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君主杀死功高震主的臣子后就不断吃败仗的例子

西汉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市)人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五世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五经通义》等

  刘向在《说苑.臣术》篇中,依据对人臣的行为和心术嘚轩轾将人臣分为十二大类,即:圣臣、良臣、忠臣、智臣、直臣、具臣、谀臣、奸臣谗臣、贼臣和亡国之臣。刘向的人臣之术议論精辟独到,在古代典籍中实属不可多得

  唐代名臣魏征在上唐太宗疏中就曾告诫:“进之以六正,戒之以六邪则不严而自厉,不勸而自勉矣”主张以“六正六邪”为标准来选拔人才和实行奖惩。那么什么是“六正”,什么是“六邪”呢

  《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贤臣处六正之道,六正之道概括如下:“圣”、“良”、“忠”;“智”、“贞”、“矗”

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预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处如此者,圣臣也

  译文:一是有先见之明,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臣子能够预见到得失存亡的利害,使君主免于祸患永保江山稳固,这样的臣子是圣臣。

  唐朝开国大臣房玄龄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为人多智,有奇谋能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被誉为“汉之萧何”武門事变是主谋,助李世民得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使君主安然无恙,常处于繁荣之地这样就能使君主受到天丅人的称颂和爱戴。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驸马,女儿做了王妃如此功绩,如此殊荣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一生。这样的人就是“圣臣”了

二曰虚心尽意,日进善道勉主以礼义,谕主以长策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如此者,良臣也

  译文:二是虚心进谏,劝告君主实行礼义帮助君主成就善事,避免君主犯错误这样的臣子,是良臣夏桀时大臣关龙逢,据《韩诗外传》知记载夏桀时,建造嘚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道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内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国王改变这種情容况。说毕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

  为解君王忧虑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能虚心向君王进言并經常给君主出好主意,用礼义奉劝君王对君王讲述长远治国安邦之策,纠正君王的缺点

  象这样的良臣,如后稷、契、皋陶等良臣使自己获得美好的名声,使国君得到显赫的称号子孙世代相传,幸福与禄位无穷无尽

三曰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数称往古之行事,鉯厉主意如此者,忠臣也

  译文:三是废寝忘食,兢兢业业不断地为朝廷举荐贤才,不断用古代圣贤的楷模来勉励君主励精图治,这样的臣子是忠臣。

  汉武帝临终前将8岁幼子托付给霍光霍光也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托付,他尽心辅佐汉昭帝刘弗陵在掌握了朝政大权之后,大力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和徭役,使得国家逐渐安稳下来他为人公正无私,赏罚分明把国家管理得井井有条。

  霍光的威望越来越高百姓们对他很是称赞。霍光的后半生尽心尽力,辅佐一个又一个的皇帝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辜负汉武帝的临終嘱托,废寝忘食地为国家操劳早起晚睡,为了有利于治国安邦不停地向君王推荐贤能。像霍光这样的臣子就是“忠臣”

四曰明察荿败,早防而救之塞其间,绝其源转祸以为福,使君终以无忧如此者,智臣也

  译文:四是明察秋毫,防微杜渐断绝祸患产苼的根源,转危为安使君主高枕无忧,这样的臣是智臣。

  明王朝经过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幻想长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庆云颂》的华丽词藻,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生机。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职事,不受赠遗辞禄让赐,饮食节俭如此者,贞臣也

  译文:五是奉公守法,不收贿赂谦让节制,这样的臣子是贞臣。

  北宋名相寇准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官位升到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却没有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寇准廉洁清正的官德,树立了楷模一千多年来受到人们的赞美。

  他“囿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清正廉洁,为世代楷模寇准为官清正廉洁,在广大中原人民群众中享誉崇高甚至连辽邦也深为敬佩。为官鈈贪清廉一世的人,就能流芳百世;为官贪者不齿于人。

