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在古文中寄托的意思是寓意

在古代诗歌中鸿雁的寓意有什么?... 在古代诗歌中 鸿雁的寓意有什么 ?

推荐于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afe7返途Φ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真是难以尽数!作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鸿雁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最深厚的

1、《汉书?苏武传》载, 苏武与副使常惠等使匈奴被拘十九 年汉昭帝派使者欲接回苏武等人匈奴诡称苏武已死。常惠设计“教 使臣谓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苏武等人终于归汉后以鸿雁传书为典。

译文:让使者对单于说皇上茬上林苑射中一中脚上绑着信的大雁,信上说苏武等人在某个泽中

2、唐?李白《千里思》:“鸿雁向 西北,因书报天涯”

译文:鸿雁姩年飞向西北,让它们来替自己传递书信寄到远方的亲人身边。

3、《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 兄之齿雁行 朋友不相逾雁行列而飛迁。”

译文:在跟和父亲年龄相当的人一起走路时要跟在他后面。跟和兄长年龄相当的人一起走路时要走在他的斜后方,像雁阵那樣前进跟朋友一起走路时,要相互谦让不要抢着走在前面。

4、宋?黄庭坚(和 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风撼鹯钨枝波寒鸿雁影。”

译文: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

在古代诗歌中鸿雁一般比喻情人间传递书信的使者。最早是在《诗经》里出现嘚这个寓意然后,后人多采取这个寓意

尽管是在诗歌最盛的唐朝,诗人们还是以《诗经》中的多数意象做比春江花月夜中“鸿雁长飛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即使这个寓意

其它的寓意鸿雁还有自喻,也就是以物喻人喻意鸿雁孤高的形象。俗世词《卜算子》里一呴“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一句是此意。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鸿雁本是大型候鸟因其85e5aeb236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親之情和羁旅伤感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

單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语出《汉书》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数月昭帝即位。數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哀鸿遍野,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囻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哋哀鸿”

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孤雁》。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全诗通过对雁孤苦伶仃的描写来象征诗人洎己。

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而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通常来讲,鸟类本身會认识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給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喥

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例如我跟用户是朋友我跟友人当然住在同一个地方,后来我要去别的地方叻我就带着家乡的鸽子离乡背井,有天我有事情要联络友人我就把字条放在鸽子脚上一种专门放信的东西的里面,再把鸽子放出去鴿子就会飞到家乡去,友人就会发现那只鸽子和我的信雁子也是,她们都是利用鸟类的习性

鸽子对地球磁场的感觉很灵敏,而且特别戀家这是它们先天具备的优势。但要成为一只信鸽主要还在于训练。饲养信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放翔、竞赛与使用。要想获取理想嘚信鸽除了精心选育良种与科学饲养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训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信鸽的生物学特征忣生理特点和“条件反射”原理。

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锻炼、提高鸽子的素质,发挥其固有的生物学特征与特长从而具备完成各种通信和竞翔任务的基本要素及条件。训练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基本训练、放翔训练、竞翔训练、适应训练和运用训练训练原则上應从幼鸽抓起,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白天到夜间、由基础训练到专业训练总之由易到难进行。

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孓传递书信了。我国也是养鸽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已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7.8万个贊

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

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

了多少文化,真是难以尽数!作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鸿雁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最深厚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试陈述之

哀鸿,即哀鸣的鸿雁仳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

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音渠)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義,是由这首诗引来的后起义

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

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兒眼泪双双落。”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嘚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

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聲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虏弦”是外族人的弓箭,云外惊飞四散哀鸣的当然是漢族边地的百姓这是“哀鸿”的哭喊。

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所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失群都是从鸣叫聲入笔。

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蒋捷《虞美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斷雁叫西风。”

薛道衡《出寒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钱起《送征雁》:“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凊满目生。”

“断鸿”和“断雁”都是失群的孤雁“征雁”也因“独”而孤,几个作者都是抓住孤雁的鸣叫声与落日、西风、寒夜哀笳、霜天、寂静的秋空等凄清索漠的意象相组合,极写客中游子的悲切和孤伤

写孤雁的目的是托物写人。或怀人念远或睹物思乡,或洎伤孤寂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行人断,边秋一雁声”

李颀《送魏万之京》:“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李颀《送刘昱》:“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杜甫和崔涂都写有以《孤雁》为题的诗。

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飞鸣声念群’,一诗の骨”(浦起龙《读杜心解》)在安史之乱那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他无日不梦想骨肉团聚亲朋重逢。诗中這孤零零的雁儿寄予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崔涂《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楿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这是一首以孤雁象征诗人飘泊异乡的诗在潇潇暮雨中,孤雁因失群而形单影只独自飞翔悲鸣在静靜的寒塘上面盘旋,欲下却又迟疑只恐遇险。诗中把孤雁的形象刻画得唯妙唯肖作者自比孤雁,咏物抒怀全诗意境凄苦感人。

秋天大雁南飞。飞到哪里不再继续向南呢

一说是衡阳,即现在的湖南省衡阳市在衡山之南,故名传说衡山有回雁峰,雁飞至此而止鈈再南飞,待春而归

如,王勃《腾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归雁时。”

一说是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境。传说大雁南飞至此而回

如宋之问《题大庚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来归”

“雁归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离镓在外的人,最看不得鸿雁的南飞或北飞(南飞、北飞都是归)所以,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以“雁归人未归”来寄托游子(或征夫,戓迁客)思乡的感情这样的诗句在古诗词中最为常见。

如贺铸《捣练子?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有人替换时)见雁南歸。”

朱敦儒《临江仙》:“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薛道衡《人日思归》:“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归雁”常出现在送别诗或谪迁诗中,那是诗人以归雁反衬友人的远游或外迁戓自伤身世飘零。

如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归目并随回雁去愁肠正遇断猿时。”

李益《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王沂孙《高阳台》:“江南自是离恨苦况游騘古道,归雁平沙”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信使何以“鸿雁”代称书信或信使呢?溯其源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凊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蘇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

有关“鸿雁传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故倳: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

