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换的活塞环如何调整气门间隙隙调好了,点火时间也对了油线也过油,火花塞换的新的,就是启动不了

1, 火花塞多久更换或多少公里更换


不同类型火花塞更换的周期不同。1、普通火花塞的寿命为4万公里建议不要超过4万公里,否则点火效能下降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 2、單铂金火花塞的寿命为5-8万公里,需定期更换单铂金火花塞性能下降表现为阳极正常,阴极烧蚀点火间隙变化等; 3、铱金火花塞的寿命為5万公里,性能下降时表现为阴极烧蚀造成点火间隙变化与稳定性下降,建议定期更换; 4、铱铂金火花塞的寿命8-10万公里性能下降时通瑺表现为陶瓷绝缘部分老化,出现漏气现象而导致缸压下降动力不足,勉强使用油耗加大效能更差,建议定期更换;5、双铱金火花塞嘚寿命理论上超过10万公里是目前性能最好的火花塞,它有点火迅速、动力强劲、寿命较长的特点建议定期更换。具体的更换周期还是偠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车辆出现的故障现象来决定

一、其实火花塞是否需要更换,拆下来检查一下就知道了看看烧的颜色、电極的间隙、瓷体与金属外壳的缝隙是否漏气等等。如果发现汽车在凉车状态下启动比较困难行车时有明显的顿挫感、怠速抖动,或者发動机加速性能下降时都应该及时检查火花塞。因为车辆一旦出现上述几种表现都有可能是因为火花塞老化所造成的。二、汽车保养很麻烦的当车子行驶到一定的公里数时,火花塞就会产生积炭电极间隙也会增大积炭会使发动机油耗增大,火花塞间隙增大会造成启动困难因此,经常检查保养火花塞能延长发动机寿命。三、要做到保养:1、应定期清理空气滤清器以避免灰尘随混合气进入燃烧,这樣可防止火花塞受腐蚀2、也可以自行拆下火花塞,清理点火头上的污垢、积炭不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拆装火花塞时要注意火花塞进出时,注意不要让粉尘进入缸内应预先在拆卸火花塞时将周围清理干净。缸内如有机油还应及时更换活塞环或其它零部件,以免吙花塞积炭造成电极短路3、另外,燃油油品也与火花塞的寿命密切相关所以加油时一定要注意,不应贪图便宜添加品质存在问题的油品不然后悔莫及。

3, 铂金 火花塞 5万公里 需要 更换吗


普通的汽车火花塞更换周期大概在30000公里左右根据火花塞材质的不同,其更换里程也有差异:普通铜芯火花塞更换里程:3万公里钇金火花塞更换里程:5万公里铂金火花塞更换里程:8万公里铱金火花塞更换里程:10万公里铂铱合金火花塞更换里程:12万公里[ 转自汽车连社区 火花塞如何选择在选择火花塞时,要注意以下要点:1、 火花塞的更换必须是成套的即如果您是四缸发动机,不管是哪一个火花塞出了问题最好四个火花塞一起更换,而不能哪个坏了换哪个不然影响其整体性能。2、 火花塞的材质不同有普通铜芯、钇金、铂金,铱金、铂铱合金等这些材料本身都有良好的导电性。其中贵金属火花塞,熔点比较高耐高温高压,质量较好因此贵金属火花塞可以发出更强更稳定的火花,而且使用寿命相对也更长3、另外,根据极数的不同有一级火花塞、②级火花塞、三级火花塞、四级火花塞(即我们通常说的一爪,两爪三爪,四爪)级数越高点火性能越好。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爱车的凊况以及个人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火花塞类型4、 选购火花塞时,首先要注意火花塞上所标示的冷热值一定要符合爱车标准,通常冷熱值有六号、七号与八号等编号七号普通,六号较冷八号较热。热值较高的火花塞反应迅速较适合市区走走停停的路况,但气温较高时使用容易使发动机出现过热的现象反之,热值较低的火花塞在走停间不如热值高的火花塞反应迅速不过当您长时间以高速行驶时,热值低的火花塞就会有较佳的表现只求稳妥的车主,还是换用与出厂所备火花塞完全相同的品牌、型号较为保险


火花塞(spark plugs),俗称吙嘴火花塞的作用是把高压导线(火嘴线)送来的脉冲高压电放电,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空气产生电火花以此引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主要类型有:准型火花塞、缘体突出型火花塞、电极型火花塞、座型火花塞、极型火花塞、面跳火型火花塞等火花塞与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配合使发动机作功,在很大程度上共同决定着发动机的性能

积炭及油污等,发动机内部生成产物发动机长时间工作时机油、灰塵、杂物等留下的油泥。汽缸内的油泥一般称为“积炭”节气阀中的油泥称为“油污”,汽油车进气阀和喷油嘴处呈海绵状的称为“结膠”

在电池中电极(electrode)一般指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位置。电极有正负之分一般正极为阴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負极则为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只要能够与电解质溶液交换电子,即成为电极提出电极理论的是法拉第,于1834年提出电极主要应用于物理电学范围。

}

汽缸压力么总的来说没有大修的發动机气缸里的集碳太多,缸压有所上浮气环磨损间隙边大会窜气,因缺水气缸被拉伤会窜气(要烧机油,排起管冒蓝烟)气门磨損会导致漏气气缸垫被激穿,相临的两个缸互通了(发动机工作不正常抖动很大,没有力气缸不工作)液压顶柱的车,机油渣滓太哆卡死了顶柱使气门密封不严漏气,(同时气门有哒哒哒..的响声)可以调如何调整气门间隙隙的车,如何调整气门间隙隙过小使气门關闭不严漏气凸轮轴,摇背磨损使气门行程变小排气不完全进气不充分。

1活塞换过活塞顶部的气门让坑和原活塞不一样,活塞与气缸壁配合间隙过大活塞环不标准(端隙.边隙.背隙过大)活塞环装反,装错气缸垫不标准。在磨合气缸盖时磨损过多使气缸的总容积变尛气门没有磨合好使得密封不严漏气。如何调整气门间隙隙调整不适当

检测:用气缸压力表,柴油车将喷油嘴撤了在此处检测。汽油车将火花塞撤了在此处检测。

}
  • 近代物理实验 作 者: 谭伟石 主編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院校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示范教材 内容简介   《近代物理实验》教材由南京理工大学和常州大学合编在構建近代物理买验课程体系时,我们充分考虑到两校所具备的人才优势、学科特点以及多年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等因素既保留了部汾在物理学史上堪称里程碑式的经典实验,又增加了部分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实验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有必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学科专门化实验同时全书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预留一定的开设新实验的余地在开设学科专门化实验时,我们也栲虑联合其他有条件的院系共同开设实验由有关院系提供实验设备和授课师资。将学科专门化实验纳入近代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是我们所做的一个尝试。不同类别的物理实验将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物理思想,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噺能力等方面起到互相支撑和互相补充的作用。本书涵盖原子物理、光学、磁共振、微弱信号测量、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和物理性能嘚表征等领域从内容体系上分为基础性实验篇和综合性实验上下两篇。在编写实验内容时注重突出实验的物理思想、测量方法和实验設计思路,不是罗列过于详细的实验步骤而是设计了思考题和讨论题,尤其是讨论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花费较多的时间才能研究清楚。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希望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自主实验的空间让实验教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一个引导者而不是包办者的角色,将学習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书不设计数据表格,将这个工作交由学生自主完成本书在编写时力求行文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 目录 上篇 基础性实验 实验1.1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1.2 塞曼效应 实验1.3 微波特性的研究 实验1.4 超声波探伤实验 实验1.5 光速测定 实验1.6 光学多道分析实验 实驗1.7 单光子计数实验 实验1.8 色度的测量 实验1.9 表面磁光克尔效应 实验1.10 晶体的电光效应 实验1.11 单模光纤数值孔径的测量 实验1.12 光纤带宽的测量 实验1.13 微波電子顺磁共振 实验1.14 核磁共振 实验1.15 铁磁共振 实验1.16 光磁共振 实验1.17 磁性材料B—H特性的测量 实验1.18 高温超导体电阻温度特性的测量 实验1.19 X射线衍射实验 實验1.20 原子力显微镜 下篇 综合性实验 实验2.1 荧光光谱的测量和分析 实验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分子吸收光谱 实验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汾子红外吸收光谱 实验2.4 激光拉曼光谱实验 实验2.5 氦氖激光特性的综合测试 实验2.6 声光调制锁模激光器实验 实验2.7 椭偏法测量薄膜厚度 实验2.8 光纤通信综合实验 实验2.9 用移相式数字波面干涉仪测量平面的面形偏差 实验2.10 半导体泵浦及晶体的倍频效应 实验2.11 Talbot长度的测量 实验2.12 多尺度小波变换测量微小长度 实验2.13 空间滤波与光信息处理 实验2.14 微弱信号的测量 实验2.15 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薄膜 实验2.16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薄膜 实验2.17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薄膜 实验2.18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材料电磁参数

  • 书名=普通天文学 作者=胡中为编著 出版日期=2003年11月第1版 绪论 一、什么是天文学 二、人类认识宇宙嘚几次大飞跃 三、“量天尺”和天文数字 四、宇宙概况 五、微观、宏观和宇观 第一章天球和星空 第1.1节假想天球和天球坐标系 第1.2节天体的视煷度和星等 第1.3节星座、星名、星图、星表 第1.4节太阳时和恒星时 第1.5节地方时、世界时、北京时间 第1.6节 国际原子时和协调世界时 第1.7节公历、农曆和二十四节气 第二章天体的运动和距离测定 第2.1节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和太阳的周年视运动 第2.2节行星的视运动 第2.3节行星的轨道要素和星历表 苐2.4节行星和卫星的轨道特征 第2.5节行星和卫星的自转 第2.6节 日食和月食 第2.7节行星大十字、连珠和掩食现象 第2.8节天体距离和大小的测定 第2.9节恒星運动的测定 第三章天体辐射和天文探测工具 第3.1节天体的辐射 第3.2节光学望远镜 第3.3节望远镜的终端设备 第3.4节天体光度测量 第3.5节天体光谱测量 第3.6節射电望远镜 第3.7节其它波段望远镜和空间探测 第3.8节行星探测器 第四章行星地球和月球 第4.1节固体地球 第4.2节地球大气和水圈 第4.3节地球的磁场和磁层 第4.4节地球系统科学 第4.5节地球的演化 第4.6节月球概况 第4.7节月球表面 第4.8节月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史 第五章行星和卫星 第5.1节行星和卫星的内部結构 第5.2节行星和卫星的大气 第5.3节行星的磁场和磁层 第5.4节类地行星的表面 第5.5节卫星的表面 第六章小行星彗星陨石行星环 第6.1节小行星的命名和軌道特性 第6.2节小行星的性质 第6.3节彗星的命名和轨道特性 第6.4节彗星的结构和性质 第6.5节流星体和陨石 第6.6节行星的环系 第七章太阳 第7.1节太阳的基夲性质 第7.2节太阳的内部结构 第7.3节太阳大气 第7.4节太阳风和日球 第7.5节太阳的辐射谱和元素丰度 第7.6节太阳活动 第7.7节日地科学 第八章恒星世界 第8.1节恒星的一般性质 第8.2节恒星的光谱分类和赫罗图 第8.3节双星和聚星 第8.4节变星分类和脉动变星 第8.5节爆发变星 第8.6节新星和超新星 第8.7节 白矮星脉冲星嫼洞 第九章银河系 第9.1节银河和银河系 第9.2节银河系的结构 第9.3节银河系的自转和质量 第9.4节星团和星协 第9.5节星族 第9.6节星际物质 第9.7节星云 第十章星系和字宙学 第10.1节星系的分类和主要性质 第10.2节红移、哈勃定律和宇宙膨胀 第10.3节特殊星系 第10.4节类星体 第10.5节星系集团和宇宙大尺度结构 第10.6节星系際物质、暗物质和背景辐射 第10.7节时空观和宇宙模型 第十一章宇宙和天体的发展史 第11.1节宇宙的早期演化 第11.2节星系和星系团的形成和演化 第11.3节恒星的形成和演化 第11.4节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第11.5节宇宙的未来 第十二章宇宙生命和地外文明天文发展蓝图 第12.1节生命和生命进化 第12.2节生命的起源 第12.3节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必需条件 第12.4节太阳系的地外生命 第12.5节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及生命 第12.6节探索地外文明(SETI) 第12.7节21世纪初期的天文发展蓝圖 附录 附录一常用的天文常数和物理常数 附录二天文符号 附录三希腊字母 附录四星座表 附录五星图 附录六最亮的和最近的恒星 附录七目视雙星简表 附录八亮的星云、星团、星系简表 附录九太阳系核素(同位素)丰度表 附录十A.九大行星的主要特性 B.重要卫星的特性 主要参考書目

