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经典语录第十三封信向左走向右走读后感怎么写 谢谢

&&&亲子家庭
&&&亲爱的安德烈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又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坐下来给你写信,但是我有心事。过去两个礼拜,蛮惨的,生活里问题很多。每一个问题,好像都在考验我性格里不同的一个部分。每一个问题性质不一样,所以就需要不同的面对方式,也需要调动我性格里某一种质量,这个质量,我或者有,或者没有,需要开拓才会出现。有些问题需要的是勇气,有些,需要智慧。反正,烦恼多多。
其实,也都不是什么真正严重的事,但是你知道,给生活“加料”的通常都是些芝麻小事,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有时候,你已经有麻烦了,偏偏还要打破一个玻璃瓶,或者吃早点时把牛奶泼了一身,你只好觉得,太倒霉了。
大的问题,譬如三月就要毕业考啦,大学入学啦,或者是将来的工作,暂且不提,最近出了两个状况,让我很心烦。
第一个,上封信你问我,碰到一个你不赞成的人,而他偏偏掌权,譬如说他是决定你成绩的老师,这种矛盾我怎么处理?现在就发生了。我跟你说过我不欣赏英文老师,因为我觉得他程度不够。我们这一班有一半人都到美国去做过交换学生,我也在美国读过一年,所以,我们的英文水平比一般没去留学的德国学生要高很多,而他好像完全不理会这种差异,还是照他一贯的方法教学,就是要我们听写,或者让我们读一堆无聊的文章。从他那里,我简直学不到任何东西。我甚至于觉得从美国回来以后,我的英文就停止进步了。最让我生气的是,我发现他对英文的文学作品根本没有解析的能力,常常不知所云。
英文课就变成我们最不需要动任何脑筋的课。我是在这个时候决定要“反叛”的。我在他的课上睡觉,而且拒绝交作业。讨论文学作品的时候,我提出他完全无法招架的问题。
然后,事情就发生了。他竟然说我在“嗑药”!他去跟我的导师说,我上课没精打采,而且不做作业,一定是因为嗑药。导师就来找我谈话。连同学都以为是真的了。
MM,你说我“反叛权威”对还是不对?现在,我得到什么?他很快就要退休,而我,得到一个烂分数,外送一个“嗑药”的名誉。
我不是不知道反抗权威会有后果,也想过是否闭嘴做他的乖学生,但是最后,我还是用消极“罢课”去抵制他,因为我实在受不了无知的人假装有知识,还要来对你指指点点。
我的理性毕竟败给了我的情绪。而现在,他给我这么多麻烦,我的好胜心又被挑起,我想:嘿,我就做给你看,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英文成绩扳回来。这样,他是不是会开始理解我反对他是因为他教学太烂?
这第二个“麻烦”嘛,你大概已经等了十九年,等我来告诉你——没错,女孩子。
两年前,当我很多好朋友都在谈恋爱的时候,我对女生一点没兴趣。不是我晚熟,而是,我有太多其它的兴趣,譬如足球,而且,我确实不太容易“坠入情网”。但是自从在美国有了一个女朋友以后(哈,没告诉过你——你就当我忘了说吧?),我一次又一次地不断地“坠入”,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失恋。有时候我在想,怎么老是被人甩了,搞不好我有问题?(开玩笑的。老妈别紧张。)
上个礼拜,我又失恋了。寒假里,她遇见了一个荷兰男孩,就跟他好了。老天,这个家伙连德语都说不好,他们得用半生不熟的英语沟通。
我很难受,当然我的自尊被伤害了,虽然我的理智告诉我:没关系,你们本来就不很配。更何况,我爱的其实是另一个女孩,她只不过是一个假想的替身。我觉得,我恐怕是一个在感情上不太会“放下”的人。现在的麻烦是,我不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办?
她其实并不清楚我对她的感情,她以为我们是“好朋友”。受伤的我很想跟她一刀两断,不再来往,但是这对她
好像不公平,因为,她并没有说爱过我啊。所以,我应该照顾到她的情感,假装若无其事继续我们的“友谊”,还是只管我自己“疗伤”,跟她断掉?
