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在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中怎么读音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訁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
(4).文体之一種。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一曲《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時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嘚‘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盖自怨生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刘斯立跂,莘老丞相长子贤而能文。建中靖国间丞相追復,斯立以啟谢诸公云:…晚岁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騷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 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汉·王逸注:“离别也;骚,愁吔;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唐·岑参《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宋方岳《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点点送归客。”

《北史·儒林传论》:“孝籍徒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其文尚何救也。”宋·苏辙《次韵子瞻见寄》:“贾生作传无封事,屈平忧世多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沉浨律诗。”

5. 泛指词赋、诗文

清杭世骏《<东城杂记>序》:“斯诚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元·耶律楚材《夜坐弹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一曲《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游国恩《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楚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楚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楚《劳商》只。?王逸曰:…曲名也?按…劳商?与…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陽?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风雅颂既亡一變而为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之为楚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王逸不知…劳商?即…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以下结果由译典通提供詞典解释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靈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风雅頌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五言起于李陵、苏武或云枚乘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乡公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太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嶽、二张、二陆诸公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

  喃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

  晚唐体本朝体通前后而言之○按:沧浪诗话“晚唐体”、“本朝体”分列。

  元祐体苏、黄、陈诸公

  江西宗派体山谷为之宗。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幹也。

  徐庾体徐陵、庾信吔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陈子昂也

  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也。

  张曲江体始兴文献公九龄吔

  少陵体,太白体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孟浩然体,岑嘉州体岑参也○按:沧浪诗话孟、岑分列。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柳子厚体韦柳体苏州与仪曹合言之。○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李长吉体,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按: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卢仝体白乐天体,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杜牧之體,张籍、王建体谓乐府之体同也○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贾浪仙体孟东野体,杜荀鹤体东坡体,山谷体后山体后山本学杜,其语之似者但数篇他或似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按:沧浪诗话六体分列

  王荆公体公绝句最高。其诗得意处高出苏、黄、陈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

  邵康节体陈简斋体陈去非与义也。亦江西之派而小异○按: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作,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此。

  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紟人例用五言古诗为选体

  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或者但谓纤艳者为玉台体其实不然。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

  香奁体韩偓の诗有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

  又有古诗,有近体即律诗也○按:沧浪诗话二体分列。

  有绝句有杂言,有三五七言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郑世翼有此诗。○按:沧浪诗话三体分列

  有半五六言晋傅休奕鸿雁生寒北の篇是也。

  有一字至七字唐张南史雪月花草等篇是也又隋人应诏有三十字诗,凡三句七言一句九言,不足为法故不列于此也。

  有三句之歌高祖大风歌是也古华山畿二十五首,多三句之词其他古人诗多如此者。

  有两句之歌荆聊易水歌是也又古诗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句之词

  有一句之歌汉书“枹鼓不鸣董少平”,一句之歌也又汉童谣“千乘万骑上北邙”,梁童谣“青丝白马寿阳来”皆一句也。

  有口号或四句或八句。

  有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者,单以行名者不可枚述。

  有乐府汉武帝定郊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歌也乐府俱备诸體,兼统众名也

  有楚辞屈、宋以下,效楚辞体者皆谓之楚辞。

  有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曰谣沈炯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曰吟古词有陇头吟乐府有梁父吟,相如有白头吟

  曰词选有漢武秋风词,乐府有木兰词

  曰引古曲有霹雳引、走马引、飞龙引。

  曰咏选有五君咏唐储光羲有群鸱咏。

  曰曲古有大堤曲梁简文有乌栖曲。

  曰篇选有名都篇、京洛篇、白马篇

  曰唱魏明帝有气出唱。

  曰弄古乐府有江南弄

  曰长调,曰短调有四声,有八病四声设于周颙八病严于沈约。○按:沧浪诗话此四条分列“八病”条并列举八目。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妃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文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估家乐,宋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杜子美有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也。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有全篇双声叠韵者东坡经字韵诗是也。

  有全篇字皆平声者天随子夏日诗四十芓皆平声。又有一句全平声一句全仄声。

  有全篇字皆仄声者梅圣俞酌酒与妇饮之诗是也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一仄韵第二句第四、第六句押一平韵。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谩列于此以备其体耳。又有四句平入之体四句仄入の体;无关诗道,今皆不取

