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外毒地事件中有多少“但求无愧于心心”

江苏“毒地”事件调查全国还有多少“常外”?(图)_网易新闻
江苏“毒地”事件调查全国还有多少“常外”?(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江苏“毒地”事件调查全国还有多少“常外”?(图))
  连日来,江苏外国语学校500在校生疑似因化工厂污染地块中毒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环境敏感区建学校,本应慎之又慎,但为何学校要建在距“毒地”仅100米的地方?环评警示为何没有得到重视?自发体检与组织体检结果为何差异这么大?记者赶赴当地展开调查。
  选址之祸
  学校选址地距“毒地”不足100米
  常外因为教学水平高,是当地不少家长择校的首选。2015年搬迁前,常外因学生数不断增加,教辅资源不足,原校址已无法满足学校改革发展的需求,且房屋防震系数较低,需要进行改造建设。
  根据常州市新北区所做的规划,常外新校区虽非原化工厂地块,但离原化工地块不足100米,“定时炸弹”就此埋下。记者调查了解到,由于化工厂有污染、气味太大,周围居民反映强烈,2009年5月,该地块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启动。2011年6月前完成搬迁。2013年立项、2014年3月份正式实施该地块修复工程。根据当地早前的相关规划,受污染原化工厂地块原计划在修复后将用于商业开发。
  环境之险
  污染地块未修复学校选址建设就先行
  作为建校依据的环评报告,批复时间是日,然而学校奠基施工的时间却是日,这被质疑为未批先建。
  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回应称,环评前先行奠基但并未正式开建,具体开工时间为2013年10月,2015年7月份完成工程建设,此后学校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达标后,于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常州市环保研究所出具的《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新北校区新建工程》的环评报告显示,该项目北侧常隆(华达、常宇)公司原厂址地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经受到了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同时提示,学校如在地块修复验收前投入使用,就会对在校师生的健康产生影响。而早在2013年10月学校就已开工,2015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这表明,地块未修复学校选址建设就先行。
  健康之争
  自发体检与组织体检结果差异咋这么大?
  学生家长提供的一份由常州外国语学校董事长、江苏省常州中学校长史品南签收于3月11日的“常州外国语学校七至八年级学生自发体检并自愿提供体检结果的汇总表”显示,641份样本中,有493人出现皮炎、湿疹、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异常症状。
  针对学生检查指标异常情况,常州市政府表示,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门分析,相关检测数据与家长提供的差别较大:全市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133人。
  针对家长反映的有学生受污染土地危害罹患淋巴癌,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华飞说,有一个病例在学校搬迁之前就已确诊,目前正在治疗。新华社
  新华网:学校为何死扛?
  1谁在捂盖子?
  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抗议。1月份就有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然而,“毒地”的盖子却被狠狠地捂住,数百名学生在明知身体受到毒害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坚持上学。到底是哪个部门、谁在阻止解决这一问题?
  2环评为何失守?
  常外属于先开工、后环评,且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环保成了橡皮图章?还是环保被当枪使,成了充门面的“纸老虎”?
  3学校为何死扛?
  常外的学生出现大面积身体状况不是一天两天,学校也并非不知情,面对学生家长诉求,学校方面一味否认、推诿,态度令人费解。
  4该事件会如何处理?
  在事件水落石出前,不能武断认为学生患病与“毒地”存在不可排除的唯一相关性。这一事件将会往何种方向发展?是否会走向舆论胜利?事后的处理经验能否变成事前的指导?
  5全国还有多少“常外”?
  常外“毒地”并非个案,近年来恶性环境污染不断曝光,有些污染十分明显,而有些污染却悄无声音。全国还有多少个“常外”?
  6“毒地”能否禁绝?
