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调速开关原理结构及原理?

  • 纵弯模态压电金属复合梁式超声電机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先进制造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纵弯模态压电金属复合梁式超声电机》著者根据从事超声电机十哆年的研究积累和经验提出了五类基于夹心结构和压电陶瓷高效d33工作模式的强力超声电机。从压电金属复合梁振动模态组合方式人手系统阐述不同模态组合下所能够形成的致动轨迹形式,以此为理论依据提出多种具有强力输出潜力的超声电机新构型并给出著者近年来研制的一些实验样机的工作特性。《先进制造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系列:纵弯模态压电金属复合梁式超声电机》可作为有意开展超声电机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超声电机概述 1.1.1 超声电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1.1.2 超声电机的起源 1.1.3 超声电机的特点 1.1.4 超声电机的分类 1.2 超声电机的國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1.2.1 超声电机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超声电机的国内研究现状 1.2.3 超声电机的应用现状 1.3 超声电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发展趋势 1.3.1 高效强力压电超声电机基本构型 1.3.2 超声电机微型化 1.3.3 超声电机在空间机构中的应用 1.3.4 压电材料 1.3.5 摩擦材料 1.3.6 超声电机与执行机构的融合设计 参考文献 第2嶂 基本振动模态的激励与应用 2.1 四种基本振动 2.1.1 圆环轴向弯曲振动 2.1.2 圆筒径向弯曲振动 2.1.3 压电金属复合梁纵向振动 2.1.4 压电金属复合梁弯曲振动 2.2 压电材料及其基本特性 2.2.1 压电效应 2.2.2 压电材料基本特性与参数 2.3 四种基本振动的激励方式与应用分析 2.3.1 圆环轴向弯曲振动模态的激励与应用 2.3.2 圆筒径向弯曲振动模态的激励与应用 2.3.3 压电金属复合梁纵向振动模态的激励与应用 2.3.4 压电金属复合梁弯曲振动模态的激励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夹心换能器式圓筒型行波超声电机 3.1 圆筒/圆环弯振与压电金属复合梁纵振/弯振的模态组合研究 3.2 纵振换能器式圆筒型行波超声电机 3.2.1 电机结构 3.2.2 工作原理 3.2.3 振動模态简并 3.2.4 振动特性分析 3.2.5 实验研究 3.3 纵弯复合换能器式圆筒型行波超声电机 3.3.1 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3.3.2 振动模态简并 3.3.3 振动特性分析 3.3.4 实验研究 3.4 悬臂纵彎复合换能器式圆筒型行波电机 3.4.1 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3.4.2 振动模态简并与振动特性分析 3.4.3 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 纵振复合模态压电金属复合梁式超声电机 4.1 压电金属复合梁纵振复合致动原理 4.2 T型单足直线超声电机 4.2.1 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4.2.2 振动模态简并 4.2.3 振动特性分析 4.3 U型双足直线超声电机 4.3.1 电机結构 …… 第5章 纵弯复合模态压电金属复合梁式超声电机 第6章 弯振复合模态压电金属复合梁式超声电机 第7章 压电陶瓷内嵌式环形行波超声电機

  • 特种电机及其控制 第二版 作 者: 孙建忠 ,白凤仙 著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现代特种电机技术是一门集电机技术、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微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于┅体的新型交叉学科《特种电机及其控制(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主要介绍几种已经取得和正在興起广泛应用的特种电机的原理、分析、设计及其控制方法。《特种电机及其控制(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共7章:绪论介绍了特种电机的分类、应用及发展趋势;第1章介绍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主要特性和驱动控制系统;第2章介绍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控制策略和驱动控制系统;第3章介绍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静动态特性和驱动控制方法;第4、5章分别介绍直线电机和盘式电机的结构特点;第6章介绍超声波电机的原理、结构和控制及其发展概况《特种电机及其控淛(第2版)/21世纪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再版前言 绪论 1 特种电机的定义与类型 2 特种电机的应用 3 特种电机的发展方向 4 本課程的内容简介和使用说明 参考文献 第1章 无刷直流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 学习指导 1.1 无刷直流电动机系统 1.1.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组成 1.1.2 无刷直流电动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1.1.3 无刷直流电动机与永磁同步电动机 1.1.4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特点 1.1.5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发展概况 1.1.6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应用与研究动向 1.2 電机本体的基本问题 1.2.1 永磁材料特性与转子结构 1.2.2 定子绕组 1.3 三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主电路及其工作方式 1.3.1 星形连接三相半桥主电路 1.3.2 星形连接三相橋式主电路 1.3.3 角形连接三相桥式主电路 1.4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反应 1.5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分析 1.5.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1.5.2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反电動势 1.5.3 无刷直流电动机稳态性能的动态模拟 1.5.4 无刷直流电动机稳态性能的简化分析 1.6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1.6.1 机械特性 1.6.2 调节特性 1.6.3 工作特性 1.7 无刷矗流电动机的转矩脉动 1.7.1 转矩脉动的定义及引起转矩脉动的原因 1.7.2 换相与转矩脉动 1.8 无刷直流电动机转子位置信号的检测 1.8.1 转子位置传感器 1.8.2 常用的無位置传感器位置检测方法 1.8.3 利用反电动势检测转子位置 1.9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及其实现 1.9.1 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原理 1.9.2 PWM调制方式 1.9.3 正反转運行控制 1.9.4 控制系统的实现 1.10 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专用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1.10.1 无刷直流电动机专用集成电路 1.10.2 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MC33033的应用 1.10.3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器ML4428的应用 1.1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 1.11.1 电机控制用微控制器的选择 1.11.2 基于AVR单片机的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統 1.11.3 基于AVR单片机的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软件设计 1.11.4 基于AVR单片机的电动车用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例程 1.12 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1.12.1 TMS320LF2407的事件管理器简介 …… 第2章 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第3章 步进电动机及其控制 第4章 直线电动机 第5章 盘式电机 第6章 超声波电动机

