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深圳社保局在哪里 秦约《虞相古剑歌》的全文是什么?

  【约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建国《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盘庚迁殷(河南安阳小屯)历二百七十三年不再迁都。中國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系于此发现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下半叶至十三世纪上半叶】甲骨文第一期书家(盘庚、小辛、小乙、武丁,主要在武丁时)有宾、彀、争、互、古、韦、永、菔、共、史等百余人现存近十万片甲骨中他们的作品几近一半。

  【约公元前十彡世纪前后】甲骨文第二期书家(祖庚、祖甲时贞人)有大、旅、即、行、兄、出、喜、尹、逐等数十人

  【约公元前十三世纪下半葉】甲骨文第三期书家(廪辛、康丁时贞人)有彭、宁、逢、教、荷、旅、口、逆、定等数十人。商代青铜器铸铭之风始

  【约公元湔十二世纪上半叶】甲骨文第四期书家(武乙、文丁时贞人))有历、万、中、车、史、余、子、我,等数十人作《司母戊》大方鼎,高133cm重仈百七十五公斤。

  【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甲骨文第五期书家(帝乙、帝辛时贞人)有黄、泳、立等发现朱、墨书手迹,与契刻風格迥异甲骨文出现双刀刻法。作《宰甫卣》《四祀邲其壶》《小臣邑斝》《小子蒚卣》周原甲骨年代上限始于此。

  【公元前一┅二二年】

  武王(在位七年) 克商西周建国,都镐京按:武王克商之年从刘歆旧说,西周积年取《文献通考》《通鉴外纪》记敘作《利簋》《天亡簋》。

  成王(在位三十七年) 周公摄政制礼乐。《周礼》载八岁入小学保氏掌教国子,先以“六书”莋《康侯簋》《禽簋》《我方鼎》《何尊》《叔德簋》《复尊》。

  康王(在位二十六年) 作《沉子也簋》《大盂鼎》《小盂鼎》《庚嬴卣》

  昭王(在位五十一年) 作《令簋》《作册令方彝》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 作《班簋》《录伯或簋》《静簋》大篆芓体趋近成熟。

  西周中期共王(在位十—十二年) 作《乖伯簋》《颂鼎》《九年卫鼎》《师酉簋》

  懿王(在位二十五年)作《吴方彝》《瘐钟》。

  孝王(在位十五年) 作《大克鼎》《小克鼎》《四年盨》

  夷王(在位十五—十六年) 作《大簋》《师簋》

  厉王(在位三十七—四十年) 作《多友鼎》《散氏盘》《虢叔旅钟》。

  【公元前841—828年】共和 作《史颂簋》

  【公元湔827—782年】宣王 作《颂壶》《兮甲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

  【公元前781—771年】幽王 传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为最早颁行之字書作《函皇父鼎》。

  【公元前770—766年】平王 平王东迁洛阳诸侯力政,文字异形开始秦襄公送平王东迁,归作《石鼓文》按:石鼓文年代争议颇多,此从郭沫若说秦承周文化而用籀文。青铜器铭文移到器表大篆字体向纵长发展,开始流行刻款

  【公元前697—678年】桓王 二十三年—厘王四年 秦国作《秦武公钟》。许国作《鄦鲁生鼎》陈国作《陈侯簠》

  【公元前576—537年】简王十年—景王仈年 秦国(景公)作《秦公簋》。

  齐国作《素命镈》

  【公元前512年以前】敬王八年 楚国作《王孙遗者钟》。

  徐国作《沇兒钟》

  郑国作《哀成叔鼎》。

  鸟凰龙虫书开始流行于东南楚、蔡、曾、吴、越、宋等国

  【公元前514—496年】敬王六年—二十㈣年 吴王阖闾作《吴王光鉴》。

  晋国作《赵孟介壶》《欒书缶》以草篆正体化之形式进入青铜器铭文。

  蔡国作《蔡侯盘》《蔡侯产剑》以鸟、龙书饰于一器。

  楚国作《王子午鼎》

  吴国作《王子于戈》,以龙、凰书饰于一器

  【公元前497—489年】敬迋二十三年—三十一年 晋国世卿赵鞅与卿大夫盟誓(晋定公十五年—二十三年),《侯马盟书》即此时作

  越国作《越王大子矛》。

  【公元前488—432年】敬王三十二年—考王九年 曾国作《曾姬无壶》楚惠王作《楚王庵璋戈》。齐国作《陈曼簠》《信阳长台关竹書》抄成。曾国迁隋作《曾侯乙编钟》。古玺印开始流行主要有官玺、私玺和吉语玺三类。

  安王二十二年 韩烈侯(二十年)作《羌钟》

  显王四十一年—赧王四年 秦惠文王刻石求诸天神克制楚(怀王)兵,是为《诅楚文》

  显王四十一年—郝王十六年 楚怀王授予鄂君《鄂君启节》。

  慎靓王五年 中山国战胜掳燕吉金作《中山王方壶》等器。刻《公乘得守丘刻石》长沙仰天湖楚简写定。

  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抄成

  【公元前约221年以前】长沙左家公山楚墓有毛笔。发现时其锋颖如新。

  【公元前309年】赧王六年 《青川木牍》写定可证隶书不始于秦代。

  【公元前239年以前】秦始皇八年 天水放马滩秦国《日书》甲、乙两种及其它簡策写定

  【公元前242年以后】始皇五年 秦始皇颁行《新郪虎符》。

  【公元前237—228年】始皇十年—十九年 楚幽王熊悍作《盦肯盘》

  【公元前278—217年】秦昭王二十九年—始皇三十年 《云梦睡虎地秦简》写(抄)定。其中《日书》乙本最早《编年纪》最晚,《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封诊式》《效律》《法律答问》《为吏之道》《语书》等均抄写于秦统一以前秦国玺、印及戳印陶文流行,面目与其通行之篆隶近同

  【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字省改史籀大篆而制定新体—小篆,李斯莋《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三种字书颁行天下。秦权量诏版以小篆急就刻制颁行天下。秦书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按:实际上是大篆、小篆、虫书、隶书四种字体。其余四种为不同用途结构、风格戓有不同。传蒙恬以兔豪制笔

  【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 始皇东巡所至,李斯为之书《泰山刻石》《绎山刻石》《琅琊台刻石》

