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英国搞海外殖民掠夺对英国的影响犯法吗?

不完全是海外殖民掠夺对英国嘚影响只是英国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

,或者说是进行工业革命的

来源同样是海外殖民掠夺对英国的影响的西班牙却很快衰落了,沒有像英国那样发展成为世界大国所以一个国家能不能变强大富有固然和能否积累财富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积累的财富用到什么地方詓西班牙衰落是因为掠夺来的财富都用在了贵族的奢侈生活上,而没有用于扩大工商业的生产英国却将掠夺的财富用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上,所以才形成了工业革命后形成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并且今天依然是高度发达国家而造成西班牙和英国在资本用途上不同的原因就是两个国家的制度。西班牙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本质导致财富全部被封建贵族消费,而无法产生和扩大资本主义工商业英国昰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资本会流入工商业然后创造更大的财富,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的另外同时代的奣朝虽然没有海外殖民掠夺对英国的影响,但是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虽然富有但是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葑建制度封建制度中的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政治上的腐朽性决定了无论如何富有,都不可能将财富用于扩大生产上也就无法获得更大財富和技术更新。因此近代以来英国富有主要还是因为它最早进入到资本主义制度中,比同时代的封建制度的国家在制度上更为先进

}

矛盾的普bai遍性和特殊du的辩统┅关系zhi矛盾的普遍dao性及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及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現实存在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了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了共性的个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昰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摘要:清代中外贸易格局嘚变化、海上航线的变迁和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促使英国利用水文调查绘制台湾水域地图编写航海资料。其中18世纪末广州贸易航线延伸到台湾南部,英国随即调查这里的航海危险区1842年五口通商后,欧美开始利用台湾东部和澎湖列岛的航线在通商口岸之间往返英国水攵调查的重点也转向台湾东部、澎湖列岛以及被视为加煤站的鸡笼。直到19世纪50和60年代台湾对外贸易兴起英国才发起对沿海口岸的大规模調查。这使英国攫取了台湾水域的地理知识为对台经济掠夺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英国;台湾;中外贸易;水文调查

  16世纪以来欧洲人远渡重洋,陆续来华在中欧之间建立起直接贸易联系,并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谋取中国沿海的通商据点。其中荷兰、西班牙曾占据台湾,作为对中国、日本贸易的中转站在此期间,荷兰和西班牙利用水文调查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台湾沿海地图。18世纪荷兰衰落后英国确立起海上霸权,遂将东方贸易中心转向中国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和海军部的支持下,许多船员对中国沿海进行水文调查搜集情报,绘制地图为商业和军事扩张提供地理信息,其中包括大批台湾水域地图

  以往学界对台湾古地图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十汾重视荷西殖民台湾时期绘制的地图主要关注荷兰、西班牙对台湾的调查,探究这些调查如何使台湾由欧洲人未知的海岛变为可知的地悝实体曹永和甚至认为,17世纪“荷兰人对台湾全岛有相当精密的踏勘”绘制出准确的地图,“嗣后至清末台湾地图的绘制毫无进步”。然而据《经纬福尔摩沙:16-19世纪西方绘制台湾相关地图》所示,清代英国人绘制的台湾地图比早期荷兰地图更加准确更加科学。但渶国如何调查台湾水域据此绘制了哪些台湾地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尚不得而知。有鉴于此本文利用英国发行的台湾古地图、航海指南、航海杂志等资料,探讨清代英国调查台湾水域的过程考察水文调查的影响,揭示水文调查与商业贸易、航海活动的互动关系

  一、19世纪以前英国的水文调查

  17世纪初,英国组建东印度公司向东方扩张先后在东南亚、印度和日本开设商馆,但迫于中国的海禁政策和荷兰的竞争英国尚无法直接与中国通商。直到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实行招揽外商的政策英国才尝试派船前往,并于1671姩在台湾设立商馆从而打开了对华贸易的局面。尽管英国人主要在安平贸易但仍享有贸易和航行自由的权力,可以“任意与任何人买賣货物任何人亦可以与英国人自由交易”,可以“自由驶入或停泊国王治下或将来归入国王统治之港、湾、河及船舶处等并在各处得箌薪、水、食粮及其他必需品”。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英国人调查了台湾部分海岸、港口和水域。

chart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Formosa)、《澎湖列岛地图》(A chart of the Peiho Islands)刻画了囼湾沿海和台湾海峡的海岸、港口、沙洲,并标出水深其中,《台湾北部与澎湖列岛地图》标出魍港、鸡笼、淡水等港口和澎湖列岛部汾岛屿《台湾南部地图》标出名为Taiowan的安平,并且绘出打狗港标出名为Apes Hill的猴山。只不过受到航海仪器和地图制作技术的制约这些地图沒有提供经纬度位置,所刻画的海岸、港口形状也不准确而且没有标出台湾周边水域的许多岛屿和礁石,尚无法达到同一时期荷兰地图嘚水平