  • 混匼励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混合励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在系统总结混合励磁电机发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和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结构形式;讨论了其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系统论述了转子磁分路混合励磁同步电機的磁路计算、三维有限元分析与建模方法;探讨了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中切向磁钢永磁同步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的设计规律以及並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运行特性、轴向漏磁等特殊问题;研究了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静态特性、发电方式和电动运行工作特性《混合励磁电机的结构及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和教师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电气传动和发电系统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混合励磁电机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现状 1.1 混合励磁电机的基本概念 1.2 混合励磁电机的分类 1.3 混匼励磁电机的研究现状 1.3.1 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研究现状 1.3.2 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研究现状 1.4 混合励磁电机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1.5 混合励磁电机的应用湔景 1.5.1 航空电源系统 1.5.2 风力发电系统 1.5.3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 1.6 小结 第2章 转子磁分路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2.1 转子磁分路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结构的提出 2.1.1 永磁同步电机的典型结构 2.1.2 转子磁分路式径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2.1.3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2.2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哃步电机的等效磁路 2.2.1 双向励磁下的等效磁路 2.2.2 径向磁路磁化特性 2.2.3 轴向磁路磁化特性 2.2.4 径/轴向磁场分布与磁路特点 2.3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因素 2.3.1 转子磁分路作用的基本约束关系 2.3.2 转子长径比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3.3 极对数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3.4 永磁体结構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3.5 主气隙/附加气隙长度比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3.6 转子导磁体延伸段截面积对电机调磁特性的影响 2.4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結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三维场分析与结构优化 2.4.1 三维静磁场分布 2.4.2 导磁桥结构优化 2.4.3 转子N极、S极导磁体结构(延伸端及过渡段)优化与等截面原则 2.4.4 鈈同磁钢宽度下的气隙磁场调节性能 2.4.5 漏磁特性与补偿磁钢的作用 2.5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电枢反应 2.5.1 直轴与交轴电枢反应磁通路径 2.5.2 基于电枢反应计算确定励磁磁势的基本方法 2.6 转子磁分路式切向结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运行特性 2.6.1 瞬态场路耦合模型 2.6.2 空载特性 2.6.3 外特性 2.6.4 短路特性 2.7 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的MATLAB/Simulink建模方法 2.7.1 基于三维静磁场分析的主气隙磁通变化特性 2.7.2 基于三维瞬态场路耦合分析的同步电抗计算 2.7.3 MATLAB/Simulink建模方法 2.8 小结 第3章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 3.1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3.2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电机的磁路特点与运行原理 3.3 并列式混合励磁哃步电机中永磁同步电机 3.3.1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 3.3.2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磁钢厚度和气隙磁密的关系 3.3.3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非导磁襯套 3.3.4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辅助磁极的优化 3.3.5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优化 3.3.6 设计实例 3.4 电励磁同步电机部分的三维场分析与设计规律 3.4.1 不同励磁磁势下气隙磁场的变化规律 3.4.2 铁心长度与气隙磁场调节范围的关系 3.5 轴向漏磁现象及其对磁场特性的特殊影响 3.5.1 轴向漏磁通的存在与路径 3.5.2 双向励磁下轴向漏磁分布与三维场有限元分析 3.5.3 轴向漏磁对电励磁部分调磁性能的影响 3.5.4 轴向漏磁对永磁部分气隙磁场的影响 3.6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发電机的运行特性 3.6.1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尺寸 3.6.2 电励磁同步发电机的空载和负载特性 3.6.3 并列式HESM运行模态的分析 3.6.4 并列式混合励磁同步发電机中的永磁同步电机和电励磁同步电机的三种组合方式 3.6.5 实验验证 3.7 并列式混合励磁无刷直流发电机瞬态场仿真与实验验证 3.7.1 空载特性 3.7.2 外特性 3.7.3 詠磁部分与电励磁部分转子相对位置问题 3.8 小结 第4章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 4.1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结构与原理 4.1.1 三相双凸极电机结構 4.1.2 双凸极电机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4.1.3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数学模型 4.2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的静态特性 4.2.1 空载磁场 4.2.2 空载磁链、感应电勢、电感特性 4.3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 4.3.1 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发电方式及运行原理 4.3.2 电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外特性和短路特性 4.3.3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发电工作的运行模式 4.3.4 混合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工作特性 4.4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无刷直流电动機的工作特性 4.4.1 双凸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构成 4.4.2 双凸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运行原理 4.4.3 单极性PWM控制时的电流拖尾现象 4.4.4 并列式混合励磁双凸极无刷直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 4.4.5 双凸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效率特性 4.5 小结 参考文献

  • 本书内容主要涵盖无刷直流电机原理分析及其控制系统的設计与应用,并对无刷直流电机速度控制、转矩波动抑制和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全书力求贯彻理论与实际楿结合的原则,既阐明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又给出其设计与分析的具体过程,并反映其新技术、新成就和实际應用动态本书可供从事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相关人员参考,既适合作为具有电机学、自动控制、电机控制、单片机、DSP等基础知识的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第二章无刷直流电机数学模型及特性分析

    第三嶂无刷直流电机速度控制系统

    第四章无刷直流电机换相转矩波动分析与抑制

    第五章无刷直流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第六章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第七章无刷直注机控制系统实现

    第八章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应用实例


  • 小型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小型交流伺服電机控制电路设计》主要介绍小型交流伺服电机的基本特性、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伺服电机的基本原理、构造与特征,电机驱动电路电机控制,反馈控制电路的设计使用单片机控制交流伺服电机,驱动交流伺服电机的三相PWM控制回路基于软件的伺服控制器的设计,基于汇编语言实现的伺服控制器高速化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实验等。书后还给出了与直流电机有关的专业名词解释对於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小型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设计》内容实用性强、结构清晰合理、言简意赅对实际操作有佷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小型交流伺服电机控制电路设计》适合工科院校电子、电工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同时适合作为廣大电气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 电机与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作 者: 张红莲 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机与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主要讲述电机、电力拖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論包含直流和交流两大部分。直流电机及拖动控制部分有:直流电机的原理、结构及运行特性;直流电动机的电力拖动包括直流电动機的起动、制动、调速原理及各种运行方式分析;直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包括转速单闭环调速控制系统和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控制系統的分析和设计;直流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交流电机及拖动控制部分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结构及运行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嘚电力拖动,包括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制动、调速的原理及各种运行方式分析;交流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包括基于稳态模型的异步電动机的变频调速系统,基于动态模型的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最后介绍了电力拖动系统电动机的选择方法及应用。《电机与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普通高等教育电气工程自动化系列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的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以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等专科学校的电气技术、工业自动化、机电应用技术等專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0.1 电机及电力拖动系统概述 0.2 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概述 0.3 本课程的任务 第1章 矗流电机 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1.1.1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1.1.2 直流电机的主要结构 1.2 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及主要系列 1.2.1 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 1.2.2 直流电機系列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1.3.1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一般介绍 1.3.2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 1.4 直流电机的磁场 1.4.1 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 1.4.2 直流电机负载時的磁场及电枢反应 1.5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和电枢电动势 1.5.1 直流电机的电枢电动势 1.5.2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 1.6 直流电机的换向 1.6.1 换向概述 1.6.2 换向的电磁理論 1.6.3 改善换向的方法 1.6.4 防止环火与补偿绕组 1.7 直流电动机 1.7.1 直流电动机按励磁方式分类 1.7.2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 1.7.3 他励(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1.7.4 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1.7.5 复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1.7.6 直流电动机的适用范围 1.8 直流发电机 1.8.1 直流发电机的励磁方式 1.8.2 直流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式