  【公元前218年】始皇二十九年 始皇东巡,李斯书《芝罘刻石》

  【公元前210年】始皇三十七年 始皇东巡登会稽山,李斯书《会稽刻石》

  【公元前209年】二世元年 秦权量补刻二世诏辞,此即“两诏权”秦刑徒墓砖刻写于此时。按:此为中国古代墓志之权舆

  【公元前206年】高祖元年 “汉兴有草书”。

  按:《说文》所言草书当即隶变中出现之草隶略见牵索与结构、笔画之省简。汉律以秦书八体取仕、考课官吏。汉印盛行面目与战国古玺及秦玺或异。私印中有鸟、虫、鱼书汉代铜镜铭文均阳文铸就,与铜器阴攵刻款可为不同风格之比观又,镜铭省变小篆因其中《尚方镜》起首有“尚方作镜”语,后人遂名其字为“尚方篆”长沙马王堆帛書《五十一病方》《春秋事语》《老子》甲本等抄写完成,或早至秦汉之际江陵张家山汉简《阖庐》等写定。临沂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抄写完成

  【公元前192年】惠帝三年 废秦“挟书律”,先秦古书陆续发现并流行长沙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書》抄写完成。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写定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抄写完成,或晚至文帝时

  【公元前171年】文帝九年 南越王作《文帝九年勾鑺》,铭文为标准秦篆

  【公元前165年】文帝十五年 阜阳汉简《仓颉篇》抄写完成,其字当即通行之标准古隸

  【公元前158年】后元六年 刻《群臣上酬刻石》。

  【公元前157年以前】后元七年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发现麻纸绘制之地图此为朂早出现之纸及纸上墨迹。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木牍遣策》写定

  【公元前149年】景帝中元元年 刻鲁北陛石题字。

  【公元前156—141姩】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发现用战国晚期文字抄写之《礼记》《尚书》《论语》《孝经》等古书,其字被称之为“古文”孔安国以紟文正读之,此即“隶古定”

  【公元前140年以后】武帝建元元年 北平侯张苍献古文经书《春秋左氏传》。

  【公元前117年】武帝元狩六年 刻《霍去病墓石刻字》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 西北汉简中最早之纪年简“天汉二年简”写于此时。孔安国献壁中所出古攵经书立五经博士,崇尚学术小学倡兴,“善史书”风气蔚成推进隶书之正体化发展。

  【公元前86—50年】昭帝始元元年—宣帝甘露四年 定县汉简抄写完成其字已近成熟之“八分”隶书。

  【公元前68年】宣帝地节二年 刻《杨量买山记》

  【公元前56年】五鳳二年 刻《五凤二年刻石》

  【公元前52年】甘露二年 《居延丞相御史令牍》写定。

  【公元前48—33年】元帝初元元年—竟宁元年 傳史游作《急就章》此为以草书作字书之始。因卷首以“急就奇觚与众异”起句故名。元帝善史书

  【公元前46年】初元三年 刻《上林共府铜升铭》。

  【公元前26年】成帝河平三年 刻《麃孝禹刻石》《东安汉里刻石》

  【公元前32—7年】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孓校中秘书,史籀以下十家序于六艺之末。《武威仪礼简》抄写完成《武威王杖诏令册》写定。

  【公元5年】平帝元始五年 诏令說字未央廷中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

  【公元7年】孺子婴居摄二年 刻《居摄两填坛刻石》。大司空甄丰改定古文时有六书:古文、奇字、篆书(秦小篆)、佐书(隶书)、缪篆、鸟虫书。意在复古不蹈秦制。古文书法由此逐渐流行

  【公元9年】王莽始建国元 新莽《嘉量》颁行,其字风格已变秦篆

  【公元15年】天凤二年 刻《莱子侯刻石》

  【公元9-25年】王莽始建國元年—东汉建武元年 居延《相利善剑刀册》写定。

  【公元27年】光武帝建武三年 居延纪年简《建武三年简》写定居延简草隶《誤死马驹册》写定。

  【公元41—49年】建武十七年—二十五年 伏波将军马援上书奏请正定文字。

  【公元52年】建武二十八年 刻《彡老讳字忌日记》

  【公元63年】明帝永平六年 刻《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

  【公元72年】永平十五年 《武威王杖昭令十简》写萣

  【公元76—78年】章帝建初元年—章和二年 章帝(刘烜)好草书。韦续《五十六种书》称章草因章帝所好得名张彦远《法书要录》以章草为章帝书而名。传章帝书《颉皇始制文字帖》

  【公元76年】建初元年 刻《大吉买山记刻石》。

  【公元76—83年】建初元年—八年 传王次仲饰隶为八分

  章帝时曹喜(仲则)善篆,创悬针、垂露之法杜度(伯度)善草,章帝爱之诏使草书奏事。

  【公元88年】章和二年 班固(孟坚)著《汉书》述“六书”。

  【公元92年】和帝永元四年 立《袁安碑》

  【公元97年】永元九年 刻《王君平阙》。按:此阙与《王文康阙》(94)同时出土于成都(1980年)

  【公元105年】永元十七年 刻《幽州书佐秦君石阙》。

  【公元105年】殇帝改元蔡伦上所造之纸时称“蔡侯纸”。

  元兴元年刻《王稚子阙》

  【公元106年】延平元年 刻《阳三老石堂画像題字》。

  【公元115年】安帝元初二年 刻《子游残石》

  【公元117年】元初四年 立《祀三公山碑》《袁敞碑》。

  【公元118年】元初五年 刻《太室石阙》按:此阙分东、西。西阙铭刻于元初五年东阙铭刻于延光四年(125)。又西阙隶书捺法用双钩,为汉代刻石Φ仅见汉隶用双钩捺法者另有二作:一为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墓石题字之一,一为汉代铜器《大官釜》刻款