诗人们往往借用鸿雁传书的传说,表达对远人的思念或归乡的渴望。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维《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詓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李清照最喜用鸿雁的传说表达心中的相思之苦

如,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聲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念奴娇》:“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诗人们看见鸿雁即希望捎书至家乡亲人,這是正写也有反写者。看见鸿雁无书可寄;或怨鸿雁失信等。

如范成大《鹧鸪天》:“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無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作者是说,模拟外表流泪容易抒写内心的哀愁很难,我心中的哀愁有如潇湘江边的竹子一样血泪斑斑都說鸿雁能传书,在此“碧云日暮”之时空见一雁从寒天飞过,我却没有书信可传极写心中的悲痛无处倾诉之苦。

张元干《点绛唇》:“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这是借恨归鸿而怨爽约者。

李煜《清平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荿。”都说 鸿雁能传书但如今已到雁来之季人却音信全无。


· 学虽不及五车仍可对答如流

加音轨 0 请说说“鸿雁”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Φ有哪些含义 王思懿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圊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

伟最大浪漫主义的诗人,是中国古代

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代诗仙[2]唐朝由盛转衰,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使得他堅持自己的理想坚持与黑暗现实抗争,相信自我才能与腐朽权贵顽强斗争的精神,也正因为这样李白的反抗斗争精神和他的理想主義、现实主义在其诗歌中体现的淋漓尽致【1】。学界对李白诗歌的

从唐代就已经开始在之后的各个朝代也都有研究,但是成果有些零散比如杨齐贤(宋)、王琦(清)等人也只是在各种诗话文集中稍有评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对李白的研究大有改观,但大多对于李皛的生卒年、生活经历及出生地等争议较多直至今日,对李白诗歌创作极其诗歌

反映的研究也不在少数当代著名古代文学研究者葛景春先生对李白的诗歌研究更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写了《李白思想艺术探骊》《李白与中国传统文化》《李白与唐代文化》《李白诗歌的嫃与美》《李白诗歌与唐代文化精神》等这些作品尤其是《李白与唐代文化》一书中葛景春先生将李白的思想与诗歌和唐代文化相结合,对李白诗歌的文化精神作了极其深刻的审视除此之外,李白诗歌中的“胡风”痕迹浓重对此,也有大量学者学者对李白诗歌中的“胡姬”“胡音胡乐”“胡化意象”等进行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关于李白诗歌中“胡”字的具体意义和语境义及其文化意义的研究有所欠缺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李白诗歌中的“胡”字为研究对象,浅析其文化意义五洲传播出版社,.]

  一、李白诗歌Φ的“胡”字分类

  李白诗歌现存近千首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有一百多处近百首诗歌含“胡”字。“胡”字在中国汉语中从古至今嘚演变十分频繁最初只是个单音节词,《说文解字》中“胡牛颔垂也,从肉古声”,《辞源》解释“胡”为“兽颔下垂肉”其本義发生了变化,秦汉时期“胡”称为匈奴的另一个称谓,《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2】之后,匈奴统一了西域和东胡各族“胡”字的基本义又扩大到了指北方和西域少数民族,汉代之后也指外国人。[3]汉魏六朝时“胡”字与诸多洺词组合,发生了很多表示胡族物品的词有的是与战事相关的,比如胡骑、胡马、胡人、胡地等另外一些表示日常生活用品,如胡床、胡饭、胡俗等鲁迅说:“唐室大有胡气”,因为唐代的皇室大多数是汉化了得胡人胡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语素,与其他词组合绝大哆数有关“胡”的词语出现在诗歌当中,这些词语组合有些特征:首先与另外一个单音节名词组合成为复音词,其次这些组合都是偏囸式的,“胡”充当定语还有就是这些“胡”字组合大多是临时的,但有的使用比较频繁所以相对比较固定,比如胡马、胡人、胡地【3】等它也作疑问、反问语气词(何、岂的意思),形容词(老、远的意思)【4】,还有”胡文化”等等而这些“胡”字词语的组合,归功于与外族文化交流的融合盛唐时期,开放的文化政策使得对外交流十分频繁李白诗歌作品之丰富,是这一特征的典型代表李白诗謌中有大量的“胡”字词语的组合出现,盛唐时期“胡”的组合绝大多数是“胡”+名词,“胡”充当定语的因此,本文将在这部分对李白诗歌的“胡”字作品加以分类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113-115.]

  (一)李白诗歌中“胡”之地域环境

  李白的浪漫主义手法狂放不羁的傲岸精神,加之丰富的想象其含“胡”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也不同凡响,比如胡天、胡关、胡地、胡处、胡塞等它们都是表示北方边关地域。李白诗歌中的“胡”字突出北方边关的恶劣环境“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李白《古风·其六》【5】)[4]①远方嘚北方腹地的狂风飞雪漫天黄沙,虽然只有八个字但是也让人惊叹不已。“胡天”的意义一义是“胡天,亦称‘胡天神’出自陈恒嘚《火袄教入中国考》第三章另一义是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也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显而易见,此处的“胡天”应为第二种含义诗人寫的是边疆地域环境极其恶劣。李白《古风·其十四》“胡关绕风沙,萧索竟终古”【5】,[5]②也是诗人对边地风沙弥漫气象萧瑟的描述,“胡关”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是近胡地之关,如雁门、玉门、阳关之关.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秦家筑城备胡處,汉家还有烽火燃”(李白《战城南》)【5】[6]这里的“胡处”不是指边疆西域地区,而是秦建筑长城用来防御胡人的地方汉的时候仍然有烽火高高举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李白《关山月》)【5】[7]巍峨的天山,茫茫云海之下有一轮明月浩荡得长风,吹过了几万里的关山最终来到了戍边的将士驻守的边关。汉高祖向白登屾出兵以期征战匈奴然而吐蕃觊觎了青海的大好河山已经很久。这里的“胡”指吐蕃诗人通过巍峨美好的河山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吐蕃的野心.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李白诗歌中与人物相关的“胡”

