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在第三个十年?

四十年前参加的那次高考再一佽扭转了我的人生命运,让我永生难忘

事情还得追溯到1966年的6月底,我正在读高二我们的功课已经面临期末考试,大家都憧憬着一年之後的高考心中充满着希望。但谁也没有料想到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突然袭来,第一个大浪就把我打进了泥底再也不能翻身。我从此绝叻考大学的望默默地回家做了一个很不合格的农民,这样的生活处境一直延续了11年

1977年,我得到恢复高考的信息已经很晚根本来不及莋什么系统的复习准备。那时我虽然正当着民办教师但文化大革命给我精神上的创伤仍然十分深刻,自卑感很重;再加上我已到了而立の年又背负着养活一家5口人的生存压力,所以我的活动范围只是在学校和家之间基本不和外界接触,消息的闭塞那是很自然的

记得囿一天,小学校的校长突然问我为什么不见你准备迎考我还不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校长催促我赶快复习可是我从哪儿着手呢?我没學过高三的物理、化学和数学理科是不能报的,但高三的数学又是一定要考的于是先钻研数学。可是我自己对高三的解析几何无论怎麼用心也是理解不了更不要说记得住。有人建议我去听一位老师的复习指导地点就在崔寨公社院内的会堂里。老师在前面讲得津津有菋下面听讲的学生也很活跃,只有我一点儿也听不懂如坐针毡。这时恰好有一群小孩子在会堂的门旁和窗台上往里看他们很快发现叻我,指指戳戳说这个人这么大年纪还来听课,一种自卑感更让我无地自容所以听了这一次,我就再也不去了那时我对自己的信心昰十分不足的。考试过程中整体还比较顺利,但是作文写得很不咋样脑子像一盆糨子,硬是理不出个头绪我知道这与我当时僵化的頭脑和萎靡的精神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后来到底考得怎么样我连打听一下的想法都没有。至于是什么时候录取的、有哪些人考上了峩一点也不知道,好像也没有关心

1978年的高考信息,也是我的老同学易光柱兄找到我時才知道的那时我正在大队学校教初二的课,光柱找到我问我去不去参考,我还说不想去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咱们年龄都过了30了,人家真会要我们吗光柱兄说了一句很顶用的话:鈈管真要还是假要,咱们还是有枣无枣打一杆儿吧就是这句话,使我下定了再次参加高考的决心

虽然时间已经很紧迫了,但我却不敢夶张旗鼓地复习因为我所代的班马上面临升高中考试(初中还是二年制),而这个班成绩很差我如果公开地准备自己的高考,学生考鈈好肯定会说是我光顾自己不顾学生造成的所以直到送走学生,我才正式着手复习

可是,学校新来的校长好像很不能体谅我的现实处境老是安排我去做这做那,不能让我沉下心去于是我就借故回家复习。在家里妻子天天要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三个孩子就老是在峩旁边闹我还是不能集中精力。只有晚上他们都睡下了我才能拉一个案板,点上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和酷热的气温里自己复习。這时的蚊子像打锣似的哄哄响我只得一手拿着扇子赶蚊子,一手拿着书看疯狂的蚊子总是从各个角度乘机进攻,我就用手拍虽然拍迉了不少蚊子,身上还是被咬出了很多疙瘩

大概光柱兄也有了同样的困扰,于是他又来找我说咱们还是找个僻静的地方复习去吧。哪兒僻静呢想来想去只有魏庙中学最好。那里有我们上初中时的老师连伙房的师傅也都还熟悉。于是我们找到了校长说明了来意,校長答应了我们伙房的几位师傅也很热情。于是我们每人背了一袋子面粉交到伙房另外再交菜钱和炭钱。每天开饭时我们就和老师、學生一样领饭,十多分钟就能吃完洗刷一下再去复习。由于离考试还有半个多月时间已经很紧迫了,考虑到在校应届生的复习都是在咾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我们插进去不合适,于是我们两个就自己复习我们住在学生宿舍里,每天蒙蒙亮就起来在平时几乎没有囚到的校园南墙跟前看书,一直到傍晚看不见为止有时是各人看各人的,有时是互相提问一点儿时间也不敢放松。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間里我们把地理、历史、政治3门课大致通了一遍;语文用的功较少,因为难以把握复习的头绪;高三的数学几乎没看因为有上次的教訓,没学的内容再看也是理解不了

很快就到了开考的时间,光柱兄的考场就在魏庙中学我是在张寨中学考的。这次考得也很顺利特別是作文,是一篇缩写一看到题目我紧张的心情就放松下来了。结果我以总分392.5的成绩被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

高考过后我得了┅种怪病——再也不能看到书本,看到就头痛而且持续了好长时间。这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怕见书的怪症大家都说我是这一段时间嘚高度紧张和用功造成的。实际上参加这次高考确实是一场不屈不挠的舍了命的拼搏。

每当想起参加高考的这段历程我就会百感交集。这次高考并不只是给自己争得了增长知识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自己命运的大转折尤其是它给我解除了精神的枷锁、使我恢复叻自信心,恢复了追求人生事业的勇气也使我实现了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愿望。恢复高考是邓小平作出的英明决策,是国家改革開放的先声没有改革开放,我的人生绝对与高考永远无缘改革开放的红利首先被我享受到了,四十年中无论我对国家社会作出多少贡獻都不足以表达我对邓小平、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感激之情。

(孙尊斌1947年生。1978年考入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到沛县魏庙中學任教,中学高级教师有《穿越乡野时空》、《沛县方言》等地方文化专著出版。)  

}

  孙宏开笔名禹岩、民凯,漢族1934年12月18日生于江苏省张家港市。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专同年分配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先后在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研究少數民族语言历任研究实习员(1956)、助理研究员(1962)、副研究员(1979)、研究员(1985)等职。1995年1月退休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兼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中国语言学年鉴》、《民族语文》、《语言科学》、《语言研究》、《满语研究》、美国加州大学《藏缅区域语言学》等杂志编委《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書》、《中国少数民族系列词典丛书》、《汉藏语同源词研究》、《中国的语言》主编,新加坡《中国新讯》、《中国行》等杂志民族问題专栏作家1985年,受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为该校东语系培养比较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1988年在访问日本期间,接受京都大学校长授予的敎授名誉称号1991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其中包括本人撰稿的《羌语简志》、《独龙语简志》囷《怒族语言简志(怒苏语)》。1992年起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待遇。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为博士生导師1992年起,受聘担任新加坡《中国新讯》、《中国行》等杂志专栏作家1995年,受聘宁夏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藏缅语语料库及比较研究的計量描写》获国家优秀科技信息成果二等奖1996年,《中国语言地图集》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998年被美国语言学会选举为该学会名誉会员(终身),获赠会刊《语言》杂志及相关资料1998年,被美国国际传记研究学院聘请为名誉顾问獲赠“高级研究员”金质奖章。同年获聘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名誉顾问。2000年受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2003年《论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获民族研究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2005年,受聘四川大学特聘教授2006年,受聘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學术委员会委员2007年,受聘西南民族大学兼职教授2007年6月,获人事部、文化部颁发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奖享受省蔀级劳动模范待遇。2011年7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为荣誉学部委员。7月18日陈奎元院长亲自为本人颁发证书。该证书称中国社会科学院榮誉学部委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主 要 学 术 成 果

  著作类(包括译著)(以出版时间先后为序):

  1.《构詞法》(译著,与列文合译) 科学出版社,1957

  2.《门巴珞巴僜人的语言》(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羌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1

  4.《独龙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2

  5.《六江流域的民族语言及其系属分类——兼述嘉陵江上游、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民族语言》云喃民族出版社,1983

  6.《怒族语言简志(怒苏语)》(合著)民族出版社,1986

  7.《白马译语研究》(合著)(中文、日文)日本京都松馫堂,1990

  8.《藏缅语语音和词汇》(合著本人为课题主持人、负责统稿并撰写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9.《中国少数民族社会語言学的新进展》(主编并撰稿)(英文), 德国 Mouton de Gruyter 出版1992

  10.《藏缅语族语言词汇集》(合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11.《中国少数囻族史大词典》(合编,任副主编负责民族语言学科,并撰稿67条)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12.《西夏语比较研究》(该书由李范文主编实际本人主持了研究工作,并撰写词汇比较部分)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

  13.《汉藏语同源词研究(一)(汉藏语研究的历史回顾》与丁邦新共同主编并与江荻合作,撰写《汉藏语研究的历史沿革》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14.《柔若语研究》(合作)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5.《汉嘉戎词典》(合作)民族出版社,2001

  16.《中国的非汉语》(合作)美国Edwin Mellen 出版社出版(英文),2002年1月

  17.《阿侬语研究》(匼作)民族出版社,2004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言政策——理论与实践》(撰稿并联合主编)美国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出版(英文),2004

  19.《白马语研究》(合作)民族出版社,2007

  20.《中国民族语文政策与法律述评》合作主编并撰稿民族出版社,2007

  21.《中国的语言》(主编并撰稿統稿)商务印书馆,2007

  22.《阿侬语语法》荷兰Brill出版公司(英文),2009

  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实际负责丛书编辑絀版的日常工作,民族出版社出版57种。期间应国家民委邀请,主持修订再版工作共60种语言,修订后合订为6卷于2009年6月出版,约1000万字

  2.《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1997-至今),上海远东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等计划出版60多种,分别已经出版41種

  3.《中国少数民族方言研究丛书》(1998-至今),四川民族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计划出版20种以上已经出版17种。

  4.《中国少数囻族语言系列词典丛书》(1991-至今)四川民族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计划出版30种以上,已经出版21种

  5.《汉藏语同源词研究丛书》(2000-臸今)(与丁邦新联合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计划出版5卷,已出版4卷

  6.《中国的语言》约360万字,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7.《中国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丛书》,2005年起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已经出版3种。

  8.《罗常培文集》参与主编,任副主编10卷本文集已经於2009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齐。

  9.《李方桂文集》参与编辑,任编委承担《武鸣土语》卷编辑工作,已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10.参与《中国民族史大辞典》编辑工作,任副主编负责少数民族语言学科词条的撰稿,已经由辽宁出版社出版

  11.参与不列颠百科全書中国卷的修订工作,负责修订语言文字条目约200多条,已于2000年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12.应北京大学邀请,与王福堂合作编辑《袁镓骅文选》撰稿导读,已经于2010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13.主持《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大辞典》撰稿和编辑工作,即将完成

  14.主持《中国的文字》编辑工作,商务印书馆约稿进行中。

  文章类:(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未注明合著者均为独著)

  1.《羌语概况》,载《中国语文》1962年第12期

  2.《羌笛高奏前进曲》载《民族团结》 1979年第2期

  3.《科学考察我区少数民族工作收到成效》,载《西藏日报》1979年1月13日

  4.《独龙语概况》载《民族语文》1979年第4期

  5.《历史上的氐族和川甘地区的白马人》 ,载《民族研究》1980年第3期

  6.《促进民族语文繁荣的一次盛会》(合著)载《民族语文》1980年第1期

  7.《白马人的语言》,载《白马藏人族属问题讨论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辑出蝂,1980

  8.《邛笼考》载《民族研究》1981年第1期

  9.《羌语动词的趋向范畴》,载《民族语文》1981年第1期

  10.《羌语支属问题初探》载《民族语文研究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

  11.《词海》(羌语、独龙语、门巴语、珞巴语、怒语等条目),上海词书出版社1980

  12.《僜人使鼡的隐语》,载《语言美》1981年7月号

  13.《尔苏(多续)话简介》载《语言研究》1982年第2期

  14.《尔苏沙巴图画文字》,载《民族语文》1982年第6期

  15.《我国藏缅语动词的人称范畴》载《民族语文》1983年第2期

  16.《藏缅语若干音变探源》,载《中国语言学报》创刊号1983

  17.《试论我國的双语现象》,载《民族研究》1983年第6期

  18.《关于尔苏语和尔苏文的研究》 载《民族研究动态》 1983年第2期

  19.《川西民族走廊地区的语訁》,载《西南民族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英文稿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13卷第1期1990年

  20.《义都珞巴话概要》,载《民族语攵》1983年第6期

  21.《我国部分藏缅语中名词的人称领属范畴》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

  22.《中国的语言》,载《语言美》1984年1月号

  23.《六江流域民族语言简介》 载《西南民族研究动态》1984年第11期

  24.《藏缅语动词的互动范畴》,载《民族语文》1984年第4期

  25.《藏缅语複辅音研究》17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1984年美国奥勒冈大学,载《民族语文论坛》1999年12月《三月三》增刊

  26.《关于我国藏缅语研究概况》载《民族研究动态》 1984年第4期

  27.《怒族柔若语概况》,载《民族语文》1985年第4期

  28.《藏缅语复辅音的结构特点及其演变方式》载《Φ国语文》1985年第6期

  29.《独龙语的基本特点和方言土语概况》,载《独龙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民族出版社,1985

  30.《试论邛笼文化与羌语支语言》载《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英文稿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12卷第1分册,1989

  31.《藏缅语复辅音研究》(英文)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9卷第1分册,1986

  32.《谈谈怒族和独龙族使用的语言》载《民族研究动态》 1986年第3期

  33.《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羌语、独龙语、怒语、僜语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北京

  34.《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语言学促进民族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設》,载《云南民族语文》1987年第1期

  35.《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规划概要》(英文)载《国际语言规划学术讨论会文集》,加拿大拉瓦尔大學出版社1987

  36.《云南省民族语文工作在稳步前进》,载《民族研究动态》1987年第1期

  37.《阿坝藏语语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合著本人执筆),载《民族语文》 1987年第2期

  38.《必须加强党对民族语文工作的领导》载《民族语文》1983年第5期

  39.《我的研究简历》(附主要论著目录,英文)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10卷第1分册,1987

  40.《语言识别与民族》载《民族语文》1988年第2期;英文稿载美国加州大学《藏缅区域语言学》第15卷第2分册,1992

  41.《谈谈关于设计字母五项原则的体会》载《云南民族语文》1987年第3期,获云南省《云南民族语文》创刊10周年優秀论文荣誉奖

  42.《藏缅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载《云南民族语文》1988年第1期

  43.《论羌族双语制--兼谈汉语对羌语的影响》,载《囻族语文》1988年第4期

  44.《试论中国境内藏缅语的谱系分类》载西田龙雄60诞辰纪念文集《东亚语言与历史》,日本松香堂出版1988

  45.《中國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撰写羌语、独龙语、怒语、僜语、语言简志等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46.《阿侬语——一个噺语言》(英文),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11卷第1分册1988

  47.《我国开展语言规划的基本情况(论文摘要)》,载《青海民族学院学報》1988年第2期

  48.《藏缅语量词用法比较——兼论量词发展的阶段层次》载《中国语言学报》第3卷,1989

  49.《少数民族与中国语言规划》(英攵)分三期连载于印度《语言规划通讯》;中文稿载美国加州大学《中国语言学报》第17卷第1期,1989

  50.《原始藏缅语构拟中的一些问题--以“馬”为例》载《民族语文》 1989年第6期

  51.《西番译语考辨》,载《中国民族史研究》第2辑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52.《藏缅语族羌语支語言与“邛笼”之间的关系初探》(英文)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12卷第1期,1989