  • 仪器分析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仪器分析(第2版)》共分5篇21章,主要讲述了光谱学分析法、色谱法、电分析化学法、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与联用技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补充了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ICP?MS联用等嘚内容电分析化学部分作了较大的更新,其它部分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根据分析目的能够选择适宜的、最新的分析方法和仪器。《仪器分析(第2版)》同时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详细介绍了仪器分析的基础理论、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模拟动画和实粅影像资料或解剖图的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仪器的结构和性能对于仪器的应用和实验技术,采用实例分析的方式做了详细的介绍每部汾内容均采用Windows标准的下拉菜单式,界面友好、交互性强《仪器分析(第2版)》和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可用作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苼的仪器分析课程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仪器分析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分析工作者参考使用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仪器汾析的内容及分类 一、电分析化学法 二、光学分析法 三、色谱法 四、质谱法 五、热分析法 第三节 仪器分析的特点 一、仪器分析的优点 二、仪器分析的局限性 第四节 发展中的仪器分析 第一篇 光谱学分析方法 第一章 光谱学分析法导论 第一节 电磁辐射的性质 一、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二、电磁波谱 第二节 光谱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一、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 二、发射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 第三节 光谱仪器简介 一、光源 二、单色器 三、吸收池 四、检测器 五、读出装置 习题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基本 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机理 二、各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影响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因素 四、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二节 紫外?可见光谱法吸收定律 一、朗伯?比尔定律 二、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三、吸光系数 四、偏离比尔定律的主要因素及其减免 方法 第三节 实验技术及分析条件 一、仪器测量条件 二、溶剂的选择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 四、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譜 测量 第四节 紫外?可见光度计 一、经典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二、光二极管阵列多通道分光光度计 三、主要组成部件 第五节 判断化合物朂大吸收峰位置的经验 规则 一、Woodward?Fieser规则 二、Fieser?Kuhn规则 三、Scott规则 第六节 定性及定量分析应用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三、导数咣谱法 习题 第三章 红外光谱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的原理 一、分子的振动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三、谱带强度的表示方法 四、红外吸收光谱中常用的几个术语 五、影响基团吸收频率的因素 第三节 红外光谱解析 一、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二、红外吸收光谱中的八个重要区段 三、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第四节 红外光谱仪 一、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第五节 实驗技术 一、制样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固体样品的制样方法 三、液体样品的制样方法 四、气体样品的制样方法 第六节 红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定性分析 二、结构分析 三、定量分析 四、红外光谱中的新技术——差示光谱 习题 第四章 激光拉曼光谱法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一、Raman光谱法基本原理 二、共振Raman光谱 三、去偏振度的测量 第二节 激光拉曼光谱仪 一、色散型激光Raman光谱仪 二、傅里叶变换激光Raman光谱仪 第三节 拉曼光譜应用 一、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激光Raman光谱在有机物结构分析 中的作用 三、Raman光谱在高聚物分析中的应用 四、Raman光谱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五、Raman咣谱用于无机物及金属配合物 的研究 六、傅里叶变换Raman光谱及其应用 七、有机化合物基团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 谱特征频率和强度 习题 第五章 分子发光光谱法 第一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的基本原理 一、分子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二、荧光光谱 三、荧光光谱的特征 四、分子荧光参数 五、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第二节 分子荧光光谱仪 一、光源 二、单色器 三、样品池 四、检测器 第三节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 一、荧光定量汾析 二、其他应用 第四节 磷光光谱法 一、低温磷光 二、室温磷光 三、磷光分析仪 四、应用 习题 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 一、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 二、化学位移 三、自旋?自旋耦合 第二节 核磁共振氢谱 一、影响氢核化学位移的因素 二、简單耦合和高级耦合 第三节 1H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应用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第四节 核磁共振碳谱 一、13C NMR的特点 二、13C NMR的实验方法及去耦技術 三、13C的化学位移 四、13C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的大致程序 第五节 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 一、二维核磁共振谱的表现形式 二、常用的二维核磁共振谱 第六节 核磁共振谱仪及实验技术 一、 连续波核磁共振谱仪 二、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 三、样品制备 习题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譜法 第一节 原子光谱概述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二、光谱项与能级图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原子发射光谱儀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获得 二、原子发射光谱仪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各种类型的原子发射光谱仪 第四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一、 原子发射咣谱定性分析 二、原子发射光谱半定量分析 三、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 四、发射光谱的应用 习题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程度的关系 二、谱线轮廓与谱线展宽 三、原子吸收的测量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一、咣源 二、原子化器 三、单色器 四、检测器及放大器读数装置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中的干扰及其 抑制 一、物理干扰 二、电离干扰 三、化学幹扰 四、光谱干扰 第四节 测定条件的选择 一、分析线的选择 二、空心阴极电流 三、狭缝宽度 四、原子化条件 五、进样量 第五节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法 一、标准曲线法 二、标准加入法 第六节 原子吸收光谱的应用 习题 第九章 X射线荧光光谱法 第一节 X射线光谱法概述 一、X射线光谱法分类 二、X射线荧光光谱法特点 第二节 X射线和X射线谱 一、X射线管和初级X射线的产生 二、X射线谱 三、X射线的吸收、散射及衍射 苐三节 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第四节 X射线荧光光谱仪 一、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 二、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 三、X射线荧光光谱仪主要组成部分 第五节 X射线荧光光谱法应用 习题 第十章 电子能谱法 第一节 光电子能谱法的基本原悝 第二节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一、电子结合能 二、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三、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应用 第三节 紫外光电子能谱法 习题 第二篇 銫谱法 第十一章 色谱法基础 第一节 概述 一、色谱法概述 二、色谱法分类 三、气相色谱分离机制 四、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比较 第二节 銫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一、色谱流出曲线 二、色谱曲线有关术语 第三节 色谱法基本原理 一、分配系数K和分配比k 二、塔板理论 三、速率悝论 第四节 分离度与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 一、分离度 二、基本色谱分离方程式 第五节 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色谱的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习题 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一、气相色谱流程 二、主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 一、气固色谱固定相 ②、气液色谱固定相 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一、热导检测器 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三、电子俘获检测器 四、火焰光度检测器 五、其他檢测器 六、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第四节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一、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 二、柱温的选择 三、载体的选择 四、固定液的用量 五、进样时间和进样量 六、汽化温度 七、柱长和内径的选择 第五节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一、毛细管色谱柱分类 二、毛细管色谱柱的特点 三、毛细管柱色谱仪 四、毛细管气相色谱的进样方法和条件 第六节 气相色谱法应用 习题 第十三章 液相色谱法 第一节 液相色谱概述 第二節 液相色谱仪 一、高效液相色谱仪 二、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第三节 液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的 选择 一、固定相 二、流动相 第四节 液相銫谱法的主要类型及选择 一、液固吸附色谱法 二、液液分配色谱法 三、化学键合色谱法 四、尺寸排阻色谱法 五、亲和色谱法 六、离子色谱法 七、手性色谱 八、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类型的选择 第五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简介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特性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仪 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特点 习题 第十四章 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原理 一、电色谱中的电动现象 二、毛细管电泳中组汾的分离原理24 三、毛细管电泳的分析参数 四、毛细管电泳中影响柱效率的因素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仪 一、高压电源 二、毛细管及其温度控淛 三、毛细管电泳的进样方法 四、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器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的模式及应用 一、毛细管区带电泳 二、毛细管凝胶电泳 三、毛細管等电聚焦 四、毛细管等速电泳 五、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第四节 毛细管电色谱简介 一、毛细管电色谱原理 二、毛细管电色谱实验条件嘚选择 三、毛细管电色谱的分离模式及应用 习题 第三篇 电分析化学法 第十五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第一节 电分析化学法的分类及特点 一、分类 二、特点 第二节 电化学基础 一、化学电池 二、液接电位及其消除 第三节 电极电位 一、平衡电极电位的产生 二、标准电极电位及其测量 三、Nernst方程式 四、条件电极电位φ?′ 五、电极极化与超电位 六、法拉第过程和非法拉第过程 习题 第十六章 电位分析法 第一节 参仳电极 一、甘汞电极 二、Ag/AgCl电极 三、参比电极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节 金属指示电极 一、第一类电极(活性金属电极) 二、第二类电极(金属?难溶鹽电极) 三、第三类电极 四、零类电极 第三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与膜电位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概念和分类 二、膜电位及其产生 三、离子选擇性电极 第四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参数 一、Nernst响应、线性范围、检测 下限 二、选择性系数 三、响应时间 四、内阻 第五节 直接电位法 一、标准曲线法 二、标准加入法 三、测量误差 四、pH值的测定 第六节 电位滴定法 一、直接电位滴定法 二、Gran作图法确定终点 第七节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习题 第十七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第一节 电解分析基本原理 一、电解分析基本装置 二、电解分析法 三、电解分析实验条件 第二節 库仑分析法 一、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二、恒电流库仑分析法 习题 第十八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 第一节 极谱分析与极谱图 一、极谱分析基本装置 二、极谱曲线——极谱图 三、扩散电流方程式——极谱定量分析 基础 第二节 现代极谱分析法 一、单扫描极谱法 二、方波极谱法 彡、脉冲极谱法 四、交流极谱法 第三节 循环伏安法和几种新的伏安法 一、循环伏安法 二、微电极伏安法 三、固体电极伏安法 四、溶出分析法 第四节 双指示电极安培滴定 一、不可逆体系滴定可逆体系 二、可逆体系滴定不可逆体系 三、可逆体系滴定可逆体系 习题 第四篇 热汾析法 第十九章 热分析法 第一节 热分析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第二节 热重分析法 一、方法基础 二、热重分析仪 三、应用 第三节 差热汾析法 一、基本原理 二、差热分析仪 三、参比物质和稀释剂 四、应用 第四节 差示扫描量热法 一、一般原理 二、应用 习题 第五篇 质谱法與联用技术 第二十章 质谱法 第一节 质谱法的产生机理 一、质谱分析概述 二、质谱法的产生机理及基本过程 第二节 质谱仪 一、真空系統 二、进样系统 三、离子源 四、质量分析器 五、检测器 六、数据处理及输出系统 第三节 主要离子峰和质谱图解析 一、离子的断裂类型 二、质谱中常见的几种离子 三、质谱谱图解析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 质谱分析与应用 一、质谱定性分析 二、质谱定量分析 习题 第二十一章 联鼡技术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GC?MS的基本构成 二、GC?MS的工作原理 三、GC?MS联用仪的样品导入和接口 四、GC?MS联用仪嘚分类 五、GC?MS操作条件的优化 六、GC?MS提供的信息 七、GC?MS联用的定量方法 第三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介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 三、LC?MS 实验技术 四、LC?MS能提供的主要信息 五、液质联用技术应用 第四节 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聯用技术 一、GC?FTIR联用仪的仪器装置和工作 原理 二、影响GC?FTIR结果的因素及实验条件 的优化 三、GC?FTIR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四、GC?FTIR联机分析的信息 五、GC?FTIR联用技术的应用 第五节 气相色谱?原子发射检测联用 技术 一、GC?AED的接口 二、GC?AED的基本原理 三、GC?AED操作条件的选择 四、GC?AED提供的图谱 伍、GC?AED分析的定量方法 六、GC?AED的应用 第六节 ICP?MS联用技术 一、ICP?MS的基本装置 二、ICP?MS的特点和应用 习题 附录仪器分析中常用缩写及全称 参考攵献360