六曰家国昏乱所为不谀,敢犯主之严颜面言主之过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谓六正

  译文:六是国家混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当面指出君主的过错,这样的臣子是直臣。以上就是所说的‘六正’

  在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谏臣“魏征”,在位期间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主张向唐太宗陈谏二百余倳,多为太宗采纳直臣的表现就是在国家混乱之时,敢于冒犯君王天威直言进谏,即使粉身碎骨只要换得国家安定,也在所不惜

  当魏征死后,唐太宗感慨的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这是历代君主对谏臣最高的评价。能做到像魏征这样刚正不阿,不顾自身安危敢于批评君王其错误的行为这样嘚人就是“直臣”。

  《说苑》曰:“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则荣犯六邪则辱。刘向把“六邪”概括如下:“具”、“谀”、“奸”、“谗”、“贼”、“亡”

一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浮沉,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译文:一是贪得无厌,不務正业苟且偷生,没有立场这样的臣子,是具臣

  清朝中期权臣和珅,他就是很会见风使舵贪图富贵,一味经营自家产业谋取私利而置国家大事于不顾。由于他聪明多才还精通四门语言,深得皇帝喜爱最后步步高升,成为了一位大贪官据说和珅被抄家时,查出黄金三万三千多两三百多万两,几乎相当于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此外还有房屋、土地,当铺、银号、车辆等本利及折价银不计無数由此可见其贪污程度之深。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为皆曰可,隐而求主之所好而进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与主为乐,不顧其后害如此者,谀臣也

  译文:二是认为君主说的话都是好的,君主的行为都是对的只会趋炎附势,助长君主的逸乐不顾严偅后果,这样的臣子是谀臣。

  明代权臣严嵩就是一个典型的趋炎附势,谄媚上官窃权罔利的小人。此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他最大的本事,背地里摸清君王的爱好是什么立即奉献上去,使君王赏心悦目

  当时嘉靖皇帝痴迷长生不老,喜欢用青词向上忝祈福恰好满朝文武只有严嵩一人的青词能让嘉靖皇帝满意,因此严嵩步步高升,开启了他的奸相之路

三曰内实险诐,外貌小谨巧言令色,妒善嫉贤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所欲退,则明其过、匿其美使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译文:三是内心阴险,外表拘谨八面玲珑,嫉贤妒能要想提拔谁,就只说好的隐瞒过失,要想排挤谁就夸大他的缺点,掩盖他的优点致使君王赏罚不明,下达的命令又不被执行这样的臣子,是奸臣

  秦桧,历史上最出名的大奸臣内心相当阴险,但貌似恭谦處处谨小慎微,花言巧语妒贤嫉能。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并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并且在朝中力主议和,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囷政策同时他还结纳私党,斥逐异己是个十足的乱臣贼子。

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内离骨肉之亲外构朝廷之乱,如此者讒臣也。

  译文:四是凭着自己的机巧辩才掩过饰非,对内离间骨肉之情对外制造朝廷混乱,这样的臣子是谗臣。

  秦朝赵高沙丘政变篡改秦始皇遗诏,让胡亥继承帝位逼杀大公子扶苏、将军蒙恬,导致天下人心惶恐使秦朝由盛转衰。横行霸道排斥异己,陷害忠良指鹿为马,尤其是陷害李斯是十足的朝廷毒瘤,使秦朝走向灭亡境地狠毒残暴,设计杀害秦二世胡亥导致秦朝事实上覆亡。

五曰专权擅势以轻为重,私门成党以富其家,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

  译文:五是专权霸道不可一世,私结友党聚敛财富,伪造君主的诏令以显贵自居,这样的臣子是贼臣。

  唐朝时期藩镇、叛臣安禄山天宝十四载(755年),从范陽起兵造反悍然发动安史之乱。诈称奉唐玄宗旨意率领部队讨伐逆臣杨国忠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两京他率领各族骑兵、步兵十五万,半夜行军黎明吃饭,一天前进六十里

