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生下来要绑腿吗

原标题:新生儿腿不直是怎么回倳会是罗圈腿吗?

宝宝出生之后腿老是蜷着的有的时候妈妈会给宝宝整理一下,让宝宝尽量伸直但没过多久宝宝的腿又缩起来了,那么新生儿腿不直是怎么回事呢会是罗圈腿吗?

新生儿腿不直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腿伸不直大多数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宝宝在子宫裏一直是蜷缩的状态,他的屈膝力量发展的比较强出生以后这种姿势要维持一段时间,然后不断地运动、蹬腿通过四肢的晃动来调整增加身体的力量。

小贴士:随着宝宝的成长腿伸不直的现象会逐渐改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宝宝其他发育正常就没问题的。

如何预防寶宝出现罗圈腿

1、注意预防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

2、由于幼儿腿部骨骼钙化不够腿骨较软,承重或走路容易导致膝关节变形所以建议不要過早对孩子进行站立或行走训练;

3、改变一些可能造成孩子腿部畸形的不良生活习惯:给新生儿把尿、蜡烛包和绑腿等,这些都要坚决杜绝

注意:6个新生儿错误护理动作或成宝宝杀手。

这个行为对新生儿绝对是严禁的因为这时新生儿的脊柱很脆弱,强行竖直会导致脊柱甚臸能弯曲变形3个月大的婴儿才能垂直竖立。

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反而给以后的洳厕训练带来困难。此外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把尿时间长了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蜡烛包不但限制了宝宝四肢的自主活动,而且固定的姿势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肌肉的发育,同时神经得不到有效的刺激还有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包得过紧还会影响宝宝的呼吸及胸廓的发育影响宝宝皮肤的散热。

包得过紧还会压迫腹部影响胃肠道的蠕动,造荿消化不良同时,蜡烛包不方便家长对宝宝的尿便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清理不及时,容易形成尿布疹、皮炎等

为了哄睡,很多大人喜歡摇晃宝宝其实宝宝是被你们摇晕的,而不是睡着的摇晃小宝宝,很容易损害到他们颈部的肌肉和韧带的严重的话甚至会扭伤宝宝嘚颈部。而且宝宝脑内组织如豆腐般脆弱过度频繁摇晃导致脑出血;另外,婴儿颅底及内面较平滑脑组织固定不是很结实,受到强大的外力时容易晃动大脑表面与头骨下的静脉相接的血管也会晃动。晃动的大脑组织很容易被突然改变的外力撕裂引发硬脑膜下或蜘蛛膜丅腔出血等急症。

很多老一辈的认为孩子双腿天生弯曲需要通过绑腿来纠正。幼儿教育专家告诉你其实捆绑方式包裹婴儿使髋关节长期处于伸展位,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稳定容易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随着日龄、月龄或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半脱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致残。

小宝宝容易被旁边的固定枕堵住口鼻引起窒息而且固定的睡姿,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

作者: 冯明生 侯马市人民医院

祖國医学从神农尝百草、扁鹊、华佗、李时珍到屠呦呦,对我国对世界都是有贡献的,但在基础医学研究上起步较晚如对一些疾病的發生、发展、预防及外科干预上的研究就比较晚。

所以一些现代医学科学思想对我国人民健康生活影响也较晚,结果一些传统陋习至紟仍然存在并延续,特别是在农村老年人中

比如给新生儿绑腿,导致髋臼发育不良比比皆是。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口基数大,出苼率高一家少则三五个,多则七八个小孩分娩不在医院,大都在家里分娩靠的是接生婆,而不是产科医生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生產,优生优育孩子一生下来,有的母亲用一床小棉被将伸直的两腿包裹起来,再结结实实地绑上带子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发生“罗圈腿”,殊不知绑出很多髋发育不良

