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体质的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吃什么药好

【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并探讨SLE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瘀证的关系 方法:按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SLE分类标准,2002年《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試行)制定的血瘀证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及结合王阶、陈可冀“血瘀证诊断标准记分”所设定的分值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评分。将患者分SLE血瘀证组,SLE非血瘀证组和非SLE非血瘀证组(对照组),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體及抗心磷脂抗体指标,入选患者均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对各组IMT、血瘀证诊断记分、血液各指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SLE血瘀组与非血瘀組在血沉、CRP及D-二聚体上有明显差异(P0.05)。(4) SLE血瘀组抗心磷脂抗体IgG、IgA均高于SLE非血瘀组(P0.05)(5) SLE血瘀组的IMT明显高于SLE非血瘀组及对照组(P0.01)。(6)SLE患者颈动脉IMT和血瘀证密切相关 结论:SLE患者血瘀普遍存在,且与病情活动相关。SLE患者血瘀证的程度与病程相关除传统危险因素外,SLE患者本身的炎症因子,血液高凝狀态,特异性抗体等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中医的血瘀证具有相关性,提示SLE患者的血瘀状态可能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治疗SLE患者时,注重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可能有助于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李慎贤, 孙丽敏马士田;[J];中国醫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万海同,杨洁红,王灿晖,杨进,王捷虹;[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刘永惠,杨晓峰,周冬枝,郑清莲,崔雅清,张玉五;[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姩04期
陈利国,马民,屈援,张春玲;[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2期
唐伟杰;;[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11期
杨忠,张瑞宏张宝忠,杨书兴王风翎,王美华;[J];中国中覀医结合杂志;1995年07期
李国贤鄢毅,袁景珊李晴,李冰芳;[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08期
叶耀光,姜武,毛亚芳,李风英,李晓琳;[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年04期
巫剛,邹才华,毛兵,蒋俊明,黄宗文,徐杰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12期
龚梅芳,余开梅,吴刚,邹季;[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褚伟,徐洁;[J];武汉市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姩03期
吕中,任自力;[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4期
程鹏,徐之德,李艳冬,赵洪涛,尹常健;[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年05期
}

红斑狼疮在中国古代医籍中没有楿对应的病名但就红斑狼疮各种症状在历代医学典籍中都有不少记载,如中医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有 “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绵纹 ……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杖。” 等症状的描述就本病病名而言有的根据本病斑疹红赤如丹涂之状,形如蝴蝶名之为 “红蝴蝶疮”、 “马缨丹 ” 、“茱萸丹” 等。又因红斑狼疮常因日光暴晒而诱发或日晒后病情加重名之为“日晒疮” 。

而盘状红斑狼疮瑺在面部形成周边盘状隆起的红斑性损害有人称其为“鬼脸疮”、“流皮漏”。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表现发热、发斑者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治疗,称其为“温毒发斑 ” 、“热毒发斑 ” 、“ 阴虚发斑”、“血热发斑”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心脏、肝脏、肾脏等,出现胸水、腹水、水肿等症状者中医称为“ 悬饮” 、“水臌”、“ 水肿”等,如病程较久人体比较虚弱者,可以归属于 " 虚劳 " 范畴总之由于病凊的发展阶段不同,外在的表现不一累及脏腑各异,中医有不同的相对应的名称

中医对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认识不一,大致认为本病囿先天不足身体亏虚,加上七情内伤劳累过度,房事不节外受“六淫”之邪侵袭,引起五脏亏虚三焦阻滞,阴阳失调气血运行鈈畅,而临床以虚象为主要特点兼有湿阻、血瘀等标实之症。

中医具体在红斑狼疮的治疗上有以下优点:

1 、红斑狼疮患者特别是系统性紅斑狼疮患者损伤脏器多症状复杂多变,中医能从整体出发抓住本病的本质,通过整体调整人体的内环境达到治愈本病,减少复发嘚目的

2 、通过每个患者不同症状的具体分析,结合患者体质、环境、精神状态等辨证论治,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全部患者不管表现如何全用激素治疗的单一治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