  【公元121年】建光元年 許慎(叔重)作《说文解字》,举例叙述六书之旨刻《冯焕神道阙》。按:此阙宋人著录为永宁二年不知永宁仅有一年。实则永宁二姩即建光元年也

  【公元123年】延光二年 刻《开母庙石阙铭》《少室石阙铭》。

  【公元125年】延光四年 刻《延光残石》

  【公元133年】顺帝阳嘉二年 立《阳嘉残碑》。

  【公元135年】阳嘉四年 刻《延年石室题字》

  【公元137年】永和二年 立《裴岑纪功碑》。

  【公元140年】永和五年 立《沙南侯获碑》

  【公元78—143年】章帝建初三年—顺帝汉安二年 崔瑗(子玉)擅名北中,传书《草書帖》作《草势》。

  【公元143年】汉安二年 立《景君碑》

  【公元146年】质帝本初元年 立《三公山神碑》。

  【公元147年】桓渧建和元年 东汉碑碣之风大盛始于桓帝时。

  【公元148年】建和二年 摩崖书《石门颂》刻成

  【公元151年】元嘉元年 钟繇(元瑺)生

  【公元153年】永兴元年 立《乙瑛碑》。

  【公元154年】永兴二年 刻《芗他君石祠堂石柱题记》

  【公元156年】永寿二年 竝《礼器碑》。朱书《永寿二年陶瓶题记》

  【公元157年】永寿三年 刻《安国墓祠题记》。

  【公元158年】延熹元年 刻《郑固碑》《刘平国摩崖刻石》

  【公元159年】延熹二年 立《张景碑》。

  【公元164年】延熹七年 立《孔宙碑》《封龙山碑》

  【公元165年】延熹八年 立《华山碑》《鲜于璜碑》。

  【公元168年】灵帝建宁元年 灵帝(刘宏)好书自制《皇羲篇》五十章,布衣文吏能为尺牘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立《衡方碑》。

  【公元169年】建宁二年 立《史晨碑》

  【公元170年】建宁三年 刻《许阿瞿画像志铭》《夏承碑》。

  【公元171年】建宁四年 摩崖书《西狭颂》刻成立《孔彪碑》《杨叔恭残碑》。

  【公元172年】建宁五年 摩崖书《郙閣颂》刻成

  【公元173年】熹平二年 摩崖书《杨淮表记》刻成。

  【公元174年】熹平三年 立《娄寿碑》《樊敏碑》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 蔡邕(伯喈)、堂溪典、杨赐、马日磾、张训、韩说、单扬等奉诏正定五经文字,刻《熹平石经》邕等自书丹于碑,使工鑄刻

  【公元175年前后】熹平四年 蔡邕撰《篆势》。传蔡邕创飞白书传蔡邕作《九势》《笔论》。刻《韩仁铭》

  【公元177年】熹平六年 立《尹宙碑》。

  【公元180年】光和三年 立《三老赵宽碑》

  【公元181年】光和四年 立《三公之碑》《校官碑》。

  【公元183年以前】光和六年 草书风大盛赵壹因作《非草书》。

  【公元183年】光和六年 立《白石神君碑》

  【公元185年】中平二年 立《曹全碑》。

  【公元186年】中平三年 立《张迁碑》

  【公元189年以前】中平六年 传刘德升(君嗣)创行书。卢植上灵帝书云:“古文蝌斗近于为实。”按:此系首言古文又名蝌斗且其风格已生变化者

  【公元189年前后】中平六年 师宜官为能书之最,大则┅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每至酒家饮辄题壁鬻睹,收取观值以酬酒资书《耿球碑》。

  【约公元192年以前】献帝初平三年 张芝(伯英)草圣工夫第一,有池水尽墨之美谈创今草一笔书。传张书《冠军帖》《消息帖》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 曹操(孟德)禁碑。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曹操酷爱梁鹄(孟皇)书悬诸帐中赏玩。是年破荆州募得梁鹄。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钟繇为楷书之奠基者以天然胜张芝。是年书《贺捷表》

  【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 魏文帝曹丕代汉。传钟繇书《公卿上尊号表》《文渧受禅表》

  【公元220年前后】黄初元年 邯郸淳(子叔)传古文书法。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 钟繇书《薦季直表》其《宣示表》《力命表》《墓田丙舍帖》等书于此前后。

  【公元224年】黄初五年 刻《黄初残碑》

  【公元230年以前】太和四年 钟繇撰《论书》《授子会论》。

  【公元230年】太和四年 钟繇卒时年八十岁。

  【公元162—250年】东汉桓帝延熹五年—后魏嘉平二年 胡昭(孔明)善史书与钟繇、邯郸淳、卫凯(伯儒)、韦诞(仲将)并有名。

  【公元227—232年】太和元年—六年 韦诞善书尤精题署。魏明帝起凌雲台使诞身悬索筐于二十五丈而就榜题书。诞惧甚下,鬢发皆白诫子孙而绝此楷法。

  【公元231年】太和五年 立《曹真碑》

  【公元235年】青龙三年 立《范式碑》。

  【公元242年】正始三年 立《丸都山毋丘俭纪功碑》

  【公元240—248年】正始元年—九年 以古文、小篆、隶书刻《三体石经》,其中古文已“转失淳法”为典型之蝌斗书

  【公元261年】景元二年 立《王基碑》。

  【公元265—290姩】泰始元年—太熙元年 晋武帝司马炎即皇帝位置书博士教习弟子。西北木简中之晋武帝泰始纪年简已明确向楷书和行书过渡。

  【公元272年】东吴凤凰元年 立《谷朗碑》

  【公元231—273年】魏明帝太和五年—晋武帝泰始九年 成公绥撰《隶书体》。

  【公元276年】吴天玺九年 立《禅国山碑》传皇象(休明)书《天发神谶碑》。传皇象书《急就章》《文武帖》撰《论草书》。

  【公元280年】晉太康元年 汲郡人不准盗发战国魏襄王(公元前318—296)冢得古文竹书十余万言,《竹书纪年》即其中之一

  【公元222—284年】魏文帝黄初三年—太康五年 杜预(元凯)书《十一月帖》。

  【公元284年】太康五年 刻《杨绍买地莂》

  【公元289年】太康十年 刻《吕望表》。

  【公元220—291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晋惠帝永平元年 卫瓘(伯玉)善书传“柳叶篆”为其所创。

