后,镇守江都的大将陈棱感念隋炀帝旧恩,为其发丧并改葬于吴公台下。
  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将隋炀帝陵迁到雷塘。公元648年,萧皇后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命将其尸骨送至江都与隋炀帝合葬。(
收藏鉴赏家
UID80284&帖子8173&精华0&积分4502&威望4155 &金钱11991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88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23343&帖子11573&精华8&积分9873&威望40703 &金钱4360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10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隋炀帝墓出土的陶羊等文物
这几个叫清楚,俺就不去扬州博物馆白洋洋了。
有扬州网友请您们辛苦啊。敬酒谢啦
(35.52 KB)
昨天开始展出--扬州博物馆
(26.71 KB)
下载次数:0
(33.75 KB)
下载次数:0
(69.53 KB)
下载次数:0
(79.74 KB)
下载次数:0
(93.57 KB)
下载次数:0
(38.21 KB)
下载次数:0
(54.72 KB)
下载次数:0
UID119&帖子2669&精华0&积分1455&威望1206 &金钱3123 &阅读权限100&性别男&来自&在线时间1719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UID23343&帖子11573&精华8&积分9873&威望40703 &金钱43602 &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1100 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不去扬州就网看扬州,啥样,品味,古董多。
烟花三月看扬州
(33.89 KB)
&& 扬州市现辖广陵、维扬、邗江三个城区和宝应、高邮、江都、仪征等县市。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人口约460万。其中,城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
  市区分老城区与新城区, 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是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有500多处历史建筑群、500多条传统街巷,及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48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16个。从东向西观赏老城,可以说“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唐代的石塔,宋代的老井,元朝的两棵银杏树,明朝的文昌阁,清朝的翠园,还有御码头、瘦西湖、个园、何园、吴道台宅第、大明寺、汉陵,还有双东街上的江泽民同志故居。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欧阳修、苏东坡等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等都曾在扬州为官、游历,留下了大量吟咏扬州的名篇佳作。扬州学派、扬州八怪书画、扬州戏曲、评话、雕版印刷、漆器、玉器等,体现了扬州的古代文化与艺术。历史上扬州曾是东南地区最大的都会和对外开放的四大港口之一。盛唐时在扬州的外国商人达1万多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此留下足迹。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在扬州留下行迹。此外,扬州还是著名的淮扬菜之乡,素有“食在扬州”的美誉。
  进入新世纪,扬州市围绕建设“幸福扬州”的宏伟目标,大力推进“创新扬州”建设步伐。依照精心打造“精致扬州”的个性特色,广泛提倡“人人崇文尚德、家家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创新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风尚和奋斗目标。在扬州,我们“下马看花”足足两日,除细看古城景致外,还参观了新建的双博馆、冶春茶社、京华城等新建景点,夜游了大运河。几日下来,给我们留下记忆最深的一是湖,二是园。
  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以古城文化为基础,历史文化遗迹和瘦西湖古典园林群为特色,与城市文脉紧密相依的国家重要风景名胜区,总规划面积12.23平方公里。整个名胜区分为瘦西湖风景区、蜀冈风景区、唐子城风景区、笔架山风景区、绿杨村风景区。各风景区内包含瘦西湖国家5A级景区、大明寺国家4A级风景区、观音山禅寺、唐城遗址博物馆、汉陵苑博物馆、史可法纪念馆等20多个景点及新启动的万花园。
  4月30日晨起,我们从御码头乘康熙一号龙舟游进瘦西湖。湖面不大且窄,但湖水清澈,群鱼漫游,亭台楼阁映入湖底,形成水上水下两个世界。岸上三步一株桃,五步一棵柳,柳绿桃红,红绿相间。远处一片琼花正在盛开,这是扬州市花,纯洁典雅。据说此花只在扬州开,“唯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相传隋炀帝开运河就是为了到扬州看花,可谓花中奇品。龙舟慢游,满目苍翠,拐过一个小湾,但见一座红桥,万绿丛中一点红,顿觉兴奋不已,于是下船登岸。上得桥来,举目四望,眼前湖水如镜,舟船相连,曲径通幽的水上长廊通向钓鱼台凉亭,一座元代白塔伫立在湖外密林之中,岸边几峰太湖石堆砌的假山,玲珑剔透,好一幅俊逸的山水风景图展示在眼前。有史记载,乾隆帝六次南巡到扬州,地方官员和盐商们见圣上乐在山水,便不惜重金邀天下能工巧匠,大兴土木,挖池堆山,建起一座座园林,使瘦西湖到大明寺平山堂沿线显现出“两堤花柳金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景。今日之扬州水上游览线,更是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细细品味,静静鉴赏,仿佛人在画中游,令人流连忘返。难怪扬州人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走下龙舟,凉亭小憩,感叹不已,随笔作《烟花三月看扬州》七言诗一首,以寄情怀。
  夫差始建吴邗地,
  杨广撑开大运帆。
  唐代石塔宋代井,
  元朝银杏大清园。
  文昌阁里藏诗韵,
  大明寺中隐圣泉。
  乘坐龙舟游瘦水,
  桃红琼艳柳如烟。
