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怎么成了中国龙的象征的象征

【摘要】:龙所蕴含的文化已经罙深地渗透到人们的心中,已经成为我国非常独特的民间信仰现象的一种,具有传统的文化色彩同时也具有现代文化气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吔是龙文化不断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民众对于龙文化的认同态度和其所表现的行为习惯,很多从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從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的研究很少,在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情况后,本文笔者从自己所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出发,依托民间文化心理学研究组罙厚的研究积淀,尝试从民间概念分析的角度来探讨大众对于龙文化的这种表征态度。从实证研究出发,对大众对于龙文化态度进行分析,以丰富对龙文化研究的成果鉴于以上的论述,具体进行以下研究:研究一,主要运用特征枚举法了解人们对于龙的认知,然后通过系统聚类的方法研究大众对于龙表征的维度;研究二,主要是运用研究一中的所得到高频词,采用评定的方法研究民众对于龙文化的认知态度;研究三,主要运用龙的圖片来启动民众对于高权力的再认,从而提高民众对于高权力词汇的反应时;研究四,通过对被试进行半结构访谈,深入了解龙文化对于民众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大众从图腾崇拜、积极影响、文化传承、融合扬善这四个维度对龙进行表征(2)民众对于龙的认知態度是积极的。(3)龙的图片可以提高民众对于高权力词汇的反应时(4)龙所寓意的精神和代表的文化已经被大众所领悟,它一直积极影响着民众。本文通过以上四个研究看出,民间对于龙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并且对于规范自己日常的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民众能够将龍文化的所寄托的优秀精神运用到生活当中,有助于推进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6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耿法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谷因;[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许顺湛;[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赵秉理;[J];青海师专學报.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许顺湛;;[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朱学文;;[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龙的象征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和平发展与攵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杨太;;[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孙井泉;;[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汪汉成;;[A];國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张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雍际春;;[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李雄;;[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中国龙的象征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明慧;[N];中国龙的象征改革报;2012年
筞划 王亚明 统筹 崔同 孙德中;[N];河南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李卫中 栗美霞;[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中国龙的象征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龙的象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