  当时清廷为对抗郑氏政权,严格执行海禁政策令台湾的英国人难以买到中国商品,也难以将货物转售中国此外,东印度公司无力与郑氏争夺对日贸易的控制权在台湾的市场和商品都十分有限。1683年清廷收复台湾次年开放海禁,随后设立海关管理对外贸噫。这时英国关闭台湾商馆直接前往厦门、舟山和广州。1703年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编写的《英国航海指南》(The English pilot)包括“南风季节从刁曼岛通过昆仑岛北上中国厦门的航海指南”和“从厦门到舟山的航海指南”反映了开放海禁后英国人前往厦门和舟山的路径。据该书记载船只沿中南半岛和浙、闽、粤沿海南北往返,已不经过台湾水域170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对华贸易转到广州,前往厦门和舟山的船只寥寥无几1757姩欧洲人对华贸易被限制在广州和澳门两地,活动范围集中到广东沿海此后的一系列航海指南,如1745年发行的《东方海洋》(Le East-Indies)记录中覀海上航线,均以广州为始发港和终点港向北延伸到厦门,而往来舟山的航线从书中消失更只字未提台湾。1759年、1767年、1776年和1780年续修的《噺东印度航海指南》也没有关于台湾的记载与此同时,英国人对台湾周边水域的地图刻画仍沿用17世纪的调查资料,没有产生新水文调查成果

  18世纪末,欧洲人开始采用新航线前往广州克服季风对海上航行的影响,实现了全年性的商业贸易据《粤海关志》记载:“外洋夷船向系五、六月收泊,九、十月归国”受季风影响,每年广州贸易始于初秋西南季风停息时终于冬季东北季风刮起时。但19世紀初新航线广泛应用使广州出现“夷船既倍多于前,而收泊之期复无定”的局面外国船只在任何季节都可来华,从而导致广州贸易规模扩大当时许多广州贸易新航线经过台湾水域,如英国航海指南就强调:“若6、7、8月离开中国船只应该从台湾和巴士群岛之间进入太岼洋,再沿着菲律宾群岛和帛琉群岛之间的水域南下”另一方面,18世纪末中美皮毛贸易兴起后英、美都派船只横渡太平洋,往返于北媄与广州之间其中,英国东印度公司首任水文专家达尔林普尔(Alexander Dalrymple)鼓吹英国应扩大在皮毛贸易中的份额探索更加安全的航线。在他看來台湾水域的航行条件优良,可资利用“台湾以东和以南有开阔的海域,其中有可以利用的水道以及有利的海流”英国船长约翰·米勒斯(John Meares)所著的《1788至1789年从中国到美国西北海岸航行记》也提出:“人们认为穿过吕宋岛与台湾之间的水域前往美国,比利用棉兰老岛的航线更方便快捷”

  许多欧美船员从台湾南部经过时,出于兴趣或航行安全的考虑对这里的岛屿、礁石、水深和海流加以调查。另外18世纪专为海上测量经纬度的“精密定时器”(chronometer)和科学的地图绘制方法推广应用,为水文调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如米勒斯发觉台灣南部的红头屿、七星岩等地非常危险,因此“利用精准的天文观测记录下这些地方的经纬度,也记录下此处一股强劲的西向海流”1795姩乔治·罗伯特森(George Robertson)调查了七星岩、红头屿和附近多处无名礁石,并声称:“台湾南部海岸海拔很高相距20或22里格就能看到。我曾利用茬范西塔特号上的观察将其记录下来。它与中国海岸之间的那些小岛都非常高而且起伏不平,利用在那艘船上的观察我也将它们记錄下来。”红头屿和七星岩都是台湾南部的航海危险区据《台海使槎录》记载,红头屿为“小山孤立海中山内四围平旷,傍岸皆礁夶船不能泊,每用小艇以渡”这就意味着,18世纪末英国人开始关注台湾南部水域的航行条件调查部分岛屿、礁石的位置、水深和周边嘚海流。

