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艺术发展的两个方向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简答论述(附答案)》.doc -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文档C2C交易模式-100%分成比例文档分享网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简答论述(附答案)》.doc
文档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简答论述(附答案)》.doc
格式:doc&&&大小:0.62MB&&&总页数:163
可免费阅读页数:163页
下载源文档需要:21.8元人民币
请务必先预览看看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本站不支持退款。您好,欢迎访问博宝艺术网!
客服热线:010-
国画家 朱屺瞻 简述上海新水墨大展的由来和发展趋势
共计次阅读
&<em id="num_num_
,江苏太仓浏河人()。工书,擅山水,花卉尤精梅、兰、竹。出生商贾大族,初名增均,号起哉,别号二瞻老民,斋名癖斯居、梅花草堂、修竹吾庐、养菖蒲室,日本留学,上海大学教授,上第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上海美协常务理事,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在国内和香港、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展出,曾到美国讲学并为美国旧 ..  连续两年,我们朱屺瞻艺术馆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为树立学术品牌而联合举办 了《天地人和》和《水墨再生》两届以“上海新水墨&命名的当代水墨艺术大展和学术 研讨会,目的在于将上海建设为国际性的新水墨平台,通过学术整理和推进,整体提升新水墨艺术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原创力和影响力,传达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再生的理念。也是思考着如何传承百年来海派文化的精髓,以国际视角出发点,打造出一个“上海新水墨&艺术品牌。  其实这个设想是由来已久。2003年4月,作为虹口区《走近经典》文化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朱屺瞻艺术馆和潘天寿纪念馆联合主办了一次《海上十二家画展》,这次画展兼顾了各家不同风貌以及作者地位的重要性和征集作品的客观条件,在二、三百位近现代海上名家中遴选出虚谷、蒲华、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贺天健、朱屺瞻、吴湖帆、郑午昌、刘海粟、潘天寿和十二位名家。  通过鉴赏这十二位海上画派大师们的传世之作,回顾19世纪20世纪的海派大师,从中感 受艺术经典的永恒魅力,并从大师们无怨无悔的艺术生涯中,体会大师们执着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及他们爱国敬业的人格力量。  2004年开始,除了大力弘扬传统经典文化的朱屺瞻艺术馆之外,我们又创办了以“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为办馆理念,以“传承历史文脉、创新当代艺术&为宗旨的上海 多伦现代美术馆,这两个具有不同学术定位和办馆方向的美术馆,在促进国内外当代艺术交流方面上是一致的,在目前中国美术界,“现代美术&、“当代美术& 几乎等同于西化中的波普、装置、观念艺术时,如何寻找和定位东方文化中的当代艺术,已成为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有义务发扬我们这个时代先锋精神,广泛吸收各派所长,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去表现东方的意境和神韵,创造东方的新兴艺术。  所以“上海新水墨&的选项,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在艺术家的广泛论证后,2005年的5月,第一届上海新水墨以刘国松、陈家泠、仇德树的三人群展方式开幕,这三位现代水墨艺术家经过多年不倦的耕耘,结合了中国艺术人格、东方审美情趣、中国老庄的艺术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艺术思维和中国传统方式,创作出了具有高雅格调诗情画意的水墨艺术,成功地对传统水墨艺术进行了一次“现代&转化,这三位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意境,被做为“上海新水墨&艺术追求的个案,用抛砖引玉的方式来给“上海新水墨&的进一步诠释打了个好头。  到了2006年,在朱屺瞻艺术馆,我们举办了《水墨再生》上海新水墨艺术群展,在全国各地艺术策展人和当代艺术家的积极支持下,集合了两岸三地当代水墨的创作力量,在两个美术馆的展览空间里,为上海市民呈现出了 千姿百态的水墨新景观。这次展览我们邀请刘国松、陈家泠、仇德树、卢辅圣、张培成、萧海春六位名家的作品举行 “上海新水墨&基地的主流展,同时采取国际通用的客座策展人机制,聘请严善錞、陈孝信、张颂仁、林田富、孙晓彤、罗世平、杜觉民、这八位来自北京、南京、杭州、广州、深圳、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客座策展人,按照“上海新水墨&关注水墨艺术在都市文化和当下社会的生存状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心态选取了上海、北京、台湾、香港、澳门等十余个地区近40位水墨艺术家的架上作品,构成了6个子展览。