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诗歌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诗歌教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0|0|暂无简介
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渤海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
【摘要】: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样式。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纵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共选入诗歌180余篇(首),是初中的几倍,可见,认真研究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对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诗歌教学对于小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可以焕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提高对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视程度,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小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丰富,具有识字性、趣味性、知识性、时令性、教育性、文化性、图画性、生活性、教育性、时代性、历史性、审美性等诸多特点(为便于教学认知,突出特点,没做逻辑分类),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可见小学诗歌教学对小学生学习知识,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涵养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从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了教师、学生、教学这三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阐述了自己对于这三个方面问题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23.2【目录】:
摘要4-5Abstract5-6目录6-8引言8-11 (一)选题依据8 (二)研究意义8 (三)文献综述8-9 (四)研究方法9-11
1.文献研究法9-10
2.观察法10
3.调查法10-11一、诗歌与诗歌教学11-20 (一)诗歌与小学教材诗歌选篇特点11-16
1.诗歌的概念11
2.小学教材诗歌选篇的特点11-16
3.小学诗歌的功能16 (二)诗歌教学16-20
1.诗歌教学的概念16-17
2.诗歌教学的作用17-20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20-28 (一)教学问题分析20-23
1.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20-21
2.教学过程形式化21
3.轻视诵读体验21-23 (二)教师问题分析23-26
1.课标理解肤浅23-24
2.文学素养欠深厚24
3.整合能力欠缺24-25
4.教学方法不当25-26 (三)学生问题分析26-28
1.学的多,兴趣少26
2.背的快,忘的快26
3.唱读多,诵读少26-27
4.背的多,感悟少27
5.翻译多,欣赏少27
6.书写少,错字多27
7.识字多,形象少27
8.学的多,游戏少27-28三、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28-40 (一)教学策略28-33
1.培养学生兴趣28-29
2.创设情境体验29-30
3.加强真情诵读30-32
4.调动联想想象32-33 (二)教师策略33-38
1.提高教师素养33-35
2.提高专业水平35-36
3.更新教学理念36-37
4.完善知识体系37-38 (三)学生策略38-40
1.多书写,多诵读38-39
2.愿游戏,敢表演39
3.多体验,勤想象39-40结语40-41参考文献41-44附录44-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斯远;[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林祖义;;[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11期
王玉玺;;[J];儿童发展研究;2012年02期
刘晓东;[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李文广;;[J];江苏教育;2009年07期
胡海舟;;[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邬志辉;[J];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06期
钱理群;[J];教育文汇;2005年10期
余忠淑;;[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谭旭东;[J];娄底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敏怡;;[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刘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胡媛;[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许晓;[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夏本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孙建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解文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周良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郝秀刚;葛明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华建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炳芳;聂金全;李卫国;;[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胡心怡;王虹英;耿梅芳;张驰;;[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张浩;;[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胡芬玲;;[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许珂;石乐波;;[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王亚峰;;[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易红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严云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朱霞英;;[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杨道宇;[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向海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乔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张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孙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及云辉;[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刘向永;[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杨洋;[D];南开大学;2010年
何东;[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艳龙;[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贾丽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王华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董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徐艳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林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小雪;[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吴玥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鹏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满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家平;;[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启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陈元勋;;[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王泉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白金声;[J];湖南教育;2001年15期
赵绍军;;[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刘章利;[J];教学与管理;2004年17期
郑淑红;;[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年05期
王玮;[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年09期
涂培源;[J];教育评论;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梅媛;[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蒲悦;[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锐;;[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年07期
陶波;;[J];中学语文;2009年06期
邱益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3期
徐玲华;;[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5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顾婷婷;[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蓝曦;[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庄春华;[D];渤海大学;2014年
于迪;[D];渤海大学;2014年
俞锦佳;[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马丽梅;[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杨蒙;[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 浏览论文
小学古诗词教学思考与建议
 作者:海南省洋浦第一小学
特级教师 王国健 &&日期:日 && 
&&&&&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优美的诗词,篇章虽短,意境却大,对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背诵优秀古诗文的具体要求。这些古诗词的选目从汉代到清末,时间跨度将近二十个世纪,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精当。所选皆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短小精悍的名篇,其知识点和难度适用于少儿的认知和文化接受水平。同时,&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各种按新课程标准编辑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均以分散的形式按不同学龄段将&新课程&所指定的古诗分别选到各册教材之中,使古诗文的教学成为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较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制定的总体目标,就要明确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遵循其教学原则,研究并运用古诗词教学策