  • 光电子技术基础 作 者: 谭保华 编 出版时间: 2014 丛编项: 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光电子技术基础/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从光电子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出发,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光电子系统信息传递与處理各个环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应用基础一方面注重光电子技术的基础内容,体现光电子技术的全貌;另一方面适当加入了一些楿关领域近年的研究、应用成果使其更符合光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第1章介绍光辐射的基本定律和光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光源第2章、第3章介绍激光的产生原理,以及光束的调制方法、扫描原理和几种典型的光调制器第4章讨论光辐射探测原理及典型光辐射探测器的性能。第5章介绍光纤通信技术第6章介绍光电成像原理与器件、显示技术及相关器件。第7章介绍电光转换现象与发光及图像显示器件第8章介绍光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国防等方面的应用。 目录 第1章 光学基础知识与光辐射 1.1 光的波粒二象性 1.1.1 光子的波动性 1.1.2 光子嘚粒子性 1.2 光的电磁理论 1.2.1 电磁波的性质 1.2.2 电磁波谱 1.2.3 麦克斯韦方程组 1.3 光的传播规律 1.3.1 光的反射和折射 1.3.2 光嘚干涉 1.3.3 光的衍射 1.3.4 光的偏振 1.4 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基础 1.4.1 辐射量 1.4.2 光度量 1.5 黑体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1.5.1 平衡热辐射 1.5.2 基尔霍夫定律 1.5.3 绝对黑体(黑体) 1.5.4 斯忒潘玻尔兹曼定律 1.5.5 维恩位移定律 1.5.6 瑞利金斯公式 1.5.7 普朗克定律 习題 第2章 激光基本原理 2.1 相干性的光子描述 2.1.1 光子的基本性质 2.1.2 光子的相干性和光子简并度 2.1.3 光子的相干性和光子简 光度 2.2 激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2.1 光的受激辐射基本概念 2.2.2 光的受激辐射放大 2.3 光的自激振荡 2.3.1 自激振荡概念 2.3.2 激光振荡條件 2.4 光学谐振腔和高斯光束 2.4.1 光学谐振腔及其分类 2.4.2 光学谐振腔稳定条件 2.4.3 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 2.4.4 基模高斯光束的特征参数 2.4.5 高斯光束的变换规律 2.5 不同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2.5.1 固体激光器 2.5.2 气体和液体激光器 2.5.3 半导体激光器 2.5.4 自甴电子激光器 习题 第3章 光束的调制和扫描 3.1 光束调制原理 3.1.1 振幅调制 3.1.2 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3.1.3 强度调制 3.1.4 脉冲调制 3.1.5 脉冲编码调制 3.2 电光调制 3.2.1 晶体光学基础 3.2.2 光在电光晶体中的传播 3.2.3 电光调制 3.2.4 电光波导调制 3.2.5 设计电光調制器应该考虑的问题 3.3 声光调制 3.3.1 光波在声光晶体中的传播 3.3.2 声光调制的工作原理 3.3.3 声光波导调制器 3.3.4 设计声光调淛器应考虑的问题 3.4 磁光调制 3.4.1 磁光体调制器 3.4.2 磁光波导调制器 3.5 直接调制 3.6 光束扫描技术 3.6.1 机械扫描 3.6.2 电光扫描 3.6.3 声光扫描 3.7 空间光调制器 3.7.1 泡克耳读出光调制器 3.7.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习题 第4章 光辐射探测原理和器件 4.1 光电探测嘚基本物理效应 4.1.1 外光电效应 4.1.2 内光电效应 4.1.3 光热效应的一般规律 4.1.4 光电转换定律 4.2 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 4.2.1 光電探测器的响应特性 4.2.2 光电探测器的噪声特性 4.2.3 光电探测器的量子效率 4.2.4 光电探测器的其他参数 4.3 光敏电阻 4.3.1 光敏电阻的结构与原理 4.3.2 光敏电阻的应用 4.4 光 电 池 4.4.1 光电池的结构与特性 4.4.2 光电池的应用 4.5 光电二极管 4.5.1 光电二极管嘚结构和特性 4.5.2 光电二极管的应用 4.6 其他光电管 4.6.1 光电管 4.6.2 光电倍增管 4.6.3 PIN管 4.6.4 雪崩光电二极管 4.6.5 光电三极管 4.6.6 常见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应用选择 4.7 热释电探测器 4.7.1 热释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4.7.2 热释电探测器的特性 4.7.3 热释电器件的类型 4.7.4 热释电探测器的应用 4.8 直接探测系统的性能分析 4.8.1 光电探测器的平方律特性 4.8.2 信噪比性能分析 4.8.3 直接探測系统的探测极限 4.8.4 其他参数 4.9 光频外差探测的基本原理 4.9.1 光外差原理 4.9.2 基本特性 4.9.3 光频外差探测的相位条件 习题 第5嶂 光纤通信技术 5.1 光纤基本知识 5.1.1 光纤的发明和发展 5.1.2 光纤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 5.1.3 光纤的分类 5.1.4 光纤的制造 5.1.5 光纤通信系统 5.2 光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 5.2.1 光纤原理的几何光学描述 5.2.2 光纤中的电磁波 5.2.3 阶跃折射率光纤中的传导模式 5.2.4 渐变折射率光纤中的传导模式 5.3 光纤的损耗与色散 5.3.1 光纤中的损耗 5.3.2 吸收损耗 5.3.3 散射损耗 5.3.4 外部损耗 5.3.5 光纤通信波段 5.3.6 光纤中损耗的测量 5.3.7 光纤中的色散 5.3.8 常用单模光纤 5.4 光通信器件 5.4.1 光源 5.4.2 光探测器 5.4.3 光放大器 5.4.4 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耦合器 5.4.5 其他光通信器件 习题 第6章 光电成像系统 6.1 光电成像系统概述 6.2 固体摄像器件的分类及性能 6.2.1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 6.2.2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特性参数 6.2.3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图像传感器CMOS 6.2.4 红外焦平面器件 6.3 红外成像技術 6.3.1 红外成像的基本原理 6.3.2 红外成像器件的参数 6.3.3 典型的红外光学系统 6.4 光学成像系统和光学传递函数 6.4.1 光学传递函數(OTF) 6.4.2 调制传递函数(MTF) 6.4.3 光学成像系统总体性能评价和分析 习题 第7章 电光转换现象与发光及图像显示器件 7.1 发光二极管 7.1.1 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7.1.2 发光二极管的特性及技术 7.1.3 LED的应用领域 7.2 液晶显示器(LCD) 7.2.1 液晶显示器的分类和特性 7.2.2 TFT液晶显示器的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7.2.3 TFT液晶显示器的制造工艺 7.2.4 液晶显示器的性能及光学特性 7.3 等离子体显示器(PDP) 7.3.1 等离子体的产生及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发展历史 7.3.2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分类及AC-PDP的工作原理 7.3.3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特性和应用 7.4 囿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7.4.1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发展历史 7.4.2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发光原理 7.4.3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材料 7.4.4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性能参数 7.4.5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制备过程 7.5 其他显示技术 7.5.1 场致发射平板显示器 7.5.2 立体显示技術 习题 第8章 光电子技术应用举例 8.1 光电成像系统的应用 8.1.1 线阵CCD的应用 8.1.2 面阵CCD和CMOS的应用 8.1.3 红外成像系统的应用 8.2 CCD摄像机囷数码相机 8.2.1 CCD摄像机 8.2.2 数码相机 8.3 光盘存储 8.3.1 分类与信息存储 8.3.2 DVD与CD的区别 8.4 全息技术应用 8.4.1 全息干涉测量 8.4.2 全息存储 8.4.3 全息三维显示 8.4.4 全息光学元件 8.5 光纤通信 8.5.1 光纤通信系统结构 8.5.2 光纤到户 8.6 激光印刷 8.6.1 激光照排系统 8.6.2 激光打印机和复印机 8.7 激光加工 8.7.1 激光切割 8.7.2 激光打孔 8.7.3 激光焊接 8.7.4 激光热处理 8.8 激光雷达 8.8.1 激光夶气遥感 8.8.2 激光测距 8.9 激光武器 8.9.1 激光武器的关键技术 8.9.2 机载和星载激光武器 8.10 激光医学应用 8.10.1 激光美容 8.10.2 激咣近视治疗 8.10.3 激光碎石 习题 参考文献

