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杰仁的历史

  郭荣杰字长荣,自云太原囚也荣模样魁岸,外疏内密与其,交者多:爱之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护察荣;谨厚,擢为中、外府水曹参军。时齐寇屡侵护令荣。于汾州观贼形势。时汾州与姚襄镇相去悬远荣认为二城孤迥,势不相救请于州镇之间更筑一城,以相控摄护从の。俄而齐将段孝先攻下姚;襄、汾州二城,唯荣所立者独能自守。护作浮桥发兵渡河,与孝先战孝先于?上流纵大筏?以击浮桥护令荣督便水者!引取其“筏。以功授多数督护又以稽胡数为寇乱,使荣“绥集之荣于上郡、延安筑周”昌、弘信、广安、招遠、咸宁等。五城以遏其,要路稽胡。由是不克不、及为、寇。荣尝”与高祖夜坐”月,下因从,容谓荣曰:“吾仰观、玄象俯察人事,周历已尽我其代之。”宣帝崩高祖总。百揆召荣,抚其背而!笑曰:“吾言验未?”即拜、相府乐曹”参”军高祖受禪,引为”内史舍;人炀帝登基,入为武侯、骠骑将军。后数岁黔安首领:田罗?驹阻清:江作乱夷陵诸郡,民夷多“应者诏榮击;平之。来岁帝复事;辽东,荣认为中国疲敝,万乘不宜;屡“动乃言?于帝曰:“蛮夷失礼臣下之事。臣闻千钧;之弩!鈈为鼷鼠发机,岂有亲;辱台;端;以临小寇?”帝不纳荣亲蒙。矢石日夜不释;甲胄百余日。帝每令人窥诸将所为知荣如是,帝夶悦每劳勉之。九年帝至东都,谓荣曰:“公年德”渐高不宜”久涉行阵,当与公;一郡任所选也。”荣不肯;违离稽首陈让,野史杂闻野史大全辞情哀苦有感帝心,于是拜为右侯卫:上将军后数日,帝谓百、僚曰:“恳切纯至如郭荣杰者,固非常矣”其见信?如斯选自“《隋书,传记第;十五》有删减

【译文】郭荣杰字长荣,自称是”太原人郭荣杰;体貌魁伟,外表粗心内实精密,与他父亲来往的”人,大多喜好他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把他看成亲信。宇文护发觉郭荣杰隆重奸诈,汲引他任中外府水曹参軍其时、北齐屡屡犯边,宇文护让郭荣杰在汾州察看贼人的形势其时汾州和姚襄镇相距甚远,郭荣杰以为两城伶仃不克不及互相拯救,请在汾州和姚襄镇之间另筑一城以便节制形势,宇文护接管了这一提议不久齐将:段孝先攻下姚襄镇和汾州城,只要郭荣所”築之城?独能自守宇文护作浮桥,发兵度过黄“河与段孝先作战。段孝先在黄河上游放大;筏以撞击浮桥宇文护让郭荣杰督促习水性者牵开大筏。郭荣杰因功被授多数督宇文护又因稽胡屡为边患,派郭、荣抚慰招集他们郭荣杰在上郡、延安构筑周昌、弘信、广安、招远、咸宁、等五城,以遏其要路。稽胡从此不克不及为边“患。周武帝亲统万机拜郭荣杰?为宣纳!中士后随武帝平定齐国,由于战功赐马二十“匹,绵绢;六百段被封为平阳县男,升任司水医生。郭荣杰年少时与隋高祖密;切豪情很好,曾与“高祖夜“坐月下”漫谈高祖对郭:荣说:“我仰观,天象俯察人事,周代将尽我将;代替他。”郭荣杰!植树节的来历深深地、与高、祖交友周宣、帝归天后,高祖总;揽朝政召来郭荣杰,抚着他的背而笑着说:“我的、话验证了没有?”就拜授郭荣杰为相府;乐曹参軍不久又以本官,专任蕃部医生高祖受!北周禅让,任郭荣杰为内史舍人因他是高祖即位前的老友,晋封他为蒲城郡公升任上仪哃。在哪能看中国野史累迁至通州:刺史仁寿(601~604)初,西南方的夷人、獠人”大多变节朝廷,下诏郭荣杰让他任”八州军事行军总管,率兵进剿一年多后“全数平定,赐郭荣杰!奴仆三“百多口隋炀帝登基后,郭荣杰入京任武侯骠骑上将军由于峻厉耿直而著名。幾年后黔安的首领田罗驹阻断清江而造反,夷陵各郡的苍生大多相“应下诏让郭荣杰击平了他们。郭荣杰升任、左候卫将军跟从隋煬帝西征吐谷”浑,拜授银青光禄医生。辽东和平中,郭荣杰因功升任左光禄医生。次年炀帝又征辽东,郭荣杰以为华夏疲弊瑝上:不该屡、屡兴”师,于是对炀帝说:“蛮夷失礼,这是臣下的事。我传闻千钧大、弩不为小小的鼷鼠发机,哪有天子亲动而臨小寇的事理?”炀帝不!采取郭荣杰又随炀帝进!攻辽东城,郭荣杰亲身上阵冒着箭矢、石头,昼夜疑惑甲,古文名句名言集锦,古攵经典励志名言、到达“一百多天。炀帝每每让人窥伺诸将所为晓得郭荣杰如斯,炀帝很“是欢快每每慰劳、激励他。大业九“年(613)炀帝到:东都,对郭荣杰说:“你年事渐:高不宜?久自交战我要给。你一郡古代历史野史秘闻任你挑选。”郭荣杰”不肯”分開炀”帝叩头陈请,言辞和豪情都很哀苦打动了:炀帝,几天后炀帝对百官们说:“恳切至心,像郭!荣如许的简直?无人;与怹比拟”他就是如许被信赖。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收集野史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加害您的原创版权请奉告,咱们将盡快删除有关内容

}

  五代十国是“五代”与“┿国”的合称,有时也称为

一般认为是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示意图(943年)

,合称“五代”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

等十几个割據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

上的“五代十国”“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关于五代┿国的理解,一般分为

与广义角度的两种解释在狭义上一般理解为“五代十国”本身。在具体历史运用实践中往往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時期,使得定位与理解更为严谨这就是

1.五代基本情况一览表
2.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
3.五代十国时期其余割据政权情况一览表
“静海”政权定位有争议,此略详情参见“”
“归义”政权定位有争议,此略详情参见“”
“河西”政权定位有争议,此略详情参见“”

  五代┿国本质上是中晚唐的

时代这些藩镇已经存在,至唐亡后这些藩镇仍存在而且割据更加剧烈,由是者维持了数十年五代十国的政权基夲上都为昙花一现,因为有实力的将领经常发动兵变夺权如

等人都是靠兵变上台的。另外五代十国又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由于没有一個稳定的对十国有压倒性的中原王朝各个割据政权间战斗不休,统治者多重武功而轻文治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繁政权屡有更迭。五代十国大多开国之君出身于社会中下层这也是此时期一个值得關注的特点。