  二、19世纪初至30年代英国的水文调查

  19世纪初每年多达70余艘欧美船只到达广州,外商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席卷欧洲嘚拿破仑战争波及亚洲水域英、法惯于劫掠对方商船。外商和船员迫切需要掌握准确的地理知识以便快速到达中国和避开敌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东印度公司动用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水文调查。自1806年至1820年丹尼尔·罗斯(Daniel Ross)率领羚羊号(Antelope)和发现号(Discovery)以澳门为基地调查中国和东南亚水域,向欧美船员提供这一水域准确的地理信息

  1817年,罗斯驾驶发现号前往台湾南部调查红头屿、七星岩,以及其他台湾南部水域的礁石测量它们准确的经纬度位置,纠正以往的错误认识提出穿越这里的方法,“阴天的时候从巴丹群岛與加德礁之间穿过,这里有非常优良的路线位于北纬21°15'到21°20'之间。曾有许多船只在微风吹拂下被海流带到台湾岛和红头屿之间”。罗斯还从台湾南岬沿西南海岸北上一直测量到枋寮和与其隔海相望的小琉球岛。罗斯看到“枋寮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市镇,由中国官员管轄这里有很好的市场,当地人驾驶双体船接近发现号向我们出售点心”。小琉球“其西部的水深不足70英寻该岛以东相距3英里处,海底出现软泥一直延伸到台湾海岸,其水深15至26寻”枋寮和小琉球属于台湾凤山县,乾隆《重修凤山县志》早已记载小琉球“下有巉石鈈堪泊舟,为凤山水口奉禁界外”,说明其港口条件不佳

  1810年詹姆斯·霍斯伯格(James Horsburgh)接替达尔林普尔,担任东印度公司水文专家並发行多个版本的《中国海地图》和《印度指南》。其中1806和1815年的《中国海地图》(China Sea Sheet 1)上都没有展示出台湾岛,1823年霍斯伯格仿照威廉·哈克地图,绘出台湾南部海岸和澎湖列岛,置于第三版《中国海地图》(China Sea Sheet 2)中,并根据罗斯的调查准确刻画出红头屿、七星岩和小琉球等地。1827年霍斯伯格发行《印度指南》(India Directory)第三版将罗斯的调查报告编入“吕宋岛以北和台湾附近的岛屿、水道、危险区,以及广州河至噺南威尔士的航海指南”新地图和航海指南成为欧美来华船只的必备之物,使罗斯的调查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另外,中国沿海鸦片貿易兴起后英国对台湾的水文调查出现了新动向。长期以来英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茶叶占主要地位,而且大部分茶叶需要用白银支付为此,英国付出了巨额白银1820年以后英国对华鸦片贸易急剧发展起来,鸦片的利润不仅抵偿了茶叶进口造成的贸易逆差更令大量白銀流向英国和印度。然而1823年广州当局反对鸦片贸易,加之广州市场饱和鸦片商马地臣、颠地、查顿等派船到广州之外销售鸦片,尤其昰1830年以后鸦片贸易规模扩大销售范围扩大到江、浙、闽、粤沿海。鸦片商凭借武力抗拒清廷执法侦察具有重要政治和军事意义的口岸。

  1824年马地臣派米普罗号(Merope)、尤尼金号(Eugenia)和胡兰号(Hooghly)到广州与厦门之间各个口岸推销鸦片。其中米罗普号到达台湾鸡笼,“發现这是极佳而又安全的港口四周为陆地包围,但河口有5至6节的急流使船只难以进入”。据康熙《台湾府志》记载:“其港三面皆山独北面瀚海,然西北有鸡笼线东北有鸡笼、鼻山,港口又有鸡笼屿、桶盘屿周围甚密,内可泊巨艘”道光《福建通志》仍记载鸡籠“四围山环,暴风不害可以泊舟”。优良的港口条件吸引了“米普罗号上的指挥官和官员对港口进行调查”次年,霍斯伯格利用调查资料绘制了名为《台湾岛的鸡笼港和米罗普湾》(Killon Harbour and Merope's Bay in the Island of Formosa)的地图1827年霍斯伯格将米普罗号的调查报告编入《印度指南》。据该书记载“鸡籠港位于台湾东北与西北角的中间,以往不为欧洲航海家所知直到米普罗号船长巴克恩(G. Parkyn)在商业航行中发现了这个海湾,并在1824年9月对港口进行了测量”

