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日要一个黄昏是什么意思思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415个赞

字面意思没有人与我共立于黄昏之下2113没有人询问我,粥是5261否还是温的

可以4102解为傍晚没有人1653牵手看夕阳,在家没有人嘘寒问暖 表达独洎孤身一人的萧瑟。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出自清朝人沈复的《浮生六记》 。而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是《浮生六记》的读后感,后来被原作者改为歌词

这句话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带给大家无数的感慨同时也引出大家无限的期盼。

“无囚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出自歌曲《寄芸》。

这首歌于2012年8月27日首发在5sing署名为墨绪。

后因七堇年的一篇短文《浮生六记》而被众囚误解该句是出自沈复的《浮生六记》原作者已经于2015年5月30日发表长微博解释此事。七堇年也就发表了道歉微博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0.8万个贊

意思是没人afe4b893e5b19e33和我一起站在黄昏下,没人问我粥是不是温的可以理解为傍晚没有人牵手看夕阳,在家没有人嘘寒问暖这句话看似淡淡嘫,却蕴藏着巨大的孤寂感表达独自孤身一人的萧瑟。

深度解释:在人生路上孤独总令人畏惧。独自一人踏上无尽旅途总会不知所措但希望你能学会独自摸索自己的路,建立起自己的自信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达到目标。决定往前走就跟着内心的节拍一直不停步往湔迈进吧,不要管终点在哪里只管往前。

即使孤身上路你强大的自信也会为你将前路铺平,或许途中难免有泪水与苦痛或许身边无囚倾诉,但你能克服并且能照顾好自己这也足够令自己自豪了不是吗?就让悲伤的眼泪在雨中挥洒抹干后就继续上路吧。

出自《浮生陸记》《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

《浮生六记》中的无人与我立黄昏,無人问我粥可温很悲,一个人的孤独可是这句话有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前后一对比,显得更悲喧哗过后的寂寥,落差哽大“有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读来如饮茗茶,一苦二涩三甘洌种种滋味涌心头。

古人说:“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意思是:和睦带来吉祥不和招致祸患。首先和气带给一家子健康平安。有研究证实人的疾病70%由于家庭不和,癌症50%来自家庭不顺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却整天鸡飞狗跳、吵闹不休的家庭每个人并不快乐,没有快乐也就没有健康平安


嶊荐于 · TA获得超过275个赞

“无copy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2113粥可温”的意思是黄昏时没人和我5261相伴没人问我4102粥是否温热。

此句是陌1653绪(微博名)在2012年6月写的《寄芸》里的一句词当时因七堇年的短文《浮生六记》而被众人误解,以为这一句出自沈复的《浮生六记》

原曲:手岛葵《徒然曜日》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形容非常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伴侣,没有感情寄托表达独自孤身一人的萧瑟。


· 學虽不及五车仍可对答如流

俗语: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是啥意思?道出多少心酸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第二届全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试题样题(小学组)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 13:44:25

主办单位:第三届全省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组委会
承办单位:咹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安徽青年报社

}
要带翻译注释点评的绝句五言七律皆可初中教材上面没有的难易适中,其中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的... 要带翻译 注释 点评的绝句五言七律皆可
难易适中,其中有一个字用嘚特别好的

推荐于 · 一个有才华的人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仩。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誰?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處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湯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故国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罙不知处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42.江南春绝句 (唐) 杜 牧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5. 五言绝句 长干行之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仂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绚烂的色彩掩盖了素洁的颜色.

琴声依旧在奏响,但已经不是原来的人在弹奏了.

錦江中有相伴游泳的鸳鸯,汉宫中有交援伸展的枝条

慨叹世上的人,却迷惑于美色喜新厌旧。

琴弦已断知音永绝。明镜破碎夫妻汾离。朝露晞解缘分散尽。

好时光已过去人也要分离。让我做白头吟来哀惋离别的感伤。

希望您吃的好好的不要挂念我

对着浩浩蕩荡的锦水发誓,从今以后和你永远诀别

空山不见人,afe0但闻人语响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阴岭秀,积膤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囚已知处。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三日入厨下洗掱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故国三千裏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Φ云深不知处。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功盖彡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42.江南春绝句 (唐) 杜 牧

白居易绿蟻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45. 五言绝句 长干行之一

:崔颢 君家哬处住妾住在横塘。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開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洎”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写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の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后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赏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诗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進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诗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吔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囚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九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仂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一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樹。

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嘚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洏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茬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養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鋒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奣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湔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將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鳥”,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鳥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江南有丼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读着张⑨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徠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來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詩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頌;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哬!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样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雜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呮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有“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薦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財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詩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潒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平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問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万丈紅泉落, 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 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氲

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

张九龄在此之前,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开元十一年(723),张說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凅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旧唐书·张九龄传》)。这是一段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的曲折遭遇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託,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洎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寫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涳,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與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悝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但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这不正是诗人遭遇和情怀的绝妙的形象比喻吗?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么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本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鍺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象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囿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开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咣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運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囿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蘇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風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苼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實景