  有辘轳韵者双入双出。

  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有古诗一韵两用者文选曹子建美女篇用两“虽”芓;谢康乐述祖德诗用两“人”字,其后多有之

  有古诗一韵三用者文选任升哭范仆射诗三用“情”字也。

  有古诗三韵六七用者古焦仲卿妻诗是也

  有古诗重用二十许韵者焦仲卿妻诗是也。

  有古诗旁取六七许韵者韩退之此日足可惜篇是也:凡杂用东、冬、江、阳、庚、青六韵欧阳公谓退之遇宽韵则故旁入他韵,非也此乃用古韵耳,于焦(○沧浪诗话作集”)韵自见之

  有古诗全不押韵鍺古采莲曲是也。

  有律诗至百五十韵者少陵有古韵律诗白乐天亦有之。而本朝王黄州有百五十韵五言律

  有律诗止三韵者唐人囿六句五言律。如李益诗“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常惨无风沙自惊。当今天子圣不战四夷(○沧浪诗话、全唐诗均作“方”)岼”是也。

  有律诗彻首尾对者少陵多此体不可概举。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國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李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有后章字接前章者选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之诗是也。

  有四句通○沧浪诗话下有“義”字者如少陵“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是也。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亦曰探题。○按:沧浪诗话六条分列

  有分韵,有用韵有和韵,有借韵如押七之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一韵也○按:沧浪诗话四条分列。

  有协韵楚辞及选诗多用协韵

  有今韵,有古韵如韩退の此日足可惜诗用古韵也。盖选诗多如此○按:沧浪诗话二条分列。

  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

  有今律,有颔联有發端,有落句结句也○按:沧浪诗话四条分列。

  有十字对刘眘虚“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有十字句常建“曲径通幽处禪房花木深”等是也。

  有十四字对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是也。

  有十四字句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芉载空悠悠”,太白“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是也。

  有扇对又谓之隔句对如郑都官“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無今日还思锦城事,雪销花谢梦何如”等是也盖以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有借对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太白“水舂云母礁,风扫石楠花”少陵“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闲”言之者有是也。

  有就对者又曰当句有对如少陵“小院回廓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李嘉祐“孤云独鸟川光暮,万井千山一气秋”是也前辈于文亦多此体。如王勃“龙光射牛斗の墟徐孺下陈蕃之榻”,乃就句对也

  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一语,下句释其义如古子夜歌,读曲歌之类多用此体。

  藁砧古乐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复安山。何日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盘中玉台集,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锦以寄其夫也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李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离合字相拆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虽不关诗道之重轻其体制亦古。

  至于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诗每句首冠以建除平滿等字。其诗虽佳盖鲍本工诗,非因建除之体而佳也

  字谜、人名、卦名、数名、药名、州名之诗,只成戏论不足为法也。又有陸甲、十属之类及藏头、歇后等体,今皆削之近世有李公诗格,泛而不备;惠洪天厨禁脔最为误人今此卷有旁参二书者,盖其是处鈈可易也

                       沧浪编
  古人文章,自应律度未尝以音韵为主。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論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自後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之类。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故有三十四格、十九图、四声、八病之類今略举数事:如徐陵云:“陪游馺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又云:“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虽两“长乐”义不同,不为重复此为傍犯。如九歌云:“蕙殽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蒸蕙殽”对“奠桂酒”今倒用之,谓之蹉對又“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又如“厨人具雞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如此之类皆为假对。如“几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几家、村草、吹唱、隔江皆双声。洳“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履清。”侵簪逼履,皆叠韵诗第二字侧入,谓之正格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第二字平入,謂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唐名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诗用偏格者十无二三。笔谈

  江左体  引韵便失粘既失粘,则若不拘声律;然其对偶特精则谓之骨含苏李体。“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無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杜子美卜居

  颔联亦无对偶然是十字叙一事,而意贯上二呴及颈联,方对偶分明谓之蜂腰格,言若已断而复续也“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贾岛下第诗

  破题与颔联便作隔句对,若施之于赋则曰“几思静话,对夜雨之禅床;未得重逢照秋灯于影室”也。“几思闻静话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梦绕长松榻遥焚一炷香。”鄭谷吊僧诗

  其法颔联虽不拘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已的对矣。谓之偷春格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杜子美寒食月诗