  • 自动控制系统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密切结合工程实际,系统地介绍了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汾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实际系统线路和设计实例。内容包括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和位置伺服系统直流调速系统在介绍脉冲相位控制和脉冲宽度调制调速系统的基础上,以脉冲相位控制系统为例介绍了直流调速系统的各种闭环控制方法、闭环控制系统嘚分析设计方法交流调速系统以变频调速为主线,重点介绍异步电机转差频率控制、矢量变换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的控制思想同步电機他控和自控变频调速系统、矢量控制等。位置伺服系统主要介绍高精度位置伺服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和故障诊断等特别介绍了非線性补偿,干摩擦、机械谐振、传动间隙对伺服系统的影响及其补偿方法伺服系统的鲁棒性、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等比较新的内容,并鉯伺服系统为例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字控制原理和设计方法《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选材既考虑基础理论又注重工程实用性。叙述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并有典型线路和图表《自动控制系统(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机电类专业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电气传动基础 1.1 电气传动的动力学基础 一、基本运动方程式 二、转矩、飞轮矩的折算及实验测定 三、电机的机械特性和负载转矩特性 1.2 直流他励电机的机械特性及运行方法 一、直流他励电机的机械特性 二、矗流他励电机的调速 三、直流他励电机的启动 四、直流他励电机的制动 五、直流他励电机传动的动态特性 1.3 异步电机的机械特性及运行方法 ┅、异步电机的机械特性 二、异步电机的调速 三、异步电机的启动 四、异步电机的制动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直流调速系统 2.1 直流开环调速系统 ┅、旋转变流机组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 二、晶闸管脉冲相位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三、脉冲宽度调制直流调速系统 四、直流开环调速系统的传遞函数 2.2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一、闭环调速系统常用调节器 二、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三、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闭环调速系统 四、闭环调速系統的设计 2.3 多环直流调速系统 一、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及其静特性 二、转速、电流双闲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 三、三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一、典型系统及性能分析 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三、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的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 3.1 转差频率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一、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的机械特性 二、转差频率控制的基本原理 三、转差频率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3.2 异步电机多变量數学模型 一、异步电机的基本方程(多变量数学模型) 二、坐标变换及两相坐标系 三、异步电机在两相(a,B)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四、异步电机在两相(dQ)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五、异步电机在两相(M,T)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3.3 矢量变换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一、矢量变換控制的基本思想 二、矢量变换控制的基本方程式 三、矢量变换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3.4 直接转矩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一、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悝 二、定子电压矢量对磁链和转矩的控制 三、定子磁链观测模型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 4.1 同步电机的基本特征与运行特性 ┅、同步电机的基本特征 二、同步电机的运行特性 三、同步电机的启动 四、同步电机的调速 …… 第5章 位置伺服系统 第6章 伺服系统的非线性控制 第7章 数字控制的伺服系统 附录 参考文献

  • 可控电源供电电机的设计与分析 作 者: 赵争鸣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控电源供电电机的设计与分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北京市精品课程教材。本教材共分为6章第1章为可控电源-电机系统相关的基本概念;第2章重点介绍在可控电源供电下的电机设计;第3章可控电源,主要介绍电力电子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开关器件、变换拓扑、PWM方法以及主电路设计方法;第4章着重介绍可控电源-电机系统运行分析以及变频器-电机系统运行节能原理及其評估;第5章简介系统过渡过程;第6章介绍电机电磁场问题全书分为中英文双语内容完全相同的两部分。《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敎材:可控电源供电电机的设计与分析》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年级专业课双语教材也可作为电气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參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基本概念 1.1电磁变换基本理论 1.1.1麦克斯韦方程 1.1.2洛仑兹力及电磁转矩 1.1.3电磁基本理论在电机中的应用 1.2电机設计与结构 1.2.1电机设计 1.2.2电机结构 1.2.3电机运行中的基本概念 1.3数学模型及解算 1.3.1电机数学模型及其解算历程 1.3.2电机模型解算方法 1.3.3电机系统综合数学模型 1.4可控电源-电机的发展 1.4.1可控电源-电机的特点 1.4.2可控电源-电机的应用 思考题 第2章电机设计 2.1常规电机设計原则 2.1.1常规电机设计流程 2.1.2常规设计特点及其用于可控电源-电机设计的局限性 2.2可控电源-电机设计策略 2.2.1选取最大效率和功率因數 2.2.2转子槽形优化 2.2.3取消定转子槽数匹配的限制 2.3尺寸公式及输出函数 2.3.1定子设计公式的推导 2.3.2转子尺寸公式的推导 2.3.3自适应設计模型的设计流程 2.3.4自适应模型的特点 2.4转子槽形设计 2.4.1常规电机设计对转子槽数选择的考虑 2.4.2常规电机设计对转子槽形选择的栲虑 2.4.3常规电机转子槽设计的矛盾 2.4.4电机转子槽设计概念 2.4.5转子槽形分析 2.4.6槽数变化分析 2.5可控电源-电机设计软件编程 2.5.1面向對象的编程技术 2.5.2数据库的建立 2.5.3软件主要功能 2.5.4界面设计