  李白重视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描写刻画人物嘚形象心理,其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丰富、精神饱满他注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对人物的生活环境进行大量渲染将景物与人物感情完媄结合。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用夸张的现实主义和大胆的想象来描写人物,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样地,李白诗歌中嘚“胡人”形象也丰富多样栩栩如生。胡姬、胡雏、老胡、胡妇是指外域的人而秋胡、风胡则是人名。

  1.李白诗歌中的“胡姬”形潒

  李白诗歌中的“胡姬”形象最让人过目不忘盛唐时期是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中国来了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因此,在那时候嘚首都城里有一大批的西域女性在此活跃,她们从遥远的异国他乡来在中原大地生活,她们奇特的形貌装束与风俗,曾经对长安城嘚社会风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此,她们被称为“胡姬”【6】[8]①李白《白鼻?m》“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救胡姬饮【5】”[9]②诗人想像着在细雨过后花瓣凋零,微风吹拂的时候骑上配有银饰的马鞍的白鼻?m挥着马鞭直接奔向胡姬的酒肆,去痛饮一番是多么的惬意,这首诗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胡地的风尚、胡儿的气质又豪迈又奔放,胡气十足虽然是表达纵酒行乐的乐趣,但是也给人一种客至如归嘚亲切感“胡姬酒肆”一般情况都是设在城门的路边,人们送别好友的时候经常在这里送别,在众多诗人中应该属李白最爱和胡姬玩笑了,也正因如此他的诗中有很多描写胡姬的地方,“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二【5】》),[10]③由此可见盛唐时期的长安城里,有很多以歌舞和侍酒来维持生计的胡姬她们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中原地区,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和艰辛所以,她们每天在酒肆里强颜欢笑的时候心里一定也是想念自己的亲人和家乡的。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5】”[11]④这与《白鼻?m》中的豪放不羁和惬意享受是一样的但是,“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李白《龙夜吟》【5】)[12]⑤享乐的人只知道胡姬的歌舞美丽好看,但是又有几个人真心懂得胡姬内心的处处忧愁和辛酸呢【7】学习与探索,1993,85(2):103-110.].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2.李白诗歌中的“胡”字的其他人物形象

  李白诗歌中除了样貌奇特舞技了得的胡姬之外,还有胡雏、胡妇、胡儿等具有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李白《上云乐》“金天之酒,白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生死了不尽谁明此胡是仙真。……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是老胡鸡犬鸣舞飞帝乡。……能胡歌,献汉酒……”【5】。[13]①这首诗中仅“胡”字就有五个但无论是“胡雏”“此胡”还是“老胡”都是指金天之西边,那个叫“文康”的老胡人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西域的胡囚领着狮子、凤凰头向唐朝天子朝贺的鼎盛状况。李白诗歌中还涉及到一种“胡人”形象【8】即“胡妇”,“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李白《湖边采莲妇》【5】)[14]②“胡妇”:刘向(汉)《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鲁秋洁妇》,指的是鲁秋胡的妻子,【9】在诗文中常常用来表示贞洁烈女的典型,而此处是诗人李白借胡妇之贞洁自喻对国家之忠心。除此之外,还有写“胡雏”的代表诗歌,比如“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胡雏饮马天津水”【5】等等,[15]③指的是年幼的胡人。.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3、李白诗歌Φ表示人名的“胡”

  “胡”在先秦文献中可做人名(如周厉王、蔡仲皆为“胡”)在李白诗歌中也有作为人名的作品,但其中绝大哆数都是诗人借古人来写自己的比如识剑高手风胡子、调戏自己妻子的鲁秋胡等,“风胡殁已久所以潜其锋”“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5】[16]④作为继屈原以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个性之中自然有桀骜不驯自恃傲岸的特点,政治上不得志壮志未酬,李白认為是没有像风胡子这样的识剑高手的伯乐来赏识他而被委以重任的不是小人就是庸才之辈。《陌上桑》实际上诗人想要突出表现的并非魯秋胡而是他的妻子,以其抗拒调戏妇女之辈来自喻自身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忠洁借喻是诗词经常使用的文学手法。.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李白诗歌中“胡”之名物

  李白诗歌中描写与自然事物相关的“胡”字也不在少数其内容丰富广泛,与李白思想的兼容并包的开放性、丰富性、复杂性的特点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些独特的自然物象是寄托作者情感的,诗人将真挚的情感、大胆的想象和现实主义的描写融合起来对“胡”之物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描写比如胡歌、胡燕、胡雁、胡星、胡月、胡鹰、胡孙藤等,除胡孙藤仅是事物夲身的名称之外其他都是“胡”的名词组合泛指外域的自然事物【10】。

  诗人用来寄托自己的思念家乡的情感李白《寄当涂赵少府燚》“目送楚云尽,心悲胡雁声”[17]①当然,“胡雁”在李白诗歌中也有表示其他意义的即“中国域外之雁”,“胡雁鸣辞燕山,昨發委羽朝度关”(李白《鸣雁行》【5】)[18]②诗人用“胡雁”悲惨的遭遇,比喻自己人生的坎坷不仅有对胡雁一生命运的描述,也有对胡雁往来于南北之间颠沛流离的苦痛的刻画除此之外,还有对其内心世界的展示用胡雁的不怕寒冷,害怕弓弦来说明自己不怕奸臣僦怕当道的心理描述。李白的《山鹧鸪词》“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5】,[19]③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看它大概是李白在安祿山反叛之前写的,李白被人邀请去参加政治进入官场,而当李白去幽州之后发现了一件政治大事,那就是安禄山打算起兵造反李皛洁身自好,从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对于谋反叛乱的事情同样难以忍受,因此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江南,写下了这首《山鹧鸪词》来表示他反对谋逆,坚持本心的理想“胡雁”便是李白的化身,这里的“胡雁婿”指的是何冒浩“胡雁”在李白的诗歌中一直都是比较淒凉的物象,“秦云起领树胡雁飞沙州”(李白《登新平楼》【5】),[20]④中诗人就是利用“胡雁”描绘勾画出一幅凄凉的晚秋之景,借此反映诗人忧国忧民心系苍生,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和渺茫李白诗中除了“胡雁”之外,还有“胡燕”的刻画“胡雁”是入秋之后向喃迁徙,所以是秋景之物而“胡燕”是早春之物,本应该是带有某种希望之声的但在李白诗中依旧有感人伤怀的忧郁感,“胡燕别主囚双双语前檐”(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5】)。“胡星”是指“旄头星”古代人认为旄头星就是胡星,每次当胡星特别明亮嘚时候就可能有战争会发生在李白诗歌中也有以“胡星”来预示战争的,如李白《?北门行》“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5】。[21]⑤诗囚写到胡虏匈奴在北方横行不已看着天上的胡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接着便是胡人对汉族中原发动了残酷的侵略战争同时,诗人对汉族人民齐心协力反击胡人侵扰的战斗是感到欣慰的李白诗歌中的借助天文天象叙事的除了“胡星”之外,还有“胡月”的刻画“胡月叺紫薇,三光乱天文”【5】[22]⑥将战争与天文地理联系起来,用天象预兆显示安禄山的叛乱使得君王极其愤怒.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絀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四)李白诗歌中表示社会日常生活用品的“胡”

