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提高练字的基本步骤效果方法

  • 举报视频:写字指导的基本步骤 練字的基本步骤练什么字体好 怎样写字又快又好看

}

花20min看下我研究多年总结的书法结構基本规律保证有效易操作。

我的专栏中有更多书法结构底层逻辑的文章掌握结构技巧练字的基本步骤肯定事半功倍。

必看!论书法結构美的心理学原理(破均篇)

盖书形学也。 —— 康有为
书心画也。 —— 扬雄

一、讲书法怎么扯上心理学了?

有人认为中国书法鈈能用西方理论来研究。

书法嘛中国人的事,跟那些外国佬有何相干呢他们懂个屁!

颇有种“我书法自有国情在此”的傲慢。

然而仩一个这么认为的“大清”,已经亡了……

至少有一种心理学是可以适用于书法的

那就是研究人的视觉如何感知物体的心理学,即视觉惢理学

人眼对物体(尤其是对形状)的感知有何种规律性?人眼对形状的喜恶有何种倾向性

这种心理学研究是通过周密的实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普世于全人类的(甚至适用于动物)是不因肤色、种族、文化等属性而转移的。

举例说明你是否注意过,有些字写起来會出现很奇妙的现象

比如一个简单的“十”字,其它都不变我把横往上放一放,这个字好看往下放一放,这个字却很丑

我们说,往上放顺眼往下放不顺眼。

凭什么往上放顺眼往下放不顺眼?

“顺眼”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顺眼”与“不顺眼”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我们的眼睛到底是如何感知物体的

我们的眼睛对形状的喜恶有何种倾向性?

你瞧心理学起作用了。


二、追问本质:凭什么这样写好看!

左边一个竖、右边一个竖左竖短、右竖长,就顺眼;左竖长、右竖短就不顺眼。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不成有什么律令在控制着眼聙?

这些问题很多人认为并没有原因,认为就应该这样好看就是好看呗。

这是懒于思考的表现仅仅沉溺于感官体验之中,不思考、鈈研究“原因”当然不可能自动显现出来。

艺术心理学领域的大师鲁道夫 · 阿恩海姆曾说:“我对艺术的兴趣随着我对心理学的研究洏变得更加浓厚了。

读罢本文我相信你会对书法生发出至今未曾体验过的别样兴趣

前面两篇文章我详细探究了书法结构美的和,紦所有好看的字纳于一个体系之内数学原理确定了“”,哲学原理确定了“(破均)”“变”的方法是考察笔画数量、方向、延展性三个属性。

当只有一种“变”时那么变就行了,如“旦”字拉长横、“旧”字拉长竖但更多的情况是破均时存在多种“变”,怎麼对多种“变”进行优选呢为什么一种“破均”优于另一种“破均”?

弄懂一条简单的心理学原理这些问题不攻自破。


三、神秘力量:视觉流程与万有引力

在讲心理学原理之前我们需要认清两个经验事实

我们的眼睛观看物体是有固定的习惯和模式的。同时人类苼存的外在环境的某些属性,也会对我们的审美产生影响

有两种神秘的力量,无时无刻不作用在我们对视觉艺术(包括书法)的欣赏和創作之中然而,极少有人意识到它们的存在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这两个如同幕后推手一样的神秘力量,说破了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反而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常识:视觉流程与万有引力

视觉流程是指我们观看物体时有一个“从左到祐、从上到下”的习惯。

这个视线移动的顺序会影响我们的审美!

还拿“十”来说根据《数学原理》的文章,竖可以放在横的黄金分割點上这样横和竖的比例协调好看。问题是存在一左一右两个黄金分割点啊

很明显,我们的眼睛认为放在右黄金分割点比左黄金分割点哽好看

为什么会这样呢?同样都是黄金分割怎么右边比左边好看?

这就说明眼睛观看的顺序对审美发生了影响先看什么,后看什么需要有一定的安排。同样的元素排列的顺序颠倒一下,就会由好看变成不好看

AB好看,并不代表BA就一定好看

同一幅画,我们把它镜潒旋转一下就会生出违和感。

这种左右不对称性西方人很早就进行了研究,可参看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

对于一个画面,我們把它均分出左右和上下若按一般理解,因为是均分所以左和右完全一样,上和下完全一样不存在差异。

错!因为视觉流程的存在即使均分了,先看左、后看右所以左和右是有差异的!先看上、后看下,所以上和下是有差异的!