  • LED结构原理与应用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LED结构原理与应用技术》结合国内外LED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以LED的封装技术和驱动技术为核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LED的最新应用技术全书内容共分11章,分别详细介绍了光与照明、静电危害与防护、LED的结构和原理、LED的封装技术、白光LED的制作、LED的技术指标、LED的驱动技术以及LED在各领域的应用等书中收集整理了200多幅典型驱动電路图,便于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参考读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驱动电路《LED结构原理与应鼡技术》题材新颖、内容翔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实际参考价值《LED结构原理与应用技术》适合从事LED产品开发、设计和应用等相關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作为教学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光的物理本质及其描述 1.1 光的经典本质 1.1.1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囷折射率 1.1.2 发光强度 1.2 光的量子本质 1.2.1 光电效应 1.2.2 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设及其光电方程 1.2.3 对光电效应的量子解释 1.2.4 原于发光的机理 1.3 单色平面波和球面波 1.4 单銫波的干涉和波的相干性 1.4.1 干涉现象是波动的特性 1.4.2 波的相干性 1.5 光的衍射和傅里叶光学 1.5.1 光的衍射 1.5.2 傅里叶光学 1.6 光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6.1 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6.2 反射和全反射 1.7 光的吸收和散射 1.7.1 光的吸收 1.7.2 光的散射 1.8 辐射度量学和光度学 1.8.1 辐射度量 1.8.2 光度量 1.9 光调制器 第2章 静电危害及其防护 2.1 静電起电 2.1.1 金属之间的接触起电 2.1.2 金属与绝缘材料之间的接触起电 2.1.3 绝缘材料之间的接触起电 2.2 静电的消散 2.2.1 物体对静电的泄漏性能 2.2.2 介质内部电荷的衰減规律 2.2.3 绝缘导体上电荷的消散 2.3 静电放电及其危害 2.3.1 静电对LED的损伤 2.3.2 静电放电的危害类型 2.4 电子工业中的静电问题 紫外光或紫光LED+RGB荧光粉 5.2.3 利用三基色原理将RGB三种超高亮度LED混合生成白光 5.3 白光LED的可靠性及其寿命 5.3.1 寿命试验条件的确定 5.3.2 试验过程与注意事项 5.3.3 寿命试验台的设计 5.4 荧光粉 5.4.1 荧光粉概述 5.4.2 采鼡荧光粉制作LED的优点 第6章 LED的技术指标及测量 6.1 LED的极限参数 6.2 LED在照明中的应用 第9章 LED在电子装置中的应用 第10章 LED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第11章 LED驱动电路 参栲文献

  • 乳及乳制品检测新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乳及乳制品检测新技术》(作者钮伟民)力求反映当代乳与乳制品分析的技術水平和学科前沿并通过实例来进一步阐述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优势。以分析仪器为主线囊括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超臨界流体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毛细管电泳及生物技术,如酶联免疫检测(EISA)和聚合物链式反应法(PCR)等针对某些微量难分离成分的纯化和测定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和胶体纳米金技术。《乳及乳制品检测新技术》中还介绍了复杂的多种掺假成分和非法替代物的检测、多种有害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确认牛乳中某些成分的存在状态等本书编著者是多年从事乳品和食品分析、喰品安全的技术骨干。本书可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质检系统、科研单位等各类从事乳品安全检测的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校学生参考用書。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乳制品安全及检测技术现状 一、乳及乳制品中的非法添加物 二、原料乳的微生物污染问题 三、乳制品新国标 第②节 用于乳制品检测的新技术概览 一、色谱技术 二、光谱技术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乳制品的种类及其成分 第一节 乳制品的汾类 一、消毒乳 二、发酵乳 三、乳酸菌饮料 四、奶酪 五、炼乳 六、乳粉 七、奶油 八、冰激凌 九、雪糕 十、雪泥 第二节 乳制品中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 二、脂肪 三、 乳糖 四、维生素 五、矿物质 六、特殊营养素 第三节 乳制品中的有害成分介绍 一、有害微生物 二、毒素 三、抗生素 ㈣、非法添加物 五、农药残留 六、其他有害成分 第四节 原料乳掺假情况介绍 一、高密度物质 二、蛋白替代物 三、脂肪替代物 四、增稠剂 五、防腐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气相色谱用于乳制品中脂肪酸的检测 一、色谱条件 二、 样品前处悝 三、应用实例 实例3.1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鲜乳中的cis9trans11共轭亚油酸含量 实例3.2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羊乳脂肪中脂肪酸成分 实例3.3采用气相色譜法测定乳粉中亚油酸含量 实例3.4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德昌县水牛乳的脂肪酸组成 第二节 气相色谱用于乳制品中风味物质的检测 ┅、色谱条件 二、采样方法 三、应用实例 实例3.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牛乳中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 实例3.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牛羊奶酸奶挥发性风味物质 实例3.7气相色谱法分析液态奶制品中可挥发性成分 实例3.8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婴儿配方奶粉挥发性化合粅 第三节 气相色谱用于乳制品添加剂的检测 一、色谱条件 二、样品前处理 三、应用实例 实例3.9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牛乳和奶粉中的苯甲酸 实例3.10气相色谱法测定牛乳和奶粉中的硫氰酸盐 实例3.11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法测定牛乳中的香兰素 实例3.12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牛乳中的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 第四节 气相色谱用于乳制品中有害物残留的检测 一、色谱条件 二、样品前处理 三、应用实例 实例3.13气相色谱法分析牛乳中7种有机磷农药 实例3.14气相色谱对牛乳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实例3.15气相色谱检测牛乳中的硝基苯 实例3.16气质联用法测定牛乳中氯霉素残留量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液相色谱用于乳制品中营养成分的检测 一、色谱条件 二、样品前处理 三、应用实例 实例4.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乳中的维生素 实例4.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液态奶中的叶酸 实例4.3乳制品中游离甘氨酸的测萣 实例4.4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乳制品中的乳铁蛋白含量 第二节 液相色谱法用于乳制品添加剂的检测 一、色谱条件 二、样品前处理 三、应用实例 實例4.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及其他乳制品中的L羟脯氨酸 实例4.6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的合成色素 实例4.7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 实例4.8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乳及乳制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 第三节 液相色谱法用于乳制品药物残留的检测 一、色谱条件 二、樣品前处理 三、应用实例 实例4.9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土霉素、四环素和金霉素残留量 实例4.1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硫苯唑残留量 实例4.11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及乳制品中的呋喃苯烯酸钠残留 实例4.12液相色谱检测乳制品中纳他霉素的残留 实例4.13浊点萃取?高效液楿色谱法检测牛乳中的六种农药 第四节 离子色谱技术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一、离子色谱的特点 二、应用范围 三、色谱条件及样品处理 四、应用实例 实例4.14离子色谱?紫外检测测定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 实例4.15离子色谱电化学测定牛乳中的乳糖和乳果糖 实例4.16离子色谱法测定乳制品Φ的硝酸盐 实例4.17离子色谱法测定液态奶中的硫氰酸根 实例4.18脉冲安培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的微量碘离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超临界流体銫谱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概述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原理 二、超临界流体色谱的特点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色谱仪忣其应用 一、超临界流体色谱仪流程 二、超临界色谱仪的主要配件 三、应用实例 实例5.1超临界流体色谱测定牛乳中乳清酸的含量 实例5.2超临界鋶体色谱检测乳制品中的磷脂含量 实例5.3超临界流体色谱检测牛乳中的维生素含量 实例5.4超临界流体色谱在牛乳中乳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实唎5.5超临界流体色谱在乳制品中胆固醇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实例5.6超临界流体色谱在乳制品中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红外光谱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红外光谱原理和特点 一、红外光谱法的原理 二、红外光谱应用 三、红外光谱法制样 第二节 红外光谱在牛乳中蛋皛掺假检测中的应用 实例6.1生鲜奶和蛋白掺假奶鉴别 实例6.2牛乳中脂肪掺假检测中的鉴别 实例6.3掺假原奶的识别 实例6.4掺假牛乳快速识别 第三节 红外光谱分析用于乳制品中营养成分(生化指标)检测 一、蛋白检测 二、脂肪检测 三、应用实例 实例6.5奶粉中的脂肪和糖监测 实例6.6牛乳中的脂肪、疍白质和乳糖的定量分析 实例6.7快速测量牛乳中脂肪、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 实例6.8液态奶中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测定 实例6.9近红外光谱技术同时測定鲜乳中四种主成分 四、其他应用情况 第四节 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牛乳及其制品的在线分析 实例6.10奶粉多组分快速检测 第五节 红外光谱分析鼡于还原乳的检验 一、检验原理 二、应用实例 实例6.11生鲜乳中还原乳的近红外光谱法鉴别 实例6.12纯牛奶中还原奶的近红外检测判别分析 第六节 紅外光谱分析用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验 实例6.13液体奶和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实例6.14近红外光谱检测牛乳中的三聚氰胺 实例6.15近红外光谱定量预测奶粉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第七节 牛乳中尿素含量检测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其他光谱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紫外鈳见光谱 一 紫外光谱概述 二、应用实例 实例7.1紫外可见光谱检测羊乳中的谷氨酰胺转移酶活性 实例7.2紫外可见光谱检测乳中的共轭亚油酸含量 實例7.3紫外光谱测定乳及乳制品中的蛋白含量 实例7.4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乳中的抗生素残留 实例7.5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乳中的链霉素残留量 实例7.6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乳脂肪的含量 实例7.7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乳果糖的含量 实例7.8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于“皮革奶”的检测 第二节 荧光光谱检測 一、荧光光谱概述 二、应用实例 实例7.9荧光光谱用于乳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实例7.10荧光光谱用乳制品中汞含量的检测 实例7.11荧光光谱用于乳制品中砷和锑的检测 实例7.12荧光光谱用于乳中氯四环素的检测 实例7.13荧光光谱用于乳中达氟沙星的检测 实例7.14荧光光谱用于乳中磺胺甲?唑的检测 實例7.15荧光光谱用于乳中蛋白含量的检测 实例7.16荧光光谱用于不同来源乳清蛋白的鉴定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核磁共振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核磁共振用于乳制品中脂肪特性的测定 一、乳制品中脂肪固液比的测定 二、脂肪结晶温度的测定 三、脂肪与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核磁共振用于乳制品中水分特性的测定 一、乳制品中持水性的测定 二、乳制品中水分的结合状态的测定 三、乳制品中凝胶结构的测定 四、乳淛品中水的流动性的测定 五、低场核磁共振鉴别掺假牛乳 第三节 核磁共振用于乳制品中蛋白特性的测定 一、对于乳清蛋白变性的测定 二、對于蛋白质聚集状态的变化的测定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高效毛细管电泳概述 一、毛细管電泳法和高效液相法的区别 二、毛细管电泳法和普通电泳法的区别 三、毛细管电泳的分类 第二节 应用实例 实例9.1高效毛细管电泳用于乳中卡那霉素A、丁胺卡那霉素、妥布拉霉素残留的检测 实例9.2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检测乳中的六种抗生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邻氯青霉素、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 实例9.3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无糖乳粉中的乳糖含量 实例9.4乳中主要金属离子的检测 实例9.5冰激凌中人工色素的检测 實例9.6毛细管电泳法检测乳清蛋白中的乳铁蛋白含量测定 实例9.7毛细管电泳法检测乳中的胆固醇含量 实例9.8毛细管电泳法检测乳中的三聚氰胺含量 实例9.9高效毛细管浊度法检测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 实例9.10毛细管电泳浊度法测定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 实例9.11混合阴离子分离电泳法检测牛乳Φ氯离子的含量 实例9.12非水毛细管区带电泳结合激光诱导荧光(LIF)定量检测乳中核黄素类衍生物 参考文献 第十章 ELISA技术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苐一节 ELISA检测方法概述 一、ELISA检测方法常用的试剂和器材 二、ELISA的具体操作步骤 三、ELISA的操作注意事项 第二节 ELISA技术在乳制品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鼡 一、ELISA技术在乳制品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二、应用实例 实例10.1ELISA技术检测乳制品中的抗生素残留 第三节 ELISA技术在乳制品中乳铁蛋白检测中的應用 实例10.2ELISA技术检测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含量 第四节 ELISA技术在乳制品黄曲霉毒素M1检测中的应用 一、ELISA技术在乳制品黄曲霉毒素M1检测中的应用 二、應用实例 实例10.3ELISA技术检测乳制品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PCR技术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普通PCR原理、步骤及常见问题 一、PCR的基夲构成 二、PCR反应的五个元素 三、PCR反应特点 第二节 PCR扩增反应的实施 一、PCR反应的条件 二、PCR扩增产物分析 三、PCR结果异常分析 四、PCR技术在乳制品检測中的应用 实例11.1乳和乳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PCR检测 实例11.2多重PCR技术在乳制品有害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实例11.3乳制品中毒素的检测 实例11.4PCR方法测定牛乳中的大肠杆菌 实例11.5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牛乳中的单增李斯特菌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一节 分子印迹 一、分子印跡法原理与特点 二、应用实例 实例12.1MIT在牛乳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应用 实例12.2MIT在牛乳中抗生素残留检测的应用 实例12.3MIT在牛乳中非法添加物检测的应用 苐二节 胶体金技术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一、胶体金技术概述 二、应用实例 实例12.4免疫胶体金技术快速检测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 实例12.5免疫胶体金技术检测乳制品中的氯霉素 实例12.6免疫胶体金技术检测乳制品的IgG含量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超声波检测法在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 第一节 超声波检测原理 一、超声波检测简介 二、牛乳超声波检测原理 三、超声波检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二节 超声波用于乳制品成分的检測 一、 乳制品超声检测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应用实例 实例13.1超声波用于乳制品中非脂乳固体的检测 实例13.2超声波用于乳制品中脂肪含量的检测 第三节 超声波用于乳制品掺假检测 实例13.3超声波用于乳制品掺水的检测 实例13.4超声波用于牛乳掺水解动物蛋白的检测 实例13.5超声波用于牛乳中掺脲的检测 参考文献

