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许许苋菜的读音音

小雅·伐木_百度百科
小雅·伐木
《小雅·伐木》选自《··鹿鸣之什》,全诗六章,每章六句,为古体,作者很可能是。[1-2]
此诗第一章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以神对人的降福说明人与人友爱相处的必要。第二章叙述了主人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第三章写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醉饱歌舞之乐,末尾两句写他们再约后会。[3-4]
全诗理想——现实——理想,三重境界的转换,既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顺人心、笃友情的愿望,又造成了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美。[2]
小雅·伐木作品原文
伐木丁丁1,鸟鸣嘤嘤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3,犹求友声。矧伊人矣4,不求友生?神之听之5,终和且平6!
伐木许许7,酾酒有藇8。既有肥羜9,以速诸父10。宁适不来11?微我弗顾12!於粲洒扫13!陈馈八簋14。既有肥牡15,以速诸舅16。宁适不来?微我有咎17!。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18。笾豆有践19,兄弟无远!民之失德20,乾餱以愆21。有酒湑我22,无酒酤我23。坎坎鼓我24,蹲蹲舞我25。迨我暇矣26,饮此湑矣![5]
小雅·伐木注释译文
小雅·伐木词句注释
丁(zhēng)丁:砍树的声音。
嘤嘤:鸟叫的声音。
相:审视,端详。
矧(shěn):况且。伊:你。
听之:听到此事。
终……且……:既……又……。
许(hǔ)许:砍伐树木的声音。
酾酒:筛酒。酾(shī),过滤。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样子。藇(xù),甘美,或释为“溢貌”。
羜(zhù):小羊羔。
速:邀请。
宁:宁可。适:恰巧。
微:非。弗顾:不顾念。
於(wū):叹词。粲:光明、鲜明的样子。埽:同“扫”。
陈:陈列。馈(kuì):食物。簋(guǐ):古时盛放食物用的圆形器皿。
牡:雄畜,诗中指公羊。
诸舅:异姓亲友。
咎:过错。
有衍:即“衍衍”,满溢的样子。
笾(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两种器皿。践:陈列。
乾餱(hóu):干粮。愆(qiān):过错,过失。
湑(xǔ):滤酒。
酤:买酒。
坎坎:鼓声。
蹲蹲:舞姿。
迨(dài):等待。[4]
小雅·伐木白话译文
咚咚作响伐木声,嘤嘤群鸟相和鸣。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小鸟为何要鸣叫?只是为了求知音。仔细端详那小鸟,尚且求友欲相亲。何况我们这些人,岂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灵请聆听,赐我和乐与宁静。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既有肥美公羊肉,请来舅亲聚一起。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有过失。
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干粮致埋怨。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5]
小雅·伐木创作背景
不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劝谏,最终导致了国人暴动。同时也导致王室内部人心离散、亲友不睦,政治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和动荡。即位初,立志图复兴大业。而欲举大事,必先顺人心。《伐木》一诗,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政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亲友情谊而作。[2]
小雅·伐木作品鉴赏
小雅·伐木文学赏析
历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宴享诗。但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前人没有深考。[2]
《伐木》和《》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劳动,而是由伐木兴起,说到友情可贵。无论亲朋故旧还是新的相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并且常来常往。[4]
诗共三章,除首章外,都集中笔墨写宴饮。显然是把宴饮当做建立和联系友情的重要手段。[4]
在抒情方式之选择上,《伐木》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诗一开头,就以“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令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止,一切自在自为。只有这伐木之声和悦耳的鸟鸣在空旷的幽谷里回荡。一个孤独的伐木者,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这两个意象在这仙境一般的氛围中被不断地进行视觉和听觉上的重叠和加强:声音使人联想到形象,形象又赋于声音特殊的内涵。从而最终幻化出一个远离现实政治的、借以寄托内心苦闷的超然之境。这一境界是诗人内心的人生理想在潜意识中迂回曲折的表露。同时也是厉王暴政下朝臣们心有余悸、不敢谈论政治而另寻寄托的普遍心态。现实毕竟是现实,随着这一手法的完结,作为政治家的诗人终于强迫自己面对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鸟矣,犹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亲情,笃友谊,一切从头开始。然后又申之以“神之听之,终和且平”。从人情天理处说起,避开政治而为政治,这就是诗人既体察人心,又深谙做诗劝戒之道的地方。[2]
第二章全然是写人的活动,也就是“求友生”之具体表现。开头用语与首章部分重叠,显得整饬又有变化,读来流转而且自然。这里仍然由物兴起,但只用“伐木许许”一句,其余如对鸟鸣的描述一概略去。论者往往因为“伐木”句与后面的“酾酒”句联系紧密,就误认为它也是“赋”(直陈其事)。其实“伐木”云云,乃相应之词,不止形式上叠合延绵,内容也相仿佛,只是为避免刻板滞重,才作此省略。省略也是变化的方式,有变化才有发展,内容为之深化,形式也愈加富丽多姿。于是出现备办筵席的热闹场面:酒是甘美的,菜肴中有肥嫩羊羔,还有许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看出主人的诚心诚意,因为宴请客人,不仅是出于礼仪,更是为了寻求友情。被邀请的客人都是长者,有同姓的(诸父),也有异姓的(诸舅)。诗人希望他们全都光临。“宁适不来?微我顾弗!”“宁适不来?微我有咎!”这是他的担心。由于希望甚殷,就生怕它落空。这种“患得患失”的情绪是真实的,也是感人的。它表明主人的态度十分诚恳,对友情的追求坚定不移。[4]