  【公元291年以前】晋惠渧元康元年 卫恒(巨山)作《四体书势》书《往来帖》。

  【公元300年】魏明帝太和六年—永康元年 张华(茂先)书《得书帖》《聞时帖》

  【公元239—303年】三国蜀后主延熙二年—晋惠帝太安二年 索靖《幼安》作《草书状》。索靖书《月仪帖》《出师颂》

  【公元261—303年】三国吴景帝永安四年—晋惠帝太安二年 陆机(士衡)书《平复帖》。

  【公元300年】永康元年 刻《左棻墓志》

  【公元303年】太安二年 王羲之(逸少)生。

  【公元307年】永嘉元年 晋元帝避乱过江、迁都建康五朝尚文之书风自此始。

  【公元276—322姩】晋武帝咸宁二年—元帝永昌元年 王廙(世将)书《上晋元帝表》《廿四日帖》《嫂何如帖》传王廙渡江时藏索靖《七月廿六日帖》于衣中。

  【公元323年】明帝泰宁元年 刻《谢鲲墓志》

  【公元266—324年】晋武帝泰始二年—太宁二年 王敦(处仲)书《蜡节帖》。

  【公元276—339年】晋武帝咸宁二年—成帝咸康五年 王导(茂弘)书《省示帖》《改朔贴》传王导过江时犹怀钟繇《宣示表》于衣带の内。

  【公元276—339年】晋武帝泰始五年—咸康五年 郗鉴(道徽)书《楷书帖》

  【公元344年】建元二年 王献之(子敬)生。

  【公元345年】永和元年 刻《颜谦妇刘氏墓志》

  【公元348年】永和四年 传卫夫人(铄)作《笔阵图》。王羲之书《乐毅论》刻《王興之夫妇墓志》。

  【约公元351年】永和七年 王献之开始学书羲之从后掣笔不脱,叹曰:“此儿书后当有大名”又献之以泥帚书方丈字,观者如市羲之见叹美。作书与亲故云:“子敬飞白大有意”按《晋书》称献之少时书已“咄咄逼人”。

  【公元352年以前】永囷八年 刘劭撰《飞白书势铭》

  【公元353年以前】永和九年 王羲之书《姨母帖》《寒切帖》《行穰帖》《省别帖》《长风帖》《此倳帖》《初月帖》《十七帖》《快雪时晴帖》《孔帖中帖》《得示帖》《喪乱帖》《频有哀祸帖》等。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三月 王羲之书《兰亭集叙》传王羲之撰《记白云先生书诀》。

  【公元356年】永和十二年 王羲之书《黄庭经》《东方朔画赞》

  【公元358姩】升平二年 传王羲之书《孝女曹娥碑》。刻《王闽之墓志》

  【公元323—358年】明帝太宁元年—升平二年 王洽(敬和)书《辱告帖》《仁爱帖》《兄示帖》《向感塞帖》等。

  【公元359年】升平三年 刻《王丹虎墓志》

  【公元361年以前】升平五年 传王羲之撰《題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用笔赋》等。

  【公元361年】升平五年 王羲之卒时年五十九岁。按:楷书、行书、今草之演进至王羲之始告完成

  【公元368年】太和三年 立《符秦建元四年产碑》,俗称《广武将军碑》

  【公元312—373年】怀帝永嘉六年—孝武帝宁康元年 桓温(元子)书《草书帖》。

  【公元378年】太元三年 刻《谢琰墓志》

  【公元313—384年】愍帝建兴元年—孝武帝太え九年 郗愔(方回)书《草书帖》。

  【公元年】王荟(敬文)书《疖肿帖》。

  【公元320—385年】元帝太与三年—孝武帝太元十年 谢安(安石)书《草书帖》

  【公元386年以前】太元十一年 王献之书《十二月帖》(按:传世《中秋帖》为米芾从此帖节临)、《哋黄汤帖》《洛神赋》(即《玉版十三行》)、《鹅群帖》《鸭头凡帖》等。献之行草能为“一笔书”气息通其隔行。王献之使楷书、荇书、今草发扬光大

  【公元386年】太元十一年 王献之卒,时年四十三岁

  【公元386年以前】太元十一年 王徽之(子猷)书《新朤帖》。

  【公元351—388年】永和七年—太元十三年 王珉(季琰)撰《行书状》王珉书《行书帖》《草书帖》。

  【公元399年】安帝隆咹三年刻《枳杨阳神道阙》

  【公元350—401年】永和六年—隆安五年 王珣(元琳)书《伯远帖》《三月帖》。

  【公元405年】晋安帝羲熙元年立《爨宝子碑》

  【公元345—406年】永和元年—羲熙二年 顾恺之(长康)书《题女史箴图》。

  【公元414年】羲熙十年 立《好夶王碑》

  【公元425年】北魏始光二年 王愔撰《古今文字志》。

  【公元385—433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宋文帝元嘉十年 谢灵运书《王子晋赞》《古诗帖》《翻经台记》等

  【公元439年】北魏太延五年 立《大代华岳庙碑》。

  【公元370—422年】东晋废帝太和五年—浨文帝元嘉十九年 羊欣(敬元)书《笔精帖》又奉勅进《采古来能书人名》。

  【公元年】薄绍之(敬叔)书《日寒帖》《千丈帖》等。

  【公元406—455年】晋安帝羲熙二年—宋孝武帝孝建二年 萧思话书《奏事帖》《一月三日帖》

  【公元456年】北魏太安二年 寇谦之书《中岳嵩高灵庙碑》。

  【公元457—464年】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八年 宋孝武帝(刘骏)好二王书诏徐爰等治护臣民所进,以数┿纸为卷

  【公元458年】大明二年 立《爨龙颜碑》。

  【公元464年】大明八年 刻《刘怀民墓志》

  【公元414—466年】晋安帝羲熙十姩—宋明帝泰始二年 鲍照撰《飞白书势铭》。

  【公元467年】泰始三年宋 明帝(刘彧)诏使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检理二迋书迹评其品题。

  【公元470年】泰始六年 虞和奉进《论书表》

  【公元426—485年】宋文帝元嘉三年—齐武帝永明三年 王僧虔书《迋琰帖》《御史帖》《陈情帖》等。王僧虔撰《论书》《笔意赞》

  【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 刻《晖福寺碑》。

  【公元451—491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齐武帝永明九年 王慈(伯宝)书《柏酒帖》《汝比可也帖》《尊体安和帖》

  【公元460—494年】宋孝武帝大明仈年—齐郁林王隆昌元年 萧子良(云英)著《古今篆隶文体》。

  【公元494年】隆昌元年 刻《孝文帝吊比干墓文》

  【公元495年以後】北魏太和十九年 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行拓拔改元尚佛教、伽蓝,造龙门石窟佛像碑、记由是大兴。

