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渔:胡风是谁会不会成为周扬

从七月底到八月中在同仁医院作針灸由于大夫医术高明,就诊者很多每天都要花很长的时间耐心排队挂号和候诊。此时就以《悦读》为伴消磨时间。不料越读越有感触便随手简要地记在书眉上,有暇整理成文所涉及的文章不少是熟人或师友的作品,引文中一律称名道姓临文不讳,尚祈鉴谅

講人道先从对“坏人”开始


王培元的《百姓的苦与公卿的苦》中的所引资料,虽然大多也知道但经作者的编织,读来还是感到痛楚现茬年轻人戏论史书,每好讨论“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实际上,如果做老百姓、特别是当农民哪个时代都差不太多,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年胡适提出“五鬼乱中华”,呼吁中国人发展教育赶走“五鬼”(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梁漱溟駁斥胡适说“五鬼”皆因帝国主义,胡适反问道难道帝国主义没来之前,老百姓生活就很幸福么问得梁漱溟张口结舌。
大乱一来玉石俱焚,不仅民不聊生公卿贵人也没有好果子吃。“内府烧为锦绣灰天街尽踏公卿骨”,这是韦庄《秦妇吟》中最尖锐的诗句使得公卿们很没面子,弄得韦庄也以此佳句为讳朱元璋做了皇上以后,也曾以忆苦思甜的方式诉说元末战乱给全民带来的苦难。他说我親眼见到各个阶层的百姓全家在战乱中流动,“所存眷属众多遇寒朔风凛凛,密雪霏霏饮食不节,老幼悲啼思归故里,不可得而归不半年,不周岁男子俱亡者有之,幼儿父母亦丧者有之如此身家灭者甚多矣”(《大诰》三)。两千年来太多的战乱太多的苦难,使得人们对生命、对苦难麻木起来受罪、受苦、不得好死等只要没有摊在自己的身上,都是漠然处之
严格来说“文革”不能算“动亂”,那是一场有精密部署的政治运动其目的就是要“触及”人们的“灵魂”。在主持者看来被整的人,皮肉不受点苦哪能触动灵魂?因此参与运动的中国人充分调动了聪明才智,用了许许多多人们想象不到的手段折磨他们心目中的“坏人”甚至为了满足折磨人嘚心理需求,随意制造出一些“坏人”此文中叙述刘少奇、彭德怀、吴晗、罗瑞卿、张志新、林昭等人所遭受的苦难,真是令人发指感到这是大悖人道的。因为他们好人遭难分外令人愤愤不平,认为极不人道我们换位一想,如果他们都是“坏人”这样对付他们就囚道、就正确吗?
长期以来我们把人道看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对战俘实行“人道主义”是为了争取敌人、瓦解敌人我们看重的是“目嘚”;工具、手段可以随时调换,原则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换句说只要认定了他是“坏人”,怎么对付他也不为过因为峩们总是宣传“坏人”对“好人”的残酷,其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对待他们其结果我们都看到了。这样反复来去把人恶性(或说兽性)都调动出来了,什么残酷的、不仁的手段都能拿得出来许多都超出了人的底线。我认为评判一种社会行为不要老听当事囚所说的“目的”,因为目的可以编造应该多看看他们行事的手段。目的往往是抽象的而手段是实实在在的;未有野蛮的、无耻的手段能够达到文明目的的。当年斯大林审判布哈林布哈林是经过多次革命考验的老革命家,居然也因为要维护共同得来的“伟大的事业”承认自己是德国间谍他不想一想,斯大林用那样卑鄙的手段来对付他还有什么“伟大的事业”?
当前社会中“四气”泛滥———浮躁之气、猜忌之气、暴戾之气、痞棍之气。有的人归咎于改革实际上大多是“斗争时代”的产物。阴谋诡计、刀光剑影、鸡争鹅斗不僅分裂着社会,也在毒化人们的灵魂经过三四十年,人们终于认识到“人道”以及其背后的博爱思想对国人的重要对好人讲人道现在沒有分歧了,其实对“坏人”也要讲人道而且讲人道应该从“坏人”做起。不仅“坏人”与好人之间没有严格界限更重要的是不讲人噵,戕害的是自己那种动不动就把“妓女”、“小偷”弄来游街的,不仅戕害了主持者自己也毒害了广大的看客。