略,选择对自己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目的
(一)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激发爱国热忱。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公元前六世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以来,产生过无数的诗人和不朽的诗歌作品,到了唐宋代达到了诗歌艺术的巅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推荐的古诗主要是唐宋时期最为优秀的诗歌(选篇目70首占62首),这些诗歌篇幅短小,浅显易懂,既是名篇,又是精品,并且易为少年儿童所接受。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古代蒙学教育时期和仅一百年来现代教育时期,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育的做法一直没有间断过,且一直被人们所重视。
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具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寻根溯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感受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诗的特点是通过形象的艺术概括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情感,情和景的高度融合形成诗的意境。正因如此,语文教学就要通过诗人捕捉的流动多变的形象画面,&披文入情,沿波讨源。&领略诗人美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三)感悟语言优美,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力和鉴赏力。
古代的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背《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等,除了识字的作用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儿童大量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要求,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增强和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例《登鹳雀楼》(略)
纵览教材所选的古诗文,很多名句脍炙人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在心口相诵的不断积累中,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的敏感力和鉴赏力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说话写文章自然也会逐渐适当运用这些名句,体验美的意蕴和情感,感悟语言的优美与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渴望学习语言的兴趣。
(四)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潜能和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的重要目的。
课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的《望庐山瀑布》,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略)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诗词的学习,在追求精神的愉悦、情感的陶冶,艺术的创造感染与浸润的同时,更要有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是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记诵的&过程&。有人总结出诵读&三感&。第一,读出语感。 第二,读出情感。第三,读出美感。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古诗词教学必须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方式进行。
首先,首先看看《课标》是怎样体现这一原则的。
其次,以霍懋征的《望庐山瀑布》教学片段为例,说明由扶到放。
如果不予帮扶,由于字词、句子以及时代背景、写作境遇的障碍,反而影响学生阅读记诵的效率。淡化讲解不等于一点都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
(三) 注重朗读指导的原则。
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指导。而指导中最重要的,就是朗读的指导。首先,注意重音。其次,注意语调。第三,注意节奏。
&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于漪)只有通过大量的诵读,细细的体会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意境的深远,才能引领学生&品&出古诗词这一民族独特文化的&味&。
(四)借助历史,还原现场的原则。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词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际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还原诗人写作的场景,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和林升的《题临安邸》
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能不断超越教材,恰如其分地补充、介绍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江西省石城县丰山中心小学& &&&& 342705
【摘要】:欣赏评论诗词,意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人们欣赏评论诗词时常常提到诗意、诗味,&诗意&&诗味&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鉴赏诗词需从意境入手,注意领会意境。
【关键词】:语文课堂、意境创设、诗歌教学、
&&&&&&& 在教学中,我特别倡导情景教学。教师要创设出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下面我结合《瀑布》一诗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现代诗歌,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我搜集了许多关于瀑布的美丽图片,以其丰富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好的理解、欣赏诗歌。诗歌,以其形式上的创作不一,内容上的丰富多彩,语言含蓄、凝练,节奏感强。成为我国文学艺苑中的一株奇葩。通过朗读和背诵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修养。诗歌又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学诗,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是先感知语言形式,后理解思想内容。因此,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当学生读完了,我问:&同学们自己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们从字里行间已经体会到了瀑布的美丽、雄壮。这是文章理解的奠基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 二、品读文字,再现画面。
&&&&&&& 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犹如一幅画面,一幅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诗歌的画面。将古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艺术化。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范读,并且用心想象老师读到得每一处。然后回答问题&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仿佛听到了瀑布巨大的声音,看到了千丈青山,感觉到了咆哮翻腾的瀑布&&我知道接下来,我该带着学生神游在这美丽、雄壮的景色之中了。
&&&&&&& 三、创设情景,感受诗美。
&&&&&&& 欣赏是诗歌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瀑布材料的感性刺激以及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并体验诗歌的内涵。
&&&&&&& 1、创设情景,改变学生学习的角色。开始欣赏诗歌时,我就注意把学生&拉进来&,在教学中我多次使用&我们&。听到瀑布的声音我们什么感受,看到瀑布的全身,我们要怎样去描写等等。把学生带进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欣赏诗歌。而不是以旁观者、学习者的角度去欣赏。这样更加拉进了学生与文章的距离。更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准确恰当的理解诗歌。
&&&&&&& 2、感性认识,合理联想。只有想象力才能给诗歌添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张力。引导学生根据可闻所构成的感官画面进行合理的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深刻地理解诗句。比如在第一小节中,&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帮助学生在领会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我用语言创设情景:&瀑布的声音就像那一层一层的海浪,凶猛的冲上来,撞击着岸滩上的沙石,发出了巨大的声音。哄&&哗&&&随着我声音的感染,与手势的配合,学生仿佛已经感受到了瀑布响亮的声音。继而,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真实地听听瀑布的声音,并且让学生听后思考&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学生充分的展开了想象。有的说瀑布的声音想一车石头滚下山,有的说瀑布的声音想万马奔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积累了词汇、理解了诗句,而且再现了美、感受到了美,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我说:&听到瀑布的声音,我们的心情如何?接下来你最想干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真想快一点看到瀑布&。很好,我顺利的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远看瀑布的全身,近看瀑布的壮丽。
&&&&&&& 3、欣赏美,创造美,感性到理想的升华。欣赏是古诗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在我的不断的图片展示于意境的创设中,学生和我都陶醉在这美丽的瀑布景色之中。最后我发自肺腑的说:&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简直陶醉了,我真想说,大自然,你可真神奇啊!&还没等我的问题提出,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心情。又一个同学很入情地说:&大自然多美丽啊,我们可千万不要破坏他!&我听了很惊讶,学生能想到这里是多么难能可贵。在此,也是我们诗歌的理性升华,自然恰当的完成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目的。
&&&&&&& 4、回忆品味,重塑诗歌。诗歌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思想情感的抒发。读者之领会其意,而难懂其神。欣赏完了《瀑布》优美的语言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练习,&&&&的瀑布。从而依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到的、欣赏到的重塑诗歌,创造艺术美。 学习诗歌,教师的情感激发是尤为重要的。想打动学生那么自己首先要打动自己,想感动别人那自己先感动。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教课的时候,教师自己要充分的、深入地理解课文,用自己丰富而真实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需要,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情境中。如此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开展有效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