诗人还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既有肥羜”,“於粲洒埽,陈馈八簋”,邀请“诸父”、“诸舅”而“不来”,又于我“弗顾”。这样的局面是不利于重振祖业的政治理想的。[2]
第三章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第二章的延续和发展,依然写设宴请客,不过用笔极简,旨在“示异”,以免拖沓。“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这次邀请是同辈,但酒菜之丰盛,礼节之周到不减于前。联系前面的有关描述,它明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无论长幼和亲疏(即诗中所谓“诸父”“诸舅”和“兄弟”)都应互相有爱。这种类似博爱的思想充斥整个诗篇,可以说是总的命意所在。但建议和发展友情的手段却比较单调,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未见合适,因为在酒席台上交的朋友多不可靠。也许饮食还是古人主要的交际方式,他们又多以诚待人,布设酒肉圈套,故而被诗人选作表达友情题旨的材料。另外还有反面教训,就是“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往往由饮食细故引起,要创建和平局面,就得处理好饮食问题。[4]
后半部分是尾声,似乎由众人合唱,表达了欢乐的情绪与和睦亲善的愿望。三方面的人(主人、来宾和受邀而未至者)团结一致,气氛和谐,令人鼓舞。[4]
作者还为失去的友情和亲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饱经沧桑的笔调描绘着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间以诚相待绝不“乾餱以愆”。亲友之间相互理解(“有酒湑我,无酒酤我”)、信任,和睦快乐地相处。人和者政必通,最后,作者又是以一个超越于现实之上的境界结束全诗: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一派升平景象。这是作为政治家的诗人中兴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艺术展示。[2]
该诗是燕乐歌词,因而它的博爱的题旨可广泛传播,有一定的影响。在艺术上它给人的突出印象有三个方面:一是靠头的比兴部分不仅构成比较鲜明的画面,而且有生动的情节,它既是独立的,又与主题部分联系紧密,这样,主体部分的命意就更加明朗,便于读者和听众感受;二是把被邀的客人分别用“诸父”“诸舅”和“兄弟”指代,覆盖面大,而又意象分明,对表达诗歌的题旨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作者选用词语的匠心;三是结尾表现的场面色彩浓丽,节奏明快,全然是就筵席写筵席,没有穿插“点题”笔墨,却成功地渲染出团结友善的醉人气氛。诗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化作可以闻见景象,因而颇具艺术魅力。[4]
小雅·伐木名家评价
《》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2]
《》卷九曰:“二章酾酒文连伐木,是酒为伐木而设,即伐木之人是朋友矣。”[4]
黄中松《》曰:“细玩此诗,专言友声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脑。”[6]
小雅·伐木后世影响
此诗产生了“”一词[7]
,对友情的歌颂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致“嘤鸣”一词常被人用做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的比喻。诗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被后人广泛传诵。文人墨客常多借此句来说明人应该重视感情,广结良朋,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切磋,以求进益。[6]
该诗还提供了一种以意境的营造为手段的构思方法。[2]
赵逵夫.论西周末年杰出诗人召伯虎: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28-329页
.中小学教育网[引用日期]
宋建华.人类知识文化精华.第1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6月:136-139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26-328页
.人民网[引用日期]
.平安常州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许》字的读音、拼音
随机推荐查询工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便民查询大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许许_许许的意思_许许是什么意思_许许什么意思_许许的近义词_汉语词典_911查询
许许的意思
输入词语或其拼音即可,例如 许许 或 xuxu
许许 许许的意思 许许是什么意思 许许什么意思 许许的近义词 许许的反义词 许许的拼音 许许的解释 许许的同义词
拼音xǔ xǔ 注音ㄒㄩˇ ㄒㄩˇ结构引证解释甚少,极少。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诸军因噪曰:‘我辈劳苦塞上数年,仅得许许,更夺人刀下食乎?’”1. 劳动时共同出力的呼声。《诗·小雅·伐木》:“伐木许许,釃酒有藇。” 陆德明 释文:“许, 沉 呼古反。” 清 林嗣环 《<秋声诗>自序》:“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清 王夫之 《和陶<停云>赠芋岩五十初度》:“乔乔 豫章 ,执彼斧柯,匪不曰劳,许许维和。”借指繁重的劳动。 清 吕履恒 《牛口谷》诗:“箕歛斗会麦千斛,鳩声未已索食肉。终岁许许,不寧邦族。”2. 泛指各种事物发出的声音。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惟野葱、苦蕒、红米作炊,炊汁许许,代脂供饮。” 清 魏源 《天台纪游·龙涧水帘》诗:“但觉寒颼颼,竟忘轰许许。”相关汉字||
手机查看词语许许的意思,微信扫一扫页面右侧二维码,关注查询大全(微信号www911cha)后回复 cd65093 或 许许? 即可
首字母查词:
按词性查词:
按结构查词:
汉语词典为您提供许许,许许的意思,许许是什么意思,许许什么意思,许许的近义词,许许的反义词,许许的拼音,许许的解释,许许的同义词
许许相关词语搜词语
许许相关成语搜成语
别人正在查
911查询 全部查询 网址:
(共20个)占卜求签
(共17个)民俗文化
(共16个)交通出行
(共10个)学习应用
(共26个)休闲娱乐
(共10个)站长工具
(共8个)身体健康
&2016  京ICP备号-6 京公网安备3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伐木许许怎么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