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兴化府莆田县志 下载穆府

西华有个逍遥镇
千古传奇到如今
家乡区县:
& & & 沙河千载悠悠,颖水逶迤东流,宋塔岿然立岸,渡头浪遏飞舟。就在省道219、329、330三线交汇点上,两川相眺千米之遥处,亲水合抱一镇,这就是远近驰名的逍遥镇。&石榴妍如霞、刈麦忙农家&的时节,记者同西华县委政研室的负责人一行,来到东距县城 30公里的逍遥镇。在镇长王金晖等人的陪同下,沙颖采风,古镇钩沉,耳濡目染,所见所闻,零距离体味这座千年古镇的博大精深&&早在1992年,逍遥镇就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既为中州名镇,自然就卓尔不群。逍遥镇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年间名为&小陶&,后又称为&小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又因沙河、颍河夹镇而过,两河相距最近处仅有700来米,所以又被称作&合流镇&、&双河镇&。在水一方,物盛文昌,宋朝末年此地设清水县衙,成为连接沙河、颍河的重要商埠,随着漕运的形成,这里呈现红尘四合、烟云相连、舟楫驰骋、繁荣一片,于是才有了知县王震寰留诗为赞:&百业俱兴数小窑,官顺民安世称道;天时地利遂人愿,任职四载乐逍遥。&逍遥镇由此而得名并沿用至今。而对于&小窑&这个名称,更是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上古时期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暴雨倾泻,洪水漫延,猛兽鸷鸟横行猖獗,苍生黎民多有罹难。这时,女娲娘娘挺身而出,她炼制五色彩石填补天空的漏洞,借七星针缝补云层。斩黑龙,断祸患。折鳌足,立四极,重新支撑起蓝天。囤积芦灰,用以堵住泛滥的洪水,又疏通江河湖海,让华夏大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之所以被称为&小窑&,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在此地修了七七四十九座小窑,搜集五彩石料,炼出补天之石。因为炼石之窑很小,故称&小窑&。据逍遥镇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在沙颍河的夹河套里,还留有女娲娘娘用&小窑&炼石的遗址,那里的泥土颜色也与其他地方不同,呈五彩之色。这些无从考证的美丽传说,更使千年古镇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明清之际,逍遥商贸更加繁盛,堪与当时的漯河、周口、界首齐名,并称沙颖河&四大码头&。据《西华县志》所载,逍遥镇史上最鼎盛的时候,&人烟聚杂,街道纵横延&,&周围十余里,三面夹河,舟车辐辏,烟火万家,樯桅树密&,实为&水陆交会之乡,财货堆积之薮&。直到京汉铁路通车,各地商人才陆续迁往漯河,导致周口、逍遥等水运码头商业日趋式微。不过西华县逍遥镇的沙颍河道还在通航,镇里面还有大东门、小东门、盐糖码头等。上世纪70年代初,下游的周口修建拦水大闸之后,也是由于陆路运输的飞速发展,上游的沙、颍河河道才逐渐断航。昔日的繁盛已成历史的烟云,但这里产生的&逍遥胡辣汤&却历经数百年薪火熬煎,始终贴着&逍遥&标签,走向地北天南,植根市井民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
大家都在看当前位置: &
河南省地方志旧志系列---------周口市旧志系列--------【西华县志】共4大本1000页-----虒人永久珍藏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河南省地方志旧志系列---------周口市旧志系列--------【西华县志】共4大本1000页-----虒人永久珍藏(图1)
河南省地方志旧志系列---------周口市旧志系列--------【西华县志】共4大本1000页-----虒人永久珍藏(图2)
河南省地方志旧志系列---------周口市旧志系列--------【西华县志】共4大本1000页-----虒人永久珍藏(图3)
河南省地方志旧志系列---------周口市旧志系列--------【西华县志】共4大本1000页-----虒人永久珍藏(图4)
河南省地方志旧志系列---------周口市旧志系列--------【西华县志】共4大本1000页-----虒人永久珍藏(图5)
河南省地方志旧志系列---------周口市旧志系列--------【西华县志】共4大本1000页-----虒人永久珍藏(图6)
河南省地方志旧志系列---------周口市旧志系列--------【西华县志】共4大本1000页-----虒人永久珍藏(图7)
河南省地方志旧志系列---------周口市旧志系列--------【西华县志】共4大本1000页-----虒人永久珍藏(图8)
电&&&&&&话:
开&&&&&&本:16开
页&&&&&&数:1000页
字&&&&&&数:
I&&S&&B&&N:
售&&&&&&价:600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圆明园图书馆西华县志