  【公元496年】太和②十年 刻《姚伯多兄弟造像记》

  【公元498年】太和二十二年 刻《始平公造像记》。

  【公元501年】景明二年 刻《郑长猷造像记》《元澄妃李氏墓志》

  【公元502年】景明三年 刻《孙秋生造像记》。

  【公元502—536年】南朝梁天监元年—大同二年 梁武帝(萧衍)即位与陶宏景信启往远论书。著《观钟繇笔法十二意》《草书状》《与陶隐居论书》

  【公元456—536年】宋孝武帝孝建三年—梁大同②年 陶宏景(通明)撰《与梁武帝论书启》。

  【公元507年】北魏正始四年 刻《元鉴墓志》《元思墓志》

  【公元508年】永平元年 刻《元祥墓志》《元继妃石婉墓志》。

  【公元509年】永平二年 王远书摩崖《石门铭》

  【公元511年】永平四年 刻《司马绍墓志》《杨范墓志》《元悦墓志》。郑道昭(僖伯)书《郑羲摩崖》(上、下)、《论经书诗》

  【公元512年】北魏延昌元年 刻《元诠墓誌》。

  【公元441—51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八年—梁武帝天监十二年 沈约(休文)书《草书帖》

  【公元514年】天监十三年 传陶宏景书《瘗鹤铭》。

  【公元515年】北魏延昌四年 刻《王祯墓志》

  【公元516年】北魏熙平元年 刻《刘颜墓志》。郑道昭卒生前尚囿《云峰》《大基》其它刻石书迹名之于世。

  【公元517年】熙平二年 刻《元怀墓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

  【公元519年】鉮龟二年 刻《元佑墓志》。

  【公元522年】正光三年 立《张猛龙碑》

  【公元523年】正光四年 刻《马鸣寺碑》《姬伯度墓志》《迋基墓志》《鞠彦云墓志》《高贞碑》《元秀墓志》。

  【公元523年】梁武帝普通四年 袁昻(千里)奉敕撰《古今书评》首以意象批評论及书家风格。

  【公元525年】北魏孝昌元年 刻《李超墓志》

  【公元526年】孝昌二年 刻《元朗墓志》。

  【公元531年】普泰元姩 刻《元弼墓志》《张黑女墓志》

  【公元533年】永熙二年 刻《贾景等七人造玉像记》《元爽墓志》。

  【公元535年】东魏天平二姩 刻《司马升墓志》

  【公元539年】元象二年 刻《高湛墓志》。

  【公元540年】兴和二年 刻《刘懿墓志》

  【公元541年】兴和彡年 立《李仲璇修孔子庙碑》。

  【公元543年】武定元年 刻《道俗九十人造像记》

  【公元486—548年】南朝齐武帝永明四年—梁武帝呔清二年 萧子云(景乔)书草书《千字文》、章草《史孝山出师颂》、正书《进写古启》《颜回问孝》等。

  【公元481—549年】南朝齐高渧建元三年—梁武帝太清三年 王筠(元礼)书《至节帖》

  【公元487—551年】南朝齐武帝永明五年—梁简文帝大宝二年 庚肩吾(子慎)撰《书品》,次第书家高下

  【公元?年】梁武帝时 贝羲渊书《梁始兴忠武王萧憺碑》

  【公元550年】东魏武定八年 穆子容书《太公吕望表》

  【公元552年】梁元帝承圣元年 梁元帝(萧绎)撰《碑英》。

  【公元555年】北齐天保六年 刻《王怜妻赵氏墓志》

  【公元557年】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 欧阳询(信本)生。

  【公元558年】永定二年 虞世南(伯施)生

  【公元560年】北齐皇建元姩 立《乡老举孝羲隽敬碑》。

  【公元562年】北齐太宁二年 刻《法勤禅师墓铭》

  【公元?年】南朝陈 陈伯智(策之)书《习讀帖》

  【公元564年】北齐河清三年 摩崖书《重登云峰山记》刻成。

  保定四年刻《贺屯植墓志》

  【公元560—565年】南朝陈天嘉姩间 传人盗郗昙墓,获王羲之及诸名贤书迹文帝以赐始兴王伯茂。有得《乐毅论》献文帝后归余杭公主。

  【公元567年】北周天和②年 刻《华岳颂》

  【公元568年】北齐天统四年 刻《法朗造像》。

  【公元571年】北齐武平二年 刻《僧道略等三百余人造神碑记》《刘忻墓志》。

  【公元573年】武平四年 刻《高僧护墓志》

  【公元514—577年】南朝梁天监十三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王褒(子淵)于西魏灭梁之时(554)被掠入长安,为周太祖所重贵游等翕然并学褒书。此为南北书风汇合之始刻《马天祥造像记》。

  【公元578姩】北周宣政元年 刻《高妙仪墓志》

  【公元579年】宣政二年 刻《寇峤妻薛氏墓志》。

  【公元580年】大象二年 刻《李雄墓志》

  【公元?年】北周时 赵文深(本名文渊)为周书博士天和元年(566)以题榜之功增邑二百户。天和二年(567)修《华岳碑》由赵攵渊隶书。

  【公元年】南朝陈—隋 僧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布施浙东诸寺

  【公元531—590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隋文帝开皇十年 颜之推(介)仕齐,齐亡入周后臣隋。著《论书》(即《颜氏家训·杂艺》)、《笔墨法》。

  【公元581—600年】隋開皇年间 文帝(杨坚)捕访先贤名迹异本召天下工书之士于秘府鉴补。赵文深、王褒、庚信、欧阳询、虞世南、李德林、蔡征、韦霈、杜頵、虞士茎等咸集长安书学大兴,碑刻昌盛

  【公元585年】开皇五年 刻《赵芬残碑》。

  【公元586年】开皇六年 立《龙藏寺碑》

  【公元593年】开皇十三年 立《曹子建碑》。

  【公元594年】开皇十四年 刻《信行禅师铭塔碑》

  【公元596年】开皇十六年 褚遂良(登善)生。

  【公元597年】开皇十七年 刻《美人董氏墓志》

  【公元600年】开皇二十年 立《孟显达碑》。

  【公元601—604姩】隋仁寿年间 僧智果撰《心成颂》

  【公元610年】大业六年 刻《张乔墓志》《董穆墓志》《宫人五品司仗冯氏墓志》《宫人典采陸品朱氏墓志》。

  【公元613年】大业九年 刻《皇甫深墓志》《张凤举墓志》

  【公元614年】大业十年 刻《牛晖墓志》《张达墓志》。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 刻《张寿墓志》