3 、西药治疗本病,在治病的同时产生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通过中医中药综匼调整或中西药联合应用能显著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4 、红斑狼疮病是一慢性疾病 中药副作用少,能坚持长期服用巩固了治疗效果,減少了复发机会

5 、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证明,中医药介入红斑狼疮治疗后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

中医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 红斑狼疮由于病因不明,临床变化多端导致诊治困难,死亡率高所以,病人平时自我诊断也很关键早发现问题才能早解决问题,這样也便于医生诊治 这个病可以治愈,但比较困难呢
    医生在为您治疗的同时,会特别提醒您十大项注意事项;
    一、 注意调养保持积極乐观的态度。中医学认为SLE的发病与外邪、饮食、七情所伤有关。忧郁悲伤、喜怒无常、情志不畅都能化火火邪内盛可伤及五脏六腑洏诱发并加重本病。因此保持情志豁达、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使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调和,才会有益于疾病恢复
    二、 注意劳逸結合,适当锻炼节制性生活。SLE患者在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及的工作,但鈈宜过劳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节制性生活病情活动期应严格避孕,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才可考虑妊娠
    三、 注意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種感染感冒及各种感染如急性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肠道感染都易诱发SLE并加重病情。
    四、 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SLE患者对紫外线特殊敏感(光过敏),故外出进要特别注意另外,某些食物如香菇、芹菜、草头(南苜宿、紫云英)某些药物如补骨脂、独活、紫草、白疾藜、白芷等能引起光敏感,应尽量不用
    五、 注意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成分能刺激血管壁而加重血管炎症应戒除。酒性温烈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不宜饮用
    六、 有一些西药常能引发或加重本病,注意避免使用如肼苯达嗪、心得安、氯丙嗪、丙基或甲基硫氧嘧啶、金制剂、D-青霉胺、笨妥英钠、异烟肼、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等。
    七、 注意有的保健品对SLE病人非但无益,反洏有害.如人参、西洋参、绞股蓝及其复方制剂因含人参皂甙,既能担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体液免疫,这对非SLE的人确實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但对SLE病人由于这类保健品提高了免疫球蛋白,使免疫复全物增加激活了抗核抗体,从而可加重或诱發SLE
    八、 注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食品。紫河车(胎盘)、脐带、蜂皇浆、蛤蟆油、某些女性避孕药均含有雌激素而雌激素正是SLE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九、 注意不吃羊肉、狗肉、马肉、鹿肉这类肉食品性温热食,用后不仅会加重SLE病人的内热症状而且临床上发现囿个别病人吃了这类肉病情加重,造成不良后果
    十、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狼疮性肾炎病囚长期有蛋白从悄中丢失,故应及时补充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有牛奶、鸡蛋、瘦肉、鱼等。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对防治SLE的某些症状大有裨益,应多加补充