  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共识的当下,怎样破除政绩冲动,将生态建设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是一道大考题。 新华网
  涉事学校:央视报道存“硬伤”
  18日下午17:03,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向家长和师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称,首先从央视那则新闻报道说起,虽然新闻中的基本事实总体无误,但也存在一些“硬伤”,包括引用的数据、观点,甚至镜头语言,都带有强烈的导向性。看似客观的调查,实际上也是记者主观加工的结果。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则新闻,我们并未觉得情况如此糟糕。事实上,这起风波要追溯到2015年12月下旬,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彼时此事已经引起了很多省级乃至中央级媒体的关注,而央视并未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眼下,学生们正在紧张准备各种重要考试,九年级即将面临中考,国际部学生即将参加剑桥全球考试,我们尚不确定央视的这期姗姗来迟的报道对同学们的影响有多大,也无法理解央视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点来播出。法制网
本文来源:云南信息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的当前位置:&>&
常外毒地事件,亮点并非只有追责
  常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5日晚间发布《常州外国语学校事件有关情况通报》,全文如下:常州外国语学校事件发生后,环保部、江苏省政府联合成立环保调查组,国家卫生计生委、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联合成立医疗卫生专家组,在常州迅速展开全面调查。教育部也派出督导组赴常州开展专项督导。( 央广网)
  常州外国语学校深陷毒地事件之中难以自拔,而根据最新的体检报告可以看出,学校有大量的学生身体出现了问题,而这畸高的身体问题都直指不远处的毒地。不久将是针对这起毒地事件相关责任人的追责。但是,追责绝对不止是这次事件唯一亮点。
  关于常外事件存在的违规事件,监管不到位、失职渎职、处置不得力将被依法追责,旁观者可能会觉得大快人心。但是,这次事件还暴露了存在的一些更加深刻的问题,追责不可少,但追问依旧不可以少。
  首先,在毒地事件刚曝光的时候,为何毒地事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直至新华社曝光,才真正吸引到足够的社会关注。之前刻意打压的新闻舆论焦点,让毒地事件的处理延缓了好几个月,而这几个月,可能多造成了许多学生身体受害。监督的舆论,是不是因为某些人的刻意打压而“偃旗息鼓”?而打压者是谁,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够厘清,还会有更多的舆论监督失效,还会有更多的真相会“姗姗来迟”。
  而当事件暴露之后,校方用来死扛舆论压力的理由竟然是环保监测各项指标合法。当事人都能够明确感受到毒地传来的阵阵恶臭,却在环保指标里合格了。这也再次表明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国现存的环境监测指标还有缺陷,至少还有一些潜在的环境问题并没有监测出来。我们急需审视环境指标监测的各项数据,究竟还有那些潜在环境凶手被我们漏过了。当环境保护存在漏洞的时候,无疑成为了毒害学生的帮凶。提高环境监测标准,应是这起事件所起的附加影响。
  而关于因为毒地事件而受害的学生,有关部门究竟该如何对待?也需给出一个答案。不能只有背书一般的保障师生健康,还需要更多详细的解释。对于已经造成身体伤害的学生,又该如何保证他们以后的治疗?
  毒地事件是在舆论中倒逼出来的,但还有多少类似的问题还“静悄悄”呢?我们不能只靠舆论来倒逼事情的解决,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尽职尽责和尽心。(长江网 刘颂寒)
编辑:张亮
微信扫一扫分享朋友圈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鄂ICP证:020001
联系电话:0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 举报邮箱:常外校长回应质疑:媒体并非真理 我们无愧于心|常州|常州外国语学校_新浪新闻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资料图:常州外国语学校
  原标题:常外校长回应质疑称“媒体并非真理”
  有媒体近日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入新址后,数百名学生身体出现异常,极个别学生甚至罹患淋巴癌。常州市有关部门前天作出回应,称该校空气质量达标,附近原化工企业没有发现大规模填埋危废。国家环保部介入的调查组昨天已经到达常州,但事件仍在发酵。
  常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18日向家长和师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直指媒体的报道存在一些“硬伤”。该校校长曹慧在回复家长的质疑时说:“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
  据央广澎湃报道
   学生母亲问校长“该相信谁”
  从常州外国语学校事件被曝光之后,常州市有关部门的回复都是“达标”和“没问题”。4月17日,在央视新闻报道常外事件后,家长代表戴女士给曹慧发去了短信:“曹校长,关于今天央视所播,我要个说法,先前只有学校发来一条一条短信,今天呢?我该相信谁?孩子不是小白鼠,你也是母亲!”的回答是:“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