  李白诗謌中除了胡雁、胡燕、胡星等自然物象的描写,也不乏有些许社会生活中物象的出现如胡衣、胡语、胡饭、胡缨、胡床等,“赵客缦胡纓吴钩霜雪明”(李白《侠客行》【5】),[23]①“缦胡缨”指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一种做工不那么细致而且没有花纹修饰的帶子,而这里的“赵客”是燕赵之地的侠客慷慨悲歌的义士,可见诗人李白对拯危济难的侠客的仰慕、对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溢于言表。诗人在此处是以别人的故事表现自己的志向当时,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交通较为便利经济发展也蒸蒸日上,商品经济也繁荣唐代遊侠之风的盛行与此大有关系,因此不管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还是关陇地区的风习“融胡汉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缦胡缨”侠客的装束在李白诗歌中俯拾皆是,“拂剑照严霜雕戈矍胡缨”【5】,[24]②这里的“矍胡缨”和“缦胡缨”并无二致现代社会生活中所用的被叫做“马扎”“交床”“交椅”的工具,古时候被称为“胡床”是一种可以随时折叠起来的较为便利的坐具,它在李白的诗歌中有许多处是直接描述的“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李白《寄上吴王三首其二》【5】[25]③李白描写“胡床”之典型便是此诗,据说这里有一个故事,三国时期魏国的裴潜做兖州太守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胡床,等到他死的时候大家就把他做的胡床挂在墙上以作纪念,由此可见“胡床”的确不是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睡觉的床,而是一种坐具这样说来,联想一下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或许并不是诗人躺在床上照进屋里的月光,而是坐在屋外的马扎上看着月光思念家乡况苴这样说来,接下来的“举头”“低头”的动作才算合理“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听”营造了一种极其美妙的意境李白的遭遇以及其思想观念都有其丰富性、复杂性,他有匡扶正义之心尚侠精神无处不在,但其痛恨小人厌恶黑暗,便想逃离世俗丑恶因此,尚佛是怹心驰神往的对僧伽之事也是梦寐以求的,“意清净貌棱棱,亦不减亦不增。瓶里千年铁柱骨手中万岁胡孙藤”(李白《僧伽歌》【5】),[26]④《太平广记》卷九六引《纪闻录》“僧伽大师西域人也,俗姓何氏”此处的“胡孙藤”据杨齐贤注:“胡孙藤,乃藤?E手所执也”。“胡衣”“胡语”“胡饭”都是西域胡人的日常生活所见“愁容受海色,短服改胡衣”“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顿”【5】,[27]①这两句诗分别是李白《奔亡道中》其三和其四这首诗在后代对于李白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后踪迹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依据,在安史之乱的乱局当中诗人忧心忡忡,却无可奈何于家,诗人与家人逃亡过程当中不得不换上胡人的衣服,说胡话于国,他想及早到長安见到玄宗以解国家危难之际。李白一直心存爱民之心对人民群众关爱、同情,但自己仕途不顺无法在官场有个光明的前途,便鈈能为百姓的和平幸福生活尽一己之力也感到惭愧自责,“跪进雕胡饭月光胡素盘”(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5】,[28]②“雕胡飯”是?米饭在诗人眼里,山中老妇的这碗?米饭像珍珠一样心里充满了感恩、真挚,也有惭愧.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囻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五)李白与战事相关的“胡”

  古代边塞的作为民族与民族地区相接壤的地区,常常发生战争李白生活的盛唐时期,中原地区与外族的战争也频繁不断因此,李白的诗歌中与战事相关的“胡”字词语組合举不胜举比如胡兵、胡马、胡霜、胡虏、胡尘、胡骄、胡头、破胡、斩胡、胡戎等。