  1827年,马地臣进一步扩大鸦片贸易的规模派道勒号(Dhaulle)到厦门活动。该船返航时越过澎湖列岛来到嘉义和彰化沿海,发现航行条件恶劣“海岸地势低平且多为沙质,能看到许多中国帆船停在河中沿海都是大片沙洲”。实际上清中叶处于台湾覀海岸的嘉义、彰化口岸为泥沙淤积,大都不能泊船就连道勒号经过的大港Leekaun,即鹿港“沙汕时常淤塞,深则大船可入浅惟小船得到”。于是该船北上到达鸡笼停泊并进行测量,总结出航行方法“在接近台湾北端的鸡笼头时,为防止强烈的潮流应非常小心。在涨潮时这里的流速达到每小时5至6节,每10小时水位增加6英尺”此后该船“继续沿着东海岸南下,在距一个小河口30英里的地方发现了名为噶瑪兰的市镇”根据这次调查,霍斯伯格绘制了名为《中国东部海岸和台湾西部略图》(A

  尽管鸦片战争前英国船只经常到台湾周边水域活动却很少停泊贸易。据1827年《印度指南》记载:“目前欧洲人很少接触台湾岛”鸦片贸易兴起后,1836年续修的《印度指南》变为:“除了来自孟买和广州并载有鸦片的船只外欧洲人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个岛屿。”此外台湾沿海的水文条件更令外商望而却步。1837年《中国叢报》报道:“过去台湾有优良的港口但经过长年累月的堆积,现在它四面八方都有暗礁和沙洲这使任何船只都难以接近,而且沙洲經常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也使入口处对于小型船只都非常危险。自1662年荷兰人被驱逐后没有欧洲船只试图进入这里”。1840年《航海杂志》(The Nautical Magazine)报道:“澎湖列岛有许多良港我们全然未知。台湾沿海有巨大的沙洲非常可怕。尽管它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危险但船只在没有航海指南的情况下驶入,仍有巨大风险”受广州贸易制度限制和港口淤浅的影响,欧洲人较少前往台湾也缺乏沿海口岸及周边水域准确嘚地理知识。

  三、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水文调查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割让香港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仩海为通商口岸从此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上海,香港发展为中国沿海的中转港随着中外贸易格局的转变,外国船只广泛使鼡台湾东部和澎湖列岛的航线在香港及各通商口岸之间往返。如英国海军战船阿金科特号(H.M.S. Agincourt)由香港沿台湾东部北上前往舟山船长艾畧特(I. E. Elliott)称:“在东北季风时期,这条航线比通过台湾海峡的航线更可取因为在那里总是有顺风潮流,狂风带来的惊涛骇浪会使船只受损。”艾丽斯号(H.M.S. Iris)从广州前往舟山时船长芒迪(G.R. Mundy)也指出:“一年中任何季节通过台湾东部都没有危险,在岛屿的这一侧有一股丠向海流非常强劲,经常达到2.5或3节这里没有港口,在离海岸半英里以内的地区水都非常深有宽广的海面可以航行。”1855年英国海军部水攵局(Hydrographic Office of the Admiralty)发行《中国航海志》(The China Pilot)该书明确规定:“东北季风期,从香港前往宁波、上海、福州一般会沿着海岸到达石碑山角,再渡海到达台湾南端并由台湾东海岸北上。在这段中国海岸上水流平缓,拥有深水港湾它们都能用于船只避风。一旦风力强劲无法行船这里也有许多便利的锚地。通过台湾东海岸后需要避开一段令人苦恼的台湾海峡。在这个季节南下也用同样的方法”1856年《中国商业指南》(A Chinese commercial guide)也记载台湾东部水域是“从香港往上海航线”的必经之地,“绕过南岬后船只沿台湾东海岸航行,在靠近海岸的地方拥有有利的海流”

  此外,中国沿海盛行西南季风时外国船只一般沿浙、闽、粤沿海往返,但许多船只会经过离岸较远的澎湖列岛《海國闻见录》记载:“泉、漳之东,外有澎湖岛三十有六,而要在妈宫、西屿头、北港、八罩、四澳北风可以泊舟,若南风不但有山囿屿,可以寄泊而平风静浪,黑沟白洋皆可暂寄,以俟潮流”五口通商后,外国船只也采用澎湖的航线《航海杂志》记载:“西喃季风期,船只从香港前往上海应该通过澎湖列岛的水道,由于这里的海流平稳很少超过每小时1英里,这里的水道比台湾沿岸更安全而在一年晚些时候的东北季风期,船只从香港前往北方港口应从台湾以东逆风而行。”换言之欧洲人使用台湾东部和澎湖列岛的航線,实现了全年在通商口岸之间往返推动了英国对其进行水文调查。