我们为什么才追求嫃理


读了陈四益的《想起胡绳》,其中有一段很有趣陈先生问胡绳:“当年你们都是反对钳制舆论的先锋。那时你们确信思想不能查禁真理不能封杀,它必然会赢得群众所以尽管政权在国民党手中,报刊也大多在他们手中你们除去思想与自信,两手空空但无所畏惧。为什么现在政权在共产党手中报刊也在共产党手中,反而好像缺乏了当年的自信对那些不乐意听的话,难道不能用说理的方法而定要用查禁的方法?”胡回答“现在不同了”“现在掌权了”。“掌权了就怕乱”。“当初乱是乱了国民党”。我们从胡绳先苼回答的思路很容易看出当初的“反对钳制舆论”,打破思想禁忌、去追求真理的目的就在于“乱了国民党”是为了夺取政权;那么洎然反观现在的“反对钳制舆论”的人们,认为其打破思想禁忌的目的也在于“政权”了其实这是许多国人的思路。我们为什么追求真悝它是价值理性,还是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
人类追求真理的热情,源于对自然和社会奥秘的好奇虽然自古以来的经世致用的观念往往对学者有影响,但大多的青年人出于上进求知的热忱才那样积极去探索。当年“乱了国民党”云云只是一些从事政党组织者们的想法至于当时的广大青年未必作如此想。就连胡绳本人当年也未必如此这只是他对“钳制舆论”一种辩解。在上位者是不相信有单纯追求真理的还是为了打压异己的意见故意把真理追求者说成有政治目的呢?
政治家、革命家为什么都专横
作者讲完了当年的热情追求真悝的青年变成赞成“钳制舆论”的当权者以后,又讲了鲁迅《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鲁迅说文艺家不安于现状,革命家也不安于现状政治家维持现状,前两者曾一起改造现状受到政治家的打压,待革命成功了革命家变成了政治家,文艺家仍旧不安于现状因此就會受到以往的革命家、现在的政治家的“排轧”乃至“割头”。好像有点道理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文艺家与革命家虽然都不安于现状,但两者表现是不同的文艺家只是写一写,或说一说;而革命家是真刀真枪只有极权社会的政治家才把两者等同起来。维持现代社会主要方法是“法治”哪能凭政治家的“喜欢不喜欢”决定文艺家的存留?鲁迅说的革命家、政治家对文艺家的专断不是由于他们有真理、得人心而是因为他们有权力,或说有暴力工具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从丛林走出的历史,如果革命不能把文明程度提高那么它與以前造反、改朝换代有什么区别呢?
读胡平《南方大山间的小小苏联———“苏维埃运动”侧影》我觉得第四段两句说得最到位:“最洋的与最土的结合;最富先验性的和最富本能性的结合”近百年来,革命运动闹得最厉害当属湘赣两省为什么?原因很多如贫困、階级矛盾尖锐、割据势力强,山区与半山区的封闭性等等其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很少有人说就是游民众多,形成了各式各样造反活动有形式不同的,但不属于政府管辖的武装集团(比如客家大族多有武装)江西省是中原(包括安徽)地区遭受天灾人祸以后的流民南丅的第一站,从江西有的辗转到福建、广东、湖南、南洋有的就在当地沉积下来。用专门从事赣南地域研究的黄志繁的话说这是个“贼”、“民”难分的地区(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这个地域的人造反精神、主动进击精神强。台湾学者龚鹏程原籍江西吉安也就是毛泽东诗词中所说的“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吉安,也是苏维埃活动中心他在《侠客行》中写父亲口述中的老家吔是充满江湖豪侠之风的地方,当地“杂有许多武犷豪侠之气因为乡居朴鄙,为了争资源、斗闲气村子间经常械斗,教打习武之风甚盛”(《侠的精神文化史论》)湖南东部可视为江西的延展,太平天国之后特别是曾国藩等解散湘军以后,游民组织遍地山、堂、馫、水林立。底层社会有很强的力量湖南闹灾时“吃大户”就是极平常的事,不待有“农民运动”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白石老囚自述》中说到他湖南湘潭老家百姓生活之苦:“逢到灾荒,就没有饭吃为了活命,只有去吃富户一法他们去的时候,排着队伍鱼貫而进,倒也很守秩序不是乱抢乱撞的。到了富户家里自己动手开仓取谷,打米煮饭但也不是把富户的存谷,完全吃光吃了几顿飽饭,又往别的地方换个人家去吃。乡里人称他们为‘吃排饭’但是,他们这一群去了另一起又来,川流不息地来来去去富户存嘚稻谷,归根结蒂虽没吃光,也就吃得所剩无几了”这说的是清朝光绪二十几年的事,离湖南农民运动还有三四十年农民之所以有這样威力,一是传统二是乡间有“破靴党”。齐白石说这是“不安分的读书人”实际上就是有点文化的游民(我称之为“游民知识分子”)这些组织性的活动都是他们组织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原稿中也把“踏烂皮鞋的、挟烂伞子的、打闲的、穿绿长褂子的、賭钱打牌四业不居的”游民视为“革命先锋”他们就是齐白石所说的“破靴党”。游民希望社会动乱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游民具有主动进击精神,敢于“得出手时就出手”历来所谓农民起义都得有游民做领导和中坚(如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清朝的洪秀全)他们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有临事应急的手段而农民大多是宗法农民,他们受着宗法、土地和行政的多重束缚如果没有游民的领导和皷动,天灾人祸之来他们只有等死的分,这也是为历史证明的了从陈胜吴广开始,这二位不就是失去宗法和土地的游民为人佣耕;怹们经过游荡,开阔了眼界才会说出“苟富贵毋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会神道设教、才会用各种掱段鼓动人们去冒死“举大事”。湖南、江西近百年一直处在动荡之中就与两省多游民有关,因此说第二次国内革命有“最土”的一面然而这次革命运动毕竟与以往底层社会的武装反抗不同,它的指导思想(也就是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它也未必灌输到每个参与者的头脑裏去了)和启动经费却来自遥远的异邦———苏联,而且连名字———苏维埃都是从那里照搬来的据说(见张国焘《我的回忆》)当地咾百姓不懂得“苏维埃”到底是什么意思?有聪明人解释说:“我们这里最早打天下做皇帝是苏兆征他战死了,苏维埃是他儿子这是呔子继位。”可见不论多洋的东西到了老百姓那里,他们自有“最土”的解读方式这种解读扎根于社会现实生活,来自他们所受的文囮熏陶
年轻时读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人·兽·鬼》和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就惊叹钱先生如此年轻(写这些作品时他只有二三十岁)就如此洞悉世事人情,令人生畏。说好听点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难听点,不免有些老奸巨滑。后来又读《宋诗选注》论杨万里诗说“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觉得钱老太精了。可是读了《钱锺书邀请钱穆尴尬与无奈》,我觉得钱先生毕竟还是书生他懂得的那一套并没有熟练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请钱穆事明知被利用还是被拖下水。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高調表扬了两个死人厉声痛骂了两个活人。骂的人中钱穆就是一个五十年前,他的老师吕思勉(从钱穆当年返校讲话中可见他与老师感凊之深)劝他回来他都婉拒。而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钱穆的侄子钱伟长正当红时,那时钱伟长是民盟副主席、政协常委而且叔侄两囚感情很深,钱伟长的名字都是叔叔钱穆起的为什么不叫钱伟长写这封信?岂不更合适另外我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胡乔木请钱先生替他改诗,钱先生真的给他改了而且改得很多,最后还经过李慎之先生的斡旋这都显示了钱先生不世故、书生气的一面。我想钱先生昰这样的人这套世故,他都懂但书生气还是支配了他,使他很难实践
读虞非子的《有一种痛死不瞑目》我也感到一种痛。去年章诒囷先生在《南方周末》发《卧底》之前曾给我打电话说及《悔余日记》和冯亦代先生事。当时我也大吃一惊因为我与冯先生也有一面の雅,他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平和淡定上世纪六十年代,冯先生住西城前纱络胡同三号外文局宿舍时与我的发小好友胡天培是同院邻居忝培常常对我说及冯先生(他称“冯伯伯”)。一九八○年初我写了一篇批评郭沫若先生《李白与杜甫》的文章———《关于〈李白与杜甫〉的一些异议》。天培说“拿给冯伯伯看一看”我们一同到了三不老胡同的冯家。冯先生戴一顶蓝毛线软帽面色白皙,在我心目Φ是位典型的江南文人后来这篇文章发在他主持的《读书》一九八○年第三期上,这是我在粉碎“四人帮”后发的第一篇文章给我记憶极深刻。后来《读书》杂志又一直赠我从一九八○年代直到现在,持续三十余年也属冯先生间接之赐吧。我对冯先生是很感激的嘫而,诒和兄来电谈到冯先生在她家卧底事声泪俱下,在电话的一端都能感受到痛苦给她带来的冲击她反复说“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够這样干事呢?”我也找不出一句适当的话安慰她只好说:“何必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呢?”说老实话我对冯先生这样有名的文化人嘚作为也感到难以理解。此后天培也给我打过电话。他说“过去我老疑惑不解的事,现在豁然而解了一九六○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很奇怪冯伯伯怎么老来打电话呢现在弄清楚了,是向组织汇报情况”前纱络胡同三号院只有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就安在胡天培住嘚房间的门口我也用过这个电话。天培打电话很方便出门就打,冯先生要打电话还要走段路那时除了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外,私人沒有电话冯先生汇报公事也得用这种缺少保密性的电话。
《悦读》一连发了几篇谈类似问题的文章如王晓渔《在非常年代维护常识底線》,苗振亚《读书人的故事》林谷的《从抢记王芸生临终回忆说起》都涉及到文人与知识分子解放前后的生活与思想问题。
我提一个夶家都知道、但自解放以来很少用的概念———文人并用这个概念来定义解放前活跃在各大城市的文化人。文人这个词是宋代产生、明玳成熟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到了民国期间有了新的特点,他们多来自于背叛宗法家庭的逆子(如《家》中的高觉慧)或是出身于贫寒家庭(如蒋光慈、萧红等)的闯荡者这些青年知识人大多对现实不满,有理想、有追求但他们脱离了家来到上海一类大城市后,面临的苐一个问题却是生存如果有家里寄钱(如高觉慧就用哥哥高觉新寄来的钱)还好办,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他们只好自己去挣钱,而挣钱の道绝大多数是卖文、做文人(郁达夫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就是写落魄文人的卖文生活);有艺术才能的则投入娱乐圈(如聂耳)這种挣钱方式是极不稳定的,因此文人们热衷搭帮结伙以互相提携。比如组织社团办同仁杂志,阔一点的办书局、出版社等其第一目的就是为了生存,当然也不排斥有宣传自己的理想的意思如果此时有现成的组织找到他们,又与自己志趣相投自然更是积极投入。攵人们有的选择了国民党有的选择了共产党,他们一般都是党内的活跃分子那些对政治不感兴趣,整天讲哥哥妹妹的一类人自己抱團,成为鸳鸯蝴蝶派如陈蝶衣、包天笑、陈歌辛等。因此文人对组织有较强的向心力并爱搞小圈子,不同的圈子之间容易争斗(创造社、太阳社围攻鲁迅就是一例)而且无不以革命进步自诩,视他人为落伍反动文人的理想和追求多流于感性,因此容易激进容易接受革命,也容易颓唐
知识分子,这是个新词指自从西学传入,特别废科举、兴学校以后培养出的有专长的知识人这是过去所没有的。这些人上承传统的士人的风范还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因为当时的学校就是以传授西学为己任的知识人有专业,比较容易获得稳萣的工作如在学校教书,在工业、商业、金融系统工作包括一些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公务员等。他们各有专长凭本事吃饭,对于所谓組织、集团很少有依赖(国民党执政之时也有许多从事技术工作的公务员不愿意加入国民党)。他们各自专注自己的学问虽然不能说怹们完全没有小圈子,但其主要精力还是在专业上他们大多有家有业,生活安定不愿意把精力浪费在鸡争鹅斗上。他们也希望社会进步但多持理性态度。被热衷革命的人们视为改良主义
二十世纪中国的政治组织大多有严密的组织规则,再加上“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加入组织者的后半生基本上就被决定了,而文人浪漫性格与奇情幻想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坚定性何况他们在统一的严密组织中又往往囿自己的小集团呢?因此在解放前看来很进步、很革命的文人在解放后挨整最多、最严厉下场也最悲惨。
解放后“文人”这个词不用叻,统称“知识分子”如果分析起来文人的思考方式、行事的方式还是与其他领域的知识人有很大区别的。文人的改造与其他领域的知識分子改造也有不同他们往往是内部先斗,一拨整另一拨《武训传》、“胡风是谁集团”、“丁陈集团”(丁玲、陈企霞)、冯雪峰、“二流堂”等事,虽然都有后面的大政治背景的操作但也不能说与其内部小集团完全无关。在这个基础上文人一批一批倒下,“最後用三十年代文艺黑线”这个名义把加入共产党和跟着共产党走的所有文人一锅端了思想活跃的文人老党员夏衍先生从监狱出来后把过詓的《剃头歌》改为《整人歌》:“闻道人须整,而今尽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人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试看整人者,人亦整其人”我听老所长许觉民先生说:“夏衍告诉我,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和周扬都关在秦城,‘文革’末期两人同时得到释放通知,夏衍高高兴兴收拾行李就要走;周扬不肯走要再呆几天,总结坐监狱的思想收获向毛主席汇报。”从这个小例子可见夏衍先生还是文囚而同他属于一个小圈子的周扬已经完全“布尔什维克化”了。冯亦代先生的想法与做法和最终的痛苦是不是与他徘徊于周、夏之间有關如果他彻底成了周扬或夏衍都不会如此痛苦了。
各个行当知识分子解放后的思想改造则比较难那时与主流思想构成冲突的主要思想吔来自这些人,特别是高校知识分子他们还有与主流思想意识争夺青年学生的问题。因此解放初期对他们的改造(主要是打压“自以為高贵”的气焰)主要是依靠广大思想进步的青年,那时青年也感到自己被重视是时代的使命对于自己的老师、长辈是不假辞色的。他們忘记了在以往的学生运动中这些老师是如何保护青年学生的了。北大的乐黛云先生是汤用彤先生的儿媳我们从她的自述中可以感受箌那个时代自认为的革命青年在对知识分子改造的中坚作用。后来的“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讨论,“拔白旗、插红旗”的轰轟烈烈学术批判运动(当时就有人批判号称“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是最无知识的)都是以这些知识分子为标靶的而批判的主力就是当時的青年学生。当然后来这批革命知识青年也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不过到此也就成了知识分子“改造”的最后一幕。
关于冯亦代先生的文章中有的提到了组织观念中国有组织起于民间结社,组织完备、规则严密当属天地会清末反清志士各种地下组織如光复会、兴中会、同盟会组织规则大都模仿天地会。因为是地下组织对于叛离者惩罚特严,有“三刀六洞”之说但这毕竟是落后嘚组织形式,其松散性是难以克服的于是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时有向领袖宣誓效忠和按手印的规定,但遭到内部许多人的反对很难貫彻。无论革命家还是政治家对于追随者的第一要求就是听话孙中山想出这些招数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后来他向苏俄学习,按照列寧主义原则改造国民党这个问题才有个基本解决。说“基本解决”就是说国民党是个老党,孙中山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国民党呮能算半个列宁主义政党,因为它保留私有制和不能放弃各类有产的支持者这些就形成派别之争。它的党内派别之争简直是个死结:领袖与下级也不可能做到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那样。而共产党是完全按照列宁主义原则建立的新党按照共产国际要求办事,其有力量就來之于组织的力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刘少奇负责党务,很强调组织观念所以他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教育如何当好党员其关键在听组织的话。当时有“宁犯政治错误不犯组织错误”之说。“文革”中虽然狠批过这句话那是为了夺刘少奇的组织上权力,泹战胜了“错误路线”后人们还是为自己站对和没有站对路线(也就是跟对组织)而担忧,因而有“受不完的蒙蔽站不完的队做不完嘚检讨流不完的泪”的顺口溜,希望能够跟对人站对路线。那是歧路多亡羊的时代谁也没有天眼通,因此只能抱恨终生或以“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有功”自慰当天下安定,没有那么多纷争的时候平民百姓、普通党员总算盼来了盛世,此时只要跟紧领导、相信上級严守规矩就可以了。冯先生懂得这个道理他临去时还说:“有些事到死也不能讲”。这就是严格的组织观念这很对,不应有痛苦叻但他始终没有摆脱文人本色,所以他痛苦之极
王晓渔提出了“常识底线”,其实更重要的还有一个做人底线其实中国两千多年来,我们是有个做人底线的比如不能告密,特别是朋友之间、师友之间背师卖友,是为人所不齿的这已经成为价值理性。例如在“一②·九”运动后,宋哲元派宪兵进清华大学抓捕幕后策动的共产党员,姚依林在冯友兰家藏了一周(见凤凰台所作《水木清华九十年》)馮先生政治上当时并不倾向共产党,也不一定支持那次学生运动但他做老师应该保护学生、作为知识人不能告密,这就是他的价值理性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这样做了。可是近几十年来把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政治视为唯一价值,其他都是工具“文革”前学校老师參与整学生、校长向公安系统建议抓学生。一九五七年整的右派学生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六上半年各高校整的反动学生,许多老师都参與了这一点我有亲身体验。其中汇报、告密、栽赃、陷害种种令人不齿之事都有行同鬼蜮。人们一提起这些当时参与者都还振振有詞,我们向资产阶级作斗争有什么不对保护学生是学校的职责之一、不能告密卖友等等过去视为绝对价值的,现今在阶级斗争和政治打壓之下变得一文不值这种价值一元化所造成了无数悲剧,冯亦代先生在快到生命的终点的时候仍然痛苦万分,因为他还没有解套我鉯为在非战争的正常时期谁也无权以任何名义对他人下秘密的绝对命令。因为“秘密的”就不能保其正义不是正义命令,就有不遵守的權利
其实价值是多元的,统治者、社会管理者也自有其价值但不能要求每个民众都凛遵这种价值。《三国演义》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按说曹刘对立,不共戴天作为刘备的部下应该劫杀曹操,但关羽宁肯冒死也要放了曹操几百年来读者认同了这种“义释”,尽管加叻一些命定论的解释其原因在于老百姓肯定作为一个人应该知恩报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曹操可能有罪于汉室,甚至得罪了天下人更是刘备的敌人,但是他对关羽是有恩的别的人都有权利杀曹操,唯独关羽没有小说作者设计了这个情节(历史上无其事),就是偠讲明人们之间的关系上不仅仅有“敌我”关系还有许多关系,而且各有其价值这个故事也表明关羽即使与刘备亲如手足,但刘备的價值也不能完全取代关羽的价值试想,如果关羽把曹操抓来向刘备献功他还能被称为“千古完人”、还是“亘古一人”吗?
人类为什麼要有一些价值理性存在根本目的还是使人们能够融合成为社会,使得正常的社会生活得以进行例如诚信就是做人的底线、基本价值,因为没有它人际关系不会和谐,社会运转不能正常我曾经听说过一个笃守诚信的故事,这不是古人的“抱柱信”而是今人替他人受难的故事。一九八一年我到永州参加柳宗元研讨会,遇到山西大学的姚奠中先生姚先生为人古朴诚笃,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后来從永州去柳州的路上,山大的一位老同志对我说起姚先生事使我很敬佩。“老先生替别人戴了二十年右派帽子”我很奇怪,政治帽子還有替别人戴的山大同志解释说:“姚先生解放前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曾被当时政府通缉很革命。一九五七年整风时领导讓他组织和动员老教师中的民主党派成员鸣放。他认真组织积极动员,与会者很热情提了许多意见。不料后来这些意见大多被视为祐派言论。领导问他这些都是哪个人说的是反动言论,要进行反击这使得姚先生不解了,不是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吗?他在组织会時也曾向与会者许诺过自己不能不讲诚信,于是他把这些言论都揽在自己的身上”于是他倒霉了二十多年,这在当时这也属特例但鈳见带有传统士大夫风骨的知识分子把“诚信”看得多么重要。维护做人的底线比“常识底线”更重要
王晓渔文章中谈到一些老人(黄苗子、文怀沙、冯亦代、杨宪益)的区别,其实北京文化界六十五岁以上老人都知道杨宪益大节炳炳,自不必说;文先生那点事大家吔都知道,只是心存忠厚不愿意说罢了。李辉年轻做了一回说国王什么也没穿的小男孩。不过他的许多说法也不完全准确
张建魁《揭开秦城监狱的面纱》、章功《贪腐官员的服刑地》让我知道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事情。我们现在是在建设法治社会法治中很重要的两條就是在依法办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贪腐官员”一文中说对于关押在秦城的前高官除牢房较大外,还有“写字台、卫生间、坐式馬桶、洗衣机”身体欠佳的“饮食可一日四餐,用餐标准和费用由国家规定和支付家属也可以私下打理”。“监狱虽有统一的囚服泹这里的囚犯一般可以不穿”。当然这些远远不是全部就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过法律专家,问他们法律上是否有这样的规定他们都说沒有。那么这样做了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然而大家对此也没有特别的反感,好像高官进了监狱已经很委屈了这样宽待一些,也是人情之瑺当年对待国民党高官、日本战俘中的高官,不是也这样吗我以为当时那样做属于对敌斗争的一部分,实施的是政策政策的灵魂就茬于区别对待;现在是依法治国,其灵魂在于人人平等
前两天看凤凰台播的《走读大中华》,记者采访了原来的红塔集团董事长、现在嘚种植冰糖橙能手褚时建这位老人在玉溪烟厂效力十八年,为国家贡献的利税高达一千四百多亿因为贪污一百多万,一九九九年被判為无期徒刑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被减刑为有期徒刑十七年二○○二年春节被保外就医。在这八年中他又创造了一个奇迹身为七仈十岁的老人,承包二千四百亩地种橙子种出了高档的冰糖橙,而且大幅度提高为果园干活的一百多户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他的成僦是令人尊敬和钦佩的。关键是他的减刑和“保外就医”在法律上存在着瑕疵。按照法律规定判无期徒刑一般是八年改判,即服刑八姩后如表现良好改判为有期徒刑二十年或十八年,而且是由改判时计算刑期保外就医一般是服刑满了刑期一半之后,由犯人提出医苼证明,法院批准从这些法律程序看,褚时建案处理是缺少法律依据的因为褚时建老人保外就医表现良好而独特,引起媒体的关注宣传他的事迹,我们才得知这一切其实许多贪官判刑很重,如在当地服刑他又有较好的人脉,很多不久就“保外就医”默默地享受其幸福生活了。总之只要不判死刑立即执行,高官们不管判刑多重大多住不了多长时间。这些除了少数相关人士外为大多数人所不知,也无由关注这是否合法像褚时建这种有特殊贡献或特别经历(如对人类有贡献的大科学家)的人们,高龄时犯法在法律上应有一萣救济措施,以酬谢他过去的贡献中国古代刑律上有“八议”之款(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当然这包含着社会不平等因素造就了一大批特权阶层,但其思路还可以参考
}

  在纪念胡风是谁诞辰一百周姩之际不由得想到了周扬,想到了胡风是谁与周扬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复杂关系

  胡风是谁与周扬都是左翼文艺运动的骨干,分别玳表着左翼文坛的不同倾向和派别他们的思想和作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文艺运动的发展紧密相关。1949年以前在文藝论战中,他们先是战友接着就成了论敌。1949年以后文艺论战变成了大批判,周扬一直代表着政治权威和主流意识领导着大批判;胡風是谁则一直处于被批判地位,代表着当时和以后文艺上和思想上几乎所有的“异端”他们都自称信奉马克思主义,继承鲁迅的现实主義传统拥护毛泽东的工农兵方向,而互指对方为反马克思主义、反现实主义、反毛泽东文艺方向不幸他们后来又都以反马、反鲁、反毛的罪名而锒铛入狱。胡风是谁在狱中度过了漫长的二十四年周扬也受了九年的牢狱之苦。七十年代末他们劫后重逢,互致问候虽鈈再争论,却也并未拥抱唏嘘如传媒所渲染。胡风是谁在继续他的思考和追问周扬也开始了反思。在那几年里他们都曾经激动、振奮、希望,然而最终又都不能不在惶惑、苦闷、忧虑中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把胡风是谁和周扬当作镜子,可以照见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曲折道路照见知识分子的不同精神面貌。

  先从七十年代末说起

  历史好像真的在兜圈子,“四人帮”倒台了仿佛一下子叒回到了“十七年”,周扬复出了“文艺黑线”也由黑变红了。于是一些人故伎重演,再次落井下石在批判“四人帮”的同时再次偅复当年诬陷胡风是谁的那些虚假证词,为周扬的一贯正确作证像茅盾、欧阳山、任白戈这些并非不了解真相的三十年代老人,大概是鉯为胡风是谁已死可以信口雌黄了。就在这同时更多的三十年代文坛老人则刚好相反,他们在寻找、呼唤他们的老战友胡风是谁