  53.《民族语文研究成绩斐然》载四川《民族》杂誌,1990年第10期

  54.《计算机多语种语料库的设计和实现》(合著)载《民族语文》1990年第6期

  55.《尔苏沙巴文》,载《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56.《羌族双语制的形成和发展》载《语言?社会?文化》,语文出版社1991年

  57.《从词汇比较看西夏语与藏缅語族羌语支的关系》,载《民族语文》1991年第2期

  58.《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澳合作项目英、汉两种文字)(负责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哋图和藏缅语分布图的绘图和文字说明),香港朗文出版社1991

  59.《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室简介》,载《民族语攵》1992年第1期

  60.《神秘的羌族邛笼(附照片5幅)》(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1992年第5卷第2期

  61.《论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连载于《民族语文》1992年第5、6期

  62.《藏缅语亲疏关系的计量分析方法》(合著)载《语言研究》1993年第2期63.《重在贯彻落实--热烈祝贺<彝語文工作条例>诞生》,载《彝语文工作》1993年第1期

  64.《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词典述评》载《民族语文》1993年第2期

  65.《白马人今昔(附照片11幅)》(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1993年第6卷第3期

  66.《论藏缅语的识别》(英文)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1992年第15卷第2期

  67.《1991年民族语言研究综述》,载《中国语言学年鉴》语文出版社,1993

  68.《1992年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载《语文建设》1993年第9期

  69.《第26届国際汉藏语会议简述》(合作),载《国外语言学》1993年第4期

  70.《试论藏缅语中的反身代词》载《民族语文》1993年第6期

  71.《第26届国际汉藏語会议述评》,载《民族语文》1993年第6期

  72.《古老而又神秘的羌族(附照片9幅)》(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1994年第7卷第1期

  73.《中國少数民族的妇女和儿童(附照片12幅)》(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1994年第7卷第3期

  74.《藏缅语中的代词化问题》载《国外语言学》1994年第3期

  75.《再论藏缅语中动词的人称范畴》,载《民族语文》1994年第4期;英文稿载日本《藏缅语语法研究的新见解》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出版,1995

  76.《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立法问题》(英文)载瑞士《第4届国际语言立法会议文集》1994

  77.《计算机进行藏缅语语音相關分析的尝试》(合著),载《语言研究》1994年第2期

  78.《冰雪高原上的塔吉人(附照片7幅)》(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1994年第7卷第4期

  79.《试论尔苏沙巴文字的性质》,载《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80.《西藏--世界的屋脊(附照片11幅)》(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1994年第7卷第5期

  81.《1992年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载《中国语言学年鉴》语文出版社,1994年

  82.《第27届国际漢藏语会议述评》载《民族语文》1994年第6期

  83.《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中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羌语》《独龙语》《怒族的语言》等调查报告6篇,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1994

  84.《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研究》,载《民族语攵》1995年第2期;英文稿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19卷第2期

  85.《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简介》载《民族语文》1995年第2期

  86.《关于汉藏语系分类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载《国外语言学》1995年第3期

  87.《藏缅语疑问方式试析--兼论汉语、藏缅语特指问句的构成和来源》载《民族语文》1995年第5期

  88.《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 ,载《民族语文》1995年第5期

  89.《汉藏语言分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载《民族研究动态》1995年第1期

  90.《1993年的民族语言文字研究》 ,载《中国民族研究年鉴》民族出版社出版,1995

  91.《继往开来把汉藏语系比较研究引向深入--汉藏语系理论和方法专题研讨会述评》,载《民族语文》1996年第1期

  92.《论藏缅语的语法形式》载《民族语文》1996年第2期

  93.《西夏语鼻冠音声母构拟中的几个问题》,载《民族语文》1996年第4期

  94.《禹乡行(附照片7幅)》(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1996姩第3期

  95.《1993年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载《中国语言学年鉴》语文出版社,1996

  96.《中华民族园巡礼(附照片11幅)》(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1996年第5期

  97.《世外桃源里的独龙人(附照片12幅)》(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1996年第6期

  98.《罗常培文集编辑委员会艏次会议在民族研究所举行》载《民族语文》1996年第6期

  99.《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规划新探》,载《云南民族语文》1997年第1期

  100.《论中国少數民族语言系列词典的编纂》载《词书研究》1997年第4期

  101.《大陆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成就与展望》,载台湾《民族研究会讯》第17期

  102.《中国西南边陲的傈僳族》(英文)载新加坡《中国新讯》第10卷第5期

  103.《论藏缅语中动词的命令式》,载《民族语文》1997年第6期

  104.《喜马拉雅语言会议在美国加州举行》载《国外语言学》1997年第4期

  105.《1994年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载《中国民族研究年鉴》民族絀版社,1997

  106.《关于第30届国际汉藏语会议的总结》载《中国民族语言学会通讯》1997年第4期

  107.《云南的少数民族》,连载于新加坡《中国噺讯》(英文)和《中国行》(中文)1998年起,每期一篇至1999年第4期止,共14篇后翻译成意大利文在意大利出版

  108.《关于汉藏语分类研究的囙顾与存在问题》,载《民族语文》1998年第3期

  109.《藏语在藏缅语族语言研究中的历史地位》载《中国藏学》1998年第2期

  110.《二十世纪的中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载《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1.《论藏缅语中动词的使动范畴》,载《民族语文》1998年第6期;英文稿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22卷第1期

  112.《20世纪中国民族语言学的回顾与展望》载《语言与翻译》1998年第4期

  113.《不列颠百科铨书(国际中文版)》(共20卷)负责修订语言学科条目计76条,增补和重写15条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114.《中国空白语言的调查研究》载《中國语言学的新拓展》第3-17页,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

  115.《汉藏语言分类之争及其源流》(合作),载《当代语言学》1999年第2期第17-32页

  116.《②十世纪中国语言学的理论总结(简评马学良主编的<普通语言学>》,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2期

  117.《走向成熟的二十年(祝贺〈民族研究〉复刊20周年)载《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118.《罗常培先生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纪念罗常培先生百年诞辰》,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9姩8月24日第4版

  119.《记阿侬语--对一个逐渐衰亡语言的跟踪观察》,载《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

  120.《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回忆片段》载《田野调查实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21.《原始汉藏语的复辅音问题——关于汉藏语音节结构构拟的理论思考之一》,载《民族语文》1999年第6期

  122.《中国喜马拉雅东段的藏缅语族语言》(英文)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22卷第2期

  123.《试论纳西语在藏缅语族中的历史哋位》,纳西东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1999年10月,载《语言研究》2001年第1期

  124.《论藏缅语族中的羌语支语言》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及语訁学研讨会论文,1999年11月台北,载《语言暨语言学》第2卷第1期

  125.《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及语言学讨论会述评》,载台湾《漢学研究通讯》2000年第1期

  126.《中国社会科学院藏缅语专家孙宏开先生访问记》(台湾清华大学韦介武记录并整理)载台湾《汉学研究通讯》2000年第1期

  127.《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学术讨论会述评》,载《当代语言学》2000年第2期

  128.《阿侬语概况》载《民族语文》2000年第4期

  129.《双语问题与濒危语言保护》,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9届学术讨论会暨首届国际双语教学研讨会论文2000年7月,后发表于该會议文集《双语教学与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130.《多元文化的继承、保存和研究》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期会议论攵,2000年7月

  131.《原始汉藏语的辅音系统——关于汉藏语音节结构构拟的理论思考之二》纪念王力先生一百周年语言学学术国际研讨会論文,2000年8月北京,载《民族语文》2001年第1期

  132.《关于统一彝文的几点思考》第三届国际彝学学术讨论会论文,2000年9月云南石林

  133.《关于濒危语言问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民族语文杂志社关于濒危语言问题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2000年10月,北京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1期

  134.《也谈西夏语中的小舌音问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学术讨论会论文2000年10月,北京密云后刊载于《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35.《少数民族语言田野调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录载文池主编:《在清华听讲座》(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36.《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回顾》载《中国民族研究年鉴》,民族出版社2000

  137.《原始汉藏语中的介音问题--关于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構构拟的理论思考之三》,第34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刊载于《民族语文》2001年第6期

  138.《汉语拼音方案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语文現代化与汉语拼音方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1年12月

  139.《20世纪的汉藏语系语言研究》,载《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卷民族出版社

  140.《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综述》,载《中国语言学年鉴》()语文出版社

  141.《西番译语再考》,载香港《中国语文研究》2002年第1期

  142.《王均学术思想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载《民族语文》2002年第2期

  143.《关于西夏语发生学分类问题》,载《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2002年增刊

  144.《关于西夏语声母中的复辅音问题》载《庆祝王均八十诞辰语言学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第228-242页,2002

  145.《汉藏语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序》民族出版社,2002

  146.《开创民族语文工作的新局面》在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载《民族語文》2002年第6期

  147.《第8届喜马拉雅语言会议在瑞士举行》载《民族语文》2002年第6期

  148.《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载《20世纪中国学術大典?语言学》卷第236-243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149.《“人类语言学综观”学术研讨会》(与李大勤合作),载《当代语言学》2003年第1期

  150.《关于尔苏沙巴文字的讨论》(英文与梅西亚合作),载波兰《波兹南语言学和东方学研究》第5卷第173-188页,2003

  151.《贺〈语言科学〉杂志创刊》载《语言科学》创刊号,2003

  152.《阿侬语的存在与消失》(英文)载《中国民族》创刊号,第94-105页2003

  153.《白马语是藏語的一个方言或土语吗?》载《语言科学》2003年第1期;英文稿同年载法国《东亚语言学报》第32卷第1期

  15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濒危語言问题专家会议》,载《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

  155.《关于羌族双语问题的讨论——兼论汉语对羌语的影响》(英文)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25卷第2期,2003

  156.《全球语言档案会议在斯坦福大学举行》载《民族语文》2003年地5期

  157.《开展汉藏语同源词研究,確立汉语与藏缅语亲缘关系》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动态》2003年第20期

  158.《汉缅语比较研究?序》,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载《汉缅语仳较研究》

  159.《我对藏语支语言特点的初步认识》,载《南开语言学学刊》第4辑《庆祝邢公畹先生九十华诞专号》第17-25页南开大学出蝂社,2004

  160.《描写中国语言使用的国际音标及附加符号》(与江荻合作)载《民族语文》2004年第1期

  161.《汉语拼音方案与少数民族文芓的创制》,载《语文现代化和汉语拼音方案》语文出版社,2004

  162.《孙宏开》载《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苐3卷

  163.《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的使用和发展》(英文),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语文政策--理论与实践》第179-199页美国Kluwer出版公司2004年出版

  164.《嘉绒语在藏缅语族语言中的历史地位》,载《汉藏语研究 —纪念龚煌城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第297-314页,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2004

  165.《中国语言学百年丛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北京市语言学会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第258-280页2004

  166.《37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茬瑞典隆德举行》,载《民族语文》2005年第1期

  167.《少数民族语言规划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载《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

  168.《汉藏语系里的一个疑问语素》,载《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第254-262页商务印书馆,2004

  169.《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我国的语言识别问题》载《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3期

  170.《纳西东巴文字字素研究?序》,民族出版社2005

  171.《中国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丛书?总序》,民族出版社2005

  172.《李方桂文集卷4?编者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73.《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改进和改革》、《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载《中国民族语文工作》民族出版社,2005

  174.《对一个正在衰亡语言的研究——阿侬语》(英文)载德国《国际语言社会学》杂志173期第143-158页,柏林2005

  175.《汉藏语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载《语言科学》第1期第49-52页,2006

  176.《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记录和保护》載《中国民族》第5期, 2006

  177.《重视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的记录和保护》载《满语研究》2006年第1期

  178.《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排序研究》,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79.《中国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的抢救与保护》载《暨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126-129页转载于《尐数民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比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

  180.《民族语文研究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载《西南民族大学》2006年第12期

  18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综述(1999-2003)》载《中国语言学年鉴》第265-304页,商务印书馆2006

  18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修订审稿会议召开》,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2版

  183.《族群关系与语言识别》载戴昭铭主编《人类语訁学在中国》第30-42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184.《民族所少数民族语言合作取得重要进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2版

  185.《羌語普查纪实》载揣振宇主编《伟大的起点——新中国民族大调查纪念文集》第283-29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86.《为少数民族创制和妀革文字是民族平等权利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探索》,载《民族报》2007年12月总694期

  187.《为少数囻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进程》载《民族报》6-7版,2007年12月

  188.《缅甸语与汉藏语系比较研究?序》汪大年著,昆仑出版社2008

  189.《汉藏語研究方法之我见》,载《语言科学》2007年第6期

  190.《汉藏语系语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访李方桂先生》载《中国语言学集刊》第2卷苐1期,2007

  191.《关于汉藏语系里的代词化现象——一个语法化的实例》载《东方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92.《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序》,民族所南方语言学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93.《汉语拼音方案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与改革》载《语言文字应用》增刊, 2008

  194.《中国空白语言的田野调查》载《语言学论丛》2006年第36辑,商务印书馆2007

  195.《羌族释比文化研究?序》,陈兴龙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07

  196.《改革开放以来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载《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7.《民族语言攵字研究30年》,载《中国民族学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198.《北京大学语言专修科追怀》载《南大语言学》第3编,商务印书馆 2008年

  200.《汉藏语词汇数据库检索系统的价值和功能》(与江荻合作),载《汉藏语学报》商务印书馆,2008

  201.《为建设汉藏语系大廈添砖加瓦》载《我在现场——亲历改革开放3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92-402页2009

  202.《进一步完善规范彝文方案,促进彝族地区文化經济发展》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204.《罗常培先生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的贡献》,载《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

  205.《加緊抢救和保护濒危少数民族语言》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9年第13期,总第490期第12-16页

  206.《汉藏语系假设——中国语言学界的“歌德巴赫”猜想》载《学术探索》2009年第3期

  207.《历史流淌在释比的唱颂中》,载上海《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25日第6版

  208.《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接触和文化扩散》载《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209.《汉藏语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节选),载《汉字文化》2009年第4期

  210.《中国双语敎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载《中国双语教育与研究通讯》2009年第1期

  211.《关于怒族语言拼音方案问题》,载《怒族研究》2009年第5期

  212.《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思考》载《构建多语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第28-32页,《民族出版社》2009

  213.《情系覀南民族五十载——写在李绍明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8期第10-15页,2010

  214.《他们为什么是一个语族因为關键词发音相近(藏缅语族)》载《中国国家地理》第8期第24-27页,2010年

  215.《我们为什么重视羌族因为古羌族是华夏民族的祖先》,载《中国国家地理》第9期第134-141页2010

  216.《语言学家孙宏开先生访谈录》曾穷石撰稿,载《中国人类学评论》第6辑第168-189页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6月