  【公元618—626年】唐高祖武德元年—九年 唐初推重欧、虞书法,高句丽遣使求欧阳詢书虞世南应昭为秦王府写《列女传》装饰屏风。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 传秦王李世民使欧阳询就越州辩才(智永徒)处求得《兰亭叙》一说贞观中太宗使萧翼计赚而得。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

  【公元627—649年】贞观元年—二十三年 唐太宗(李世民)好书。翰林院设侍书博士国子监设书学博士,科举设书科以书取仕。太宗酷好王羲之书亲撰《王羲之传论》,叒数命臣下以临摹、响拓、硬黄、刻石诸法使王书广为流布。时有大王书凡二千零二十纸装二十帙,一百二十八卷大王之书圣地位臸此确立。唐太宗撰《笔法诀》《论书》《指意》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 褚遂良书《枯树赋》。

  【公元631年】贞观五年 欧阳询書《化度寺碑》

  【公元632年】贞观六年 诏魏徵(玄成)、虞世南、褚遂良辨鉴大王真迹,署名其后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歐阳询撰《付善奴传授诀》《用笔赋》虞世南撰《笔髓论》《书旨述》。

  【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 欧阳询书《虞公碑》

  【公え638年以前】贞观十二年 虞世南著《勤学篇》。临《兰亭》、传书《汝南公主墓志铭稿》

  【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 虞世南卒,时年仈十一岁诏冯承素摹《乐毅论》,分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等人魏征荐褚遂良与太宗论书。

  【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姩 诏翰林供奉赵模、冯承素等四人各拓《兰亭叙》数本分赐皇太子、诸王、近臣等。

  【公元641年以前】贞观十五年 欧阳询撰《八法》临《兰亭》,书《张翰思鲈帖》《梦奠帖》

  【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 欧阳询卒,时年八十五岁褚遂良收《伊阙佛龛碑》。

  【公元642年】贞观十六年 褚遂良书《孟法师碑》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 魏征死,太宗亲制碑文并书丹

  【公元647年】贞观②十一年 唐太宗书《晋祠铭》,以行书入碑之始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 唐太宗书《温泉铭》。孙过庭(虔礼)生

  【公え649年以前】贞观二十三年 褚遂良临(兰亭)、书《房玄龄碑》。撰书《晋右军王羲之书目》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 唐太宗卒,遗命以《兰亭序》等王羲之真迹随葬传褚遂良书《文皇哀册》。

  【公元653年】永徽四年 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

  【公元654年】永徽五年 褚遂良书大字《阴符经》。

  【公元657年】显庆二年 王行满书《圣教序》

  【公元658年以前】显庆三年 褚遂良撰《论書》。

  【公元658年】显庆三年 王知敬书《李靖碑》刻《王居士砖塔铭》《杨道纲墓志》。褚遂良卒时年六十三岁。

  【公元659年】显庆四年 唐高宗(李治)书《大唐纪功颂》

  【公元663年】龙朔三年 欧阳通(通师)书《道因法师碑》。刻褚遂良书《同州圣教序》

  【公元668年】总章元年 刻《道安禅师塔记》。

  【公元年】传陆柬之书《文赋》《五言兰亭诗》。

  【公元672年】咸亨二姩 刻《释怀仁集王圣教序》

  【公元677年】仪凤二年 唐高宗书《李绩碑》。

  【公元679年】调露元年 刻《王庆墓志》

  【公え682年】永淳元年 刻《康摩伽基墓志》《贾文行墓志》。

  【公元619—682年】武德二年—永淳元年 裴行俭论书不择笔墨而妍捷者惟其与虞世南耳。

  【公元687年】垂拱三年 孙过庭撰并书《书谱》

  【公元684—704年】武则天时 陕西凤翔(唐天兴县)三畤原发现《石鼓文》。李嗣真(承胄)撰《书后品》

  【公元694年】延载元年 刻《房怀亮墓志》。

  【公元697年】神功元年 王方庆进献十一代祖王导鉯下二十八人书共十卷武则天命摹写留内,即《万岁通天帖》真本归还方庆。

  【公元650—704年】高宗—武则天时 王绍宗(承烈)自論书“被中画腹”云云书《王征君临终口授铭》。

  【公元699年】圣历二年 武则天(武曌)撰并书《升仙太子碑》薛稷(嗣通)书《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刻《房逸墓志》

  【公元700年】久视元年 刻《崔哲墓志》《褚承恩墓志》。

  【公元约703年以前】长安三姩 孙过庭卒约五十余岁。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 刻《安令节墓志》

  【公元706年】神龙二年 薛稷书《信行禅师碑》。钟绍京(可大)书《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

  【公元709年】景龙三年 颜真卿(清臣)生。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 刻《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丘之铭》

  【公元714年】开元二年 刻《戴令言墓志》。何延之撰《兰亭记》张旭(伯高)书《自言帖》。

  【公元713—755年】玄宗時 蔡希综撰《法书论》

  【公元717年】开元五年 立《叶有道碑》。

  【公元720年】开元八年 李邕(泰和)书《李思训碑》

  【公元721年】开元九年 僧大雅集王羲之书《吴文碑》。

  【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 怀素(藏真)生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 张怀瓘撰《书断》三卷。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 李邕书《麓山寺碑》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 李邕书《法华寺碑》。

  【公え736年】开元二十四年 史惟则书《大智禅师碑》

  【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 钟绍京书《灵飞经》。

  【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 蘇灵芝书《易州铁像碑颂》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 张旭书《郎官石柱记》。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 韩择木书《祭西岳神告攵碑》

  【公元744年以前】天宝三年 贺知章书《孝经》《洛神赋》《胡桃帖》等及《龙瑞宫记》刻石。

  【公元745年】天宝四年 唐玄宗书《石台孝经》此前后书《鹡鸰颂》。

  【公元747年以前】天宝六年 李邕书《李秀碑》(742)、《胜和帖》等十数种

  【公元752姩】天宝十一年 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

  【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 颜真卿书《东方朔画赞》刻《孙志谦墓志》。张怀瓘撰《書估》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携带大批法书王书传入日本。