开&&&&&&本:16开页&&&&&&数:字&&&&&&数:I&&S&&B&&N:售&&&&&&价:180.00元 品&&&&&&相:运&&&&&&费: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
至快递:10.00元上书时间:购买数量:(库存5件)微信购买商品分类:关 键 字:详细描述:暂无详细描述。
店主推荐1200.00元1200.00元2200.00元4000.00元5700.00元您可能感兴趣的商品200.00元266.00元128.00元588.00元150.00元300.00元128.00元590.00元180.00元257.00元216.00元200.00元2000.00元550.00元100.00元60.00元40.00元30.00元35.00元50.00元120.00元180.0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相关热词搜索:西华县志摘抄1
西华县志摘抄
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属周口市管辖。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36&~33°59&,东经114°05'~114°43&之间。东及东北毗淮阳、太康县。南临周口川汇区、商水县。西连郾城、临颍、鄢陵县。北临扶沟县。县境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平均21公里。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沙河沿县南部边界自西向东流过。颍河从西向东,横穿全县。贾鲁河在东部纵贯南北。地区属黄淮流域、沙颍水系,地势平坦。气候为半湿润地区,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旷野平阔,交通方便。郑州-周口公路及漯河-商丘公路交叉通过县境。县城与各乡镇皆有沥青路连通。全县有9个镇、10个乡、1个县农场、1个县林场及1个农科站,434个村委会,1099个自然村,238679户,907223人,耕地69630公顷。
西华县地势平坦,无山地、丘陵,呈西北东南向稍有倾斜之势。视野、射界宽广,便于观察、射击,能较好地发挥各种武器的效能,适宜坦克、机械化部队作战,便于部队空投、空降,便于部队组织指挥。但不利于部队隐蔽,部队在组织开进、集结和机动时容易暴露目标。炮兵不易选择良好的遮蔽阵地。夏、秋季时,玉米等高杆作物较多,不易隐蔽、伪装,但不宜于观察射击。同时,平原地形对原子化学武器的防护能力较差,杀伤面积较大。
今荥阳县)以下,历代决口,西华多被其害。县境内水、旱、蝗灾频仍,尤以洪涝灾害严重。其中更以黄河决口给西华人民带来的灾难深重。特别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军入侵中原,国民党政府企图“以水阻敌”,指令蒋在珍部于
6月9日炸开黄河花园口堤段,滔滔黄水流入豫东、皖北、苏北等数十县。6月17至19日先后进入西华县境,全县大部地区沦为泽国。加之新筑黄河大堤两次溃决,西华被淹村庄近1000个,耕地100多万亩,淹死、病饿死2.8万人,25.6
万多人流落他乡。1938~1947年的黄泛,时间之久,灾害之重、死人之多,实为人类史上所未有。加之民国三十一年(1942)春夏滴雨未下,麦秋多枯死,又遭蝗虫噬食,庄稼颗粒未收,造成了民国三十二年(1943)大灾荒。西华人民或逃荒要饭,或卖儿鬻女,吃草根、啃树皮,甚至人相食,病饿而死者难计其数。加之国民党地方军政的横征暴敛与匪杂军的骚扰,人民群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复名西华,相沿至今。西华悠久的历史,形成县境内文物胜迹甚多。城北有“娲城”,传女娲所居;城东北有商高宗陵;城内有殷箕子读书台及衍畴亭;城西西夏亭有春秋时陈国大夫夏御叔封邑旧址,斧柯有陈灵公墓;县境内并有汉代墓群多处。
多年,立于朝堂,位列显职。宋代何中立进士第一。元朝徐世隆,朝中典章制度多出其手。清末留日学生王杰曾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就任河南省议会议长,国会众议员。
绰号刘千斤),率流民数十万,在湖北郧阳方圆百十里起义,虽未成功,却震撼了明王朝的统治。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西华中共党组织领导西华人民,在革命斗争史上写出了新的一页。1926年,中共党组织派邑人共青团员李子纯回西华开辟工作,同进步青年胡电生(后叛变,被豫东特委处决)、马锡山创办新新公学,以县立师范讲习所为中心,举办青年学习班,妇女训练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27年春,李子纯、马锡山赴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亲聆毛泽东教诲。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党组织派苗洪轩(后叛变,1949年逃台湾)、李子纯、马锡山来西华做农运工作。