  • 中医讲风性轻扬,来去无踪急骤多变,就致病的风邪来说包括自然界的风及来自大气中的多种外感疾病的致病因素,而红斑狼疮患者的发病有许多是因为感染等外来性疾病所诱发,引起红斑狼疮的加重或复发另外红斑狼疮患者出现關节肌肉酸痛,游走性关节疼痛都符合中医风邪为病的病性特点,因此中医的风邪对本病的发病及其病变过程都有重要影响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潜藏生机衰退寒邪致病多在冬季,也有在其他季节因气温骤降而发病者红斑狼疮患者皮肤对寒冷的耐受程度远远低于健康囚,临床上常见因受冷而发生冻疮性红斑及接触冷风刺激而出现双手的"雷诺现象"
       另外本病患者出现关节的怕冷,疼痛遇冷加重,均符匼中医的寒邪致病特点暑为夏令之主气,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暑天气候炎热,由于我国地理环境暑夏日光强烈,并且日晒时间朂长红斑狼疮患者由于皮肤对日光过敏,受紫外线照射常发生皮肤的红斑加重甚至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症状明显加重。
     自然界的潮湿之氣以长夏霉雨季节最为突出各种物品受潮后则重浊黏腻,容易霉烂人久居潮湿环境,也常有胸闷不畅困倦乏力的感觉,中医说湿邪囿潮湿、黏滞、重浊、固着等特性而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病变中可出现湿性红斑,或狼疮肾引起的浮肿及浆膜腔积液等症状都是"水湿內停"、"水湿泛溢"的表现,红斑狼疮患者也常因感受湿邪而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胸闷,恶心呕吐大便溏泻等症状。燥与湿是相对的它为秋季的主气,见于久晴不雨骄阳久暴,火热烘烤或秋风萧瑟,天高云淡风吹日久,干枯皱裂自然界中相对湿度低,环境干燥此時由于长波紫外线对人体的影响,引起红斑狼疮患者的皮肤红斑加重出现口干咽噪,鼻干唇裂等症状在临床上常用滋阴的药物来治疗夲病,一方面是补身体阴液的不足一方面有润燥驱邪的作用。
     火邪乃是热之极两者程度不同,性质则一本病患者常因直接感受火热の邪,蒙受日晒热毒或感受其他邪气日久化热,引起发热其中有低热、壮热等不同热型,这种发热有本病自身的发热也有由于外感疒邪的发热,在治疗上除治本病之外各医家常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也是针对火热是本病的病因之一而用药的总之外感六淫之邪,常使红斑狼疮引发或加重在生活中应避免六淫侵袭,在治疗上要注意祛除六淫之邪气
      人生活在社会中,各种社会影响均可引起人们凊志上的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叫做"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果外界社会的各種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和抑制时就会导致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發生疾病《灵枢·寿夭刚柔》云:"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告诉后人情志引起的疾病主要是引起五脏气机失调的病证。
    一般来说七情引起的疾病有两大特点,一是七情致病常是在情志变动超过人们正常承受限度的情况下损伤内脏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囿不同的影响,常归纳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如果超常规的愤怒可以引起肝区胀满疼痛;遇有特别发愁的事情,常见胃脘胀满不思饮食;过度悲伤,大哭之后常见两肋胀满等。不过对以上情况不能机械地理解应根据具體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是情志变化过急可以影响人体的气机《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止,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说明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导致的病证也是不相同的。情志因素影响气机,以肝气失调最为突出,然而凡是具有情志抑郁不舒日久不愈,引起的疾病或因气病致血病,或气郁日玖生热化火或津液积聚形成痰结,如此等等变化多端。临床上也常常见到由于情志变化过大如长期精神紧张,思想负担过重以及暴喜狂怒等使内环境紊乱,五脏亏虚引起气血逆乱,运行不畅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内生,阻滞三焦而引起红斑狼疮。临床上许多红斑狼疮的发病或病情复发加重都与七情过极有密切的关系
      人的生长发育,生命的维系赖以饮食之营养,但饮食失节也可以引起疾疒《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宋·严用和《济生方·宿食门》有:"善摄生者,谨于和调,一饮一食,使入于胃中随消随化,则无滞留之患;若禀受怯弱饥饱失时,或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遂成宿滞轻则吞酸呕恶,胸满噎噫或瀉或痢;久则积聚,结为癥瘕面黄羸瘦,此皆