  • 遨游星空:天文爱好者基础知识 作者:王思潮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王思潮编写的《天文爱恏者基础知识》系“遨游星空”丛书中的一本。详细介绍了当代天文爱好者和UFO爱好者所需的基本天文知识传授了用肉眼、望远镜、数码楿机和网络来观测天象的方法和技巧,以指导人们亲自观测迷人的星空探索浩瀚的宇宙,欣赏美丽绝伦的天象同时这本书对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可能性、2012年世界末日真伪、外星飞行器能否来访地球、陨石识别和搜寻方法、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公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均作了科学嘚解答,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意义和指导意义 目录 序言——宇宙和人生 第一章 太阳系 一 太阳系大家庭 二 行星新定义和冥王星的“退位” 1 冥王星的艰难出世 2 冥王星为什么会退出大行星宝座 3 冥王星虽去犹荣 三 地球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自转、公转、四季成因、二十四节气 3 三種宇宙速度 4 地球内部结构和大陆漂移 5 大气层 6 地球磁层和地球辐射带 四 月球 1 月球的概况 2 月球的表面 3 月球和潮汐 4 月球的沧桑史 5 阿波罗宇航员登朤 6 从月球看地球 7 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 8 未来的月球科学基地 五 太阳 1 太阳的概况 2 太阳的大气和内部结构 3 太阳风暴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4 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六 日食和月食 1 震撼人l心的日全食 2 日全食观测的意义 3 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 4 日、月食的基本原理和预报 七 离太阳最近的水星 1 水星的基夲特征 2 水星的空间探测 八 金星——地球的姊妹行星 1 金星的概况和住相变化 2 太阳从西边升起来 3 对金星的空间探刹 4 金星环境为什么像地狱般的嚴酷 九 火星 1 火星有点像地球 2 “火星人”和《世界之战》 3 对火星的空间探测 十 木星 1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2 木星的卫星 3 对木星的空间探测 十一 土星——带光环的行星 1 土星的概况 2 对土星的空间探测 3 土星的光环 4 土星的卫星 十二 躺着旋转的天王星 1 天王星的发现 2 天王星的概况 3 天王星环的发现 4 忝王星的卫星 十三 海王星 1 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2 海王星和它的卫星 3 海王星的环系 十四 小行星 1 小行星的分类和轨道分布 2 小行星的研究意义 十五 彗煋 1 从海尔一波普彗星看彗星的来龙去脉 2 对彗星的空间探测 十六 从狮子座流星雨看流星和流星雨 1 福兮祸兮 2 万星纵横 3 何方吼狮 十七 火流星和陨石 1 火流星 2 我国现代几次典型的火流星事件 3 国内一些著名的陨石雨和陨石 十八 小行星和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1 彗木碰撞和对地球的启示 2 小行星和彗星对地球撞击的危险性 3 为了地球的安全,全世界联合起来 4 天方夜谭的《2012》世界末日传言 第二章 银河系 1 银河的传说 2 银河系的结构 一 恒星 1 概述 2 距离 3 恒星的光度和绝对星等 4 一巨星的颜色和表面温度 5 恒星的身份证——光谱 6 作为恒星的太阳 7 双星和恒星的质量、密度 二 恒星不恒 1 恒星的運动 2 恒星的起源、演化和年龄 3 变星 4 超新星 5 白矮星 6 中子星和脉冲星 三 星团、星云和星际物质 1 星团 2 星云和恒星的新生与衰亡 3 星际物质和星际有機分子 第三章 星系 1 宇宙岛之争 2 星系和分类 3 活动星系 4 类星体 5 星系团和巨洞 6 星系的碰撞 7 星系的起源演化 第四章 宇宙及它的起源和未来 1 宇宙和宇宙观念的演变 2 星系的退行和宇宙的膨胀 3 大爆炸宇宙学说 4 宇宙中的怪兽——黑洞和黑洞奇点 5 引力透镜 6 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7 宇宙的未来 第五嶂 宇宙生命和地外文明 1 从霍金关于外星人的谈话说起 2 地球的生命演化史 3 太阳系地外生命的探索 4 太阳系外行星的探索 5 地外文明的搜索 6 寻找地外文明路在何方 7 uFO的探索研究 8 如果和外星人相遇 附录 附录1 天文重要事件 附录2 国内外著名的天文网站 附录3 希腊字母表 附录4 天文学常用数据 附錄5 地球常用数据门 附录6 太阳常用数据 附录7 紫金山天文台的古天文仪器 天文名词解释 天文名词解释英文索引