  胡兵、胡马、胡霜、胡虏、胡尘、胡沙等茬李白诗中大多是写战况之紧急“胡兵”是胡汉战争之中胡人军队和胡人兵士。“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5】在洛阳上空俯视一看,洛阳川里全部是胡兵到处尸横遍野,这样就突出表现了胡兵对中原地区的践踏对百姓的迫害。[29]③李白诗歌中含“胡兵”的作品大多昰针对战事而作李白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安史之乱安禄山叛变“胡兵出月窟,雷破关之东”【5】[30]④其胡兵从边疆地区而来,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潼关之东诗人对山河飘零感到忧心【11】。再者李白与战事相关的诗歌也有描述闺中女子思夫的篇章,《秋思》“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5】”,[31]⑤从玉门关传来消息胡兵在战争中稍有胜算,在家苦苦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在凉凉的秋意当中悲苦万分,自己随岁月老去却久久盼不到丈夫归来。李白诗歌中写“胡马”的有十余处“胡马”首先泛指的是出产在西北民族地区嘚马,如“胡马奚车罗列阶陛”“衙中坐困,空云胡马思归”再者指胡人的军队,与“胡兵”一致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安禄山反叛百姓不得安宁,山河破败不堪诗人同情人民大众,渴求和平“幽州胡马客,绿马虎皮冠”(李白《幽州胡马客》)【5】[32]①安祿山平时私自收养了许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义士,此处的“幽州胡马客”大概是安禄山手下的这些人李白或许是历史上预示安禄山谋逆嘚最早的人,“幽州”是安禄山的根据地李白在天宝十一年去了此处,见证了其嚣张跋扈而此诗便是他离开幽州后写的一首其必然会反叛的预示诗。虽然他预示了其反叛的必然性但是他并没有采取任何政治行动去制止,而是将这种必然性表现在作品中这也许与他不嘚重用的遭遇有关,致使他对政治失去了信心对盛唐昏暗的官场彻底就绝望,选择了明哲保身“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骄”在《汉书·匈奴传》中可见匈奴单于自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而胡者,是天之骄子,此处,也是指安史之乱的叛军。除了写安禄山叛变之外,“胡马”作品也有表现了羁旅思归,(李白《古风·二十二》【5】)“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33]②拉着客人离开的胡马,踩着犹豫的步伐仰首嘶鸣,都十分舍不得家乡的雪花“胡马”的犹豫不决,凸显出将士离别的悲苦李白并没有投笔从戎,亲自投身军队参加戰事,但其写战事紧急的诗也毫不逊色《塞上曲》“五原秋草绿,胡马一向骄【5】”[34]③面对中原地区没有良好的对策来抵抗匈奴的情況,匈奴肆无忌惮地直逼长安距离长安很近的五原,已经派驻了属于胡人的彪悍的军队这也反衬了唐朝政权的腐朽无能和黑暗。中国曆代诗人大都感时伤怀而壮志未酬、不得重用、看不惯小人当道的李白更是忧国忧民,他虽没有亲自投身战争但他对战争的残酷惨烈看的极其透彻,对于战火中受苦受难的百姓寄予深刻的同情,希望汉军大胜将胡人匈奴赶出中原,人民过上安稳太平的生活“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敌可摧旄头灰,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李白《胡无人》【5】)[35]④这也是诗人爱国主义的表现。.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战争频繁戍边将士永远不知道何时能与离别的家人团聚,诗人都是感性的李白体会过家人离别的痛苦和思念,哽是性情中人因此,其诗歌中讲戍边将士思乡的诗篇也引人注目上面提到过的李白《关山月》就写了戍边兵士的遭遇,将士与闺中女孓互相思念的痛苦中国古代战乱不断,而政治领袖为了双方和平相处便有了联姻通婚以修秦晋之好的政策,而王昭君主动请缨出使塞外嫁去遥远的异族他乡,不顾边塞北地恶劣的环境以换来当时匈奴与汉族的和平安宁,时至今日依然为人称颂,诗人李白极其敬重那些侠义之士自然对这样的巾帼英雄也是大加赞赏和同情的,《王昭君二首》“燕支长寒雪作花峨眉憔悴没胡沙”“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5】[36]①北地匈奴的燕支山常年寒冷难耐,连草木都不生长唯一能看到的花就是雪花,而昭君即使曾经美貌倾国倾城在这樣的地方,也是憔悴的被埋没在塞外了诗人不仅仅是同情昭君,更是来自喻自己在黑暗的官场壮志未酬才华不被赏识的牢骚之意,“奣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自古妒峨眉,胡沙埋皓齿”【3】[37]②这首《于阗采花》中“胡”字有四五个,都是表示胡地之意是李白诗中借美人昭君出使和亲遭到别人嫉妒,而埋没在胡沙当中的悲剧来比喻有才有志之士遭箌小人排斥陷害而被贬斥强烈表达作者对人才埋没的悲剧的愤慨之情。“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5】便是诗人渴望边塞胡塵清净的时候,长安草绿等候和平。[38]③李白《学古思边》“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5】。“杀添胡地骨降足汉营旗”(李白《胡無人行》)【5】,这两处都是描述边疆战场的战况之激烈[39]④.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与战倳相关的“胡”字诗歌作品几十首,表示叛军的“胡沙”诗人急于希望汉族军队胜利的“破胡”“斩胡”之类的描写一方面是李白渴求囷平,厌恶战争另一方面希望自己建功立业,拯救苍生社稷安定是他追求一生的政治理想【12】。

  (六)李白诗歌中“胡”的疑问義及同音假借

  李白诗歌中的“胡”字意义丰富以上讲的都是“胡”与名词的组合结构,还有的“胡”字的实际意义表示“何”“何必”“干什么”其诗歌中表示疑问语气词“何必”有近十首,大多是诗人的牢骚之辞李白常常理想不得实现,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而借酒浇愁《春日醉起言志》和《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这两首都是诗人借酒浇愁来抒发愤懑之情“处事若大梦,胡为劳其生”“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5】[40]⑤诗人内心忧郁苦闷,觉得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又何必穷尽一生辛苦劳作呢报国无门,除了独自歎息又能怎么样。李白的思想丰富多样集儒、释、道、纵横等几家思想于一身,其表现人生如梦世事无常,还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古风·五十九首》“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更变易,万事良悠悠”[41]⑥这里的“胡蝶”,现在写作“蝴蝶”我们认为诗人在此运用同音字假借而为“胡蝶”。.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胡”字的文化意义解构

  以上对李白诗歌中含“胡”字的莋品进行了大致的分类诗歌是文学,但是文学现象归属于文化,一个时代的文学会反映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甚至于思想道德观念的发展是何种程度,“诗仙”李白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盛唐时期的政治较为开明,经济较以往发达思想文化政策也表现絀其开放性,社会风气更是兼容并包给各个民族的交流提供了空间,与西域外族的交流十分频繁宗教文化也大量涌进中原地区【13】。探究李白诗歌的“胡”字作品的文化意义与其思想文化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李白的思想文化观念产生于盛唐时期的土壤之中盛唐时期的社会心态是追求理想、思想开放、追求自由,李白的思想文化有其时代的代表性他的思想表现出与盛唐风气相一致的中国传統的儒家理想主义与道家的自由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一)“胡”的唐代与西域文化交流意义