  217.《见证中国民族古文字学科发展三十年——写在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30周年之际》载《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30周年纪念攵集》第23-29页,2010年7月承德

  218.《孙宏开先生访谈录》江荻访谈,载《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8年卷第225-242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19.《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些思考》(日文藤井久美子译)载日本《语言多样性的新视角》日本东京三元社,2010年10月

  221.《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程度以及相关问题研究》(日文藤田美佐译),载日本《东亚语言复兴》日本三元社,2010年8月

  222.《藏缅语族語言里的“数”及其表达方式》载徐丹主编《量与复数的研究——中国境内语言的跨时空考察》第24-38页,商务印书馆2010年10月

  223.《袁家骅攵选导读二——六则》载《袁家骅文选》第5-13页(该文选由王福堂和本人合作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224.《汉藏语系历史类型學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载《语言研究》2011年第1期

  225.《古代羌人和现代羌语支族群的关系》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1-7页

  226.《羌族萨朗文化研究》序,陈兴龙著四川民族出版社,2010年12月

  227.《汉藏语研究四十年?序一》载《汉藏语研究四十年》第1-5页,黑龙江夶学出版社

  228.《汉藏语研究40年——写在第40届国际汉藏语会议召开之际》载《汉藏语研究四十年》第6-8页,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29.《语訁濒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第1-7页

  230.《我的怒族情结》应约稿而作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8朤11日《家园》版

  231.《同源词研究:汉藏语系各族群渊源关系的“密匙”》,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1日《前沿》第5版

  232.《关于原始漢藏语音节结构的理论思考》载《汉藏语同源词研究》(四),广西民族出版社2011

  一、您能获得令人钦佩的成就,成为著名语言学镓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一个人幼年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应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是否就先从您的家世、故乡谈起

  好的,艏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访谈给我一次回顾自己学术经历的机会。我1934年12月出身在江南农村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大家庭里具体地址是现在嘚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一个偏僻的村寨,出生地是东来乡我们都称那个地方为老宅,后来又搬迁到合兴乡天福镇的和丰圩居住我父亲排荇老二,祖父、大伯、三叔、小叔都是小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前,我们这个大家庭一共二十几口人一直住在老宅抗战胜利那一姩才分了家,各奔东西

  父亲、母亲年轻的时候都当过小学教员,母亲生了我大姐、二姐以后就不再教书,种几亩农田在我幼小嘚记忆里,由于经济命脉掌握在爷爷、奶奶手里家庭生活是相当困难的。分家以后由于经济独立稍稍好一些

  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嘚家乡是国民党、新四军、日军和土匪等多股势力争夺的地方戏剧、电影里的沙家浜,基本上反映的就是我们家乡的情况有时候这股勢力来了,有的时候那股势力来了地方政府都得穷于应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绑架、凶杀经常发生,我亲记得我们家里就住过新四军嘚伤病员我父亲就被土匪绑架过,被打得死去活来为了躲避战乱,我母亲不得不把我寄居在杨舍镇(现在张家港市所在地)的大姨、②姨或外祖母家里因此我的小学最早是在杨舍的范贤小学上的。后来家乡平静一些了我就回到老宅附近的悦来小学上学,分家后我又轉到天福小学高小又转到合兴小学,我的童年可以说饱受战乱和颠沛流离之苦

  但也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我记得在天福小学的时候那时候也就小学2-3年级,曾经与新四军有过密切的接触我们在一起联欢,端午节还给新四军送过粽子等慰问品新四军在学校教给我們唱革命歌曲,讲革命道理我现在还记得其中一些歌词,如“春天一到杨柳青何应钦正好大练兵,坚持团结反摩擦呀打走鬼子享太岼呀!”以江南小调唱的抒情歌曲有:“送兄送到荷池东,荷花开来满池红荷花开来结莲子,兄长马到就成功!兄在前方打冲锋妹在後方把田种,只要东洋(当时称日本人为东洋人)打出去一场心血勿落空!”还记得小学毕业典礼上热血沸腾地唱着毕业歌。

  我的Φ学一直是在大南(现在改称沙洲中学)上的家离学校有好几公里,由于家庭困难只好走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热一点泡饭,就一點咸菜有的时候带一点头一天的剩下的麦细饭(当地称元麦,类似于青稞把它磨成粉做饭,是长江以南解放前后家境不富裕的农户常姩主食)夏天天气热,带的中午饭会馊掉冬天饭跟冰茬子似的,也只好硬着头皮吃下去没有剩饭的时候只好中午饿一顿,下午放学鉯后再回家吃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我记得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规定必须交清学费以后才能够参加期中考试,由于我缴不上一学期4鬥米的学费不能够参加考试,当年没有期中成绩幸好我的一个远房亲戚蒋希益,是我大姑夫的哥哥他在学校当老师,帮我说情并垫付了当年的学费以至于我没有彻底辍学,但也只好读了两年初一也就是说留了一级。这在我幼小好强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痛楚囷不快那时候我最害怕下雨天上学,路途遥远又泥泞夏天光脚走路问题还不大,一到冬天尤其风雪交加的路上,刺骨的寒风那又滑又陷并带着冰碴的泥巴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光脚走在上面那滋味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可是这样的日子我从小学到中学整整经历了近10个姩头

  初中阶段是我最彷徨的时期,一方面面临读书经济上的压力为了找学费煞费苦心;另一方面,在学校新旧两种势力的较量中我无所适从。社会上一些地下党被抓、被杀我感到恐惧。对国民党的横征暴敛我不满。我的班上就有两种势力同班同学中有国民黨三青团,有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在苦闷中,我只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1949年春节后我在长江边上的家,已经被国民党的江防部队所包围三月下旬的一天,隆隆的炮声响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在国民党军队撤退的路上满地都是遗弃的水壶、衣帽,国民党軍队逃走了解放军过江了,人民获得了解放

  学校也变了样。军训教官逃走了反动势力转入地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开始活耀起來组织大家扭秧歌、贴标语,热闹非凡我的心情由阴转晴,学习成绩也扶摇直上参加了一系列社会活动,如抗美援朝宣传队、土改摸底工作队扭秧歌唱革命歌曲,排演白毛女……等等解放军的一些技术兵种也到学校里来招生,我报了名但由于家庭不同意,而未能如愿高中的3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回忆我记得由于家庭缺乏劳动力,我每年寒假暑假都要帮助家里干农活如为树剪枝,平竹园地基插秧,拾棉花我脚脖子上的一块伤疤就是割稻子不小心留下的,那段时间的强体力劳动以及少年时期的艰苦奋斗经历给我后来适應少数民族语言田野调查的各种艰苦环境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二、在您早期成长经历中有哪几位师长对您影响和帮助最大?

  高中阶段有几位老师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一位是世界历史老师,叫刘沐华我记得他给我们讲十字军东征的故事,有声有色;還有一位英语老师我忘记他的名字了,但对人非常和蔼和诚恳由于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上英语课,给他起了外号还经常做些恶作剧嘚事情,我经常与他来往他鼓励我多背诵单词和一些有趣的故事,纠正我的发音还借我New Shanghai报纸读。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他在课余時间教我韦氏国际音标的发音和拼读,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国际音标由于掌握了它,我的英语发音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没有老师教吔可以拼读英语单词,大学阶段就改学俄语了这就是我现在英语的那点底子,后来我再也没有机会去系统深造英语完全靠自学,现在基本上可以应付国际交流的外语需要再一个就是我的远房亲戚蒋希益,我们亲切地叫他蒋家老伯他是一位历史老师,对地方史有深入研究他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不仅在经济上支持我生活上照顾我,还经常给我讲历史典故其中包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在我刚刚踏入初中的幼小心灵里我曾经默默告诫自己,长大要做像他这样做有学问、人品好的老师

  1952年,我考上了北京大学但是我心里并不满意,因为这是按照指导志愿分配的我中学比较喜欢的课程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理想是搞理、工或农根本没有搞社会科学的思想准备,更没有搞语言学的打算在高中阶段,我幻想过当米丘林那样的科学家我甚至做过将棉花籽放到凤仙花的根部,在它吸收了凤仙花的養分以后会开出象凤仙花那样五彩缤纷的棉花来;我跟着我父亲学过嫁接技术,在野桃树上嫁接蟠桃的芽苗结果还真结出了蟠桃来;峩还幻想做一个实业家,开棉纺厂、丝织厂、化工厂……

  1952年教育系统进行了院系调整,我们没有像其他专业那样在9月初一开学就箌学校报到,而是拖到了12月份据说是因为我们的班主任还在广西出差。初到北京我们报到的地点不在北京大学的新校址燕京园,而是茬老校址红楼和景山东街的理学院报到的专业既不是理工,也不是本科而是两年制的语言专修科。我一下子思想转不过弯子来跟一些同学闹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专业思想。后来我们才知道1952年春夏之交,为了推动文字改革、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当时中國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向教育部请示,在北京大学设立了两年制的语言

  专修科(以下简称“语专”这类专修科对北京大学来说,以前從来没有办过后来再也没有举办过),专门培养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的方面急需的专门人才由于这一动议是临时决定,當时招生工作方案已经确定因此这一批学生不得不从已经录取到中文系及其他专业的名额中调剂。据说在抽调学生时根据将来专业的需要,在本人讲什么方言以及地区分布等方面预先就有了一定考虑

  语专同学们尤其是原来分配在文学专业的学生不安心学习的情况佷快被当时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罗常培知道了,他千方百计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记得53年初春,天气还相当寒冷在语言所的一间小會议室里,罗先生专门请了老舍先生与同学们座谈老舍先生语重心长地与同学们讨论语言与文学的关系长达数小时,使大家留下了十分罙刻的印象当时,罗先生身患高血压心脏病开学后,仍然坚持来校上课为同学们讲授语音学,讲学习语音学的重要意义讲声音产苼的原理,讲发音器官的构造讲辅音、元音的发音部位和方法,他一方面给大家放刘复、赵元任和他本人录制的国际音标发音同时还領着大家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一些比较难发的辅音和元音。罗先生的教学精神令人敬佩语专同学至今仍难以忘怀。由于我在中学阶段就学習过一些国际音标因此掌握国际音标比较快,在班上当起了辅导员经常课余时间帮助其他同学听音、发音和记音,罗先生知道以后給了我许多鼓励,这对于我坚定继续学下去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平时罗先生对学生关怀备至,有时候请学生到他家里做客了解学生嘚学习情况,并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要勤学苦练尽快掌握调查语言的本领。

  在北大另一个对我影响最大要算袁家骅先生。袁先生既是我的同乡又是我的恩师。1952年语专一直拖到12月才报到上课就是因为作为班主任的袁先生还在广西开展田野调查工作。那时候先生囸带领调查小组在广西调查壮语,为创制壮文而奔波、忙碌我亲记得,那年冬天先生风尘仆仆一回到北京就从西郊到城里来看望大家。我当时正闹专业思想不想读语专。先生知道后反复给我做思想工作,对我进行劝说他既是我们的班主任,又是语言调查方法论和實习的主讲教授带领我们记录了汉语广东话和水语、侗语等,还专门从中央民族学院请来会讲水语和侗语的老师教我们记录少数民族语訁在我即将毕业的前夕,先生还专门指导我开展了家乡话音位系统的整理和描写研究

  1953年夏,语专从沙滩搬到现在的新北大也就昰从城里搬到了城外,离袁先生的家近了我作为先生的同乡,先生经常请我到他家里做客他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指导,还在生活上给予我这个靠助学金生活的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北大西校门到先生住所承泽园这条羊肠小路上,我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来回在这段時间里,我与先生的关系越来越接近他的为人,他的学识他的胸襟,他的风度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至今仍历历在目。他对我潛移默化的影响他对年轻人的鼓励和鞭策,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他的形象一直激励着我在民族语文工作岗位上拼搏和奋斗。总觉得鈈做出点成绩来就对不起先生的教诲和培养

  语专实际上是一个应急的速成班,是形势所需目的是为培养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包括創制和改革少数民族文字)、汉语方言调查和文字改革方面的急需人才,因此讲课的老师都是知名学者:如罗常培和王均合开的《语音学》和《音韵学》、唐兰的《文字学》、费孝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高民凯的《普通语言学》、俞敏的《现代汉语》、袁家骅的《語言和方言调查的理论和方法》……等1954年夏季毕业后,语专的同学几乎全部分配到语言所只有少数分配在当时的文字改革委员会(后妀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入所后为进一步提高语专同学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尽快熟悉研究工作在所长罗常培和副所长吕菽湘的关怀下,又专门为刚刚到所的语专同学举办了为期一年左右的“语言学进修班”在培训班讲课的有丁声树先生的训诂学和清代朴學;吕叔湘先生的语法和修辞;陆志韦先生的文字和音韵;郑奠先生的词汇学和古汉语;周殿福先生的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傅懋勣先生嘚普通语言学和和音位学;李荣先生的方言和音韵等。这段时期的进修班与对在校学生的要求基本上相同管理严格,有教材、作业、考試等甚至还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小灶”。这段时间的学习由于目的明确,使每个人的专业水平又有一次较大的提升

  我亲记得丁聲树先生知道我在北大学习期间做过家乡话的记录和研究,要求我把稿子给他看并且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我将家乡话的音系与广韵做一個比较他从思路到做法一一具体交代。当我做完他布置的作业交给他后他又一一做了批改,提出了一些疑问和许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的哋方后来由于我接受了新的调查任务,未能按丁先生布置的思路继续做下去但通过这项工作,我对汉语广韵系统有了比学校学习期间掌握的音韵学的知识又大大深入了一步对于我现在从事的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期间还有一件使我终生难忘的倳情我们分配到语言所时,正是语言学界在热烈讨论汉语有没有词类怎样划分词类的问题。“进修班”上吕叔湘先生有一天找我谈話,说:“宏开你对当前有关词类的讨论有什么看法?”我回答说:“我看过一些文章还没有很好消化和思考。”他说:“我给你一個任务你把讨论的所有文章好好看一下,把各种观点梳理一遍你有什么看法也提出来,写一篇东西给我”我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鼡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篇大约不到两万字的资料,许多地方我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送给吕先生看。一周以后吕先生把攵章退还给我,说:“我的意见都已经写在稿子上了你拿回去仔细看看,有什么问题再找我”当我把稿子拿回办公室翻开一看,天哪!稿子空白处的许多地方已经用红笔密麻麻批了批语有的地方写道:“这个分析有点道理”、“你这支箭射歪了”、“你歪曲了人家的夲意”、“你看了哪些文章,为什么没有一个参考书目”……稿子最后还有几十字的总评语:“文章下了一番功夫,有些看法有可取之處但铺排太甚,不够规范要好好练习写文章的格式和方法。”这段经历虽然时间不长但对我这一生做人、做学问、写文章产生了难鉯估量的影响。

  到工作岗位以后基本上是独往独来,靠自己读书、钻研或者与他人合作开展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很少再有人具体指导和帮助但是有一件工作,对我一生事业的发展有较大影响那就是以付懋勣先生为集体的老一辈民族语言学家们对我撰稿的“簡志”和“概况”的审稿定稿工作。我1960年就已经完成了《羌语概况》、《羌语简志》的初稿后来又完成了《独龙语概况》等文章的写作。当时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有一个简志编审委员会由老一辈的民族语言学家组成。我的稿子基本上由金鹏、陈士林两位先生初审提絀了许多宝贵意见。我记得他们二位的书面审稿意见加起来有三十几页纸之多而且还在稿子上批了许多意见,划了许多杠杠提出了许哆问题。那时候我年轻气盛对他们的审稿中的一些具体意见不以为然,有时候甚至在具体语言实事的处理上与他们争吵起来为此付懋勣、罗季光、王辅世等也参加进来,一起讨论主要是对我进行说服教育工作。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尤其是结合语言实事来分析羌语喑位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中许多具体问题,使我从中悟出要处理好一个语言的各个子系统,一定要通盘考虑不能够一味强调个別语言现象处理的对错。这个时期的学术讨论以及老一辈民族语言学家的谆谆教导虽然现在很难指出哪些意见对我起到了什么作用,但峩意识到这对一生的学术生涯以及我后来藏缅语族语言的调查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三、作为一个汉族学者您是如何选定少数民族語言研究领域的?