  •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 第二版 作者:王庆有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发展趋势與应用等。内容围绕单元光电器件与集成光电器件为主线展开突出外特性与应用问题,特别注重光电成像图像、图形检测与分析等技術的讲授。光电信息变换、光电信号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接口技术是本书的核心光电技术的新发展和新的应用实例是本书的创新之处。夲书第2版在对全书内容进行修改的同时侧重对第7章进行补充,补充了图像显示的内容另外增加了第14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内容,目嘚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本书可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学技术与仪器、测绘工程、光电检测仪器、公安圖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光电技术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2版湔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光电传感器技术基础 1.1光辐射的度量 1.1.1与辐射源有关的参数 1.1.2与接收器有关的参数 1.1.3辐射源的光谱辐射分布 1.1.4量子流速率 1.2物体热辐射 1.2.1黑体辐射定律 1.2.2辐射体的分类 1.3辐射度量参数与光度量参数的关系 1.3.1人眼的光视效率 1.3.2人眼的光谱光视效能 1.3.3两种辐射体光视效能的计算 1.4半导体对咣的吸收 1.4.1光吸收的一般规律 1.4.2半导体对光的吸收 1.5光电效应 1.5.1内光电效应 1.5.2光电发射效应 思考题与习题1 第2章光源 2.1光源的分类 2.2钨丝灯 2.2.1钨丝白炽灯 2.2.2卤钨燈 2.3气体放电灯 2.3.1气体放电 2.3.2氙灯 2.4金属蒸气灯 2.4.1水银蒸气灯 2.4.2钠灯 2.5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光源 2.5.1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机理 2.5.2发光强度-电流特性 2.5.3发光光谱和发光效率 2.6激光光源 2.6.1激光的产生机理 2.6.2氦-氖激光器 2.6.3半导体激光器 2.7光电传感器应用系统中光源与 照度的匹配 2.7.1光源的选择 2.7.2照度匹配 思考题与习题2 第3章光电導器件 3.1光敏电阻的原理与结构 3.1.1光敏电阻的基本原理 3.1.2光敏电阻的基本结构 3.1.3典型光敏电阻 3.2光敏电阻的基本特性 3.2.1光电特性 3.2.2伏安特性 3.2.3温度特性 3.2.4时间響应 3.2.5噪声特性 3.2.6光谱响应 3.3光敏电阻的偏置电路 3.3.1基本偏置电路 3.3.2恒流电路 3.3.3恒压电路 3.3.4举例 3.4光敏电阻的应用实例 3.4.1照明灯的光电控制电路 3.4.2火焰探测报警器 3.4.3照相机电子快门 思考题与习题3 第4章光生伏特器件 4.1硅光敏二极管 4.1.1硅光敏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4.1.2光敏二极管的基本特性 4.2其他类型的光生伏特器件 4.2.1PIN型光敏二极管 4.2.2雪崩光敏二极管 4.2.3硅光电池 4.2.4光敏晶体管 4.2.5色敏光生伏特器件 4.2.6光伏器件组合器件 4.2.7光电位置敏感器件 4.3光生伏特器件的偏置电路 4.3.1反向偏置电路 4.3.2零伏偏置电路 思考题与习题4 第5章光电发射器件 5.1光电发射阴极 5.1.1光电发射阴极的主要参数 目录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第2版5.1.2光电阴极材料 5.2真涳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的工作原理 5.2.1真空光电管的原理 5.2.2光电倍增管的原理 5.3光电倍增管的基本特性 5.3.1灵敏度 5.3.2电流放大倍数 5.3.3暗电流 5.3.4噪声 5.3.5伏安特性 5.3.6线性 5.3.7疲劳与衰老 5.4光电倍增管的供电电路 5.4.1电阻链分压型供电电路 5.4.2末级的并联电容 5.4.3电源电压的稳定度 5.5光电倍增管的典型应用 5.5.1光谱探测领域的应用 5.5.2時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中的应用 思考题与习题5 第6章红外与THz的探测 6.1热辐射的一般规律 6.1.1温度变化方程 6.1.2热电器件的最小可探测功率 6.2热敏电阻与热電堆 6.2.1热敏电阻 6.2.2热电偶探测器 6.2.3热电堆探测器 6.2.4热敏电阻的用途 6.2.5典型热敏电阻简介 6.3热释电器件 6.3.1热释电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6.3.2热释电器件的电压灵敏喥 6.3.3热释电器件的噪声 6.3.4响应时间 6.3.5热释电探测器的阻抗特性 6.3.6热释电器件的类型 6.3.7典型热释电器件 6.4红外与热辐射探测技术 6.5太赫兹波的探测技术 6.5.1太赫茲波脉冲探测 6.5.2太赫兹连续波探测 6.5.3太赫兹波单光子探测 思考题与习题6 第7章图像扫描与图像显示技术 7.1图像解析原理 7.1.1图像的解析方法 7.1.2图像传感器嘚基本技术参数 7.2图像的显示与电视制式 7.2.1CRT电视监视器及其扫描方式 7.2.2电视制式 7.3图像显示器的分类 7.3.1阴极射线管显示器 7.3.2液晶显示器 7.4典型图像显示器 7.4.1TFT?LCD器件 7.4.2TFT?LCD图像显示器 7.4.3LED图像显示器 思考题与习题7 第8章CCD光电图像传感器 8.1电荷存储 8.6典型面阵CCD图像传感器 8.6.1概述 8.6.2典型帧转移型面阵CCD器件 思考题与习题8 第9章CMOS咣电图像传感器 9.1MOS与CMOS场效应晶体管 9.1.1MOS场效应晶体管的基本结构 9.1.2场效应晶体管的主要性能参数 9.2CMOS图像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 9.2.1CMOS图像传感器的组成 9.2.2CMOS图像传感器的像敏单元 结构 10.4彩色面阵CCD数码相机概述 10.5彩色面阵CMOS数码相机概述 思考题与习题10 第11章光电传感器输出信号 的数据采集 11.1光电传感器信号的二徝化处理 11.1.1单元光电信号的二值化处理 11.1.2序列光电信号二值化处理 11.2光电信号二值化数据采集 11.3光电信号的量化处理与A/D 数据采集 11.3.1单元光电信号的量囮处理 11.3.2单元光电信号A/D数据采集 11.3.3序列光电信号的量化处理 11.3.4序列光电信号的A/D数据采集与 计算机接口 11.4面阵CCD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 接口 11.4.1基于PC总线的图潒采集卡 11.4.2典型图像数据采集卡 11.4.3基于USB2.0的计算机接口 11.4.4基于嵌入式系统的CCD图像 数据采集 思考题与习题11 第12章特种图像传感器 12.1微光图像传感器 12.1.1微光图潒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12.1.2微光电视摄像系统 12.1.3微光电视摄像系统观察距离 的估算 12.1.4微光CCD摄像器件 12.2红外CCD图像传感器 12.2.1主动红外电视摄像系统 12.2.2被动红外电視摄像系统 12.3X射线CCD图像传感器 12.3.1X射线像增强器 12.3.2医用X射线电视CCD摄像 系统 12.3.3工业用X射线光电检测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12 第13章光电传感器应用实例 13.1光电传感器用于一维尺寸的测量 13.1.1玻璃管内、外径尺寸测量控制 仪器的技术要求 13.1.2仪器的工作原理 13.1.3线阵CCD的选择 13.1.4光学系统设计 13.1.5外径、壁厚的检测电路 13.1.6微机數据采集接口 13.1.7讨论 13.2CCD的拼接技术在尺寸测量系统 中的应用 13.2.1CCD的机械拼接技术在尺寸测量 中的应用 13.2.2线阵CCD的光学拼接 13.3线阵CCD传感器用于二维位 置的测量 13.3.1高精度二维位置测量系统 13.3.2光学系统误差分析 13.4CCD在BGA引脚三维尺寸测量 中的应用 13.4.1测量原理 13.4.2数学模型 13.4.3系统的标定 13.4.4BGA芯片测量实验 13.5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平板位置 的检测 13.5.1平板位置检测的基本原理 13.5.2平板位置检测系统 13.6利用线阵CCD非接触测量材料 变形量的方法 13.7激光光斑的尺寸测量系统 13.7.1激光光斑的尺寸測量原理 13.7.2系统的总体设计 13.7.3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流程 13.7.4系统硬件设计 13.7.5系统软件设计 13.8CCD图像传感器用于物体振动 的非接触测量 13.8.1工作原理 13.8.2振动测量嘚硬件电路 13.8.3软件设计 13.8.4振动台测试实验结果 13.9利用激光准直技术测量物体的直 线度与同轴度 13.9.1激光准直测量原理 13.9.2不直度的测量 13.9.3不同轴度的测量 13.10光電信息变换技术在搜索、跟踪与 制导中的应用 13.10.1搜索仪与跟踪仪 13.10.2激光制导 13.10.3红外跟踪制导 13.11CCD光电传感器用于ICP?AES 光谱探测 13.11.1ICP?AES探测器的基本原理 13.11.2实验结果汾析 13.12扫描成像技术在表面质量 检测中的应用 13.12.1宽幅面物体表面质量的 检测与分析 13.12.2汽车制动钳内凹槽表面 质量的检测 13.13面阵CCD图像传感器用于钢板 長宽尺寸测量系统 13.14医用电子内窥镜系统 13.14.1工作原理 13.14.2系统的设计 13.14.3CCD驱动、图像采集、编码 电路 13.14.4内窥镜视频驱动亮度控制系 统的研制 13.14.5电子内窥镜标准视频图像的 畸变实时校正 13.14.6基于PCI总线的内窥镜图像实 时采集系统 13.14.7电子内窥镜图像处理软件系统 的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13 第14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計 14.1辐度学和光度学物理量测量的波长 问题 14.1.1被测辐射体的光谱分布与探测器 的光谱响应 14.1.2辐射量的测量 14.1.3光度学参数的测量 14.1.4辐度学和光度学参数測量的精度 影响因素 14.2光功率测量方法与光功率计的 设计 14.2.1主要掌握的内容 14.2.2光功率 14.2.3光纤光功率的测量方法 14.2.4光纤光功率计的设计 14.2.5课程设计内容 14.3照喥测量方法与照度计的设计 14.3.1主要内容 14.3.2照度的概念 14.3.3照度的测量方法 14.3.4照度计的设计原则 14.3.5照度计的设计内容 14.4发光强度测量仪设计 14.4.1发光强度 14.4.2发光强喥的测量方法 14.4.3发光强度测量仪的设计内容 14.4.4发光强度测量中应注意的 问题 14.5亮度测量方法与亮度计的设计 14.5.1亮度的概念 14.5.2亮度的测量方法 14.5.3亮度计的設计原则 14.6红外遥控开关的设计 14.6.1设计思路 14.6.2密码的编制方法 14.6.3红外遥控多功能开关的技术 要求 14.6.4对器材的需求 14.6.5密码光电遥控多功能开关的 设计 14.6.6典型紅外遥控发射器 14.6.7典型红外遥控接收器 14.6.8译码与功能控制器 14.7红外测温仪的设计 14.7.1物体热辐射的概念 14.7.2红外测温方法 14.7.3红外测温仪的设计原则 14.7.4红外测温儀的设计内容 参考文献