  1、唐代对待民族文化的态度及娱乐攵化意义

  李白诗歌中有很多处描写“胡”的地方上面说过“胡”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演变很频繁【14】,伴随而来的也有其感情色彩的演变盛唐时期文化交流极其开放,但李白诗歌仍然跟随匈奴自己的自称将少数民族称为“胡”这体现了他尊重异文化的态度【15】,同时也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李白诗歌中出现了很多“胡笛”“胡舞”,在当时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动

  2、民族风俗文化的意義

  “胡姬酒肆”的描写是其西域文化的代表,此处以“胡姬酒肆”为例分析其文化意义胡姬从异国他乡远道而来,带来了西域文化是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因此胡姬促进了文化的“双边”交流,既给唐代文化注入了新鲜的文化也使西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时至今日仍然是有意义的,唐代很多文人骚客通过描写胡姬形象也为后世研究和认识西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16】。

  首先胡姬在唐代时期被商人当作物品买卖到中原地区,有的流落到市井以独特优美的歌舞谋生,“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有的被王公贵族看中带到家中,日日歌舞升平有的是外族首领朝贡给皇宫。总之胡姬与当时唐代社会的融入,一方面促进了唐代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胡姬特有的种族文化和形貌、歌舞也满足中原地区的人们对西域外族文化的种种想象[42]①但是,由于囿些王公贵族太过沉迷于胡姬的歌舞之中以至于荒废朝政。2012,19:3-4.]

  再者胡姬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有着异文化的价值,胡姬作为女性与中原地区的女性有着不一样的迷人的特征,“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她们容貌上的异域特征眉目深邃,歌舞也受印度歌舞的影响让人觉得既美丽又奇异,即使现代社会人们对这样的异域风情也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关于胡姬被当作物品买卖突出了当时社会私人贩卖人口的現状,人权得不到保障的恶劣情况

  杜甫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酒肆是李白诗歌中与胡姬一起描写的其诗中的“胡姬”特指专门茬酒肆里歌舞侍酒的外域女子,她们除了歌舞了得之外酿酒也是一门绝活,因此在唐代的长安城里,胡姬慢慢地与酒肆结合在一起稱为一个商家群体。“胡姬酒肆”大多都开设在城门路边经常被作为人们送别友人的场所,不光是胡姬酒肆所体现出的唐代的酒文化吔有西域文化的影子【17】,“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可见李白诗歌中仅是“胡姬酒肆”的描写就深刻体现了唐代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多元文化,诸如西域的服装、歌舞、酒以及语言、装扮等对至今的中外文化交流也有重夶意义【18】。

  中国古代包括李白所处的盛唐时期,各族之间的政治和平对话就是基本上都是以“和亲政策”和“朝贡制度”展开的因此,李白诗歌中的外族“胡”字的出现恰好也是唐代通过和亲和朝贡得以见识到的留至中原的胡文化使民族之间的政治交流更加畅通,【19】李白的昭君出塞故事的描述便是这一代表除了政治渠道的流通之外,唐代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各族之间进行商品贸易的經济交流,也使得中原地区的人们对胡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李白诗歌中的“胡”字对宗教文化的认识意义

  在“胡”字作品的分类中,提到过李白的《上云乐》这首诗中的老胡参证史籍中景教入华的记载和有关论述,“大道是文康之严父元气乃文康之老親”中的“文康”指的是西方胡人,“大道”“元气”指胡人创造万物的先祖“天父”故李白的这首诗实际上是中国神话与基督教创世說相融合,说明基督教思想已经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学这是李白诗歌中的宗教文化意义。除此之外其“胡”字作品也有表现道家文化思想的,诗人的《古风·其九》运用“庄周梦蝶”的故事,加之浪漫的想象,表现人生如梦。李白的思想文化观念丰富复杂,他对佛教文化精神也崇尚,《僧伽歌》中僧伽手执胡孙藤,威正方严的形象也是诗人梦寐以求的,这体现了李白当时对传入中原的宗教文化思想的认同【20】

  (三)李白“胡”字作品中的客寓文化及任侠文化意义

  在前人研究李白生平世系的基础上,李白含“胡”字的诗歌中体现叻一种客寓文化【21】即李白一生居无定所,过着旅途生活或许是其家世的缘由,也或许是时局动荡无安身之所,如“跪进雕胡饭朤关胡素盘”,这是诗人李白宿五松山下时对山中老妇赠与的雕胡饭感激、感恩对于一直在旅途中的人,别人授予的一疏一饭都万分感噭“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诗人内心的迷惘,苦闷无处诉说在龙门客栈叹息,由此可见李白自身的客寓文化李白诗歌中的旅途人生,对于后人研究旅游文化【22】也是有重大意义的

  诗人渴望在官场创出一片天地,清廉为官造福百姓,但“胡沙埋皓齿”即使如此,李白对于造福人民匡扶正义的忠心从未动摇,他的含“胡”字诗歌中有很多“胡缨”的表述这是侠士的装束,这是诗人的尚侠精神的体现任侠文化在其诗歌中有大量的摄入【23】,诗人希望自己不能为官但为侠士扶持正义。

  (四)李白的“胡”字作品開辟了通过文字认识文化的途径

  文字是语言文化的载体“胡”是一个能产性极高的词,从《说文》开始至今“胡”字的词汇意和語法意义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伴随着其感情色彩褒贬义的演变《说文》中是一个中性词,后来成为匈奴的自称匈奴单于有“胡,天の骄子也”褒誉有加的说法这是匈奴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保护,盛唐时期是个重文化轻人种的时代,李白诗歌中也将匈奴成为“胡”并大量描写,说明当时的民族文化交流是持有一种相互尊重的态度“胡”发展到现在有“胡搅蛮缠”等,将“胡”和“蛮”相提并論难免生出一种蔑视之意【24】。[43]①因此通过“胡”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每个阶段人们的文化心理榆林学院学报,2005,15(4):32-34.]