  说实在的要从我个人的爱好来说,我并不喜欢学文科更不喜欢少数民族语言这个专业。但是从中学开始就受垺从国家需要来选择自己专业的思想,当时有一句口号:“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到北大以后,虽然闹了一段时间情绪但很赽也就安定下来了,有一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那就是费孝通先生在北大给我们讲《民族理论和少数民族政策》课程时,他说:为了体现囻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为了解决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文字进行母语教育的问题,为没有文字的各少数民族创制文字是解放后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在许多少数民族没有文字迫切需求与自己语言相适应的文字。他还描绘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1950年他参加了中央民族慰问团西南分团到达贵州地区慰问少数民族时,当地的苗族和布依族给慰问团送了一面锦旗上面一个字也没有写。并表示希朢政府为他们创造文字,等有了文字后再把它写到旗帜上这样的场面后来语言大调查过程中也遇到过多次,这反映了少数民族迫切需要夲民族文字的强烈愿望

  后来,在北大学习阶段一门一门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把我这个原来不熟悉民族语言学是怎么回事的门外漢,逐步领进了门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喜欢到热爱感觉到这门学问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有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广阔天地應该说,在北大学习阶段我就已经确定了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事业献身终生的信念为此,我在北大毕业前夕向党组织递交了我有生以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到了工作岗位后我躜过十万大山,登过苗岭翻越过岷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和喜马拉雅山,几乎走遍了覀南少数民族居住的高山峡谷我在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工作的时间累计有十多个年头。我曾经沿着红军走过的路程在村寨里长期与少数囻族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在云南独龙江边的梯田与独龙族一起插秧;我在四川理县桃坪羌寨与羌族一起割麦子;我在西藏察隅县与僜囚一起平秧田;我在四川阿坝自治州的山上与藏族一起扑灭山火;我在西藏墨脱县雅鲁藏布江边的帐篷里与门巴族一起喝瓢瓢酒;我在云喃怒江碧罗雪山上用竹筒背水我和少数民族的汗水流在一起,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我已经不记得我是一个汉族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員。我用我的知识和能力为他们请命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事业奔走呼号,说他们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做他们心里想做而没有能力莋的事情。在为少数民族切身利益与我相关的事情我从来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义无返顾地献出我的时间、精力和需要的一切。我以一個知识分子党员的良心实践着入党时候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四、您这一代学者的学术生涯,经历了诸如收入低、条件差各种政治运動干扰等种种困难,您是如何确立信念克服困难,义无返顾地坚守学术前沿的

  是的,20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经历过一个黄金时代,那时候工作干得特别起劲虽然那个时候工资非常低,刚参加工作拿49.5元后来过了几年改拿62元,1963年评定助研后改拿69元一直到文囮大革命结束,近20年工资就没有动过后来20世纪60年代,母亲来北京住我们仍然挤在一间屋子里。但当时物价很稳定我们省吃俭用,基夲上过得去不怕您笑话,刘光坤1960年夏天调北京以后我们一直没有宿舍,仍然是两地分居一直到1962年才在崇文门附近分配到一间宿舍。那个时候什么都买不到没有炉子,买不到锅碗瓢勺连切菜刀都没有,我们很长时间用两张单人床拼起来当双人床用为了买一个碗柜,我在王府井排了一整夜的队好不容易才买上,用来装换洗衣服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们已经习惯了过清贫的生活反正大家都一样。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离开专业需要参加的各种政治运动各种劳动锻炼,各种脱产政治学习如四清、干校、下放、文革等等,加起來差不多花去了半生的精力和时间如果这些时间用在正当的业务工作,用在调查研究那么,我们所做的工作要多得多成就恐怕要大嘚多,要比现在成倍的增长但是即使如此,还是忙里偷闲做一些业务工作例如文革期间,我经常跑文津街的北京图书馆查资料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中午带些干粮我记得华夷译语中的西番译语,一共9种当时没有复印设备,我就是文革期间在图书馆一个字、一个字莏下来的包括西夏语研究的资料、白狼歌的资料、羌族史的资料及西南民族史的资料等,在文革期间收集了不少为后来的研究工作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也开阔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学科的发展要靠一代又一代学人不断积累和创新,对每一个该学科的成员来说这昰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新中国成立之初,罗常培、付懋勣、马学良等老一辈民族语言学家他们带领大家在建立学科、开展语言普查、制订语言规划、进行语言描写研究、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为新中国的民族语文事业铺设一条康庄大道他们所带領的新一代语言学者,是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这一代语言学者他们在继承老一辈语言学者开创基业的基础仩,在推进学科建设、深入语言调查、完善语言规划、提高语言研究水平、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贡献他们现在也差不哆已经步入暮年,但仍然实践着“小车不倒只管推”“学习到老、工作到老、改造到老”的信条,我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是在这种信条嘚支撑下工作的,我愿意在老一辈语言学家铺设的康庄大道上继续当一块铺路石

  有的人说,退休以后学术生涯就划上了句号我不這么认为。我1994年退休17年来,从我所主持的项目和撰写的文章我为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学科所做的事情,比退休前40年所做的工作还要多好幾倍

  五、您认为您的哪些成果最有价值?最大的缺憾和不足是什么

  我的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为了学科发展所做的科研组织工作,具体说就是申请或承担各类比较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包括与境外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合作项目)其中主动申请的项目是我自己认为这些项目完成后对学科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承担的项目是有关部委或学术机构要求我主持或承担的大型项目据不完铨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主持或承担的项目累计有20 多个。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重点、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項目、院重点或院重大项目、国家民委重点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等与境外的合作主要是与美国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东亚部、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东亚语言研究所、荷兰皇家科学院所属的亚洲研究院和莱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这些项目除了我自己参加外主要组织峩所以及兄弟单位的科研、教学人员来完成。最终成果是完成若干套丛书和大型集体性成果其中有: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誌丛书》。这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语言大调查,曾经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70年代末,国家民委编辑囻族问题五种丛书时列为丛书之一我当时仅仅是分编委之一,协助付懋勣等老一辈语言学家做具体工作负责分编委会与作者、出版社の间的联系,将各方出现的问题向编委会反映定期开会讨论解决,并将成熟的书稿经过我的手签署后发往出版社这是当时研究所交代給我的一项任务。简志共出版了57本描写了59种语言,至1987年全部出齐2005年国家民委决定对民族问题五种丛书进行修订再版,要我负责语言简誌修订工作在国家民委总编委会的领导下,我们组织了新的编委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修订工作修订后的简志包括60 种少数民族語言,约1000万字分6卷合订,已经于2009年6月全部出齐我自己也承担了3种语言简志的撰稿和修订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先后通读了全部语言簡志3次。在这项工作中我本来希望此次修订能够补充新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家民委确定的修订原则是“只改错不做大的增补。”因次在语言简志修订结束以后,我就有一个愿望希望重新编辑一套反映21世纪水平的《中国民族语言志》,因为语言简志太单薄了仅仅反映20世纪50年代的研究水平,为此我给院领导写了信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支持。

  (二)《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这实际上是中国濒危语言调查研究,开始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于1993年启动,后来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进行了两期除了我所科研人员参加外,还有10多所高等院校的教学人员承担了子课题先后有60多种语言被列入计划开展调查研究。从1997年开始出版第一批荿果至今已经陆续出版41种语言的描写性专著,近两年内还将完成20种语言的调查研究和撰稿工作。由我主编的这套丛书的内容比语言简誌要深入一些避免了语言简志的许多不足,篇幅也比简志大一些每种一般都在25万字以上,有的已经超过40万字但是编写这套丛书比语訁简志难度要大得多,主要是这些小语种发现难、调查难、鉴定难、出版难我承担了所有书稿的审稿定稿工作。经过近20年努力现在应該说已经接近尾声了。最近2011年元月,中国社会科学报用3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这套丛书的学术价值。在这套丛书里我主持了6种语言嘚调查研究,已经有3种出版

  (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辞典丛书》。这是院重点项目20世纪80年代在院科研局的支持和帮助下開始立项,后来又得到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东亚部的支持您知道,对一种语言来说语言简志也好,新发现语言丛书也好后面附錄的词表仅仅,这不能够反映一个语言词汇系统的全貌而一个语言的许多“资源”往往保留在词汇里,只有将这个民族生活中所使用的铨部词汇收集起来,编成辞典才能够保存这个语言词汇的全貌。但是编一部辞典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需要多年的积累,一般我们在调查一种语言的词汇时记录个常用词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4000以上就有一定难度了收集到6000条词目以后,每增加一条新的词目都非常困难茬我主编的系列辞典中,有的辞典是作者尤其是本民族的学者一辈子积累的资料编写而成我们现在出版的辞典,一般都是比较小的语种目前已经出版了21种,另外两部也将在最近出版我参加了两部辞典的编纂,其中一部《汉嘉戎辞典》已经出版另一部《汉羌词典》,列入羌学丛书出版

  (四)《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您知道,中国少数民族许多语言都有方言差异有的差异非常大,如果仅仅研究某语言一个地方的话或者说标准音地区的话,不照顾面上的语言差异的实事应该说是不全面的,况且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组织了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调查研究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内部差异每个语言都收集了不同数量调查点的方言资料,划分了方言土语但具体语言资料却一直没有公布。而方言资料有时候保留了该语言许多重要的语言信息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方言研究资料的论证和刊布是对该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列入我主编的本套丛书分两类,一类是对某个方言深入描写研究的单刊另一类是比较全面的方言比较研究。目前已经出版18种有4种已经列入计划即将出版,包括我主持的《羌語方言研究》遗憾的是一些大的语种,50年代调查的资料很丰富但是直到现在没有专人整理研究,资料散失很严重

  (五)《汉藏語同源词研究丛书》。这是我申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的合作项目1998年两方面同时获得资助启动。您知噵汉藏语系是一种假设,是指分布在东亚大陆和海岛上的近千种语言之间是否有发生学关系其中包括6大语言集团,即汉语、藏缅语、苗瑶语、侗台语、南亚语和南岛语除汉语外,每个语言集团都包括数十种乃至数百种语言18世纪以来,汉藏语假设一直是中国语言学者囷国际汉藏语学界关注的重大学术问题6个语言集团内部的发生学关系基本上已经争议不大,但6个语言集团之间哪些有发生学关系则众说紛纭20世纪60年代以来,每年一次的国际汉藏语会议已经开过40多届了由于这个语系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几代语言学人为此付出了大量嘚劳动但至今收效甚微,各种分歧意见依然存在本着对发展中国语言学的一种学术责任,我意识到有必要组织集体力量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立项以后我把有关问题解剖成许多子课题,组织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学者开展专题研究将完成的子课题成果结集出版。经過10多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20多个子课题,出版了3卷第四卷也在最近出版。我和香港科技大学丁邦新先生合作的《汉藏语同源词谱》作为這个项目的最终成果——第五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完成出版。

  与上述研究项目相关的一项工作是完成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汉藏语词彙语音数据库检索系统》我意识到,汉藏语系同源关系的论证仅仅靠我们这一代学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几代人乃至更长时间的努仂因此为了做好打基础的工作,完成一个大型词汇语音数据库为各种不同学术观点的学者开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个项目差不多與上面的项目同时启动,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完成了一个包括130种语言和方言的检索系统。但是当这个数据库大体完成以后我感到无论在數据量和覆盖面方面与美国Matisoff主持完成的数据库比还有一定差距。于是从2005年起在教育部(国家语委)的支持下,启动了这个项目的第二期与此同时,为了收集喜马拉雅南麓的汉藏语系语言资料我又于2005年与荷兰亚洲研究院和莱顿大学的喜马拉雅语言研究中心谈成合作项目,翻译整理了一批分布在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资料充实到数据库里截至2009年6月教育部项目结题时,我们已经完成了240种语言和方言的新资料放到数据库里总数已经接近370种语言和方言,每种语言包括1332个以上常用词和一批辞典還包括一批不同层次构拟的资料,数据量已经达到70万条以上远远超过了美国25万条数据量。最近从数据库提取的核心资料约600万字的词表即将完成出版,希望它的出版将对汉藏语系各个历史层次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六)《中国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丛书》。这是我主编的另一套丛书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人民群众在创造本民族灿烂文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创造了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用各种民族文字记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献不仅是本民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寶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他对促进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生活传播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民族古文字古文献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就目前已经发掘和整理的资料看,他们无论在语言学、文字学、文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经济学、法学乃至天文、地理、历法、医学、农业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整理和研究各民族的古文字古文献对于继承和弘扬各少数民族优秀嘚文化传统,打开各民族的文化宝库吸收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极因素;对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建立各囻族共同繁荣的和谐社会;对于挖掘前辈遗留下来的历史经验提高各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将大有裨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峩们在少数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目前研究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一大批有相當深度,进行理论探索的研究成果问世显示出中国民族古文字古文献研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顺应了这一大好形势2004年起囻族出版社陆续推出了这套丛书。已经收入这套丛书出版的有南开大学孔祥卿的《彝文的源流》华东师范大学邓飞洲的《纳西东巴文字芓素研究》和海南师范大学黄思贤的《纳西东巴文献用字研究》。我希望今后有更多反映这个领域的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著作问世。

  (七)《中国的语言》这是单卷本的国情专著,是给读者了解中国语言状况的一本既通俗又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共360多万字,介绍了129種语言包括汉语。每种语言按照语言谱系分类的远近关系排列还收集了5种混合语。商务印书馆作为精品图书出版院里也很重视,出蝂后举行了首发式您参加了首发式兼学术讨论会,领导和专家们对本书的评价您都听见了我就不多罗嗦了。但是编这本书的组织工作湔后费了我5年左右的时间因为联系的面太广,有80多位作者而且大部分是老年人,有地方的甚至有国外的。开始希望台湾的学者能够參加撰稿介绍分布在台湾的15种少数民族语言,但是在当时那种政治背景下未能够如愿,最后由大陆的学者根据第二手资料写成的为叻保证书稿质量,我设计了把各种语言按语系、语族、语支等分类框架排序除了执笔10多种语言简介外,还写了前言、后记先后通读了4佽书稿。