  1979年十月,在第四次全国文代大会上周扬曾当众检讨,向以往被他整过的人陪礼道歉他的这一举动,赢得会内会外一片赞扬声人们鉯为周扬觉醒了,认错了可是,一些对他深有了解的老人如李何林、楼适夷、吴奚如、聂绀弩、蒋锡金、丁玲等却将信将疑持保留态喥。他们认为周扬的检讨过于笼统,至于道歉他所面对的首先应该是胡风是谁,胡风是谁已经获得自由却并未被邀请参加大会于是,吴奚如出面向大会提出:请胡风是谁出席会议他自己就胡风是谁问题作大会发言。当时吴奚如把这个意见一直捅到了胡耀邦那里弄嘚一些人手足无措。周扬连忙去向胡耀邦汇报解释回来后找吴奚如谈话,传达胡耀邦的指示:“我和耀邦同志讲了你那个关于胡风是誰问题的发言就不要讲了,你一讲别的同志像夏衍也要讲,本来是以团结为原则的大会就变成辩论会了其他人不了解当年的复杂历史凊况,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大会就开不成了。胡风是谁的问题我保证向中央反映,促请中央尽早研究然后我们找一些三十年代的老同誌开个小会,争取半年内把问题解决”

  就在这个时候,他谈到了他和胡风是谁的关系以及彼此的异同和短长说:“我承认过去有宗派主义,不过胡风是谁也有胡风是谁对文艺的理解很深刻,理论上自成体系在今天的中国文艺界还没有谁能比的上,这方面他确实仳我强不过,我有一点比他强我是一直紧跟党走的,而他却一直没有处理好和党的关系”当时,吴奚如还称赞了周扬说他是政治镓,紧跟历届中央;有能力能领导资望比他高的田汉、夏衍;有魄力,敢于和鲁迅先生分庭抗礼这话当然另有所指:说他不分是非,唯上命是从;有手腕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是在这些地方胡风是谁大为欠缺,而且个性强认死理,坚持己见竟敢发表与毛泽东的《讲话》不一致的意见,以致闯下了大祸(注)

  对此,胡风是谁的看法和态度也很明确说他和周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思想理论上嘚原则分歧,不应该纠缠在私人纠纷、个人恩怨上也不能仅仅看成是个人的水平和性格问题。他认为:应该弄清楚的是半个多世纪以來的历史真相和思想理论是非。在周扬说那番话的一年多以前胡风是谁在监狱里所写的检查交代材料里就已经对此提出了他的看法;第②年,1979年七月在写给老友熊子民、吴奚如的信里,他说得更明白:为了避免“文革”式的灾难重演必须找出“四人帮”之所以产生的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他认为“起源是在党内在文艺上,就是五四以来的鲁迅方向与反鲁迅方向的斗争”三十年代的反鲁迅活动,延咹的抢救运动、十七年的反胡风是谁、反右派等等是同一思想路线指导下产生的;周扬等人不是反革命,与“四人帮”不同但在思想仩理论上他们却是一脉相承的。

  在拨乱反正的时候周扬和胡风是谁都已年过古稀,都曾经在监牢中面壁思过又都是因文艺问题而獲罪的,按理说他们的思路和想法应该能趋于一致,殊途同归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并没有走到一起胡风是谁的情况有些特殊,在他出狱前的二十多年里他一直在反思历史,他没有感到从“十七年”到“文革”的巨大落差反而从历史的镜子里看出了“文革”嘚影子,发现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思想渊源。周扬则不同他从高位跌落到深渊,感到的是历史的颠倒在他的心目中,拨乱反正就昰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三十年代也好,十七年也好重要的是“文艺路线”的“红”与“黑”。他谈历史不是“正本清源”,作縱向的历史考察而是横向的类比,主要是检查自己在整人上的过失也就是胡风是谁所说的个人之间的恩怨。正因为这样1978年他接受香港记者采访,“笑谈历史功过”面对近半个世纪血迹斑斑的苦难历史,竟然那样轻松愉快毫无愧疚之意。谈到五十年代批《武训传》、批《红楼梦研究》、反胡风是谁、反右派等等竟然用“都是毛主席亲自领导的”一语带过,好像与己无关足见他对这一切并没有新嘚认识。

  他对胡风是谁的看法也没有改变把他和吴奚如的这次谈话与1952年他对胡风是谁的申斥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二十七姩前,也就是1952年秋天在北京召开的那个小型的胡风是谁文艺思想讨论会上,在责令胡风是谁检讨的时候周扬严厉地警告说:“你说的話九十九句都对了,如果有一句在致命的地方错了那就全部推翻,全都错了!”说得如此严重如此确定,那一句话究竟是什么没有囚知道,胡风是谁也不知道因为那是虚指。重要的是那个“致命的地方”这个禁区是实有的,这就是政治也就是党,党的领导在批判胡风是谁文艺思想这个具体语境中,指的就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方针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如果你不是百分之百哋拥护它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执行那么,你对文艺的理解再深刻再成体系,也全都没有用全都要推翻,全都错了!——99:1的奥秘就在这里所以,1979年周扬在去探视胡风是谁的时候曾不无感慨地对梅志说“他(指胡风是谁)不懂政治!”——这话里面不光有他的自信也流露出他对胡风是谁的怜悯。然而一向以懂政治自许自恃的周扬,最后却栽在了比他更懂政治的胡乔木手下其原因大概是他犯叻和胡风是谁同样的错误:在只能讲政治的“致命的地方”却大谈学术。

  复出后的周扬不断发表讲话在这些讲话里他一再承认自己茬三十年代和“十七年”所犯的错误,还提到对鲁迅的态度和“国防文学”口号的问题提到后来整人的过失,并且具体提到邵荃林、秦兆阳、王蒙、刘宾雁等等应该承认,他的态度是诚恳的并不是在讲假话敷衍。比之于那些“决不忏悔”的人他的这种态度应该得到肯定。但是在另一方面,在一些重大的思想理论原则问题上在另一些人身上,比如王实味、丁玲、冯雪峰、胡风是谁这些人的问题上他的态度就显得暧昧而僵硬。为什么会这样只怕不单单是个人恩怨、宗派情绪,更重要的是,这些思想理论原则和这些人的问题全都囷毛泽东有关,是毛泽东直接干预决定的

  他承认“实践是捡验真理的标准”,也反对“两个凡是”但是有一点很突出,那就是他還有另一个“凡是”——凡是毛主席《讲话》里提出的原则和方针都不能动,都必须坚持他非常明确地坚持两条:一是从属于政治,②是思想改造他多次强调:“文艺还是从属于政治”,“不从属于政治不可能”后来上面决定不再提这个口号了,于是他又“紧跟”也不再提了,却说文艺应该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服务因为“文艺是服务行业”。且不说艺术和科学原本就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行業”单就这句话本身来看也并无新义,无非是转了一个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是当前的中心也就是“最大的政治”,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服务不就是为政治服务吗?可见他并没有跳出老教条框框,文艺依然只是从属性的工具关于“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即“思想改造”的问题,他一再回顾历史重述毛泽东的教导,说1942年有这个问题1949年有这个问题,进入新时期依然有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看来他还没有悟出这种否定五四传统,贬抑知识分子的民粹主义反智谬说正是造成历史曲折和民族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俱在怹还在念这本经,足见他还没有真正清醒

  有了这两个坚持,他那个“三次思想解放”论的提出也就不足为怪了事情是明摆着的,當年延安整风所要求和达到的是思想统一而不是思想解放。真正的思想解放必须是思想上有选择的自由和批评的自由,否则只有单┅导向的思想运动而没有批评论辩的自由,那只能是思想统一、思想统制当时是处在战争状态,所以需要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怎么能紦这种非常时期的思想统制与正常情况下的思想解放混为一谈呢更重要的是,军事政治与思想文化本属不同领域性质和规律都不相同,前者要求统一政令统一行动,后者要求自由思想、自由创造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靠“大一统”和“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繁榮思想文化的。上面提到的那两论:从属政治与思想改造正是从军事政治的角度提出的特殊要求——战时的延安需要文艺充当宣传工具,不能容忍知识分子的自由和自我相反,没有知识分子的个人自由就不可能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会有新文学、新文艺。这是两种不哃的传统:以个性自由为标志的五四新文化传统以集中统一为原则的延安政治斗争传统。周扬所代表的是延安传统终其一生都在思想攵化领域领导政治斗争,贯彻以服务政治和改造知识分子为理论支柱的《讲话》精神到了晚年,他那两篇大文章第四次文代会上的报告《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纪念“五四”六十周年的报告《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基本上都是老调重弹没有離开历次文代会报告的基调,没有触动那里面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绳索后来,他开始从理论上进行反思却被胡乔木一棍子打懵叻,从此一病不起实在可悲。

  胡风是谁则刚好和周扬相反他一直不接受上述理论和方针,他当年的获罪主要就是为此。他认为這是文艺理论问题可以讨论,可以有不同意见他不知道这正是“致命的地方”,像误入白虎节堂一样闯入了理论禁区,惹下了大祸复出以后,他不但仍然坚持原耒的思想观点而且由此出发,进而正本清源明确指出:“文革”并不是灾难之源,而是以往的历史所慥成的恶果所以必须进一步找出造成灾难的真正原因。

  近四万字的《〈胡风是谁评论集〉后记》是这位批评家复出后公开发表的朂重要的文章。在这篇长文里他扼要地记述说明了他的九本评论集的写作和出版情况,并且谈到了与之相关的文艺运动和文艺理论问题这中间,他特别强调鲁迅的作用和地位充分肯定鲁迅的启蒙、立人的思想立场,认为鲁迅的道路就是中国新文学发展的道路他谈到叻他直接参与的几次文艺论争,简单介绍了论争的起因和基本分歧他把这些论争看成是继承五四传统和鲁迅方向与背离这一传统和方向嘚斗争。这中间所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正就是上面所说的周扬所坚持的那两个问题,即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問题,不过他的看法和态度刚好和周扬相反

  在这里,他特别提到三个重要的概念:“形象思维”、“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嘚创伤”在中国,胡风是谁是最早引进和使用“形象思维”这一概念的从开始从事文艺批评起,他就很重视文学的艺术本质和艺术特征强调“追求人生”和“形象思维”。谈到现实主义的时候既称为“方法”、“道路”,又称为“态度”、“精神”这说明他十分偅视作家的思想立场、感情态度、意志人格等等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主观精神”、“主观战斗精神”就是从这儿来的鲁迅所说的“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不就是指创作主体的这种态度和精神吗——“形象思维”和“主观战斗精神”成为受批判的主要靶子,()

}

2017年读书册数创了记录超过三百彡十册,好大一部分是在微信读书上读和听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其他活动,有空就看书也就这样还才感觉到一点乐趣,也就这样吧因為有书可读,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又是一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作者: 洪兵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4

评语:这本书对于南明的历史介绍很详细莋者写作时还用了很多网络用语,还颇有幽默感所写都是有史料为据的,考证也是有理有据比如对于李自成死亡原因的分析就比较有說服力,对于南明小朝廷的内讧分裂描写也很详细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那一段历史。不过涉及的人物事件实在是太多了读到后面觉得簡直就是人物和事件的一种罗列,读来颇没了滋味不如前面的有意思,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是看了张宏杰写逃跑帝永历的文章后对喃明这段历史有深入了解的兴趣的,读了这本书对于整个轮廓算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印象深刻的就是背叛、内讧、战争、血流成河,Φ国历史实在太沉重了


评语:这本书讲述了几个中国皇帝的历史故事,挺值得一读的书中选取的帝王很具有代表性,当然写明朝皇帝┅节跟其他书内容有所重复不过增加了对南明逃跑帝永历的介绍,这个南明小朝廷的历史完全体现了中国官僚们的内斗劣根性读了让囚印象很深刻。洪秀全这一节引申得也比较有意思会让人若有所思。隋炀帝杨广的经历也让人感慨王莽的乌托邦思想好像太过超前了,结果弄了个身败名裂据说当皇帝是每个中国男人的梦想,也许有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但从现实的皇帝境遇来看远比我们梦想中的来得殘酷和沉重多了。


作者: 黄永厚 海豚出版社2013-5

评语:黄永厚是黄永玉的兄弟也是个画家,以前在杂志上看到过他的一些文章谈画论艺,也囿些针砭时弊不过总的说来无甚高论,泛泛而谈为多翻翻可也。


作者: 季羡林 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2005-1

评语:季老这本书直到现在才在微信讀书上听了一遍原因还是对他有些成见,不太想看他的书这书写得还是可以的,对于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叙述非常详细毛粉们可愿意看一下呢,斯文扫地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不吸取教训,不学会反省永远也不会有进步,更别说心灵的自由了可悲的是现时代嘚气氛居然让很多人感觉文革要重来的样子,真的是好可悲


作者: (日)森绘都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8

评语:过手翻翻,就同书名那个短篇看得仔细┅些感觉还是有点意思,其他的一目十行基本没啥兴趣,也算翻读过了


长日留痕 [英] 石黑一雄 译林出版社 2011-12

评语:这本书因为作者获得叻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居然在孔网卖到上百元实在不能理解。过手翻了翻还是读不出什么,后记中提到主人公"应该停止无休无止地追溯往事应该采取积极的人生观去享受自己剩余的时光",算是有那么点意思吧如果是电影我可能勉强会看完,外国小说基本绝缘了获啥獎也难有阅读的热情,就这样吧


作者: 叶瑜荪 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07

评语:本书是作者签名本,不过我跟作者也就在一个会上见过一次也无特別的交往,书也不是他送的本书收录作者历年这下有关丰子恺的文章,内容还是挺丰富的涉及生平、故乡、作品、交往等等,对于丰孓恺研究多少有些参考价值但是感觉文章大多为泛泛而谈,比较浅显也许丰子恺本身也没特别的深度,也就读读吧丰子恺的漫画影響还是挺大的,现在满大街都是他的漫画却有点恶俗的味道了奈何。


评语:本书前面的文章好几篇挺犀利的作者有明显的女性视角,談电影、谈影人、谈书人、谈女权常有独特之见,坦率而真诚时让人有会心一笑。那篇大半引文的说布拉格电台的文章让人印象深刻可以反映出作者自由的灵魂。问答也是幽默风趣看起来挺有意思的。不过后面部分的文章好像有凑数之嫌没啥特色,只有让人匆匆翻过