此外,我们还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山水情》、《牧笛》等代表中国水墨动画影片的经典作品,进行回顾性的展映。并与邱黯雄、等人做的当代水墨影像作品组合在一起,通过水墨艺术在荧幕上呈现出的空灵意境,回归自然之道和本土艺术观念。  在上海这座日益国际化的城市,这九个展览将为到场观众呈现出水墨画如何坚守精神上的灵动飘逸,表现艺术家的人文内涵,以创新姿态,碰撞欧美当代艺术潮流,超越笔墨桎梏。  2007年的新水墨艺术大展将延承前两届展览对当今水态的关注视线,除了继续邀请客座策展人来协助邀请当今代表性水墨艺术家,还将根据海派书画发展的历史脉络,进一步凸显“上海新水墨&的地域特色和学术定位。  如果说以“海上十二家&为代表的老海派是传统水墨面对西方艺术样式冲击的第一拨碰撞,那么20世纪中叶在海外的华人艺术家发起的现代水墨运动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大陆现代水墨,发展到21世纪已经积累了相当一批符合现代视觉审美的,这批作品和老海派的最大区别就是全新的国际视角取代了传统积累,老海派崛起于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他们的创新深深扎根于传统之上,有的是“以洋润中&中西融合,有的是“拉开距离&以古开今,他们在传统水墨基础,借鉴西方绘画手法的创新,求新图变,吸取了西方艺术的经验来上变革传统水墨,“移步不换形&,用传承笔墨的方式来浮现水墨艺术的独特魅力,走出了水墨现代化的第一步。  到了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代,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在文化生存的危机意识下,中国的水墨生态呈现出新、实验水墨和现代水墨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发展局面,新文人画在创新传统文人画的领域内功不可没,实验水墨也把水墨这一媒材引入了西方当代艺术体系中,而作为我们,更关注的还是聚集在上海地区的当代水墨力量为代表的上海新水墨艺术,在全球化大时代下,他们这批新海派书画艺术家面对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已经不再是“田园牧歌&和“工业轰鸣&的碰撞,单纯的“移步不换形&只是解决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转化,而无法让中国艺术转型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艺术符号,而这一矛盾在上海日异的迅猛发展中变得更为突出,在应对西方艺术观念方面,“上海新水墨&艺术家选择了“移步换形&,既不是书画院形式的固守传统不求变革的“老传统&,也不是水墨实验中的放弃身份甘做附庸的“非传统&,而形成了一股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塑造当代和未来中国人艺术气质的“新传统&。他们从精神上,力求揭示当代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全新观察视角和独特审美体验,这些作品不再仅仅局限于具象描述或田园牧歌式的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而是透过“抽象&或“表现&捕获现代人的心理空间和精神。从语言上,中国画的媒材是构成水墨画的语言要素,水墨画的语言个性不是传统中国画的笔墨个性,而是如何选择和构成自己的媒材个性,并从媒材个性升华为图式个性。  这些“上海新水墨&的作品,采取的是绕开笔墨,以气韵为象,力争突破传统水墨语言的形式惯例,强调个人的技巧,风格和语言符号转换为当下的人文关怀的表达,照样把中国水墨经营得十分雅致!他们推崇旷达、纯净、飘远的艺术品格,体现了东方优雅与平和的审美情趣,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继承传统精神,又融会世界文化,创作了别开生面的新景观,在这里我们不以“笔墨&论英雄,而是以“中国意韵、东方情怀&为标识, 呈现给大家一种“中国气派&。而这也是我们应对西方当代艺术冲击下的一种文化姿态和价值判断。
博明:博宝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博宝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博宝艺术网讯】博宝艺术网评论员 诗语新晴 撰文 与博宝艺术网合作的花鸟画大家李长文,字笔庄,号金相堂主,58年生于河南...
我们都知道作为著名主持人的那个朱军,其实他还是个画家,他作为画家甚至比当主持人的时间还长,近些年又拜大师范曾为师,是范曾...
李馨的写意人物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从李馨的多幅作品中看出,画家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扎实的国画基...
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花大量时间来推销六大投资币时,你是否曾经有过那么一点心动,甚至还拿起手机拨打电视上的订购电话购买过...
每逢年初,就是广大集邮爱好者的福音,鸡币与鸡票扎堆发行,真是排队都得夫妻分工呢,今年1月4日,鸡币开始兑换,1月5日,鸡...
推荐艺术家
