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由衡石 王灵起阙廷 篆书对联七言作品图片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作於1948年,是其送友人“宇乡先生”的大字行书联亦为其晚年佳作。

“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是其于1930年写赠好友夏寿田的作品,为其篆书的典型风貌

图/篆书“治道由衡石王灵起阙廷”联

图/篆书“持山作寿与佛同龛”四言联 1948年作

本幅篆书五言联,联攵為:“群持山作寿;常与鹤同儕”白石篆书吸取周、秦、两汉精华,得力於《三公山碑》及《天发神讖碑》是幅下笔稳健苍劲,极其老辣应為晚年之作。本幅為蔡辰男先生捐赠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韩子文章妙众官,换人凡骨胜金丹此翁合是传人未?著万篇書在世间风流北地无多侣,潇洒西湖有旧家常与同侪千岁鹤,寿公只合画梅花题春梅寿林长庐先生二绝句白石翁

“余年安得子孙贤”,作于1939年这是写第七幅同样内容的作品,送其后人“良止(芷)”收藏是其晚年的行法佳作。

释文:千朵浓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紅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时在一九五二年 老舍仁弟拂暑白石

释文:杨柳春风绿岸,桃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秋水,皛头重见江南见字当是到字。竹泉四先生雅正齐璜。

释文:白马金鞍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上建章。栤坡先生正九十白石

名璜字渭清,别号白石山人寄萍老人,湖南湘潭人出身贫寒,幼年辍学牧牛读书。早年以雕花木工为生“廿七年华始有师”直到二十七岁才有机会向文人名流学习书画,正式从艺

初期专注师古,下了很大功夫临摹古人的作品行草书临习李(邕)、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诸家,篆书临习《天发神谶》、《汉祀三公》等碑他自言“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體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学《天发神谶碑》的苍劲”受吴昌硕的影响也很大,表现于他书、画、印的“金石气”和重拙的美感上

四十岁以后,齐白石五出五归游历名山大川,过长江、泛洞庭、下阳朔、放眼华、嵩、衡、庐诸山遍览陕、豫、蜀、赣、湘、廣、京华之胜,胸襟因之开阔见识由此广博,为他开创自家面貌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五十七岁时,老人在艺术知己陈师曾、徐悲鸿、林凤眠等人的鼓励下开始了跳出古人窠臼的“衰年变法”。置流俗于度外自甘寂寞,“我自作我家画”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终於在现代艺坛别开生面卓然成为一代巨匠。

白石老人在谈到自己的艺术追求时喜用“天真烂漫”、“纵横歪倒”、“颠倒纵横”等字呴,说明他要表现的不是那种正襟雍容士大夫的味道,而是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一种教化之外的野趣。他成熟的行草书作品点画老辣不拘细谨,字势欹侧不求平正挥运开阖之际,给人以极强的力度感他的篆书,亦游离于正统之外专心于鲜为人取法的《天》、《彡》诸碑,从这样一些奇趣古拙的作品中老人汲取了大量的艺术灵感,逐渐形成自己奇、古、劲健气势盈满的篆书风格。篆刻老人ㄖ记中有这样的话:“刻印,其篆法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刻印有过人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前人绳墨而人以为无所本。”这段话暗示齐白石实以秦汉印“天趣胜人”的精神为本唯不重形貌与模式,“而人以为无所本”白石老人治印,篆法古拙章法参差,结合他指力非凡的单刀直冲确乎大气磅礴,别开生面达到了他所追求的“天趣胜人”的境界。

这樣的风格曾给白石老人招致了不少非议。毁之者每谓老人的作品失于野怪缺少书卷气。一方面这牵涉到审美观点的问题,另一方面这样的指责未必站得住----齐白石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温文儒雅,充满了书卷气的比如他八十岁所写《与石庵尺牍》,清雅秀逸余韵無穷,完全是帖学遗风大多数的艺术家,对白石老人的评价是相当高的李可染就曾言:“笔墨....讲得最好的是黄宾虹,实践得最好的是齊白石齐白石的字写得很好,力能扛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芓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並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篆书对联七言作品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