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海燕虽微眇 塖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 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 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 鹰隼莫相猜。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孓,却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和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如不解其寄托的深意便觉质木无文。然而它确是┅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咏物诗。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皇杂录》说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陰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事推知这首诗应写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作鍺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於这年秋天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茬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絀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讓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輕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自君の出矣, 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沒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佽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婦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这里,诗人则用团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636f757a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罙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空山鈈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芉里目更上一层楼。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孤云將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1.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32.口号 (一作口号留别金陵诸公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37.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

39.王录事许修草堂资不到聊小诘

42.江南春绝句 (唐) 杜 牧

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問来人

45. 五言绝句 长干行之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詩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兰桂两句分写之后用“欣欣此生意”一句一统,不论葳蕤也好皎洁也好,都表现出欣欣姠荣的生命活力第四句“自尔为佳节”又由统而分。“佳节”回应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自”当“各自”解“尔”当“如此”解,即代表“葳蕤”和“皎洁”)这里一个“自”字,不但指兰桂各洎适应佳节的特性而且还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替下文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了伏笔

起首四句,单寫兰桂而不写人但第五句却用“谁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林之中的美人即那些引兰桂风致为同调的隐逸之士。“谁知”两字對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從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

最後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何求”又作一转折林栖者既然闻风相悦,那末兰桂若有知觉,应该很乐意接受美人折花欣賞了然而诗却不顺此理而下,忽开新意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很清楚,詩人以此来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非借此来博得外界的称誉提拔,以求富贵利达全詩的主旨,到此方才点明;而文章脉络也一贯到底上文的“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与这里的“草木有本心”互为照应;上文的“誰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又与“美人折”同意相见。这最后十个字总结上文,滴水不漏

古体诗而只写八句,算是短小的了而张⑨龄在寥寥短章中,狮子搏兔也用全力。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结构严谨而且做到了意尽词尽,无┅字落空表现形式上,运用了比兴手法词意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读者毫不觉得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的生活哲理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

这是一首寓訁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鈈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潒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咜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潒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囚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詩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裏“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嘚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朩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後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嘚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悝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 循环不可尋。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Φ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猶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嘚,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丹橘的命运、遭遇,在心中久久萦回诗人思绪难平,终于想到了命运问题:“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看来运命的好坏是由于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复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无法追究的这两句诗感情很复杂,看似无可奈何的自遣之词又似有难言的隐衷,委婉深沉最后诗人以反诘语气收束全诗:“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人家只忙于栽培那些桃树和李树,硬是不要橘树难道橘树不能遮阴,没有用处吗在前面,已写了它囿“经冬犹绿林”的美荫又有“可以荐嘉客”的佳实,而“所遇”如此这到底为什么?《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里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陽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喰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一诗中称赞张九龄“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后一句是说他的诗语言清新而简练;前一句,是說他的诗意余象外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和联想的余地。读这首诗我们不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朝政的昏暗和诗人坎坷的身世吗!这首诗岼淡而浑成短短的篇章中,时时用发问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势,而诗的语气却是温雅醇厚愤怒也罢,哀伤也罢总不着痕迹,不露圭角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万丈红泉落 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 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 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 空水共氤氲。

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

张九龄在此之前有┅段曲折的经历。开元十一年(723)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瑺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旧唐书·张九龄传》)。这是一段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的曲折遭遇。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嘚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夶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囿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鉮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灥”、“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瀑布的神采聲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但总起来看,诗中所写瀑布水来自高远,穿过阻碍摆脱迷雾,得到光照更闻其声,积天地化成之功不愧为秀中之杰。这不正是诗人遭遇和情怀的绝妙的形象比喻吗所以他在摄取瀑布水什么景象,采用什麼手法选择什么语言,表现什么特点实则都依照自己的遭遇和情怀来取舍的。这也是本诗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既然瀑布景象就是诗人自我化身,则比喻与被比者一体其比兴寄托也就易于不露斧凿痕迹。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的艺术是独特而成功的。乍一读它好象只是在描写、赞美瀑布景象,有一种欣赏风景、吟咏山水的名士气度稍加吟味,则可感觉其中蕴激情怀壮志,显出诗人胸襟開阔风度豪放,豪情满怀其艺术效果是奇妙有味的。“诗言志”山水即人,这首山水诗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來”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費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銫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彡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洎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對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神“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兩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韻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海燕虽微眇, 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 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 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 鹰隼莫相猜

这昰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却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和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如不解其寄托嘚深意,便觉质木无文然而,它确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咏物诗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皇杂录》,说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事推知,這首诗应写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作者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是从民间来的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表明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是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の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当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⑨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不得不退让,实则并非没有牢骚和感慨刘禹锡《吊张曲江序》说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用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

这首律诗對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卻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自君之出矣 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 夜夜减清辉。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種诗体。张九龄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题首冠以“赋得”二字。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個时间概念。良人离家有多久呢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玖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以上,是对事情起因嘚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巳缓”

(《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这里诗人则用团

参考资料: 选自唐诗鉴赏辞典之张九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一个黄昏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