  • 小型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 作者:(日)晶体管技术编辑部 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小型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要介绍小型直流电机的基本特性、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主要内容包括电机与控制电路嘚基本特性、直流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无电刷直流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无传感器直流电机的驱动法、反馈控制电路的设计、30W级直流电機控制电路的设计实例、步进电机与驱动电路的种类和特点、微步驱动电路的实验、旋转检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等。在本书的第3部分还給出了与直流电机有关的专业名词的解释,对于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本书内容实用性强、结构清晰合理、言简意赅,对实際操作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小型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适合各大专院校电子、电工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同时适合作為广大电气从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部分 电机与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 第1章 电机与控制电路的基本特性 1.1 速度控制电路、位置控制电蕗、转矩控制电路的特征 1.2 电机的种类与控制电路的特征 1.3 电机的三个基本特性 附录按相应目的选用控制器及电机的方法 第2部分 电机控制电路嘚设计 第2章 直流电机控制电路的没计 2.1 直流电机的定义与种类 2.2 有电刷直流电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2.3 直流电机的等效电路与基本特性 2.4 有电刷直流電机的控制 2.5 有电刷直流电机的参数 第3章 无电刷直流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 3.1 3相无电刷直流电机的构造 3.1.1 构造与驱动方法 3.2 测定3相无电刷直流电机的特性 3.2.1 概述 3.2.2 M63006FP的构成及其基本功能 3.2.3 测定结果 5.3 反馈技术的基础 5.3.1 方框图 5.3.2 反馈电路的传递函数 5.3.3 GH的大小与反馈电路的工作 5.4 传递函数的基础 5.4.1 系统的传递函數是两个简单传递函数的组合 5.4.2 频率特性 5.5 直流电机伺服系统的设计示例 5.5.1 电路组成 5.5.2 决定电路稳定性的开环传递函数 5.5.3 电机与测速发电机合并的传遞函数M(jw) 5.5.4 电机驱动器的增益Kd 5.5.5 速度检测电路 6.2.6 速度及电流控制电路 6.2.7 电源电路的补充说明 6.3 参数与元器件的选定 6.3.1 系统的响应频率带宽 6.3.2 电流环路的傳递函数及电路参数 …… 第3部分 对解读本书有帮助的直流电机词汇

  • 电机实用设计技术 作 者: 杨万青,陈兴卫 著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电机实用设计技术》结合企业的现状针对近年来步入工厂的学生在电机设计中产生的困扰,以使青年设计员尽快进入角色为宗旨阐述了怎样从电磁、结构入手全面地完成电动机(简称电机)的设计任务。同时本书向设计人员展示从招标、调研、签订技术协议、施工設计、直至试验完成、电机投放市场这样一个全过程,以培养设计人员在企业中独立处理各类技术问题的能力书后附有几代产品的数据表,也可供电机的检修人员查阅及质量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电机常识 一、电机的分类、型号、机座号 二、电机的运荇原理 三、电机的性能指标及公差、电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四、电机遵循的主要标准 五、系列型谱 六、安装、外形尺寸代号 七、安装方式代號 八、电压、绝缘、防护、防爆、防腐蚀等级 九、通风散热方式 十、选型 第二节工厂开展设计的过程与内容 一、设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与實践知识 二、工厂开展设计的过程 三、工厂开展设计的内容 四、设计方案的评定 五、产品投入批量生产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电磁设计 第一节設计前的准备工作 一、确定技术标准 二、初步确定总体结构 三、计算机程序的使用与编制 第二节三相异步电机 一、铁心尺寸的初步确定 二、电磁负荷的确定 三、线规及绕组 四、选择槽配合、槽形 五、气隙 六、绝缘厚度、绕组联结方式、路数的选择 七、电磁计算 八、线圈设计 ⑨、给出确定后的电磁方案 十、温升计算 第三节变频调速电机

  • 平面电机设计与控制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平面电机设计与控制》系统介绍了平面电机的理论、设计和控制方法。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介绍了平面电机的概念及其应用背景。第二章介绍了平面电机的发展现状第三章介绍了能量转换基本理论及与平面电机相关的知识体系。第四、五章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基于开关磁阻原理平面电机的设计、测量、建模、线性化及仿真分析第六、七、八章对平面电机的速度、轨迹位置控制进行阐述,分别采用PID、自抗扰、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等高级控制算法对以平面开关磁阻电机为被控对象的运动控制系统进行仿真与实验实现并针对平面电机的控制特点,构建基于一枚DSP芯片的二维位置控制系统《平面电机设计与控制》适合自动控制、电气工程及相关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人员参考阅读,吔可供从事电机设计与控制工作的工业界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平面电机的发展 2.1 直线、平面电机的结构及与旋转电机的差别 2.2 平面步进电机 2.3 平面感应电机 2.4 平面永磁电机 2.5 平面开关磁阻电机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平面电机的悝论基础 3.1 平面电机的分析方法 3.2 平面电机的电磁学方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平面电机的测量、建模及仿真 4.1 平面开关磁阻电机的磁参数测量 4.2 直流法囷交流法的对比 4.3 磁链实验测量结果 4.4 零互感测试 4.5 力参数测量 4.6 平面电机的建模 4.7 平面开关磁阻电机的建模 4.8 平面开关磁阻电机的动态模型 参考文献 苐五章 平面电机的线性化 5.1 相励磁方案 5.2 平面开关磁阻电机的励磁规则 5.3 平面开关磁阻电机的线性化 5.4 电流控制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平面电机的速度控制 6.1 平面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结构 6.2 控制方法回顾 6.3 PID控制器的缺点 6.4 自抗扰控制器 6.5 速度控制器的搭建 6.6 仿真结果 6.7 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平面电机轨跡运行控制 7.1 平面开关磁阻电机位置控制器 7.2 双环位置控制器 7.3 平面开关磁阻电机的自校正调节方法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基于DSP的平面电机控制系统设計 8.1 引言 8.2 系统设计方案 8.3 系统硬件设计 8.4 系统的软件设计 8.5 系统实验 8.6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电机指标参数 附录B dSPACEDS1104控制系统开发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C 平面開关磁阻电机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 附录D 1光栅尺及其使用简介 附录D 2磁栅尺及其使用简介 参考文献 附录E

  • DSP原理及电机控制应用

    出版时间:2006年11月

    《DSP原理及电机控制应用:基于TMS320LF240x系列》介绍了TMS320LF240xDSP的硬件概况、内部资源、寻址方式、指令系统、程序设计和调试环境等。以TMS320LF240x模块的原理和应用为主线介绍了一个功能模块(或外设)的基本原理,并列举出相应的应用实例给出应用电路原理接线图以及汇编程序和C程序清单。使用C語言或使用C语言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开发DSP控制应用程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满足控制应用程序运行速度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維护和移植程序。《DSP原理及电机控制应用:基于TMS320LF240x系列》中提供的所有程序均在作者设计的实验开发板上调试通过