来看一段话不必全部理解,后面會细讲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视觉在一定范围内其注意力价值是有差异的。在画面中注意力价值最大的是上部、左部、左上和中上,我們称为最佳视域。一般情况下视觉注意力画面的上部要比下部强,左侧要比右侧强中间比周围边缘强不同视域注意力价值不同。設计时我们要考虑到将重要的信息或视觉流程放在注目价值高的位置的部位这便是视域的优选。—— 马景凤《视觉流程!在设计中的“潛移默化”》

具体操作等会再讲现在先知道有视觉流程这种东西存在。

有人会反驳说古人看书法是从右向左的,所以我说的不对

古囚写一个字时,必然是从左往右写、从上往下写观看一个字时,也是同样顺序你觉得古人写“一”时,会是从右往左写一横吗所以鈈管古人今人,对字结构的审美都会受左到右、上到下的视觉流程影响

另一个影响审美的神秘力量,是万有引力更具体地说,是地球嘚重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受重力支配的环境中,重力不仅在影响我们的身体还在影响我们对物体的观看习惯。

人眼的视觉中心偏高 —— 傅以新《书法结体研究》

如图,在正方形的几何中心有一个小球。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人眼会认为小球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有“下墜感”

要抵消这个下坠感,就要把小球稍微往上挪一下人的视觉才会认为画面平衡了。

即是说人眼的视觉中心偏高

所以“十”字嘚横要往上放而不能往下放。

同样道理“中”、“申”、“車”等字都这样。

陈启智在《启功教我学书法》中记载了启功的一段话:

老师所讲汉字结构最重要的规律就是中心的确定,这个中心不像其他书法家所说的在字的正中央而是在字的正中央偏左偏上的位置,僦像人的心脏在人体中心的左上方一样

启功的这个经验感知,是精准到位的偏上是因为人眼的视觉中心偏高。那为什么偏左呢读罢夲文,你自会明白


三、互错的优选——古腾堡法则

由视觉流程,我们能推理出一个神奇的东西那就是视觉设计中著名的“古腾堡法则”。

古腾堡法则又称对角线平衡法则,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约翰·古腾堡提出的。他指出,人在浏览页面或布局时视线往往从左仩角移动到右下角。左上角是第一视觉落点区右下角是最终视觉落点区。而左下角和右上角则是视觉盲点并画出了“古腾堡图”。

根據该法则一个画面,我们要将重要信息放到人眼关注度最高的左上角和右下角而作为盲点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可以留空

还记得上篇文嶂的“互错”吗我说左右互错时,一种破均优于另一种破均就是这个原因。

发现没有不管左右互错,还是上下互错其实都遵循一個共同的法则,即左下角右上角可以有空白左上角右下角不可以。

这个规律在书法中早就有人言明了,叫“左小上提右小下落”,清代黄自元称之为“左旁小者齐其上右边小者齐其下”。

如“吹”字正均态当然是“口”在中线,现在要变则“口”往上移或往下迻。往上移比较好因为左下角空白允许大。

同样道理“和”字,当“口”在右边时“口”要下落,因为右上角空白允许大

再如“荇”字,左右都有竖左竖短右竖长可以,左竖长右竖短就不行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字都符合该法则仍会有特例。如果有的字经过数量、方向、延展性的对比不得不右下角有空白,也是可以接受的如上篇文章讲到的“仁”字。毕竟右下角有空白也是在变化总好于㈣四方方的正均状态。

我曾引用过赵宧光在《寒山帚谈》中的发现:上下半体名家法书中十九上半居左,下半偏右以为奇逸。

为什么仩下结构的字上半居左、下半偏右呢?

举几个王羲之《圣教序》中的字

还有一个字,是特别值得一提的

你注意到没有,“日”字中間的一小横可以和左右两竖都挨上但如果一边留空的话,必然是左边挨着右边留空。智果在《心成颂》中称之为“潜虚半腹”

从未見到有人左边留空,右边挨着

“目”字也是如此。上下来看“四”字也是如此。肯定不能先留空再写两横或两竖

遥远西方人的“古騰堡法则”竟然在起作用。

奇怪吗不奇怪!不过是视线移动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罢了。

古人在长期实践中凭感觉总结出了这些结构规律,然而他们的规律是零散杂乱的当我们追问本质并深入研究后,会发现很多表面的规律都会归宗于一个“初始法则”掌握为数不多的幾条“初始法则”,就抓住了结构美感最本质的东西使合逻辑、成体系的书法结构理论成为可能,也顺带提高了练字的基本步骤效率

現在,我们可以排一个“互错”的优劣顺序了

左下角空白,OK;右上角空白OK;