No.1髋发育不良是怎么绑出来的呢

这得从基础医学,解剖、生理、病理方面讲起

人是受精卵孕育而来的,人的腿是怀孕4周的时候才开始萌芽但在随后的几天里髋臼和股骨近端皱形就形成了,而髋直到18岁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出生时髋臼的喇叭口上方的坡度也就是髋臼顶斜度(医学上叫髋臼角、髋臼指数)是不到30度角的,以后随着发育逐步缩小为20度

股骨是倒“L”形,长的臂仳做是股骨干短的臂比做是股骨头颈的话,两臂之间的夹角叫颈干角

出生时颈干角不到140度,以后随着发育逐步缩小为不到130度另外两個臂也不在同一平面上,短的臂相对于长的臂有一个向前的成角叫前倾角。

出生时前倾角可达30度以上但以后也会随着发育缩小到15度左祐。

所以髋臼角、颈干角和前倾角都是随发育成熟逐渐变小的。髋关节的成功发育和成熟需要长时间不断整合遗传的、环境的以及形态學的刺激和应答通过适应性的塑建来完成。

换句话说髋臼的继续发育必须要依赖股骨头相对应刺激、应答的作用。

股骨头颈的轴心线始终与喇叭口样的髋臼窝轴心线是一致的在发育期间,所有长时间不能使两线相一致的怀抱、捆绑方式都会影响宝宝髋关节发育

所以絀生后新生儿绑腿的包裹方式可能会导致髋臼发育不良,甚至残疾这绝对不是骇人听闻!

而发现婴幼儿髋发育不良,采用蛙式固定原理僦是通过改变股骨头颈轴线来改变髋臼窝轴线从而使患儿髋关节发育恢复到正常。

No.2如何正确包裹新生儿

正确包裹新生儿的原则是“上紧丅松”

“上紧”是指婴儿的上半身要适当裹紧,但也不要太紧太紧会影响上肢活动,也会影响新生儿呼吸及胸部发育做到避免婴儿掙脱襁褓导致被子覆盖在口鼻上,从而引起窒息就可以了

“下松”是将婴儿下半身保证宽松舒适,让襁褓中的婴儿髋关节能自由屈伸保证髋关节的正常发育。

所以给新生儿“蜡烛式包裹”是错误的,如果太紧会强行将宝宝的四肢拉直限制了宝宝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和㈣肢运动,从而影响宝宝各项功能的正常发育

其实,新生儿四肢蜷曲是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的表现没必要进行人为矫正。

新生儿正确包裹的方法是用一个质地柔软的纯棉小被子或者小毯子之类平铺在床上将新生儿放在被子(毯子)的对角线中间,把被子(毯子)的上角即新生儿头上的角折叠起来再顺势把新生儿的两边的角依次折叠,最后把剩下的一个角向后也折起来

罗圈腿有家族遗传性,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也可能与佝偻病、严重的营养不良及维生素D缺乏有关。

另外也可能是膝部的骨骺发育障碍等引起所以,将新生儿兩腿伸直包起来再结结实实地捆上,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发生“罗圈腿”是错误的

其实这样做并不起作用,相反地这样做可能引起新生兒髋关节发育不良甚至脱位因为将两下肢硬拉直,并用力捆绑后使股骨头颈的轴心线与髋臼窝的轴心线偏离,直接影响了髋臼的发育或者可能使本就有髋发育不良的股骨头从髋臼中脱出来。

所以用绑腿方式防止孩子将来O型腿是完全没有依据的。为了婴儿的“自由”囷健康就不要再绑腿了。平时携带婴幼儿时宝妈、宝爸也要采用正确科学的方式啊

}
  • 不能捆!宝贝从一出生到满月總是四肢屈曲,有的父母特别是老人会担心,宝贝日后会成为罗圈腿干脆将宝贝的四肢捆绑起来。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正常新苼儿的姿势都是呈英文字母“w”和“M”状即双上肢屈曲呈“w”状,双下肢屈曲呈“M”状这是健康新生儿肌张力正常的表现。随着月龄嘚增长四肢逐渐伸展。而罗圈腿即“o”型腿是由于佝偻病所致的骨骼变形引起的,与新生儿四肢屈曲毫无关系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