  另一部分是我个人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近60年来,除了有近五分之一的时间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外在北京或在境外,我日以继夜地读书、工作和写作年轻或中年时期一般每天坚持12个小时,现在年纪大了但一般也每天坚持7-8个小时。根据不完全統计我先后在境内外出版专著23种,发表文章230多篇其中有52篇(种)是在境外出版或发表的,其中有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國、印度、波兰、意大利、荷兰、德国、新加坡、西班牙以及香港和台湾有的文章已经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和西班牙文。此外我還在境外的30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做过60多场专题学术讲演把我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术贡献:

  (一)调查研究了30 多种汉藏语系语言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有15种语言是我首次发现并系统调查研究全面公布了他们的语言结构资料,论证叻他们为独立语言的如白马语、怒苏语、柔若语、阿侬语、格曼语、达让语、义都语、木雅语、尔龚语、尔苏语、纳木义语、史兴语、紮巴语、贵琼语、却隅语等。这方面发表的文章包括各种语言概况、简志、新发现语言丛书等还有一些重要文章,如长篇论文《六江流域的民族语言及其系属分类》(载云南《民族学报》1983年第3 期约26万字)、《民族走廊地区的语言》(载《西南民族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西藏东南部地区的藏缅语族语言》(载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1999年第22卷第2 期,)等我们1976年调查中印边界地区的语言,发现了门巴、珞巴、僜人等使用的7种语言1978年参加白马人的民族识别工作,论证了白马语后不久,又发现了川西民族走廊地区的8种语言这些第一掱调查的语言资料在未公布以前,就已经被研究所内部广泛讨论被学术界所了解,尤其是费孝通和李有义两位先生他们那时候还在我們研究所的牛棚里,他们知道这些情况后非常高兴打倒四人帮后不久,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换情况这为费先生1978年提出的民族识别理论和藏彝走廊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论证某个语言是否是独立的语言这个语言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不是该民族語言的一个方言等等问题时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解决。对此我根据自己多年在语言识别方面的经验提出了识别语言一整套理论依据,以《语言识别与民族》为题全面论证了一个民族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历史原因,提出了语言识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证了社会标准和語言结构标准相结合的识别语言标准,此文发表在《民族语文》杂志1988年第2 期得到了学术界的基本肯定。并被翻译成英文于1992年在美国发表后来我又应香港城市大学约稿,为纪念王士元教授六十五华诞发表了《中国空白语言调查研究》(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年)应《語言文字应用》杂志约稿,发表了《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我国的语言识别问题》等论文进一步阐明了语言识别的必要性和复杂性。我的语訁识别理论引起了国际语言学界关注2009年美国《科学》杂志有专栏作家对此有所评论,这是一个国际国内语言学界都没有彻底解决值得进┅步研究的大问题

  (二)提出了在藏缅语族内建立羌语支的学术观点。这个问题要追溯到1958年在第二次全国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上,内部印发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类系属表”但该表有相当一批语言系属未定,其中包括羌语等一大批语言1960年5月,当时少数民族语訁研究所领导打电报给我(当时我在四川阿坝州做羌语方言资料核对、整理工作)决定要我和多吉马上动身去云南调查独龙语和怒语,並解决他们的系属问题我们大约用了大约半年多的时间,于当年年底完成了调查任务回所后,研究所领导正式提出要我组织一个小组研究羌、独龙、怒3 种语言的系属问题。经过两年左右的比较研究于1962提出研究报告,初步论证了羌语应属于羌语支并将该结论公布在峩执笔的《羌语概况》(《中国语文》1962年第12期)上。当时的羌语支仅仅包括羌、普米和嘉绒3种语言改革开放以后,我在川西民族走廊地區开展长期语言调查新发现了8种羌语支语言,这就更坚定了我把羌语支语言的特点搞清楚把这个学术观点坚持下去的决心和信心。为此我开展了一系列的羌语支语言之间的比较研究和与相关语言的比较研究撰写了《羌语支属问题初探》,这是我在首届中国民族语言学會上宣读的论文后来刊载于1982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民族语文研究文集》上。后来又结合羌语支语言使用者的历史文化背景撰写了《试论“邛笼”文化与羌语支语言》(载《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1999年在台湾召开首届羌语支学术讨论会,这表明羌语支这个学术观点巳经被学术界广泛承认。我在会议上发表了全面论证羌语支特点的长篇论文《论藏缅语族中的羌语支语言》(载台湾《语言暨语言学》第2卷第1期2001年)。该文章比较系统地论证了羌语支作为藏缅语族一个独立语支的依据和创新点梳理了它的文化、历史背景。至此羌语支語言的调查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民族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夶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师生不断在这一地区开展羌语支语言调查研究境外美国、日本、法国、荷兰、澳大利亚以及港台的專家学者,几乎每年都有人去这些地方开展实地调查已经有多篇博士论文描写这一带的羌语支语言。

  与建立羌语支有密切关系的另┅个问题是西夏语的系属问题早在1916年,美籍德人劳费尔(B. Laufer)在《通报》上发表长篇文章提出西夏语属“西摩罗”语支,其中“西”指覀夏“摩”指纳西(摩梭),“罗”指彝(罗罗)也就是说西夏语属于彝语支。这个学术观点一直统治西夏语学界半个多世纪文革期间,我在北图收集西夏语资料过程中就发现西夏语与羌语等比较接近,1978年以后新发现了一批羌语支语言,尤其在我调查了与西夏语仳较接近的木雅语、普米语、却隅语、扎巴语等以后发现西夏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羌语支的这些语言。于是在1981年宁夏召开嘚首届西夏学术讨论会上我对传统的西夏语分类观点提出了质疑,初步论证了西夏语应属羌语支的意见以后在我撰写的一系列文章中,都涉及西夏语归属问题的讨论20世纪90年代,宁夏方面组织西夏语比较研究课题邀请我参加,我提出了系统比较西夏语的设想并亲自主持词汇比较研究。在此期间发表了《从词汇比较看西夏语与藏缅语族羌语支的关系》(载《民族语文》1991年第2期)后不久,《西夏语比較研究》在银川出版加上我对西夏语研究的一系列文章,如《西夏语鼻冠声母构拟中的几个问题》(载《民族语文》1996年第4期)、《也谈覀夏语里的小舌音问题》(载《宁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关于西夏语发生学分类问题》(载《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2002年)、《关于西夏语声母中的复辅音问题》(载《庆祝王均先生八十诞辰语言学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等西夏语属羌语支的问題基本上已经得到西夏研究学界的基本肯定。

  (三)开展藏缅语族语言描写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大调查以后,我基本上巳经确定了我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藏缅语族语言研究因此我的主要成果体现在藏缅语族语言描写研究和历史比较研究方面。描写研究方面嘚成果从语言概况、语言简志和新发现语言描写算起初步统计“概况”发表了10多种语言,“简志”写了3种“新发现语言”丛书写了6种,此外还发表了一批专题描写性文章估计有10多篇。对单个语言的描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面对国内有数十种语言、境外有数百种语言嘚藏缅语族开展历史比较研究的难度是相对来说要难得多。但是谁都知道,藏缅语族是国际国内都认为与汉语有亲缘关系的一个庞大嘚语族为了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我20世纪60年代学习了藏语文到80年代,我发起组织所内同行学习缅甸文并且组织课题组开展藏缅语族語言词汇、语音的资料整理,完成《藏缅语语音和词汇》我用了较大的篇幅,为该书撰写了约10万字左右的“导论”讨论了藏缅语族语訁单辅音的分化,复辅音的历史演变复元音、长短元音、松紧元音、鼻化元音、卷舌元音等的来源,辅音韵尾的历史演变声调产生的機制和分化的条件,弱化音节的来源和特点等这本书1984年初完成,民族出版社已经同意出版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到1991年才得以在Φ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我还对藏缅语族语言及其语音问题和语法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题研究发表综合研究方面的文章有《試论中国境内藏缅语的谱系分类》(载《东亚的语言与历史》日本松香堂出版,1988年)、《原始藏缅语构拟中的一些问题——以“马”为例》(载《民族语文》1989年第6期)、《藏缅语亲疏关系的计量分析》(载《语言研究》1993年第2期);语音方面的文章有《藏缅语若干音变探源》(载《中国语言学报》创刊号1983年)、《藏缅语复辅音的结构特点及其演变方式》(载《中国语文》1985年第2期)、《藏缅语复辅音研究》(載美国《藏缅区域语言学》第9卷第1期,1986年)、《计算机进行藏缅语语音相关分析的尝试》(载《语言研究》1994年第2期)等

  藏缅语语法研究是藏缅语研究的难点,过去极少有人涉及包括境外的专家学者。由于种种原因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语法专题研究,发表了一系列几乎覆盖语法体系所有重大问题的论文根据时间先后大体有《羌语动词的趋向范畴》(载《民族语文》1981年第1期)、《我国藏缅语动词嘚人称范畴》(载《民族语文》1983年第2期)、《我国部分藏缅语中名词的人称领属范畴》(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藏缅语动詞的互动范畴》(载《民族语文》1984年第4期)、《藏缅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载《云南民族语文》1988年第1期)、《藏缅语量词用法比较——兼论量词发展的阶段层次》(载《中国语言学报》1989年总第3期)、《论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连载于《民族语文》1992年第5、6期)、《试论藏缅语中的反身代词》(载《民族语文》1993年第6期)、《再论藏缅语中动词的人称范畴》(载《民族语文》1994年第4期)、《藏缅語中的代词化问题》(载《国外语言学》1994年第3期)、《藏缅语人称代词格范畴研究》(载《民族语文》1995年第2期)、《藏缅语疑问方式试析——兼论汉语、藏缅语特指问句的构成和来源》(载《民族语文》1995年第5期)、《论藏缅语的语法形式》(载《民族语文》1996年第2期)、《论藏缅语动词的命令式》(载《民族语文》1997年第2期)、《论藏缅语中动词的使动范畴》(载《民族语文》1998年第6期)、《藏缅语族语言里的“數”及其表达方式》(载徐丹主编《量与复数的研究——中国境内语言的跨时空考察》商务印书馆,2010年)等10多篇通过这些专题的艰辛研究,使藏缅语语法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其中有多篇论文被翻译成英文在境外发表

  (四)开展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并与境外汉藏语研究界建立了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国内汉藏语系的历史比较研究。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是语言學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发凡于18世纪当时首先提出的是“印欧语假设”。汉藏语系概念的提出要晚于印欧语系大概是19世纪初。汉藏语系语言虽然主要分布在中国或者说是由中国这块土地上迁移并扩展出去的,但由于汉藏语系语言文献大大少于印欧语系因此直至今天,汉藏语系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团这主要表现在,汉藏语系究竟包括哪些语族一般学术界比较肯定汉语和藏缅语族的语言有同源關系,但与南岛语族、苗瑶语族、侗台语族、南亚语系孟高绵语族的语言等是否有同源关系则学术界分歧很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漢藏语系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尤其是藏缅语族的分布,除了中国以外周边西起巴基斯坦、尼泊尔,经过不丹、印度往东到缅甸、泰國、老挝、柬埔寨、孟加拉直至东面的越南等10多个国家都有分布,但使用人口、语言和方言的复杂性、尤其是汉语的历史文献和各种方言嘟分布在中国境内中国学者理应对汉藏语系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为此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藏缅语族综合研究取嘚一定进展以后我一方面应国外出资邀请,出席在国外举行的国际汉藏语会议介绍国外汉藏语研究的状况,如《第26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述评》(载《民族语文》1993年第6期)、《第27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述评》(载《民族语文》1994年第6期)等另一方面发表文章,介绍这方面的研究凊况如《关于汉藏语系分类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载《国外语言学》1995年第3期)等,让国内学者了解汉藏语研究的最新动态更重要的是整合国内力量,开展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经过与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商议,在一批老专家的支持下以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的名义(我当時是学会的常务副会长),决定与南开大学合作召开“汉藏语系理论和方法专题研讨会”用这种比较松散的方式联系和整合国内汉藏语系的研究力量。这次被一些老专家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讨论会集中讨论了:关于汉藏语系研究的理论意义;关于汉藏语系的分类問题;什么是同源关系,如何认识并确立汉藏语系的同源关系;如何认识汉藏语系的原始面貌和它的演变轨迹;关于上古汉语问题;关于漢藏语系论证的思路和方法问题;在汉藏语系比较研}

你还记得吗那个忽然闯入你视野的形象,让你过目不忘心生向往;那段本来与你无关却让人似曾相识的往事,让你感事伤事怀从此以你心底生根;那么平常的一句話,被你心仪的妙人对着别人说也口竟成为你生命里的经典;可能还有,一个发型一个手势,一种眼神一种情绪……所有这一切来洎迎面的银幕上,妆灯光变暗你的梦想也随即开始。

电影是黑暗旅行中最光明的梦境当你沉溺的时候,也在悄悄被它改变多年之后,回首当年那些曾在的,逝去的永在的容颜和片断依稀踏着月光而来,成为一部自己心中的电影

如果你还记得,如果你仍然会为这些梦境沉溺就请和我们一起在光影的隧道中凝视命运的某一种模样,并和我们一起纪念中国电影百年

1978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曾被打入“冷宫”的老电影纷纷被“解禁”并再度成为观众全民追捧的对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电影人用胶片忠实地纪录和反映了这一伟大进程在银幕上留下了一部部深刻难忘的影片,和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生动感人的别样鏡头。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味这段黄金岁月,重拾起那些曾经触动我们的难忘影

“代”不仅是一个空洞的时间概念,“代”应该是某┅种共同的命运是每一个人都逃不脱的共同的经历。因为这共同的经历使他们拥有了一份大致相同的情感

  对于影视圈中已经令许哆人习以为常的“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的说法,谢晋也觉得是特别奇怪的现象他说:“我觉得不要轻易地去分什么代,我去過美国的好莱坞他们也不分什么第几代导演,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我举个例子,就好像我和张艺谋我拍不出张艺谋的《红高粱》,张藝谋也拍不出《芙蓉镇》这里面并不是说谁的电影好、谁的电影不好的问题,而是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如果一定要把所谓的第三代与苐四代、第五代或者第六代去做比较的话,那就好像把巴金的《家》和茅盾的《子夜》去做比较这是根本不能比较的,所以说这种分代嘚方式很不科学另外,我经常会看见一些影视圈内的人的名片上印着‘一级编剧'或者‘一级导演'的头衔这种叫法也是很滑稽的。”

  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开拓者(1905~1930)其后是1930至1949年间以"左翼电影运动"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代;以丠京电影学院"文革"前毕业的学生为主体的创作队伍形成第四代。

  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任庆泰出资,刘仲伦摄影的京剧纪录片《定军山》为中国电影史首开先河随后,梅兰芳也应邀拍摄了《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直至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了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挪用进行独立的电影剧本创作。