刘国恩,号九头山人,1960年生于辽宁本溪,毕业于辽宁大学艺术系,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高研班、中国国家画院。师承刘大为、卢禹舜等著名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品画院副院长,北京刘国恩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北京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张红燕,字馨方,心方画馆主人。山东临沂市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解放军美术创作院李翔工作室画家,山东工笔画学会理事,临沂市女画家协会副主席,临沂东夷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出版有《吉祥百子图》《百子呈祥》《张红燕人物画·童子卷》等专著,作品曾在《美术》《美术报》《羲之书画报》《鉴宝》《时代收藏》等以及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国学频道等多家报刊杂志媒体专题报道介绍。...
冯永强,1975年生于山东省平原县,现居北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协会员,德州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画家,北京大泽堂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省民族书画院院士,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
陈常海,1998年,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2002年,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毕业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贺森,1983年5月生于湖北襄阳兼擅中国画、书法、油画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系现为画家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青年美术
李平利,一九七三年生于甘肃静宁,字可父,别署大可、醒盧,枕墨唐主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平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入
张雪峰,男,1967年生生于河北,现为职业画家、河北传统山水画研究院理事,从事绘画事业三十余年,作品大气磅礴,擅长水墨
只说艺术品重要的是艺术?——中国当前艺术的形势及其可能的方向 | 文章 | ARTLINKART | 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
重要的是艺术?——中国当前艺术的形势及其可能的方向
1,只有一重时间性的波普艺术或玩世化的艺术形态已经基本终结!所谓“重要的不是艺术”的态度已经不再有效!  1.1,按照现代艺术的逻辑,20年为一代,那么,从1985新潮开始,至1988年开始自觉创作的中国现代艺术,进入2008年,抵达了它的终结。即,以玩世现实主义,艳俗艺术,以及卡通图像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其底色是政治波普的艺术形式,完成了其使命。从年,走出学院的艺术家们在1989年大事件之后,把握了时代的精神气质,以青春的愤怒与激情进行了反抗,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而且以真切的情感面对了艺术,所谓以“非艺术的方式在做艺术”!但进入1998年之后,艺术家基本上并没有根本创新,代表这三种艺术的政治波普已经失去了之前的活力,从2003年起,成为商业的附庸。能够幸存下来的所剩无几。在艺术的时间模态上:这三种艺术,只有现在时态,根本没有过去的历史时态,更没有面向未来的可能性。  1.2,中国当前的各种观念艺术,确实以“非艺术”的方式做过头了:要么过于观念化,成为点子艺术,尽管西方当代艺术已经越来越观念化,观念与制作过程已经分离,但中国当代并没有内在的思想深度,一个个作品就如同点子公司出来的推销产品而已,让懂哲学的人哑然失笑,也是因为观念的空洞化过于依赖技术的制作,与工艺制作也没有根本区别;或者观念的瞬时恰切性,并没有时间的含蕴,与自己个体生命没有根本关系。要么过于技术化,把艺术变成了技术发明与技术操作,尽管艺术与时代的技术密切相关,但艺术如果与个体的生命情感,与生命的有限性和瑕疵,与灵魂的颤栗没有关系,艺术就仅仅成为技术的派生品而已。要么过于社会化,让艺术承担了太多社会的责任,成为社会戏剧,问题打击,而又并没有戏剧的那种丰富意味,也并没有同时联系艺术本身的危机,并没有把社会的思考上升为对艺术本身的思考,同时包含二者但又表现出二者之间的张力!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只有一时的展览效应,而全然忽视了艺术的审美性。要么过于行为化,这些行为艺术在反思当下政治意识形态上有着力量,但更多是在自残意义上的生命政治,最后换取生命经济的利益,而中国文化从来不缺乏自残的艺术。  1.3,在首先清理这些当前非艺术的状态之后,就开始简单地回到以“艺术的”方式做艺术的艺术?重要的就是艺术?!如果之前的20年基本上是在以非艺术的方式做艺术的时代,现在则是要回到“以艺术的方式做艺术”的时代了?