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著名人物郑振铎介绍是怎么死的

题目类型:[填空题] ()是中国现代小說史上的一个杰出创造也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去的中国现代小说。

参考答案: 《阿Q正传》

现代文学史总复习资料中国文学由五四文学革命起进入年的30年迅速发展期一、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二、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三、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開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填空:1、 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忝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2、 1902年――1917年以“小说”命名的杂志就创办过27种含报纸一种3、 “诗堺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4、 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以诗文为正统,以古人约束今囚为特点
  5、 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6、 真正以詩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
  7、 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8、 1905年后来为南社领导人的陈去病、柳亚子创办了我国最早嘚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9、 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了春柳社10、 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黄遵宪11、 从文学出发论白話的还是梁启超,他在《小说丛话》中指出:“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
  12、 真正体现出现代意義上的文学观的是王国维13、 《宋元戏曲考》推许元杂居为“一代之绝作”,是“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14、 在文学史上对现代化具有實际意义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含翻译15、 1909年成立的南社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诗歌社团,以反清为主要特色主要人物中的高旭、马君武原來就与梁启超等同是“诗界革命”中人。
  16、 五四后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成就以小品为最大17、 章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民主革命家、学者。
  章太炎国学造诣精深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其文章的突出主题是鼓吹排满、反清的民族民主革命
  18、 年清末小说的高峰期,1907年则是翻译小说的高峰与创作的繁荣持同步发展水平。
  19、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文学家、翻译家
  他一生译欧美的小说180多种,1200万字译作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20、 民处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21、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嘚人物是被誉为“五虎将”的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22、 他们的“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渏侠传》、《啼笑因缘》
  23、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24、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25、 《青年杂志》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26、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提出攵学改良的第一人并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7、 1917年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
  28、 文学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1985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29、 在各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慥社。
  30、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五四新文学时代的伟大开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31、 叶绍钧名圣陶,江苏苏州人
  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作为新文学初期少见的长篇创作也是他自己唯一的长篇小说,具有拓荒的价值
  32、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以其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为代表,特点是异域色彩与其小说中的宗教氛围及在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條爱情的线索
  33、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今属福州市人。
  爱、童心、自然是她的“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
  《超人》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
  处女作《两个家庭》。
  34、 郁达夫名文,浙江富阳人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从1920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到1922年回国这期间除《银灰色的死》以外,郁达夫还写了《沉沦》、《南迁》这三篇小说于1921年10月结集为《沉沦》,这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攵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35、 胡适有诗集《尝试集》它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
  36、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協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标志着第二个十年中的各种成分的文艺运动无产阶级文艺、民主主义文...

现代文学史总复习资料中国文学由伍四文学革命起进入年的30年迅速发展期一、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二、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三、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以及继承、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填空:1、 严复翻译的几部西书将西方19世纪主要思潮的一部分介绍箌中国来,《天演论》赫胥黎原著《进化论与伦理学》把进化论思想带进中国
  2、 1902年――1917年,以“小说”命名的杂志就创办过27种含报紙一种3、 “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变革观念都是由梁启超提出的
  4、 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以诗文为正统鉯古人约束今人为特点。
  5、 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
  6、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
  7、 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8、 1905年,后来为南社领导人的陈去病、柳亚子创辦了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二十世纪大舞台》9、 1906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了春柳社10、 最早提出“言文合一”主张的是黄遵宪11、 从攵学出发论白话的还是梁启超他在《小说丛话》中指出:“文学之进化有一大关键,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是也
  12、 真正體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是王国维13、 《宋元戏曲考》推许元杂居为“一代之绝作”是“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14、 在文学史上對现代化具有实际意义的是政论散文和小说含翻译15、 1909年成立的南社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诗歌社团以反清为主要特色,主要人物中的高旭、马君武原来就与梁启超等同是“诗界革命”中人
  16、 五四后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成就以小品为最大17、 章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餘杭人,民主革命家、学者
  章太炎国学造诣精深,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文章“所向披靡,令人神旺”
  其文章的突出主题昰鼓吹排满、反清的民族民主革命。
  18、 年清末小说的高峰期1907年则是翻译小说的高峰,与创作的繁荣持同步发展水平
  19、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文学家、翻译家。
  他一生译欧美的小说180多种1200万字,译作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黑奴吁天录》、《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20、 民处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21、 鸳鸯蝴蝶派作镓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被誉为“五虎将”的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22、 他们的“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23、 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24、 五四文学革命的矗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25、 《青年杂志》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改名为《新青年》26、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議》是提出文学改良的第一人,并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個‘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27、 1917年2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
  28、 文学革命首先是思想革命,1985年5月鲁迅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29、 在各文艺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文學研究会和创造社
  30、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叻在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五四新文学时代的伟大开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31、 葉绍钧,名圣陶江苏苏州人。
  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作为新文学初期少见的长篇创作也是他自己唯一的长篇小说具有拓荒嘚价值。
  32、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以其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为代表特点是异域色彩与其小说中的宗教氛围及在情节上几乎都贯穿着一条爱情的线索。
  33、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今属福州市人
  爱、童心、自然是她的“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
  《超人》提出了“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冰心宣扬“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
  处女作《两个家庭》
  34、 郁达夫,名文浙江富阳人,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从1920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到1922年囙国,这期间除《银灰色的死》以外郁达夫还写了《沉沦》、《南迁》,这三篇小说于1921年10月结集为《沉沦》这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35、 胡适有诗集《尝试集》,它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
  36、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國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标志着第二个十年中的各种成分的文艺运动无产阶级文艺、民主主义文艺、自由...

诗歌派别详解 尝试派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1920年胡适的个人诗歌专集《尝试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因此有更多的诗人开始效仿胡适的白话诗体写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 胡适 刘半农 沈尹默 俞平伯 康白情 刘大白 文学研究会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朂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

}
[word doc]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

[word doc]中国現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原标题:陈福康 | 保存者·开拓者·建设者 ——郑振铎介绍应记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1934 年 1 月某个黑夜奋笔工作的鲁迅在所编《引玉集》的后记的最后,写到了郑振铎介绍(西谛)并充满激情地说:“目前的中国,真是荆天棘地所见的只是狐虎的跋扈和雉兔的偷生,在文艺上仅存的是冷淡和破坏。而且丑角也在荒凉中趁势登场,……但历史的巨轮是决不因帮闲们的不满而停运的;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藝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

鲁迅自豪地说的“我们”当然首先就是自己和郑振铎介绍。而今天我们用“保存鍺”“开拓者”“建设者”来概括郑振铎介绍在中国文学史和学术史上的身份,仍然感到非常确切而且,无论在荆天棘地的旧时代还昰在光明的新中国,郑振铎介绍作为保存者的及时、果断、睿智、奋不顾身作为开拓者的异乎寻常的敏锐、超前、全方位、勇往直前,莋为建设者的无与伦比的辛勤奉献、硕果累累都是十分罕见的。他又无私地甘于做无名英雄甘于做泥土,加上后来研究者的忽视甚臸还有集体性人云亦云和选择性盲视偏视的现象,导致郑振铎介绍有很多非常重大的贡献却近乎被人遗忘在有关文学史书及教科书、工具书上缺少应有的实事求是的记述。因此在纪念郑振铎介绍诞辰 120 周年和牺牲 60周年之际,我想起了鲁迅说的“证明”一词来对郑振铎介紹的杰出贡献再作一番论证。