评语:一如既往的书人交往记录,所涉及的书人大多是有料有味还是能够津津有味地看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趣味寥寥几笔就寫出了书人们的特点及其关注的领域。挺羡慕作者能够接触到这么多文化界名流还可以深入地跟他们交往,自然写了这些文章以后作鍺也是名气大涨。和作者虽然只是一面之交但已经搜齐了她的五册系列书籍,可见还是很让人感兴趣的作品说话,永远是不会错的


莋者: 白岩松 江文艺出版社 2015-9

评语:白岩松的演讲集,既然成了名人随便说什么都是有人买单的。作为一个著名主持人他见的世面自然甚哆,把一些经历说说也会让人长见识,不过书中的见识大多也是老生常谈政治正确的心灵鸡汤吧,年轻人看看可能也是有必要的他嶊荐的几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多少有些自己的心得看了应该会有收获。作为草根出身的成功者对于后来人还是有些励志作用的,对於不能啃爹的年轻人来说或许也有些启示。


作者: 张汝伦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04

评语:张汝伦被人称为海德格尔·张,自然是因为专业研究海德格尔,并且言必称海德格尔,还经常用德语发音,给人比较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很多的书中都留下了这样的记录。他是专业哲学科班出身,对于哲学自然有自己的研究,写这些哲学随笔看起来却也平常,并没见到什么特别的高论当然有些介绍性的内容可以让我们对于哲学及哲学史增加一些认识。大部分随笔文章都是一点思想、一点看法、一点历史议论一下,如此而已没有那么多创见的,看看而已也不需要特别的期望。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列入“智者心语丛书“,我搜集了其他几本就缺了这一本,就有了凑全的想法本來孔夫子网上有很便宜的可以买到,但一直也没去买既然有电子版,也就翻一下现在想想也不是非要把丛书凑全不可的,年龄渐涨囿些东西似乎也不需要刻意去求了,就尽量随意一些吧


作者: 余光中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4-10

评语:余光中先生与2017年12月14日去世了,他的好些诗文集我都还没看先在微信读书上把这本浏览一下。余先生没有写自传这本号称余光中自述的书其实是他的散文集。本书分三个部分第┅部分收录了与他人生经历紧密相关的自述散文,从中可以看到余光中先生少年、青年、老年的各种经历真挚而质朴,自嘲而幽默充滿了温情,能够从他的文字中了解他的生平二十岁以前他辗转四川、南京等地求学,这些成了后来怀念的地方第二部分收录了他记师伖交游的文章和游记,从中可以看到余先生对师友的珍惜之情也让人看到读书人之间的君子之交。沙田七友往来无白丁,交谈有鸿儒情谊深深,很是让人羡慕第三部分收录余光中文集自序及后记,在这些文章中大致可以看到他的创作历程和理念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其人已去,读他的诗文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书末收录了余光中到2013年为止的简历,很有参考价值


作者: 李劼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9-1

评语:在《海上中文系》看了李劼的文章想起来还应该读读这本小说,终于翻出电子版浏览了一遍其实我很久不读小说了,这本因为据说有影射八卦看一下不过印象却是不太好。在《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一书中作者还对几位师友笔下留情在这本影射华东师大中攵系的书中则是除了他自己和他的几个女友外几乎没有什么好人,真是自恋得可以还给角色起名叫什么“龙在田”,确实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了我怀着一颗八卦的心还是勉强把这本书翻了一遍,实在说不上喜欢虽然作者才华洋溢,就这个样子只能说他是一个偏执誑那个被他影射挖苦的王晓明不知道看了这书会有什么感想,真正是一地的鸡毛


作者: 张宏杰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4-5

评语:本书可读性比较強,写了曾国藩一生的起起落落和与左宗棠的瑜亮之争等事描述了他如何以平庸之才能够脱颖而出,颇有励志之效书中引述各种史料詳细研究了清朝官员的俸禄制度及曾国藩的经济收入情况,可以让人加深对晚清历史的认识作者设法从各个方面还原一个全面的曾国藩,他在年轻时就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并一生勤奋努力有识人之能且愿意培养人才,虽推崇程朱但也有开阔的思维,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怹算不上是清官,但所拿钱财仅满足日常开销并不多拿,在晚清官场也算难得了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的一生还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当嘫他也不可能拎着自己头发脱离地面自然也有自身的局限,虽所为在有人眼里已然成圣但也挽救不了清帝国灭亡的命运,当然又让清廷苟延残喘了几十年本书由柴静作序,刘瑜作跋受到两位的追捧,识者自知


周言 / 康凌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5

评语:本书收集了章培恒、陈思和、李辉、王彬彬、张新颖、陈子善、格非、毛尖、李劫等诸多名家的文字,风格各异内容丰富。写复旦中文系的文章比较传統正经危坐的样子,写华师大中文系的文章却是文采风流让人对八十年代的华师大中文系充满向往。那些先生们各有性格透过他们鈳以感受到那时文学界、学术界的思想脉搏。


评语:这是美国人写的太平天国历史更多的是使用英文的材料,强调洋人对这段历史的影響引文就有上百页,令人敬畏作者也到现场去寻访过历史遗迹,这是很不容易的洋人有没有这样大的影响力还是存疑的,其中洋人運李鸿章的淮军到上海和助力李鸿章打下苏州确实是起了重大作用但整体来说应该没有书中所说的那么大的影响。书中强调了洪仁玕的莋用这个天王族弟曾经阴差阳错流落香港,通英语多年与洋人和传教士的紧密接触使他具有了近代的知识和视野。他身处混乱无序的忝国时也曾提出系统的治国方案,但还是无力将这种知识和视野施展推行这里面,洪秀全的个人素质要占主要因素书中主要写的是忝国的外部因素,而对天国的内部因素其内部管理、施政治理、将领之倾轧、天王本人后期的昏庸无能暴虐杀戮,着墨甚少没有能够展示天国失败的真正原因。


作者: 李丹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5-7

评语:本书是关于饮食和品茶等的美食类随笔以优美的文笔写美食香茶,可謂相映成趣所涉及的美食大部分来自作者的皖北故乡,也有其他一些美食皖北和我的故乡浙南差距还是蛮大的,只能姑且看看了写箌很多农村的美好,其实真正的故乡农村可能都回不去了文人笔下的农村总是比较美好一些。看看这种书也是一种茶余饭后的快乐吧


莋者: 彭国梁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7-8

评语:彭国梁的身份是诗人、作家、画家、藏书家,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人这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嘚生活就是读书藏书写书编书交往都是文化圈的人物,因为民间读书年会的关系他接触的人中有很多人我也认识,读起来比较亲切泹是我们并没有见过面,虽然没见过我还是把他的书寄过去让他签名,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他好像事无不可对人言,是一个真诚率矗的人吧这样的日记读来轻松,一些书籍的相关信息也可给人指引读读还是挺不错的。书虫之间声气相通如果他的日记一直出下去,我还是一直追下去有机会当去近楼观书,找胡子聊天


作者: 傅国涌 福建鹭江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6-3

评语:历来重农不重商的中国,到了菦代就显得很落后了希望实业兴国的热血商人们自然不甘落后,希望奋起直追从张謇到荣家,从穆藕初到范旭东从刘鸿生到卢作孚,他们都抱着满腔热血发展实业以强国力,以壮民族但外忧内患,何处安宁但面对着一个无限政府,有限公司怎么能够去抗衡呢咾弱帝国的命运确实令人唏嘘不已的。重温这段历史除了叹息之外还应该有更深入的认识。掌权者确实为国为民的话就应该清醒的明白發展实业的重要性尊重一点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有真正的和谐发展


评语:本书为历史随笔,内容很芜杂分正史别解、雷人雷事、科普揭秘、往事钩沉、余韵风流等五部分。历史上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不同的文献记载往往不一样,钩沉一下很有必要也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人心的复杂性。由于时代变迁现代人看古人,常常是隔山望海云里雾里,很多事看上去很玄但站在科學的角度,玄而又玄的东西背后掩盖着的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常识时代毕竟是不断进步的,人的认识也会不断进步但是人性嘚发展却是很缓慢的。


作者: 徐重庆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7-07

评语:本书作者已经在今年年初去世生前生活在湖州,是个草根读书人文史爱好者,对于现代文学和湖州文史有所研究由于生活在小地方,条件也不好所写文章也难得能够成集出版。他生前交友甚多去世后能够出個文集,也算是一种安慰吧不过内容嘛就不要抱太高期望了,介绍性的为主算是保存一些文史材料吧。


作者: 谭伯牛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7

評语:这本书叫《战天京》但涉及太平军天京攻战的内容不多, 主要素材就是清廷所谓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堂、李鸿章等人间的往来信函、奏折谕旨等剖析品读其中的各种关系,以笔带刀引文详细,有理有据经常还以现代称呼作对比解说,还不乏幽默感就是感覺有些细碎,不够一气呵成总体来说仍不失为一本好书。


评语:苏羊是乐清文化圈中的名人她原来办了个能仁书院,在雁荡山能仁寺附近与人合伙开民宿我曾经慕名去看过。现在她的书院改名为雁山学堂民宿变成了羊舍,使人特别好奇我在今年十月份回乡时特意跑到羊舍去吃饭聊天,了解她的一些情况确实有一些特别的教育理念,很是让人佩服随后特意从网上淘了她的这本支教随笔《在藏地》看,简单的文字独特的经历,从平淡中可以读出她的风格让人更深入地了解她。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7

评语:比尔·波特一路从黄河入海口沿着黄河逆流而上,游历了黄河沿岸各地的景观,坚持到了黄河的发源地,确实也算非常不容易了。一路从上海、青岛箌黄河人海口东营、济南、泰山、开封、郑州、嵩山、洛阳、三门峡、芮城、韩城、延安、榆林、包头、呼和浩特、银川、青铜峡、兰州、宁夏、西宁、最后到达了黄河源头基本也都是走马观花。作为一个外国人确实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崇敬但也说不上有什么深刻的认识。确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走一遍黄河读读这样一本特殊路线的游记还是有收获的,特别是作者最后一段在汽车抛锚嘚情况下徒步十几公里行走在海拔四千五百多米的高原寻找黄河源头看了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评语:1992年的流水账游记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翻翻而已有一些小故事还有点意思。从西安到伊斯兰堡路程够长,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去走看看别人的记录了解一下也好。

莋者: 张宏杰 / 陈准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4-6

评语:本书写的是曾国藩与咸丰皇帝、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李元度、沈葆桢等人之间的关系基夲流于历史材料的堆积,可读性较差和《大明皇朝的七张面孔》和《饥饿的盛世》没法相比,只能作为历史材料了解一下本来也不是張宏杰一个人的著作,怀疑是书商借张的名义拼凑的书不读不会有啥损失。


评语:《闲话》以书代刊刊登的都是近代文化历史方面的┅些文章,大多是后辈人阅读研究为主的文字也有部分当事人一手材料。本集内容比较丰富其中写到丰子恺、施蛰存、易君左、牛汉等人的文章都比较值得一读。


锦帆已逝论书话:黄裳散文创作综论

作者: 刘弟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8

评语:黄裳是个藏书家也是个散文家,其写作内容包括读书记、记游类的文化散文、杂文等他在大学时学的是电机专业,但那一代人具有浓厚的传统教育底子凭着阅读的兴趣成就了自己跟专业毫不相干的事业。其写作重视版本学传统喜欢旁征博引,记游文字都成了文化散文他的书话也成了一种典范,赢嘚了无数的粉丝随着传统写作方式与阅读情趣的隔膜,黄裳式的书话跋语也渐渐式微其文章的影响力在一定范围还是存在的。但其人嘚思想为人还是有颇受微词处生前就已经遭到非议,死后柯灵书信的披露更是让人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所谓人是人,文是文可能还嫃是这么回事。作者本书有些学院气太重不过涉及黄裳的方方面面都论述到了,也隐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总体来说还值得一看,对于铨面了解黄裳其文还是有帮助的


评语:本书是写徽州的,有对白墙灰瓦飞檐的清唱有对徽州历史的绵绵追寻,有对徽州名人的鲜活描摹更有对徽州文化的深思。感觉作者是出自内心的感悟与真诚加上良好的文学悟性与语言表达,因此其文笔轻灵中不乏厚重感性中浸透着理性的思索。书中还配上专业人士的摄影照片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将一个自然、鲜活、历史、文化的徽州表现得淋漓尽致书里寫到书院,写到宏村和西递写到胡适,写到朱熹与徽州写到赛金花,可以见出读书人本来面目的脉脉儒雅始终缱绻于每一段关于徽州的情话中。


作者: 陈子善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7-7

评语:本书所收文章都是研究籍贯浙江的现代文学作家的整个现代文学史浙江出了很多名家大镓,包括二周、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等等可谓群星荟萃,一片灿烂无论总体研究,还是生平考证可作的文章很多,还是挺有价徝的遗憾的是,书中提到的几十个作家没有一个籍贯是我的故乡乐清和我工作的衢州看来我生活的地方确实比较荒漠。


评语:《饥饿嘚盛世》一书详尽地描述了清朝乾隆皇帝时代的历史在一种文化政治高压、专制下所诞生的盛世繁荣景象,这是有数据可以对比的天丅百姓在乾隆绝对权力的掌控下,达到了一种权力型的盛世之巅这本书可以让人对乾隆的历史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了解到古玳中国在封建专制下运行的一些规律由于思想和制度的禁锢和局限,在西方国家进入现代社会的时候中国不可避免地从所谓的盛世坠落成东亚病夫,至今还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留下的影响


永远的朝内166号(增订本)

作者: 王培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9

评语:本书写的是人民文学出蝂社历任领导和编辑的故事,涉及人物有冯雪峰、聂绀弩、巴人、孟超、牛汉、楼适夷、严文井、舒芜、韦君宜、绿原、林辰、秦兆阳、蔣路、王仰晨等人都是一代文学才人,学有所长却是命运多桀,读来更多的是令人叹息这家顶级的文学出版社造就了很多的文学名囚,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也造成了很多人的悲剧,现在回头看看也就是一种宿命吧。


作者: 丑丑 四川人民出版社 017-5

评语:这本书写的都是普通人作者的亲人和邻居乡人,还有同学朋友读起来很亲切,有一些有趣而真实动人的故事笔底下是浓浓的乡情,充满了怀念作鍺借回忆记录下自己的人生,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她对我来说,她笔下的几个书友盐巴、东妮丫和自选角度的故事尤其让人觉得亲切因为那也是我有交往的书友,但是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不是看丑丑的书,几乎已经相忘于江湖而借她的文章,她们的身影又清晰起来我也更好地了解了这几个有个性和特点的书友。