左上角空白,不得已而为之;右下角空白不得已而为之。


四、聚散的优选——格式塔心理学

还是先举字例再探究原因。

有两个暴露出书法结构本质的字要特别注意,就是“”和“

“三”字上小下大就好看;上大下小,就不好看

“川”字则是左小右大好看,左大右小不好看

这说明左小右大优于左大右小,上小下夶优于上大下小

或者说简单点:先小后大比较好

这个现象启功也发现了。在其弟子陈启智所著《汉字的艺术结构》中有讲述

你可能猜到我又要问那个问题了:

凭什么左小右大好看呢?比如“林”字左右都是“木”,左木却要小于右木

凭什么上小下大好看呢?比洳“炎”字上下都是“火”,上火却要小于下火

有一门专门研究人眼如何感知物体的心理学,叫做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重夶发现就是:人眼感知物体时遵守着完形原理简化原理

完形原理和简化原理只是表述方法不同本质上是一回事。“完形”即“完整嘚形状”的意思

这样一个图形,我们的眼睛会本能地认为它是一个虚线圆而不是15条线段。

这样一个图形我们的眼睛会本能地认为它昰一个黑线的三角形和一个空白三角形,而不会认为它是三条折线和三个缺了一小块的圆

我们的眼睛看到是完整的形状,并且我们的眼聙喜欢简化

人眼会把看到的图形进行简化处理。

这个图形我们会认为它是一个红色正方形盖住了黑色圆形。但盖住的那一部分其实可鉯是任何形状我们怎么就“武断”地认为它是圆形呢?

人眼趋向于以更简单的方式理解对象换言之人眼喜欢简化

奥地利艺术心理学镓埃伦茨韦格说:格式塔理论要人们相信人类的心理尤其是艺术家的心理,总是力图找出最简单、最稳定和最紧凑的模式

左右两个图形,哪个更简单

左边更简单,因为右边两线相交包含了很多角度的信息。

左右两个图形哪个更简单?

右边更简单因为从左到右的視觉流程,右边的图形后看到破缺左边的图形先看到破缺,先看到的越完整就越容易辨认

左右两个图形,哪个更简单

左边更简单,從左至右的观看习惯使我们本能地认为左轻右重,更顺畅

左边的三角形先小后大,右边的三角形先大后小

更简单的东西更容易被眼聙所认知。所以先小后大优于先大后小

不止汉字结构是这样,英文字母也是这样

左边先小后大,所以顺眼;右边先大后小所以不顺眼。

这就好像节奏一样的东西先弱后强,渐入佳境比较好

比如我要向你灌输知识,我先讲简单的再讲困难的你好理解。我先讲困难嘚再讲简单的,你跑没影了

比如音乐APP或手机铃声都有渐强的功能,声音由小逐渐增大如果是突然超级大的声音,然后慢慢变小会嚇你一跳吧。

所以左小右大、左短右长、左轻右重、左紧右松、左弱右强……总结下来就是弱到强的节奏上下亦然。

我把“38”和“SB”上丅翻转一下你还觉得顺眼吗?

当然你如果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喜欢简化?”这就是心理学或生理学研究的问题离书法呔远了,以后我可能会写一篇《理论升华篇》进行科普

这个规律,古人当然发现了(估计任何练字的基本步骤的人都能发现)黄自元茬“九十二法”中称其为“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

左右都有竖时,左竖要短右竖要长。

南宋姜夔说得更明白: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

换句话说就是:要上小下大,要左低右高要前少后多

这分明就是在说先弱后强的节奏优于先强后弱的节奏

不止笔画这样排列,笔画之间的空白也同样是先小后大叫做“先紧后松”。

还是“三”和“川”字先紧后松(有变化)要优于均勻分布(无变化)。

这样聚散的优选基本就解决了规律是左聚右散,上聚下散

当然,还有一个上篇文章已讲过的内聚外散也就是中宮收紧。

为什么是内聚外散而不是内散外聚

因为做不到,看图就知道了

左边内聚外散是写字时的正常状态,右边内散外聚除了一些極少数的字,比如“口”其它字根本做不到。

正如启功教弟子时所说:“中心部位笔画紧凑、穿插匀称而后向四方扩展,必然好看

左聚右散,上聚下散内聚外散。

或者说:先小后大先紧后松,内紧外松

注意,这并不是说先大后小的节奏就绝对没有还是要凭筆画数量、方向、延展性进行综合判断,某些情况下也是可以先大后小的毕竟先大后小也是变化,总要优于完全均等的不变状态


五、參差的优选——“十字法则”、“节奏法则”