这个颠倒有着艺术反叛的逻辑,但显然也还是不足够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有着那么多简单回到传统的艺术模式了:比如以油画画国画,以国画的方式画油画,或者以简单地以西方概念制作传统图示,或者天真认为水墨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2,当代中国艺术必须解决什么样的基本问题?历史进入2012年,未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要解决的如下三个问题,已经变得明确起来了:  2.1,(1),中国当代艺术在学习西方现代性的艺术之后,到底可以给西方文化以及西方艺术,或者即是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新的价值观?我们的艺术与文化到底可以给世界贡献什么?艺术的使命就是创造与创新,就是激发人类新的想象力。西方世界以及全球化处于危机之中,这是重新书写现代性的问题。这并非抛弃西方艺术,而是在充分学习消化后,有着创造性的回应。——这恰好是一个新的“现在时态”,即当下的中国艺术,在与西方当代艺术“横向”同步的同时,如何有着自己的新的创造性想象?而不仅仅是模仿与复制西方艺术,能够有着文化价值观念的贡献。  2.2,(2),中国当代艺术与中国文化自身几千年的传统有何如何?与自身传统不相干的文化艺术如何可能具有精神的深度?又如何能够不同于西方?一个艺术家如何不回应自己与一千年的水墨传统,与两千年的书法传统,与三千年的文字传统,以及混沌转化与工艺制作多样性的传统的关系?如果不能激活某一种传统,以自己的艺术方式重写艺术史,如何是一个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当然又不能仅仅回到传统就心安理得,那仅仅是博物馆的展示而已,而是要让传统在面对当代问题与意义的危机还能够施行创造性转化,才是具有当代性的中国艺术。——这是打开“过去时态”,是有着历史“纵深感”的艺术,是经过创造性转化的当代艺术。  2.3,(3),中国当代艺术可以给出什么样的明确的自身面貌?与西方已有艺术之根本不同何在?即可以贡献出什么样的图像观或者呈现模式?——这是“未来时态”,这个新的艺术样式,是有待于在未来不断延伸,甚至,就是不断从未来而来的艺术,就是贡献出新的生命形式,这是不断学习中国自身的活化的形式,与西方可塑性的形式一道,生成出新的生命形式,如同福西永在《形式的生命》一书中所言。  2.4,如何开始新的艺术想象?或者说一个清醒的艺术家与批评家,如何打开一些新的可能的方向?只有回应了上面三个问题的艺术家,才可能在未来的20年找到艺术基本的关键词与方向。  3,尽管有着方向,但也并非那么容易,这是因为中国当前社会是一个奇特的社会,即处于混杂状态,是一个“混杂的现代性(Confusion Modernism)”的形态!  3.1,如同当前流行的电视剧,无论是民国戏还是谍战片,都必须足够地混搭,才可能吸引眼球,因为混搭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3.11,即我们有着“前现代”的情感诉求,即传统农业社会的亲情与一切都情缘与亲感化,却已经没有了前现代情感所依托的魂魄鬼神的精神世界;  3.12,我们有着“现代的”都市化生活,有着个体的自我肯定,但并没有现代的自由公共空间与民主制度保证;  3.13,我们有着“后现代的”技术操作,却并没有后现代的程序设计与虚拟想象;  3.14,但是这三者却还奇特而复杂地混合在一起,其实从鲁迅去往上海开始“杂文”写作起始,他就已经在面对我们这个文化独特的混杂现代性处境:因为当时的上海就是最为混搭的,因此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作尽管犀利,却似乎也无法穿越这个现代性的混杂状态,其作品的想象力被时代的混乱与战乱所蚕食。这个混杂状态决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状态,也决定了我们的文学艺术想象,或者说,“混杂现代性”就是我们的命运,也许对于文学,这个混杂状态正好有着语词的丰富褶皱,是某种活力的体现,杂乱也可能是驳杂,有着文辞的复杂纹理,如同鲁迅以《野草》命名自己的写作,也是因为杂文与杂草有着寓意的关联。  3.15,但如何在此混杂状态中呈现出一个明确的现代性形态?如何让这个混杂的皱褶状态展开为一个有着斑驳文彩的可读的表面?这是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必须面对的创造性转化。  3.2,进入现代性之中的中国文化已有一百年,从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movement)”,到文化大革命的文化“革命(revolution)”的暴力,到三十年经济的“改革(reform)”,我们的现代性一直在寻找变化的方式,但似乎都被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现代性形态,这就是我们当下最为根本的危机,我们身处混杂,但是却无法穿越。现在,该是通过创造性“转化(transform)”的方式给出一个形态的时候了,不再是革命,而是“转化”!而且是“创造性地”转化与“活化”(vivid metamorphosis)!因为创造性乃是面对复杂现实给出一个高于现实而引导现实的方向,并且以精神的想象力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远景,以便于我们超越这个时代。而艺术尤其应该承担这个使命,可惜我们的当代艺术似乎被混杂现代性的状态彻底淹没了。如下是我们的简要分析,只有足够明晰地分析,才可能穿越。  3.21,前现代的混杂状态:有着传统图像模式,仅仅是传统的图示与基本手法,却无笔墨书写性的精神,有着情感表达,但并没有传统生死的魂魄经验。尤其体现在水墨作品桑,那些延续传统的水墨,在美协与画院中出现的大量的水墨作品,并不是当代的,而仅仅当下对传统的程式化延续,仅仅是余绪而已,而且最为可怕的是,因为与西方的传统写实主义结合,形成了徐悲鸿的水墨现实主义教学传统,深深影响了水墨现代性的方向。