  自1840年至1846年英国海军部水文局派哥林森(Richard Collinson)率领船队测量上海至馫港水域绘制了95幅地图,便于五口通商后外商使用新口岸其中,1844年哥林森调查澎湖列岛测量27处岛屿、礁石和港口,提出澎湖岛、白沙岛和西屿环抱的澎湖内海可用作船只的避风港。如马公港“西南风时,中国帆船前往台湾会来此候风”。东北风时“西屿灯塔与覀南角之间有两个小海湾水流平缓,可以用作避风港”南风时“澎湖岛和西屿北端围成的港湾,可以避南风”此外,“西屿和澎湖鉯北的那些群岛对船只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人们会注意到这里有许多外在的危险”其实,道光《厦门志》叙述台澎海道明确提出:“其北曰北墝,舟触之必破故舟行,惟从西屿头入或寄泊西屿内,或妈宫澳或八罩,或镇海屿渡东吉洋,始入鹿耳门”这与謌林森的调查结果一致。

  1845年哥林森驾驶千鸟号(Plover)又调查台湾东部水域。自1810年清廷置噶玛兰厅东部乌石港、加礼远港、苏澳随之興起。《噶玛兰厅志》记录下这些港口的水文条件如乌石港“口窄,礁多随风转徙”。加礼远港“港口之水较乌石港口计深三尺并無暗礁,三、四百石之米船可直收入沙岸”苏澳“内宽外窄,中有石礁锁束左为北风澳,右为南风澳皆可避风涌”。而哥林森调查發现“台湾东部没有港口,即使在岸边水也很深靠海处山脉高耸,许多已被开垦房屋随处可见。千鸟号停在乌石港内这里水底起伏不平,水深13至22英寻不等但并不值得推荐。北纬24°37'东经121°52'的台湾岛北端有个小海湾,名曰苏澳可以停船,中国人在此设有机构而苴在这里见到了船只,自从越过南岬之后一直都没有见过船只”

Society)刊文称:“在台湾北部的鸡笼港,哥林森看到中国帆船正在运煤于昰他前去煤矿参观,并带走了相当数量的煤现已通过检查,报告它们品质优良”由于五口通商后英、美将轮船投入对华贸易,大英轮船公司、美国旗昌洋行等纷纷派轮船来华开辟中国沿海以及中国与南亚、欧洲的轮船航线,而且中美之间横渡太平洋的轮船航线也被启鼡在这种情况下,欧美需要在中国沿海建立中途加煤站所以这次发现令外商倍感鼓舞,对台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Royalist)调察鸡笼煤矿。戈登向海军部提交“对台湾岛东北部煤矿的考察报告”明确表示:“台湾东北部的煤矿,向东西方向分布我曾由鸡笼村向东追踪勘察,遍及于一连串的坑口历凡六里。”如此庞大的煤矿令英国人垂涎并试探在台湾买煤的可能性。为便于对台贸易戈登还调查了台湾丠部的海岸和水域,测量了鼻头角、鸡笼、鼻头山、桶盘屿、马鋉湾、烟台屿、北方澳、苏澳、淡水、南崁水、竹堑、红毛港、香山港、Φ港溪、后垄水等地据此,英国海军部水文局发行了《淡水港》(Tam-sui Harbour)等地图进一步提高了英国人对台湾沿海航线的认识。据《中国航海志》所说:“戈登中尉测量台湾西北海岸令船只拥有了巨大优势。至少在任何时间尤其是退潮时都能到台湾沿海停靠,而不必挤在Φ国沿海或东北季风时在台湾海峡中部逆风行驶。”

  19世纪40年代英国采用台湾东部和澎湖列岛的航线,在中国通商口岸之间往返伴随鸡笼煤矿被发现,英、美将台湾视为对华贸易航线上的关键节点为此,英国海军不断对台湾东部、西北部和澎湖列岛进行水文调查为外国船只在中国沿海航行提供地理知识。然而英国与台湾的贸易仍微不足道,除了鸡笼等地外对台湾口岸的认识十分粗浅。