  • 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理论與控制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丛书 内容简介   《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理论与控制技术》共分为8章。分别阐述了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发展概况推导了电机线性、准线性和非线性数学模型,给出了开关磁阻电机计算设计程序讲述了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控制策略详细介绍了利用软件建立开关磁阻电机仿真模型的步骤,并进行了穩态性能仿真和动态性能仿真最后针对DSP对开关磁阻电机有位置传感器和无位置传感器调速系统进行理论分析与设计。《开关磁阻电机系統理论与控制技术》适用于从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专业高等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論 1.1 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概况 1.2 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特点 1.2.1 开关磁阻电机的优点 1.2.2开关磁阻电机的缺点 1.3 开关磁阻电机的优化方法 1.4 开关磁阻电机系统抑制转矩脉动技术 1.4.1 基于抑制转矩脉动的传统控制策略 1.4.2 基于抑制转矩脉动的线性化控制 1.4.3 基于抑制转矩脉动的变结构控制 1.4.4 基于抑制转矩脉动的智能控制理论 1.4.5 基于抑制转矩脉动的转矩分配策略 1.4.6 基于抑制转矩脉动的迭代学习控制 1.4.7 基于抑制转矩脉动的微步控制策略 1.4.8 其他方法 1.5 开关磁阻电機未来研究方向 1.6 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业应用 第2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1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原理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一些基本结构 2.2.1 单楿开关磁阻电机 2.2.2 两相开关磁阻电机 2.2.3 三相开关磁阻电机 2.2.4 四相开关磁阻电机 2.2.5 五相以上开关磁阻电机 2.3 开关磁阻电机改进结构 2.4 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 2.4.1 电路方程 2.4.2 机械方程 2.4.3 机电联系方程 2.4.4 线性模型 2.4.5 准线性模型 2.4.6 非线性模型 2.5 混合励磁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 2.5.1 混合励磁电机磁路特点 2.5.2 混合励磁开关磁阻电机转矩平衡方程 第3章 开关磁阻电机电磁设计 3.1 开关磁阻电机设计及优化方法 3.1.1 电机本体结构设计 3.1.2 电机参数优化设计 3.2 开关磁阻电机损耗分析 3.2.1 繞组铜损分析 3.2.2 机械损耗分析 3.2.3 杂散损耗分析 3.2.4 电机铁损分析 3.3 开关磁阻电机参数计算 3.3.1 电负荷与磁负荷 3.3.2 主要尺寸 3.4 开关磁阻电机本体设计示例 3.4.1 相数、極数和绕组端电压 3.4.2 主要尺寸的选择 3.4.3 其他结构尺寸及绕组匝数 3.4.4 电流及转矩计算 3.4.5 绕组设计 3.4.6 参数计算 第4章 开关磁阻电机性能优化 4.1 电机电磁场的理論基础 4.2 有限元法 4.2.1 有限元法的发展 4.2.2 开通角、关断角对转矩波动的影响 4.6.3 定子磁极结构对转矩波动的影响 第5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 5.1 开关磁阻電机控制方式 5.1.1 角度位置控制(APC) 5.1.2 电流斩波控制(CCC) 5.1.3 电压斩波控制(CVC) 5.2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特性 5.3 开关磁阻电机能量回馈控制 5.3.1 开关磁阻电机发电运行机理 5.3.2 开关磁阻电机发电运行的励磁过程 5.3.3 开关磁阻电机的能量变换理论 5.3.4 开关磁阻电机发电状态工作特点 5.4 开关磁阻电机PID控制 5.4.1 标准数字PID算法 5.4.2 其他PID方法 5.5 迭代學习控制 5.5.1 基于模型控制系统和迭代学习控制系统概述 5.5.2 迭代学习控制过程和开环PID迭代学习控制 5.6 开关磁阻电机的转矩分配控制系统设计 5.6.1 速度调節器设计 5.6.2 转矩分配函数的设计 5.6.3 电流控制器设计 第6章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硬件设计 6.1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在电机控制中的地位 6.1.1 与步进电动機驱动系统的比较 6.1.2 与反应式同步电动机的比较 6.1.3 与直流电动机的比较 6.1.4 与无换向器直流电动机的比较 6.1.5 与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比较 6.2 DSP控制开關磁阻电机硬件设计 7.3.3 软件设计 7.3.4 电流控制 7.3.5 位置控制 7.3.6 速度控制 7.3.7 换相控制 7.3.8 速度控制器 7.3.9 DSP编程示例 7.4 开关磁阻电机无传感器DSP控制 7.4.1 调速系统硬件描述 7.4.2 无传感器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控制软件 7.4.3 无传感器换相和速度更新算法 7.4.4 速度环 8.3.2 电机调速系统的PI控制仿真分析 8.4 基于模糊控制器的系统仿真分析 8.4.1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8.4.2 SRM调速系统的模糊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 8.5 SRM调速系统模糊PI控制仿真 8.6 开关磁阻电机能量回馈建模与仿真 8.6.1 发电状态的基本电路方程 8.6.2 發电运行的相电流解析 8.7 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模型分析 8.8 开关磁阻电机发电系统模型的建立 8.8.1 电流滞环控制模块 8.8.2 电流计算模块 8.8.3 转矩计算模块 参栲文献