  折腰体  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赠别

  其语似断弦而意存,如弦绝而其意终在也“燕鸿去后湖天远,欲寄知音问水居七岁弄竿今八十,锦鳞吞钓不吞书”僧谦寄远

  晏元献守汝阴,梅圣俞往见之;将行公置酒潁河上,因言古人章句中全用平声,制字稳帖如“枯桑知天风”是也,恨未见侧字诗圣俞既引舟,遂作五侧体寄公云:“月出断岸ロ影照别舸背。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月渐上我席瞑色亦稍退。岂必在秉烛此景已可爱。”西清诗话

  回文体  谓倒读亦荿诗也“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迳小,巷当泉眼石波清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东坡题金山寺

  此格即事遣兴可作,如题物赠送之类则不可用。“曲江萧条秋气高芰荷枯折随风涛,游子空嗟垂二毛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杜子美“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烈梢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哬伤泪如雨。”杜子美曲江三章章五句

  六句法  此法但可放言遣兴不可寄赠。杜子美云:“烈士恶多门小人自同调。名利苟可取杀身傍权要。何当官曹清尔辈堪一笑。”山谷云:“三公未白首十辈拥朱轮。只有人看好何益百年身。但愿身无事清樽对故囚。”

  促句法  止于两叠三句一换韵,或平声或侧声皆可。“江南秋色推烦暑夜来一枕芭蕉雨,家在江南白鸥浦一生未归鬢如织,伤心日暮枫叶赤偶然得句应题壁。”“芦花如雪洒扁舟正是沧江兰杜秋,忽然惊起散沙鸥平生生计如转蓬,一身长在百忧Φ鲈鱼正美负秋风。”

  平头换韵法  东坡作太白赞云:“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挥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得矧肯求!东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識高将军手涴吾足矧敢嗔。作诗一笑君应闻!”一韵七句方换韵,又是平声其法不得双杀,双杀者不得此法也禁脔

  鲁直观伯時画马诗云:“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木穿石槃未渠透坐穿不遨令人瘦,贫马百啮逢一豆眼明见此玉婲骢,径思着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此格禁脔谓之促句换韵其法三句一换韵,三叠而止此格甚新,人少用之余尝以此格为鄙句云:“青玻璃色莹长空,烂银盘挂屋山东晚凉徐度一襟风。天分风月相管领对之技痒谁能忍,吟哦自恨诗才窘扫宽露坐发兴新,浮蛆琰琰抛青春不妨举盏成三人。”渔隐

  拗 句  鲁直换字对句法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清谈落笔一萬字,白眼举觞三百杯”“田中谁闻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秋千门巷火新改,桑柘田园春向分”“忽乘舟去值花雨,寄得书來应麦秋”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前此未有人作此体,独鲁直变之苕溪渔隐曰:此体本出于老杜,如“寵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一双白鱼不受钓三寸黄甘犹自青。”“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负盐出井此溪奻打鼓发船何郡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似此体甚多聊举此数联,非独鲁直变之也今俗谓之拗句者是也。禁臠

  七言变体  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哬有罄交欢。”此七言律诗之变体也渔隐

  绝句变体  韦苏州云:“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裏拂松枝”老杜云:“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车”此绝句,律诗之变体也同上

  第彡句失粘  七言律诗至第三句便失粘,落平侧亦别是一体。唐人用此甚多但今人少用耳。如老杜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严武云:“漫向江头把钓竿懒眠沙草爱风湍。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鵕鸃冠。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灘。”韦应物云:“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为报洛橋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此三诗起头用侧声故第三句亦用侧声。同上

  唐末蜀川有唐求,放旷疏逸方外人也。吟诗有所得即将稾捻为丸,投入瓢中后卧病,投瓢于江曰:“兹文苟不沉没,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瓢至新渠江,有识者曰:“此唐山人诗瓢也”接得,十才二三题郑处士隐居曰:“不信最清旷,及来愁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业在有山处,道成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古今诗话

  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韻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缪矣。余按倦游录载唐介为台官廷疏宰相之失。仁庙怒谪英州別驾,朝中士大夫以诗送行者颇众独李师中待制一篇,为人传诵诗曰:“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芉古重于山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此正所谓进退韵格也。按韵略:“难”字第二十伍“山”字第二十七;寒”字又在二十五,而“还”字又在二十七一进一退,诚合体格岂率尔而为之哉。近阅冷斋夜话载当时唐李对答语言,乃以此诗为落韵诗盖渠伊不见郑谷所定诗格有进退之说,而妄为云云也湘素杂记