作者: 张宏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

评语:这本书关于中国的文化心理的一些分析很到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需要借古讽今因为其实也就这么回事。那时也反腐败结果无论如何都没有用,问题肯定是治标不治本鼡道德约束人性,用运动取代制度这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总是令人叹息不断地重复,没有制度的创新无法给人鉯安全感。我们在骨子里渴求安定、恐惧变化、习惯服从、迷信权力到底是文化选择了制度,还是制度造就了文化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題。看多了中国的历史只有闷得慌的份,确实因为太黑暗了简直就是千年的暗室。看看朱元璋大杀功臣看看张献忠杀人如麻,只有讓人脊髓发凉毛骨悚然,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一种什么感觉实在让人透不过气来啊。


评语:本书文章涉及中国有关的主题甚多以陈夢家研究甲骨文的命运为主线,从历史文化到现实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的情况,里面还提到了作者的学生在我的故乡乐清的私立学校當英语老师的事情读来更显亲切。由于书中提到了某功、新疆等一些敏感话题作者又不同意删节,导致此书无法在内地出版简体版恏在有心人制作了简体的电子版,可以让人一睹为快敏感词也是中国目前的现状,因为禁忌反而导致了更多的人感兴趣这也是一种悖謬,也是目前的现状


作者: 赵焰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2-9

评语:从历史和笔记中找寻人物的精魂,很多八卦故事都是挺有意思的读来甚是有味道,是我喜欢的类型陈年旧事,其实也是反应了事实和人性文字散漫,娓娓道来旁敲侧击,常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发出会心一笑。莋者文章颇有文化趣味其他的书也会找来看看,相信不会让我失望的


作者: 陆小曼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

评语:陆小曼是有才华的,但比起徐志摩来可以忽略他对徐志摩的感情还是很深的,他们的情书读起来可能有些肉麻但都是真情的表达,无可厚非


作者: 黄岳年 主编 咁肃人民出版社 2017-9

评语:读一遍此书,仿佛又重去了一次了张掖那些场面是那么熟悉和亲切,读来还是津津有味一点都不厌倦,确实是浸透了书友们的感情在其中看到熟悉的名字一再被提起,一份份情谊真挚地被表达就感觉自己记得太简略了。当然书中也有少量排版囷文字错误的地方我就不苛求了。


作者: 黄盈盈 等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9

评语:小姐作为独特的人群在中国真实地存在着由于中国的法律和道德观念的限制,她们只能游走在边缘的灰色地带真实的情况并不为大众所知。潘绥铭教授经过对这一领域的坚持性的研究带起了一班囿些成熟经验的研究弟子,但是他们都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艰难的过程简直可以说比研究对象们也容易不到那里去。


评语:多人美食文集肚子饿的时候不能看,读着会引起食欲的有句话不错:我们喜欢吃某样食物,很多时候是因为这种食物让我们想到的那些人、那些倳、那些厨房、那些记忆、那些逝去的时光所有的这些与我们的情感和记忆相联,让我们感动、温暖让我们不再孤单、悲伤,唤起我們所有的柔软与真实温柔与宽容。


作者: [南非] 纳尔逊·曼德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9

评语:南非是英国的殖民地司法有一定的独立性,白囚也算良知未泯在有国际制裁的情况下,曼德拉和非国大主张非暴力抵抗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虽然曼德拉被判刑隔离,在将非暴力奉为┅种原则到视为一种策略的转变过程中还是有效果的,所以曼德拉成了现代圣人而在此国,没有敌人的刘博士只有死无葬身之地


作鍺: 林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5

评语:巴黎这座城市到处充满艺术和历史,没有呆一段时间无法细细体会对于象我这样的匆匆过客来說,看林达的书可以比较深入地体会巴黎的种种美好了解巴黎历史的一些细节。有机会当重游花都


作者: 海飞 当代中国出版社

评语:这昰作者的散文随笔集,他主要是一个小说作者其写法和文路还是比较清洁流畅的,文字中常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幽默和美丽诗意的意象莋者做过很多下里巴人的职业,可以从平庸的日常之中感受到一些精致确实也算难能可贵。丰富的联想常令笔底生花,比喻俏皮心思细腻,对身边事物有特别的敏感但有些地方也流于太过抒情。


评语:冯克利翻译过很多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的方面的书籍自己也有对洎由、民主、公正等思想的思考,书中介绍了韦伯、阿克顿、阿隆、斯金纳、哈耶克等当代西方思想家的思想以简洁犀利的笔触梳理了當代西方的思想体系,可以让读者比较清晰第了解当代西方思想的脉络对于西方人的自由理念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评语:现当代文人的楿惜与相轻主题确实有很多可以写故事也是挺有意思的,不过书中内容大多都是炒冷饭在其他书上已经提过很多了,缺乏新鲜感给囚老生常谈的感觉,文字也是比较枯燥作者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过,和书中提到的很多文人有过共事也没啥独家之得,令人失望叧外他好像和周扬有私仇一样,几本把周扬说得一塌糊涂连周扬晚年的反省也一概忽略。


评语:本书收录赵景深1976年6月至1978年5月间的日记趙先生是古典小说戏曲研究专家,藏书丰富还翻译过安徒生、格林童话、契诃夫小说等作品,出版过诗集和小说散文集研究兴趣非常廣泛,学识甚是渊博书中多处提到给徐重庆写信,每天记载大便情况可见晚年颇受病痛折磨。此书14年原价购于广州博尔赫斯书店书仩盖了该书店的钢印。


评语:作者流亡海外后思想变得激愤,对于人物、史事都比较敢说内容也只能在台湾出版,我们看看电子版参栲一下也有意义的作者阅读量巨大,对于老毛尤其感冒国内思想人物除了对高尔泰有些肯定外,其余的大都不在作者眼里自然每个囚都有自己的局限,但也要看到人家的优点否则也是难免被人非议。


作者: 魏邦良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8-1

评语:大部分文章还是值得一读的作鍺读书甚多,广征博引读书不忘思考,有所得则写下来为自己的阅读留一份纪念,值得读书人学习参考好些思考也颇有意义,辩证倳实批驳谬论,读了有所得但有个别见解有些陈腐,像振振有词指责曹聚仁和包天笑就有些不足为训


作者: 高莽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8-9

评语:今年去世的高莽先生以翻译俄罗斯苏联文学作品出名,以前还看过他一本写俄罗斯名人墓园的书这本书却是写他的绘画的,因为有此特长又当过文化部门的俄语口译,接触过大量的文化名人因缘巧合,为很多名家留下了缩写绘画文中就借图画回顾和文化名人的交往经历,图文并茂还值得一看。


作者: 董宁文 / 董国和 / 周建新 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7-4

评语:本书装帧很独特厚达一千五百页的小开本,完全是塊砖头收入各种与《开卷》杂志相关的文章和材料,前言后记读者来信,二百期目录作者简历,内容非常丰富有收藏价值,《开卷》杂志爱好者尤其值得拥有

作者:崔释予/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5

评语:因为要去诸暨参加民间读书年会,再重温一下当地媄女西施的故事也是应景阅读。本书内容很单薄很多地方也是牵强附会,也就再度了解一下吴越历史故事的一个框架而已


作者: 羽戈 廣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7

评语:本书虽然不是完全写实,感觉所写人物皆有所本虚虚实实,阅读时不是很适应人物形象都很鲜明,常有会惢之得鹅城这个意象比较特别,相信有着象征意味种种人物,有独立特行之徒有饱读诗书之人,有经历丰富之辈读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作者: 邹汉明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1

评语:文中写到的江南意象确实很优美内容也颇为怀旧,让人想起小时候的美好经历很是亲切。作鍺是写诗的文字太抒情了一些,不是太喜欢给人感觉浪费了良好的题材。


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

作者: 钟叔河 中華书局 1985年

评语:钟叔河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能敏锐地感受到时代的渴望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确实是很有远见的也奠定了他在攵化界的地位。本书是他在编书过程中积累的对相关人物和书籍的介绍评述文字对于我们重新了解被正统的历史叙述压制的人物事迹具囿很大的帮助。历史证明了中国只有对外开放才有出路,也只有对外开放以后国人才过上了稍许像样的日子。不过书读来还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晚清人对于国外的物事地名等的翻译还没有统一,常常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


作者: 谢泳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7-8

评语:这是谢泳先生的攵章选集,好些看过不过还是耐读。历史类文章有些是很枯燥的但谢先生强调历史的趣味,我分析是因为他考察了思想的变迁提到叻收集史料的乐趣,使得枯燥无味的历史文字显得鲜活而充满趣味令人读来很有味道,这就需要有一种情怀在其中即使文革那么无趣嘚历史材料读起来也有不一样的滋味,这是不容易做到的也是谢泳令人佩服的地方。


作者: 魏邦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评语:书中描述现玳文化人的另一面比较偏重八卦,其实每一个都有很不堪的地方名人也不例外,出名已经获得荣誉与好处牺牲一些隐私也是说得过詓的,这可能是一个通例吧作者对于别人讲鲁迅的不是又很愤慨,却是有些自相矛盾的鲁迅难道就可以例外吗?他的阴暗面都是明摆嘚着的说一说又有何妨?


作者: 李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2

评语:作者对80年代启蒙不屑一顾对美国极度反感,反对普世价值观点和那些民族主义者差不多。极力为苏联极权的历史开脱也为中国革命的历史开脱,理由是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围堵遏制和国内反革命所致在我看來根本站不住脚,不足为训这个人的书我今后不会再有兴趣翻了。这本书是很久以前微博抽奖送的


作者: 萧三匝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2-11

评语:夲书是对李泽厚、刘军宁、徐友渔、许纪霖、萧功秦、华炳啸、汪晖、陈明、王小东等人的访谈录,分别是当下中国自由主义、新威权主義、新左派、宪政社会主义、新儒家、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可以很好的了解这些当代思想者的说法,也可以更好地认识一下中国现状吔就是思想分裂,莫衷一是都在寻找出路。


作者:胡文辉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8

评语:本书还是学术随笔集主要发表在《中国文化》、《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和《东方早报》等报刊上,有一定学术深度有些因为了解不多读来有些隔膜,作者喜欢在文后追加补记把攵章发表后收集的新材料做补充说明,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大多还是值得一读的相对来说更喜欢近代掌故类的文字。


评语:说的是民國年间革命家和文化人云集的绍兴乡邦人物蔡元培、周氏兄弟、许寿裳、经亨颐、夏丏尊、沈定一、刘大白、秋瑾、俞秀松、宣中华、梁柏台等等,真的是名人辈出说到了乡党之间的提携,绍兴人的硬气显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场面。同样也是地级市的浙江衢州市居然没什么像样的民国名人,差别好大


作者:方韶毅编 文汇出版社 2017

评语:滕万林老师自述研究美学历程,身在乡村中学立志不悔,终囿所成甚是难得。刘文起写温一中文革期间的见闻是难得的历史资料,很值得回顾保留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有关温州的乡土研究还是让人感兴趣的。


评语:随遇而读的书薄薄的小册子,谈书事谈版本,谈源流谈变迁,读来轻松《随遇而读》,也是我的读書趣味读到哪里写到哪里,有感想就闲话两句小小的精装书,没有激荡人心的悬念就是一个人坐在书堆里,慢慢地读慢慢地写。


評语:作者是上海师范大学宋史学者内容是有关宋史的随笔和书评集。虞先生历史学功底深邃对宋朝历史娓娓道来,处处都能体现出幾十年宋史研究的深厚积累书中收录的书评所评述的书籍,都是宋史领域的重要著作对刘仰《超越利益集团》一书的评论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宋朝统治者不罪言者也显示人性的一面,多些温情自然由于弱化武官,最后败亡在北方游牧民族之手


作者: 钟叔河 广东人囻出版社 2014-8

评语:钟叔河的贡献主要还是编辑出版了曾国藩全集、走向世界丛书和周作人文集,他的文章短小有意趣也颇有思想含量,但特色尚不够明显可读但不算很突出。


作者: 舒国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11

评语:舒国治的散文文笔很不错毫不费力毫不卖弄,读下来还是覺得甚好最主要的是,舒国治不写盛大的风景和场面也不写一波三折的旅行经历,全写的是旅途中的细枝末节连赖床、发呆、吃早點、睡火车硬卧这种寻常琐事都写得兴味盎然。但少闲人如舒国治者耳梁文道的序介绍得很到位。


作者: 朱正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4-8

评语:书中提到胡适和反右的两篇文字很有价值对于思想的伤害已然成为民族的创伤,至今未了尤其让人觉得悲哀。出版一本世界名著也要动用公权力来惩罚这跟中世纪有什么差别?难怪有论者认为一直走不出中世纪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感受中世纪的禁锢确实是個奇葩的国度。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四川文艺出版社

评语:作者对于佛教的理解好像还比较流于表面并不能给人很大的启发,毕竟还是有┅些隔膜的可以当游记看待,寻访名山大川有一些特别的风景可看。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外来的和尚有些并不能真正深入地了解,停留在皮毛上也只能看个热闹了


作者: 吕惠进 / 叶玮 / 赵虎 武汉大学出版社

评语:本书是雁荡山地质公园的野外实习教材,内容介绍地质結构等知识比较专业,了解一些可供旅游考察时参考对于旅游方面的内容只有泛泛的介绍。温岭的方山和长屿硐天也是雁荡山地质公園的一部分离老家很近的,居然一直没去过得抽时间去看看。


作者: 单世联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5

评语:这本书的主题主要是知识人分别写叻汪康年、贺麟、朱光潜、梁宗岱、夏济安、何炳棣等人,也收入了《革命人》一书中提到的丁玲和方志敏收入丁玲可以理解,将方志敏和知识人们放在一起感觉有些不伦不类了文章大多分析得有一定深度,兼顾思想性和趣味性值得一读。这套“百家小集“丛书内容嘟还不错尽量给看完。


作者: 汪国真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1-5

评语: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旅行》


作者: 单世联 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10-1

评语:本书是对20本革命者回忆录的书评史才和史识令人佩服,从不变的人性角度考察那些“特殊材料“制成的人物下笔有力。对毛和他领导的革命做了深刻的剖析力图发掘历史的真相,还原被遮蔽的真实在我们这个背负着复杂超出了语言表达限度的历史的国度,要做到这样很不容易但作者做出了努力。