你知道我意思吗?这跟我跟英文老师的冲突看起来没有关连,其实性质是一样的:我应该诚实地袒露自己的感情,还是隐藏它?对英文老师这个权威,我似乎应该避免坦诚而接受他的权威,因为表露我对他的不满,我会受伤。对这个女孩,我又似乎应该坦诚,否则我们的“友谊”就被放在一个紧绷的钢索上,让谎言和虚假充斥。
面对第一个难题,我需要智慧。面对第二个难题,我需要勇气,然而,我觉得我两个都不够。
你当然会说,唉呀,你需要平衡,既要体贴到别人的感受,又要照顾到自己的立场。可是,多难啊。接下来的几个礼拜,我有那么多人要“应付”——不,事实上,是在接下来的“一生”中,有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要“应付”,我觉得自己很笨拙。尤其是碰到感情的时候。
我这些“倾诉”,会不会让你觉得,像是好莱坞的巨星们在抱怨钱太多、太有名,所以生活很“惨”?可是,生命往往就被那微不足道的事情给决定了……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第十三封信 - 简书
第十三封信
亲爱的朋友,祝好!现在电脑里播放着?lafur Arnalds的《3055》,推荐人是这么写道:我看过一个雪花不断成型的动图,由一个点逐渐长出棱角最后成为一个完美的几何造型的雪花。《3055》的钢琴前奏像极了雪花变换的过程,又一条不急不躁静静流淌的河流,流过平坦的谷地的时候轻柔缓和,02分37秒大提琴加入的时候,水流似乎变得有些激进,03分24秒鼓点响起,水流似乎更加急促了,似从满是怪石的河床中快速穿过,水和石头碰撞激起白色的水花,空气被打散在水中,又在浪花中回归到空中。1分40几秒的时候,我听到了来自高山中的寒风,有种来自雪山的不真实感,打着旋穿过高山草甸,随着白色的迷雾般的白云由山麓的这段越过山顶,湿润的空气在草尖留下晶莹的水珠。整首歌就是一个由平缓-渐渐加快的步伐-瀑布冲下的锋芒气势-最后回归平静。 思绪被带着走,看见平静的海面、看见山风穿过的高山、看见勇而无畏的水流、最后看见自己飘在空中。很早之前就喜欢上了这首音乐,当时是因为某位太太剪辑的EVA《小王子》,然后再顺藤摸瓜找到省略号太太剪辑的《莎乐美》,然后就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首音乐。我不知道如何用文字去描述这段音乐,对于我来说,它像是悄然而来的一阵风,一只蝴蝶,悬崖上的一朵花,或一轮明月,它像是深海里的一条鱼,天空上的一只鸟。它像是世间万物,和世间万物的总和。世间所有的美好,在一瞬间绽放开来,然后万物苏生。一直以来都想向你推荐这首音乐,因为它很美,也因为我很喜欢。今天是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圣诞前夕,Christams Eve or Silent Night。明天便是圣诞节了,不知为何,那个我分明期盼了一整年的日子,今日却毫无喜悦。小时候不知为何看了许多遍《北极特快列车》,大概是每年圣诞节的时候电视台都会放罢。我还记得初一写作文,便写了这个,说到相信的力量。而语文老师打的是多少分我也记不太得了,反正说是要重写,因为要写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改编。高一的时候和同学组队参加十大歌手比赛,我们唱的是When Christmas Come to Town。我还记得那时我拿着话筒,手还在抖,说今天我们要给大家带来一首温暖的歌曲。抑郁的时候想找电影舒心,总是想找那些关于圣诞的电影,总是想看那些发生下圣诞树下的故事。圣诞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信仰。只要提到圣诞节,就意味着快乐与欢笑。我想,这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在作怪吧,一个人的圣诞节,也不过是一年中一个再平淡无奇的日子。那些趴在床上看《北极特快列车》的日子已经不复再返,那些不怕跑调在所有人面前唱歌的日子也已消亡,剩下的,只是成长,还有随之而来的痛苦。去年的时候圣诞礼物得了一本书,送了一盆花。而如今曾一同熙熙攘攘欢笑的人群早已各散天涯,那些一同吃饭睡觉的朋友也已各奔东西。我觉得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离别,却从未真正理解过离别的悲伤。高中写过一篇作文,说是高三的学长学姐看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高考之后大家说着好聚好散,杯酒相撞,就此告别。