这些水墨现在被称之为官方水墨,礼品水墨,仅仅作为传统人情送礼的礼物而已,根本没有经过现代性的转换。或者,继承传统笔墨手法,却有着现代的图像,比如当前的所谓学院派水墨,都市水墨,现代工笔等等,尽管图像看起来是现代人与现代生活的,但是其笔墨手法其实是传统的,或者内容是现代的,其形式其实是传统的而已。再有,就是传统审美价值借助于后现代技术,尤其是图像制作上,体现为一种高仿或仿古的图像视觉效果而已;或者是1990年代后期出现的所谓艳俗艺术,这是在后殖民处境下,以最为传统或最为地方性的要素在后现代景观下,成为一种颠倒的猎奇兜售,成为资本逻辑的一部分。那些所谓中国写实画派的可笑之处在于:竟然以传统技法,以中国表浅的元素来传达中国文化地方性的某些形象,并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  3.22,现代的混杂状态:现代绘画,从1985新潮以来,现代情绪以及个体的符号制作,或者现代场景等等,都得到了充分表现,尤其是对立体派,表现主义的学习模仿,主要是通过图片来进行的,很多画家并没有看过原作,因此仅仅是表浅的视觉效果吸取,或者采取简单地处理,仅仅体现为一种余外的剩余状态。就最为具有现代气质的作品而言,无疑是所谓的玩世现实主义绘画,即以方力钧的光头,岳敏君的笑脸,张晓刚的大家庭,曾梵志的面具系列等等为代表,体现出某种现代性的反意识形态图像构想,但是其中也有着混杂状态,比如方力钧的光头演变为那些佛教福寿的小光头堆积,就与传统民间艺术混杂起来,张晓刚的大家庭尽管手法与情感是现代的,但是家庭的形象还是传统的遗留物;就水墨而言,大量的现代表现主义水墨,比如李津等人的作品,尽管人物是现代的,情感也是现代的饮食男女,但其手法是否有根本创新还有待评估。而借助于后现代图像制作,王广义的所谓大批判绘画,其实仅仅是利用图像复制方式再现倒退的历史情景而已,实在是乏善可陈。  3.23,后现代的混杂状态:后现代的技术操作主要体现为图像制作,在这个图像时代与物化时代,充分利用图像的叠加效果,尤为具有后现代虚拟的假象,体现为艺术自身的多余性,却对此多余性并无反省。比如把后现代与现代图像并置,刘野的作品尤为讨巧,大量挪用现代符号,以后现代卡通手法并置在画面上。而徐冰则是以后现代图像技术来处理传统书法,尽管有着夸文化的想象书写;而借用高清技术来画出超写实的现代人物,却并不知道此方式的多余;当然,所谓的后现代图像技术在影像领域的泛滥,人为制作了很多假象,即无法穿越幻像。  3.24,此混杂状态的悖论在于:混杂既可以在杂乱中激发活力,越是混杂越是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机会;但同时,混杂也意味着混乱不堪,浑水摸鱼,无法凸显绝对,一直无法走向高端。当前中国思想家与文艺界,乃至中国社会的困境在于:一方面是泥沙俱下,草根中有着文化生命的经验,却无法以想象力的语言来传达;另一方面,则是岸上搁浅,走向纯粹与高蹈者只能被孤立在岸边,如同一次意外的失事,仅仅是破碎的残端。前者期待历史考古学来分层,后者则依赖未来的重新发现,这二者都错过了时机。混杂现代性的处境在于:要么混杂,要么逼窄。如何超越此矛盾状态?这是文学艺术的想象力必须面对的问题,否则中国现代性根本无法创造性转化,无法走向高端。  3.3,那么,如何穿越此混杂状态?  3.31,这必须认识到艺术在这个时代的贫乏与无意义,即无余状态,而以后现代的影像技术,发现新的材质,转化传统的精神,尤其是激发新的想象力,而且觉悟到我们自身的无余状态,以创造性的转化方式从无余中打开新的余地。  3.32,进入中国文化书写性的精神,即从甲骨金文到篆书隶定的文字刻写的书写性,到行草的书法诗意的书写性,再到文人水墨山水画的书写性,中国文化原则和自身与自然进行能量转换的独特方式,打开人与自然彼此的空余,留出余地。在与西方涂写的书写性对话,打开新的书写性,因为一旦唤醒中国人的书写意志,才可能激发中国人创造的潜能,施行现代性的真正转换,艺术应该承担此先觉精神。  3.33,新的自然化精神,进入更为内在的自然性,即进入自然的被动性的经验:自然自身的被动性,这是自然的灾变;身体的被动性,这是衰老,睡眠与疲惫的经验;材质的被动性,材质的消耗与低碳,寻求更为低碳的表现方式。  4,同时也还是要面对现代艺术的基本悖论,即保持“怎么做都可以”与“怎么做都不可以”的张力,这个两难(aporia)也是一个双重约束(double bind):  4.1,对于杜尚而言,绝非简单的观念艺术,而是面对了这个悖论:  4.11,从杜尚开始的现代艺术,彻底唤醒了“怎么做都可以”的艺术自由,不再服从于传统绘画的视觉模式与形式感,不再区分美丑,不再有创作自己作品的主体诉求,艺术进入怎么做都可以的自由与偶发性的发现,打开了整个后现代创作方式的大门,似乎人人都是艺术家;  4.12,但杜尚也有《大玻璃》这个做了长达八年而无法完成的作品,其中有着怎么做都不可能满意的诉求,异常复杂,面对了艺术本身的困难。尤其是后期做了20年而秘而不宣的《给予》,艺术作品的拒绝展示以及自我的规避,有着“怎么做都不可以”的根本自律,似乎没有人可能成为艺术家。  4.2,但是,显然,后来的艺术家主要是在怎么做都可以的自由中展开,而没有进入怎么做都不可以的那种困难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大量作品的复制与模式化。如何同时把握二者?一个作品只有同时有着怎么做都可以以及怎么做都不可以的双重经验,才会有着内在张力,有着对艺术本身创作困难的经验。  4.21,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与“自然”一直有着能量的交换与转化,这形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生命原理,西方的现代性进入中国,基本上剥夺了这个自然性的生命能量转换方式,导致我们丧失了这个交换与转化的方式,如同对汉字的放弃与改造。  