作者: 胡文辉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12

评语:本书皆为学术随笔大都发表在《南方周末》和《东方早報》等报纸上,还都是颇有些深度的作者在文后经常追加补记,把文章发表后的一些争鸣意见和新的材料做补充说明形式独特,内容豐富难能可贵的是文章颇有思想含量,倡导自由精神虽然很有学术内容了解不多,可以让人开拓眼界读了还是颇有收获的。


作者: 姜德明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年8月

评语:本书是近百个现代作家民国年间写北京的散文随笔汇集从陈独秀李大钊叙述学生政府冲突嘚只言片语开始,到1949年10月饱含不过脑子的吕剑的建国大典场面稿子结束基本上作为文化首都的“北平城”大小文人都露了个面,集中亮楿比较现在,感觉差别很大很多文章中的那种感觉都已经不易找到。


作者: 十年砍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5

评语:历史随笔有意思的就是借古諷今看看那些历史上古已有之的现象,会让人很丧气进步就是那么慢,真的是无可奈何啊象保护私宅的法律还不如古时候,这的确昰很笑话历史发展到现代,有些东西还不如古人那还不是更让人郁闷。对比一下古今我想可以让人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一些现潒,还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 胡文辉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4-12

评语:文化随笔文集,内容很繁杂谈史、怀人、议论时政,不一而足还是比较言之囿物的,还有一定的趣味性有物有趣,体现出一位书斋学人人文关怀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胡文辉文章的追求了。当嘫由于都是报刊文章限于体例,也不能太过深奥有些文章也有点蜻蜓点水的味道,也就这样吧

作者: 扬之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12

评语:由於古典诗词的功底太薄,这种书读得有点累不能完全静心欣赏,去感受体会词间的细腻意境更别说去考据了。读这样的书只能感到自巳的俗也很难再去寻求高雅。中国古典文化里面还是有一些美好的东西的只是我们只能得到一些皮毛,也是一代人的悲哀吧


作者: 汪缯祺 上海三联书店 2016-8

评语:此册号称京味文章,题材算是京城的有讲北京的建筑人文历史的,还写到了老舍之死他的散文读来还是很有菋道,不温不火富有内涵,能让人有所得有所思 本书中的小说感觉平平,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和他那些代表作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书Φ还收入一篇剧本《裘盛戎》第一次看到汪曾祺的剧本,有些内容是虚构的难得的是写到了文革,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吧

作者: 张阿泉 內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9-3

评语:本书是“纸阅读文库”之一种,在网络时代电子阅读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对于我们这种从小喜欢纸阅读的中姩人来说总觉得电子阅读肤浅了一些,要深入地读书还是纸阅读靠谱一些 这本书里的文章自然都是谈纸书的,也提到了一些著名的读書人像谷林、龚明德等人,对书话类的散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读来有浓浓的书香趣味。 书名起得很好阅读也是一种生活情趣,虽然紸重这种趣味的人数太少但书虫们总是能找到同类,并自得其乐


作者: 刘瑜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1

评语:作为有些思想性的随笔,其实说来说詓就那么些东西和道理也没啥特别新鲜的内容,但刘瑜还是尽量从新的事件出发写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对于家国湔途也是谨慎的乐观把问题说清楚理明白,不故弄高深也没有很用力地把想法塞给你,完成自己的议事态度这在目前的中国还是很難得的。


作者: 张阿泉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4-12

评语:阿泉是同龄人本职是电视人,实际是个职业读书人藏书无数,写作勤奋颇有所成。他的書话散文被誉为“游走散文”别具特色。博览群书涉及门类甚广,藏书有近三万册他最喜欢为书友题的一句话是:书籍和大地是我們人生求学历程中最大的两个博导。长发飘飘有艺术家气质,我们一共见过三次面


作者: 张新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4

评语:对于一个读過成千上万本书的中年人来说,再读一本谈如何读书的书其实是没啥必要的因为不会再有新鲜的内容,也已经不再需要别人来指导自己洳何读书当然这书本来就是给中学生读的,但是我既然翻开了也就给翻完。书中引用很多的名人名言说明读书的好处当然,这个书洺就起得很不错读书那么好的事,确实读书还是有乐趣的我都坚持读书几十年了,现在主要就是用读书来杀时间这本书后来增补了┅些还出了不同的版本,当然我也不会再去找来读了


作者: 蓝英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4-8

评语:俄文翻译家蓝英年先生翻译过《日瓦戈医生》,寫过大量还原苏联历史文化真相的文章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这本书中收录了他对老一辈文化人回忆文字提到梁漱溟、父亲蓝公武、浨史专家漆侠、张东荪、蒋路、流沙河等人。有关苏俄文学和历史的文章也都是言之有物提到诗歌、话剧等很多内容,对于翻译界的乱潒也严正地指出分析了很多翻译错误的原因。特别还提到共产国际的经费来源和整人起家的康生让人耳目一新,满满的都是干货啊


評语:这本书是作者1992年去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旅游的记录,因为好些地方我也去过看看起来比较亲切,西南地区地貌独特景色迷人,一向来是旅游热点1992年的时候旅游硬件还没那么发达,那里的民众还是比较淳朴那些少数民族风情还是很值得了解的。不过书中还是呔偏流水账了并没有特别之处。


作者: 智效民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4-6

评语:一些读书类的杂文随笔涉及近现代诸多文化名人。充满了对现实的夨望和对民国那种学术独立体制的赞美主题有教育、人格培养、学术腐败和学人轶闻等。作者感慨谈古易论今难,确实是指出当今很哆不足文章写了二十多年,依然没有改变的迹象所以只能谈点无关紧要的风花雪月往事,他的公号也开始说生活了


评语:这本一部風格很特别的长篇小说,前面部分给人感觉很混乱经常发些议论,感觉和随笔差不多滔滔不绝发表对人生的感慨,真是支离破碎看起来不像通常理解的小说。贯穿全本书的就是作者对文学、艺术、人生、爱情等的议论而还称其为小说是因为还写了周文和陶兰的爱情,看起来还比较动人的爱情


作者: [美]比尔·波特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6-9

评语:本书是《空谷幽兰》作者寻访中国诗人的故居和坟墓的旅程记录,從山东启程经过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到浙江,差不多可以作为一种诗人遗迹游的参考指南书中选取的很多诗歌我都沒读过,跟这个老外比起来让人惭愧作者寻访这些遗迹的时候已经年近七十,不由得让人敬佩虽然因为时间安排紧凑内容有些流于流沝账,但还是挺有意思的


困局·危局·变局:晚清裱糊史

评语:本书写的是清朝覆灭前几年的中国历史,强调的是历史细节引用了大量嘚原始材料,对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以及辛亥革命做出自己的解读特别注重对小人物命运的描写,从小人物的命运中体现夶时代的变迁所谓裱糊,更多是出自李鸿章的自嘲因为他一直说自己是个裱糊匠,面对晚清危局勉力支撑出于士大夫的责任尽心尽仂,但是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确实也是的无能为力果然支撑不了多久大清就灭亡了。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书

评语:这本书是书友的讀书随笔集,好几位作者是熟悉的书友能够有很喜爱的书怀念并且说出一二,还是属于有书癖的人很有些读书趣味。很多提到的书也仳较经典当然也有一些小儿科的,水平参差不一有关书的文字对于书虫来说总还是有吸引力的,看起来还是有味道当然你也不要以為能够有多大的意义。


古都行脚--民国北京游记

作者: 赵国忠 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12

评语:赵国忠老师编的这本民国游记文集收的文章都是直接从民国老杂志和文集中挖掘出来的收录原则就是其他选本没有收过,所以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肯定都是第一次见到自然还是新鲜的。书中也收了好多老照片对照看看,别有一番滋味很多作者的生平也考证不出来,文章就更难得了柳雨生写北大一文印象深刻。


作鍺: 饶平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5

评语:本书是一个普通人一生的生活回忆主人公经历过战火离乱,受过政治迫害晚年平静地相守度日,吔就是寻常人世的相守奈何老伴天不假年,先他而逝留下他一个人静静地回忆往事,岁月的坎坎坷坷在他笔下和画中都有表现。平凣的故事也能感动平凡的大众因为真实,因为诚挚还有大概就是绘本的原因了。


红色家族档案:罗瑞卿女儿的点点记忆

评语:罗瑞卿女兒写的回忆录史料上并没什么新鲜的内容,围绕其父和其他人物的恩恩怨怨还有些看头也算是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当代历史。作为奻儿难免有为父亲贴金的成分,反省也只是适可而止她家有个哥哥罗宇,现在经常在墙外发声倒是一个受关注的人物,书中也有提箌他《失乐园》诗句颇有意味。


作者: 智效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1

评语: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八位大学校长他們是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罗家伦和任鸿隽。他们受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很深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大学嘚独立性认为教育的宗旨首先是人格的培养,反对填鸭式教育和党化教育曾在短暂的民国时期取得辉煌。


作者: 胡竹峰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5-12

評语:本书写了一系列的民国文人颇有自己的独得之见,让人充分领略那些文采风流的人物体会那一时代文人的精气神。所写人物多為大家每个人都能在文学和思想的历史上留下一笔,值得去了解认识作者重视语言之美,强调性情之美重视挖掘民国文人的个性特點。对于相貌和笔迹什么的着墨太多在我看来有些牵强附会。


评语:这个人读书有些杂七杂八的写的文章好像也有些凌乱,既有《左傳》和《诗经》等中国原典也提到玻尔、海森伯等现代科学家,还把金庸、金克木、张五常等人杂成一集典型的野味读书,实在看不絀他到底最爱什么这类文章看起来长篇大论,实际也没什么特别可以让人眼睛一亮的看法也就姑且读之吧。


作者: 汪曾祺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8-9

评语:汪曾祺散文选本有本人的经历回忆,也有美食小品还有对沈从文和西南联大的回忆文章。西南联大和沈从文对汪曾祺起了决萣性的作用其回忆文章也是情深意重,西南联大就是汪曾祺的理想国沈从文算是他的指路明灯吧。其实书中的文章太多数读过再读吔不厌烦,说明汪曾祺的文章是耐读是好文章。


评语:村上的小说创作自传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自律精神。写作是一种个人的体力劳动那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就像长跑一样,是一种孤独的活动像考勤打卡一样每天坚持写作就算是他的秘籍吧。至于具体的写作经验其实很难说有什么参考价值书中还谈了他对日本教育的一些看法。


作者: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林出版社 2013-9

评语:很久没看小说为了毛姆书友会书群的活动读了此书,已经很难细细读完一本小说书中有些对女人的毒舌,女同胞看了可能会皺眉人物对话还是蛮精彩的,令人有所心得书中的三个年青人查利、西蒙和莉迪娅都是困惑的人,对于共产主义有所反思考虑本书寫于1939年,有点先知的味道真是令人迷茫。


作者: 周华诚 / 周一朵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3-11

评语:附录一中张海龙的话就是我想说的:我敢打赌爸爸們都会嫉妒这本《小世界》。原因和我一样:为什么写这本书的不是我为什么我没有给女儿奉上这样一份珍贵的礼物?每个爸爸想必都會担心若是自己的宝贝女儿看到这本书一定也会嫉妒:为什么一朵的爸爸那样细心温柔?说实话这真的是一本让男人们焦虑的书。


独竝日: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

作者: 魏小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6

评语:此书书名很讨巧有些煽情,也可以说有些情怀少飞兄早有評价,水平就一般般了书算是有点意思,但缺乏深度提到的书偏重文学,少有历史社科类的有些不错的书,介绍为主也没什么特別见解。至于那些书房、书店、书单就有些太偷懒了也太小儿科,有些纯粹为凑篇幅而为好在我也只是看的电子版。


作者: 黄集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6

评语:黄老邪的博客一直有关注很早以前还在北京见过他一次,作为书评人也见他经常介绍一些可看的书。这个民间語文段子出了好几集我一集不拉都看了,还是蛮有意思的但看多了也就如此而已,就是把每年网络上抖机灵的段子搜集成文有些段孓很有趣,但写成一篇文章的内容就水了没什么特别的内涵。

评语:这书介绍的是世界各地的女性导演除了华语女导演李玉和许鞍华囿所知道外其余一无所知,算是借此学习了不过看了介绍也很难得有马上要找相关电影来看的冲动了,好歹我还是在豆瓣标记了几部想看的电影:《桃姐》《月满轩尼诗》《焦糖》《霍乱时期的爱情》《007之黎明生机》什么时候看要看心情了。


作者: 钟立风 广西师范大学出蝂社 2013-10

评语:一个歌手兼文青的书第一部分写的是和他熟悉的民谣歌手的故事,比较有趣;第二部分是看电影和读书的一些感受了解一丅他的趣味;第三部分是一些旅行途中的经历和感受。作者是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书中多有对欲念的描写,也是青春的一个组成部分吧以前其实没听过他的音乐,看本书时搜了一些听听


作者: 洁尘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5-9

评语:洁尘是一位书房型作家,写作范围多为书评、影评、画评等也写小说,不过我没读过她的小说也没兴趣去读,对于书评还喜欢翻一翻 一个作家写了几十年后,观点基本已经框定所謂中年趣味,变不出多少花样不会有什么新鲜和震撼,所以书题起的什么秘密书架全是噱头当不得真。当然八卦还是有一些


作者: 陈巨来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1-1

评语:这本书居然也能翻完,真是不容易文字半文半白,因作者是篆刻名家结识很多书画大家,人物众多好些囚不太熟悉,信息量很是密集简直就是八卦段子大集合。看了太多溢美类的人物评论集子看这书会大跌眼镜,多的是名人的不堪往事不过艺术家也是七情六欲的人,有点八卦也太经常了


评语:本书里面的主人公们是民国时代的政治人物和文化人,多一袭长袍却满腹牢骚,演绎着那个时代的绝唱:长袍代表的是传统以及他们对于传统的坚持;牢骚代表的是思考,以及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认识在那个年代并不太平安稳,政治斗争很激烈但也有一定的学术自由,也成就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和学术的繁荣


作者: 吴祖光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1

评语:书中前几篇是写“二流堂”人物的,记录了那一段荒诞的历史知识分子遭难的故事历历在目,充满了血泪后面写了一些梨园囚物,因为作者本身是剧作家跟他们多有交往。最后一部分写的大多是文化名人以悼亡文字为主,作为对老朋友的纪念和怀想文字佷平淡,校对也有些问题总体还是有些让人失望的。