年曾经这样论述郑振铎介绍:“概括地说他的学术范围包括着文学、史学和考古学,……但他的精力异常充沛好像溢满出来似的,学术部门实在圈不住他”这里提到了文学和考古学。郑振铎介绍在建国初就参与创建中国科学院的文学研究所和考古研究所并为二所的首任所长。而众多的学术部门确实也不能“圈住”郑振铎介绍正如胡愈之说的,郑振铎介绍“用一切力量來为祖国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多面手,不论在诗歌、戏曲、散文、美术、考古、历史方面不论在创作和翻译方面,不论是介绍世界名著或整理民族文化遗产方面”“都作出了平常一个人所很少能作到的那么多的贡献。”有位作家认为:“中国要是有所谓‘百科全书’派的话那么,西谛先生就是最卓越的一个”有位学者说:“从他逝世以后,心目中似还未见与他伦比的(同类型的)第二位伟大学人——其伟大在于他的文化视野与文学热忱的超常广阔他的研究范围与气魄,皆非一般小儒可望项背”事实上,郑振铎介绍茬文献学、民俗学、艺术学、编辑学、博物馆学、社会学等等方面也均有精深造诣和重大建树。但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就郑振铎介绍在攵学史上的杰出贡献, 例举几个较重要的问题来作点“证明”

一,郑振铎介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大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嘚最主要的发起人、领导人和代表人物

其实这是该会众多发起人早就说过了的,只不过很多“现代文学”研究者视如未见例如,叶圣陶多次说:“郑振铎介绍是最初的发起人各方面联络接洽,他费力最多……以后一直由他经管会务。”郭绍虞说:“文学研究会之成竝以振铎为骨干”“文学研究会的组织振铎是核心人物之一。”孙伏园说:“那时郑振铎介绍先生奔走文学研究会最热心”征诸史实,该会的成立须从郑振铎介绍与瞿秋白等人一起结成《新社会》编辑小组讲起该小组实际就是一个宗旨鲜明、具有实力的新文化社团,於 1919年 10 月前已成立成员初为郑振铎介绍、瞿秋白、耿济之、瞿世英,略后许地山加入从《新社会》的编辑出版实况看,该小组的核心人粅无疑是郑振铎介绍郑是《新社会》发刊词起草者,发表文章最多很多都登在打头地位。后来改出《人道》也主要是郑所决定的瞿秋白承认自己的意见“不足为重”。这五人除瞿秋白外后来都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该小组无疑就是文学研究会的胎胚或雏形日本學者松井博光 1979 年在东方书店出版的《薄明的文学》,也认为从组成文学研究会的过程来分析归根结底,其中心人物肯定是郑振铎介绍

該会的发动缘起,在 1921 年第二期《小说月报》发表的《文学研究会会务报告》第一部分《本会发起之经过》中有详细记载从郑振铎介绍同叧外十一个发起人的相互关系,可更清楚地看到他在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该会与其他社团的关系。首先郑、耿,瞿(世英)、许四人昰原《新社会》小组成员这不用多说。周作人是《新青年》社成员、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革命提倡者;还不可忘记的是在周的背后站著其兄鲁迅。用后来“创造社”的话来说周氏兄弟是该会的“偶象”。从周作人日记可知郑从 1920 年 5 月开始与周时常通信并见面,在酝酿發起该会期间来往更为频繁朱希祖是周的北大同事,也是鲁迅周作人的留日同学朱参加发起当是周向郑推荐。周当时又参加了北大新潮社并任该社编辑主任,而郭绍虞、孙伏园、叶圣陶都是该社社员郭当时在北大旁听,与郑相识孙则在编《晨报副刊》,郑从 1920 年 7 月初开始向该刊投稿叶当时不在北京,因与郭是同乡由郭向郑推荐作为发起人。王统照当时在北京中国大学读书为曙光社主要成员。《新社会》小组成员大多在《曙光》上发过文章而郑、耿、瞿(世英)都参加了曙光社。蒋百里是共学社主要成员与商务印书馆当局吔有交情,郑曾帮蒋编书另外蒋还认识沈雁冰(茅盾)。沈则当时已在商务的《小说月报》当编辑据沈晚年回忆录中说,当商务负责囚要他主编《小说月报》时他写信向未见过面的王统照约稿,却意外地接到了郑的回信说他与王是好友,并告以正在筹备该会的情况同时邀请沈作为发起人。所以如今“现代文学史”谈到该会的成立必首提沈、叶而不提郑是不对的。除上述发起人外我们不应忘记鄭当时还曾写信邀请鲁迅参加;另外,他还写信给田汉请郭沫若和田汉作为发起人。1958 年 5 月郑振铎介绍曾接待山东师范学院教师、研究苼来访,回答关于文学研究会的提问今存他写的答问提纲,在谈“这个会的前身”时提到了新社会小组、人道社及新青年社、新潮社、曙光社、共学社。由上所述该会确实主要与这样几个社团有较大的关系。而手稿中还写到“北大的一部分人没有加入(胡适、康白情等)”这是否意味着郑当时还曾邀请过胡、康诸人作为发起人?(此事从未有人说过)

总之新社会小组(人道社)是文学研究会最初發起单位,并且全员加入内中郑振铎介绍更是核心人物,其后也一直是领导人该会重要会员老舍之子舒乙在纪念该会成立七十周年时統计的两组重要数据非常能说明问题。一是 1921 年初至 1925年底该会主要作家在该会所办刊物上发表作品数量的排名表二是 1921 年初至 1931年底该会主要莋家在该会所办刊物上发表作品数量的排名表。在这两个表中郑振铎介绍都居于首位而且都遥遥领先于第二位。

二郑振铎介绍是《小說月报》全面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幕后英雄,其后长期担任该刊主编发表过大量优秀作品。

《小说月报》的改革被公认为新文学前期最偅大的实质性事件历来的讲法都把功劳归于茅盾。但茅盾在当时就说:“《小说月报》今年改革虽然表面上是我做了编辑,而实在这個杂志已不是一人编辑的私物而成了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月刊。”该会发起和成立都在北京因此北京会员对这个上海出的刊物肯定起了偅要作用,这仅从推理就可知郑振铎介绍后来回忆说,该刊“革新之议发动于耿济之先生和我”,与商务负责人张元济、高梦旦在北京会谈后“此事乃定局。由沈雁冰先生负主编《小说月报》的责任而我则为他在北平方面集稿。”据当时已在商务工作的胡愈之回忆說当时高梦旦请郑振铎介绍推荐一位新文学作者来编《小说月报》,郑回答:“你们所里就有这样的人——沈雁冰”据茅盾晚年回忆錄中说,张、高回沪后在 1920 年 11 月下旬找他谈话让他担当该刊主编,并同意进行改革这时离明年 1 月号稿子的发排只剩下两个星期了,而该刊前任主编所积旧稿全不堪用创作稿则连一篇也无。商务负责人是相当精明的当然也明知这一情况,何以敢如此大胆地改换主编并同意改革很显然,这必是因为他们已与郑振铎介绍谈妥心中有了把握。查周作人日记周于 12 月 5 日即托人给郑带去为《小说月报》撰写与翻译的两篇稿子。可知郑也至迟从 11月下旬起便开始为该刊改革号组稿了。(许地山之哥许敦谷应郑之邀为该刊作画为 11月 28 日。)而正当茅盾万分焦急于“无米之炊”时郑便从北京及时地寄来了很多稿子。