上篇文章我提到,均态的“十”字要参差也就是破均,就等同于把“十”字的横或竖进行拉长

向哪些方向拉长呢?经过前文的铺垫应该很容易得出来了。

第一横往左延长比较好(等同于竖往右放)。

这样更符合左小右大如果往右延长,则是左大右小的趋势了

凡是这种类型的字,横都要往左延长如“下”、“契”、“宜”。

第二竖往下延长比较好(等同于横往上放)。

前文已经提到过因为人眼视觉中心偏高,所以横往上放比较好横往上放就等同于竖往下延长。

凡是这种类型的芓竖都要往下延长。如“中”、“申”、“車”

来看 “军”字。竖往右放竖往下延长。是不是这样

形如“十”字的字,也就是大體对称的字进行破均用这一法是相当实用的。

当然“十字法则”这个名称是我起的,目的是帮助你记住横往左延长、竖往下延长的规律并没有什么心理学原理叫“十字法则”。

百提不厌的声明:偶尔有些字违反“十字法则”也是可能的因为书法追求变化,到了高端境界任何变化都是可以接受的,我整理出法则是为了帮助你不是为了限制你,你随时可以超越法则

节奏法则可以称得上是书法的核惢法则。经过前面的论述相信大家已能感受到,书法之妙全在变化而节奏便是变化的直接产物。

最后再看一次“三”和“川”虽然咗小右大、上小下大就好看了,但有些书家却会再加入一层变化他们会把“三”中间的横、“川”中间的竖写得比两边都短。

当然不短吔行但短了有什么好处呢?

我们用“节奏”这个词来表示笔画的变化这个词非常好。

由前面的内容可知AB两种元素,仅仅是排列顺序發生变化就有可能从好看变成不好看。AB和BA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得出了当2种元素排列时,小大的节奏要优于大小的节奏

那3种元素排列呢??

根据哲学原理中“”的原则小大大、大小小,变化不够丰富不如小大小、大小大。

结论:3种元素时小大小、大小大的节奏优于其它。

那么来看“川”字它的整体是小大的第一节奏,它的部分与部分之间又排出了大小大的第二节奏两个节奏交叠在一起,產生了“层次”使整个字更富变化

如果仅以变化定优劣这两种节奏的交叠显然要优于单纯的左小右大。

没必要研究了汉字左中右結构、上中下结构,3种元素就到头了从这个角度说,汉字结构是异常简洁的简洁不等于简陋。虽然只有2、3种元素变化但书法却可以通过节奏的交叠使变化不流于浅薄。

爱因斯坦说:简洁优雅的就是好的此言尤其适用于书法。

如果字的特性只能做到2种元素的变化(如“二”)那就2种;而如果字的特性既能产生2种元素的变化,又能产生3种元素的变化那最好3种

如“量”字我们发现这个字上下各有┅个横,那是加长上面的横还是加长下面的横呢加长下面的横只有小大2种元素的节奏,不如加长上面的横产生小大小的节奏,则更好看这种类型的字太多太多,玆不赘举

“土”、“士”两个字,我们认为都好看 “土”是小大的节奏,“士”是小大小的节奏

两个芓都好看对吧?现在我们同时拿掉两个字的竖

奇怪了,左边的“二”仍然好看右边的“二”不好看了!

因为左边是小大的节奏,右边昰大小的节奏

如果想让右边再次好看,不妨给它上面加个点变成小大小的节奏,再加个短竖组成一个“亡”字,就好看了

不止是芓结构,对于笔画而言一个“一”字,我们多数都写成“重轻重”的节奏那用笔的节奏又有什么规律呢?我以后会写一篇《论书法结構美的节奏与层次》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留意

来看一下王献之“宽”字的节奏。

格式塔理论告诉我们:人眼总是先关注整体再關注细节。

看这个“宽”字时我们的眼睛先注意到整体是大小大的节奏。而在细节上我们又看到上半部分形成了小大小的节奏下半部汾再穿插进左小右大的节奏,这样多个节奏交叠在一起层次丰富,妙不可言

要注意,并不是说王献之境界高所以他能写出节奏,我們就写不出来任何书法家都能写出节奏!也必须要写出节奏!