6月,在建立国民党县党部同时,中共西华县委成立,由苗洪轩负责县委工作。当时国共合作,以合法身分,在农村开展农运,发展中共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共产党员张仁甫于县城西发动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员。在岗张村建立了西华第一个中共农村党支部。7月,大革命失败,中共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1929年春,李子纯从周口回到青年村学校任教,恢复了青年村一带的党组织。1930年,恢复中共西华县委,书记张吉甫。1931年,西华党组织发展迅速,于青年村选举产生了新的西华县委,庞青任书记。曾向当时西华国民党军政当局,地主豪绅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同时对其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多次组织暴动,但均未成功。1933年,中共北方局派沈东平、王子英等人来西华开展工作,依靠当地进步人士胡晓初、屈申亭、侯香山进行宣传,并先后发展他们为中共党员。1O月,经北方局批准,建立中共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开创了三岗(陵头岗、都城岗、苗里岗)革命根据地。以普理学校为核心,在豫东特委领导下,提出“学校面向工农”、“贫苦子弟免费入学”等主张,在学校中还组织“青年学生同盟会”、“少年先锋队”等进步组织。1937年后,中共豫东特委为使抗日救亡运动引向深入,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提出“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力出力”的抗日主张。1938年春,西华县长楚博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奋起抗日,培训抗日干部,吸收进步青年,扩建抗日武装,成立了3000人枪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抗日运动遍及全县,使地主豪绅内部逐渐分化。是年,中共北方局又先后派栗在山、施德生等来西华发展“三岗"革命根据地,领导和帮助群众抗灾度荒,迫使富户开仓济贫。经深入宣传和认真组织,在很短的时间内,革命力量控制了西华全县。1O月,彭雪枫、吴芝圃、萧望东率领的3支抗日部队,于西华县城北杜岗村胜利会师,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但由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不容楚博与共产党联合抗日。1938年11月,在西安秘密杀害了楚博,破坏了西华大好的抗日局面。国民党81师连续两次“围剿”“三岗”后,中共西华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
1944天占领38座城市,河南大部地区沦陷于日军之手。西华县逍遥镇亦被日军占领。中共中央决定,开辟河南敌后抗日根据地。1945年春,冀鲁豫军区8分区8团(原在山东梁山。简称“老8团”,或“8团”,后改番号为28团,人民又称其为二八部队。又称128部队)奉命南征,开辟豫中地区。跨过陇海铁路,首在太康叶寨全歼阻止开展抗日斗争的国民党“泛东挺进军第五纵队”2000多人,
活捉其中将总指挥张公达、少将纵队司令耿明轩等。当时,渡过新黄河是“老8团”南征的关键。西华县刘芳亭老人爱国仗义,不惧艰险,绘制了周口、鄢陵、尉氏一线日伪军布防草图,为“老8团”提供渡河情报。加上部队的侦察、核实,选好扶沟县白潭东南为渡黄河的有利渡口。“老8团”渡过新黄河,解放了西华县城。开辟了淮(阳)太(康)西(华)、扶(沟)太(康)西(华)、郾(城)上(蔡)西(华)、西(华)临(颍)郾(城)等抗日根据地。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蒋介石为了“解决共党问题”,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被迫开展了三年解放战争。1946新黄河以东睢、杞、太)广大地区基本由共产党掌握。1947年为加强黄泛区领导,于贾鲁河东的西华营村成立中共西华县委和县民主政府。7月,水西(新黄河以西)大队配合水西支队,又一次解放西华县城,中共西华县党政机关从此迁入西华县城办公。分散在全县境内的1O多起匪杂、土顽和地方武装,在人民武装的清剿下基本被消灭。县委和县民主政府开始领导西华人民重建家园。按照中共豫皖苏五地委指示,向全县人民宣布废除旧地权,提出“谁开(荒)谁种、谁种谁收、三年不征粮”的政策。为尽快恢复生产,民主政府还向泛区人民发放牲畜、农具、种子及贷款,组织变工互助,开展副业生产,领导人民度荒。使灾区面貌有了初步变化。1948年1O月全县获得解放。从此,揭开西华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兴化府莆田县志 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