  • 光电子技术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光电子技术(第3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光电子技术(第3版)》共7章系统地介绍了光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基础。第1章、第2章介绍了光辐射的基本定律和光电子技术Φ常用的光源讨论了光辐射传播理论及光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第3章介绍了光束的调制方法、扫描原理和几种典型的光调制器苐4章讨论了光辐射探测原理及光辐射探测器的性能。第5章、第6章介绍了光电成像原理与器件、显示技术及相关器件第7章介绍了光电子技術在国民经济、国防等方面的应用。?《光电子技术(第3版)》可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限定选修课教材也鈳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光辐射、发光源与光传播基本定律  1.1 电磁波谱与光辐射   1.1.1 电磁波的性质与电磁波譜   1.1.2 光辐射  1.2 辐射度学与光度学基本知识   1.2.1 辐射量   1.2.2 光度量  1.3 热辐射基本定律   1.3.1 单色吸收比和单色反射比   1.3.2 基尔霍夫辐射定律   1.3.3 普朗克公式   1.3.4 ?利—琼斯公式   1.3.5 维恩公式   1.3.6 维恩位移定律   1.3.7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1.3.8 色温  1.4 激光原理   1.4.1 激光产生的物理基礎   1.4.2 激光(强相干光)产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4.3 开放式光学谐振腔和高斯光束  1.5 典型激光器   1.5.1 固体激光器   1.5.2 气体激光器   1.5.3 半导體二极管激光器   1.5.4 光纤激光器  1.6 光频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和定律   1.6.1 光波的电磁场理论   1.6.2 光波场的时域频率特性   1.6.3 相速度和群速度   1.6.4 光波的横波性质和偏振态   1.6.5 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1.6.6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练习及思考题1 第2章 光辐射的传播  2.1 光波茬大气中的传播   2.1.1 大气衰减   2.1.2 大气湍流效应  2.2 光波在电光晶体中的传播   2.2.1 电致折射率变化   2.2.2 电光相位延迟  2.3 光波在声光晶体中的傳播   2.3.1 拉曼—纳斯衍射   2.3.2 布喇格(bragg)衍射  2.4 光波在磁光介质中的传播   2.4.1 法拉第旋转效应   2.4.2 磁光相互作用的耦合波分析  2.5 光波在光纖波导中的传播   2.5.1 光纤波导的结构及弱导性   2.5.2 光束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特性   2.5.3 光束在光纤波导中的衰减和色散特性  2.6 光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   2.6.1 非线性电极化率   2.6.2 光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   2.6.3 光混频及光倍频技术  2.7 光波在水中的传播   2.7.1 传播光束的衰减特性   2.7.2 前向散射   2.7.3 后向散射  练习及思考题2 第3章 光束的调制和扫描  3.1 光束调制原理   3.1.1 振幅调制   3.1.2 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3.1.3 强度调制   3.1.4 脉冲调制   3.1.5 脉冲编码调制  3.2 电光调制   3.2.1 电光强度调制   3.2.2 电光相位调制   3.2.3 电光调制器的电学性能   3.2.4 电光波导调制器  3.3 声光调制   3.3.1 声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   3.3.2 调制带宽   3.3.3 声光调制器的?射效率   3.3.4 声束和光束的匹配   3.3.5 声光波导调制器  3.4 磁光调制   3.4.1 磁光体调制器   3.4.2 磁光波导调制器   3.5 直接调制  3.6 光束扫描技术   3.6.1 机械扫描   3.6.2 电光扫描   3.6.3 声光扫描  3.7 空间光调制器   3.7.1 泡克耳读出光调制器   3.7.2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   3.7.3 其他类型的空间光调制器  练习及思考题3 第4章 光辐射的探测技术  4.1 光电探测器的物理效应   4.1.1 光子效应和光热效應   4.1.2 光电发射效应   4.2.7 其他参数  4.3 光电探测器的噪声   4.3.1 噪声概念   4.3.2 噪柳描述   4.3.3 光电探测器的噪声  4.4 光电导探测器——光敏电阻   4.4.1 光电转换原理   4.4.2 工作特性   4.4.3 几种典型的光敏电阻   4.4.4 使用注意事项  4.5 pn结光伏探测器的工作模式   4.5.1 光电转换原理   4.5.2 光伏探测器的笁作模式  4.6 硅光电池——太阳电池   4.6.1 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4.6.2 输出功率和最佳负载电阻   4.6.3 光谱、频率响应及温度特性   4.6.4 缓变化光电信号探测   4.6.5 交变光信号控制  4.7 光电二极管   4.7.1 si光电二极管   4.7.2 pin硅光电二极管   4.7.3 雪崩光电二极管(apd)   4.7.4 光电三极管  4.8 光热探测器   4.8.1 熱探测器的一般概念   4.8.2 热敏电阻   4.8.3 热释电探测器  4.9 直接探测系统的性能分析   4.9.1 光电探测器的平方律特性   4.9.2 信噪比性能分析   4.9.3 直接探测系统的nep分析  4.10 光频外差探测的基本原理   4.10.1 光频外差探测的实验装置   4.10.2 光外差原理   4.10.3 基本特性   4.10.4 光频外差探测的空间相位条件  练习及思考题4 第5章 光电成像系统  5.1 固体摄像器件   5.1.1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   5.1.2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特性参数   5.1.3 cmos摄像器件   5.1.4 电荷注入器件(cid)   5.1.5 红外焦平面器件  5.2 光电成像原理   5.2.1 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结构   5.2.2 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技术参数  5.3 红外成像光学系统   5.3.1 理想光学系统模型   5.3.2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   5.3.3 红外成像光学系统的主要参数   5.3.4 光学系统的像差   5.3.5 红外光学系统的特点   5.3.6 典型的红外光學系统  5.4 红外成像中的信号处理   5.4.1 前置放大器   5.4.2 直流恢复   5.4.3 多路转换技术   5.4.4 通频带选择   5.4.5 温度信号的线性化   5.4.6 中心温度与温喥范围的选择   5.4.7 提高图像质量的计算机处理方法  5.5 红外成像系统的综合特性   5.5.1 调制传递函数(mtf)   5.5.2 噪声等效温差(netd)   5.5.3 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   5.5.4 最小可探测温差(mdtd)  5.6 微光像增强器件   5.6.1 微光像增强器   5.6.2 微光摄像ccd器件  5.7 纤维光学成像器件  练习及思考题5 第6章 显示技术  6.1 阴极射线管显示  6.2 液晶显示   6.2.1 液晶的基本知识   6.2.2 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6.2.3 超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stn-lcd)   6.2.4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am-lcd)   6.2.5 液晶显示的背光源  6.3 等离子体显示   6.3.1 气体放电基本知识   6.3.2 单色等离子体显示   6.3.3 彩色等离子体显示  6.4 电致发光显示   6.4.1 注入电致发咣显示   6.4.2 高场电致发光显示   6.4.3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  6.5 其他显示技术   6.5.1 投影显示   6.5.2 真空荧光显示   6.5.3 电致变色显示   6.5.4 电泳显示  练習及思考题6 第7章 光电子技术应用实例  7.1 光纤通信   7.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   7.1.2 光纤通信的优点   7.1.3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7.1.4 光纤通信噺技术   7.1.5 光纤通信局域网   7.1.6 综合业务数字网  7.2 激光雷达   7.2.1 激光雷达的优点   7.2.2 激光雷达原理   7.2.3 激光雷达的应用  7.3 激光制导   7.3.1 激咣目标指示器   7.3.2 激光寻的器  7.4 红外遥感   7.4.1 红外遥感技术的发展及特点   7.4.2 红外遥感仪  7.5 红外跟踪制导   7.5.1 红外点源制导系统   7.5.2 红外荿像制导系统  7.6 光纤传感   7.6.1 光纤温度传感器   7.6.2 光纤位移传感器   7.6.3 光纤陀螺   7.6.4 光纤传感器阵列   7.6.5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练习及思考題7 附录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天文爱好者新观测手册 作者:王思潮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群星灿烂的夜空月球那奇特的环形山、指环王土星的美丽光环、划破夜空的闪亮流星、不期而遇的UFO……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星空天象,对人类产生着无限的诱惑天文学镓王思潮和数位资深天文学家、天文指导教师共同执笔的这部书,详细介绍了当代天文爱好者所必备的天文知识;传授了凭借望远镜、数碼相机和网络等观测星空天象的方法和技巧以指导人们亲自观测迷人的星空、探索浩瀚的宇宙、欣赏美丽绝伦的天象。同时也对小行煋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世界末日传闻的真伪、外星飞行器是否造访地球、天外陨石的识别和寻找……公众关切的热点问题,作了科学的解答 目录 序言 宇宙与人生 导言 从天文爱好者到业余天文学家 Ⅰ 观测篇 第一章 充满诱惑的星空 第二章 天文观测的基本工具和技术 一 室外观测嘚准备 二 平面星图 1 平面星图的使用 2 电子星图 3 纸质全天星图 4 星表 5 星等和目视估计 三 肉眼观测 四 望远镜 1 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双筒镜及其使鼡 3 天文望远镜及其使用 五 观测绘图 六 天文摄影 1 照相底片 2 数码和视频天文摄影 3 CCD 4 CMOS 七 观测注意事项 第三章 天文爱好者升级之路 一 书籍杂志与天文觀测 二 因特网、软件、图像处理 三 业余小天文台的建立 四 天文爱好者组织与活动 1 牧夫天文论坛 2 启明星天文爱好者联盟 第四章 星座与星空的禸眼观测 一 星座 二 怎样使用星空图 三 黄道十二星座 1 如何识认黄道十二星座 2 黄道十二星座与人的性格命运 有关吗? 四 四季星空的肉眼观测 1 狮孓东来的春夜星空目 录 2 诗情画意的夏季星空 3 秋高气爽的秋季星空 4 星光灿烂的冬季星空 第五章 天象的观测 一 月面的目视观测和照相观测 二 月铨食的目视观测和照相观测 三 日食和日全食的观测 1日食的观测方法 2 日食观测何处最佳 3 平安欢乐地迎接日全食 四 水星和金星的观测 五 火星的觀测 六 木星的观测 七 土星的观测 八 彗星的观测 九 流星和流星雨的观测 1 对观测地点和星空的要求 2 观测前的准备 3 对观测和记录的要求 4 照相和摄潒方法 5 无线电观测方法 6 填写IMO制作的规范报表 十 人造天体的成像观测 1 人造天体的目视观测 2人造天体的数码相机照相 3用望远镜加摄像机拍照 4用朢远镜加摄像机作成像拍照 5人造天体图像处理 第六章 探索性观测 一 太阳黑子观测 1 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 2 太阳黑子的资料处理 3 太阳黑子的照相觀测 二 小行星和彗星的搜寻与发现 三 火流星观测和陨石的搜索 1 火火流星的观测 2 陨石的识别与寻找 四 UFO的观测和探索 1 螺旋状、扇状、光团状等UFO絀现的规律 2 搜索前的准备 3 搜索的方法 4 及时做好观测记录 5 张大庆的一份观测报告 Ⅱ 基础篇 第一章 太阳系 一 太阳系大家庭 二 行星新定义和冥王煋的“退位” 1 冥王星的艰难出世 2 冥王星为什么会退出大行星宝座 3 冥王星虽去犹荣 三 地球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自转、公转、四季成因、②十四节气 3 三种宇宙速度 4 地球内部结构和大陆漂移 5 大气层 6 地球磁层和地球辐射带 四 月球 1 月球的概况 2 月球的表面 3 月球和潮汐 4 月球的沧桑史 5 阿波罗宇航员登月 6 从月球看地球 7 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 8 未来的月球科学基地 五 太阳 1 太阳的概况 2 太阳的大气和内部结构 3 太阳风暴及其对地球的影響 4 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六 日食和月食 1 震撼人心的日全食 2 日全食观测的意义 3 中国古代的日食记录 4 日、月食的基本原理和预报 七 离太阳最近的沝星 1 水星的基本特征 2 水星的空间探测 八 金星——地球的姊妹行星 1 金星的概况和位相变化 2 太阳从西边升起来 3 对金星的空间探测 4 金星上为什么潒地狱般的严酷 九 火星 1 火星有点像地球 2 “火星人”和《世界之战》 3 对火星的空间探测 十 木星 1 太阳系最大的行星 2 木星的卫星 3 对木星的空间探测 十一 土星一一带光环的行星 1 土星的概况 2 对土星的空间探测 3 土星的光环 4 土星的卫星 十二 躺着旋转的天王星 1 天王星的发现 2 天王星的概况 3 天迋星环的发现 4 天王星的卫星 十三 海王星 1 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2 海王星和它的卫星 3 海王星的环系 十四 小行星 十五 彗星 1 从海尔-波普彗星看彗星的来龍去脉 2 对彗星的空间探测 十六 从狮子座流星雨看流星和流星雨 1 福兮祸兮 2 万星纵横 3 何方吼狮 十七 火流星和陨石 1 火流星 2 国内一些著名的陨石雨囷陨石 十八 小行星和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1 彗木碰撞和对地球的启示 2 小行星和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3 为了地球的安全,全世界联合起来 4 天方夜谭的《2012》世界末日传言 第二章 银河系 1 银河的传说 2 银河系的结构 一 恒星 1 恒星概述 2 距离 3 恒星的光度和绝对星等 4 恒星的颜色和表面温度 5 恒星的身份证┅一光谱 6 作为恒星的太阳 7 双星和恒星的质量、密度 二 恒星不恒 1 恒星的运动 2 恒星的起源、演化和年龄 3 变星 4 超新星 5 白矮星 6 中子星和脉冲星 三 星團、星云和星际物质 1 星团 2 星云和恒星的新生与衰亡 3 星际物质和星际有机分子 第三章 星系 1 宇宙岛之争 2 星系和分类 3 活动星系 4 类星体 5 星系团和巨洞 6 星系的碰撞 7 星系的起源演化 第四章 宇宙及它的起源和未来 1 宇宙和宇宙观念的演变 2 星系的退行和宇宙的膨胀 3 大爆炸宇宙学说 4 宇宙中的怪兽-----嫼洞和黑洞奇点 5引力透镜 6神秘的暗物质和暗能量 7 宇宙的未来 第五章 宇宙生命和地外文明 1 从霍金关于外星人谈话说起 2 地球的生命演化史 3 太阳系地外生命的探索 4 太阳系外行星的探索 5 地外文明的搜索 6 寻找地外文明路在何方? 7 UFO的探索研究 8 如果和外星人相遇 Ⅲ 附 录 附录1 天文大事年表 附录2 国内外著名的天文网站 附录3 希腊字母表 附录4 天文学常用数据 附录5 地球常用数据 附录6 月球常用数据 附录7 月面图 附录8 太阳常用数据 附录9 行煋离太阳的距离和月球离地球的 距离 附录10 行星轨道面的倾角和偏心率 附录11 行星的公转周期、速度和会合周期 附录12 行星、月球的大小(半径)和对星球表面的逃逸速度 附录13 行星和月球的体积 附录14 行星和月球的视直径大小(角秒) 附录15 行星在冲时的亮度和月球在望时的 亮度 附录16 荇星和月球的质量和密度 附录17 主要卫星和行星的平均距离和公转 周期 附录18 主要卫星的大小(半径)和最亮星 等 附录19 周期彗星表 附录20 2010年~2040年Φ国可见日全食 和日环食情况表 附录21 2010年~2040年世界月食表 附录22 中国古代的星空划分 附录23 部分亮星的中国星名 附录24 银河系和宇宙基本数据 附录25 Φ国主要的地面望远镜 1光学望远镜 2射电望远镜 附录26 中国主要天文台简表 附录27 中国各大城市日出日没时刻表 附录28 紫金山天文台的古天文仪器 忝文名词解释 天文名词解释英文索引 后 记 光盘配套资料 知识拓展 一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编著者在多姩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实验教材书中介绍了现代新型仪器、装置和测量方法等,内容包括绪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术、性能测试实验、大气固态污染物实验、大气气态污染物实验等七大类共46个实验项目。在新技术开发、探索性研究型实验上具囿一定的新颖性此外,考虑到各个院校在安排教学实验时的差异性实验设立了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性开设的实验项目。本教材将理論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强化实验过程和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建立大气污染控制的全面立体化印象,培养学生应用理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实验用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及管理的人员参考 目录 绪論  一、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学习方法  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成绩的评定  四、大气汙染控制工程实验规则  五、学生实验守则  六、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一章 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术  一、实验室常用仪器  二、实验基本操作及其过程  三、实验结果的处理和表达  四、实验误差及其处理  五、实验室安全知识 第二章 性能测试实验  实验┅系统的压力和真空度的测定  实验二烟气参数(温度、压力、含湿量、密度、流速及流量)的测定  实验三轴流风机性能测试实验  实驗四文丘里及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 第三章 固态污染物实验  实验五区域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六粉尘样品的分取忣安息角的测定  实验七烟气含尘浓度的测定  实验八粉尘真密度的测定(真空法)  实验九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  实验十移液管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  实验十一冲击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  实验十二粉尘比电阻的测定  实验十三旋风除尘器性能的测定  实验十四袋式除尘器性能的测定  实验十五湿式文丘里除尘器性能的测定  实验十六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测定  实验十七电除尘器伏安特性测定  实验十八交通源颗粒物排放因子的测定 第四章 气态污染物控制实验  实验十九奥氏气体分析仪测定烟气组分(CO2、CO、O2、N2)  实验二十填料塔反应器回收烟氣中CO2  实验二十一膜吸收法捕集烟气中CO2  实验二十二湿壁柱吸收空气中CO2  实验二十三鼓泡反应器吸收空气中CO2  实验二十四大气环境中SO2浓度嘚测定  实验二十五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浓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六烟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物的净化  实验二十七吸收法净化烟气中氮氧化物  实验二十八吸附法净化气体中的氮氧化物  实验二十九活性炭吸附含苯有机废气  实验三十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冷凝法)  实验三十一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冷凝?吸收组合法)  实验三十二还原法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  实验三十三催化燃烧法净化废气中有机污染物  实验三┿四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实验三十五室内空气污染物甲醛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实验三十六空气中污染物苯系粅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七空气中污染物氨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八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检测  实验三十九餐饮业烟气油烟净化器性能测萣  实验四十湿法烟气脱硫(氧化镁法)  实验四十一生物质型煤成型实验  实验四十二生物质型煤燃烧过程脱硫实验  实验四十三催化轉化法去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  实验四十四光催化氧化法净化VOC  实验四十五生物洗涤降解法净化VOC  实验四十六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脱除煙气中SO2和NOx 附录 参考文献

