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几个民族大学王传金

高考体现当代中国的普世价值观--王传金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高考体现当代中国的普世价值观
中国的高考,全国人民都参加了。考生血压高了,家长操心过度了,高三班主任老师突然失眠了,的士司机被交通管制了,打桩的建筑工地被叫停了,在学校门口卖油条的大娘也“三休”了...... & 中国的高考,是科举文化的伟大复兴,是应试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功。政府史无前例的高度关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足以吸引整个国度所有动物的眼球。古人所谓的“十年寒窗苦读,只为谋取一朝功名”高度概括了读书的最终价值取向,后人总结的人生最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也毫无掩饰地表白了“功名”的含金量。正是如此,高考压力,无形的压力,让生活变得很无力.高考的恶梦,纠缠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中国的高考,体现着当代国人的普世价值观。攘攘熙熙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名往,所谓真善美,我们把它抛弃在路上。我们一味的在责怪华尔街的贪嗔痴,自己却从未放弃过对权色利的追求.这是一个多么可悲的社会意识形态! &重温以前听到关于高考的段子:建筑工地打桩机停下来了,装修房子的声音消失了,某考生反倒不习惯了.教室里太安静了,一反常态,影响正常发挥。为何高考就非得交通管制呢?“给考生让路”的说法听了很暖心,但平时却从未见过有给校车让路的情形,那些校车事故已成为昨天的故事,这不显得很做作吗?!殊不知,交通一管制,那些正准备送往医院的产妇会有生命危险,那些靠路吃饭的司机们损失有多大?给特权让路,这是中国特色的国情。在美国,总统买个快餐还得排队,“君为轻,民为重”如此深厚的治国文化让西方人学到了,我们却把老祖宗的古训丢进了历史课本。 &中国当代绝大多数人认为,考进名牌大学可以光宗耀祖,有升官加爵的机会,读大学才叫有文化,有文化才会有出息,许多人视大学生为高才生。大学过量的招生,导致了中国人才的畸形分布,甚至出现了空前的“人才过剩”假象,其实这是对人才的误读。实际上,许多毕业后的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就业状况非常不乐观。于是乎有人大发感慨:“读了几年大学,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被大学把我给上了!”。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真正可用的人才少得可怜,性价比也不高,对那些纸上谈兵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宁可不要,“民工荒”的闹剧也自然而然的上演了。 & 读大学,决不是生活的唯一出路。其实现实生活中大家所看到的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并不是大众所认为的高学历。一纸文凭又能说明什么呢?人才的价值,不是他个人拥有多少学术,而是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为人类做了多大贡献。成功的人士,不是因为他拥有了香车美女,入住了别墅豪宅,外表衣着光鲜,混迹名流贵族,就叫成功人士。渔人将才,樵夫治国。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都是成功的人。 & 我们应推崇平民英雄.一个清洁工,也为环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泥水匠,也是安居工程的功臣,一个理发师,也在创造和改变着世界的美,他们都是人才,无论他们是否参加过高考就读过名牌学府。难道不是吗?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下一篇&&&&
欢迎您来我的凤凰博客!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有几个同名同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