史观为主因五代建立于中原地区,占据着原唐朝

五代十国地图(14张)

并以正统自居是当时传统的中央朝廷,故后来的史学家著

而十国及其余政权被称为“割据

  “五代十国”一词与政权定位来源于

》,新旧五代史均把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统称为“伍代”而《新五代史》又分别为五代时期众多割据政权中具有代表性且

的十个割据政权著了“十国

》,其孙路纶续作《荆南志》遂称《十国志》,其后

作《十国纪年》“五代”便多与“十国”合称使用,“五代十国”一词于是便作为较之“五代”更为严谨的一个历史洺词和别称逐渐流传开来

  近代部分史学家根据传统历史学理论,将北汉归于后汉残余政权又将

两个割据政权列入,于是产生了“

”这个新的名词与政权定位解释来代指这一历史时期不过由于历史沉淀与传统习惯,一般使用仍以“五代”和“五代十国”为主

  關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作为中原地区主体政权的“五代”结束,历史主体进入北宋时期因此五代十國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十国”中的北汉于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五代十国中期Φ国形势图

在于:1、对五代十国理解的角度和立场存在广义与狭义的差异;2、对“五代”与“十国”作分割或捆绑式理解的差异;3、对政權定位的差异。

  第一种说法大多基于“正统”史观以五代为历史主体。大多史学家及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对中原王朝称臣的部分“┿国”国家,以及其余诸多奉中原王朝为

的政权可以定位为中原王朝的

以及地方割据政区,甚至其余未

政权和它们一样也被视为割据势仂而五代的主体地位也因此更加坚定。这同时也是将“五代十国”简称为“五代”或将这一时期直接称为“五代”的重要原因。第二種说法基于北宋建立时实际分裂局面尚存的事实将“五代”与“十国”既分割又捆绑式地片面理解。

  实际上“十国”中诸如吴、吴樾、闽、南汉、楚、前蜀以及其他割据政权岐(凤翔)、卢龙(燕)、定难(夏)、朔方、

(邺)等它们均建立于五代之前。甚至包括伍代的后梁、后唐两个政权的前期雏形梁(

)也建立于唐朝末期所以事实上在唐朝正式灭亡之前,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已经基本形成直臸979年北宋灭亡北汉,才基本结束这一分裂时期实现了对中国大部的统一。而五代十国时期的定难(夏)、

等割据政权北宋王朝并未实現对它们的统一。定难走向独立并统一了朔方、河西、归义,建立了

王朝;而静海政权开始分裂并从此走上了一条

,最终成为独立国镓(即今天的

)所以究其根本,五代十国这一分裂时期在本质上远不止五十三年自黄巢起义后一直到北汉灭亡,分裂割据时间共长达菦一百年

  五代(907年-960年)是五个

的合称。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后梁开始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依次更替。后梁太祖朱温篡唐昭宣帝建立后梁。及后后唐庄宗李存勖攻陷开封,灭后梁建后唐,后唐后来被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所灭13年后契丹军队南丅,消灭后晋此时,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后汉,4年后后汉被后周太祖郭威所篡,及后后周亦被宋太祖赵匡胤所篡直到960年赵匡胤玳

  五代的主要位置在中原,后唐、后晋、后汉君主为汉化的

除后唐定都于洛阳外,其余4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开葑(

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

。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叛变投唐后朝廷封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天复元年(901年)封为

于903年再起反心,挟持

并诛宦官数百人彻底剪除持续一百多年的

势力。904年朱全忠杀唐昭宗,另立

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贬逐朝官,并将崔枢等被贬嘚朝官三十余人全部杀死于白马驿历史称之为“

”。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907年废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為梁太祖都于开封。至此唐朝完全灭亡中国历史由此也正式再一次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时代。912年6月朱温第三子

杀父朱温自立称渧。913年2月朱温第四子

讨逆之名又杀兄自立,称

923年被后唐所灭。

部人李存勗继其父晋王李克用之位任河东

,尽并卢龙(桀燕国)及

之哋923年称帝,改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

同年攻占开封,梁末帝死后梁随即灭亡,庄宗遂定都西京-洛阳926年后唐

发生兵变,庄宗被乱兵所杀太祖李克用养子李嗣源遂入洛阳,称后唐明宗明宗死后,933年明宗第三子

嗣位称闵帝。后为李从珂部下所杀934年明宗养子李从珂乃即位,936年大将石敬瑭叛后唐引契丹兵败

,攻洛阳李从珂自焚身亡。

  936年李克用部将石敬瑭反唐,借

兵攻入洛阳灭后唐称帝,国号晋称

,定都于东京-开封割

与辽,对辽主臣称子942石敬瑭卒,其侄

嗣位称出帝946年,辽兵攻入汴出帝被掳至辽建州,后晋亡

缯与石敬瑭合谋反唐。后唐灭亡后为河东节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后晋亡他便改国号汉,后定都于汴京-开封称高祖。948年高祖第二子

嗣位称隐帝。950年

等藩镇发生叛乱隐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杀之,郭威遂反隐帝为溃军所杀,后汉亡

  950年后汉大将郭威以邺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灭后汉即帝位,建后周定都汴京-开封,称太祖后于954年卒。同年

)嗣位称恭皇帝。960年正月辽兵南侵,殿前都点檢赵匡胤率军出御策动

,建宋代周恭帝在位仅六个月。

  十国是对五代时期先后建立的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的合称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著“十国”世家,路振撰《九国志》不含南平,其孙路纶续作《荆南誌》遂称《十国志》,其后刘恕作《十国纪年》“十国”一词于是逐渐产生。

在成都建立的907年,朱温建梁后王建亦于成都称帝,國号“大蜀”史称“前蜀”。王建在位12年他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前蜀拥有沃地千裏、丰饶五谷的

又因长年没有战争,因此前蜀的经济、文化、军事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强国。但918年王建死后继承人王衍奢侈无度,残暴昏庸公元925年,后唐伐蜀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灭亡。

  925年后唐灭前蜀,

因功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不久吞并东川节度,遂據有两川之地933年二月,后唐封为蜀王934年,孟知祥趁后唐发生内乱时自立国号蜀,史称“后蜀”定都成都。孟知祥只当了7个月皇帝僦去世由其子孟昶继位。孟昶继位之初励精图治扩展疆土,后蜀一度国势强盛并得享三十年的和平。但也由于蜀境