可是我偏偏又要固执地在着作文里加上一句话,要怎么好聚好散?是呀,要怎么好聚好散?每一次的相遇意味着下一次的离别,时间将我们带向了不同的远方。我曾妄想踏回那条河流第二次,却被告知,无论是我还是那条河流,都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了。于是我意识到,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那一刻,可能不是第一次两脚站立于土地之上,也不是第一次钻木取火成功,或许是他们意识到了过去的存在,他们意识到了过去的就是过去,就像奔流到海的河水,一去不复返了。他们意识到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而所有人都只能成长,从一个受精卵,分裂成两个细胞,再变成四个,八个,十六个,就这样一直指数分裂下去,然后分化成不同的组织,然后长大,然后衰老,知道最后意识再也不存在了,那便是死亡。宇宙的熵总是在增加的,时间的箭头将永远指向熵变大的方向。今日说得有些多了,矫情得过了,大概你也会看厌烦吧。本来想告诉你今天其实也是个很特殊的日子,1968年的今天威廉·安德斯在拍下了Earthrise的这张图,图中地球发着蓝色的光,在宇宙这块巨大的黑幕中上演无数的悲欢与离合,这一刻,有无数的死亡,亦有新生。前些日子看人讲说费米悖论,提及一个观点,无论我们是这个宇宙中唯一一个的文明或是其中之一,都实属奇妙。那么,还是祝圣诞快乐www十二月二十四日
流浪无所居《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之写给孩子的信
& & & 以前我听说在初中,很多老师要求孩子和父母一起看龙应台的三部曲:《孩子,你慢慢来》、《目送》、《亲爱的安德烈》,以前不信,结果前两周老师果然布置了《亲爱的安德烈》亲子阅读。& & & 龙应台的文章,赞赏的很多,鄙视的也不少。我读她的文章倒是没有特别的感触。思想和文笔还是不错的,但从来也没有觉得特别的受到鼓舞。& & & 《亲爱的安德烈》是她和自己的儿子安德烈互相写的信,安德烈是德中混血儿,很有欧洲青年人的特点,其实这本书我个人始终觉得不适合初中生阅读。因为里面很多文化的东西,他们GET不到那个点位。估计再过几年还差不多。& & & 不过小罗居然看完了,虽然看她的读后感几乎没有看懂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但我也老老实实的按照老师要求完成家庭作业,给她写了一封信。& & & 本来是想一起发出来的,但是小罗说她写得太差了,不准我发布,好吧,我从来都很自信,我就发布我的信吧。& & & 亲爱的小罗:& & & 最开始闫老师让我们共读《亲爱的安德烈》,我是存有疑虑的。安德烈和他的母亲龙应台女士通信是在他18岁到21岁之间,毕竟已经是成年人的对话。而你,还不到14岁,还是青少年,我很担心你看不懂。& & & 毫无疑问,《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女士和安德烈帅哥选择了用电子邮件的方式,也就是用文字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减少了说话交流时两代人之间的对抗。我想起平时我们在日常对话中,有时会因为很小的事情意见不同,导致大吼大叫,引发我们误解和焦虑。所以一般有重大事项时,我会使用书信的方式,正式而且有缓冲余地。& & & 作为你的爸爸,最能清楚意识到的,是你的成长。那个当年懵懂无知的小女孩,现在已经步入豆蔻年华。你所面对的世界,和我们这一辈面对的世界,已经有了太大的改变。因此我的人生阅历,未必适用于你。而你所经历的一切,也未必能让我弄懂。我从你世界里的那一片天,渐渐的褪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光芒,即将变成“顽固不化的老头子。”& & & 父辈和子女之间的沟通,很难保持完全平等的状态。因为我总恨不得把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你,希望你的未来的人生中少走弯路。套用一句网络用语:我不希望你将来流的泪,是现在脑子里进的水。但是我又深深的知道,人生无法设计,每一个人必须独自的去经历生活,包括你自己。因此我对你的日常态度,常常会比较矛盾:一方面一旦察觉到你做事情的方向不对,方法不好,或者无法理解,往往忍不住干涉;另一方面,又希望你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自我提高要求,做最好的自己。