  据常州市外国语学校新校址位于新北区辽河路55号,学校北侧约200米是原常隆地块,包括原常隆、华达、常宇三个化工厂,总面积约26.2公顷,2011年6月就已经搬迁。2014年3月,常州市经立项决定“正式实施”该地块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投资预算近4亿(39414.83万元)。
  据常州市环科院院长徐圃青介绍,该工程主要是针对商业用地的功能进行修复,采取的方法是将污染土壤挖出,再运到水泥厂进行异位修复,但是2014年,水泥行情不好,水泥厂开工不足,导致原定修复工期严重拖后。
  徐圃青说,工程应该在2015年的4月份到5月份完成,但实际上只完成两期目标工程的一半。开挖过程中,把污染土壤堆在场地上和操作面上,都有会次生的空气污染。一方面有些污染物会蒸发出来,随风飘散。
  常外校长曹慧说,学生集中出现身体异常的时间点和这次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强烈异味的时间点吻合,都在12月以后。
  曹慧说:“我们是在12月15日以后,发现空气中弥漫着一些异味,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对面在施工,经和新北区联系,知道他们在进行土壤修复工程,空气里面的异味特别强烈。”
  常州市回应称:“2015年12月份,由于防护不当,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引发环境投诉”。据了解,该工程施工单位是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家长24小时看护检测取样
  据了解,家长曾要求自行找检测公司入校,遇到重重阻力。家长代表说,对于家长联系的多家检测公司,必须先由校方进行资质鉴定,只同意他们去校方指定的3个采样点采样,每个采样点只能挖0.5米。不过,每次学校与检测公司联系后,公司便以各种理由推掉委托。
  双方矛盾于3月1日爆发。当日,家长与校方相约会谈,递交641份学生的体检统计表。家长代表戴女士称,当天下午两点左右,校长曹慧以开会为由,将自己反锁在办公室中直至次日凌晨1点,然后在数十名安保人员的保护下离开。
  直至3月24日,在媒体帮助下,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才得以进入学校,对常外的地下水、土壤和空气进行了检测。戴女士说,从那天起至今,各班家长志愿报名24小时轮值看护检测取样。
  记者看到,相比澳实公司的7页检测报告,实朴公司的报告共有118页,显示学校的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处都测出了丙酮、苯、甲苯、乙苯、二氯甲烷等污染物质,央视新闻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与常隆地块的污染物质相吻合。而常州市政府给出的回应是:澳实与实朴两家公司对校园室内空气、土壤、地下水进行检测,结果均达标。
  &&常外国际部
  “央视报道存在硬伤”
  18日下午,常州市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向家长和师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称充分理解家长及师生的关切,同时直指央视的报道存在一些“硬伤”。以下是公开信相关内容:
  首先从央视那则新闻报道说起,虽然新闻中的基本事实总体无误,但也存在一些“硬伤”,包括引用的数据、观点,甚至镜头语言,都带有强烈的导向性。看似客观的调查,实际上也是记者主观加工的结果。平心而论,如果没有这则新闻,我们并未觉得情况如此糟糕,甚至连对环境问题一向敏感的外教,都难以理解为什么媒体把这个问题渲染得这么严重,他们认为雾霾更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事实上,这起风波要追溯到2015年12月下旬,常州外国语学校北侧原常隆、华达、常宇化工地块土壤修复过程中散发异味,给学校学生、老师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带来一定影响。彼时,此事已经引起了很多省级乃至中央级媒体的关注,而央视并未在第一时间跟进报道。眼下,学生们正在紧张准备各种重要考试,九年级即将面临中考,国际部学生即将参加剑桥全球考试,我们尚不确定央视的这期姗姗来迟的报道对同学们的影响有多大,也无法理解央视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点来播出。
  最后,我们希望对那些长期关注并支持我们的朋友们说一句,我们坚信常外能够度过这一危机,无论最终公布的结果如何,我们都还是坚定地“做最好的自己,能有益于他人”,坚持“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
  &&媒体
  “毒地”学校为何死扛?
  常外“毒地”事件在舆论场上不断发酵,环保部、教育部先后发声。随着国家部委的介入,公众有理由期待该块“毒地”不再“毒”。然而,六大问题仍存疑,疑问不解,此类事件或再次发生。
  一问,谁在捂盖子?2016年寒假前一周,每天都有学生家长在校门口抗议。1月份就有媒体进行了跟进报道……然而,“毒地”的盖子却被狠狠地捂住,数百名学生在明知身体受到毒害的情况下仍不得不坚持上学。到底是哪个部门、谁在阻止解决这一问题,背后有没有利益纠葛,是否涉及失职、渎职?
  二问,环评为何失守?常外属于先开工、后环评,且环评报告存在严重瑕疵。学校选址当慎之又慎,与学校一路之隔就是曾产生严重污染的化工厂旧址,学校却能顺利建成,环保成了橡皮图章,还是环保被当枪使,成了充门面的“纸老虎”?
  三问,学校为何死扛?学生出现大面积身体状况不是一天两天,学校也并非不知情,一味否认、推诿,态度令人费解。即使学校是名校,升学率高,学生家长甚至“求”着来,可像鸵鸟一样把头插入地下就能解决问题,学生家长们就可放心,舆论质疑就会消失?没有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只会激化矛盾。
  四问,该事件会如何处理?在事件水落石出前,不能武断认为学生患病与“毒地”存在不可排除的唯一相关性。这一事件将会往何种方向发展,是否会走向高层重视、部门彻查、当事方整改、责任人受处分、舆论胜利,事后的处理经验能否变成事前的指导?