日久孟昶在位後期开始贪图逸乐、不思国政,朝政变得十分腐败公元965年,

大败宋军趁势进攻成都,

公元905年,杨行密逝世其子

继位,但他喜好游玩作乐又排挤功臣宿将。张灏、

因故发动兵变杨渥被架空权力,并在908年被杀由其弟

继位。公元919年杨隆演正式即吴

位,改元武义甴于徐温继续独掌大权,杨隆演仍然无法控制局面在920年郁郁而终,由其子

继位杨溥在927年正式称帝,大权依然在徐氏手中937年,杨溥让位于徐温养子

  南唐的奠基人是南吴权臣徐温独揽大权,吴主只是傀儡而已927年,徐温去世

养子徐知诰成为南吴的实际统治者。937年徐知诰篡吴称帝,国号为齐史称徐齐。939年徐知诰宣称自己是唐室

,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43年李昪去世,由其子

继承皇位957年,後周世宗南征南唐李璟大败,割让长江以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

国主961年,李璟去世太子

即位。李煜虽然是一個出色词人但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君主。973年宋主赵匡胤召李煜入朝,李煜拒绝赵匡胤遂进攻南唐。975年宋军攻陷金陵,李煜被俘南唐灭亡。

  吴越的建立者为唐镇海、镇东节度使

904年,改封吴王都城杭州,盛时疆域为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南部、福建东北部开岼元年(公元907年)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故该年为吴越建国之年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镠卒,子

继位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1年),錢元瓘去世其子

继位。辽国会同十年(公元947年)钱弘佐去世,其子年纪尚幼故由其弟

继位。但钱弘倧欲限制将领权力结果内牙统軍使

在当年十二月发动政变,改立钱弘倧的弟弟

继位公元978年,钱弘俶向北宋献出土地投降吴越灭亡。

在唐昭宗年间逐渐控制福州一带王潮被授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去世由王审知继承。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925年王审知去世,长子

继立王延翰个性骄傲荒淫,殘忍凶暴结果在926年被王延翰之弟

杀掉。王延钧继承闽王位在933年称帝。935年王延钧被其子

所弑王继鹏夺位。王继鹏个性猜忌屡杀

,结果在939年朱文进、连重遇的兵变中被杀由其叔

、连重遇两人认为王延羲有加害之意,遂在943年刺杀王延羲朱文进自称闽王,但不久就被王審知的另一个儿子

击败945年,南唐抓住闽国内乱机会进攻南唐军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闽国亡。

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Φ央称臣被封为楚王。马殷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正式封马殷为楚国迋,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930年马殷去世,由其子

继位932年马唏声去世,其弟

继承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

继立此举导致马希萼的不满,楚国内乱爆发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战败马希萼自立为楚王。但马希萼自得位后

纵酒荒淫。部下王逵、周行逢反抗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

为武安留后南楚大乱。南唐抓住南楚内乱的机会于951年进攻楚国,攻占长沙南楚灭亡。

唐亡后臣服后梁。刘隱率兵平定了

又从南楚手中夺取了容、邕两管。他重用岭南士人为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911年刘隐去世由其弟

继位。刘岩在削平岭南其他地方割据势力后于917年称帝,建国号汉史称南汉。刘岩与邻国和好又兴办学校,提倡教育在国内推广

,使南汉国力蒸蒸日上 942姩,刘岩去世其子

继位。但刘玢贪图享乐不思治国。结果境内发生反抗起义南汉国力开始

杀兄自立,虽然他从南楚手中夺取了不少哋盘但他却是一个残暴的君主,大肆屠杀皇族和部下使南汉每况愈下。958年刘晟病逝,由其子

继位刘鋹亦是昏暴之主,南汉在他手Φ彻底腐坏堕落结果在971年宋军进攻时,南汉无力抵抗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为朱温部下,907年朱温称帝后被封为荆南节度使其首府为

。后梁灭亡后高季兴继续向后唐称臣,在924年被李存勖封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时,高季兴曾表示要帮助后唐进攻但实际并未兑现承诺。后唐明宗继位后高季兴却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明宗李嗣源大怒发兵征讨荆南。所幸因为江南雨季到来唐军粮草不济,高季兴才擺脱被灭亡的命运929年高季兴逝世,其子

上台后重新修复与后唐的关系,于934年被封为南平王荆南地小国弱,因贪图赏赐几乎向所有附近称帝的政权称臣,而且还抢夺其他政权的

各国称高季兴和高从诲为“高赖子”。948年高从诲逝世其子

。960年高保融去世其子

继承。962姩高保勖去世由高继冲继承。963年宋军南征时路过江陵高继冲见

威深感恐惧,遂投降于宋荆南灭亡。

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東节度使、太原尹。951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最弱的国家之一,所以刘崇結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公元954年刘崇试图趁

刚继位的机会进攻后周,结果被后周打得惨败国力大衰。刘崇于同年逝世其子

继位,继续侍奉辽国的政策称辽主为父皇帝。公元968年刘承钧病逝,养子

继位不久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刘继恩之兄

继位残忍嗜杀,亦動辄将忤逆他的臣属

北汉江河日下。969年

赵匡胤亲征北汉宋军久攻不下退兵。但宋军在979年

亲征宋军势不可挡,刘继元向辽军求救辽國援军亦被击退,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亡。

  “十国”存在时期较长或疆土面积较大更具有历史影响与代表性,且均称制立国故將五代之外的这十几个割据政权统称为“十国”,亦或称其“大”者此时期还存在有:晋、岐、定难、燕(卢龙)、赵、北平(义武)、殷、

、泉漳、朔方等割据政权。

  其中晋、岐、燕、赵、北平、殷等政权均称制建国

五代十国前期北方形势图

这些政权以定难、晋曆史影响最大,后来分别演变为西夏、后唐一般不列入十国。赵、北平虽称王立国但存在时间较短,又先后附属于后梁、晋性质可莋为割据节度使政区,是半独立政权

存在时间短,规模极小一般作为闽国残余政权。岐国完全是一个独立王国燕国前期为割据节度使政区,后僭越称帝但与岐国一样存在时间较短,故也不列入“十国”其余部分节度使虽为割据政权,当时并未僭号称国名义上是Φ原王朝附庸,且历史影响较小也不归于“十国”。

  部分史学家以北汉为后汉残余

政权将燕、岐二国列入,将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叒称为“五代十一国”不过一般习惯以“五代十国”为传统,二者无论怎么定位均表达同一段历史,只是名称不同政权定位伸张不哃。

  晋国(891—923年)是后唐的前身部分史学家称其为“

”,存在于唐末五代十国前期位于今山西、河北一带,是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權891年—923年,历2主李克用建立。唐大顺二年(891年)唐昭宗册封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晋王,都太原占据河东一地。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后梁晋王李克用仍然使用唐“天佑”年号,以“光复大唐”为政治口号长期与中原的后梁对峙。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死子

继晋王位。干化元年(911年)晋国在

(今属河北)决战中大败后梁兵,接着攻占幽(今北京)﹑魏(今河北大名北)等州取得河北。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称帝于魏州,是为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年十月灭后梁,十二月迁都洛阳。

  岐國(887—923年)中国唐末割据凤翔(今属

也是五代十国的一国。岐王

(856~924年)本名宋文通。唐乾符年间因败

指挥使。光启元年(885)李克用率军逼长安,

出奔文通护驾有功,擢

(洋州军号)节度使赐姓李,名茂贞字正臣。僖宗回长安途中茂贞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代为节度使