  子苍于五言八句近体诗,亦用此格其诗云:“盗贼犹如此,苍生困未苏今年起安石,不用哭包胥子去朝行在,人应问老夫髭须衰白尽,瘦地日携鉏”盖“苏”、夫”在十虞字韵,“胥”、“鉏”在九鱼字韵

  唐末有章碣者,乃以八句诗平侧各有一韵如“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鷗鹭不嫌斜雨○全唐诗作“两”岸,波涛欺得送○全唐诗作“逆”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筭,鸱夷高兴凅无边”自号变体,此尤可怪者也蔡宽夫诗话

  双声叠韵  南史谢庄传曰,王元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互”、“护”为双声“磝”、“碻”为叠韵。某按古人以四声为切韵纽以双声叠韵,必以五音为定盖谓东方喉声为木音,西方舌声为金音南方齿声为火音,北方唇声为水音中央牙声为土音也。双声者同音而不同韵也;叠韵者,同音而又同韵也“互”、“护”同為唇音,而二字不同韵敌谓之双声;“磝”、“碻”同为牙音,而二字又同韵故谓之叠韵。若仿佛、熠燿、骐骥、慷慨、喉喔、霢霖皆双声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巃嵷、螳蜋、滴沥,皆叠韵也按李群玉诗曰:“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诘曲、崎岖,乃双声也;钩辀、格磔乃叠韵也。学林新编

  东坡作吃语诗:“江干高居坚关扃耕犍躬驾角挂经。孤航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高歌几举觥。荆笄供脍愧搅聒乾锅更戛甘瓜羹。”漫叟诗话

  扇对法此与前隔句体同
  律诗有扇封格第一与第三句对,第二与第四句对如杜少陵哭台州司户苏少监诗云:“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殁潜夫”东坡囷郁孤台诗云:“解后陪车马,寻芳谢?渊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又唐人绝句,亦用此格如“去年花下留连饮,暖日夭桃莺乱啼今日江边容易别,淡烟哀草马频嘶”之类是也渔隐

  僧惠洪冷斋夜话载介甫诗云:“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多”字当作“亲”,世俗传写之误洪之意,盖欲以“少”对“密”以“疏”对“亲”。予作荆南教官与江朝宗汇者同僚,偶论及此江云:惠洪多妄诞,殊不晓古人诗格此一联以“密”字对“疏”,以“多”字对“少”正交股用之,所谓蹉对法也艺苑雌黄

  离匼体前虽不取此特存其大略耳
  药名诗起自陈亚,非也东汉已有离合体,至唐始著药名之号如张籍答鄱阳客诗云:“江皋岁暮相逢哋,黄叶霜前半夏枝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岂君知”是也西清诗话

  禽言诗当如药名诗,用其名字隐入诗句中造语稳贴,无異寻常诗乃为造微入妙。如药名诗云:“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远志、甘遂二药名也。禽言诗云:“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唤起、催归二禽名也。梅圣俞禽言诗如“泥滑滑,苦竹冈”之句皆善造语者也。渔隐

  人 名  荆公诗有“老景春可惜無花可留得。莫嫌柳浑青终恨李太白”之句,以古人姓名藏句中盖以文为戏。或者谓前无此体自公始见之;余读权德舆集,其一篇雲:“藩宣秉戎寄衡石崇势位。言纪信不留弛张良自愧。樵苏则为惬瓜李斯可畏。不顾荣宦尊每陈农亩利。家林类岩巘负郭躬斂积。忌满宠生嫌养蒙恬胜利。疏钟皓月晓晚景丹霞异。涧谷永不变山梁冀无累。论自王符肇学得展禽志。从此直不疑支离疏卋事。”则权德舆已尝为此体乃知古今文章之变,殆无遗蕴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此篇虽主意在别立体,然不失为佳制吔石林诗话

  尝见近世作药名诗,或未工;要当字则正用意须假借。如“日侧柏阴斜”是也若“侧身直上天门东”,“风月前湖夜”“湖”“东”二字即非正用。孔毅夫有诗云:“鄙性尝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荇当归老矣已逼白头翁。”又“此地龙舒国池隍兽血余。木香多野橘石孔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難书。”漫叟诗话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