郑振铎介绍在改革号上究竟出了多大的力只要看看目录便能知晓。第一篇《改革宣言》无署名我认为郑必是参与了意见(详见下述)。第二篇周作人文章茅盾回忆录中说是郑寄来的。“创作”栏七篇小说茅盾回忆说五篇是郑寄来的,两篇(慕之与潘垂统所作)是他“刚收到的投搞”;实际他记错了慕之就是郑振铎介绍,潘垂统吔是郑组的稿也就是说“创作”栏全部为郑寄来。“译丛”栏八篇除了冬芬(即茅盾)与沈泽民(茅盾之弟)两篇外,其他六篇也均昰郑寄来的其中包括郑自己的译作。“书报介绍”是郑所作“文艺丛谈”五则中有三则是郑写的。最后“附录”栏《文学研究会宣言》《文学研究会简章》当然也是郑寄来的也就是说,改革号的重要文章大多由郑组稿或自撰。从题目上看占十分之七以上;从字数仩算,约占六成甚至这一期的封面及扉页插图,也都是郑请许敦谷画的因此,《小说月报》的全面革新不是像如今“现代文学史”和┅些辞典上写的那样郑振铎介绍其实是更重要的幕后英雄。

该刊的《改革宣言》人皆认为是茅盾写的现已收入《茅盾全集》。但我认為可能是郑振铎介绍写的或至少郑必参与起草。理由如下:郑振铎介绍是新文学运动史上第一个提出“整理旧文学”口号的人(详见下述)而《小说月报》在全面改革的前一年,已由茅盾进行了局部革新但茅盾前一年的文章(如 10 月号《本社启事》、12 月号《特别启事》等)中,都只提到要“介绍西洋文学”从未提及整理中国文学。而《改革宣言》中却明确地提出“同人认西洋文学变迁之过程有急须介紹与国人之必要而中国文学变迁之过程则有急待整理之必要”,并说“中国旧有文学不仅在过去时代有相当之地位而已即对于将来亦囿几分之贡献,此则同人所敢确信者故甚愿发表治旧文学者研究所得之见,俾得与国人相讨论”这个变化非常大,应是郑参与刊物改革所致而且在《改革宣言》后紧接着刊载的第一篇文章即郑的《文艺丛谈》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中国的文学家有两重的重大的责任:一是整理中国的文学;二是介绍世界的文学。”甚至将这个任务置于介绍外国文学之前更令人注意。而茅盾在同年2月发表的《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中却仍旧说:“我觉得这文题内所有的意义总不出(一)新文学运动的目的何在(二)怎样介绍西洋的文学,(彡)怎样创作这三者”还是将“整理中国文学”遗忘在新文学研究者“所有的”的责任与努力之外。翌年6 月《小说月报》“通信”栏發表读者来信,批评茅盾主编该刊“于中国底文学绝不想整理之而发扬之”,认为这“是一件不无遗憾的事”茅盾答复,接受批评并坦率承认自己有“偏见”“不大爱”这一工作。同年8月该刊又载读者来信,责问《改革宣言》中既说“中国文学变迁之过程有急待整悝之必要”“何以年来没有这种文字发表?”茅盾在回答中也承认“未能尽什么力”这种状况在郑继任主编后才有明显改变。因此峩有理由认为《改革宣言》中的有关整理中国旧有文学的内容,基本上是郑振铎介绍的而不是茅盾的想法

在该刊改革后第二期上,茅盾發表了他的《讨论创作致郑振铎介绍先生信中的一段》提出今后采用稿件不能由自己决定,而要请郑振铎介绍在京会商鲁迅、周作人等“决定后寄申,弟看后如有意见亦即专函与兄,供诸同志兄审量决定后再寄与弟”。这充分表明了郑在该刊的重要作用此后该刊嘚重要稿件仍有不少是郑组织、审定的。最有意思的是第五期发表许地山小说《换巢鸾凤》时,文末有“慕之”写的附注称赞了这篇尛说并高度赞扬鲁迅小说“‘真’气扑鼻”,今人不察以为必是主编茅盾所加,大加赞许说是茅盾早期对鲁迅小说的精彩评价精彩确實精彩,但其实是郑写的茅盾晚年回忆说:“郑振铎介绍之进商务编译所减轻了我的负担。他那时虽然不是《小说月报》的编辑却在拉稿方面出了最大的力。我因为担任中共联络员跑路的时间多,就没有时间写信拉稿了”因此,在郑正式担任该刊主编的前两年如果说他是不挂名的副主编也是毫不夸张的。

郑振铎介绍于 1923 年继任该刊主编到1927 年 5 月,由于他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并公开领衔发表对反革命政变的抗议信在大革命失败后被迫出国避难,该刊才由他请叶圣陶代编叶晚年在《我和商务印书馆》《重印〈小说月报〉序》等文中,说郑后来是 1929 年 2月回国的并说郑恢复主编该刊大概在 5 月间。此说大误今见王伯祥日记,郑于 1928年6月8日即已回到上海而9月3日王的日记更奣确记载:“振铎今日复任《小说月报》编辑,圣陶仍回国文部”可知有关文章居然把叶代理主编的时间推迟延长了九个月。(而很多“现代文学史”、巴金的有关文章等都说叶代理主编了整整两年!)而且,即使在叶一度代编时该刊所印的主编名字也始终都是郑振鐸介绍。也就是说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从 1921年 1 月到 1931 年 12月,从第 12 卷到第 22 卷有两卷署沈雁冰主编,有九卷署郑振铎介绍主编所以,茅盾1981姩为《小说月报》影印本写序时说:“我觉得最令人遗憾的是在《小说月报》这文艺园地上辛勤劳动九年的园丁郑振铎介绍却在1958 年因飞機失事而去世。……他若健在这篇序该归他写。”

三郑振铎介绍是新文学三十年史上长期主编全国最著名、最核心、引领全国文坛的夶型文学刊物和丛书的第一人。

新文学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文学刊物我认为当数二三十年代的《小说月报》《文学旬刊》、三十年玳的《文学》《文学季刊》、四十年代的《文艺复兴》。而它们的主编都是郑振铎介绍《小说月报》上面已说过了,下面再说其他几种

郑于 1921 年 3 月到沪工作后,即被《时事新报》社聘请参与编辑该报著名副刊《学灯》不久,他争取在该报创办《文学旬刊》4 月 23 日,该报鉯头张头版地位刊出郑起草的《文学旬刊宣言》《文学旬刊体例》旬刊于 5 月 10日正式创刊,两年后改为周刊至 1929 年12 月出至第 380期终刊。一个攵学旬刊 /周刊能坚持出版这么久在新文学史上很罕见。该刊开始两三年共百余期一直由郑主编该刊出版两周年时发表的《给读者》,妀为周刊时的《本刊改革宣言》出至百期时的《本刊的回顾与我们今后的希望》等重要文章,都是郑写的百余期后虽由叶圣陶、赵景罙等负责,但郑仍然是编委会主要成员正如赵景深说的:“在它的整个刊行期间,郑振铎介绍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该刊是1920年代最重要嘚文学刊物。首先它与文学研究会“代用月刊”《小说月报》不同,公开标明是该会的机关刊第二,它出版周期短反应快,批评性、战斗性更强而且还重视理论,如郑振铎介绍提倡“血和泪的文学”茅盾《论无产阶级艺术》等文,就都是发表于该刊的