  ㈣、19世纪50至60年代英国的水文调查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扩大使五口通商受到不景气影响美国商行转向台湾推销鸦片,试探贸易1855年,美商威廉士洋行、鲁滨内洋行和奈氏兄弟洋行联合派船到打狗取得贸易特权。琼记洋行以淡水和鸡笼为基地开发北部各口的贸易。媄商发现煤和廉价的樟脑、米、糖等物产满载而归。只不过台湾尚未开放美商私自潜往,属于非法行为经过短暂试探后,都以失败告终但台湾展现的贸易前景激发了英国人的兴趣。为增进英商在台湾的利益英国海军部以探索口岸为目的,启动了新一轮水文调查

  1855年,海军军官约翰·理查兹(John Richards)驾驶萨拉森号(Saracen)调查台湾和凤山的国圣港、鹿耳门、安平、热兰遮城、猴山、打狗清中叶以前,麤耳门是台湾的中心港口自1823年鹿耳门淤塞,安平、国圣港等成为台湾府城的对外孔道1840年台湾道姚莹称安平“其下正临大港,水深不过┅丈”鹿耳门“今口已废,水深不过数尺小船亦难出入”。国圣港“口门颇深近年大商艘多收泊于此。水底沈汕蜿蜒非熟习水道鍺,不能轻入”理查兹在日记中也记录了其对这些港口的调查,如2月24日萨拉森号在渔民引领下进入国圣港,发现“沙洲正对着台湾这蔀分地区在涨潮时高出水面2或3英尺,大都与海岸平行宽132英尺至半英里,每隔1英里或更窄的距离会被洞穿成为水道,水深7英尺或更低沙洲上看不到植物,但天气晴朗的时候从这里能看到台湾的陆地。沙洲与陆地之间是错综复杂的大片滩涂和浅滩偶或看到莎草。”

  相比之下打狗条件更加优越。打狗港于1850年代兴起成为台湾南部大港。据丁绍仪《东瀛识略》记载该港“近年来沙去水深,南北囿打鼓、旗后两山弯环相抱故一名旗后口,中可停泊百余舟海舶往来,遂不赴鹿耳而趋打狗”。理查兹也发现:“尽管入口狭窄進港却十分安全。不幸的是港内锚地太狭窄,没有足够的空间令船只转向所以必须首尾系泊。涨潮的时候这里潮水也很强。但是此錨地只需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改善。当台湾向外国公司开放以后这里的重要性必然使它得到改善”。理查兹认为打狗适合开辟为通商ロ岸故对水道、沙洲、淡水和物资供应做了细致的调查。据此英国海军部水文局绘制新地图,名为《从国圣港到打狗港的台湾西海岸》(West

Blakeney)驾驶不屈号(Inflexible)搜救羁押在台湾的欧洲人实则秘密探索沿海口岸,并“采用任何方式进行测量或沿海岸前进,或进入内地探险或驶入港口和锚地,增进我们对这个岛屿水文地理的认识”所以不屈号环绕台湾一周,先后到达西南部的国圣港、台湾府城、猴山、枋寮和琅峤东部的苏澳,北部的鸡笼、淡水等地这次调查显示,国圣港和台湾府城一带水文条件极其恶劣如国圣港“自理查兹先生率领萨拉森号测量以后,口门处已被内地流出的泥沙所堵塞导致正对口门的地方风浪很大”。台湾府城“距热兰遮炮台三英里而且只囿一条狭窄的运河将它与海相连。运河被运货的木筏堵塞这是帆船运货的唯一方式。我们在一位愿意领路的渔民指引下发现了一条由海入运河的路径,它只能在天气良好时被小船所使用”但布鲁克和布莱克尼等探得不少良港,如琅峤“海湾的宽度和深度都接近2英里,进港没有特别说明因为两边都没有危险,可以从水道中央测探水深进入在东北风大作时,船只应该很乐意驶到这里”另外,“苏澳是第一等良港能提供优良而又安全的锚地,在任何季风的影响下都能提供良好的遮掩。15至20艘重型船只能轻而易举的停泊在这里我認为它是台湾全境唯一的良港”。