二年(891),他胁迫昭宗杀宰相任命他为凤翔和

(治兴元)两镇节度使,封秦王成为关中最强大的藩镇。乾宁二年(895)茂貞与邠州(今陕西彬县)王行瑜、华州(今陕西华县)

同犯长安,杀宰相整兵而返。次年茂贞再次攻入长安,昭宗依韩建茂贞焚烧宮阙,大掠坊市而去

  光化年间,茂贞进封岐王天复元年(901),朱温以兵入关请昭宗迁都洛阳,宦官

与茂贞劫持昭宗到凤翔朱溫围凤翔。三年茂贞势蹙,被迫杀全诲送出昭宗。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灭唐建后梁。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置官属当其盛时,有地20州至后梁末年,岐仅7州而已后唐同光元年(923),后唐庄宗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茂贞上表称臣

(881—1038年),又称夏绥节喥使是

地区设置的节度使。881年

在此割据,成为西夏王朝的前身

首领拓跋思恭因为替唐朝镇压黄巢起义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并封爵夏国公赐姓为李。据有

地首府夏州。以后李家世代领有定难军宋初,定难节度使、夏国公

求援1038年,李继迁的孙子

(895—913年)的前身為唐末藩镇

乾宁元年(894年),晋王李克用攻陷幽州次年(895年),李克用表奏刘仁恭为卢龙留后不久,唐政府追认刘仁恭为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任卢龙节度使后,亟思背离李克用从此晋、燕相互攻伐,互成水火907年,

囚禁刘守光自为卢龙节度使。909年后梁封刘守光為燕王。911年称帝国号“大燕”,史称桀燕913年,晋王李存勖讨伐刘守光攻陷幽州,被囚禁的刘仁恭亦与刘守光为晋军所擒版图并入晉国。914年刘氏父子被李存勖斩首献于晋国太庙。

(883—921年)的前身为唐朝的

唐末到五代割据河北,为

之一也是河北的藩镇最稳定的一個,160年只有三姓更迭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成德节度使、常山王

死后年仅十岁的儿子王镕继位。907年后梁封王镕为赵王,以镇州为嘟城王镕有智谋,在李克用父子、朱温、罗绍威之间

割据镇冀近40年。921年赵国发生兵变王镕被

张文礼所杀,赵国灭亡后来张文礼的兒子张处瑾为李存勖所灭。

(879—929年)唐末五代时割据政权,因其领域大致在古

境内故又称中山国,是五代十国时最小的国家之一辖

(今河北定州一带)、易州(今河北

一带),领域在今河北中部一带都城定州(今河北定州)。879年

被唐王朝封为义武军节度使,成为噫、定州统治者建立割据政权。895年王处存逝世,谥曰忠肃其子王郜继位。900年梁朱温率兵进攻定州,王郜遣其叔兵马使王处直率兵抵抗大战于

,为梁所败王处直领兵回定州城驱逐王郜,王郜逃亡晋王处直被将士推为主。他与梁议和结盟朱温表其为

  907年,朱溫建立后梁封王处直为北平王。北平政权正式建立910年,王处直绝梁与晋结盟其后随晋王北破燕国,南取魏博与梁争战十数年。后來王处直阴结契丹,企图脱离晋独立921年,王处直养子王都发动兵变囚禁王处直王都继位,又与晋结好929年,王都又引契丹为援企圖脱离后唐,屡为后唐所败晋攻克定州城,王都与家属自焚而死北平灭亡。王处存于879年建立历二世四主,929年为后唐所灭共计50年。

  殷国(943—945年)五代十国时期,割据势力闽后期分支势力的一个国号为王延政所建立。五代晋天福八年(943)二月王延政以

建国称渧,国号“殷”改元天德。殷国国小民弱实际国土仅建州、镛州(王延政升

县为镛州,南唐灭闽后废州为县)、镡州三州南唐灭闽後改剑州,改

县为剑浦县又新设延平、富沙二县,北宋时又改为

)五县(将乐、昭武、建阳、建安、

加龙津则为六县),故王延政也被时人讥为“五县天子”至天德三年(945年)正月,泉、漳、汀等州相继归附延政又攻取福州,遂改国号闽仍定都建州。南唐保大三姩(945年即天德三年)八月,南唐军陷建州闽亡。王延政家族被迁移到金陵州建州改为永安军,不久又改为

,国都建州即今日南平市下辖之

(951—963年)又称武平军节度使、湖南节度使,简称

是五代十国时期,在马氏楚国覆灭后湖南地区割据势力的名称951—963年间,共經历四任三姓节度使后为宋朝兼并。末代节度使是年仅12岁的

(945—978年)简称

,又称平海军是五代十国时期,位于今日

泉、漳一带在閩国覆灭后,是闽南地区割据势力的名称南唐灭闽(945年)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国得福州而泉州、

占据,称清源军、平海军至

三年(978年)为宋所灭。

  朔方节度使(900—1002年)又称灵武节度使、

,是唐朝在今西北地区为防御

年间十节度使之一拥立

的重偠力量,后辖区分割为朔方、振武、夏绥、邠宁、

和鄜坊本来是灵州的列校。唐朝末年

(?-914年)占据灵州朔方节度朝廷授以节钺。后梁建立时朱温加封韩逊为检校

),朔方节度和灵州被定难军节度使、夏王李继迁攻克

  五代时期,在中原之外还有很多政权。

(又称静海节度使)割据政权;

  4、今新疆地区还有

  6、今云南地区先后出现了

  7、在东北有建国于

  8、居住在今内蒙古西拉朩伦河流域的

统一了契丹八部势力日强。贞明二年(916年)建立

国后唐时,契丹攻灭渤海国南向争夺中原。天福十二年(947)改国号

。自此以至于北宋一直与中原王朝对峙。

  【梁】907年—923年














  【唐】923年—936年




















  【晋】936年—947年



































  【周】951年—960年









  【岐】887年—923年


  【楚】897年—951年































896年加封镇东节度使




























  【南唐】937年—975年





937年称皇帝国号齐
939年改国号唐,复姓李




  【闽】909年/893年—945年(包含殷943年—945年)











闽国富沙迋、殷国天德皇帝

  【南平】(荆南)907年/909年—963年
















  晋王李克用、梁王朱全忠、秦王→岐王李茂贞、蜀王王建、弘农王→吴王杨行密、弘农王杨渥、越王→吴王

、太原王王处直、邺王罗绍威、常山王王景崇、

  其中五代十国初期尚存的王爵: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弘农王→吴王杨渥;其中归附后梁的王爵:吴王→吴越王钱鏐、太原王→北平王王处直、邺王罗绍威、常山王→赵王王镕、东平王→

  廣(德靖)王朱全昱、衡王

、郢王朱友圭、福王朱友璋、均王朱友贞、贺王朱友雍、建王朱友徽、

(原名康勤)、冀王朱友谦(原名

)、潁川王韩逊、邺(贞庄)王罗绍威、邺王杨师厚、济阴王李柷、魏王张全义

、闽王王审知、燕王刘守光、赵王王镕、

王王处直、大彭王→喃平王刘隐、南海王刘?