4.22,这个自然的转换在传统尤为表现于三个方面在自然性上的内在一贯:自然性的对象(周围世界的山水环境)——自然化的材质(尤其是水,纸与墨都是自然性的材质,在纸上产生的烟云淡荡的感受)——自然化的身体(书写性来关联前面二者,但并非写形与写线,而是写气),三者达到了自然气化的共感,而这是中国艺术最为内在的精神命脉,如果能够重新恢复这个命脉,中国文化的现代性,经过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出现!或者说,在面对自然环境破坏以及都市化的处境,如何再次转化这个三者在自然性的共感,重新发现新的自然性,建立新的贯通感,那才是真正地贡献。  4.3,只有明确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并且转化出来,才是来自于中国并且具有世界感的中国当代艺术:  4.31,与文字相关的图像“书写性”:离开了文字的想象,以及文字所负载的独特的文化信息——在汉字之为方块字的天圆地方的宇宙交感信息,可以让个体在书写中获得与天地生命感应的那个触电,这是西方拼音字母文字所无法具有的。因此为了避免西方现代艺术陷入“具象”与“抽象”的两端与分离,也许“写象”是未来中国艺术的方向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徐冰的《天书》与《英文方块字》,已经从观念上对此有所贡献。  4.32,顺应自然变化的“活化的形式”:中国文化的智慧以及中国艺术的奇妙之处在于,一方面要时刻面对人世间以及自然反复无常的变化,要随机应变,因此也是怎么做都可以,于是有了草书与文人的墨戏;但另一方面,面对无常的变化,要求艺术家有着最为精微与准确的控制,能够顺应变化之中让生成出来的形式保持继续变化的可能性,恰好是怎么做都不可以,是最为困难的技艺!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警觉,回应变化,并且把握住变化的契机。——这个智慧还有待于中国当代艺术再次发扬。  4.33,有着品味与“可读性的”视觉感,而并非西方单纯的视觉冲击力,与前面的文字相关,中国艺术追求诗意的,抒情性的以及吟咏的品味,艺术应该与生活相关,而且塑造我们生命的品质。  5,与此自然化相关,中国的当代艺术,如果有着所谓的当代的话,那是如何把作品做得极致,还同时要让作品不仅仅是作品,而是一种与个体生活方式休戚相关的生活艺术!这也许可以借鉴与自然性相关的中国文人的审美化的修身教化传统。笔者这里仅仅是指出可能的方向之一而已,具体的创作完全依赖于艺术家自己的个体想象。  5.1,文人的审美传统,比如传统文人画,不是职业画家的画,即便是职业画家,也主要不以卖画作为生计,而是进入墨戏的游戏状态,注重平常的涵养与修养,“养画”或艺术生养的时间,或者闲散游历的时间,远远多出做艺术的时间,并不把艺术当做一种劳动与工作,而且作品并不是直接就为了展览与观看,而是退藏于密,如同对手卷的慢慢品味。因此,需要迫切改变我们整个的展览与观看方式,进入有着“品味”的阅读,有着慢速体会的展览模式,也许我们的想法显得有些理想与精英化,但作为一个需要走向创造性的文化,需要如此高的自我要求!中国当代艺术理应具备这些要素:  5.11,是自由的游戏,而不把艺术当做工作——无论是艺术本身的制作还是赚钱的工具。  5.12,必须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身的精神陶冶与身心的修炼,以及艺术品味的培养上,让“养”的时间多于“做”的时间,才可能成为艺术家而非匠人与艺术工作者而已!  5.13,作品必须具有“非公开性”,具有某种个体的私密性以及拒绝交流的品质,这是在新的公共空间与艺术品自身的独立空间之间形成张力,并非拒绝展览而已。  5.2,当代艺术批评必须给出品味的品级。当代中国艺术过于追逐西方艺术的标准,而西方艺术则走向了过于技术化与商业化,如何让当代中国艺术慢下来,冷下来?这是激活中国传统的品味,中国传统的所谓能品,神品与逸品的区分如何具有现代性?“品”乃是味道的多重性与丰富性,以及对时间性与身体感受性的慢慢修炼。  5.3,作品要有着可塑性的书写性。中国文化传统是一个有着“书写意志”的文化,从甲骨文到隶书的古代书写,是以刻写为主的书写性,是面对了不确定的灾变事件而顺应变化的刻写踪迹,这在饕餮纹与汉代的云虚文的刻写上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展开,这是与材质相关的自然性阶段;而从二王开始的书法的书写性,则是以诗性的,个体生命情感与交流的书写,在汉字的语义表达与审美形式变化之间,让线条的形式更为具有可塑性或活化的弹性,这是书写身体自身的内在生命气息,是身体的自然书写;而到了文人水墨山水画,通过书法性用笔超越了院体画,打开了与自然进行生命能量交换的场域,形成了烟云供养以及平淡的艺术美学,并且以审美代替了宗教。那么,进入现代性的中国,如何形成新的书写意志?微博政治以及平板电脑的书写,如何生成为新的书写性?这是从中国文化内部展开的基本问题。  5.4,新的形式性,如何通过书写性的观念以及活动,尤其是新的书写性的发现,塑造新的形式,活化的,自然化的,有着生命力的形式!  5.5,如果是水墨,那么有着三重可能性:其一,“以笔墨的方式做水墨”,这是保持水墨的传统,水墨的水法与墨法与笔法的实践相关,不能放弃书写性而还要进行现代性转换,这是最为困难的,也是最为有意义的,当然绝非那些当前官方流行的礼品水墨,这仅仅是传统程式化的余絮;其二,“以水墨的方式做非水墨”,这是扩展水墨的领域;其三,以非水墨的方式做水墨,这主要是以西方油画的块量塑造与力量感,以及当代的各种影像技术来产生水墨效果,大量的实验水墨以及抽象水墨作品都是如此。  6,重塑一个新的艺术生产链以及运作逻辑。  6.1,中国当前艺术的生产链不说已经成熟,起码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当然这个循环已经自身封闭了,即: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画廊-美术馆-藏家——拍卖行-投资人-炒家,这九个环节与三个空间,其实是三个场域的逻辑:艺术创作的逻辑——艺术操作的逻辑——艺术经济的逻辑,但现在这三个逻辑场域已经被彻底产业化了,或者商业利益化了,仅仅剩下资本的逻辑,或者资本的逻辑占据了80%,艺术创作的逻辑仅仅剩下20%了!