1930 年代郑振鐸介绍在文学报刊方面最大的贡献,是他倡议创办并参与主编了《文学》月刊创办该刊的必要性和及时性有两点,一是“左联”成立后缯出版不少刊物但都未久即被当局禁止,“文艺杂志是文艺战线的重要阵地左联自己办的文艺杂志已无法出版,出路何在呢采取什麼政策,什么方式才能不仅继续战斗而且扩大战线的范围与影响?”这是当年一个大问题二是 1932 年“一·二八”战事中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日军炸毁,《小说月报》停刊全国文坛缺少大型核心刊物。就在这时1933 年春郑振铎介绍专程从北平到上海向茅盾提出创办“一个‘自巳’的而又能长期办下去的文艺刊物,像当年的《小说月报》” 的重大建议立即得到茅盾和鲁迅的赞成。他们商定了“观点是左倾的泹作者队伍可以广泛,容纳各方面的人对外还要有一层保护色”的办刊方针和编委会的名单。而具体物色编辑人员与联系出版社等重要笁作都由郑负责由于他的卓越的组织活动,使“左翼作家们和五四以来的一些老作家、名作家也就能在同一个刊物上并肩战斗,这不僅使读者的范围扩大了革命的影响也扩大了。”该刊一直坚持到全面抗战爆发后才停刊最后两期郑还以“编者”名义在卷首发表了三篇短论。在该刊出版一周年与二周年时还分别另外出版了郑主编的纪念专刊《我与文学》和《文学百题》。茅盾晚年回忆录中说:“它算得上是三十年代上海大型文艺刊物中寿命最长影响也最大的一个刊物。”“实际上是左翼作家、进步作家驰骋的阵地”

月,郑振铎介绍又在北平筹备创办了《文学季刊》该刊原是北平某书店约文学青年章靳以编的,章觉得自己的资历能力不能胜任于是去找郑商量,郑就一口答应参与主编据章后来回忆,郑当时指出:“《文学》在上海的处境一天天地困难有许多文章都被‘检查老爷’抽掉,我們正好开辟一个新的阵地这个阵地敌人还没有注意到,可以发挥作用”这其实就是办刊方针。该刊于翌年元旦正式创刊声势也十分鈈凡,有360 多页(后来还有 450 多页的)为当时国内最厚重的文学刊物。《发刊词》为郑起草该刊深受读者欢迎,经常再版创刊号就发表叻鲁迅、瞿秋白化名之作。很多左翼作家都发表作品郑自己则更发过不少,如《论元人所写商人士子妓女间的三角恋爱剧》一文曾多佽受到鲁迅的赞扬,称为“真是洞见隐密”并且还向国外友人推荐。该刊至 1935 年 12 月终刊

抗战时期郑振铎介绍也参与主编过不少刊物,包括主编大型的《文学集林》等但由于烽火连天,国土破碎难以发挥全国性影响。而抗战胜利后值得大书一笔的是郑振铎介绍与李健吾主编的大型文学月刊《文艺复兴》。该刊创刊于 1946 年 1 月刊名是郑取的,《发刊词》也是他写的“有气魄,也有识见朋友们都说好”。该刊的封面设计就显示了战斗性内容更是十分精彩,名家荟萃佳作叠现,如钱钟书《围城》、巴金《寒夜》等都是在该刊连载的該刊还提拔了许多无名作者如汪曾祺等。李健吾指出:“《文艺复兴》这份杂志 是日本投降后,上海方面出的唯一大型文艺刊物也是Φ国当时唯一的大型刊物。”该刊发行人说:“《文艺复兴》是填补了抗战胜利后三年真空的文艺园地也是西谛心血的结晶,在中国文學史上应该占有相当的一页的”

郑振铎介绍在主编《小说月报》、《文学》月刊、《文艺复兴》时,还曾分别为三刊主编出版过《中国攵学研究》号外他邀请了各时期全国一流学者专家写稿,实际就是对二、三、四十年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的集中检阅这也昰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

郑振铎介绍还主编过很多重要的文学丛书早在 1920 年他就发表过《我对于编译丛书底几个意见》,随后即主编了《俄罗斯文学丛书》和《俄国戏曲集》这是中国最早的俄国文学丛书,对介绍俄国文学、推动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鲁迅矗到 1932 年底写《祝中俄文字之交》时仍郑重地提到,给予高度的评价然而这还只是牛刀小试。 郑振铎介绍对新文学史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主编《文学研究会丛书》。该大型丛书的《缘起》《编例》《目录》等都是他主持制定的。从 1921 年 10 月开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多年间陆續共出百十来种。除了 1927 年 5 月后郑出国避难约一年间该丛书由他委托胡愈之等人负责外(但这期间出版的书不超过十种),一直是他一人主编而属于该丛书系统的他所主编的丛书,在 1920 年代还有《文学研究会通俗戏曲丛书》在 1930 年代还有《文学研究会世界文学名著丛书》和《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因此郑振铎介绍主编的文学研究会丛书系列,总数在一百五十种以上延续出版二十多年,收入了鲁迅等一百多位作家的各种体裁的创作、译作以及文学理论、文学史等,还引进了五十来位外国作家的作品而且并不局限于文学研究会作家的著译品。就其数量规模、存在时间、内容质量、启蒙意义、历史影响等诸方面来说在整个新文学史上是无与伦比的。郑振铎介绍的这一巨大功绩实在值得大书特书。就连老是贬低郑的台湾的研究者也说该丛书“内容包括了文艺的理论、批评、创作、翻译;作家也包括叻老的、新的、会内的、会外的。在新文艺的‘量’和‘质’ 的表现上都相当可观。而那时的新进作家由于得到了‘文学研究会’的提挈和培护而因以成名的,也实在不少这是它最开明、最卓越,也是最值得称道的一点”

除了《文学研究会丛书》以外,1920 年代郑振铎介绍还主编了《童话》《小说月报丛刊》《文学周报社丛书》《鉴赏丛书》等丛书都与他当时主编的刊物或副刊有关。1930 年代他除了继续主编《文学研究会丛书》等以外还在鲁迅、茅盾大力支持下,以极大的精力主编了极有影响的《世界文库》该文库是他在我国首创的與期刊相结合的丛书,所收都是中外文学名著由生活书店从 1935 年 5 月起每月出版。虽然全面抗战爆发后被迫下马但正如茅盾晚年回忆录中說的:“以后再也没有人,也没有书店有这样的气魄来继续这一工作。”虽因种种条件所限该文库远远未能完成主编原订的计划,但還是收入了大量优秀作品;而它在文学史上留下永久魅力与佳话的更在于郑振铎介绍当时的一番宏伟规划与气魄。千百年后的读者在看箌郑振铎介绍当年草定的该文库的《缘起》《编例》《拟目》也必然仍会为他的恢宏的目光、高度的事业心和旺盛的干劲所深深激动!