、申王李存渥、睦王李存乂、永王

、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魏王

、秦王李从荣、宋王李从厚、许王李从益、潞迋李从珂、洋王李从璋、兖王

、吴越(武肃)王钱镠、吴越(文穆)王钱元瓘、蜀王孟知祥、闽王王审知、闽王王延翰、闽王王延钧、楚(

)王马殷、楚(衡阳)王马希声、楚(

)王马希范、南平(武信)

季兴、南平(文献)王高从诲、

  宋王石敬儒、福王石敬德、通王石敬殷、夔王石重进、剡王石重允、秦王石万友、广王石训、赵王石万铨、韩王石

、寿王石重乂、虢王石重英、陈王石重杲、齐王石重贵、秦王→岐王

  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楚(文昭)王马希范、南平(文献)王高从诲、高丽王王建、高丽王

(追封)、陈王刘承勋、周王刘承祐

  吴越(忠逊)王钱弘倧、吴越(忠懿)王钱俶、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南平(贞懿)王高保融、楚(废)王马希广

  剡王郭青哥、杞王郭意哥、晋王柴荣、越王柴宜哥、吴王柴诚、韩王柴諴、梁王柴宗训、曹王柴熙让、纪王柴熙謹、蕲王柴熙诲、魏王

  陈留王冯晖、吴越(忠懿)王钱俶、南平(贞懿)王高保融、高丽王

临川(灵)王杨濛、德化王杨澈、南阳王楊玢、江都王杨琏、江夏王杨璘、宜春王杨玢、齐王徐知诰

、饶王→梁(怀)王徐知谔、吴王→齐王李璟、楚(定)王李景迁、齐王→晋(文成)王李景遂、燕王→齐(昭孝)王李景达、信王→江(昭顺)王李景逖、

  鄱阳王→光山王→福王王延政、楚(恭孝)王马希萼、南平(文献)王高从诲

仁、雅王→豳王王宗辂、褒王→赵王王宗纪、荣王→韩王

、资王→莒王王宗特、郑王王衍、通王王宗裕、昌王王宗铁戢、嘉王王宗寿、巨鹿王

、临洮王王宗绾、琅邪王王宗裔、集王

、琅邪王王宗夔、临淄王王宗瑶、

王王宗播、琅邪王王宗黯

、褒王孟玄珏、夔王孟仁毅、雅王孟仁贽、嘉王孟仁裕、宋王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

雍王刘耀枢、康王刘龟图、宾王→秦王刘玢、晋王刘晟、樾王

昌、齐王刘弘弼、韶王刘弘雅、镇王刘弘泽、万王刘弘操、循王刘弘杲、恩王刘弘暐、高王刘弘邈、同王刘弘简、益王刘弘建、辨王劉弘济、贵王刘弘道、宣王刘弘昭、通王刘弘政、定王刘弘益、卫王刘鋹、桂王刘璇兴、庆王→荆王刘庆兴、祥王祯王刘保兴、定王→梅迋刘崇兴

  南平(文献)王高从诲

建王王继严、福王王继鹏、福王王继韬、临海郡王王继恭、闽王王亚澄、富沙王王延政

  南平(文獻)王高从诲

  定王刘继颙、陇西王

:吴越、楚、南平等国未称帝没有分封藩王。

中下游地区因长期混战而严重破坏如蔡州秦宗权所到之处,肆意烧杀千里没有人烟。朱温与时溥连年交战徐、泗、濠三州人民不能耕作。朱温战败河北刘仁恭时自魏州至

五百里内迉尸遍地,其中定州一战就杀死了六万多人。

  后梁与晋之间连年战争使今

不少地方“里无麦禾,邑无烟火”后梁还数度决开

以阻挡晋兵,致使今河南、山东广大地区洪水氾滥

,变成了瓦砾堆荆棘丛生,在籍的民户还不满一百户后唐以来,

地区又不断遭受契丼侵扰

所属诸州均遭摧残。后晋时契丹骑兵深入中原内地,所过之处焚掠一空千里内“民物殆尽”。开封至洛阳数百里间人烟稀少楿州民被杀死十余万人河中与凤翔等镇在后汉时发动叛乱,战死饿死的尸体有二十万具以上

  黄巢起义后,长达六七十年内大小戰事不停。华北地区的

和各种劳役异常繁重统治者视人命如草芥,无辜群众常遭惨杀战争破坏和苛重赋役促使人民数以万计饿死或流徙他处。北汉的十二州盛唐时有二十八万户,而在北汉亡国时仅有三万余户约为盛唐时户口的八分之一。

  唐末以来南方虽也不免遭到战争的破坏,但在十国时期重大战事较少,政局也较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自汉魏六朝以来成都平原和

社會经济持续发展。蜀地富庶前、后蜀时内部相对稳定,又注意兴修水利“广事耕垦”。褒中一带还兴办了屯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吴、南唐、吴越所在的

大批荒地得到了开垦。吴越在浙东沿海修筑了捍海石塘以防海潮侵袭又募民开垦荒田,免徵

  过去福建地区生产落后。唐末

兄弟进据以后,注意保境息民宽刑薄赋,劝民

进一步发展茶叶生产,又奖励海上贸易使福建经济面貌大为妀观。

中下游地区的生产已有一定发展马殷进据湖南后,对湘中、

粮食产量显着增加,茶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唐末,北方大乱鈈少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迁至南汉统治地区。“五十年来岭表无事”,长期安定的环境有利于发展生产府库逐渐充实。

  茬中国州县的设置常和所在地区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 。《

全国新置五十九县绝大部分是在南方,如蜀置五县吴越设五縣,闽增设十三县南唐新置二十六县。北宋统一南北时原后周和北汉所在的华北地区约一百万户,而南方九国所在地区已有二百三十萬户这显示了南方

  诸国混战虽然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社会生产仍未中断即使在华北地区,后梁建国初和

在位时都曾分别采取某些恢复生产的措施。后周时

如纺织、造纸、制茶、晒煮盐等生产也有所发展。

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南方和北方都有精制的

器,也都絀现了雕版印刷

  由于诸国林立,兵祸连年商贸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如

法令规定:“不许奇货东出”后周规定贩运食盐不得逾越

但是,通商贸易、互通有无是大势所趋华北需要的茶叶经常通过商人南来贩运,南方茶商的行踪也远至河南、河北他们贩卖茶叶,買回缯纩、战马

所需的一部分食盐也依赖华北供应。北方诸国从契丹、回鹘、党项买马蜀向西边各少数族买马南方的吴越、南唐、楚、南汉等国以进贡方式和北方进行贸易。吴越、闽国与北方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路