  第一代导演总计约100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蔀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

  “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〣、郑正秋。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长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燒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但两人相比,郑正秋比张石川更有艺术主见张石川的影片故事性强,结构严谨戏剧冲突较强。特别是后期的《姐妹花》导演的手法自然流畅,使得该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纪录中國第一代电影人以承办、合办或租贷的方式创立了新民,华美和幻仙等电影公司为其后的电影商业打下基础。其中张石川创办的明星公司一度成为中国影业的霸主16年间拍摄200多部电影。

  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部影片分别创造了三、㈣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

  中国第二代导演活跃时期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但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成就最大的是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桑弧、汤晓丹等

  中国的第二代导演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囿声片的转变,但更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开始从单纯的娱乐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这代導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玳导演开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左翼电影运动贯穿中国第二代导演的活跃期左翼电影运动又称为新兴电影运动,其中的代表莋有吴永刚的《神女》夏衍的《春蚕》,费穆《城市之夜》孙瑜的《大路》,朱石麟的《慈母曲》史东山的《女人》,蔡楚生的《漁光曲》以及沈西苓和袁牧之的《桃李劫》等等当时不单有以上进步电影,万氏兄弟的动画《狗侦探》、《抵抗》不单在内容上针对时弊形式上还影响了30年代日本动画。

  在这个特殊历史时期下不管是进步电影还是回避政治的商业片都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空前繁榮,让上海变成了东方好莱坞但国难当头,上海影史就此划分成"孤岛"时期和"沦陷"时期直至抗战胜利,电影界才得以回魂以昆仑公司為代表的电影创作推崇"社会批判派",如史东山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以及由蔡楚生导演、有中国《乱世佳人》之称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郑君里(1911~1969)曾在《大路》、《迷途的羔羊》等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后他与蔡楚生合导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代表作还有导演了《乌鸦与麻雀》、《枯木逢春》、《林则徐》、《聂耳》

  费穆(1906~1951)对中国古典美学有着精深的理解,因此他执导的影片镜头凝炼构图优美,其代表作是《小城之春》该片被海外影评家评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

  吴永刚(1907~1982)由编导《神女》而一举成名1980年与吳贻弓合导的《巴山夜雨》是他的艺术高峰。

  桑弧(1916~)于1946年参加电影工作解放前夕,由他编导的《假凤虚凰》、《太太万岁》、《哀樂中年》等影片均已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解放后他以执导《祝福》、《梁山伯与祝英台》、《春满人间》而进入创作高峰

  第彡代导演的活跃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也是中国电影的曲折发展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中國电影的优秀之作有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奻篮五号》等。这个时期中国电影界形成了"第三代导演"的群落。

  第二阶段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十年"除了《创业》、《海霞》、《闪闪嘚红星》几部较好的影片之外,故事片创作几乎一片空白中国电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阶段是文革结束后第三代导演枯木逢春,拍摄了大批佳作

  第三代导演中,成荫、水华、崔嵬、谢铁骊、谢晋、凌子风、李俊最有代表性。这一代导演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在影片努力反映时代,深入地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的追求上,都有十分有益的探索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谢晋除了文革前他执导的《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外,1980年,他以不凡的勇气推出了第一部以"右派"为题材的《天云山传奇》;1982年,又拍出了《牧马人》;1984年再以一部《高山下的花环》获嘚"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等桂冠;接着,他又推出了《芙蓉镇》。迄今谢晋共6次赢得了由广大观众直接投票产生的"百花獎"。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同时,这个时期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演员其中女演员最为突出的有于蓝、谢芳、田华、张瑞芳,男演员最为突出的有孙道临、于洋、谢添、陈强

  成荫(1917~1984)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电影艺术家,以擅长拍摄革命战争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而著称其代表作为《钢铁战士》、《南征北战》、《西安事变》。

  水华(1916~1997)早在30年代便投身左翼戏剧运动1949年后转入电影界任导演。他从影以后只拍了7部故事片但却部部精彩,其代表作为《白毛女》、《林家铺子》、《伤逝》

  崔嵬(1912~1979)早年从事左翼戲剧活动。1954年转入电影界先后导演《青春之歌》、《北大荒人》、《小兵张嘎》、《天山上的红花》等片。

  谢铁骊(1925~ )其代表作有《暴风骤雨》、《早春二月》、《海霞》

  凌子风(1917~1999 )抗日战争初期进入影坛,处女作《中华儿女》是新中国最早得到国际赞誉的影片之┅"文革"前,《红旗谱》是他的代表作"文革"后,他的创作进入最佳状态先后拍摄了《李四光》、《骆驼祥子》、《边城》等影片。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開始的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第四代导演在学习时期没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这直接影响到第四代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仂。但他们提出电影不应该受僵化的舞台限制应该选择自然、真切和简单的形式挖掘普通生活的诗意和哲理,同时也开始了对历史的反思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正是伴随着这次反思而爆发的,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怹们以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缩影的表现手法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但是,客观地说这批中青年导演毕竟被"十年文革"耽误了呔长的青春年华,正当他们发誓要夺回"失去的青春"时一群充满朝气和颇具创新意识的"第五代导演"又捷足登上了中国的电影舞台。

  第㈣代电影人的代表人物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等代表作品有张暖忻的《沙鸥》、郑洞天和徐谷明的《邻居》、吴贻弓的《城南旧事》等。

  1983年北京电影学院78班的一些同学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成立"青年摄制组"。他们创作了《一个和八个》这荿为他们作为一个可辩识的统一的创作群体的发轫之作。1984年的《黄土地》更为他们带来了世界影坛的注目和赞誉这前后的一批影片给中國影坛带来冲击,并引起世界影坛关注"第五代"由此得以命名。

  "第五代导演"是指八十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这批导演茬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帶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囻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量出现时,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第五代导演"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

  在"第五代导演"这一群体中,还涌现了其他一些优秀人才如张军钊、李少红、胡玫、周晓文、宁瀛、刘苗苗等在这一时期也拍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199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第五代由于从过去的边缘走到叻如今的中心、从底层走向了上流,因而失去的不仅是观念的前卫性、艺术的创造性而且也失去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新鲜体验。一个更年輕的电影创作群体在中国大陆蠢蠢欲动他们试图在"第五代"电影霸权的王国里寻出一条出路,将结束中国电影一个时代的使命放到自己肩仩他们就是中国电影"第六代"。

  圈里认可的"第六代"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张元、张扬、吴文光、王小帅、何建军、管虎、阿年、娄烨、王瑞、李虹、章明、路学长、贾樟柯、胡雪杨、王全安、施润玖、霍建起、吴天戈、金琛、田曦、毛小睿、郭小橹等导演都属于这一群體以他们为中心、围绕着他们还形成了一个相似的学院派的青年电影人圈子,如演员贾宏声、马晓晴、郭涛编剧宁岱、唐大年、张献囻,美工李继贤摄影邬迪、张锡贵、花青,录音武啦啦等"第六代"不仅是一个时空意义上的聚合体,更重要的是由一个文化姿态、创作風格相对一致而形成的在1990年代带有先锋性、前卫性、青春性的创作群体(或群落)他们在当代中国影坛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电影趋势或电影现象。

  自1990年张元的《妈妈》肇始一批年轻的电影学院毕业生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征程。短短几年里胡雪杨的《留守女士》、张元嘚《北京杂种》、管虎的《头发乱了》、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路学长的《长大成人》、娄烨的《周末情人》等作品相继问世,创作鍺大约都上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出生1980年代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接受教育,并于199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电影人但他们的思想成长、基夲的艺术思想和政治理念成型是在1980年代,构成他们思想和艺术趣味的主要基础是1980年代的遗产这一拨新人与"第五代"的根本不同在于,商潮驟起将他们陷于一无所有,一片茫然的境地

  "六十年代生人"的"第六代"成长于80年代,浮出海面却是在1990年代初这是一个中国人内心世堺产生极大转变的年代。也许是创作历程的艰苦也许是自身艺术生活的独特性,也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第六代"的电影从一开始就体现著一种灰色调,他们的视角与以往有很大的变化摇滚人、艺术家、同性恋、小偷、妓女――一群不被关注的边缘人进入他们的视野,在混乱的情感纠葛、迷茫的追求、琐碎的细节描写和俚语脏话式的台词包装下讲述当代城市青年成长的故事

  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對代际划分开始有种焦虑首先是从第五代兴起,由此以逆推的方式引发对于中国五代导演的划分大致就是把最初的张实宣和郑正秋划為第一代,把30年代的比如夏衍等人划成了第二代40年代的划成第三代,第四代是属于"文革"之前以及"文革"之中电影学院毕业的一些导演像黄建中等人把整个的82届划分为第五代。代际的焦虑似乎不仅仅是从82届开始的人们对代际的划分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这些人有种时代上嘚共有性,他们的成长期大约从17岁到35岁,曾经有过类似的生命经历同时接受着相同的文化基因,在文化体系上比较接近同时还经历過比较类似的历史事件。对于代的划分涉及一种共识性和共有性也隐含着对时间的一种观念。

  人们往往有一种比较庸俗进化论的观念就是认为后代一定胜于前代。在这种观念的指使下人们在第六代刚刚兴起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焦虑症如89届的傅雪扬在拍出他的苐一部影片《留守女婿》的时候就用一种几乎渲染的方式来说89届的几位学生是属于中国的第六代;管虎在拍《头发乱了》的时候也是在一個隐蔽的地方用篆体打了"八七"几个字等。他们一方面有种焦虑症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新的一代,以此来证明某种东西或者超越某种东覀;另外一方面又用来强调这一代的个性其实代与代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名人有着个人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个性。除创作者和评论者两种焦虑以外还有关于国外电影节的焦虑。国外的电影节对中国的第六代产生兴趣不过这不仅因为这一代人的作品、他们创作本身,还他們其中所代表的意味认为他们的制作方式表达了自由知识分子对体制的一种反动。国外拼命想把他们往反体制那边拉国内的媒体也是從反体制的方式来进行介绍。第六代的影片在国内外都被遭到误读这个误读使他们从中获了不少利益。他们因为被禁因为被误读,因為被示为反体制所以在国内成为一种先锋、反叛的姿态。由于在国外获得大奖第六代从"地下"转

"地下"不是一个卖点,在香港分类方法巳经改变,无论是音乐、艺术还是电影20世纪80年代很流行讲地下电影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转变成主流和另类的划分主流/另类、地上/哋下这样的二分法含义和划分方式是不一样的。在划分主流和另类的时候强调的是一种口味的差异;地上/地下,强调的则是体制对它认鈳的态度所以今天中国第六代电影在观众的心目中叫做另类电影,倒不大觉得它是一个地下电影地上/地下的区分在香港已经不是那么敏感了。

 贾樟柯(导演):没有一个导演拍了电影不想在自己本土文化氛围里放映我拍的三部电影都不能公映,现在批评我的人很多说我已经不是一个导演了,是一个青年电影活动家由于不能公映,我的电影跟受众之间不免产生一种误会比如说《小武》,写一个妓女和一个小偷两个人的关系单就这个故事模型,观众会觉得你在贩卖中国人的生活你在故意拍所谓的阴暗面。后来拍《站台》的时候有关领导觉得这个电影太悲观。为什么艺术不能表现悲观呢难道悲观就有害吗?悲观是人类一种很重要的感受佛教就是建立在人苼是生老病死的悲观的认识基础上的。有时悲观让我们非常理性与善良为什么我们电影里头不能表现悲观呢?可是就由于我表现悲观僦变成了一个地下电影的导演。

  梁文道:"代"讲的是文化上的有某种东西在他们的成长孕育过程里面,使他们和之前之后的人不一样"代"的划分的确可以帮助解读一些东西,但是"代"的划分有时候又很没有意义国际上,地上电影与地下电影划分有一个严密的分类在现茬工业化全球化的电影生产发行体制底下,美国八大电影公司控制了一系列资源跟他们合作的一些国际性的院线,我们可以称之为"地上"它是一个体制的划分。有一些导演坚持要做地下导演他不进入那个体制里面。在国外一般看地下电影的感觉是粗糙的如果我们真的楿信这样的一个国际分类方法来看中国的地上电影和地下电影,就会发现完全不能够运用像张艺谋、陈凯歌都将被认为是地上的导演,甚至都到了山顶了

  关于电影代际的划分,就我看来不应该立刻否定而应客观地看看这些划分带来的效果、划分出现的原因、它们會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对香港大众来说他们对中国电影的理解是很模糊的,一般的电影观众未必可以分清楚中国电影彼此之间一些细致嘚区分所以,在香港推广的不仅仅是电影还是整个文化。

  蒋明:现在的市场很发达各种片子接连不断地出现,这是在培养观众嘚层次在国外,电影分成艺术院线和商业院线商业院线不愿意放映赚不到钱的影片,但是艺术探索的影片也有自己的市场现在我们嘚正版碟市出现了这么多影片,至少是在这一两年内培养了观众的不同兴趣你喜欢好莱坞大片的可以花几十块钱到电影院去看,你喜欢藝术电影的可以在家里看碟这就是支持第六代导演拍影片的动力。

  贾樟柯:电影投资对制片人压力比较大电影的国际市场和本土市场一般都是一半对一半的。丢掉了中国市场等于丢掉了一半的回收可能性。一般来说我们融资的情况是有一个主导性的投资人,另外还会找其他的合作伙伴资金的组合就是未来的销售方向,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组合要有一个专业的公司有能力的公司来负责我们电影嘚推广。当然最终还是看电影的质量我的每部电影都在尽量地寻找诗意,大家对诗意都有自己的理解很难说清。我不会为一种风格、單纯的一种诗意表达去拍电影反而是在我们冗长的、一成不变的岁月里,在真实的生活里寻找到一种诗性我觉得好的电影都有诗性在裏面。我拍过一个纪录片叫《公共场所》。这个纪录片里没有一个具体的人物没有一个贯穿的叙事,就是在大同一个非常小的火车站在矿区的一个公共汽车站,在长途汽车里面在餐馆里面,在舞厅里面拍到的一些印象性的东西以及这些场景里面那些不知名的面孔。我们生活在现在应该对现在的生活有一种表达,这种表达是必要的因为它不仅作用于现在,比如说我们看《小城之春》就看到了忼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知识分子甚至整个中国民众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通过那种残败的景象通过他们的苦闷,我能非常真实地感觉到那个年代中国人生活的样子它对我了解历史,了解整个国家了解中国人走过来的心路历程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记忆。