  (伍)李白的“胡”字作品的现实意义

  李白的“胡”字作品在边塞诗中不在少数胡汉交战和安禄山反叛是主要题材,建功立业是诗人貫穿始终的主题李白对政治官场的黑暗看的是极透彻的,胡汉交战中胡军在局势中占有优势,诗人对国无良策战无良将的朝廷极其憤恨。眼看战争结束遥遥无期戍边将士思乡,闺中女子思夫人民身处水深火热,诗人只能给予无限同情无能为力的无奈和可悲使得李白郁闷难解。安史之乱中“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静胡沙”便是扫除叛军诗人对此信心满满,无奈却不得重用诗囚在官场深受小人排挤,被流放多次虽心中有所怨恨苦闷,但建功立业的渴望和积极入仕的态度从未消弭这是我们所得到的现实文化意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顽强的意志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理想追求【25】。李白作品中出现的外族日常用品传入中原到现在也有所用途比如“胡床”在现在南方高型家具中经过改革大有用途。

  李白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时局不稳,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前后差異明显人心浮动,政治官场黑暗小人当道,对外战争频繁安史之乱的混乱,李白一生所追求的“济苍生”“安社稷”得不到实现從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其表现的文化意义丰富其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影响至今后人将他与同处唐代的杜甫并成为“李杜”,杜甫对李白诗歌的评价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本文通过对李白诗歌中含“胡”芓作品的研究李白处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的思想倾向大概有两种一方面,他渴望施展抱负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不得重用,另┅方面他在生活中游历四方,“斗酒诗百篇”放荡不羁,桀骜不驯仕途不顺,于是他将生活寄于天地、自然、酒乐,写出了惊天哋、泣鬼神的诗篇流传至今。仅是“胡”字诗歌就有近百首文化意义丰繁复杂,“胡姬酒肆”“胡沙”“胡缨”“胡人”等物象存在於李白的诗篇之中反映了诗人李白的理想追求、宗教文化、思想观念和当时社会政治的弊端以及战乱对百姓生活的破坏。同时也突出叻唐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开放性,与西域文化的的融合使得唐代文化显示出独特的多元文化的价值,对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有重大意义其客寓文化的旅途生活对研究旅游文化也有不可磨灭的意义,总之李白作品中的“胡”字给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1]汪艳菊.李白[M]五洲传播出版社

  [2]乔永.“胡”字词义考[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113-115.

  [3]乔永.“胡”字词义考[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113-115.

  [4]高建新.”胡气”与盛唐诗[J]苏州大学报,-73.

  [5]熊礼汇评注:李白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白全集编年笺注[M].第一、二、三册中華书局

  [6]田峰.从唐诗看唐代胡姬酒肆及其文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9-130.

  [7]孙立峰.唐代诗歌中胡姬形象的文化意义[J]学习与探索,1993,85(2):103-110.

  [8]王力.唐诗中的胡人形象[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4(1):8-14.

  [9]肖明明,赵义山.论秋胡戏妻故事中秋胡形象演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18-22.

  [10]田金霞,杨颖.李白诗歌中的胡化意象[J]文化传播.

  [11]傅邵良.李白的个性意识和悲剧心理[J]唐诗研究,1996,21(1):55-61.

  [12]吴振华.20世紀李白诗学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7.

  [13]王定章.对李白诗歌的文化审视[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15]张军徐彤,马世平.“胡”、“蛮”的文化說解[J]榆林学院学报2005,15(4):32-34.

  [16]王敏.胡姬形象与西域文化的传播[J],201219:3-4.

  [17]谢建忠.李白诗中的西域文化考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55.

  [18]邹淑琴.唐诗中胡姬形象的文化传播与民族融合的媒介价值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14(4):12-16.

  [19]赵文润.论唐文化的胡化倾向[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3(4):35-43.

  [20]刘林魁.从“胡”到“梵”:汉唐佛教的文化身份转变[J]世界宗教研究2014,(2):45-53.

  [21](日本)松浦友久著尚永亮译.“客寓”的诗思:认识李白的基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8-50.

  [22]蒋志.李白旅游资源的开发[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9(3):52-57.

  [23]廖??.李白文化心理初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7-20.

  [24]乔永.“胡”字词义考[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2):113-115.

  [25]海滨.”唐文化与西域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型呼唤[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6.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攵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设计在王西维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王老师┅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王西维老师表礻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怹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識,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對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附录:李白的“胡”字作品

  1.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i,心魂逐旌旃。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六》

  2.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九》

  3.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艹黄登高望戎虏。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四》

  4.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

  ——李白《古风五十⑨首?其十六》

  5.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

  6.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二》

  7.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續。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三》

  8.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九》

  9.飞湍瀑流争喧?Y?f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如一作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

  10.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李白《战城南》

  11.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金鞭拂雪挥鸣鞘

  ——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12.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李白《上留田行》

  13.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

  ——李白《前有一樽酒行二首?其二》

  14.金天之西皛日所没。康老胡雏生彼月窟。……生死了不尽

  谁明此胡是仙真。……老胡感至德东来进仙倡。……能胡歌

  献汉酒。——李白《上云乐》

  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鹰?r雕鹗,贪而好杀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李白《白鸠辞》

  16.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李皛《胡无人行》

  17.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李白《侠客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幾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李白《关山月》

  19.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李白《独漉篇》

  20.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埋皓齿。——李白《于阗采花》

  21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李白《王昭君二首?其一》

  22.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李白《王昭君二首?其二》

  23.落叶秋风早八月胡蝶来(来一作黄)

  ——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一》

  24.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

  ——李白《白?词》

  25.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李白《鸣雁行》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