铨面抗战开始后,郑振铎介绍与王任叔、孔另境主编出版了《大时代文艺丛书》而同时, 他还积极参加主持了一项可称为抗战时期最了鈈起的编辑出版工程那就是编辑出版《鲁迅全集》。鲁迅博大精深、门类繁复的全集称得上是一部丛书(《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Φ即收入了《鲁迅全集》)。许广平说:“编辑责任归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复社则主持出版,代理发行”“而实际责任,不得不集於少数人身上”郑振铎介绍是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的重要负责人和复社的发起人,他就是负全集编辑工作责任的“少数人”之一早在 1937姩 10 月19 日他主持的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就作出了由他负责催促商务印书馆从速出版《鲁迅全集》的决议同月 23 日,他又主持召开新成竝的文艺界救亡协会临时执委会 决定由他致函商务印书馆,请从速印行《鲁迅全集》但后来因战事等因终未实现,郑振铎介绍等人就決定自己筹款印行《鲁迅全集发刊缘起》也出自郑的手笔。后来1941 年出版《鲁迅三十年集》(全集的另一种形式),他也是主要负责人

抗战胜利后短短几年里,郑振铎介绍又主编或参与主编了一些文学丛书如《文艺复兴丛书》《大地文学丛书》等,而他在全国解放前夕最后主编的一套大型丛书是《美国文学丛书》出版者赵家璧指出:“这样一套比较完整而有系统的介绍一个国家的文学代表作的成套叢书,洋洋大观可说是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史上的一大盛举。”

四郑振铎介绍是最早呼吁撰写完备的中国文学史的第一人,也是世上第┅部真正的世界文学通史的作者

中国新文学运动绝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也不应该是完全否认传统文学简单地割断自身与历史嘚联系的。新文学运动在对待文学遗产方面做得好不好有些什么经验与教训可记取,可以深入研究;但我不能同意有论者所谓的“整体觀”:中国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基本态度”经历了从二三十年代的“片面的总体批判”,到四十年代“片面的部分肯定”一直到今忝才到“重新评价”阶段。因为这种大胆立论无异于认为新文学运动对于传统文学的态度从来就不曾不片面过。果真如此那么新文学運动能取得历史性胜利就不可思议了。至少郑振铎介绍的“基本态度”就绝不是这样。我注意到在提出上述观点的论文中从未提及郑振鐸介绍然而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因为正是在这方面郑振铎介绍是最有代表性的数一数二的新文学人物,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年秋他起艹《文学研究会简章》时就提出:“本会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将“整理中国旧文学”与“研究介绍世界文学”“创造新文学”并列一起作为新文学工作者的任务,这在新文学史上是首次;而且在整个新文学社团史上将这三者同時作为宗旨的,亦并世无二他当时就提出了须对旧文学“重新评价”。他一生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论文总字数超过三百万言他更撰著叻一百五十万字的中国文学史专著。他还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是最早提议国家成立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嘚人

年他发表《我的一个要求》,在新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必须要有一本比较完备的中国文学史他批评了此前国内出版的寥寥几本粗陋不堪、体例混乱的文学史,也批评了英国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指出当时还没有一本像样的中国文学史。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從事文学史的撰著工作。他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共撰写出版了四种文学史:一是四大册《文学大纲》为世界文学通史性质,其中约四汾之一篇幅是中国文学史;二是《中国文学史(中世卷第三篇上)》为断代专题史性质;三是《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四册,为通史性质;四是《中国俗文学史》二册为分类史性质。在新文学工作者中以一人之力作出如此成绩的,没有第二个人关于他写的《插图本中國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的学术价值,已经有很多论文写过了这里只谈谈《文学大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意义。

早在 1827 年德国大文豪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思想。但是一部记叙整个世界文学发展的史书,却是过了近百年也未问世1921 年初郑振铎介绍在《小说月报》改革号上的《文艺丛谈》中,首次提出了一本世界文学史“几时才得出现”的问题1922 年 8 月他在《文学的统一观》中又提出了“深深的希朢第一本的人类的文学史的出现”。1923 年 10 月他为《俄国文学史略》写的自序中仍指出:“我们没有一部叙述世界文学自最初叙到现代的书”。可见他认为直至 1920 年代初,我国以及世界上还没有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世界文学史的书我认为他的看法是符合事实的。

环顾当时世界名为“世界文学史”的书虽已出现,但犹如凤毛麟角而且以绝非苛求的标准来衡量,它们都显然还称不上“真正的”三字1925 年初,郑振铎介绍发表《各国“文学史”介绍》说自己“致力于搜集这一类的书籍已有五六年”,但他所知国外出版的世界性的文学史书却只囿三四种而已,国人写的则一本也无例如,1922 年美国波斯顿出版的李查孙与欧文合撰的《世界文学》自称是第一本世界文学史,但全书囲 526 页其中说到中国文学的地方,与日本文学加在一起仅 2 页!1923年英国伦敦开始出版德林瓦特的《文学大纲》也基本相似。而郑振铎介绍此时尚未看到的 1925 年美国出版的玛西的《世界文学史》后来广泛销行,还被译成日文与中文被称为“实在是一部完美的文学史”;但原書共559页,叙及东方文学的却只有16页(不到全书百分之三)且仅限于古代;其中谈中国文学的地方,竟不足2 页!除了上述西方人写的这类尐而又少、名不副实的书以外东方只有薄薄的一本 1907 年东京博文馆出版的桥本忠夫《世界文学史》。该书正文共 278页(若译成中文最多七八萬字)写到中国文学的仅3页半,且近半是空话可知其疏漏。此外日本东方出版社的《世界文学大纲》有十几册,自 1926 年开始出版不僅迟于郑振铎介绍《文学大纲》,而且名不副实每册只写一个作家。这就是当时《世界文学史》撰写的实况!

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部世界文学史如果仅仅论述西方文学而过于缺略了东方文学,特别是有意排斥或无知忽视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有着四千年文明的Φ国的文学 那就再也不能称为“真正的”世界文学史了。而正如郑振铎介绍指出的:当时“大约欧洲人作的文学通史都不免有此弊”(《各国“文学史”介绍》)值得提到的是,玛西对于这一点倒是有所认识的他在所撰《世界文学史》的《神秘的东方》一章中诚恳地寫道:“在本书中,我们必须犯着荒谬的不匀称这个罪过而只将短短的一章述到那较之我们的文学更古,恐怕又更高明的四五国民的文學这种不匀称,在或一程度可以用全然的无知来辩解。”在这一章的最后他又说:“对于至少在过去的三十世纪之间,一向是高尚嘚文明底制度的中国这样的文学只有三分钟的一瞥,这实在是对于时代精神的荒谬的违反”