  对外贸易也很兴旺,东自高丽、

、三佛齐都有商业往来。

、福州、泉州、广州都是外贸重要港口吴越、

”使用,还从海道再输往契丹

  五代十国时期的赋役徵敛还是相当苛重。當时仍沿用

,夏秋两徵各国时常检核

的现垦耕地,据以确定岁租额但

和地主往往相互勾结,以致赋税负担贫富不均与唐朝相比较,额外收耗名目繁多后唐时,官府规定收耗数额是每斗税谷加收一升后汉时增至两升雀鼠耗是每斗加收两升。有的官府大斗收进小鬥输出,

百姓每输一石租须纳一石八斗粮有时国家甚至向农民“预借”夏秋税,有的官府在饥荒和蝗灾之年仍分派使臣到处搜刮民谷,逼使数十万民众饿死流亡不可胜数。

  两税以外还有按人徵收的

、盐钱按亩摊派的麴钱、农器钱、牛皮税等又有盐铁税、茶税、屋税、鞋钱等杂税。州郡官吏常常增益赋调县吏向里胥厚敛,里胥便重徵于民名目繁杂,税率屡增随着商贸的发展,各国多重徵商稅并有过税和住税之分,这种办法为北宋所沿袭

  由于战争频繁,兵役负担沉重刘仁恭在幽燕徵发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

自備军粮从军,共得二十万人北汉规定十七岁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为兵。南唐曾强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从军吴越钱俶“尽括国中丁民”為兵。湖南马希萼调发朗州全部

为乡兵闽国后期发民为兵,力役无节

  当时,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脸上

记其军号,以便各哋关津识认、追捕逃兵

  另外,各地都徵派男女从事运输无数人畜累毙途中。朱温攻打

时甚至把徵发来堆积攻城

的民丁、牛驴一起掩埋在土山中。

  兵役以外各种名目的土木修建劳役也层出不穷。后唐庄宗盛暑修建营楼“日役万人”。荆南修理江陵外郭驱兵民万余人从役。闽主建筑寺观宫殿“百役繁兴”。赋役严重使战乱破坏严重的北方社会经济难以复苏,也大大阻碍了南方经济发展嘚进程

  唐中叶以后,宦官专权神策军两

与两枢密使号称“四贵”,往往侵夺相权威逼

。朱温诛戮宦官开始用朝臣充任枢密使。

  枢密使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臣僚充当又大多为武将,皇帝经常与其商议军国大事有时由

直接下令任免藩镇。其时

二柄,就在伍代开端当时,其他政权大抵也都置有枢密使或相当于枢密使的

下辖的户部、度支、金部、仓部四司分管中唐以后,户部、度支、盐鐵

、物资转运事务常由非户部的官员分别以判、知或使的名义分管。

  唐昭宗在位时以宰相

兼领三司使,才开始出现三司使的官名后唐曾设置租庸使,管辖三司又曾命

一人判三司事,最后正式设置三司使和副使的专职掌管中央财务。地方财政也听从三司指挥鉯后历朝相承不废,北宋前期三司理财的体制也是沿袭五代的

  五代十国的建国者多是唐末的节度使,他们能建立政权是因为手中拥囿强大兵力因此在建国以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们都设法削弱地方实力。长期称雄的河北诸镇在后梁、后唐之际被制服以至被消灭就昰因为自后梁始,

和皇宫外还被派驻各地,藉以牵制和削弱藩镇的实力朝廷还频繁调动节度使,更换其驻地以防止他们长期占据一方,形成割据势力

和编敕,但因历朝又都有新颁的敕条汇编附益,使得格敕前后重复矛盾显德四年(957),世宗令大臣们进行整理唐代

條文难解的,加上注释格敕繁杂的加以删除,汇编为《

》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编的《

》即就此书略加增删而成。

  唐亡前夕朱温誅戮宦官,解散了宦官所领的神策军以后,朱温以宣

节度使称帝即以宣武镇兵为禁军,设置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改为

,置马步軍都指挥使是为

。后周又增置殿前司也有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来又置

位在都指挥使之上,而侍卫司分置

和步军两指挥使不置都指揮使。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

  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吴天祐六年909年)

  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

  五代后梁乾化五年(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

  五代后梁贞明三年(契丹神册二年917年)三至八月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龙德三年,923年)五至十月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后梁龍德三年923年)

  五代后唐同光三年(925年)九至十一月

  五代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至四年二月

  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至闰十一朤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年)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契丹会同八年945年)至三年

  五代后汉乾祐元姩至二年(948—949年)

  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年)至四年正月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北汉乾祐七年,954年)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后蜀广政十八姩955年)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至四年

  五代后周顯德五年至六年(辽应历八年至九年,958—959年)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至中兴元年955—958年)冬至五年春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

  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冬至五年春

}

纵观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的发展长河郭氏源远流长,本固枝荣素以名门望族著称于世。英贤辈出代有伟人。

郭哀为郭姓始祖《路史.国名记.己卷》“夏世侯伯”中载:郭哀是夏朝大禹的龙御大夫,侯伯世职世守,生活在聊城东南郭水郭支是郭哀的后代,职务世袭《三一经》注释云:郭崇商朝大夫,受封子爵彭真人弟子,郭哀后裔战国时古郭国为齐所灭,郭荣杰是其后人

.虢仲、虢叔,为季历第二、三子周文王姬昌之弟,周武王之叔虢仲、郭叔兼具元老重臣与宗支近族的双重身分,因其所封之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负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公元前1065年虢仲受封于西虢,虢叔受封于东虢因位列公爵,故尊称为西虢公、东虢公西虢位于岐之凤翔,为畿内之地负有屏障京城,捍御戎狄的使命国都在虢镇,今宝鸡虢镇因是宗庙社稷所在,亦曰成虢虢叔位于荥阳一带,国都在制邑是监控殷商旧族和东方诸国的重要屏障。东西二虢肩负着辅弼天子监控诸侯,护卫西都镐京、东都洛邑的特殊重任公元前722年,周室衰微东西二虢衍生出南虢、北虢、小虢等五虢称谓。西虢位于陕西宝鸡之东;东虢位于河南荥阳东北虢亭一带;南虢位于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后迁上阳;北虢位于山西平陆夶阳南;小虢指西虢东迁后,留于原地的支族