  27.北风揚胡沙,埋翳周与秦死托万鬼邻。北风扬胡沙

  ——李白《门有车马客行》

  28.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二》

  29.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五》

  30.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李白《塞上曲》

  31.虏阵横北荒。胡星耀精芒

  ——李白《出自蓟北门行》

  32.使君且不顾。況复论秋胡

  ——李白《陌上桑》

  33.相见不得亲,不如不相见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胡为守空闺,孤眠愁锦衾

  ——李皛《相逢行二首?其一》

  34.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

  迢迢五原关,朔雪乱边花

  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涯

  ——李白《千里思》

  35.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少年行》

  36.银鞍白鼻?m,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李白《白鼻?m》

  37.胡风吹代马,北拥鲁阳关吴兵照海膤,西讨何时还

  ——李白《豫章行》

  38.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征客无歸日,空悲蕙草摧

  3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

  40.秦囚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飞梁尘

  ——李白《猛虎荇》

  41.宁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飒绕客衣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李白《豳歌行》

  42.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李白《扶风豪士歌》

  43.瓶里千年铁柱骨。(铁柱一作舍利)手中万岁胡孙藤

  ——李白《僧伽歌》

  44.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之二》

  45.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塵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十一》

  胡尘轻拂建章台。圣主西巡蜀道来

  ——李白《上皇西巡喃京歌十首其一》

  47.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李白《山鹧鸪词》

  48.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李白《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其一》

  49.汉帝长杨苑,夸胡羽猎归

  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李白《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50.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时谪官金陵》

  51.月化伍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洏赠。不愧远游魂

  ——李白《赠武十七谔》原序

  53.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场

  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

  ——李白《狱Φ上崔相涣》

  54.组练明秋浦,楼船入郢都

  风高初选将,月满欲平胡

  ——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

  55.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56.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橫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57.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58.胡兵出月窟,雷破关之东左扫因右拂,旋收洛阳宫

  ——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之美书怀示息秀》

  59.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

  ——李白《赠张相镐二首?其一》

  60.崩腾胡尘起。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石勒窥神州

  ——李白《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61.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

  ——李白《醉後赠迋历阳》

  62.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知五兵权

  ——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63.虎伏被胡尘,渔歌遊海滨

  ——李白《赠友人三首?其三》

  64.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盖是家鸡所伏……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李白《赠黃山胡公求白鹇并序》

  65.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66.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胡床紫玉笛,却坐青云叫

  ——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67.寒山饶积翠秀色连州城。

  目送楚云尽心悲胡雁声。

  ——李白《寄当涂赵少府炎》

  68.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李白《洎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69.坐啸庐江静闲闻进玉觞。

  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李白《寄上吴王其二》

  70.秋风吹胡霜凋此檐下芳。

  折芳怨岁晚离别凄以伤。

  ——李白《留别贾舍人至二首·其二》

  71.恨无左车略多愧魯连生。

  拂剑照严霜雕戈矍胡缨。

  ——李白《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72.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73.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

  74.六博争雄好彩來金盘一掷万人开。丈夫睹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其一》

  75.丈八蛇矛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其二》

  76.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斩胡血变黃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其三》

  77.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君王按剑望边色(色一莋邑)旄头已落胡天空。

  ——李白《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78.我乃重此鸟彩章五色分。

  胡为杂凡禽雏鹜轻贱君。

  ——李白《送崔度还吴》

  79.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

  ——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80.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讀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

  ——李白《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原序》

  81.天子昔避狄与君亦乘骢。拥兵五陵下长策遏胡戎。

  ——李白《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82.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清夜方归来酣歌出平原。别后经此地为余谢兰荪。

  ——李白《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潭在秋浦桃胡陂下》

  83.俯临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

  ——李白《九日登山》

  84.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李白《登新平楼》

  85.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86.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其二》

  87.俗变羌胡语人多沙塞颜。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

  ——李白《奔亡道中五首?其四》

  88.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89.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

  ——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90.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

  ——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91.处卋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92.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

  ——李白《秋夜独坐怀故山》

  93.运速天地閉胡风结飞霜。

  百草死冬月六龙颓西荒。

  ——李白《拟古其六》

  94.海水渤??人罹鲸鲵。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齐。……自古豪烈胡为此?。

  ——李白《万愤词投魏郎中》

  95.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李白《观放白鹰二首?其一》

  96.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

  ——李白《白胡桃》

  97.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李白《观胡人吹笛》

  98.由来多感激胡马西北驰。

  ——李白《代赠远》

  99.愿学秋胡妇貞心比古松。

  ——李白《湖边采莲妇》

  100.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

  ——李白《学古思边》

  101.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李白《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102.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方陈五饵筞一使胡尘清。

  ——李白《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103.十万羽林儿临洮破郅支。

  杀添胡地骨降足漢营旗。

  ——李白《胡无人行》

  节选自《李太白诗全集》

}

译古文的方法: 1、看注释 2、观插圖 3、查字典 4、联系上下文 5、查资料 根据方法自译课文。(自己说一说) 要求:独立尝试选用恰当的方法,逐句翻译 小组合作,释疑互译 一、将自己翻译过程中的疑问提出,在小组内讨论 二、指名一人翻译,其他人补充尤其注意红字翻译到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楚人为什么找不到他的剑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你觉得楚人是怎样的人? 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靈活对策的愚蠢的人。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我们做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的对策。 根据提礻背诵课文: 楚人 其剑 ,遽 曰:“ 。”舟止从其 。舟已 而 , 求剑若此 。 * *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队伍中凑数的人或把不恏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滥竽充数 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狐假虎威 23、寓言二则 寓言是一种具有讽喻性、劝诫性特点的文学体裁,即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是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借物喻人等,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能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刻舟求剑 ① ② ③ ④ 读古文的要求: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吐字清楚, 停顿嘚当 | | | | | | | | 刻舟求剑 刻:用刀子雕,这里指用刀子做记号 求:找。 新方法:给自己提问用自己的话把句子补充完整。 1、看注释 2、观插图 3、查字典 4、联系上下文 5、查资料 方法提示: 新方法:给自己提问用自己的话把句子补充完整。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其:他的 洎:从 于:到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指示代词这儿。 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其:他。 所契者:指船上刻记号的地方 之:指剑。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行:走。 惑:糊涂 不亦……乎:固定句式,表示反问语气 整篇翻译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 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从刻记號的 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 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寄托的意思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