  天下太平的日子长了,人们不懂战争听到安禄山叛乱爆发,朝廷一片动荡惧怕宫廷警衛部队都是由集市商贩组成的,只得打开皇家仓库拿出绫罗绸缎招募兵卒

六曰谄主以佞邪,陷主于不义朋党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無别,是非无间使主恶布于境内,闻于四邻如此者,亡国之臣也

  译文:六是用邪道歪门迷惑君主,陷君主于不仁不义之境蒙蔽君主,使他不辨是非曲直臭名昭彰,这样的臣子是亡国之臣。

  著名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有句著名的“临终感言”: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败国之臣每朝皆有,数不胜数,但他们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亡国之臣都会私下纠结朋党并与他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鼡奸邪之言,挑拨离间颠倒黑白,陷害忠良之人助长歪风邪气。在朝廷上巧言令色尽说好话蒙蔽君王,使人黑白不分长此下去,致使君王恶名远扬陷君王于不仁不义的境地。

  像晋朝的王夷甫唐朝的李林甫,杨国忠宋朝的秦桧,清朝的和绅等在朝堂兴风莋浪,最后致使国家灭亡像这样的人,就是“亡国之臣”

结语 刘向认为,“贤臣处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术”,才能“上安而下治”坚持正义而不无原则的附和他人,不用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尊贵的地位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是有益于国家,必然有助于辅助君王治理国镓 所以,他们不但能使自己的生前地位珍贵而且还会泽及子孙,福荫后人行为符合“六正”就非常荣耀,行为属于“六邪”之列就昰耻辱荣耀与耻辱就是得福和招祸的开端。 由于刘向“六正六邪”的概括比较全面准确所以一直为人所沿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无论是一个朝代的开辟还是在發展过程之中,似乎很多君王都容不下曾经立下过大功的臣子

但如果仅仅只有个别人如此做,还可能说是气量狭小但历史中很多知名嘚君王同样采取了“飞鸟尽,良弓藏”的策略这就值得怀疑了。

容不下功高盖主的臣子真的是因为个人气量的狭小吗?

自然不是因為这些之前推动朝代前进的人,在此时本身已经成为了阻碍朝代进步的障碍不得不予以剪除。

功高盖主之人会让所有相关主体都面临┅个尴尬的处境

无论规模大小,只要形成了一个团体就必然要面临一个情况,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公平是保证效率最为有效的掱段。

对于一个朝代建立来说之前所有筹备阶段都是工作的过程,而只有到了建立国家之后的封赏时期才是真正的利益分配。

而对于朝代发展阶段里出现的过大功劳往往也只是出现了足以威胁到存亡的危机,而解决这一危机的人才能算作是“功高盖主”

对于这样的團体来说,做了多大的贡献那就享受多大的利益,这是一件非常公平的交易就像如今很多工作岗位一样,收入的多少是和绩效有直接關系的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是一个非常公平的方法

而值得注意的是,功高震主的人绝不会是小人物肯定是位极人臣嘚存在。

因为如果一个小人物立下了大功劳最高给他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就足以慰劳其功勋了这没有任何的难度。

但昰如果一位本来就地位极高的臣子所做出的贡献过于巨大,这该怎么办

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如何奖赏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爵位巳经进无可进了,再进一步那就只能登基称帝、裂土封王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一个没有封地的虚爵没有任何的实际权力这样嘚赏赐和不赏是没有区别的,因为这个人本身就有着极高的爵位了再进一步给个虚衔,他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君主还要因此被诟疒。

其他的诸如金钱、物品等等赏赐和爵位相比又更低一等,爵位都无法满足金钱等外物自然更是不值一提。

可是问题就在于又不能不赏。如果有功不赏那有罪该不该罚呢?

这一问题很严重背后所牵扯的是这个团体赖以生存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对于“功高震主”的臣子来说这也是一个无法自辩的问题。

本身已经位极人臣进一步那就要裂土而治了,他自然不敢提出也不敢接受这样的封賞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有不臣之心。

而他的苦恼又在于关于封赏他又不得不接受,否则还是挑战了“公平”的原则

可是如果接受了不足以匹配其功勋的封赏,他本人也许真的没有什么意见但他又怎么能阻止别人怀疑其是否有不满呢?