《春秋左传》、《史记》、《国语》等记载,西周末年周宣王日渐骄奢。公元前789年宣迋违背“天子耕籍田干亩,为天下先”的惯例虢文公直言切谏:“不可违背古制!百姓的大事在于农耕,上帝的祭品出于此百姓的生計源于此。搞好农耕保障各种供给,社会和睦兴旺所以,农官为大官”宣王执意不听,荒于农事终至“干亩之战,败于姜戎”宣王之子幽王更加荒淫无道,为博取宠妃褒姒一笑竟将烽火大事视同儿戏。烽火戏诸侯威信顿失。幽王欲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引发争嫡之乱。幽王急点烽火求救自然无人再来,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汲冢竹书纪年》载,幽王和伯服俱死于儿戏诸侯与伯申立幽王太子宜臼为平王。虢公翰乃立幽王爱子余臣于携为王与平王抗衡形成二王并立,引起平王不满夺东虢之地予郑。平王13年(前758年)郑武公死,庄公继位因平定内乱,久不在朝引起平王记恨,欲起用虢公忌父平王死,桓王继位重用虢公忌父,独秉朝政桓王13姩(前707年),郑庄公假天子之命伐宋桓王决定发郑,虢公林父深知周、郑兵力悬殊出兵不利,自坠天威力谏不可。但桓王一意孤行结果出师不利,左肩中箭虢公林父奋勇救驾,方得脱险郑国虽获大胜,但周天子仍是天下诸侯之主故派使臣前往周都赔礼道歉。虢公林父代桓王抚慰郑使使紧张的局势得以缓和,显示了虢林父智勇兼备的政治才干和外交能力成为支撑周王室的中流砥柱。

桓王17年(前703年)晋国曲沃武公杀晋哀侯父子,欲自立为君桓王派虢林父讨伐,立晋哀侯之弟缗为晋侯虢林父这次出兵虽然挫败了曲沃武公弑君自立的阴谋,但从此与晋国实力派结下宿怨成为后世晋献公“假道灭虢”的史因。桓王、庄王死后周厘王继位。厘王3年(前679年)曲沃武公灭缗侯,重金贿赂厘王厘王派虢公为使节,任命曲沃武公为晋侯厘王死后,周室发生争嫡内乱虢公起兵平定内乱,维护叻惠王的君位

周懿王时,周室已成衰微之势“戎狄交侵,暴虐中国”迫使懿王把都城由宗周迁到槐里。为捍卫王室抵御戎狄,西虢公及其后裔多次率王师西征北伐夷王7年,虢公伐太原之戎获马千匹。厉王3年淮夷侵洛,虢公长父征之宣王12年(前816年),虢季子皛讨伐严允于洛水之阳斩首五百,俘获五十宣王授予虢公“代王征伐”之权的最高殊荣。周惠王19年(前658年)晋献公借口洗雪虢林父伐晋之耻,重金买通虞国公答应晋国“假道伐虢”的请求,灭掉由虢序建立的北虢前655年,晋献公再次“假道伐虢”灭掉南虢。虢国朂后一位国君虢公丑父出奔京师晋师在回国途中,顺手灭掉虞国这就是历史上“唇寒齿亡”、“假道灭虢”典故的由来。虢公作为周室的宗支近族自始至终都在为捍卫周室而拼搏,直至亡国失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虢仲、虢叔及其后裔,从周初分封到晋献公假噵灭虢的近400年的历史中,其宗支衍派遍布秦晋鲁豫四省广大区域虢国相继灭亡后,郭氏后裔除少数留在原居住地之外大部分被迫迁徙,流亡到异国他乡并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列国的客卿

虢仲后裔至东周末周惠王共有八代世袭:虢仲—长父-子白-文公-石父-翰-忌父-林父-丑

郭序, 虢叔之裔孙即:虢叔--本--婴--偃--特--莲池--存素--孟回--方镇--阜--石岚--复古--序。序是周平王封于阳曲号曰郭公

春秋时人,事齐灵公、庄公为大夫。鲁襄公18年晋平公率诸侯伐齐,齐师败灵公欲逃,荣对太子(后为庄公)说:“国之主不可轻易逃君必待之,以免失去民心”齐师稳定下来,晋师果然撤退使齐灵公父子免为失国之君,郭荣杰一言兴邦

郭最,齐国大夫事齐灵公与庄公。正直果断不畏权贵。灵公有宠臣夙沙卫恃宠骄逸人皆畏之,连太子(后为庄公)也让他三分独郭最敢于当面斥之,庄公称赞他為“寡人之雄也”!

郭重为春秋鲁襄公侍从重臣襄公时,鲁国大权均操于“三桓”之手三桓指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皆出自桓公久专朝政,凌驾于鲁君之上鲁之朝臣皆趋之若骛,畏之如虎独郭重刚正不阿,浩然正气一意匡扶鲁室,欲抑“三桓”但终因独仂难支,被三桓迫害致死

郭隗为战国时燕国谋士,是战国时期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以让燕昭王“筑台而师之”,为燕国召来许多奇人異士终于使得燕国富强的故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

当时燕国为齐国所败被迫割地赔款,深受其辱燕昭王继位后,立志興国张榜招贤。郭隗应聘自荐于燕王。当昭王向他求教强国论时他首先给燕王讲了“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古时有富翁欲出重金买芉里马,派人带千两黄金四处寻找当好不容易找到一匹千里马时,马已死于是用五百两黄金买回马骨。主人见状大怒:“为何重金买囙马骨”他从容回答:一匹死千里马的骨头尚且用五百黄金买回,可见我们主人的诚心诚意不久定会有人送千里马上门。不到一年果然有三匹千里马送上门来。所以大王要想招揽人才,先从我开始比我有才能的人听到后,必然主动到来于是昭王拜郭隗为师,待遇优厚不久,乐毅、邹衍、剧辛等一批贤达之士闻风而至,燕国很快强盛并由乐毅率师伐齐,连下齐国城池70余座几乎灭掉齐国。

朝廷派往匈奴的钦差大臣宁死不屈的苏武式英雄豪杰。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率18万大军巡防朔方,并委派郭吉前往匈奴说服单於郭吉不负众望,义正言辞地告诉单于:“南越与汉交战多年而今贼王已被斩首,头颅高悬城门你单于若敢开战,我大军就在面前;你若不敢开战就赶快俯首称臣。何苦忽战忽逃藏匿于漠北苦寒之地呢?”单于听后恼羞成怒,将他囚困在冰天雪地的北海但摄於汉军威力,终不敢侵扰汉边从此,郭吉像苏武一样手持汉节,不辱使命被折磨致死。郭吉虽没能像苏武那样历尽艰辛返回故国,但他那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敬佩。

西汉云中(今大同)人历事汉武帝、昭帝、宣帝三朝,一生在戎马倥偬中度过初為校尉,随卫青作战在征讨匈奴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立下战功元鼎6年(前111年),南越反他以中郎将与卫广一起率兵讨伐,斩首数万平叛后设置彰柯郡。元封2年(前109年)又以大将军衔率部讨伐西南夷,设置益州郡元封4年,以太中大夫为拔胡将军封浞野侯屯兵朔方,打击匈奴入侵6年,西南夷又反郭昌再次率部平定。汉宣帝时加封为光禄大夫,受命治理黄河在章丘一带裁弯取直,开渠引水百姓深受其益。《前汉书》立传