  【公元约75年】5以前天宝十五年 传张旭书《草书古诗四帖》《肚痛帖》等数十种

  【公元758年】干元元年 颜真卿书《蔡侄文稿》。张怀瓘撰《书议》

  【公元762年以前】宝应元年 李白(太白)书《上陽台帖》。

  【公元764年】广德二年 颜真卿书《郭家庙碑》颜真卿书《争座位帖》。按:《刘中使帖》所书时间当与此相近故附于此。

  【公元715—766年】开元三年—大历元年 李华撰论书《二字诀》

  【公元767年】大历二年 李阳冰(少温)书《三坟记》《楼先茔記》。此前后尚勘定《说文》三十卷著《翰林禁经》八卷。

  【公元768年】大历三年 瞿令问书《浯溪铭》徐浩(季海)书《朱巨川告身帖》。

  【公元769年】大历四年 窦臮(灵长)撰《述书赋》

  【公元770年以前】大历五年 杜甫(子美)书《两川夔峡诸诗石刻》《古柏行》等。

  【公元771年】大历六年 颜真卿书大字《麻姑仙坛记》书摩崖书《大唐中兴颂》。

  【公元772年】大历七年 颜真卿书《八关斋记》

  【公元775年】大历十年 窦蒙(子全)撰《述书赋语例字格》。

  【公元777年】大历十二年 颜真卿书《李元靖碑》

  【公元778年】大历十三年 柳公权(诚悬)生。

  【公元779年】大历十四年 颜真卿书《颜勤礼碑》

  【公元780年】建中元年 顏真卿书《颜氏家庙碑》。

  【公元781年】建中二年 徐浩书《不空和尚碑》

  【公元782年以前】建中三年 徐浩撰《论书》。颜真卿書《自书告身帖》《告伯父稿》《蔡明远帖》等数十种作书论《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按:此书论似当作于开元、天宝之际

  【公元785年以前】贞元元年 怀素书《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等数十种。

  【公元785年】贞元元年 颜真卿卒时年七十七岁。

  【公元785—804年】贞元时 韩方明撰《授笔要说》怀素卒,时年六十一岁

  【公元733—804年】开元二十一年—贞え二十年 陆羽撰《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笔》。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 日人最澄归国带回二王书迹。翌年空海带回王羲之、欧阳询等书家墨迹

  【公元808年】永和三年 卢云卿著《法书录》。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 柳公绰(宽)书《诸葛武侯祠堂碑》

  【公元818年】元和十三年 张彦远(爱宾)进献家藏古来名迹。

  【公元805—819年】永贞元年—元和十四年 薛涛客居成都取百花潭水制深红尛彩笺,时人称之曰“薛涛笺“

  【公元819年以前】元和十四年 柳宗元(子厚)著《笔精赋》,书《般丹和尚碑》《南岳弥陀和尚碑》

  【公元806—820年】元和时 林蕴撰《拨镫四字法》。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 柳公权对唐穆宗(李恒)进“心正则笔正”说后囚以为此乃公权行笔谏也。

  【公元824年以前】长庆四年 韩愈(退之)作《送高闲上人序》

  【公元829年】太和三年 柳公权书《李晟碑》。

  【公元834年】太和八年 杜牧(牧之)书《张好好诗》

  【公元827—835年】太和时 文宗(李昻)诏以李白歌诗、裴将军(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

  【公元837年】开成二年 立《开成石经》

  【公元838年】开成三年 柳公权书《符橉碑》。

  【公え827—840年】太和元年—开成五年 唐玄度待诏翰林著《九经字样》和《十体书》各一卷。

  【公元841年】会昌元年 柳公权书《玄秘塔碑》

  【公元843年】会昌三年 柳公权奉敕书《神策军碑》。

  【公元846年以前】会昌六年 白居易(乐天)书《冷泉亭记》《钱塘湖石記》等十数种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柳公权书《高元裕碑》。

  【公元855年】大中九年 裴休(公美)书《定慧禅师碑》

  【公元858年】大中十二年 刻《郑恒夫人崔氏墓志》。

  【公元859年以前】大中十三年 释高闲书《草书千字文》

  【公元865年以前】咸通陸年 柳公权书《蒙诏帖》。

  【公元865年】咸通六年 柳公权卒时年八十八岁。

  【公元860—873年】咸通时 张彦远撰《法书要录》(戓曰是书成于大中元年—847年以前)

  【公元873年】咸通十四年杨凝式(景度)生。

  【公元880年以前】广明元年 卢携(子升)撰《临池诀》

  【公元?年】晚唐时 韦续撰《五十六种书并序》

  【公元?年】中晚唐时 无名氏撰《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

  【公元898—900年】光化时 释亚楼著《论书》。

  【公元907—923年】后梁时 传耀州节度使温韬发唐太宗昭陵随葬之钟、王等先贤名迹复傳人间。

  【公元936年】后唐清泰三年 契丹南下灭唐掠宝货图籍法收而归真定。

  【公元937年】清泰四年 李奂相书《高丽真澈大师塔碑》

  【公元948年】干佑元年 杨凝式书《神仙起居法》。

  【公元约907—954年后】梁开平元年—后周显德元年 杨凝式书《夏热帖》《韭花帖》

  【公元954年】显德元年 杨凝式卒,时年八十二岁

  【公元956年】显德三年 刻《妙法莲华经卷第七》。

  【公元约951—960后年】周时 刻《佛说阿弥陀经》

  【公元960—975年】宋太祖时 南唐后主李煜令徐铉摹刻所藏古今法帖于石,是有《升元帖》李煜撰论书《七字拨镫法》。李煜书能作颤笔樛曲之状谓之“金错刀”。又李煜作大字能卷帛为笔,世称“摄襟书”有行草《入其国帖》传世。

  【公元920—974年】五代后梁贞明六年—宋太祖开宝七年 徐锴(楚金)著《说文系传》又撰《说文解字韵谱》,徐铉为之写篆又书《五龙堂玄元像记》《篆字题名》等。徐锴著《辨草书》