资本主义强大的逻辑(由拍卖行操控),或者礼品交换的封建传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出现重复生产与赝品横行的状态,在中国当今社会形成了最为典型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可怕模式!几乎无法解开,因此也堵住了艺术进一步创造的潜能。  6.2,并非彻底否定经济的运作与礼物的给予,而是要把前面的三个场域的逻辑有所区分:作为艺术创作与艺术自律批评的第一个维度独立出来,一个原发性的艺术创作,必然并没有直接的商业诉求;一个原发的健康的艺术创作应该占据这个生产链条的80%,才可能有着未来,否则过快的商业化,只是让这个艺术的实验过早终结。  6.3,因为传媒时代加快了各个链条交往的速度,之前需要在艺术家去世之后才可能获得的荣誉在生前就过早来临,因此反而需要艺术家保持淡定,知道一个健康的布局应该是:50%的艺术创作,30%的艺术操作,20%的艺术投资与炒作,但是,当今中国艺术生态却是80%的艺术经济的逻辑,只有这个条件发生根本逆转,才可能有新艺术的出现,我们说是新艺术的出现,如同1990年代初期,那些后来成名的艺术家其创作状态就异常单纯,因而有着力量。对此艺术的生存状态,艺术家与批评家必须异常清醒!  6.4,一个优秀乃至伟大的艺术家,身边不必有太多的艺术家同道,因为艺术家之间能够说的其实并不多,除了利益关系;必须有少数几个真正懂哲学的哲学家与之潜心交流,哲学家根本不可能告诉艺术家做什么,但哲学家可以给出生命的普遍性感受与艺术遇到的困难;艺术家应该多多与诗人,与其它领域的艺术家交流,只有当艺术,音乐与文学,都抵达成熟与高端,一个完整的中国艺术的图景才可能明确起来,在空气稀薄的高处建立起一个星群的世界。于北京,雕龙堂2012年3月
共7,851篇评论文章Z (817)
廖上飞 朱朱 (2010) 张大力 (2006) 高岭 (2005) 姜长城 何桂彦 佚名 王焜生 (2008) 程美信 张冰 (2009) 段正渠 (2002) 洪米貞 汤光明 (2001) 鲍栋 (2010) 冯博一 林公翔 邱志杰 顾丞峰 丁乙 邓大非 叶梦 郑慧华 佚名 吴永强 (2008) 吴永强 (2008) 邹跃进 曹庆晖 陈履生 徐唯辛 钝之 佚名 李建群 梅墨生 徐琛 吴梦
(2007) 黄笃 李小山 柴中建 李雪萍 应歧 (2005)
林木 (2013)
彭锋 顾维洁 方志凌 (2015) 张晓凌 易英 郎绍君 吴味 (2006) 严善錞 (2000) 佚名 佚名 陈默 (2007) 王林 (2007) 吴味 (2007) Marie Terrieux (2009) 高士明 陈家刚 (2006) 顾铮 郑娜 王宏建 (2005) 沈揆一 邱志杰 吴味 顾铮 (2005) 老贾 刘彧宽 李振华 晋永权
Karen Smith 王林 (2006) 杨小彦 天乙 王林 王林 (2009) 邹跃进 (2009) 佚名 展望
殷双喜 (2010) 梁江 (2011) 吴味 (2005) 韩浩月 王林 崔灿灿 李军 郭海平、黄药 (2008) 赵子龙 (2012) 吴味 (2007)
(2010) 钱绍武、杨辛 高千惠 大明 禤光毅 佚名 张平杰 (2011) 佚名 段君 (2013) 佚名
黄专 郝青松 吴梦
(2010) 龚云表 鲍昆 (2009) 杨时 高鸿 佚名 林亚伟 王丽丽 (2006) 吴梦 宋唯原 (2006) 佚名 长风 崔健 张广先 严长元 (2008) 佚名 张海涛 (2012) 张海涛 (2007) 张海涛 (2008) 张海涛 (2010) 邱志杰 (2006) 杨琳 陈履生 佚名 林木 冯博一 冯远 车飞 刘骁纯、汪民安、王明贤 张黎 王宝明 晏旭 刘洵 张颂仁 张颂仁 张颂仁 杨吟 (2008) 邓箭今 (2007)
叶浅予 贾树 佚名 沈嘉禄 张晓刚 原弓 (2007)
(2006) 高岭 赵娟 (2009)
史幼波、张颖川 苑文越 王澈 (2012) 张宇凌 张在波
李原、袁晓舫 蔡敏、何岸
杨飞云 李勇 孙振华 (2007) 李丹丹 佚名 巫鸿 (2008) 刘淳 (2007)
(2008) 黄冰莉 (2008) 高岭 王康 (2010) 戴冰 佚名 佚名 (2005) 殷嫣 (2006) 舒阳 (2011) 段炼 王垒 (2008) 赵力 赵力 刘晓丹 顾铮 顾铮 方蕾 (2011) 吴亮 (2008) 赵树林 (2005) 邱志杰 彭德 佚名 周翊 武小锋 易英 吴梦 (2008) 佚名 马俊 佚名 彭锋
(2010) 徐家玲
洪晓辉 宋永进 马一平 许德民 刘春 张晓 杨琳 白云飞 吴亮 (2001) 天乙 赖小凤 (2011) 佚名 夏可君 (2006)
(2008) 高岭 (1996) 佚名 郑娜 蒋志 郑欣淼 孙国胜 何蕴琪 吕澎 (2010) 何桂彦 Jun Duan (2007) 黄专、巫鸿 佚名 (2006) 程美信 江铭 李明 赵力
展望 邵大箴 殷双喜 邵大箴 徐敏 杨维民 晓昱 Henry Perier 鲁明军 陈丹青 孙振华 成笑容 陈建中 (2009) 梁婷 彭锋 胡西林 范迪安 (2003) 彭捷 范迪安 杨冕 岛子 顾维洁 华秋 俞可 (2010) 魏祥奇 (2015) 向京 栗宪庭 黄岩 夏彦国 (2010) 石建邦 潘光午 廖上飞 (2012) 李瀛 邱家和 程大利 李振华 (2007) 岛子 李振华 (2008) 赵力 杨小彦 冷林 杨小彦 崔自默
(2009) 殷双喜 陈俊宇 何桂彦 廖上飞 (2008) 佚名 (2006) 陈默 (2008) 易英 陈履生 李振华 (2008) 程美信 罗颖 佚名 (2007) 鲍栋 王晴 顾铮 丁书哲 徐静 程美信
易英 易英 吴梦 佚名 邱家和、杨琳、于晓芹 毕武英 王雯淼 (2008)
卢缓 李江 雷成 李向阳 刘礼宾