因为节奏是变化的产物,没节奏说明没变化而变化是书法的灵魂。

只不過以前大家好像觉得书法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是无规律的,是全凭书家任意所为的

我承认书法到了高级境界,变化很难找到固定的模式就像张怀瓘说的: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最高级的变化深不可测,出人意料但这并不代表一般好看的字无规律可循。

恰恰相反一般好看的字规律性超强。

无非是小大、小大小、大小大以及它们互相交叠嵌套。

我们经常看到会有人用梯形来框出字的外形。

如“等”字是这样的梯形别的字又是另一种梯形等等。

这其实就是把小大小的节奏变化用图形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

图形的好处是直观,坏处是会让我们沉迷于表象而发现不了背后的本质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等”的上半部分分明有个大小大的节奏变化图形就没画絀来。

理解了本质是选择用图形画出来,还是选择不用是你的自由。

如果说音乐的节奏是一种时间上的线性旋律那么书法节奏则是涳间上的嵌套旋律。一个节奏套着另一个节奏书法可以多种节奏同时交叠在一起,书法更像音乐中的和声或者交响乐

如果书法不变化,只是“正均”的话那就没什么韵味可言,而一旦变化遵循并打破一些美感规则,便会上演出令人赏心悦目、节奏交叠不尽的大合唱來了

康定斯基在论抽象画时,尤其喜欢用音乐来做比较现在,你能看到他画中的旋律了吗有没有感觉像是一场盛大的交响乐?

书法叒何尝不是如此呢

十字法则:横往左延长(竖往右放),竖往下延长(横往上放)

2种元素:小大 > 大小 > 无变化。

3种元素:小大小、夶小大 > 其它


本文只分析了“破均”,“破正”的方法及原理还会再写文章探讨

视觉流程的存在,使画面各部分的重要性产生了差异左下角右上角可以空白,左上角右下角除非不得已不能空白。

重力的存在使人眼的视觉中心偏高。

简化原理的存在使人更喜欢由尛到大的节奏。

变化的存在使人更喜欢小大小、大小大的节奏。

所有的表象不过是这些本质的外在显现。

综合全部三篇文章我们发现看似纷繁复杂的书法结构,其美感的核心原则也不过就这么几条:

1)数学原理:比例系统;

2)哲学原理:对立统一;

3)心理学原理:简囮;

4)经验事实:视觉流程、重力

事物的规律,不断被人发现艺术领域,与自然科学并无两样书法的奥秘获得解开,为期应该不远叻 —— 启功

*关注公众号“逻辑书法”,免费听视频课讲解获取更多小范围分享的练字的基本步骤诀窍。

}
墨斓公众号:molank 墨斓老师微信号:

芓是记录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当今社会里,虽然电脑正在逐步普及电脑打字已经在许多领域或行业部分取代或完全取代了掱写汉字,但是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高科技时代也同样离不开手写汉字手写汉字将是人类文明历史的永久伴随者和保障者。所以写好字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项要求,尤其是中小学生若能写出一手既潇洒又规范的硬笔书法,将会近期获益终生受用,对于提高学習和工作的效能及文明生活的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探索一条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就写一手好字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讲,实属必須之举

清楚、匀称、整洁为初级目标。清楚即笔画分明:点是点、横是横、捺是捺起笔、折笔、收笔都要界线分明。匀称即各个部分均衡大小比例适当。汉字形体以正方形为方在方格内,独体字重心居中笔画匀称,保持它应有的独立性;合体字各部分大小、宽窄、高矮的比例要恰当笔画疏密合适,使得一个汉字成为一个匀称协调的整体整洁即整篇字要写得整齐,纸面清洁字与字、行与行距離适当;留边白,上有天下有地;字迹前后一致工整;不乱涂乱改,素洁悦目

美观、艺术的个性是终极目标。美观即漂亮有书法艺術的特征,能称之为“书法”艺术的个性即在书法艺术中创出独属自我的特点,可称之为书法艺术中的个人风格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囷高度的目标。

总之一句话为写得一手较好看较流利的硬笔正楷字和行书字,就是我们练习硬笔书法所要达到的目标

二、要科学组织,精心设计练字的基本步骤步骤

练字的基本步骤步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字体书写内容上说应安排如下三步:熟悉各种字体,接下来是专门练习楷书第三阶段是练习行书。

从书写手段上说也分三步:先是描红透写,与熟悉各种字体相应接着是临帖摹写,最後是默帖书写抛开字帖,按照心里的记忆默写巩固

三、练习硬笔书法的科学性

练习步骤中“书写内容”和“书写手段”的三步走计划,符合人脑接收学习知识的一般过程的客观要求熟悉各种字体的练习可以开发学生练字的基本步骤的兴趣,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树立練好硬笔的信念,坚定其意志然后再纳入正规先楷后行,这样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描、摹、默帖是我国书法练字的基本步骤自古已有傳统的方法,并且据各时期各方面的材料都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汉字的构造并不复杂笔画有限。只要掌握了笔画那么蔀件就可以组合了。而汉字的部件组合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完全熟练地掌握40个汉字的结构笔画那么是完全有可能触类旁通几乎所有的中国汉字的字形构造的。所以学会40个汉字,就等于会书写好整个汉字群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字的基本步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