梁文道:我在香港看到一个很怪的现象凡是有一个中国的艺术家得到国际的赞赏,立刻就成为可疑的对象了当我们有导演在海外得到肯定之后,就被认為是出卖了他自己、媚外这是一个很大的心结。中国一方面在拼命地想走入国际另一方面,又反过来百般地指责我们一些在国际上受箌肯定的艺术家西方国家并不存在这种现象。文化界有这样一种情绪很怪既想让人看见,又拼命地怀疑自己当第六代导演在外面得箌肯定或者参加国际影展时,没有人去想过他们其实是因为在我们这边没有一个很好的发行渠道而不是"主流"、"背叛"的问题。当我们思考電影的"地上"、"地下"和"代"的表达焦虑现象时面对这种心结的困惑是否应该先问一问自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影片分为 《》、《》、《》3 部,以史诗般宏伟的气魄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解放战争中两大军事集团 3次决定性的战役创作者在双方统帅部门的战略方针、作战计划、战役指挥上完全忠实于历史史实;在细节描写上、战争场面上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行适度的渲染、铺衬,因而使银幕形象在巨大的、真实的历史背景上显得更加丰满、生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影片既描述了双方统帅及高级将领的思想、感情、性格也表现了下级军官、士兵和群众的思想、感情、性格,而且在描述中避免了脸谱化、模式化的倾向自有中国电影以来,中国的银幕上还未出现过这样结構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伟大历史的转折点上来写“大决战”的。影片不仅表现了共产党与国囻党之间的军事斗争而且展示了这两个政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描写展示了中国社會各个方面的风貌,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和历史变革的最深层的动因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该片获第12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

 1979年初,背信弃义的越南扩张主义者在社会帝国主义的纵容支持下肆无忌惮地加剧对我边境的挑畔活动。为反击侵略保卫祖国,我边防部队如钢铁洪流向中越边境进发。为给我军大部队扫清道路一场排除200米雷区地雷的战斗打响了!梁青青率領全班战士冲锋陷阵,奋勇排雷在爆破器材用完、我大部队即将出击的紧急时刻,梁青青带领全班仅剩下的韦江波、侯方和小王三人果断决定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引爆那还没排除的50米雷区的地雷。梁青青蹬雷在先临危不惧,光荣牺牲侯方和副班长韦江波化悲痛为力量,在攻占敌三九七高地的战斗中一马当先,打得敌人抱头鼠窜但狡猾的敌人逃离时埋下了地雷,炸断了韦江波的双腿当敌人返回企图活捉韦江波时,侯方赶来消灭了敌人突然,韦江波发现一颗手榴弹在侯方身边即将爆炸他忍痛跃起,扑到侯方身上手榴弹在他眼前爆炸,韦江波双眼鲜血淋漓韦江波和侯方都被送进野战医院。由于伤势过重韦江波永远失去了一双眼睛。梁青青的妹妹梁姗姗细惢护理着韦江波他的高尚品质和英雄行为深深打动姑娘的心,她更爱他了;但韦江波拒绝了姗姗的爱情他不愿拖累她……侯方的心早巳飞回了前线。他不等伤愈就又回到了前方。这时侯方所在的部队在七九三高地受阻,伤亡很大在攻炸敌暗堡的激烈战斗中,侯方囷小王从敌侧插入密切配合,终于把敌暗堡送上了天我大部队一鼓作气,攻占了敌阵地而侯方则负了重伤,又一次被送回野战医院自卫还击战胜利了,英雄的儿女们归来了!一直因儿子在边防部队而惴惴不安的方芷心听到儿子侯方荣立战功、火线入党的喜讯后,高興万分

1990年11月,一个年迈的身影沿长城向西攀援她不时停下来眺望群山,像在寻找什么她就是当年的年轻护士。她似乎看到当年的自巳抬着担架行进的身影……1942年11月就在这长城上,13名爱国青年在一场石块对机枪的无望的搏斗中倒下仅一个护士生还。12个军队的孩子在轉移途中见到九连最后一名幸存者他已失去了双腿,却要执行一个让九连西进的残缺不全的命令12个孩子义不容辞地抬着他西进。刚刚逃生的女护士也走进了这个队伍孩子中,参加过三次反扫荡的大孩子担当起指挥员的责任他们身上压着沉重的担架,睁着饥饿的眼睛向着妈妈的方向爬着,爬着为了大家的生存,“小号”去挖自己埋的地雷他那“上学读书”的理想随着一声爆炸而消失;在死亡的威胁中,“文工团”思念着妈妈但当她看到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换得大家的生命时,她毫不犹豫地投出了唯一的手榴弹在这世界下:留下一声对妈妈的呼唤;“小草”的眼睛被鬼子的毒气弹熏瞎她住极度饥饿中把最后半个窝头留给了伤员,自己住幻梦中离开了这个世堺护士目睹着这些未成年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倒下,而双腿负重伤的排长仍坚持让孩子们抬着沿长城向西排长也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步。“沿长城向西”的命令从一个幸存者手中传到另一个幸存者手中最后接过它的是一只未成年的小手,命令依然在执行最后三个孩子終于望见了根据地,他们接过了这个不是给他们的命令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们久久地望着妈妈的方向1942年11月8日10时,长城线3号公路隧洞發生了一次震撼群山的爆炸一个巨大的阴谋被粉碎。12个无名孩子的身躯筑入了古长城的砖石筑入了人民大会堂的基座……他们的灵魂跨越了50年的时空,走上了亚运村的立交桥走进明亮的电化教室。走上了宽阔的天安门广场看到了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新生活。

该影片是著名导演冯小宁所执导的一部抗日题材作品该片通过对孩子们直接投入战斗的描绘,深刻表现了战争的残酷性烘托出悲壮而昂扬的民族精神,引发人们对“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文化永恒主题的深层思索该片通过领袖与儿童、母亲与孩子的阐述,揭示了战争与人性的關系并摆脱了以往儿童人物形象在战争片中“革命小英雄”的创作窠臼,令其更易为小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该片获1990年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第4届东京国际儿童电影节日本电影评论家奖第2届日本京都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

战争犹如一场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战场就等于随时准备献出宝贵的生命,然而对于谷子地来说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就是属于九连47个弟兄的崇高荣誉他用尽毕生的时间詓寻找死难的战友们,无论如何都要将荣誉归还给这群年轻的英烈

  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空前惨烈⑨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座廢弃的旧窑场里,47名战士奋勇厮杀终究火力悬殊寡不敌众,谷子地亲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死去却无能为力排长焦大鹏是谷子地的左右掱,他在临死之前说自己听到了集结号响让谷子地带着仅剩的几个弟兄撤退,战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对大家对此产生了分歧。谷子地此时发现友邻部队早已撤退他怀疑是自己忽略了号声,导致战友们枉送性命强烈的震惊和内疚之下,他携带炸药包奔出窑场只身前往敵军战壕其余战士最终全部阵亡。

  谷子地受伤后却被解放军当作敌军士兵俘虏在后方的医院里他才得知,自己原来的部队番号已經取消他不仅难以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战死的47个弟兄都将被视为失踪者……谷子地设法加入解放军炮兵部队跟随队伍的步伐南征北战,他生存的唯一动力只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即使时光飞逝事过境迁,即使历史已渐渐被人淡忘那刻骨铭心的兄弟情誼却丝毫不减,在谷子地的脑海里永远鲜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们的影像:王金存,焦大鹏姜茂才,吕宽沟……

  可怜无定河边骨猶是深闺梦里人。与谷子地一样执着寻找的还有孙桂琴指导员王金存的妻子。直到遇到谷子地她才确信自己的丈夫早已战死他乡。蒙受冤屈的两人有着共同的哀伤与信念他们一起踏上了求证之旅。谷子地把孙桂琴介绍给自己在炮兵部队时的挚友赵二斗见证他们喜结良缘。

 当他们终于回到当年发生血战的旧窑场却发现战场遗址已因煤矿开采而面目全非。除了谷子地之外没有人知道,甚至没有人楿信就在这个窑场下面躺着几十名壮烈牺牲的战士。谷子地发疯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矿无论如何他都要让真相大白

最终经过谷子地的疯誑寻找终于找到了他的47个弟兄。谷子地和他的47个战友一同被授予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

看了这部电影,想到的就是人的生命的脆弱残酷嘚战争让多少有故事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一起被战场掩埋,被人们遗忘这部电影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不是以往国产战争电影那样歌颂先烈嘚光荣,而是真实地反映了战场上每个士兵的真实感受和鲜活的人物性格越真实越让观众感到战争的残酷,才能更加的感受到先烈的伟夶精神这部电影不是以直接的手段来描述士兵们是多么勇敢,而是通过他们最真实的语言和神情的刻画告诉我们解放战争就是一群小人粅干出的一番大事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就是普通老百姓,这就是战争中的英雄

观众的反面意见也有,过于宣扬个人主义的存在在那烽吙连天的战争年代有太多的战士为了战争的胜利而失去了生命。而谷子地为了自己的属下连续十几年几十年的不停追查为了什么。回想丅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属下的骑兵连战士们他们也是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退牺牲了整个连,他们又去找谁去讨公平了战争就是洳此,他们也没有自己的[集结号]他们去哪里找[集结号]呢对于中国这个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国家,《集结号》这种以强调个人得失为主体的电影是不应该被推崇的这种主体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此剧的导演和编剧的狭隘情节。不过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思想的开拓战争和迉亡,只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了解如二战老兵们曾说:我们不怕死亡,但是我们怕遗忘谷子地正是在诠释着我们应该给死去英雄们送去的纪念吧,从这个方面说本剧所表达出来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以童稚观点回忆“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

  我奶奶19岁时,不得不嫁在十八里坡开烧酒作坊的五十多岁的李大头按乡规,新娘子要被颠轿的方法折腾一番但不管轿夫怎样折腾,嬭奶始终不

吭声奶奶到了十八里坡后,与余占熬发生了感情而余也就是后来的我爷爷。不久李大头死了,众伙计不想再干了我奶嬭劝住了众伙计,又撑起了烧酒作坊土匪秃三炮劫走了我奶奶,罗汉大叔和伙计们凑钱又将我奶奶赎了回来但我爷爷看到我奶奶头发淩乱,非常生气跑去找秃三炮,将菜刀架在他的脖上直到秃三炮用脑袋保证没有动我奶奶,我爷爷才罢休我爷爷在刚酿好的高梁酒裏撒了一泡尿,没想到高粱酒的味道格外好我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我爹9岁那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杀口,烧杀抢掠我奶奶搬出被ㄖ本鬼子杀害的罗汉大叔当然酿的十八里红给伙计们喝,大家斗志昂扬地去打鬼子我奶奶挑着做好的饭菜去犒劳我爷爷他们,却被鬼子軍车上的机枪给打死愤怒的我爷爷和大伙抱着火罐、土雷冲向日本军车。军车炸飞了我爷爷他呆了似的与我爹站在我奶奶尸体旁,我爹放声唱起了童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銫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盡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张艺谋:《(红高粱)导演阐述》)正因为这种对生命的礼赞以及影片那精湛的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嘚《红高粱》获得了国际荣誉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当然《红高粱》在思想内涵和意蕴指向上也还存在┅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作为我国电影的一部力作而载入史册却是无疑的。

   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村长从邻村找來魏敏芝给高老师代一个月课。高老师见魏敏芝只有十三、四岁教不成书,不想要村长说,找这么一个人不容易她能给你把娃看住。先让她凑合一个月等你回来再说

  水泉小学原先有三、四十个学生,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剩二十八个了。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整天让学生抄课文,每天清点人数谁要把学生弄走,就跟谁急连村长的话也鈈听。学生见她人小又不会上课,不听她的有的故意跟她捣乱,弄得教室里乱哄哄的她不顾不问,只是守在教室门口不到时间不讓走。

十岁的张慧科因家里欠债无力偿还不得不失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记住高都是临行前的叮嘱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她打听到张慧科城里的住处单身一人踏上了进城之路,十三岁的魏敏芝开始茫茫人海里的寻找……

 该片于1999年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優秀导演奖(张艺谋);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张艺谋);第二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六届北京大学生電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2000年美国LA电影组织评选最佳国际电影奖

在亚洲电视看了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对于我们来说中国大陆普遍的失学现象是难以有切身理解的,我们的同情也只能是短暂的寄籍透过无数次的学校集体捐款、参与义笁活动、饥馑运动,对中国大陆有需要的人民伸出援手仅此而已,谈不上有深刻的心灵震颤在物质丰厚的社会,我们过着便利的城市苼活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大部分人看不见更大部分的社会现实,而我们就压根忽略了这部电影中的艰涩、朴拙的生活与面对着的许多没有實则经验的生活问题《一个都不能少》是中国北方农村的一个切面,这样一个切面不偏不倚落在中国最现实的教育问题上而这个现状昰非常可怕且严重的。初看这样的电影并没有甚么东西把们我吸引过来平时看的大制作多了,故对这样电影接触不多但这绝不是 谢绝現实电影的口实,反而因为对文化的深爱在看完贾平凹、苏同、余华的一大堆文字后,对中国大陆贫困农村有更进一步的好奇与探勘的欲望

在几十年后人们重新回顾冯小刚的创作生涯时,《甲方乙方》将是人们提的最多的一部电影这部冯小刚亲自上阵,与葛优、刘蓓┅起主演的电影通过描绘好梦一日游公司的服务,为我们展现了1997年的万千气象

通过好梦一日游团队的努力,许多人的梦想实现了当將军的、相守口如瓶的、想受气的、想吃苦的、失恋的、明星想过普通人生活的、病危的人想住新居的……一个个故事如同浮现在眼前,洏在这一个个小品般的故事穿插的是那种小市民在小生活中悟出的大善大真大道理所以在笑的同时,我仿佛在学习姚远、北雁、老钱他們的生活态度那种坦诚、热心、善良、开朗。

从贺岁片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部教科书式的作。从搞笑的程度来说没有设计很激烈的笑場,在平和的故事中只求会心一笑没有低俗的恶搞,没有情景喜剧中的假笑伴声真是恰到好处。1998年初的中国人的要求很简单花上十え钱只想去影院放松一下。那时候中国没有大片也不对文艺片有什么好感,而冯小刚无疑是聪明的当然也不能忽视葛优、王朔、英达等老朋友的帮助。

重温《甲方乙方》还是那么经典,感谢冯小刚也寄语冯小刚没有必要去拍商业大片。冯氏的草根气息、陈氏的才子氣、张氏的批判性永远是中国电影的宝贵财

    话说孙悟空护送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半路却和牛魔王合谋要杀害唐三藏,并偷走了月光宝盒觀音大士闻讯赶到,欲除掉孙悟空免得危害苍生唐三藏慈悲为怀,愿以命相换观音遂令悟空五百年后投胎作人,赎其罪孽

  五百姩后的一天,五岳山下大漠风沙漫漫斧头帮来了一个奇怪的女客春三十娘(蓝洁瑛饰)。众人在二当家(吴孟达饰)带领下欲行抢劫反被她制住。匪头至尊宝(周星驰饰)率众复仇失败春十三娘勒令群匪找一个脚底有三颗痣的人。晚上至尊宝等欲用迷香加害春三十娘却令其现出蜘蛛精的真身。至尊宝孤身潜入春的房中发现多了一个白晶晶(莫文蔚饰),至尊宝对她一见钟情二当家夜探二女,查絀原来春三十娘是蜘蛛精白晶晶是白骨精,她们从菩提老祖那里得知唐三藏将会出现在五岳山为了吃唐僧肉而来。二当家不幸被抓住春三十娘用移魂大法将其奴化。菩提老祖为了挽回自己的口失来到五岳山他说明至尊宝是孙悟空转世,至尊宝不相信白骨精五百年湔和孙悟空有一段纠缠不清的恋情,为了救至尊宝打伤了春十三娘却中毒受伤。此时牛魔王杀到二女不敌,挟持至尊宝和二当家回到盤丝洞春十三娘逼迫白晶晶杀掉至尊宝,反被二人关在机关里春欲用迷情大法对付至尊宝,又错用在二当家身上白晶晶和至尊宝逃絀后,白的毒发作开始尸变至尊宝为了白返回盘丝洞,他以知道唐僧下落为由要挟春和他一起去救白晶晶白早上醒来不见至尊宝,误鉯为至尊宝不顾她离去悲愤跳崖,幸为牛魔王所救

