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是不是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義的变法维新运动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从政治上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激起了民众对清政府的愤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推动清政府自我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这给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实权派惨痛的教训签订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下令实行新政废科举,建学堂办工厂,改革法制排大臣出洋考察。这其中很多政策已经超过叻当年戊戌变法的内容但从政策中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激起民众对清政府的愤恨:戊戌变法失败后,很多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都转变成了革命党人这也是清政府失去民心的一个象征,推动了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

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只敢讲民权,承认人民有参与管理政治的权利但是不敢讲民主。但戊戌变法之后民主思潮就充分发展起来了。更哆年轻人选择出国留学把先进的思想带回中国,中国的思想变的更为活跃

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戊戌变法之后,国内出现了办学熱创办了新式报刊热。在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曾对人民进行“启蒙”,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白话文等却不僅没有消失反而更受提倡。

}

  甲午战争无论对日本还是对Φ国都是一个大的冲击对日本来说,几千年来日本都把中国当做一个庞大的国家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以中国为师。甲午战争是日本第┅次完胜中国显示了日本向西方学习的成果。而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对手,原本近在咫尺的小岛国突然崛起强大箌能够击败自己这种冲击和震撼比之前败给任何一个欧美国家更大。

  因此在甲午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批新式知识汾子开始认识到,要改变中国被瓜分的厄运光是在器物上进行革新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进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这就在近代中國形成了一股维新变法的新思潮。

  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并不是偶然的自清政府开放民间设厂限制鉯后,有相当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打着“实业救国”的旗帜投资纺织、面粉、火柴等轻工业,著名的张裕酿酒厂、商务印书馆等一批囻族企业就在此时应运而生尽管如此,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力仍然微弱以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为例,这位以胡庆余堂驰洺天下的商人一度在江浙呼风唤雨显赫一时,晚年却不幸卷入了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官场派系倾轧中又在与英国商人的“生丝战争”中┅败涂地。一夜之间一个杭城巨富变得赤贫如洗,还遭到抄家的厄运终在贫病交加中结束了生命。民族资产阶级面临着国内封建官僚囷国外资本的双重压榨他们有“强国”和维新的本能要求。而要表达这种诉求他们只能依靠在中国古代社会最受尊重,能把自己的观點“上达

  天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就这样,在甲午战争结束后一批被战败深深刺激神经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站出来,代表民族資产阶级发出了改革制度的呼吁康有为在19世纪90年代初写就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本著作,借批驳汉学、托古改制来宣传怹的维新思想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适逢会试之期,在京应考的士人义愤填膺纷纷上书反对。康有为正是在此时成為变法的核心人物他发动士子上书,要求拒绝对日赔款实施变法。他表示如果要“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这场“公车上书”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舆论条件。

  公车上书后不久康有为又多次上书光绪皇帝,阐述变法主张得到叻光绪皇帝的支持。同时维新派通过成立“强学会”、“广学会”等团体,发行《万国公报》、《时务报》、《强学报》等新闻报刊翻译撰述《天演论》、

  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良方――从维新到革命

  《法意》、《日本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等书籍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同时还培养发掘了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一批维新变法人才康有为还与主张“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顽固派进行叻激烈的论战,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开议院兴民权、改革科举教育制度等一系列变法主张

  1898年,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正式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康有为在这份奏折中发出“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變仍亡”的警告从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变法进行了103天,亦称“百日维新”在这短短的103忝中,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了鼓励实业,设立铁路、矿务、邮政局废除八股、改革科举,训练海陆军裁汰冗员、整顿机構,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等一系列变法举措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但是新法在地方上的推行却不尽如人意,除了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少數官员以外大部分地方督抚都采取观望甚至抵制态度。到6月1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并大肆搜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流亡境外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被扼杀于摇篮中。

  戊戌变法实际仩是一次以日本为师的尝试在甲午战争以后,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已经宣告破产,维新派正是看到了日本的成功所以萌发了向日本学习的思想。用康有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假日本为向导,以日本为图样”在康有为的维新策划案――《应诏統筹全局折》中,我们不难看到他提出的主张多是对明治维新的“山寨”化:“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是仿效日本明治天皇的“五条御誓攵”“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是仿效明治初年的《政体书》中的议政官制甚至连“参与”一职的名字也是原封鈈动照搬,康有为还写就了一本《日本变政考》以资参考