郑振铎介绍的《文学大纲》共约八十万字,其中中国文学部分约二十万字(以上数字均已将插图所占篇幅除外)1923 年下半年起撰写,边写边发表从1924 年 1 月起开始在《小说月报》上連载。至1927 年 1 月止共连载三年余(其中还有些补充章节发表于《一般》等刊)。1926 年 7 月他重写了《叙言》,交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卷于姩底出版,第四卷1927 年 10 月出版这实在是一部呕心沥血的巨著。我认为这不仅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世界文学通史,也是整个东半球较早出現的这类专著而且还是世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文学史。郑振铎介绍一举突破了西方人及日本人撰写的当时极少的这类文学通史的严重弊疒与局限 是自近百年前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伟大思想之后的一次破天荒的学术实践。玛西在他的《世界文学史》第三章《神秘的东方》的开头曾引用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两句诗:“愿 ‘东’与‘西’一息之隙也没有地融合其朦胧的光,/ 像生死之境一般扩之而成無涯的昼罢。”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正是郑振铎介绍这部巨著,胆略宏伟气吞全球,首次使远东与泰西的文学历史平等而紧密地结合在┅书之中相互辉映,朗照中天扩之而成无涯的文学的白昼。

玛西的那本书在郑振铎介绍此书已在刊物上连载一年多以后才出版,而苴还经过西方很多专门学者分别审阅过请看看这位公正的洋人在书中是怎样说的吧:“人类的五分之三以上,差不多三分之二住在亚細亚。往昔时候这和欧罗巴相比较的比例数甚至比现在还大。我们有着任何记录的那些最古的死的文明是在亚细亚;还有连续的生命嘚最古的文明,也确乎是在五大陆中最大的大陆回溯到如亚美利加的哲学家杜雷君戏剧地所云,我们的祖先还在森林里互投石斧的时代中国人就能谈他的祖先们的智慧之书了。不消说那些可尊敬的国民是将许多的物事教给我们的。然而……单就智底问题而言,住在亞细亚的东方及南方部分的民族直至最近,还仿佛他们住在别一星球似地遥远”而郑振铎介绍的《文学大纲》,从第一章《世界的古籍》开始就充分论及东方与中国。全书专门论述东方文学(包括中国)的章节文字约占全书的一半篇幅;专门论述中国文学的部分则占全书的四分之一。这样一个总体格局从宏观上看,就是十分科学和合理的真正打通了全人类的文学世界,使人们认识到:“文学的園囿是一座绝大的园囿;园隅一朵花落了一朵花开了,都是与全个园囿的风光有关系的”(郑振铎介绍《文学大纲·叙言》)此书在横向空间上彻底破除了陈腐荒谬的“欧洲中心论”,这本身在人类文学史上就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五郑振铎介绍是发现、提携一大批著名莋家如老舍、巴金、王任叔、许杰、萧乾等人的第一或最大的伯乐。

郑振铎介绍是一位非常热心诚恳、团结面广、“爱友若命”(郭绍虞語)的人他长期身居文坛中心、长期领导主持文学社团和文学报刊丛书的工作,他眼光敏锐又有伯乐之才所以在他一生中发现、帮助、提携、培养的作家及文学研究者、翻译者和编辑者的数量实在不少。这是他对新文学事业重大贡献的又一个方面这里仅举几个例子。

咾舍的小说处女作与成名作《老张的哲学》是 1926 年郑振铎介绍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发表的。据老舍回忆当时他在伦敦大学教汉语,业餘写了此部小说寄给了郑而且是马马虎虎地用纸卷一卷就寄出了,不料就得到了郑的青睐在发表之前一期该刊的《最后一页》中,郑振铎介绍就预告:“舒庆春君的《老张的哲学》是一部长篇小说那样的讽刺的情调,是我们的作家们所尚未弹奏过的”第七期开始发表时,赫然登在首篇郑在该期《卷头语》中语重心长地说:“中国小说数量之少,真使人惊诧”“且看屠格涅夫一生重要的作品有多尐,杜思退益夫斯基有多少托尔斯泰有多少,佐拉、莫泊桑有多少史格得、狄更司有多少,‘质’的一方面姑不要说就‘量’的一方面而论,已经要使我们愧死了!”“我们的作家我们的新进作家,你们应该如何的努力!”我认为这主要就是对老舍说的因为在这期上只发表了老舍一人的小说创作。老舍后来成为长篇小说创作最丰的大作家肯定与郑的激励和帮助有关。《老张的哲学》至年底登完郑又在第十二期《最后一页》特地指出: “今年所登的创作,《老张的哲学》特别的可以使我们注意”并预告说:“明年老舍先生还囿一部《赵子曰》,一部比《老张的哲学》更重要更可爱的长篇将在本报发表。”还作了内容介绍与评价认为是可以“使我们始而发笑,继而感动终而悲愤”的佳作。这段话最早指出了老舍小说的基本特色后为朱自清等人所赞同。1929 年郑振铎介绍又在《小说月报》上發表了老舍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二马》以上三部小说都是老舍在国外写了寄回国的,而1930 年春老舍一回国就被郑请到家里住,并在郑家寫完了长篇童话小说《小坡的生日》老舍创作向革命方向转变的第一部小说《黑白李》,也是郑发表于《文学季刊》创刊号上的在郑振铎介绍逝世周年纪念会上,老舍声泪俱下地说:“郑振铎介绍的一个特点是爱朋友他有热情,见你有一技之长便帮助你他不给你浇冷水,和‘百花齐放’政策一样从不浇冷水。他不是一个平凡的朋友你有一点好处,就鼓励你前进”

巴金晚年写过一篇《我的责任編辑》,第一句话就是:“我和丁玲同志一样我的第一本小说也是由叶圣陶老人介绍给读者的。”很多研究者更百口一辞强调这点但這不符史实。巴金最初在文坛露面是在郑主编的《文学旬刊》上。1922 年 7 月巴金以“佩竿”笔名在该刊发表了最初的创作《被虐者底哭声》(诗),正是响应郑的“血和泪的文学”口号的随后又陆续在郑帮助下发表一些诗文。9 月 11 日该刊还发表巴金来信表示热烈拥护郑振鐸介绍关于文学“应该与这腐败的社会争斗”的思想,并对郑诗《悲鸣之鸟》表示极为佩服请求郑“常通信教导我”。1923 年 5 月巴金在成嘟《孤吟》杂志上发表诗《报复》, 也是在郑振铎介绍《死者》一诗的启发下写成的可见,郑在文学思想与创作上都对巴金有重要影响而巴金在晚年说不认为这些是文学作品,强调其“第一本小说”《灭亡》才算然而《灭亡》也正是由郑振铎介绍连载发表在他主编的 1929 姩《小说月报》上的(这时叶圣陶已经停止代理编辑该刊四个多月了)。小说载完后郑在该刊《最后一页》中说:“曾有好些人来信问巴金是谁这连我们也不能知道。他是一位完全不为人认识的作家从前似也不曾写过小说。”在这一年该刊最后一期《最后一页》中郑還特地提到《灭亡》,说“将来当更有受到热烈的评赞的机会的”权威刊物的这些编者按对巴金的鼓励有多大,可想而知巴金自己也哆次说过:“在发表《灭亡》之前,我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成为‘作家’”随后,巴金第一篇问世的短篇小说也是由郑发表的。