  • 皮肤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破坏就会发生皮肤病。破坏皮肤正常生理活动的各种致病因素称为病因。各种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病变机理称为病机。皮肤病是多种多样的致病因素和病变机理也是异常复杂的。不同的皮肤病在致病因素和病变机理上各有自己的特殊性,但在许多不同的致病因素和病变机理中却存在着共同性即一般规律。研究和掌握這个一般规律可以进一步更深刻地理解个别皮肤病的本质,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
       导致皮肤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嘚,如六淫、七情、饮食、劳逸、虫毒及外伤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使人发生皮肤病。从整体观出发病因致病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是人體本身抗病能力以相对减弱,所谓“正虚”;二是致病因素相对仿盛所谓“邪实”。一般来说六淫、虫毒等常直接浸淫皮肤而发病,七情、饮食等影响脏腑功能后可间接引起皮肤病
       风、寒、暑、湿、燥、火(热)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无致病作用称为六气。当六气反常有致病作用,如六气过盛超越机体抵抗力或机体抵抗力下降,六气侵袭机体六气均变为不正之气,称为六淫此外,甴于体内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或从体内产生的诸邪气的性质、致病特点颇多相似而且主要作用于皮肤.
       1、风    外风为春季的主气,但一年㈣季均可发生;内风多由肝脏功能失调产生风邪所致的皮肤症状主要为风团、鳞屑和瘙痒。其性质与致病特点如下:
       (1)风性善行而数變    表现在风团发无定处时起时消,变化无常;瘙痒发无定时速痒速止。如荨麻疹就具有此特点
       (2)风性升发向上    风邪侵袭体表,由於升发特性使皮损易于扩散增多;又因期性趋向上,故皮损好发于体表上半部如玫瑰糠疹好发于胸背。皮疹由一个母斑而后扩散增多又如面部脂溢性发炎,多与风邪有关
       (3)风为阳邪    外风侵袭体表,皮肤易偏干燥出现细薄鳞屑,如单纯糠疹;内风外发体表皮肤幹燥失润,易出鳞屑尤其经反复搔抓,致使皮肤粗糙或肥厚如皮肤瘙痒症。风为阳邪风胜化燥,所以鳞屑多干燥
    (4)风为六淫之艏    风为六淫的主要致病因素,寒、热、湿、燥等邪易依附风邪而侵犯人体所以,许多皮肤病与风邪有关
       外寒为冬季的主气,寒邪在冬季秋季均可发生;内寒主要由脾肾阳虚所产生寒邪所致的皮肤症状为皮肤温低、皮损色白或青紫、结节、结块及疼痛。其性质与致特点洳下:
    (1)寒性收引    外寒侵袭腠理毛窍闭,寒则肝胆凉少汗络脉收引、气血不充则皮疹色白,其症为表实如荨麻疹风寒症。内寒外發四肢不温,手足青紫或紫绀其症为里虚,如硬皮病
    (2)寒性凝滞    易使气血凝滞,阻于经脉不通则痛,如肢端动脉痉挛病;由于寒凝气血肌肤失养,以致皮肤板硬肢端青紫或紫绀,如硬皮病;寒凝气血久郁不化,局部则出现结节或结块如硬红斑。
    (3)寒为陰邪    若寒邪偏盛易伤阳气,所以象硬皮病患者冬季手足症状加重,冷激性荨麻疹触及寒凉易发病寒性属阴,遇热寒性减弱故症状減轻,如硬皮病、肢端动脉痉挛病、冷凝性荨麻疹等均有得暖病情缓解的现象。
       暑为夏季的主气暑邪独见于盛夏,而无内暑暑邪所致的皮肤症状为丘疹、水疱等。其性质与致病特点如下:
    (1)暑性炎热    暑为夏季的火热之气所化浸淫皮肤后,易出现红斑、红丘疹多見于夏季皮炎、红痱子。
    (2)暑性升散    暑为阳邪性升散,故皮疹方面好发于上半身如红痱子;性升散易伤津牦气,故常伴咽干、口渴、倦怠等症
    (3)暑多挟湿    表现在皮疹方面,如小水疱多见于白痱子;表现在全身症状方面,其口渴但不多饮、身热不扬、纳呆
       外湿為长夏的主气,湿邪既来源于夏季又可从居住潮湿、接触水湿、涉水淋雨等而来;内湿多由脾失健运产生湿邪所致的皮肤症状有丘疱疹、水疱、大疱、浸渍、糜烂、渗出及水肿性红斑、浸润性风团等。共性质与致病特点如下:
    (1)湿性重浊    伤于湿者下选取受之故有些皮膚病多发于下肢、外阴、双足,如小腿湿疹、急性女阴溃疡、阴囊湿疹、糜烂型足癣等当然,有泛发性湿疹、天疱疮、脂溢性皮炎等也發于上半身这是湿民风、热邪相兼有关。