何桂彦 (2010) 曾玉兰 (2007) 杨时旸 (2007) 盛葳 佚名 刘晓乐 佚名 陈向兵 何桂彦 (2011) 黄专 佚名 朱诚静 Jun Duan (2010) 岛子 冯远 王端廷 段炼 (2008) 程美信 张新建
(2011) 张海涛 (2004) 祝帅 许江 (2008) 郭艳
(2010) 高岭 (2006) 李振华 (2006) 杨凯 (2011) 佚名 陈晓峰 余丁 艾未未 (2002) 陈晓峰 廖上飞 彭德 (2011) 佚名 卢缓 尹吉男 吕澎 杜曦云 周裕妩 张桂森 邱家和 杨时旸 (2008) 王宝菊 佚名 郑宏彬 鬼鬼 滕宇宁 (2008) 于千 夏彦国 蔡青 (2007) 廖上飞 晓园 陈健强 段君 (2012) 朱其 (2009) 姜长城 艺宝 佚名 佚名 一君 佚名 陈晓峰 陈丹青 王凯 (2008) 何桂彦 王南溟 王端廷 朱琦 李述鸿 (2007) 魏淑凌 (2008) 陈晓峰 郭海平 (2008) 佚名 毕武英 程美信 李峰 佚名 佚名 林梦达 佚名 王林 巫鸿 郭小惜 佚名 程美信 朱青生 (2007) 刘晓丹 朱朱 佚名 邱家和 王春辰 高岭 (1991) 栗宪庭 李振华 (2008) 孙振华 王麟
邱志杰 邱志杰 刘连枢 方月 西沐 (2008) 程美信 周盛平 李万康 林逸鹏 程大利 彭德 (2006) 佚名 顾绍骅 (2011) 鲁宝元 西沐 李小山 冯斌 刘喜鹏
刘为 康学儒 石守谦 (2008) 佚名 佚名 佚名
(2010) 贺佳庆 李峰 文良 (2008) 陈孝信 (2009) 苏坤阳 徐红梅 彭德 吕品田 佚名 程美信 杨列 彭德 彭德 屈菡、张晶晶 彭德 (2006) 戴卓群 黎琼 佚名 (2009) 廖雯 赵音 李心沫
(2011) 邱志杰 (2003) 何桂彦 何桂彦 (2007) 李小山 杨琳 佚名 陈映芳 程大利 羽良 赵力 Diana Huang 李小山 刘树勇 佚名 张海涛 (2008) 王通伟 李振华 (2006) 佚名 佚名
鲁裔 刘晓林 胡亮 王宝明 (2008) 佚名 程美信 夏可君 邱家和 吴味 (2008) 廖上飞 (2008) 彭德 程美信 程美信 程美信 杨时 戴章伦 黄燎原 黄燎原
崔庆国 郑娜 李振华 (2005) 尚玉荣 李力加 邱志杰 舒勇 (2008)
佟玉洁 黄河清 佚名 朱小钧 Iliyana Nedkova 佚名 卢缓 马继东 (2008) 于娜 赵力 尧小锋 佚名 赵力 郑毓秀 西沐 张孟琳 周依奇 佚名 半山阳 (2003) 佚名 赵力 李静 李静 佚名 张硕 王镛 (2012) 张新建 高名潞 邵大箴 朝戈 李亚俐 刘洋 王春辰 翁菱 蒋采苹 高岭 (2000) 王宝明 (2010) 戴卓群
Tereza 胡赳赳 孙玉洁 叶滢 王林 彭锋 (2012) 郎绍君 张琴 何桂彦 (2006) 佚名 马俊 陈丹青 车建全 (2008) 顾维洁 彭锋 王家成
彭德 沈其斌 佚名 姜长城 张离 (2010) 沈语冰 刘礼宾 刘大为 仲颜 (2008) 余丁 邱志杰 顾德新 吕澎 梅十方 (2012) 何桂彦 (2007) 王冠 (2012) 彭锋 廖上飞 夏可君 (2012) 夏彦国 (2009) 栗宪庭 (2006) 施力仁 佚名 (2006) 张大力 (2003) 张大力 (2004) 佚名
佚名 佚名 王娅蕾 (2008) 王镛 栗宪庭 高岭 周韶华 吴梦 吕澎 邱家和 朱其 杨荔 杨荔 杨羽 陶咏白 (2007) 陶咏白 佚名 王南溟 栗宪庭 高岭 查常平 郑良超 冯博一 佚名 王婷 (2007) 佚名 邱家和 佚名 廖君 杨琳 佚名 (2008) 顾振清 佚名 王南溟 俞可 费大为 张欣宇 佚名 杨卫 佚名 (2007) 廖上飞 佚名 顾振清 (2009) 佚名 (2006) 李建群 王小箭 (2006) 顾铮 丛匀 王璜生
许江 (2009) 孙振华 靳尚谊 孙晓晨 张建林 鲁虹 (2011) 刘雪杉 范迪安 (2009) 张坚 吴味 (2006) 苏滨 佚名 Aida Makoto
朱青生 (2012) 朱青生 朱其 (2009) 邱家和 朱其 朱其 (2008) 朱其 朱其 (2009) 朱其 (2008) 朱日坤 黄亚纪
(2006) 王舒怀 朱小禾 (2004) 黄启贤 朱叶青 朱叶青 彭德 佚名 佚名 (2007) 朱朱 (2008) 海杰 (2010) 王南溟 王南溟 廖上飞 (2008) 傅京生 吕澎 张海涛 (2007) 高远 Hiromi Nomoto 朱青生 陆晓逊 王宝明 (2007) 冉冰 廖上飞 章润娟 付晓东 (2006) 易英 高岭 (2012) 岛子 (2007) 彭锋 佚名 朱其 (2011) 易英 彭锋 张海涛 (2010) 张海涛 (2010) 彭锋 王南溟 郭小川 夏炎 周金华 (2005) 李公明 廖上飞 杜曦云 Raúl Zamudio
(2010) 姚玳玫 王璜生 朱青生 汪民安 赵少若 (2009) 郭晓彦 (2007) 陈丹青 杜卡 曹跻圣 (2010) 顾振清 翟永明 殷双喜 (2006) 邱志杰 (1996) 佚名 佚名 曹恺 宋歌 (2008) 熊新君 (2010) 殷双喜 顾振清 王璜生 (2010)
赵松 (2011) 彭锋 王健 (2004) 吴味 (2008) 孙振华 王田田 刘军平 郝青松 李峰 钟刚 陈默 (2007) 彭锋 邱家和 姚森
佚名 程大利 (2004) 天洋 王婷 胡月明 佚名 黄燎原 夏可君 (2006) 盛葳 马志明 鲁虹 (2009) 杨卫 (2006) 水天中 侯瀚如 (2008) 孙振华 邱家和 高岭 余丁 常敬峰 (2002) 尚辉 (2008) 郑也夫 Yoshihiko Wada 高鸿
赵建平 (2001) 徐唯辛 佚名
杭春晓 (2010) 晋永权 姜长城
薛霓 李涵 刘小东 苏坚 李继凯 杭春晓 (2010)
懒儿 邢维东
何桂彦 陈默 (2007) 皮力 蒋奇谷 易英 顾铮 张颐武 刘骁纯 高岭 殷双喜 彭锋 夏开丰 张敢 王南溟 鲍栋 吴亮 顾铮 卢缓 (2007) 夏可君 王新友
& ARTLINKART 2017 -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