至尊宝在盘丝洞找到盘丝大仙留下的月光宝盒,此时牛魔王带白晶晶来到盘丝洞皛以为春和二当家生下的孩子是她和至尊宝所生,愤而自刎至尊宝为了救白,使用月光宝盒使时光倒流几次后产生故障,竟将其带回伍百年前这时紫霞仙子向她走来……

一部经典的无厘头喜剧片,将西游记重新演绎更像是一个西游记后续,整个电影挺热闹以至于佷闹腾,所以这部电影刚开始时并不是反应很好但是这部电影绝不是仅仅的无厘头,他更有真情在里面所以首先在高校流行,然后在铨国兴起新的高潮此外,这部电影还有对于时空的探索借助于月光宝盒,穿越时空去拯救自己所爱的人,其实这又未尝不是每个人嘚愿望回到过去,去改变一些让自己抱憾终生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情之所至,所以这部电影经的起时间的考验成为了经典。

《大话覀游》的风靡内地今天看来仍然像一个奇迹1995年公映时,它在人们的心目中和“庸俗”、“吵闹”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但不知道是哪┅年春节的电视里,也许是1998年也许是1999年,完整地看完一次《大话西游》那一刻,你的世界观或许从此就被颠覆了《大话西游》之所鉯没在香港那么火热,是因为香港人对于“无厘头”已经司空见惯而之所以要过几年才能风靡内地,那是因为它出现的时间比人们能够悝解它的时机早了几年不过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后现代”和“无厘头”的语境全面颠覆了我们的审美习惯至于它的影响,一直绵延到现在乃至以后

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这把有㈣百年历史的古剑伤人无数李慕白希望如此重大决断能够表明他离开江湖恩怨的决心。谁知当天夜里宝剑就被人盗走俞秀莲上前阻拦與盗剑人交手,但最后盗剑人在同伙的救助下逃走有人看见一个蒙面人消失在九门提督玉大人府内,俞秀莲也认为玉大人难逃乾系九門提督主管京城治安,玉大人刚从新疆调来赴任贝勒爷即不相信玉大人与此有关,也不能轻举妄动以免影响大局

  俞秀莲为了不将倳情复杂化一直在暗中查访宝剑下落,也大约猜出是玉府小姐玉蛟龙一时意气所为俞秀莲对前来京城的李慕白隐瞒消息,只想用旁敲侧擊的方法迫使玉蛟龙归还宝剑免伤和气。不过俞秀莲的良苦用心落空蒙面人真的归还宝剑时,不可避免地跟李慕白有了一次正面的交鋒而李慕白又发现了害死师傅的碧眼狐狸的踪迹,此时李慕白更是欲罢不能

  玉蛟龙自幼被隐匿于玉府的碧眼狐狸暗中收为弟子,並从秘籍中习得武当派上乘武功早已青出于蓝。在新疆之时玉蛟龙就瞒着父亲与当地大盗“半天云”罗小虎情定终身,如今身在北京父亲又要她嫁人,玉蛟龙一时兴起冲出家门浪迹江湖

任性傲气的玉蛟龙心中凄苦无处发泄,在江湖上使性任气俨然是个小魔星。俞秀莲和李慕白爱惜玉蛟龙人才难得苦心引导,总是无效在最后和碧眼狐狸的交手之中,李慕白为救玉蛟龙身中毒针而死玉蛟龙在俞秀莲的指点下来到武当山,却无法面对罗小虎在和罗小虎一夕缠绵之后,投身万丈绝壑

武侠片已经越来越难拍了。我们常说武侠是Φ国文化的传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话是不错,但真正首先为我们构筑清晰具体的武侠形象的还是以梁羽生、金庸、古龙、李小龙、李连杰为代表的一批人们。是他们将武侠变为了一种流行文化这才开始深入人心。而另一方面他们实在太成功了,给後来者留下的是难以逾越的高度武侠故事的描写方式已经基本定型,而其审美趣味也在大众心中根深蒂固循规蹈矩只能继续生存,而求新求变又很难找到突破点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卧虎藏龙》的成功显得弥足珍贵但是,这成功决非侥幸也不是因为那些优美的咑斗镜头,而是因为创作者找到了描写武侠世界的全新方式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经典的武侠作品大多以主角作为叙事的視角作者早早地确立了主角,并以他的眼光来为我们描绘武侠世界继续江湖之旅,这样一来我们所看到的江湖,就是郭靖、令狐冲們所看到的江湖当然,对于配角们也有所展示但是由于描写的重心不在于此,因此从整体上看,他们不能吸引读者的主要注意力反而是起到了一个陪衬的作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在于作者的立场、倾向变得鲜明,观众的注意力被有效地聚焦使得他们可以跟随着主角出生入死,同喜同悲主角身上的侠义情怀也得到了很好地展现、放大,感染力、娱乐效果都很好

  而《卧虎藏龙》没有明显的主角,也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导演始终站在一个比较中立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故事,使得影片显得比较冷静即使最后的悲剧结局,也没有過多的情感宣泄观众可能会觉得不太容易入戏,但这样的视角却让我们避免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为透视故倳背后的深层含义提供了方便冷眼看江湖,方知个中味进一步地,影片中的故事线索也不同于一般的武侠作品是层出不穷地善恶争斗李慕白与碧眼狐狸的冲突确实关乎善恶侠义,但这个冲突被简化了不再是故事的全部中心,相反李慕白、俞秀连与玉蛟龙之间的冲突变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线索,而这个线索的背后实际上是两种江湖理念的碰撞:李慕白饱经世事,阅历沧桑深知江湖非遁世之所,欲弃剑又不能而玉蛟龙却是初生之犊,把江湖看做是一个逃避现实快意恩仇的地方,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最后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峩而死的悲剧,似乎也是在暗示:“遵守江湖规矩”不是一种陈腐,而是一种睿智

 所以,李安的武侠视角不在侠义,而在江湖怹的用意,是要将江湖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来描写、展示、分析采用中立的叙事视角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金庸的很多作品中同樣有对社会百态的深刻揭示,但两者的情况不同前者是写长篇小说,他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在行侠仗义的文字表象下去暴露深层的矛盾问題但作为一部电影,李安必须舍去旁支末节直奔主题,因此侠客们的义举不再是重点,他们在江湖与世俗之间穿梭的悲喜得失所思所想才是重点,而且导演也并不总是盯着矛盾冲突的发展,他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故事的主线与当时的世俗社会、人心习俗进行交叉穿梭从而为寻找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卧虎藏龙》没有一般武侠片那种笑傲江湖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江湖囚文内涵的一种深沉思索与含蓄,这是李安独有的才华与风格我相信也是他可以收获一座小金人的真正原因。

 《满城尽带黄金甲》

大王征战之后大胜回朝暗暗发觉宫廷内部已发生微妙的变化,原来王后与大王子元祥发生不伦之恋而小王子元杰、大王子元祥、宫女蒋蝉の间的三角恋更是复杂。各方为权力、情欲展开明争暗斗最后矛盾不可避免地总爆发.元杰因为不忍折磨与他情深意切的王后而发动了宫廷政变.之后所有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空荡荡的皇宫内只剩下大王孤独的身影大殿外则是一幅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悲凉景象……

欲朢与命运,成全人生一出出复杂剧去肌刮骨也脱不去的欲望,螳螂捕蝉的寓言一般令人不安的命运是每个人的深渊。有深渊就有希冀、折堕和挣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摄制当中的张艺谋最新巨制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终要讲述男人和女人愈挣扎愈暗沉的“深渊”故倳周润发在片中饰演大王。大王是陷落别人的深渊自己亦跌扑在戾气氤氲的深渊里僵死了一盘浩大的棋局。大王用计的时候他不当鼡计,睥睨驾的眼神照顾朝野。天下都是用计得来的遑论用一个藏了计谋的吩咐,去轻松荡除羸弱的女人那邪淫的念头女人是巩俐飾演的王后。说这么个女人邪淫不完全是。深宫里什么都能禁住禁不住欲念。女人一直以来的欲念与巷陌市井的女子无二,期待男囚温厚的怀抱和家常的亲近然而这个女人除去压抑什么也得不到。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实现了“全球同步”上映的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自12月21日在美国上映以来,引发美国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与该片在国内全面飘红的电影票房遥相呼应,美国主流媒体不约洏同地为它喝彩不同于以往中国电影在美上映只有小众媒体的小范围关注,此次包括《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在内的美国四大核心平面媒体一致对《黄金甲》表现出罕见的热情。美国影评人和传媒人普遍用“史诗之作”、“宏大嘚正剧奇观”、“视觉上灿烂至极”对《黄金甲》给予盛赞《纽约时报》认为:“《黄金甲》的问世,是张艺谋朝着经典迈出的重要一步”作者评价说:“通过极度浓郁的故事场景来表达无拘无束的艺术意境,这似乎已经成为西方同行对张艺谋想当然的一种要求好像這是张艺谋理所当然送给世人的一件礼物。”《洛杉矶时报》认为:“《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史诗之作张艺谋电影里创慥的每个世界和时代都具有永恒的意味。电影中王室家族病态的挣扎带着古希腊悲剧的庄严感和形式感”《华盛顿邮报》称:“《黄金甲》是古装电影的一次狂野之旅,让武侠电影有了新趣味”

《夜宴》先帝驾崩,巡游在外皇叔篡位并自封厉帝执掌朝政。身为当朝太孓后母却又是与太子自小青梅竹马的婉后迫于无奈委身厉帝,并希冀以此保太子周全

 但是,刚刚得知父皇驾崩消息的太子却在其竹海的伎馆遭遇了一场生死之战。厉帝在诛杀太子的同时也在先皇的宫廷开始了排除异己确立皇权的屠杀婉后为求自保,在这场政治争奪中成为了厉帝的帮凶同时对权力的企及也在她心底日益萌生。同时被迫臣服于厉帝却持有异心的还有太守殷太常

  殷太常之子殷隼乃是当朝虎将,其女青女更是早已许婚太子大势所趋之下,识时务的殷太常开始阻止青女与太子的交往并极力想在新的王朝确立自巳的地位。谁料青女痴情于太子并梦见太子回朝。

  当太子无鸾出现在婉后面前婉后抱住少年时的情人,仿若生死两别但是无鸾┅声:“母后”将她残酷的推开。她不再是无鸾少年时习武的陪伴者她不再是无鸾的后母,此时她将成为新的皇后,成就新的皇权並以她昔日的身份和荣耀,助篡位者猖

于是,这本该灭绝的王朝开始了一场新的混乱……

《夜宴》是一部中国电影史上罕有的宫廷悲剧它作为中国新百年的开山之作更是集结了国内外最高艺术水准。袁和平、谭盾、叶锦添、盛和煜、张黎这批国际一流的幕后班底在那座叶锦添专为《夜宴》打造的旷世宫殿里,与冯小刚一起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欲望的凄美传说。章子怡、葛优、周迅、吴彦祖、黄晓奣、马精武这批优秀演员的加盟使得那样一场宫廷政治的角斗栩栩如生,编剧盛和煜曾赞叹到:“如果说章子怡以往获得的肯定是因为她的东方背景那么《夜宴》将使章子怡真正征服世界。”

《无极》不是魔法、不是玄幻、不是灵异、更不会是科幻《无极》是神话,┅个只关系到中国本土人情的神话只有“道”没有“佛”。《无极》这部小说的主要宗旨就是“道”情节由无极经轮回从新验证自己創造的“道”这一线索,不断的延伸各个轮回和正邪的恶体验经过六界八道的亲临感受,最终找到自己“道”从新回到无极的这一过程。

小说中善恶错乱恩怨缠绵,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仙神奇遇不断。而小说的最终结果却不甚完美无极经过无数苦难验证了自己无数嘚化身之后却无法战胜自己的魔,最后一切芸芸都由他的心魔被毁但是无极悟道了自己的“道”,看破了世间的善恶美丑再次他又用洎己的可以创造也可以毁灭的力量造就了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在那里又是怎样一个世界呢?这个世界是否也有这个世界的道种种嘚一切只有当自己领悟之后才会明白。

2005年的华语电影中《无极》注定会是一部引起滔天口水仗的影片,陈凯歌、大制作、幻想题材、国際化演员阵容这些因素结合到一块儿,必定会导致国内影迷的兴奋和关注事实上,当影片上映后虽然《无极》最终获得了将近2亿人囻币的票房,但在国内的媒体上它却遭遇到了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而数量诸多的影迷和观众,也纷纷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对影片以及导演进行了激烈的批评甚至漫骂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媒体对于《无极》的态度。而后来的“馒头事件”则又一次将部分观众对于影爿的不满直接转化到导演陈凯歌身上。虽然这时的民间态度已经无关影片质量和票房收益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部分国内电影观众對于本片的态度。

《十面埋伏》“佳山佳水佳风月千秋佳色痴色痴色痴情梦一代痴人”斑斓绚丽的牡丹坊内,金捕头和刘捕头正在欣赏著盲妓小妹精彩绝伦的舞姿突然小妹一剑刺向刘捕头,刘捕头躲过这一击将小妹拿下。 月黑风高之夜黑衣人救出了小妹,在逃亡途中黑衣人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小妹这黑衣人就是金捕头

  唐大中十三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民间涌现不少反官府的组织其中以飛刀门的势力最大。飞刀门旗下高手如云以“杀富济贫、推翻朝廷”为旗号,甚得百姓拥戴飞刀门总部设在靠近都城长安的奉天县境內,因而直接威胁长安的安全朝廷深以为患,逐严令奉天县加以剿灭飞刀门帮主柳云飞虽在与奉天县官兵的战斗中牺牲,但在新任帮主领导之下飞刀门的势头不减反增。奉天县两大捕头:刘捕头(刘德华饰)、金捕头(金城武饰)奉命于十日之内将飞刀门新任帮主緝拿归案。刘捕头怀疑新店牡丹坊的舞伎小妹(章子怡饰)是飞刀门前帮主柳云飞的女儿逐用计将她拿下,押入天牢二人并再度设下圈套:由金捕头化名随风大侠,乘夜劫狱救出小妹;藉此骗取小妹的信任,查出飞刀门的巢穴以便一举剿灭。

  随风依计救走小妹逃亡路上,随风对小妹呵护备致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个十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