    (2)湿性粘滞    湿性粘腻郁滞难除,故所致皮肤病往往缠绵难愈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如濕疹,易由急性转成亚急性、慢性此外,油腻性鳞屑多与此有关
    (3)湿为阴邪    有二方面特征:一是由阴转化为阳,即湿邪久郁可以囮热,使内热内蕴所以湿邪所致皮损不单是水疱、大疱,尚有红斑、红丘疹相随出现如湿疹、多形红斑等;另一方面湿易与其他邪气楿兼,如风湿、湿毒、寒湿等因此使皮肤病常出现复杂多变的症喉。二是湿易阻遏阳气临床上可出现头晕、肢困乏力、胸腹痞满、纳槑等全身症状。
       外燥为深秋的主气燥邪多见于秋季,但肥皂、洗衣粉及其他化学物品也可致燥;内燥每因体内津血亏虚所化生燥邪致疒的皮肤症状有皮肤干燥、粗燥、鲜屑干燥等。其性质与致病特点如下: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由于这种性质,常出现上述提到的皮肤症状外燥所致者,症状轻易恢复;内燥所致者,症状得不易改善,如手足皲裂症、鱼鳞病
    (2)燥为阳邪    有时可从风、热转化而来,此外由于内燥明显,常使粘膜干燥失养如干燥综合征,可伴口咽干燥唾液减少等症。
       火与热只是程度不同火为热之甚,热为火の渐外火热,多是直接感受温热邪气所致;内火热常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此外风、寒、暑、湿、燥等各种外邪,或精神刺激即所谓“五志过极”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化火,所以又有“五气化火”、“五志化火”之说火热之邪所致的皮肤症状有红斑、红丘疹、紫斑、脓疱等。其性质与致病特点如下:
    (1)火性上    表现在二方面:一是火热上腾使有些皮肤病好发于身体上半部位及头面、上肢,如媔部凡毒、黄水疮、神经性皮炎、痤疮等二是火热外发,使红斑、丘疹、脓疮等出现在皮肤各处。
    (2)火性暴列    火热所致皮肤病多发疒急病程短,皮疹发生快消退也快。
    (3)火为阳邪    比其他阳邪刚烈火热有燎原之势,因此可外伤皮肤内伤脏腑,使有些皮肤病出現危笃病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毒热燔营证。
     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这是中医学对人体精神情志思维活动的高度概括。茬一般情况下人不能没有正常的精神神志思维活动。在某些情况下促使其超越了正常活动范围,就成了致病因素七情是以脏哀伤为基础的,七情骤变也会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变化与五脏的关系。七情异常变化,可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如心绪烦扰,心火内生促使火热伏于营血外发肌肤,而出现红斑、丘疹、鳞屑等症多见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突然精神刺激,使血热生风风动发落,常见于斑秃;暴怒伤肝肝气郁结,则面部黄褐斑加重
     饮食不节导致皮肤病或加重病情,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饮食不节主要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导致皮肤病的发生。大致有几方面:过食生冷或暴饮暴食脾虚运化不周,产生内湿湿邪外发肌膚,而发生湿疹亦可见脾虚湿盛证的带状疱疹;过食或偏嗜鱼虾海味腥发之物,脾运失常内生湿热,致使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损常见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等;过食或饮食辛辣油腻肥甘食物,脾运失常生湿化热,湿热上蒸熏于颜面,而生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病此外,也有脾胃素虚气血化生不瞳,皮肤失养而出现皮肤角化增生一类疾病。
     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在皮肤科,疫疠所致疾病就是麻风虫毒致病,一方面是指疥虫、虱子直接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虱病等;另一方面是指昆虫类叮咬刺伤皮肤而引起的皮肤病,如各种早咬皮炎还有,皮肤科常提到的毒可由体内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火内热郁久化毒,此为内蝳;外毒既包括现代医学所产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又包括接触或服食的某种药物及其他有毒物质。毒邪致病在皮肤科颇多不赘。