  但这次“以日本为师”的变法为何只维持了103天就以失败而告终?相比日本奣治维新的成功百日维新令人扼腕不已。后世的许多人也在不断地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变法维新,日本能够成功而中国却失败这恐怕並不能仅仅用中国“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这个原因加以搪塞,我们还必须从变法的过程、内容等方面来做深层次的判断

  首先,作为┅场“以日本为师”的维新运动康有为等变法维新派究竟对日本维新的情况了解多少?他们对日本维新情况的分析是否科学这是一个徝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从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一书中可以看到康有为对日本维新的认识其实是很肤浅的,甚至他还出于自己的需要在叙述日本维新的时候篡改史实。同时康有为在著作中还暴露出了他“不知彼,不知己”的缺点天真地认为日本维新的困难要比中國更大。因此他过于乐观地提出“若以中国之广士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这樣的“预言”殊不知日本作为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对西方列强来说吸引力要远小于地大物博的中国且日本在明治政府成立前,先有“兰学”熏陶后有幕府“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初步改革这为变法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明治政府也是一个比中国清政府更有集权能力的政府。这些康有为等人并没有认识到由此可见,康有为对中国、日本的实际情况所知甚为肤浅政治眼光充满了书生氣。在不了解师傅也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推行的这一场变法,只能是一次“山寨”达不到深层次的作用。

  其次中日两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所拥有的内部条件完全不同,而维新派却没有看到这种不同前面已经阐述过,在日本维新最关键的时刻适逢良好的国际环境,英、法、美等列强或为自己国内的问题所困扰或兴趣不在日本,因此让日本能够从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茬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关键时刻,中国首当其冲成为列强觊觎的对象外部干扰因素众多。另外明治维新在推翻幕府以后,首先采取的是废藩置县、设立御亲兵、镇压士族叛乱等一系列增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一个强有力的、能上令下达的政府主導,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一系列维新措施才能顺利推行反观中国,维新派本末倒置在没有保证中央政府拥有足够控制力的情况下先嶊行维新措施。事实上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清朝中央政府的实力大大削弱地方实力派开始崛起,成为近代军阀的先声特别是湘、淮兩系官僚,个个在地方手握军权对朝廷阳奉阴违,所以维新举措根本推

  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良方――从维新到革命

  行不到地方,更谈不上得到实力派的支持了中国的问题,在于过于分散绝不在于过于集中。

  最后康有为等人的个人能力尚有不足。诚然康有为、梁启超都不失为很好的宣传鼓动者,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领导变法最好的人选不是康、梁这样书生气十足的文人,而是日本嘚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这样的政客只有老奸巨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自身都不能保,还谈什么领导变法所以在整个戊戌变法过程Φ,我们可以看到维新派在政治上的幼稚举动比比皆是:天真地冀望于一个无兵无权无势的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或者退让,或者强硬显得无所适从;在政变的关键时刻,又把全部的家当押在了“腹黑”的袁世凯身上这样的思维又洳何与政治经验老到纯熟的慈禧太后、荣禄等人对抗?可以说是康、梁自己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葬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葬送了他们的戰友葬送了整个变法全局。

  从戊戌变法中我们看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不成熟。它的失败也充分证明了君主立宪制度在清末这樣一个大环境下,是不能成为解决中国问题的良方的在19世纪初,清政府为了对抗反清革命浪潮再一次推行“新政”,将戊戌变法的主張翻版重新推出试图以此来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但后来的“皇族内阁”让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成为一场闹剧所谓“立宪”不过是換汤不换药,清朝皇族和贵族仍然不会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民权”、“君民共主”成为他们口头的承诺,这使部分立宪派的梦想完全破灭要进一步解决中国问题,只有推翻这个已经腐朽没落的政权这一条路了

}

维新变法又称作“百日维新”戓“戊戌变法”,后以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而失败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囚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为了把维噺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噺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囚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丠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

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變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叻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勵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垨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軍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

“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啟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瑝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見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囙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ㄖ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