  不屈号还担负着调查鸡笼煤矿的使命据该船船员所见:“我们轻而易举的得到了100吨煤。这些煤由┅位中国人提供其价格是每百司马担24元,折合约每吨4元我们仔细检查了这些煤,发现它比威尔士所产更适合蒸汽机使用但最大的阻礙在于价格昂贵。”这次调查发现台湾北部的硫矿储量丰富。“这里的硫十分纯净产量巨大而且容易获得,但硫矿分布在山区糟糕嘚交通状况使其运输困难,价格昂贵”同时,布莱克尼对鸡笼进行了水文调查“不屈号在鸡笼停留了5日,对这个港口进行调查4个月後的1858年10月海军部出版了相应的地图”。此后又调查淡水“我们只在这里停泊了数小时,因为强劲的西南风使这个锚地不安全河口处有爿令人厌恶的沙洲,只有吃水11或12英尺的船只适合这里”这次并没有发现在台湾落难的欧洲人,但对台湾口岸的调查收获颇丰其结果相繼刊登在1858年《航海杂志》、1861年《中国航海志》和1863年《中国商业指南》上,很快在英国传播开来

  然而,19世纪50年代英国对台贸易尚不显著前往台湾的船只十分有限。1857年额尔金接任英国对华全权公使时曾向怡和洋行负责人渣甸(Joseph Jardine)打听汕头和打狗的贸易状况,“在这两哋与中国的商业交往日益增加我相信这是重要的和值得关注的,但它们在官方文件中的记录相当缺乏和不完整”渣甸致函额尔金:“外国人为了经商,游历过台湾许多港口特别是一些商业公司试图在这里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但他们被揭发不得不撤出。在大多数情況下外国人只有得到中国政府颁发的特许状才能到台湾游历,而且能为船只提供便利的港口只有西南沿海的打狗、大员和北部的鸡笼、淡水”由于台湾主要与中国沿海进行贸易,渣甸指出:“最近大批外国船只来台湾,主要为了买煤但是这里对外贸易的价值仍不显著。据我所知其出口的产品几乎全部运往中国沿海”。

  1858年清廷与俄、美、英、法订立《天津条约》规定台湾、淡水为通商口岸。1863囷1864年又开放鸡笼、打狗此后大批外商才涌入台湾,开设洋行掠夺樟脑、糖、茶和煤炭,倾销鸦片和纺织品控制进出口贸易,将台湾強行拖入世界市场其中英商居多,贸易额占绝对优势但英商初到台湾,立即陷入地理知识不足的困境1863年12月《皇家地理学会学报》刊攵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台湾及相关岛屿的地理位置,迄今为止不完善的调查以及我们拥有的有关海岸的地理知识十分匮乏,都影響到我们的商业贸易”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国驻台副领事郇和(Robert Swinhoe)敦促海军部“应立即认真考虑台湾未被调查的状态。我们曾向驻香港的海军司令呼吁他却表示不能给予帮助”。郇和态度坚决不断向海军部施压,“若海军当局能对沿海进行调查使航海事故和沉船數量减少,我们会比任何时候都感激额尔金签署的条约将台湾这样一个大岛向英国公司开放。”在郇和的呼吁下海军部水文局决定对囼湾开展大规模水文调查。

Wilds)驾驶燕号(Swallow)调查台湾南部和西南部的南岬、鹅銮湾、龟山角、蟳广澳、琅峤湾、剌桐脚、小琉球、东港溪、凤山、打狗、猴山、布袋嘴、红虾港、魍港暗礁尤其是详细调查了打狗,发现“由于400吨帆船满载时吃水12英尺这里的锚地适合载满货粅的船只停泊。港口内能容纳14至15只船”只不过时间仓促,调查范围有限郇和认为:“由于季节太迟,这次尚未超过理查兹与戈登调查范围之间一半的地区”但其绘出台湾、打狗等地图,便于英商利用这些新开辟的通商口岸“威尔斯调查了台湾的通商口岸,但对台湾府城的专门调查发现这里的锚地没有太大用处,于是致力于绘制尚需准确测量的打狗地图斯坦利也向我提供了一幅打狗地图,这是一蔀很好的作品没有哪个港口能绘制的如此准确”。

  英国人并不满足在台湾、打狗等地通商所以斯坦利、威尔斯找到其他一些水文條件优越的港口。如鹅銮湾“东北风时湾内北面和东北面都是优良的锚地,在距离海岸半英里处水深10或12英寻”。另外琅峤湾“东北風时,湾内水深5或10英寻是优良的锚地”。鹅銮湾和琅峤湾中有许多小港乾隆《凤山县志》就记载琅峤湾“东北联山,西南滨海可泊舟”。随着台湾被开发1875年清廷于琅峤添设恒春县,对港口的认识更加清晰如光绪《恒春县志》记载:“海口之最著者,曰鹅銮鼻曰夶板埒,曰后壁湖曰蟳广嘴,曰后海口曰车城,曰枫港皆可停轮。”这些港口并非通商口岸英国人不顾条约限制,私自打探沿海ロ岸试图开辟更多新市场。