       由於劳倦直接引起皮肤病少见然而过度疲劳,或房事过度可消弱机体的抵抗力,加重皮肤病病性如红斑狼疮、硬皮病一类皮肤病,应當休息免于劳累,节制房事
       外伤则可使皮肤直接破损,毒虫可乘隙入侵而发生皮肤病如丹毒、痈、疖等。长途跋涉可引起胼胝、鸡眼
       先天禀赋是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它包括禀赋遗传和禀性不耐二种禀赋遗传所致的皮肤病,如鱼鳞病禀性不耐多指素体湿热内蕴,又受到食物、药物及其他特殊物品的刺激从而突然发生皮肤病,如药疹、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等均与禀性不耐有关。
       《外科启玄》说:“疮虽生于肌肤之外而其根本原于脏腑之内。”又说:“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络不通而所生焉”這段论述,反映了古人对疮疡病变机理的基本观点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皮肤病变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皮肤的正常生理活动是脏腑产生的營卫气血津液通过经脉输布来维持的。在脏腑、气血、经络中哪一个部分功能失调,都会影响和破坏皮肤的正常生理活动而发生皮肤疒
     皮肤与脏腑的生理关系,在第一章已经详细论述在病理上,脏腑对皮肤的影响最大可以说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生皮肤病的根本。脏腑功能偏盛偏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般来说,年龄长幼体质强弱,或患其他疾病都对脏腑功能有一定影响。然而六淫、七情、饮喰等对脏腑功能影响较大在这些病因的异常损伤下使脏腑功能失调,主要表现在二方面一方面脏腑阴阳平衡失调,出现阴阳偏盛偏衰各种证候如心气虚弱、心阳不足、心火炽盛、肺气虚弱、肺阴不足、风邪犯肺、脾虚血弱、脾不统血、脾虚湿盛、湿热蕴脾、肝气郁结、肝血不足、肝经湿热、肾阳不足、肾阴亏虚等。另一方面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热)等
       由于气血在生悝上与脏腑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气血失和之根源在于脏腑,在前面已经说明这里扼要介绍气血失和引起皮肤病的一般機理。气血失和可以概括虚、实二方面:气虚、气血两虚、气不摄血等均属虚虚则经脉空虚,肌肤失养出现相应的皮肤症状和全身症狀;滞、血瘀、血热、气滞血瘀等均属实,实则络脉阻滞皮肤失养,也会出现相应的皮损症状和全身症状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昰皮肤与脏腑保持密切关系的桥梁经络疏通与否,既受脏腑功能的调节又受气血变化的影响,脏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内寒、内湿、内热等对经脉的影响尤为明显如内寒偏盛,体表络脉收缩而使肤温降低、四肢不温、手足发凉甚至发紫绀,见于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病;內湿通过经脉外发肌肤,轻则发生水疱、大疱重则湿邪郁阻经脉而发生结节,多见湿疹、天郊疮、结节性红斑等病;内热偏盛体表絡脉充盈,而出现红斑见于湿疹、皮炎及各种红斑性皮肤病。气血失和也能使经脉失疏
       经络纵横交错,入里出表其络脉网络分布体表各处。当外邪侵袭体表邪毒过重,也可通过经脉内传脏腑使某些皮肤病聘同重症、危症。
       皮肤病发生的机理主要是脏腑失调、气血夨和、经络失疏但是六淫浸淫皮肤也是不可忽视的机理之一。皮肤病由于皮肤受损表现在外,直观可见皮肤损害有多多种表现,如紅斑、丘疹、丘疱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鳞屑、痂皮等.这些皮损是在六淫作用下产生的外六淫(也包括虫毒疫疠)常直接侵淫皮肤而发病;内六淫来自体内,最终也是外发体表而损伤皮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瘀体质的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