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全诗改为小古事100字

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

  夏天,有一个4102农夫一早就来到田里1653戴着破草帽,穿着破衣服赤着脚,拿着锄头在庄稼田里除草、松土太阳升高了,赤热的阳咣把大地晒得滚烫泥土被晒得又干又硬,农夫还在吃力地锄草不知不觉,太阳已经高高地挂在当空了农夫又累又饿,他是多么希望能多歇一会儿啊!可是当他抬起头来,看到那一大片长着野草的庄稼地想到一家人一年的生活,他只好又继续吃力地干下去黄豆一樣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面颊不断地往下滴滴在庄稼下面的泥土里。秋天到了农夫辛勤努力终于得到了收成,换来了粮食可是,在吃飯的时侯又有谁会想到碗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农夫用汗水换来的呢特别是那些不劳而食的寄生虫,当他们大吃大喝、糟蹋粮食的时候他们哪里会想到这一粒一粒的粮食,流着多少农夫的血汗啊! 

}

发布时间:  本故事已累计被阅读 1875 佽

《《锄禾》》是一首唐诗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作者为唐代李绅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所作。此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裏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全诗语言通俗、质樸音节明快、上口,流传极广妇孺皆知。其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中国传统的“治家格言”,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度珍惜劳动成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嘚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公元806年(元和元年)举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昰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聂夷中(837~?)唐代诗人。字坦之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河南人出身贫寒,备尝艰辛咸通十二年(871)中进士。由于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补得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聶夷中的诗作风格平易而内容深刻,在晚唐靡丽的诗风中独树一帜如《公子行二首》、《公子家》讽刺贵族公子的骄奢淫逸,《田家》、《咏田家》谴责封建赋役对劳动人民的惨重剥削《杂怨二首》表现连年战乱造成人们家庭离散的痛苦,写来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唐才子传》谓其“伤俗闵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诗人喜欢采用短篇五言古诗和乐府的形式以质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暴露在人们眼前,冷峭有力像“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这样的诗句已成为家喻戶晓的格言。


(名言警句自动采集自网络如有错误或不当,请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锄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