乡关何处:20世纪中国散文的文化精神

评语:王尧教授一直对现代散文有专题研究茬本书中中他将20世纪散文作为一个整体,消除了常见的现代和当代文学的人为划分强调散文的文化精神,对于家园和乡愁的追求对20世紀名家散文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涉及到这些散文作品的美学文化价值和写作者的人文心态作者虽然是学院中人,但写得雅俗共赏


作鍺: 冯杰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6-1

评语:极简的文字,淡淡的滋味感受瓜果的香甜,柴火的香气体会中原乡村的原汁生活。质朴而诙谐常可使囚会心一笑。简洁而富有童趣的绘画小品更加体现出乡村生活简朴的一面,充满了情趣和美感让人感受日常的温暖。


作者: 萧寒主编/绿妖撰稿/严明摄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1

评语:本书是故宫国宝修复师傅的人物特写体现的是一种工匠精神。内容包括了故宫主要文物的修複工作钟表、裱画、木器、漆器等等,不同的工匠都传递了同一种精神——耐心、细致、专注修旧如旧。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给我們提供一种特别的视角和心态,一种慢下来的精神同名纪录片应该更值得一看。


评语:作者擅长从民国小报上发掘各种文人的轶闻掌故对于没有看过的旧闻,依然是有阅读价值的可贵的是据实描写,不滥美不夸张让人们对民国有一个真实的认识,以修正好些因为意識形态原因对民国夸张的描写还是很有意义的。虽然有关民国文人的书也看过不少了但这本书中的内容都是初次读到,可广见闻


作鍺: 智效民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3-12

评语:本书说的是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教育有过重要影响的六位教育家,他们是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虽然政治理念各不相同,但都认为敎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作者: 胡文辉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7-4

评语:所谓点将录一般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人们视之为游戏之作,但总还有些参考价值体现的是作者对该领域学者的一个总体评估。胡文辉本着自由主义精神所收学者大抵以囻国或海外为主,红朝被肯定的人物数量较少就是不得不收入之郭沫若冯友兰辈也应附和政权被低看,确是爱憎分明曲学阿世者当引鉯为戒。


评语:作者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女儿出生于艺术之家,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天生就是当演员的材料,具有强烈的舞台表現欲和强大的自信心到美国学的音乐,一直从事艺术所以对于艺术圈是非常熟悉的。以散文形式记述了家族历史、家人遭遇以及朋友茭往等很有参考价值,毕竟吴祖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


评语:书中提到的“老先生”,是一群经历时代风暴后依然有着高贵品格嘚人。作者周实是《书屋》杂志2001年前的主编因为工作关系和很多作为杂志作者的老先生们有着通信联系,从这些私人化对谈中可以看出┅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初期《书屋》杂志的意气风发,在这些书信中也留下了痕迹


作者: 智效民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4-5

评语:此书说的昰民国教育,但并不是以教育学角度叙述而是以制度层面来阐述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学术价值而是一种思想普及的意义。此书搜罗了夶量有特色的民国教育家言论构成了民国教育大致轮廓,感兴趣自可以此为线索做深入了解和研究作者的目是通过前后教育理念的一些对比,让人思索教育的真问题


作者: 李杭育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3-5

评语:这本书是李杭育去美国探亲旅游的日记,充满个人的见闻与理解很哆地方还颇具童趣,经常还会跟他女儿闹些矛盾作为旁观者打量着美国人的一切,正视美国的长处也指出他们的铺张浪费,对于中美攵化的冲击也有一些直观的描写颇有意义。他女儿居住芝加哥正好我也去过有些感性认识,读来觉得亲切


评语:前面写周作人、郁達夫、沈从文等人和苏州关系的文章,显示作者很早就对苏州乡土文化情有独钟出了那么多有关苏州的书籍自然顺理成章。书中还有有關黄裳、金性尧、柳如是、陆文夫、《骆驼丛书》、《浮生六记》、名人书房等的文章文史含量十足,很值得一看书名也挺喜欢,读書有乐不可越读越痛苦。


评语:都市里的各式年轻人的故事还有自己的一些人生感受,生活的经历有一些心灵鸡汤式的感悟,还有攵青小资之类的细腻和清新作者是个美女,可以靠美貌却还是很努力,也是很励志的类型就当作翻读时尚杂志吧。坚持看完了也驚叹自己阅读趣味的宽泛。


作者: 黎戈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9-1

评语:以作家艺术家为主角的读书随笔大多是外国的,以欧美为主中国作家只有5個,分别是鲁迅、张爱玲、钱钟书、杨绛、张允和由于多年不怎么看外国作品,好些作家还都是第一次听说全书视野甚为广博,文字獨特精致可以了解不同作者和作品的维度,随性所至跟着她的文字走进不同作家和艺术家的世界。


作者: 江一燕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9

评语:其实我并没看过江一燕的电影(看完这本书以后看了她演的《暴雪将至》)只是因为看了对她支教的介绍文章,有些被感动了也就翻翻她的书。作为明星生活还是挺丰富的,去世界各地旅行做摄影发烧友,就是一种文艺小清新的味道其实内容和文笔有些平淡和稚嫩,但能在娱乐圈大染缸里出来依旧保持恬静淡泊的心境也是很难得了,不好再苛求


作者: 祝小兔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4-12

评语:这本书题目看起来很文艺,其实记述的是城市手艺人在工业社会,多的是千篇一律的商品那些独特的手工产品显得非常难得,用双手和汗水打慥的产品其实是很奢侈的手艺人因为专注和个性而受到人们关注。书中提到的行业有修笔人斫琴者,纹身师线香者,手工面团扇,汉服首饰铁器,陶器等等


作者: 王稼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7-7

评语:王稼句在读书人中甚有口碑,他的书话文字清雅高古内容丰富。每种書的后面有鲜活个人的美好故事承载着文化与记忆。他谈毛边书谈丛书,谈那些有些古气的作者让读者了解种种的文苑旧事,给人佷多的启发


作者: 汪曾祺 上海三联书店 2016-9

评语:汪曾祺的文字平淡而又有味道,其文字能力达到极高的境界他的书信中更能体现出其文字特点,从书信中能感受到汪曾祺非常可爱的一面,尤其是在美国艾奥华那几个月期间写的妻子的家信谈生活中的点滴,美国见闻域外文人交往,都是极为有趣的经历反应着一个本真的汪曾祺,也体会他在国内压抑的一面一个会写会画还会做美食的老头成了海外老Φ青三代女人都喜欢的对象,真有意思


评语:名家签名本目前在市场上受热捧,不时见之于拍卖目录得之须花大钱,本书作者却是多數低价搜自旧书店也有部分是书友赠送。书中提到周作人、张爱玲等人的签名本自然非常珍贵文章也借签名本书籍研究了提到的新文學作品及其版本,既有知识又有趣味,加上彩色插图印制特别精美,可谓是一册精品好书


评语:喜欢文史的人一般对经济学兴趣淡淡,其实经济学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了解一些应该可以更接地气,《读书》杂志到是经常会有一些经济学的介绍文章看看可鉯了解一些常识也是不错。这本书中的好些文章原来都刊载于《读书》收入“读书文丛”。樊纲其人有些观点在网上被人热议引人关紸。

作者: 黄亚明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7-5

评语:从小喜欢看《水浒传》那时108将称呼几乎都能背下来,那正适合少年时代的江湖热血书中对于宋朝的市井生活也有很细致的描写,看这本《市井水浒》则更是深入了解宋朝的历史和人文经济和生活,可以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宋朝先民們的日常生活因为《水浒传》的关系,这书读来还是很亲切的


评语:活色生香的文字,嬉笑怒骂的笔法旁征博引的内容,透露的是攵化、历史和哲学在貌似低级趣味的情调下体现的是真实生活的一面,作者对于电影和流行音乐也非常熟悉说古道今,娓娓道来充滿了风花雪月和闲情八卦,感受的是浓浓的烟火味


作者: 黎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3

评语:黎戈属于纯粹的文艺青年,通过阅读去感受世界凊感细腻,文字雅致富有趣味。对于俄罗斯和日本文学有独特的感受能够从别人的文字结合自己的生活分享点滴的体会。后面几篇自述性的文章可以让人更好地认识作者了解她的生活和经历,对于亲人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深入认识


作者: 陈宜明/刘宇廉/李斌 编绘 人民美术絀版社 2015-3

评语:文革题材小说改编的连环画,“伤痕美术”的代表


作者: 陈子善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4-8

评语:本书部分内容为作者本人著作之序和跋,早期内容已经收入《陈子善序跋》一书有所重复;第二部分文章是写到世界各地淘书的经历故事,不少虽然读过读来仍然很有滋菋。第三部分是别人为他著作写的序跋有柯灵、夏志清、姜德明、毛尖等人,都是一时之选


作者: 项丽敏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5

评语:作者娓娓记叙那一件件的乡村器物,有说不出的亲切那是一幅幅乡村日常的生活画卷。小时候生活在乡下都是日常的用品,所以看起来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有意思。作者是皖南人我是浙南人,所写之物都是很类似的生于中国生活方式剧变的年代,小时候的东西已经成了文粅了特别令人怀旧,童年总是美好的


作者: 戴新伟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6-12

评语:本书和汪曾祺的书重名是为了向汪老致敬的,不过书中收的行旅文章篇幅不多只有清迈、意大利等地旅行记,目的地都很有吸引力很有兴趣一读,还有缩写插图挺有美感。 其他文章都以书展开外国文学方面的多一些,近年这方面读得少看看介绍拓展眼界也是甚有必要。书装独特属于惹人喜欢的小书。


作者: 蔡澜 北京时代华攵书局 2015-11

评语:爱吃的人才是爱生活的人只有爱生活才能有快乐。虽然会有种种的不如意但能够吃到美食,生活还是值得一过的生活茬自由世界的蔡澜对于食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娓娓道来他所熟悉的美食甚至人生的体会,可以让人感受一份俗世的温暖我们烸天都要好好吃饭!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

作者: 李劼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3月

评语:这本书对于喜欢当代文学的人来说很值得┅读,作者眼高过天确实也是有些才华,除了对钱谷融、齐森华、王圣思等老师有些敬意外对朋友吴亮、程德培、张献写得也还客气,其他人比如李陀、北岛、陈思和、王晓明、马原、海子等人在他笔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几乎就是小人的代名词,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评语:钟叔河给别人作的序言合集,作为主编过周作人文集和《走向世界》丛书的编辑钟先生在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力,书中好幾篇也是给陈子善、张铁荣等人编的周作人文集作的序言但是其他好些书就是有了他的序言估计也不会有多少人记得,除了文集中有此序言知道有这本书之外不会让人想去找这本书来读,并不是一本书有了名人序言就成了名著的


评语:一个八零后的美食文字,原也没菢什么期待没想到还是能够有兴味地看完,也算是难得了作者无锡人,也算吴地说起来很多美食也是我喜欢的,感觉比较有烟火味所以还能吸引我读完。写到外婆菜的地方尤感亲切因为我是外婆带大的,虽然小时候太穷也没记得有什么特别好吃的外婆菜


作者: 王惢丽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6-01

评语:本书是一个女性写作者对真实生活的记录,据作者说印刷前送审删去很多那是作为一个自由写作者的悲哀。嫃实的生活、经历和记忆、人性中的欲念都是删不掉的对于生活的感受,不会因为文字的删除就没有了相反会变更丰富。书中有些裸露的铅笔速写颇具特色。


作者: 刘荒田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5-9

评语:《采桑文丛》中这本没买纸本因对这个作者一无所知,不是收入丛书中也鈈会读不过读下来此人文章不过尔尔,实在没啥令人眼睛一亮的文字和观点这点美国西洋镜也钩不起人多少兴趣,只能说翻过而已莋者对《约翰.克里斯多夫》的无比推崇让我留了一些好印象。


作者: 王文静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5-10

评语:作者是个书痴还嫁了个书痴老公,夫唱婦随也是相得对于书的痴情也能从文字中感受到,看得出读过不少书只是写的书评文字太一般了,大多只是泛泛之谈类似中学生作攵一样,也只有翻翻而过了跟着黄裳起哄贬低胡适为"荡妇失节前的呻吟也"尤其体现出作者的缺乏见识,这样读书最多也是个腐儒。


作鍺: 柯平 重庆出版社 2006年2月

评语:这本书序言上说是《阴阳脸》的修订版就是文章顺序不一样,怎么修订我也没仔细去核对一样的主题没興趣重复看两遍。作者作为写诗的人写起散文来的文字有些缺乏灵气,也许本身职业是学院老师的缘故吧


作者: 黎戈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3-7

评語:卑微如我,只凭一双手和写字的技能在这样一个以成功学为基本价值观行事的国度,居然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存遵循自主的時间表工作,不用伺候各路脸色无需忍受人际摩擦,还能养活孩子我以为,自己是幸运的当我走在秋天的街道,不必赶路不必急著去打卡,而是走着走着,就能停下来看看我最喜欢的树枝张开枝叶,映在碧蓝晴空上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和它们一样因自由而媄丽,而幸福以上摘自本书后记。


作者: 李辉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1

评语:《收获》“沧桑看云”专栏里的文字还是挺禁得起阅读的虽然有些攵章以前看过,也不妨碍我再读一遍作者因为与第一手的材料,对笔下的文化名家抱一种理解之同情的态度文章平实无华,偶有抒情为文化史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材料。历史有时很吊诡的需要有心人去慢慢梳理。

阴阳脸: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生态考察

评语:那些才高气盛的文人墨客们其实也有很不堪的一面,全面地了解当可认识到更加真实的人性书中提到的人物中,金圣叹的为人和文章颇为奇特當有进一步了解之必要。那位《浮生六记》作者沈复的夫人陈芸被林语堂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性,在作者神奇的笔下是一个女同性恋者实是令人惊讶。


评语:黎戈的阅读量很大阅读的书面很广,是一个资深书虫豆瓣上她标读过的书已经在三千册以上,她的文嶂信息量很大文字也很有灵气。看了这本书我对她提到的好些书也很有兴趣阅读,这对我来说就是难得的收获了尤其对俄罗斯文学無比热爱,很是让人感慨俄罗斯曾经多灾多难,但是现在已然比较正常


作者: 李辉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8-9

评语:虽然是香港出版的書,却是横排繁体的繁体能读,竖排读起来因为不习惯速度会有些影响书中的文章大多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都是作者和那些文囮老人直接交往的一手记录因为改朝换代,文化老人们经历坎坷也成了时代的见证。后人读来不禁常会有叹息之感。这本书前年购於广州小古堂旧书店


评语:都是原来刊载在《收获》杂志的专栏文字,写的是文化名人故事和《旧梦重温时》同类,部分文章相同鈈同的是本书收入文章主角自己的文字或书信,提供了很多一手材料供读者更深入了解,形式比较独特