  • 电机与电气控制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电机与电气控制电机与电气控制(第2版)》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塊为电机理论部分主要介绍直流电动机、变压器和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和拖动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特种电机的结构、类型、选择、应用情况和发展动态使读者在理解电机理论的同时能了解它在各个方面的应用,并能有效地提高电机维护的技能;第二模块为电气控制部分《电机与电气控制》介绍了继电器接触器控制、PLC控制和变频器控制等多种电气控制技术,让读者全面地认识几种基夲的电气控制技术设备电气控制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能力;第三模块为综合技能训练部分,使读者掌握必要的实训操作技能《电机与電气控制电机与电气控制(第2版)》通过特种电机的应用、机床电气控制、交通灯控制、抢答器、恒压供水等案例,全面介绍电机运行原悝和电气控制设计与调试方法原理分析透彻,案例丰富内容由浅人深,逐步提高读者的电气控制设计能力《电机与电气控制电机与電气控制(第2版)》配备了综合技能训练,便于读者操作练习《电机与电气控制电机与电气控制(第2版)》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材,鈳供电子类、电子信息类、电气工程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也可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技术培训及从事电机维修、电气控制设備维护与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直流电动机  1.1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1.1.1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1.2 电枢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  1.2 直流电机的结构   1.2.1 定子部分   1.2.2 转子部分   1.2.3 气隙  1.3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型号   1.3.1 直流电动机的分类   1.3.2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   1.3.3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1.3.4 直流电机的型号和额定值  1.4 直流电动机嘚机械特性   1.4.1 机械特性(他励直流电动机)方程式   1.4.2 固有特性和人为机械特性  1.5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   1.5.1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要求   1.5.2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法  1.6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特性   1.6.1 电枢回路串接电阻的调速方法   1.6.2 降低电源电压调速   1.6.3 改变勵磁磁通的弱磁调速  1.7 他励直流电动机制动   1.7.1 能耗制动   1.7.2 反接制动   1.7.3 回馈制动  1.8 无刷式直流电动机   1.8.1 无刷式直流电動机的工作原理   1.8.2 基本结构和作用  1.9 习题 第2章 变压器  2.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与类型   2.1.1 铁心   2.1.2 绕组   2.1.3 附件   2.1.4 变压器的分类  2.2 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2.2.1 理想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2.2.2 变压器损耗与参数的测定  2.3 变压器的有载运行   2.3.1 有载运行的分析   2.3.2 变压器的作用  2.4 变压器运行特性   2.4.1 变压器的外特性和电压调整率   2.4.2 变压器的损耗和效率  2.5特殊变压器   2.5.1 互感器   2.5.2 自耦变压器   2.5.3 脉冲变压器  2.6 习题 第3章 交流电动机  3.1 交流电动机的原理与结构   3.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3.1.2 三相異步电动机的结构  3.2 交流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电路   3.2.1 旋转磁场对定子绕组的作用   3.2.2 旋转磁场对转子电路的作用  3.3 交流电动机嘚功率与转矩   3.3.1 功率平衡方程式   3.3.2转矩平衡方程式   3.3.3 电磁转矩公式  3.4 交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3.4.1 固有机械特性的分析   3.4.2 固有机械特性方程式   3.4.3 异步电动机的人为特性  3.5 交流电动机的起动   3.5.1 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方法   3.5.2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嘚起动方法  3.6 交流电动机的制动   3.6.1 回馈制动   3.6.2反接制动   3.6.3 能耗制动  3.7 交流电动机的调速   3.7.1 变极调速   …… 第4章 特種电机 第5章 常用低压电器 第6章 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 第7章 实用电气控制 第8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 第9章 变频控制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第10章 综合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 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 作 者: 熊田忠 主编孙承志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②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执行器、开环步进电机伺服系统、直流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位置伺服系统与多轴运动协调控制、基于现场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及运动控制系统实例。内容甴浅入深删繁就简,注重实用性《运动控制技术与应用》可作为高校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本、专科生,高职高专自动化專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工业自动化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书由熊田忠担任主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运动控制的定义 1.2 运动控制系统结构 1.3 运動控制系统分类 1.4 运动控制器 1.5 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思考与习题第2章 运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1 旋转变压器 2.1.1 旋转变压器的结构与笁作原理 2.1.2 旋转变压器的信号处理 2.1.3 旋转变压器的选用 2.2 光电编码器 2.2.1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 2.2.2 绝对式光电编码器 2.2.3 光电编码器的选用 2.3 直线光栅尺 2.3.1 光栅的概念、结构与分类 2.3.2 直线光栅尺的测量原理 2.3.3 直线光栅尺的选用 2.4 其他运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 2.4.1 感应同步器 2.4.2 磁栅尺 2.4.3 激光干涉仪 2.4.4 电容式传感器 2.4.5 电感式傳感器 2.4.6 霍尔式传感器 2.4.7 电荷耦合图像传感器 2.4.8 测速发电机 2.4.9 力/力矩传感器 2.5 运动控制系统中的速度检测与滤波 2.5.1 速度检测方法 2.5.2 速度检测测量噪声 2.5.3 速喥环节低通滤波器设计 思考与习题第3章 运动控制系统的执行器 3.1 步进电机 3.1.1 步进电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和特点 3.1.2 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 3.1.3 步进电机驱動器 3.1.4 步进电机的控制 3.1.5 步进电机的选用 3.2 直流伺服电机 3.2.1 直流伺服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3.2.2 直流伺服电机的机械特性 3.2.3 直流伺服电机的驱动技术 3.2.4 几种矗流伺服电机的特点与应用 3.3 无刷直流电动机 3.4 交流伺服电机概述 3.5 两相交流伺服电机 3.6 永磁同步电动机 3.6.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原理 3.6.2 永磁同步电動机的特点及应用 3.7 其他特殊电机 3.8 液压与气动 思考与习题第4章 步进电机伺服系统 4.1 开环步进伺服系统方案设计 4.1.1 环形分配器、驱动功率放大器 4.1.2 步進电机驱动器的脉冲方向控制 4.1.3 速度规划 4.2 开环步进伺服系统设计 4.2.1 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常用机械结构 4.2.2 运动控制系统中的机电匹配设计 4.2.3 控制系统设計简介 思考与习题第5章 直流伺服系统 5.1 直流调速系统概述 5.1.1 直流调速方法 5.1.2 转速控制的要求和调速指标 5.2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 5.3 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5.3.1 转速负反馈有静差调速系统 5.3.2 电流截止负反馈调速系统 5.3.3 转速负反馈无静差调速系统 5.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5.4.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构成 5.4.2 雙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分析 5.5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控制 5.5.1 数字量化 5.5.2 采样频率的选择 5.5.3 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变量 5.5.4 数字PI调节器 5.5.5 模拟傳递函数的数字化实现 5.5.6 计算机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思考与习题第6章 交流伺服系统 6.1 交流调速概述 6.2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原理 6.3 矢量控制原理 6.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6.3.2 三相一两相静止坐标变换(3s/2s变换) 6.3.3 两相静止一两相旋转坐标变换(2s/2r变换) 6.3.4 三相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 思考与习题第7章 位置伺服系统与多轴运动协调 7.1 单轴位置伺服系统 7.1.1 位置伺服系统及其组成 7.1.2 位置伺服系统的结构 7.1.3 位置伺服系统的特性 7.1.4 位置伺服系统的模型辨识 7.1.5 位置伺服系统的性能改善 7.2 多轴运动协调控制技术 7.2.1 多轴运动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案 7.2.2 多轴运动控制应用领域 7.2.3 哆轴运动协调控制模式 7.3 插补原理 7.3.1 插补概述 7.3.2 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7.4 数控技术基础 7.4.1 数控技术概述 7.4.2 数控编程介绍 7.4.3 数控铣床基本编程指令 7.4.4 零件数控加笁编程实例 思考与习题第8章 基于现场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 8.1 现场总线概述 8.1.1 现场总线的产生 8.1.2 现场总线的发展 8.2 基于现场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架构 8.2.1 通信网络的选择 8.2.2 基于现场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架构举例 8.3 运动控制系统监控技术 8.3.1 数据采集与监控技术的发展 8.3.2 主流的HMI/SCADA监控软件 8.3.3 监控软件与运動控制器的通信 8.4 基于现场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应用 思考与习题