  个园,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名称耐人寻味,字典里、语言中,“个”都是用来作量词的,如:一个人,一个苹果。而“个”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史记正义》有“竹曰个,木曰枚”的说法。清代大诗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诗句,我们把每三片竹叶摘下,都是一个“个”字。
  个园位于扬州市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取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冠名“个园”。 个园占地2.3公顷,竹、石、宅各占三分之一,走进园门,一观竹,二观石,三观豪宅。园内植竹万竿,品种繁多,姿态万千。我们特别注意观察了龟甲竹、斑竹、金镶竹、玉镶竹、慈孝竹,形状有别,风格各异,寓意深刻,极有观赏价值;园中之石有笋石、太湖石、褐黄石和雪石,经著名画家石涛策划,叠造成“四季假山”,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四季假山造型挺拔,绵延委婉,各具特色,别有风情。加之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亭台楼阁,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豪宅分为东、中、西三路建筑,各路都有中进与后进,三路自成体系,又三环相套,有巷道相连。庭院内分别设有清美堂、汉学堂、清颂堂和楠木厅。厅堂门窗均为楠木制成,青砖黛瓦砌成马头墙。庭院内住房、会客厅、祭祀祠堂、唱戏会堂、大小厨房等一应俱全。室内家具为明清式样,红木系列制作,十分考究。整体看,个园旨趣新颖,布局合理,结构严密,文化气息浓郁,是扬州最负盛名的园景,也是中国园林的孤例。
  品味扬州
  此次扬州之行,最初的来意是欣赏扬州的三月“烟花”,而一路走来,领略了大扬州地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受到这个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熏陶,深深地体会到扬州之美不止是“烟花”之美,在我看来,最能引人入胜的,一是湖,二是园,三是竹,四是石,五是寺,六是食,七是楹联。
  1.江南水乡,湖泽遍布
  顺着京杭大运河北上,江南湖泊随处可见。江苏省境内有大小湖泊300多个,号称“四大名湖”的有太湖、洪泽湖、微山湖群、骆马湖。此行路经太湖,是江苏第一大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水域面积2250平方公里。包孕吴越,滋养江浙,是几省共有之湖。苏州市除太湖之外还有金鸡湖、阳澄湖、独墅湖。金鸡湖较小,只有7.4平方公里,但比世界闻名的杭州西湖还大1平方公里。无锡紧靠城边就有蠡湖,蠡湖也叫五里湖,是太湖的一部分,相传范蠡与西施在这里泛舟湖上。扬州虽无大湖,但有湖即景,湖光水色,美不胜收。一个瘦西湖,桃红柳绿水如镜,楼台亭阁琼花开,引人入胜,名冠九州。上个世纪扬州市原副市长、扬州书画院前院长李亚如为瘦西湖撰写了一副对联,高挂庭堂之上,堪称一绝。
  上联是:“借取西湖一角堪垮其瘦”,下联是:“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大意为:湖虽瘦,是从西湖借取一角。山虽小,是从南京金山移来半点。瘦小之西湖,借西湖、金山之名,立意更高。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扬州人的聪明智慧和谦逊为人的品格。
  大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瘦湖之美,为扬州增添了灵气。
  2.园林秀美,小巧玲珑
  江南观光,必游园,园林之美,数江南。扬州之行仅一周,我们游了苏州的拙政园、退思园,扬州的个园、何园,官商大户薛福成故居、吴道台官宅,还有吴江同里古镇,都是秀美园林。江南园林特点一是小山小湖,小盆景,小桥流水配小舟。二是亭台楼阁环湖立,点缀几块太湖石。三是花草树木齐争艳,几多金鱼戏浅塘。四是明清建筑木结构,青砖黛瓦马头墙。五是门脸都不大,院子环套环,外观不起眼,里边有洞天。这些特点构成了江南园林之独特的风格,也充分显示出江南人的精细和谦恭。喜欢修建园林是江南人的传统和嗜好,富商巨贾自不必说,兴建园林,可光宗耀祖。一些告老还乡的官员或官场失意的大吏,如监察御史张献臣、兵备道任兰生等在故里建个园子,则是为其晚年排遣郁闷之用。园林使江南水乡增加了人文景观,同时提高了名气。
  3.园中有竹,品高不俗
  扬州园林都有竹,竹是园林的精魄、灵魂。在个园观竹,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也是一门深奥有趣的学问探寻。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在植物学上,竹子属于禾本科竹亚科。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类品种约有30余属,500余种。
  常见有龟甲竹、斑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慈孝竹等。苏东坡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诗句。王维有“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禅境。魏晋时有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唐开元末有李白、孔巢父等“竹溪六逸”,据说过去有竹子的居处,地价都会翻番。
  文人雅士喜欢竹子不仅是由于其自然的外观,更多是与道德追求联系。竹子有“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竹是东方美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人们之所以爱竹,是因为竹子洒脱的风姿、挺拔的气势、节外无枝的操守、刚柔相济的品德、无处不相宜的坚韧习性,与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和伦理规范紧密联系在一起。明·张风题《竹林高士图轴》:“一竿二竿修竹,五月六月清风。何必徜徉世外,只须啸咏林中。”人们还把竹列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和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成为文人生活的影子,赋诗作画的题材。
  晋代的大书法家王徽之爱竹成了瘾,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种竹、学竹、画竹、吟竹、说竹,可以说一生与竹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做人、做官方面,还是从事诗画艺术创作,所取得的最高成就都来自于竹的灵感和哲思。我从政期间一直把他的一首咏竹诗书为条幅,悬挂厅室以自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曼说隋 隋炀帝杨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