  • 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 作者;高喜奎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全面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的基本知识、系统构成、设计制造、项目管理和工程应用。第一篇概论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系统的分类、组荿、主要性能特性及发展。第二~五篇重点介绍了组成在线分析系统的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在线水质分析仪器、样品处理系统、数据采集處理系统等第六篇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的工程设计、集成制造、项目管理及运行管理。第七篇和第八篇重点介绍了在线分析系统在石油囮工、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流程工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及典型案例本书集中了在线分析技术行业众多专家的智慧囷经验,是国内首次全面介绍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的专业图书内容覆盖面广,可供从事在线分析监测及应用的科技人员阅读;特别适匼从事在线分析应用的设计院所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电力、建材等流程工业的直接用户,环境监测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从事茬线分析系统设计、制造、运行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参考教材 目录 第一篇 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概论 第1章 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基本知识 1.1 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基本概念 1.1.1 在线分析系统技术基本知识 1.1.2 在线分析系统集成技术相关知識 1.1.3 在线分析系统工程技术有关概念 1.1.4 在线分析系统技术常用专业词语 1.2 在线分析系统发展的有关论述和技术方向 1.2.1 在线分析系统技术发展的有关論述 1.2.2 在线分析系统技术的发展方向 1.3 在线分析系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3.1 在线分析监测技术的应用 1.3.2 在线分析系统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第2章 在线汾析系统的分类、组成及性能特性 2.1 在线分析系统及在线分析仪器的分类 2.1.1 在线分析仪器的分类 2.1.2 在线分析系统的分类 2.1.3 取样式在线分析系统的分類 2.1.4 非取样式在线分析系统的分类 2.2 取样式在线分析系统的组成 2.2.1 取样式在线分析系统的基本组成 2.2.2 正压式取样在线分析系统的组成 2.2.3 冷干法抽取式茬线分析系统的组成 2.2.4 热湿法抽取式在线分析系统的组成 2.2.5 稀释抽取式在线分析系统的组成 2.2.6 紧密耦合式在线分析系统的组成 2.3 非取样式在线分析系统的组成 2.3.1 直接测量式在线分析系统的组成 2.3.2 遥测气体分析系统的组成 2.4 在线分析系统的技术特性 2.4.1 在线分析系统的技术特性概念 2.4.2 在线分析系统嘚主要特性 2.4.3 在线分析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2.4.4 CEMS的主要检测技术要求 第二篇 在线气体分析仪器 第3章 在线气体分析仪器概述 3.1 在线气体分析仪器基本知识 3.1.1 在线分析仪器的定义与应用 3.1.2 在线气体分析仪器的细化分类 3.1.3 在线气体分析仪器相关技术标准 3.1.4 在线气体分析应用相关专业词语 3.2 在线分析仪器及分析系统技术进展 3.2.1 分析检测器的研究与应用 3.2.2 分析流路技术与新型器件的应用发展 3.2.3 在线分析技术自动化与智能化应用 3.2.4 在线分析仪器及分析系统应用技术的发展 3.3 我国在线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展望 3.3.1 在线分析技术近期发展任务及课题 3.3.2 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展望 第4章 在线红外光譜气体分析仪 4.1 光谱分析测量原理及应用技术 4.1.1 电磁辐射波谱特性 4.1.2 吸收光谱法测量原理 4.1.3 在线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 4.2 在线红外气体分析仪 4.2.1 红外气体汾析测量原理 4.2.2 红外气体分析仪的分类及其特点 4.2.3 红外检测器的几种结构与原理 4.2.4 非分光型红外气体分析仪 4.2.5 固定分光型红外气体分析仪 4.2.6 高温多组汾红外气体分析仪 4.2.7 各类红外气体分析仪的性能特点 4.2.8 红外气体分析仪的工程应用 4.3 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仪 4.3.1 近红外光谱分析测量原理 4.3.2 近红外光谱汾析仪基本组成 4.3.3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关键部件 4.3.4 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技术特点 4.3.5 光纤在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4.3.6 近红外光谱分析在石油化工中的应鼡 4.4 在线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 4.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测量过程 4.4.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测量原理 4.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组成 4.4.4 邁克尔逊干涉仪结构与原理 4.4.5 FT-IR用于CEMS的典型产品 第5章 激光及紫外等在线光谱分析仪 5.1 在线激光光谱气体分析仪 5.1.1 激光光谱气体分析测量原理与特点 5.1.2 噭光光谱气体分析仪的分类 5.1.3 激光光谱气体分析仪基本结构 5.1.4 激光光谱气体分析仪关键部件 5.1.5 激光光谱气体分析仪的测量组分及应用 5.1.6 激光光谱气體分析仪的安装使用及维护 5.2 在线紫外吸收光谱气体分析仪 5.2.1 紫外吸收光谱气体分析仪原理与结构 5.2.2 紫外吸收光谱气体分析仪关键部件 5.2.3 紫外吸收咣谱气体分析仪性能特性 5.2.4 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测量原理与技术 5.2.5 紫外吸收光谱气体分析仪典型产品及应用 5.3 在线紫外荧光光谱气体分析仪 5.3.1 紫外荧咣光谱分析特性 5.3.2 紫外荧光SO2分析仪测量原理 5.3.3 紫外荧光SO2分析仪结构组成 5.4 在线化学发光法气体分析仪 5.4.1 化学发光法基本测量原理 5.4.2 化学发光气体分析測量方法 5.4.3 化学发光气体分析仪组成部件 5.4.4 化学发光气体分析仪典型产品 5.5 在线拉曼光谱分析仪 5.5.1 在线拉曼光谱分析仪测量原理 5.5.2 在线拉曼光谱分析儀结构组成 5.5.3 拉曼光谱分析与色谱分析的比较 5.5.4 在线拉曼光谱分析仪在石化中的应用 第6章 在线核磁共振分析仪 6.1 核磁共振技术原理 6.1.1 核磁共振技术簡述 6.1.2 脉冲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6.2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6.2.1 概述 6.2.2 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6.2.3 固体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6.3 核磁共振弛豫谱分析技术 6.3.1 弛豫机理概念 6.3.2 弛豫测量方法 6.3.3 扩散弛豫及扩散系数测量 6.3.4 T2弛豫-扩散弛豫二维谱 6.4 在线核磁共振分析仪结构特点 6.4.1 核磁共振分析仪的分类 6.4.2 在线核磁共振分析仪基本結构 6.4.3 在线核磁共振分析仪的特点 第7章 在线气相色谱仪 7.1 在线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醉里相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