这样的纠结中,我和你面对面的对话常常是和风细雨加狂风暴雨。每一次出现这样的沟通混乱,我都会感觉到抓狂。相信我,我一直想要和你更好的沟通,而不愿意你放逐我于你的世界之外。& & & 鲁迅先生曾经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中提到:我们要扛起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光明的地方去。我也试着尽量不用考试成绩、年级或者班级排名来约束你。但是我感觉到这样做还远远不够:放弃这些衡量的标准,并不代表你可以面对自己的无知和弱点熟视无睹。而该如何引导你追求卓越,积极向上,这是你老爸现在最为焦虑的问题。& & & 《亲爱的安德烈》中,安德烈和龙应台女士的视野,是比较国际化的,你我的世界目前还局限在重庆市,甚至仅仅是巴蜀中学。两相对比,我们还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在还没有机会去广阔的世界经历一切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够保持阅读和分析的习惯,扩大你的知识获取的范围,提高知识获取的能力。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事情,往往局限于自身所经历的一小部分生活。而世界远远比我们所感知的广阔得多。我们是通过不懈的学习和磨练,才实现自我的不断进步。这个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一个人很难躲在一个角落里独善其身。你必须学会不断的自我更新,就像生物课中的新陈代谢一样(天知道你学过生物没有)。& & & 不要小瞧了你现在学习的每一门课。每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知识,都是人类千百年来沉积的结果。我看过太多成人的愚昧,就在于忘记了初中就已经掌握的知识。而有的人去过世界的无数角落,回到我们面前,仍然愚昧无知,俗气逼人。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心智早已停止了生长。& & & 《亲爱的安德烈》中那些奇奇怪怪的话题对你的吸引力到底能有多大,我并不清楚。不过我对其中好几章谈到的一个单词非常有兴趣。“kitsch”,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对这个单词表示过疑惑?去查过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没有?这个单词我勉强读做“刻奇”,翻译过来是“庸俗的艺术”或者“媚俗”的意思。这个词其实非常重要,曾经出现在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以后有机会我相信你会去读这本书的。& & & Kitsch是粗劣的作品;俗气的艺术、设计;迎合低级趣味的作品。在我看来,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不加思考的接受一些东西。你现在接触到很多网络语言,网络段子,网络歌曲,你所看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等,或许有一天都会被你列入Kitsch的范围。毫无疑问,你现在爱听的歌曲,爱看的漫画,喜欢的很多东西,大多数都是你的同学和朋友抑或是网络推荐的结果。这些东西并不是不好,而是说它们到底是什么,并没有经过你的思考。人云亦云是一种省心省力的方式,Kitsch也提供了方便交流的平台,我也知道你需要适当的娱乐和休息。但是,Kitsch提供的不加思索的文化产品,会让你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义在和别人比较的潮流中,而且极有可能提供一种“比烂”的文化品位。& & & 好了,你一定已经腻烦了老头子罗罗嗦嗦。今天我和你谈了三件事:我想要和你建立良好的沟通;希望你能够扩大自己的视野(顺便好好学习);远离Kitsch的品位。& & & 就这样吧,希望以后我们一起读更多的好书,并保持更好的沟通!
阅读相关文章:
Powered By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爱的安德烈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