  五问,全国还有多少常外?常外“毒地”并非个案,近年来恶性环境污染不断曝光。公众对大气、地下水、土壤重金属等污染的感知度不同,能引起媒体关注的事件是少数。全国还有多少个“常外”,还有多少个被污染的腾格里沙漠?
  六问,“毒地”能否禁绝?禁绝“毒地”,环保部门责任不可推卸,其他部门是否也应守土有责?“治乱须用重典”,面对禁而不绝的恶性污染事件,法律不能手软。(欣桦)
责任编辑:茅敏敏 SN184
由于秘书长法定权力有限,职责又很重大,因此要发挥作用,很多时候靠的是这一人选的个人魅力和外交手腕,对个人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但在现实层面,多方协调和幕后交易产生的人选,又注定是一个政治正确大过能力、稳妥但相对平庸的人。
毫无疑义,“导弹专家被派去喂猪”对梁思礼本人是大事,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件大事。梁思礼先生面对不公和胡闹,能够专心致志地“找乐子”,遇事总往好的方面去想,因此,他这样的“门外汉”也能把猪养得肥头大耳。
著名物理学家、诺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科学大会上为毕业生所做的演讲,为即将步入研究领域的大学毕业生们给出了自己的四条建议。他说,科学家所做的是令人骄傲的工作,是促使人类走向文明的一项工作
这几日,中央4套的新闻花了很长时间直播台湾诈骗嫌疑人的新闻,引起舆论关注。多年以来,台湾的媒体不分蓝绿疯狂丑化大陆,而我们的媒体出于种种考虑,大多数时候只播台湾好的一面。您当前的位置:
常外毒地事件中有多少无愧于心?
&&来源:&&作者:朱昌俊&& 13:53:55&&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关键词:&&
:江苏省搬入新址,&数百名学生身体出现异常&日前被媒体曝光后,常州市有关部门作出回应,称该校空气质量达标,附近原化工企业没有发现大规模填埋危废。国家环保部调查组已经到达常州,但事件仍在发酵。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常州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日前向家长和师生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直指媒体的报道存在一些&硬伤&。该校校长曹慧在回复家长的质疑时说:&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上级部门在进行调查,家长在等待一个可以相信的结果,于这样的关口,该校抛出一份指向媒体报道&硬伤&的公开信,多少让人诧异。作为当事方,其主动发声回应关切,确有必要。但纵观这则公开信,更像是一封自辩书。指责媒体的报道动机,不仅有转移视线之嫌,还构成了一种阴谋论。面对如此恶劣之事,媒体曝光后,当事方的处理应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加大追查力度,尽快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待,而不是与媒体监督较劲。如此一副急于洗白的姿态,难道学校的名誉比学生的健康更重要?在这点上,校长真的&无愧于心&吗?事到如今,最好的公关,只能是协助相关部门的调查,并对全校的学生做统一体检,妥善安置患病学生。若对外界监督一开始就抱着&抵触&情绪,只会进一步自砸招牌。如果说过去&常外&的知名度代表的是其教学质量,那么这次事件中校方的表现,显然让人看到了教学质量之外的教育伦理。同时,从未批先建,到此前媒体多次就&常外&的学生中毒报道被压下,再到如今校方与媒体的拉锯,当地政府在其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事实上,一起学生疑似中毒事件,经过家长的持续反映和媒体的关注,仍旧无法在当地的治理框架中得到妥善处理,本身就折射了一种不正常的&治理失序&。事发后,当地政府与校方一直以学校空气、土壤的检测均达标为由,回应外界的质疑和家长的控诉,看似&有理有据&,但某处的是否存在问题,一般人首先是通过身体的感知来判断的,况且,环保部门调查组还在调查中。更何况,这次事件中学校方面出示的检测报告与家长方面的呈现出明显冲突。而就在当地声称检测合格时,有学生在接受采访时仍称学校的水有异味,这些难道都可简单地以标准合格被视为正常?如此无视现实伤害和观感的&检测结果&,真的无愧于心?其实,无论是事件&由小闹到大&的发生路径,还是事件中各当事方所展示的对舆论监督和环保的态度,以及背后所可能揭开的&毒土地&的盖子,发生在常州市的这起毒地事件,在某种程度上都展现了这个时代的一个微观切面。而媒体的关注,公众的围观,不过是在守护一道最低限度的底线:所有的学校是否足够安全?还有多少毒土地和隐秘的伤害需要被发现?对于孩子,我们是否真的无愧于心?如果关注这些都被视为&渲染&,又还有什么能让人心平气和?又还有什么可以无愧于心?延伸阅读:
原标题:常外毒地事件中有多少无愧于心?