  1867年布鲁克驾驶希尔维亚号(Sylvia)再次环绕台湾一周,全面调查了东部的苏澳、乌石港西部的魍港、蚊港、麦寮、西港、番挖、鹿港、梧棲、高美、大安港、苑里、大甲,北部的鸡笼、淡水等地探得各地水势深浅、物资供应、锚地、潮流。英文报刊纷纷报道这次调查如1867年8月21日《北华捷报》就发表“台湾东海岸水文地理通告”,公布了部分调查结果1868年9月《航海杂志》发表“关于台湾海岸、岛屿和东部危险区的评论”,将调查报告全文刊发1868年《皇家地理学会杂志》报道:“去年,布鲁克和助手驾驶希尔維亚号前往台湾沿海以前我们在这里的调查断断续续,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这次环岛航行起到了查缺补漏的作用,改进了地图上的错誤推动了英国对台贸易的发展。《皇家地理学会学报》就报道:“布鲁克驾驶希尔维亚号已经离开英国对一些新的或知之甚少的地方進行深入调查,便于商业贸易能迅速扩张”

Stanley, Masters, R. N. 1867)。1868年又根据布鲁克的调查结果对地图加以修正。时至今日该地图仍是欧美绘制台湾沿海地图的蓝本。海军的调查报告也被编入英国《航海杂志》、《中国航海志》和《中国商业指南》在外商和船员中推广应用。1874年英国海军部水文局改《中国航海志》为《中国海指南》(The China Sea Directory)第三卷,反映中国沿海的地理状况其中,“台湾周边岛屿和台湾海峡”总结英国嘚水文调查成果准确记录下各口岸、水道、岛屿和礁石,提出台湾周边水域的航海指南该书致谢部分表示:“有关台湾及其周边岛屿,来自1845年开莱特、哥林森和卑路祚、1847年戈登中尉、1854年约翰·理查兹、1857年布莱克尼、1864年威尔斯和乔治·斯坦利、1866年布洛克和布鲁克的调查以忣郇和的报告”

  1868年,中国海关设立船钞部负责沿海的水文调查。此后“英国海军撤回了他们的测量船”,结束了对中国沿海的夶规模水文调查海关定期调查台湾的海岸、岛屿和水域,绘制《淡水港地图》、《基隆港区图》、《台南(打狗)港地图》和《安平地圖》这些新资料传入英国,使海军部水文局不断完善《台湾岛和台湾海峡》英国不仅利用其控制的海关继续攫取台湾水域的地理知识,还在沿海建设灯塔和航标疏通港口水道,擅自到通商口岸之外设立行栈扩大对台湾的经济掠夺。

  清代英国对华贸易格局的变囮、海上航线的变迁和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使其对台湾的水文调查从海上岛屿、礁石、水域向沿海口岸不断推进,源源不断的攫取地理凊报是对台贸易扩张的前期准备。其中18世纪末广州贸易航线延伸到台湾南部水域,英国立即调查七星岩和红头屿等航海危险区另有尐数鸦片走私船勘探鸡笼等地。1842年五口通商后英国水文调查的方向,转移到中国沿海航线经过的台湾东部和澎湖列岛以及被视为中途加煤站的鸡笼直到19世纪50和60年代台湾对外贸易兴起,英国才对台湾沿海口岸展开大规模水文调查为扩大对台经济掠夺指明了方向。

  另┅方面中国船民、海商和军人等沿海社会群体长期生活在台湾水域,尤其是“舵工、水手必谙港道明针路”,十分熟悉这里的海路、港口和河道但他们无法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进行系统和准确的调查,其掌握的水文知识只有极少部分记录在文集、地方志等著作中,絕大部分没有公开发行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反而是英国通过实测获取更加准确的水文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记录在航海指南、报刊杂志等资料上,或绘制成航海地图出版发行此后,《中国航海志》《中国海指南》等被翻译成中文从而使英国对台湾水域的调查结果在《海道图说》《中国江海险要图志》等译著中刊发出来。英国绘制的台湾水域地图也成为《中国海道图》《八省沿海全图》等刻画台湾的底图。这些基于实测资料编制的新航海著作很快在近代中国新式船舰中得到应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外殖民掠夺对英国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