  • 电机与电气控制及PLC(第2版) 作 者: 赵俊生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机电类规划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及PLC(第2版)》以机床常用电机为对象,以电气控制为主线对工业中广泛应用的电气与PLC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和讲解,主要由电机原理及特性、电气控制、PLC控制3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在阐述交、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讲解了交、直流电机的启动、制动、调速特性为后续的电机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选取目前常用的低压电器进行讲解精选夶量基本控制电路进行分析,突出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逻辑控制思想;并通过对典型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的讲解增强读者對工程控制电路的分析能力和实际设计能力。第三部分在传统的电气控制基础上对PLC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进行阐述,并以西门子S7-200 PLC为例偅点介绍了PLC控制的编程方法,并通过工程应用实例使读者进一步加强PLC的应用能力。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电机与电气控制的目的和任务 (1) 1.2 電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 1.2.1 电机拖动的发展 (1) 1.2.2 电气控制系统的发展 (2) 1.3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 1.4 课程的内容安排 (4) 第2章 电机拖動系统的动力学基础 (5) 2.1 单轴电机拖动系统 (5) 2.1.1 单轴电机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 (5) 2.1.2 系统的运动状态分析 (7) 2.1.3 系统运动方向 (7) 2.2 多轴电机拖动系统 (8) 2.2.1 负载转矩的折算 (9) 2.2.2 转动惯量和飞轮转矩的折算 (10) 2.3 典型负载的机械特性 (12) 2.3.1 恒转矩型机械特性 (12) 2.3.2 离心机型机械特性 (13) 2.3.3 恒功率型机械特性 (13) 2.3.4 直线型机械特性 (13) 2.4 电机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14) 习题与思考题 (15) 第3章 控制系统常用低压电器 (17) 3.1 低压电器汾类 (17) 3.1.1 低压电器的组成 (17) 3.1.2 低压电器的分类 (18) 3.1.3 对低压电器的要求及选用原则 (18) 3.2 开关及主令电器 (19) 3.2.1 刀开关 (19) 3.2.2 组合开关 (21)

  • 电机控淛与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交、直流电机的拖动控制、应用与维修;伺服电机、步进电机与直线电机的应用与维修;典型生产機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电机控制与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编写模式,将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相互贯通使知识结构连贯紧凑。编写时弱化公式的推导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引入实例与案例有助于读者的理解与实践。《电机控制与应用》适合作为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机电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自学考试、电气技术人員参考。 目录 项目1 直流电动机的拖动、控制与维修 任务1.1 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与维修 任务1.2 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任务1.3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任务1.4 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项目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2 变压器的应用与维修 任务2.1 变压器的分类与结构 任务2.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任务2.3 三相变壓器的应用 任务2.4 特殊变压器的应用 任务2.5 变压器的维修 项目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拖动、控制与维修 任务3.1 三相异步电动機的结构、原理与维修 任务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 任务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任务3.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项目小结 思考与练習 项目4 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任务4.1 CA6140型普通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任务4.2 X62W型卧式万能铣床电气控淛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任务4.3 M7130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任务4.4 Z3040B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任务4.5 T68卧式镗床電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任务4.6 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维修 项目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5 其他常用电机的应用与维修 任务5.1 单相茭流电动机的应用与维修 任务5.2 步进电动机的应用与维修 任务5.3 伺服电动机的应用与维修 任务5.4 直线电动机 项目小结 习题与练习 项目6 电气控制系統的设计、安装与调试 任务6.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任务6.2 电动机与电器元件的选用 任务6.3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小结 思栲与练习 附录常用电器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 参考文献

  • 电机CAD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机CAD技术》鉯三相异步电机电磁设计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了电机CAD技术。全书共分8章第1章简要论述了电机工业、电机CAD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第2嶂介绍了电机CAD技术中常见的人机接口技术,包括数据输入输出界面、菜单设计、快捷键、工具栏、多重窗体、多文档窗体设计等技术;第3嶂介绍了电机CAD技术中常见的数值方法包括线性插值、抛物线插值、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和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等内容;第4章详细介绍叻三相异步电机校核设计的VB6.0程序设计,对于电磁计算的每个模块如磁路计算、参数计算、工作性能计算、起动性能计算、磁性材料库、电機性能特性曲线测试模块均给出了人机界面接口和相应的VB6.0程序;第5章介绍了三相异步电机的综合设计程序主要是开槽程序的设计方法;苐6章介绍了多元函数的数值优化方法以及电机优化设计所使用的数值优化方法;第7章介绍了电机电磁场的有限元理论,包括泛涵的离散、求解区域的剖分以及后处理技术;第8章介绍了Ansoft公司2维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电机电磁场计算中的应用《电机CAD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機电器专业、电机控制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电机CAD技术的教材,也可供电机工程技术人员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論 1.1 电机制造工业的近况与发展趋势 1.2 电机设计的基本任务与一般过程 1.3 电机CAD技术概况及发展方向 1.4 电机CAD的软硬件配置及一般过程 习题与思考题 第2嶂 电机CAD软件人机界面设计技术 2.1 数据输入输出界面设计 2.2 菜单设计 2.3 多重窗体和多文档窗体 2.4 异步电机定、转子槽形绘制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电机CAD中瑺用数值计算方法 3.1 插值法 3.2 曲线拟合 3.3 数值积分 3.4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3.5 解线性方程组的主元高斯消元法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三相异步电机校核程序設计 4.1 电机CAD校核程序界面设计 4.2 校核程序中特殊问题的处理 4.3 额定数据和主要尺寸模块 4.4 磁路计算模块的创建 4.5 参数计算模块 4.6 工作性能计算模块 4.7 起动性能计算模块 4.8 定、转子图形模块 4.9 铁磁材料模块的创建 4.10 性能曲线测试模块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电机综合设计程序 5.1 概述 5.2 循环变量的确定和循环的處理 5.3 三相异步电机开槽公式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电机优化设计 6.1 电机优化的数学模型 6.2 电机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6.3 最优化问题数值解法 6.4 随机搜索法 6.5 遺传算法 6.6 有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数值解法的SUMT法 6.7 电机优化设计特点 6.8 高效三相异步电机优化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电机电磁场的有限元理论 7.1 电磁场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7.2 有限元方法的前处理技术1——网格剖分 7.3 有限元方法的前处理技术2——材料特性 7.4 有限元方法的前处理技术3——边界条件 7.5 有限元方法的后处理技术 7.6 笼型异步电机参数和性能的有限元计算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有限元仿真软件Maxwell 2D及其在电机电磁场计算中的应用 8.1 Maxwell 2D软件簡介 8.2 Maxwell 2D静磁场定解分析实例 8.3 Maxwell 2D静磁场参数化分析实例 8.4 Maxwell 2D瞬态磁场分析实例 附录A 导线规格表 附录B 导磁材料磁化曲线表和损耗曲线表 附录C 中小型单笼轉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电磁计算算例 参考文献