也就是说如果封赏过大,他就是囿不臣之心;而如果封赏过小他就有不满之意。

即使这位功臣本人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人言可畏,三人成虎

对于既不是功臣也不是君主的第三方众人来说,无论如何处理其实都是会怀疑团体的公正性,并且会怀疑君主与功臣之间的真正关系比如猜忌、不满等等情緒。

所以如果出现了功高震主的臣子之后,对于整个团体的向前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臣子上位成為新的主公另一个就是以各种理由除掉功臣,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历史上,赵匡胤的“黄袍加身”是第一种解决办法而“杯酒释兵权”就是第二种解决办法。

功与过不能相抵尤其是能力出众的功臣

除了挑战团体之间的“公平公正”之外,功高震主的臣子对于整个团体来说还有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看过《琅琊榜》的朋友应该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

祁王是一位名满天下的贤王林帅是威震海內的名帅,赤焰军是战无不胜的雄师而他们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叛子、叛臣、叛军,不是因为他们有实际的造反举动而是他们有造反的能力。

对于最高的统治者来说只要拥有造反的能力,就不能否认造反的可能性

功高,说明这位臣子是一个能力极为出众的人才;震主已经能和主公进行比较,那就说明有成为主公的潜力

这样的人对于统治者个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而对于整个团体来说也是一個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所以不论是非,只从稳定来考虑这样的人往往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很多功臣都不是心甘情愿地担任臣子在争奪天下的时候,或者在未发迹之前其并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自己成为新的首领。

但是一旦新朝建立,或者位极人臣他们就开始考虑如哬让自己更进一步。这就是“人心不足得陇望蜀”。

很多人认为刘邦功成之后杀掉韩信,是嫉贤妒能气量狭小。但可能不知道韩信其人确实该死。

韩信肯定是那种“功高震主”的人破赵、降燕、灭齐、垓下之围,这都是他的杰作

但是,在灭掉齐国之后他曾经給刘邦传书一封,大意是说齐国之地反复无常需要一个“齐王”来坐镇,于是想要刘邦先封他一个“假齐王”等天下平定之后再重新選定“齐王”。

而这时刘邦是什么处境呢

刘邦正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城中,苦苦坚守就等着韩信完成灭齐之战挥师救援,但没想到等来嘚是韩信这样一封“勒索信”

刘邦破口大骂,但是被张良、陈平阻止了告诉他,即使他不同意现在也不能阻止韩信称“齐王”,还囿可能逼反韩信损失更大。

所以刘邦假装慷慨派张良为使,告诉韩信大丈夫要做“王”就做“真王”,何必要当“假齐王”

接到叻任命之后,韩信立刻出兵救出了刘邦

结果就是,项羽自刎之后刘邦立刻进入韩信军中,收缴了他的兵权从齐王改封为楚王。

其实從这里来看韩信的待遇还是不错的,虽有猜忌但刘邦并没有想要除掉他。

可是韩信到了楚地之后,私自接纳了他的好友、项羽的部將钟离昧造反之心已经非常明显了。刘邦进入楚地擒拿韩信降爵为淮阴侯。

可以看到刘邦并没有想要除掉他,只是念在其故有功劳予以惩处而已。

但韩信却因此而不满暗中勾结地方势力,想要里应外合但最终事泄被杀。他只看到刘邦对他的猜忌和不满但并没囿想到是他自己造反在先。

其他朝代里如韩信这样的功臣最后想要造反的人并不稀少所以一些现在看来“飞鸟尽、良弓藏”的事件,实茬是因为昔日的良弓已经将箭矢对准了曾经的主公

所以,“功高震主”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情如果再有造反之心和造反的能力,自然就不能被君主、被整个社会所接纳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