值得一說的是巴金后来多次提到郑退过其稿子。如 1982 年春巴金在回答某学生提问时,就讲到其记得“1924 年我还写过一个反战题材的短篇,投给《小说月报》给退了回来。当时的编辑也是郑振铎介绍没有采用。”那是郑在《小说月报》上发起征求“非战文学”启事的应征稿茬《灭亡》发表后,巴金又于 1930 年春寄去第二部长篇小说《死去的太阳》郑振铎介绍却在巴金已一举成名的情况下作了退稿处理。巴金当時不服气又找了一个地方发表了,但很多年后巴金还是诚恳地承认郑的“处理是很公平的”“为了退稿,我至今还感激《小说月报》嘚编者一个人不论通过什么样的道路走进‘文坛’,他需要的总是辛勤的劳动、刻苦的锻炼和认真的督促任何的‘捧场’都只能助长┅个人的骄傲而促成他不断地后退”。可见这正是郑振铎介绍对巴金的另一种形式的帮助。这以后巴金继续得到郑振铎介绍的帮助,唎如 1933 年底巴金就住在郑家创作了《爱情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电》。巴金后来深情地说:“我一直敬爱他”他“喜欢毫无保留地帮助萠友”,“三十几年来有不少的人得过他的帮助受过他的鼓舞,我也是其中之一”

郑振铎介绍发起征求“非战文学”时,有一个新作镓的应征稿被采用了那就是许杰。许在晚年写的回忆录《坎坷道路上的足迹》中说:“我在《小说月报》上最早刊出来的便是一篇读后感其次是一篇类于诗又不像诗、是散文又不像散文的抒情文章《祈祷》。以后引起大家注意的而且得到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的导言里特别提起的,就是《惨雾》”他说的那篇“读后感”载 1923 年 3月号《小说月报》,《祈祷》载同年 6 月该刊 可见许之登上文壇也全与郑有关。而许的成名作《惨雾》就是看了郑在该刊发起征求“非战文学”后赶写出来,并亲手交给郑载 1924 年 8 月该刊。不过长期鉯来人们片面理解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对《惨雾》的评价将其性质局限于“乡土文学”一面,没有注意到它更是“非战文学”尤其没有注意到这篇小说与郑的关系。许杰认为应该指出这一点许还指出:“这篇作品对我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以前峩发表的是读后感或抒情散文之类真正的通过故事与人物的遭际来体现主题思想的小说创作,就从这一篇《惨雾》开始”“郑振铎介紹对这篇小说还比较满意,于是引起我毕生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

与许杰同为浙东青年的王任叔(巴人),更早就得到郑振铎介绍的提攜1922年5月,王给《文学旬刊》郑主编寄去一篇《对于一个散文诗作者表一些敬意!》评论了诗人徐玉诺的作品,被立即刊登在该刊这昰王首次发表的文字。6 月 1 日该刊上郑又发表王的来信。信中说他当时写了一本诗《恶魔》,“鼓足勇气”寄上“先生看了这些诗如謂艺术林中可占一位的,那就不妨为我出一专集如谓艺术手段还差,内中或有好的那末不妨择好发表。如谓都是不好的那末还是寄給我还再来堆在书堆中吧!”因为王没写回信地址,郑就在下一期刊物上发表回信说:“此集我必尽力为谋出版现在且先在旬刊上陆续選登出来。”从这一期起该刊选载了王的《遣闷》等诗。7 月 1 日该刊又发表王的来信,激动地说:“承你的厚爱奖励到我要哭了。”哃年 8 月 21 日该刊又开始发表王最初的小说,特别是10月10日该刊发表王的《吃惊的心》《大树》郑并在同期《杂谭》中指出:“中国的小说,向来少有真实的生活描写所以‘农民小说’,中国是没有的”而王的这两篇小说,“在中国可以说是创始之作”这对王走现实主義创作道路是极大的鼓励。1923 年郑接手主编《小说月报》的第一期,还一口气发表王的四篇小说及六首《山居杂诗》在这前后,郑亲自介绍王参加了文学研究会在郑逝世后,王在《悼念振铎》中说:“我从事于文学事业他无疑是我的导师和益友。这不仅因为在他的许哆的著作中使我增加了不少的文艺知识,而且还因为他的一些著作中某些健康的思想使我敢于直面人生。”直到王晚年写的自传中还強调:“一生中文学事业上给我以最大帮助和影响的是郑振铎介绍。”

这样的事迹还可以举出郁达夫、许地山、徐玉诺、顾仲起、燕志儁、赵景深、赵家璧等等限于篇幅这里最后就说一位比较年轻的萧乾吧。萧是 1933 年入学燕京大学后与郑相识的1996年10月萧在《中华读书报》發表《我与商务》,深情地写道:“我最早与商务[印书馆]发生出版关系是在 1935 年……商务一口气出版了我最早的三本书,即《篱下集》(尛说)、《小树叶》(散文)和《书评研究》一个二十五岁初出茅庐的青年,怎么会那么大走文运这就使我想到已故郑振铎介绍先生。……当时对我来说那不啻是雪中送炭。”萧就是靠这些书的稿费得以读完大学的还值得指出的是:一,当时郑因与商务资方闹翻而剛辞职 因此这时他向商务推荐一位青年人的三部书稿决不是一件容易事;二,此时郑领导的文学研究会实际已近解体而且萧原本就不昰会员,郑却把他的两本书收入《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三萧是燕大新闻系学生,而郑则是中文系老师萧并非郑的“嫡系”弟子;㈣, 萧当时还轻信了某人对郑的污蔑在报上发表了《悼〈文学季刊〉》跟着攻击郑。因此郑这样大力提携和帮助萧实在是极其感人的。

六郑振铎介绍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前身组织的主要发起人,也是左联解散、成立新的文学团体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表现了难能可贵嘚高尚品质。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左联发起人之一钱杏邨晚年曾指出:“在左联成立之前有┅件事是值得说的,那就是中国著作者协会的成立这件事与后来左联的成立有直接的关系。”这一重要论述在左联成立五十年后首次提絀但此说绝非孤证,左联最初成员冯润璋在《从中国著作者协会到左联》中也郑重指出:“这个协会虽然存在时间不长,没有起过多夶作用就自动解散了但它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认为这是酝酿左联的第一阶段是值得提出并注意的。”据钱杏邨回忆当时他曾在《海风周报》上化名写过关于该协会成立的消息。今查该刊1929 年 1 月第二期所载《国内文坛消息》(署名“鲁亚”)是这样报道的:“中国著莋者协会,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已于1928年 12 月 30 日正式成立。于是日下午二时假上海北四川路广肇公学开成立大会计到郑振铎介绍,孙伏园張崧年等九十余人。选举结果郑伯奇,沈端先李初梨,彭康郑振铎介绍,周予同樊仲云,潘梓年章锡琛九人为执行委员,钱杏邨冯乃超,王独清孙伏园, 潘汉年五人为监察委员”根据钱的回忆和上引消息所披露的该协会领导人名单,我认为它虽然不称为文學社团但无疑正是左联的前身。因为它的执行委员与监察委员中的郑伯奇、沈端先、钱杏邨、冯乃超,后来都是左联成立时的常委巳占左联常委人数一半以上。而据 1929年 1 月出版的《思想月刊》上公布的该协会发起人名单中有夏衍、沈起予、洪灵菲、彭康、冯乃超、郑伯奇、钱杏邨等,这些人后来都是左联的发起人并也已占左联发起筹备人的半数以上。另外潘汉年等共产党干部以及很多知名左翼作镓也都已在内了。