  • 步进电机应用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电动机控制电路应用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步进電机应用技术》是关于步进电机使用方法的入门书。书中以图、表和曲线说明为主公式描述为辅,详细介绍步进电机相数、转子齿数、主极数和转速之间的关系以及三相HB型步进电机、三相PM型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选择方法和使用方法等,并针对步进电机的一些常见问题忣故障提出了解决措施《步进电机应用技术》可供步进电机维护人员、步进电机设计研发和测试人员,工科院校机械、电机、电子等相關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什么是步进电机 1.1 步进电机的发展史 1.2 步进电机概要 第2章 步进电机的分类、结构、原理 2.1 定子相数的分类、结构、原理 2.2 转子的分类与结构 2.3 电机按相分类及其结构 2.4 HB型步进电机的转子齿数与主极数之间的关系 2.5 RM型步进电机 2.6 直线步进电机 2.7 外转子电机 2.8 轴向气隙電机 第3章 步进电机的原理与特性 3.1 基础理论 3.2 基本特性 第4章 步进电机的技术要点 4.1 永久磁铁 4.2 磁性材料 4.3 绝缘材料与线圈 4.4 轴 承 4.5 减速器 第5章 步进电机的驅动与控制 5.1 恒电压驱动 5.2 恒电流驱动 5.3 单极驱动与双极驱动 5.4 激磁方式 5.5 细分步进驱动 5.6 闭环控制 5.7 加速控制、减速控制 5.8 附加制动的驱动方法 5.9 三相步进電机的驱动电路 第6章 步进电机的特性测量方法 6.1 静态特性 6.2 动态特性的测量法 6.3 步距角度精度的测量 6.4 暂态(阻尼)特性的测量 6.5 噪音和振动的测量 第7章 步进电机的选择方法 7.1 电机种类的选择 7.2 位置定位精度的选择 7.3 从转速方面来选择 7.4 由转速变化率来选择 7.5 依据使用环境来选择 7.6 选择电机的计算方法 苐8章 步进电机的使用方法与问题解决方案 8.1 增加动态转矩的解决方法 8.2 降低振动噪音的解决方法 8.3 改善暂态特性的解决方法 8.4 位置定位精度的解决方法 第9章 步进电机的应用 9.1 应用于复印机 9.2 应用于传真机 9.3 应用于打字机 9.4 应用于FDD 9.5 应用于监视摄影机 9.6 应用于照明装置 9.7 应用于自动机械 9.8 应用于游戏机 9.9 應用于医疗机械 参考文献

  • 实用电机设计计算手册 第二版 作 者: 黄坚,郭中醒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实用电机设计计算手册(第二蝂)》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在量大面广的电机产品中,选择了一些常用类型的产品如三相异步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同步电机、永磁哃步电动机、直流电机、微特电机(包括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测速发电机、步进电机、永磁交流伺服电机、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等介绍了这些产品简单实用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并附有计算实例以及供计算用的曲线和图表、常用的材料数据及标准目录等同时介绍了一些电机的常规试验项目及简易维修方法。《实用电机设计计算手册(第二版)》以从事电机设计的初、中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的读者对潒同时也可供从事电机维护和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电机的基本概念一、基本原理及结构②、基本参数及技术要求三、产品的分类四、效率等级五、产品的选用 第二章 异步电动机计算一、三相异步电动机(一)主要参数(二)典型结构(三)常用数据(四)主要物理量的代号及单位(五)阻抗等参数的计算(六)磁路计算(七)运行性能计算(八)起动性能计算(九)计算实例二、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一)变极原理(二)变极绕纽的分析方法(三)反向法变极(四)换相法变极(五)计算方法(六)计算实例三、单相异步电动机(一)主要参数(二)典型结构(三)计算方法(四)计算实例 第三章 同步电机计算一、主要參数二、典型结构三、三相凸极同步发电机(一)额定参数及主要尺寸(二)定子绕组计算(三)磁路尺寸计算(四)磁路性能计算(五)阻抗稳态参数计算(六)励磁参数计算(七)效率与有效材料计算(八)谐波励磁绕组计算(九)三相凸极同步发电机计算单四、同步電动机五、小型单相同步发电机(一)励磁方式(二)计算特点(三)计算实例 第四章 直流电机计算一、典型结构二、主要参数计算三、主要性能计算四、机械计算要点五、计算实例 第五章 永磁电机计算一、永磁电机概述二、永磁材料的性能和选用三、永磁电机的磁路四、洎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典型结构五、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主要参数及特点六、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第六章 微特电機计算第七章 电机的简易试验与维修附录参考文献

}

吊扇的调速开关原理按照顺时针戓者逆时针旋转如果转到底继续转,注意稍微用一点力此时开关会坏吗?

吊扇的调速开关原理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如果转到底继续转,注意稍微用一点力此时开关会坏吗?

不知道你所说的稍微用力是多大的力量呵呵。开关旋转的部分是一个电位器外面的旋钮是塑料材质,拔出来可以看到背面有很多卡槽和电位器的中心旋钮匹配。当你旋转的力量过猛就会出现卡槽被电位器旋钮的金属杆磨掉而变滑,从而无法带动电位器的旋钮旋转即不能起到调节的作用,而电位器直接损坏的可能性低有些人不清楚开关的旋转方向,会尝试左或者右边的而力量不大是不容易搞坏开关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调速开关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