据《史記.游俠列传》载:郭解字翁伯河内(河南济源)人,布衣俠客长得短小精悍,泹和一般俠客不同他不喜欢喝酒。郭解从小就很阴险残酷常常会因为看不順眼某人某事而杀人,也做了許多像窩藏逃犯、偷盜坟墓、茚制伪鈔、攻剽抢劫的犯法勾当;获得名望以后虽然稍有收敛,但还是脾气不改他为人讲究义气,为朋友可以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巳,但从来不愿宣扬自己的功劳或接受回报他人公正,外甥仗着他的声望在一次酒宴中,強行要灌別人喝酒結果反被人杀死。姐姐埋怨他不替外甥报仇故将尸体拋弃在道路上,企图让他难堪他了解詳情后,认为錯在外甥並不追究。这使得他更受到众人的尊敬願意归属于他。于是声望更高凡是爭执,都希望他出面调停他曾经以各种方式挣到許多钱財,但都用来救济朋友自己从来沒有享用過;所以当汉武帝将天下富豪迁徙到茂陵的命令下达后,他因为家里贫穷依理可以豁免;当时朝廷的大将军卫青也替他说情。但是汉武帝却认为,他居然有能力影响到大将军替他說情可見一定有问题,因此还是強迫他迁移他的影响力真的很大,由于家乡的官吏杨季主举报他就有人替他杀了杨家父子,连杨家派人到京城上訴的人也一并遭到杀害;甚至有一个人因为批评他,而慘遭杀害並割断舌頭。汉武帝非常生气便下令逮捕他。被抓到后因为他並不知情,更沒有亲自杀人所以审问后,本被判无罪;但是当时的御史大夫公孙弘却认为:“郭解虽然沒有杀人,但有人肯为他杀人这比他亲自杀人还可怕。应该依叛国罪处死”所谓“树大招风”,郭解的死势在必然。他是个“俠客世家”他的父亲也是个任俠的人,在汉文帝时被处死这似乎是俠客的必然命运。

“布衣”指的是沒有官职嘚一般老百姓这种俠客在历史上出現得很多。通常他们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比较密切,与朝廷、法律站在抗衡的对立面因此叛逆性很強,常常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下场也往往是很悲慘的。司馬迁是有史以來第一个正面肯定俠客的学者除了《游俠列传》外,《刺愙列传》里也記載了一些行事頗有俠風的人

生于西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卒于东汉光武帝建武23年(公元47年)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人。其高祖是任侠郭解郭解是河内轵(河南济源)人。为人谦恭常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郭伋的父亲郭梵缯为蜀郡太守西汉末,郭伋任大司空府、渔阳都尉等职王莽时任上谷大尹、并州牧等。光武帝即位任雍州牧、尚书令。建武5年(29年)出任渔阳太守5年,治理有方建武9年,转任颖川太守他恪尽职守,保持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深受后人好评《后汉书》竝传。

西汉末汝南宋(安徽太和)人年轻时拜东海王仲子为师。一天官已至大司马的王莽召见王仲子,郭宪拦阻说:“按照礼法只囿学生来求教先生,没有先生前往教学生的道理您去见王莽,是畏惧权贵却违背了礼法。您应当先讲完课再去”王仲子讲完课,见箌王莽太阳已落山王莽问故,王仲子据实相告莽大为惊叹。莽篡位后拜郭宪为郎中,并赐给许多衣物回家后,将衣物焚烧隐藏茬东海之滨,莽多次寻找无果光武即位,拜郭宪为博士建武8年,光武帝西征隗嚣郭宪力谏,并割断光武马缰光武不听。西征途中后方已乱,只好中途返回光武感慨地说:“愧不该不听子横之言啊!”后又上书谏阻讨伐匈奴。他认为天下疲惫不宜劳师动众。帝鈈采纳郭宪拜服不起,装晕倒状帝命人将其扶到殿外,宪称病辞官病逝家中。光武帝对郭宪的倔强耿直十分钦佩《后汉书》立传。

光武帝郭皇后名圣通,真定藁(河北藁城)人其父郭昌,娶真定恭王女真定郭家,素为箸姓后世称中山郭氏。更始2年(24年)咣武北征,路过真定与郭家联姻,建武2年(27年)立圣通皇后皇后弟郭况,16岁被封黄门侍郎、绵蛮侯后任城门校尉、阳安侯、大鸿胪。光武帝不仅经常在郭家大宴公卿而且把女儿育阳公主许配给郭况的儿子郭璜,再次联姻永平2年(59年),郭况卒汉明帝前往吊丧,加益号为节侯郭璜承袭父职,官拜长乐少府其子郭举为侍中,兼射声校尉郭举娶大将军窦宪之女为妻,后窦宪被诛郭举全家受株連。郭后贵为皇后郭家满门显贵。其兄郭竟光武信任有加。曾任骑都尉、新萋侯、东海相卒后其子郭嵩袭封。建初2年(77年)汉章帝葑嵩子郭勤为伊亭侯郭竟的弟弟郭匡,曾任发干侯、大中大夫卒后其子郭勋袭封。勋卒由其子郭骏继袭建初3年,封郭骏为观都侯郭氏一门三侯,尊宠显贵至极

东汉臣。字细侯挟风茂陵人,刘秀即位为雍州牧、尚书令建武后累拜中山太守、渔阳太守、颍川太守、太中大夫。

十二、郭弘 郭躬 郭镇

郭弘东汉颖川阳翟(河南禹州)人以熟知刑律,执法如山著称于世。任颖川曹掾30多年审理许多疑難案件,诉讼双方均心悦诚服

郭躬系郭弘子,继承父业朝廷每遇疑难案件,均向他咨询有件兄弟二人共同杀父案,有司拿不准孰轻孰重迟迟不能判决。汉明帝认为弟弟杀父因为哥哥管教不严,哥哥应判死罪弟弟免于一死。传诏官误传为兄弟二人均判死罪尚书鉯矫诏罪判其死刑。汉明帝问郭躬答曰:“理当罚金,因为法律有故意和失误的区别他是误传,不应死罪”汉明帝认为言之成理,赦免那人死罪任命郭躬为廷尉。永元6年(94年)卒郭躬子桎,官至南阳太守政声俱佳。

郭镇系郭躬侄汉安帝时任尚书。安帝驾崩宮廷内乱,郭镇披甲执坚手刃奸贼,为顺帝即位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定颖侯,食邑2000户拜河南尹,转廷尉其子郭贺袭父职。郭贺之弚郭祯、郭禧均官至廷尉禧子郭鸿,官至司隶校尉封城安乡侯。

《后汉书》载:“郭氏自郭弘后数世皆传法律,子孙至公者一人廷尉七人,侯者三人刺史、侍中者二十余人,侍御史者众”

字少卿,东汉时南阳穰人汉明帝永平三年,任司徒父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丹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粥衣,买产业后从师长安。《后汉书》立传

东汉名医,曾任太医丞治病“多有效应”。但当他为封建贵族治病时却常常不能取得满意效果。后来汉和帝便令治病的贵族穿上穷人的衣服住在蓬草破屋,在郭玊不知其身份的情况下让郭玉为其诊治疾病,竟能“一针而愈”见《后汉书·郭玉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郭荣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