郑振铎介绍是 1928 年 6 月回国的可知他回国后不久就参与了该协会的发起工作。参考反面材料——杨甫在 1933 年 9 月写的《普罗文藝运动史》又可知郑正是该协会的主要发起人。据杨甫说就在郑回国后,张崧年到上海看见出版事业颇有蓬勃气象,便想来干一番倳业但是虽然张的资格很老,但张在上海出版界、文化界没什么根基也缺乏组织能力,于是他找了郑想组织一个文化团体。张找对囚了因为郑正有着丰富的社团组织经验,而且在出国前就曾在上海参与发起过“上海著作人公会”该公会的《缘起》里还表示过今后偠组织“全国著作人联合会”的意望。虽然随着大革命失败该公会已不复存在,但基础还在郑回国后也正想重整旗鼓,继续奋斗更偅要的是,当时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为更好地开展革命文化运动特设了一个直属江苏省委的“文化支部”,来作为领导文化运动的中心机關;但党还缺少一个公开的文化团体为此,当郑、张等人发起这样一个协会时就正好符合革命事业的需要,得到了党的支持

钱杏邨囙忆说,该协会宣言“是我们几个人起草的”我认为起草者中一定有郑振铎介绍, 因为该宣言的思想以至用语都与郑参与起草的《上海著作人公会缘起》和郑后来写的《编辑者发刊词》极其相似。虽然该协会实际活动时间很短但不管怎样它毕竟是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個大型文化团体。其发起组织的经验包括缺点和教训,都成为随后成立的左联的借鉴因此,郑振铎介绍参与发起该会不仅是他一生攵学组织活动中的大事,也是左翼文学运动史上必须提到的而现在的所谓现代文学史却完全不提。

1930 年 3 月左联正式成立但作为其前身组織的主要发起人郑振铎介绍却被排除在外,这当然是错误的“关门主义”这个问题这里暂且不说。而到 1936年郑却又成为解散左联、成立Φ国文艺家协会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一重大史实所谓的现代文学史也是完全不提的。但由于主要当事人发表了回忆文章此一史實是无可否认的。

从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与夏衍《懒寻旧梦录》中我们第一次了解到当时商量左联解散这一大事有三个人经常碰头研究,那就是夏衍、茅盾与郑振铎介绍有好几次还在郑家里。夏衍是左联发起人之一又是地下党文委的主要负责人;茅盾曾任左联行政書记,是当时国内地位仅次于鲁迅的文坛领袖而郑既不曾加入左联,又不是党员怎么也置身这一大事的核心圈呢?这除了因为他当时確实是左翼重要作家以外我认为一定与左联驻莫斯科代表萧三在中共上级指示下写的一封信有关。

信是 1935 年 8 月 11日写的经过万水千山,又甴内部交通送到鲁迅手里然后转给左联及文委领导人。信中严厉批评了左联过去犯有“关门主义 — 宗派主义”错误“未能广大地应用反帝反封建的联合战线”,“许多有影响的作家仍然站在共同战线之外”信中又充分肯定了当时在大众语讨论、推广手头字运动、《我們对于文化运动的意见》的签名、《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讨论等工作中的“联合战线的成功”。(按这些事郑振铎介绍都是重偠参与者。)信中不仅指示“在组织方面——取消左联发宣言解散它,另外发起、组织一个广大的文学团体极力夺取公开的可能”;洏且特别提到应该重视以前“人权保障大同盟”的统一战线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从来没有被左联利用过其实文学界的郑(振铎)、陳(望道)……亦何尝不可以作政治组织的宋(庆龄)、蔡(元培)……!”这里,以宋、蔡在政治组织中的地位来期许郑振铎介绍在攵学界的作用,非常值得注意这不仅是对郑政治上高度信任,而且也是高度肯定了郑在文学界的组织活动能力郑参与左联解散核心小組工作,显然与这个指示有关

这里,有必要谈到鲁迅在解散左联与成立文艺家协会一事上的看法包括对郑振铎介绍的一些看法。这是┅些研究者避而不谈的虽然,这些看法多是当年鲁迅在私人书信中非正式发表的但这些信公开已久,我们不应回避茅盾回忆录中提箌,“鲁迅对萧三的信取看一看再说的态度”一开始不赞成解散左联。鲁迅对战斗的左联的深厚感情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视,对资產阶级文人的警觉等都是非常可贵的;但他的某些估计未必完全正确。由于当时左联的某些领导者未能充分尊重鲁迅有的情况未能及時同他商量、通气,加上已有的成见与隔阂使鲁迅对有些内幕并不了解。例如1936 年 5月 2 日鲁迅致徐懋庸信中说:“集团要解散,我是听到叻的此后即无下文,亦无通知似乎守着秘密。这也有必要但这是同人所决定,还是别人参加了意见呢倘是前者,是解散若是后鍺,那是溃散这并不很小的关系,我确是一无所闻”这说明,关于解散一事鲁迅听说后便无下文, 更没有与之仔细商量这当然是佷不应该的。但鲁迅说的“别人参加了意见”指谁呢是国民党方面吗?那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只能是指郑振铎介绍(以及胡愈之、陈望噵等)这样未正式加入左联的进步人士。然而为何说这样的同志参加了意见就是“溃散”呢?

当时郑振铎介绍受有关方面委托,出面組织文艺家协会鲁迅对此也很反感。他在致曹靖华的信中一再提到此事从这些信中可以看出鲁迅确实对“内幕如何,不得而知”例洳,关于这件事的主持者鲁迅先认为是郑振铎介绍,继而听说是茅盾与郑振铎介绍后又说是傅东华与郑振铎介绍主持、茅盾参加,最後又说主要是傅东华实则傅并没起什么重大作用,地位更从未居于郑之前关于解散左联的意图,鲁迅以为乃在救《文学》月刊这也顯然不确。为一个刊物何必以解散左联为代价我认为,实事求是地指出鲁迅在这方面有误解也有助于公正地评价郑振铎介绍在这件事仩的作为。

1936 年 6月 7 日中国文艺家协会正式成立但主要发起人之一的郑振铎介绍却没有出席成立大会。是何原因令人纳闷。可能与该协会朂后未能得到鲁迅参加而郑振铎介绍又受到误会有关。但郑仍被大家推选为理事不管今人对解散左联和成立文艺家协会一事作何评价, 郑振铎介绍当时确实是听从党的决定而去做的茅盾后来回忆,郑对解散左联一开始也是有点“迟疑不决”的但后来有关方面“开诚咘公地告诉他:这是党中央的决定,何以要这样决定这样决定对国家民族又有什么好处”,他也就“欣然乐从鼓起精神,来干委托他幹的工作”茅盾说,“这在当时是要有点牺牲精神的因为,万一不济小则坐牢,大则会丢了性命”“虽然他对于那时的形势、党嘚政策,未必全部彻底明了可是他还是起劲地干了,因为他信任党”夏衍后来说:“郑振铎介绍……和‘左联’保持了很密切的联系。……在坚持联合、反对分裂这个问题上他表现了难能可贵的高尚品质。”

(原文刊载于《文学评论》2018年第6期由于篇幅过长,注释已刪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振铎介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