投稿联系:周先生&& &&&新闻投稿咨询QQ:
邮箱:(请将#换成@)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节能环保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日前从环保部获悉,《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已发布。年报从全国大中城市固废信息发布情况、全国固废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全国固废污染防治能力建设情况及地方固废污染防治工作实践4个方面,系统介绍2015年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新闻排行榜: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常外&毒地&事件:太多常理之外
毒奶粉刚过去不久,又来了毒基地。
4月17日,央视新闻报道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新址后,近500学生身体异常,个别甚至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
常外,这所建在化工厂旧址上的学校,与毒为邻数月,不用细思便觉恐极。
风波追溯到2015年12月下旬,不少学生集中出现相似的疾病症状。考虑到学校空气中的刺鼻气味,家长开始质疑学校选址不当,希望学校搬迁至其他校区过渡。
对此常州环保部门表示&问题不大&,不予搬迁过渡。但拗不过家长的担忧和质疑,学校才终于在1月12日宣布暂时停课。
学生家长们多次在校门口抗议,而期间@常州网@常州日报@常州教育@常州环保局则曾纷纷发博表示&常外校园环境质量已有监测结果均为达标&。
舆论爆发前,仅有@财新周刊 对污染情况进行了报道,仅得到35次转发。
舆情爆发:央视曝光
直到央视介入,这起恶劣的环境污染事件,才真正进入舆论风暴的中心。4月17日,央视新闻报道常州外国语学校自搬新址后,493名学生检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个别查出淋巴癌、白血病等。
央视的曝光,刮起一阵舆论风暴。热门微博底下学生家长留言蜂拥而至,内容大致相似:当地政府动用各种手段,阻止医院检查、家长抗议、学生转校。
对于这种摧残祖国花朵的行为,围观群众表示愤怒,纷纷指责相关责任方。
认为常外校方应承担责任,斥责学校不作为,质问学校为何未批先建:
批评政府监管作用失灵,盲目追求GDP和短期政绩,对环评报告睁只眼闭只眼:
人民日报、新京报、网易、搜狐等权威媒体和门户网站对央视新闻进行转载和评论,新华网更是六问常州&毒地&事件,持续推动舆论发酵。
舆论压力之下,17日晚,环保部便称与江苏省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赴现场调查。
舆情发展:常外叫板央视
央视曝光后,4月18日下午,常外国际部发布一封公开信,直指央视报道存在&硬伤&,称其引用的数据、观点,甚至镜头语言,都带有强烈的导向性。&尚不确定央视这期姗姗来迟的报道对同学们影响有多大&暗示媒体曝光可能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
这封虚置议题的公开信迅速点燃公众情绪,校方受到社会各界更加严厉的痛骂和指责,有网友称常外以集体名义罔顾个人利益,混淆视听,转移视线。
对于质疑,常外校长则泰然回应&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
对此,新浪发起常外和央视的民调,近86%的受访网友力挺央视,认为常外在捂盖子。
对峙背后,是无数被揪起的心。孰是孰非,重点是谁为学生们的健康买单?
警惕:风波过后,一地鸡毛
常州&毒地&事件的舆论波澜延宕一周后,4月25日,常州市政府通报联合调查最新进展,称常外校区空气环境质量并无明显异常,目前学生指标异常属正常情况。对此,常外家长依然存疑。
谁在捂盖子?环评为何失守?学校为何死扛?该事件会如何处理?全国还有多少个&常外&?&毒地&能否禁绝?恍兮惚兮,新华网的六问道出了常外毒地事件的诸多常理之外。
化工厂埋毒,不恰当的选址,瑕疵严重的环评报告,未批先建的学校。从危化品管理到学校选址、环保监测,每个环节都有问题。
问题得不到疏解,那些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内在逻辑还会卷土重来。这也解释了为何每次热点事件的风潮过后却只剩一地鸡毛。
然而鲁迅先生早已看穿了这一切 &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如何避免于悲哀中暂得偷生?在法律判例缺失的情况下,媒体是否可以通过一次事故来构建一种合理的社会沟通模式?
如在常外事件中,是否可以组织利益相关方,建立透明化组织化的监督机制,在媒体的监督下,对现有资料进行研究审阅。在初步的环境分析后,对患者身体做检查,以推断污染源性质,然后再做进一步的环境评估和监测,如此一步一步铲除眼前的荆棘。(转载)
历史上的今天:
引用地址:
素材来源:
:关注健康::月色诗韵::
访问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但求无愧于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