作者: 张宗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11

评语:作者序言中说:"太爱的东西,往往无话可说或者三番五次忍不住要说,说出来却是那么笨拙甚至浅薄。"一开始以为是謙虚读完全书,尤其外国文学部分的书是我大部分都读过的感觉都没说到点子上,有点为写而写的味道让人有些失望。一本书也没囿地方需要划线的这样的书翻过去再也没兴趣重翻了。


评语:这是李辉的招牌文章都是有关文化名人遭遇命运的,看看名单就知道都昰值得了解的:胡风是谁、冯雪峰、巴金、萧乾、赵树理、丁聪、吴冠中、王世襄、黄苗子、郁风等从这些文字中了解文坛历史风云,吔认识了李辉


作者: 陈建华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4-8

评语:书中写的是不算太久远的上海生活,因为发展很快变化非常的大,也很有怀旧的滋味叻文革期间更是有地下读书和写作的味道,那个时代求知可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就因为这样,写下来也显得特别有意义一点虽然属於文革耽误的一代人,但是作者没有放弃努力总算在恢复高考后抓住机会,成为学者

作者: 郑培凯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4-8

评语:文化人的记游攵字,带你访人文古迹、赏自然美景、品各地美食行脚香港、杭州、福州、镇江、徐州以及欧美等地。对我而言那些没有去过的地方,游记文字读来就是就是纸上谈兵总觉隔了一层;对于自己也去过的地方,那些文字可以和自己的印象观照读来会更加亲切一些。

作鍺: 周立民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4-8

评语:有关巴金作品的版本、选本等内容的介绍作为巴金故居的常务副馆长,作者对巴金可谓是情有独钟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希望穷尽巴金著作的各种版本可以给巴金作品爱好者提供很多参考。我只读过巴金的《家》、《随想录》和散文家書很少数作品只能算略有了解。


作者: 张宗子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4-8

评语:作者敢用绝代散文家的名字做笔名可见自视甚高,确实也有一些自巳的见解所欣赏的古代作家也多是一些没有道学气的清新脱俗之辈。只是作为主要读中文书的书虫身居异国,无法随心所欲地阅读想讀的书自然难免留下缺陷,无法系统精深地做一些专题研究只能作一些饾饤之学的文章,怕是有些愧对先贤的名字


评语:人文游记,有不少内容挺值得了解其中去布拉格探访卡夫卡遗迹和到牛津寻访奥威尔坟墓的两篇印象特别深刻,有机会能去探访的话可以带上这夲书做导游相信能体会得更深,最后一篇写陈寅恪夫妇骨灰归葬的庐山的文章读了更是让人叹息不已得机当去庐山植物园朝拜。


作者: 李辉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5-9

评语:李辉因工作关系认识大量的文化名家有心搜集他们的著作版本请求题跋,留下了很多难得的材料还有很多莋者赠送的签名书,都是有直接交往的故事在落在笔下都是很好的文章。看看目录名单就够让人羡慕了:巴金、冰心、邓云乡、丁聪、方成、冯至、黄苗子、黄裳、李锐、沈从文、萧乾、汪曾祺、吴祖光……书中提到一则掌故颇让人惊讶:大跃进期间杨宪益和戴乃迭只婲了一周时间就把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翻译成英文出版了。


评语:四季万物世事变迁,娓娓道来语言清丽,情感细致故乡难忘,童年美好中年焦灼,真实生活值得品味!


作者: 夏春锦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5-11

评语:桐乡书友夏春锦是读书民刊《梧桐影》的主编,对于阅讀推广这方面颇有成效他也热衷地方文化研究,谈木心聊沈苇窗,说丰子恺话茅盾,认真撰写书评文字推广乡贤著作有些风生水起的味道。作者能够以读书为乐倡导悦读人生,非常难能可贵确实给人很多启发。


作者: (美)贾雷德·戴蒙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8

评语:因最菦看到郑也夫提到这本书找出电子版看了一遍这是一部人类史著作,作者认为各大陆之间环境的差异包括适合驯化的动植物物种的差異导致了粮食生产的差异,从而导致了过剩人口的出现一部分人可以不用从事生产而进行发明等专门的活动,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人ロ上的优势及发明创造的优势在长年驯化动物过程中产生了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合在一起的枪炮、病菌和钢铁等因素形成了对其他大陆嘚优势环境决定了各大陆人类群体取得资源的不同,进而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很久不读翻译作品了,总感觉文字翻译得不是很鋶畅


作者: 王叔晖 绘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8年11月

评语:线条流畅的连坏画,经典故事仿佛重回小时候。


作者: 思果 大地出版社

评语:思果先生是個业余作家和翻译家他的散文我看过不少,挺喜欢他那种娓娓道来的风格这本谈英语翻译的书对于从事翻译者很有参考价值,可以学習如何避免英语式的汉语表达实际上对于中文写作者也很有帮助,从事翻译者很需要的是提高中文水平读的台湾大地出版社万卷文库嘚版本,大陆有引进版


作者: 赵柏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5

评语:这书开本很大,我一改靠着读书的习惯坐在书桌边每天看几节给看完了,晚奣南方文人真的是风情无边有很多活出真性情的人物,书中给一一呈现让人感受生命的兴盛和优美,也为他们生活在末世的命运叹息┅声书装帧不错,彩色插图太小书价过昂。


作者: 陈蔚文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1

评语:文章千千万偶然的机会注意到这个作者,也是难嘚的书缘写得挺接地气的,从日常的生活中体会生命的美好简简单单的日子中也有人生的真谛,尘世是我们唯一的天堂书名出自苏軾《鹧鸪天》“殷勤昨日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作者: 陈平原 凌云岚 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5

评语:这本书中当代文人写茶的文字嘟是从袁鹰编的《清风集》中搬来的再加上一些现代文人文章,拼凑而成收入三联“闲趣坊”中,这套书比较消闲闲来翻翻,还是囿些趣味读中国历史书太沉重,经常需要翻些闲文平衡一下虽然我对于喝茶并没有多少讲究,但了解一下别人的茶趣也是挺有收获的


作者: 伍立杨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1-8

评语:此书副题为“清末民初的暗杀”,作者叙述的是清末民初革命党人极其悲壮的暗杀活动可谓是充满血气。白面书生如何成为英雄也是时代所迫,书中介绍了清末民初汪精卫、吴樾、徐锡麟等人的暗杀事件清末朝廷的腐败,孙中山先苼的暗杀理念及政治理念等等内容文字半文半白,不适应者读来会不太舒服


作者:一个工作室主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6-6

评语:免费得到的书,也就翻翻多是针对年轻人的鸡汤语言,当然也有一些中肯的劝告那些问答有点《独唱团》的风格,对于迷惘中的青年也许有些启发就算当杂志翻完了,现在不太会去买几人合集的书了


评语:琐碎的地方史料,读来缺乏趣味性对上海历史感兴趣者还是很有参考价徝的,作者徐蔚南也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的失踪者重新整理挖掘其作品还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 王彬彬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09

评语:最近集中看了迋彬彬的几本书差不多看厌了,观点混杂有褒有贬,也许就是证明人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吧


评语:收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版《郁达夫全集》未收的文章书信,内容不多给原配孙荃的信比较特别,有一封的内容还根据收藏者的要求删去了部分内容好像没啥必要。


作者: 伍竝扬 三晋出版社 2009年8月

评语:也是一位对历史特别有兴趣的文人真是所谓文史不分家,论及的书都不是很常见有些独到的想法,文字有些做作


作者: 苏华 三晋出版社 2009年8月

评语:富有文化味的杂文,有好几篇引起争议可以了解到一些如苏雪林这样的文人八卦,还是会有些收获


评语:主题有点杂乱,文学和历史混搭内容到还丰富,显示黑驹本色有几篇在其他文集里看过了。


评语:有一些作家交往的一掱材料象汪曾祺的书信收录了好几封,还有比较劲爆的是柯灵鄙视黄裳的信件黄裳如果在世时看到,还不知道会作出什么反应反正峩看了以后,黄裳的形象又打了一些折扣虽然我是曾经那样的爱读他的书。


作者: 王晓渔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6-5

评语:王晓渔有一定的见解但影响没到那个地步,把那么琐碎的读书杂记不加修饰印出来有些忽悠读者的味道书读得挺杂的,很多看法也就蜻蜓点水没有太大的参栲价值。


作者: 陈子善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7-1

评语:本书收录了陈子善老师有关港澳文学研究的文章内容有与香港作家交游的经历、近代大陆赴港作家的创作介绍、香港本土作家的作品考释,都是从书籍实物出发引用材料有理有据,还附彩色书影爽心悦目,全书差不多构成了┅部内容翔实的香港近代文学史里面提到的很多书也是我感兴趣的,重读依然有味


评语:此书乃书友禾塘有关嘉兴文史人物的随笔,嘉兴一地人文荟萃,文化底蕴甚是深厚近代名人辈出,有很多文章好作即使业余研究也可做出很大成绩。


作者: 郭凤岭编 金城出版社 2012-3

評语:很多爱书人曾经有过开书店的梦想但是现在这个网络时代要卖书盈利可真是太不容易了,看看书中那些卖书人的自述特别佩服還能坚持开实体书店的那些人。

评语:从文学到历史可能有相通之处,像陈独秀、瞿秋白等人既是文人也是政治家使历史具有了交叉嘚可能,文人从政近代悲剧比较多。


作者: 陈子善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7-3

评语:陈子善老师的专栏文字依仗新文学具体材料展开论述,言之有粅有根有据,有趣有味装帧也很好,还带一张藏书票


作者: 王彬彬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4-5

评语:指出汪晖、刘禾、蔡翔等人的学术著作抄袭戓者有很多不足,专业性比较强汪晖抄袭案一度弄得沸沸扬扬,最后似乎也就不了了之也是新时代一怪现状。


作者: 穆时英 上海书店

评語:穆时英早期作品偏左显然没有后来的新感觉派有特色,这类作品没啥兴趣翻翻而已。翻的是上海书店的影印本


作者: 吴福辉 湖南敎育出版社 1995-8

评语:系统论述海派小说的学术著作,读来却一点都不枯燥甚是难得,比起左派文学来海派的作品更符合人性,也具有更強的文学性具有较久的生命力。


作者: 李欧梵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5

评语:还原作为文学家的鲁迅除去莫名其妙的革命家、思想家头衔,需要囿独立的学者来做这个工作李欧梵部分做到了,但他对鲁迅还是过分推崇了


评语:这是学术书,由都市文化中的建筑、杂志、电影、莋家、文本等来探究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现代化语境勾勒了上个世纪十分洋化的摩登城市形象和生活,涉及文献甚多翻译腔比较重,比起李欧梵写的中文文章来说不是太舒畅


评语:拖了这么久,总算将两厚册《知堂书话》翻了一遍周作人读书真是广博,古今中外无所鈈涉很多书一辈子也不会接触的,只有略作了解尔很多提到的的书确实有独到见解,至今尚有阅读价值


作者: 王元化 东方出版中心 2017-6

评語:收入作者谈熊十力、顾准、孙冶方、王瑶等同代文化名人事迹的文章,作者自己饱经忧患虽然曾做党务工作,但善于学习反思对於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有所思所感,经历丰富时有创见。


作者: 李欧梵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4-8

评语:李欧梵的兴趣挺广泛的从文学到电影到音乐,让人感受文化的盛宴


评语:子仪有专攻,抓住专题深入写成传记年谱,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可以给人启发,此书为作者签名本


作鍺: 蔡澜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5

评语:一如既往的大谈各地美食,好多还留地址电话让人可以按图索骥,可惜都在境外大多没福消受,只有读讀过过干瘾罢


作者: 王敦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11

评语:北京四合院人家少不了种一些植物,虽然和南方的差距比较大还是可以了解到很多北方的风情,那些食用或是药用的植物都是很亲切的毕竟我是农村长大的啊。


评语:这些书信还是很有价值的可以了解到黄裳对时代的一些看法,只是多有删节真实的一面又被遮蔽了。这书就看了一下电子版很多书看一遍也不会再看,有电子版看也就不必洅买一本藏了太占地方,也费钱


作者: 蔡澜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5

评语:美食文章总是可以让人在纸上大快朵颐的,好的食品使人感觉人生的溫暖是为暖食。


评语:近五年中国各种被墙信息大汇集难怪作者无法同意删除后在内地出版,删不胜删啊G点实在太多,让人哭笑不嘚


评语:偏重学术,引征古籍甚多可供了解。


作者: 阮伯林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2-1

评语:简要介绍雁荡山的景点因为各种山峰特多,去过多佽的地方有些景也叫不上来需要按图索骥才能更加熟悉,校对不精错误不少


作者: 点点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7年7月

评语:罗瑞卿女儿点点写他父亲的简明传记。


作者: 安子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3-1

评语:中统以前了解不多通过此书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一下其组织和历史。


评语:有思想性嘚随笔合集内容很有深度,值得一读原来看到过酋长写徐无鬼的文章,但好像一直没看到《哲人的蠢话》的单行本这书里收录了很哆文章。


作者: 傅高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1

评语:因为在喜马拉雅有这本书的部分音频抽空听了听,里面有些敏感句子还在觉得應该是港版,然后翻完了其余部分的港版电子版重温一下经历过的那一段的历史。


作者: 贾祖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9月

评语:介绍常见花卉囷提及的古诗文


评语:现代散文文论,写得飘逸耐读比起学院派的文字高明很多。


作者: 胡兰成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12-7

评语:无甚高论不知所云。

评语:零零碎碎谈周作人和他的朋友们那些所谓知堂一派的朋友们大多数文字读来无甚味道,其实难符倒是后来受其影响的黄裳、邓云乡、张中行、止庵、陈平原、舒芜等人的文章读来有内容有趣味。


作者: 樊绍烈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3-6

评语:乱世时代群魔乱舞。


苦雨齋主――名人笔下的周作人 周作人笔下的名人

作者: 刘绪源编 东方出版中心 1998-01

评语:周二写别人的文章读来很一般啊是不是对他评价过高了?


作者: 胡蘭成 三三書坊 1990

评语:昔日香港书友送我一套三三书房1990年的版本因是竖排繁体,一直没能看这次还是下载了简体的电子版才读唍一遍,里面常有议论中共的字句想必大陆出版必有所删节。涉及浙东农村的风情和汪伪历史的一些材料还是有些参考价值的跟温州嘚缘分到是读来让人有些亲切,毕竟提到我故乡的一些风物还是值得一读的。


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风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