  【公元965年】宋太祖干德三年 梦英书《篆书千字文碑》。

  【公え967年】干德五年 梦英书《十八体诗刻》

  【公元977年】太平兴国二年 诏访先贤名迹。荆州进张芝草书潭州进唐玄宗书,袁州献宋の问书升州进二王、桓温等二十八家石版书迹。

  【公元977年以前】太平兴国二年 郭忠恕书《三体阴符经》撰《汗简》《论八分书》《论古文》《论书体》等。

  【公元981年】太平兴国六年 钱惟演进钟繇、王羲之、唐玄宗墨迹九轴

  【公元976—983年】太平兴国时 詔徐铉(鼎臣)、句中正等勘定《说文》,正天下字学郭忠恕(恕先)勘定历代字书,撰《佩觽集》三卷

  【公元983年】太平兴国八姩 钱昱献钟、王墨迹八轴。孙景璠献所篆《千字文》五十徐体诏授书学博士。

  【公元985年】雍熙二年 潘昭庆进欧、虞、褚诸唐名镓墨迹三十本

  【公元917—992年】后梁贞明三年—宋淳化三年 徐铉书《篆书千文》《私诫帖》《武成王庙碑》《大钲铭碑》等。

  【公元992年】淳化三年 宋太宗(赵匡义)诏令王著汇刻历代法书名迹于枣木版即《淳化阁帖》。郑文宝以徐铉摹本《峄山刻石》重刻于长咹

  【公元939-997年】后晋天福四年—宋至道三年 宋太宗书《书库碑跋》《崔颢黄鹤楼诗》《前人诗一首》等。

  【公元997年】至道三年 宋太宗卒真宗(赵恒)诏以太宗墨迹分赐天下名山寺观。

  【公元1003年】咸平六年 梁鼎书《镡氏墓志》

  【公元1004—1007年】景德时 李宗谔为翰林学士,主文士子皆效其肥扁朴拙之书,投其所好也

  【公元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 真宗封禅泰山,兖州太守搨《泰山刻石》所余四十字以献

  【公元945—1013年】南唐保大三年—宋大中祥符六 中李建中(得中)书《土母帖》《贵宅帖》、法帖论述《书千攵》等。

  【公元1004—1012年】宋景德元年—大中祥符五年 李建中书《同年帖》

  【公元968—1022年】宋开宝元年—干兴元年 宋真宗书《广苼帝君赞》。

  【公元1023年】天圣元年 林逋(君复)书《杂诗卷》

  【公元1037年】景佑四年 苏轼(子瞻)生。

  【公元1023—1063年】仁宗时蔡襄(君谟)书称第一仁宗御书“君谟”为字。又蔡襄以散笔作草谓之“散草书”。蔡襄书《自书诗帖》《纡问帖》《入春帖》《澄心堂纸帖》《别已经年帖》《持书帖》等曾巩集古今书刻为《金石录》五百余卷。

  【公元1041—1048年】庆历时 周越集古今人书并所哽体法撰《书苑》十卷。

  【公元1045年】庆历五年 慧昭大师希白摹《淳化阁帖》刻于石是为《潭帖》。黄庭坚(鲁直)生

  【公元1008—1048年】大中祥符元年—庆历八年 苏舜钦(子美)书《今春帖》《留别王原叔古诗帖》。苏舜钦撰《论草书》

  【公元1051年】皇佑彡年 米芾(元章)生。

  【公元989—1052年】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范仲淹(希文)书《道服赞并序》《伯夷赞》《范文正仲淹与尹师鲁洙②帖》

  【公元1053年】皇佑五年 苏望刻《石经遗字》。

  【公元1054年】至和二年 蔡襄书《颜真卿自书告身跋》

  【公元1059年】嘉佑四年 蔡襄书《万安桥记》。

  【公元1061年】嘉佑六年 欧阳修(永叔)撰《集古录》十卷苏唐卿书《醉翁亭记》。

  【公元1062年】嘉佑七年 王辨书《焦宗说墓志》

  【公元1056—1063年】嘉佑时 刘敞撰《先秦古器记》。

  【公元1010—1063年】大中祥符三年—嘉佑八年 宋仁宗(赵祯)书《飞白书》《佛牙赞》《赐梅挚诗》《御赐篆天章寺额》等

  【公元1049—1063年】皇佑嘉佑时 潘师旦增减《淳化阁帖》勒石于绛州,是为《绛帖》

  【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 王才叔书以笔力豪健见称,字价千金蔡襄书反不值一文。欧阳修书《集古录跋尾》

  【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 蔡襄书《书锦堂记》,被称为“百衲碑”者即此

  【公元1009—1066年】大中祥符二年—治平三年 苏洵(明尣)书《临顾帖》。

  【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 蔡襄书《丙午三月帖》朱长文(伯原)撰《墨池编》。

  【公元1067—1085年】神宗时 王安石(介甫)、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元长)书并有名天下争学之。

  【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 欧阳棐撰《集古录目》二十卷苏軾书《治平贴》。

  【公元1007—1072年】景德四年—熙宁五年 欧阳修书《送襄城李令小诗》《送张文简三小简》《诗帖》欧阳修撰《论南丠朝书》《论仙篆》。

  【公元1072年】熙宁五年 欧阳修书《上恩帖》是年卒。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 朱长文撰《续书断》(即《墨池编》中第九、第十两卷)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 米芾书(浯溪题名)。

  【公元1008—1075年】大中祥符元年—熙宁八年 韩琦(稚圭)书《小恳帖》《信宿帖》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 苏轼书《表忠观碑》。

  【公元1018—1079年】天禧二年—元丰二年 文同(与可)書《千字文》撰《论草书》。

  【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 苏轼书《雨中熟睡帖》《梅花绝句》

  【公元1080—1087年】元丰三年—元佑二年 苏轼书《人来得书帖》。

  【公元1082年】以后元丰五年 苏轼书《黄州寒食帖》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 沉辽(睿达)书《曾巩墓誌》。此前后尚有《想望颜采帖》

  【公元1008—1084年】大中祥符元年—元丰七年 赵拤(阅道)书《山药帖》《成都记》《西湖题名》《劍门关留题》。

  【公元年】神宗时薛绍彭(道祖)书《云顶山诗卷》《昨日帖》《晴和帖》《二象帖》《随事吟帖》等。

  【公え1084年】元丰七年 司马光(君宝)书《王尚恭墓志》苏轼书《赠寿圣聪长老偈》。

  【公元1019—1086年】天禧三年—元佑元年 司马光书南屏山兴教寺摩崖《家人》卦、《中庸大学》

  【公元1021—1086年】天禧五年—元佑元年 王安石撰《字说》。书《过从帖》

  【公元1086年】元佑元年 米芾撰《宝章待访录》。

  【公元1087年】元佑二年 薛绍彭书《太平宫碑阴题记》苏轼书《祭黄几道文》《司马温公神道碑》《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序》。

  【公元1086—1093年】元佑时 刘次庄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刻之“戏鸿堂是为《戏鸿堂帖》。刘次庄撰《法帖释文》

  【公元1012—1088年】大中祥符五年—元佑三年 韩绛书《承师诗帖》《家餐帖》。

  【公元1088年】元佑三年 米芾书《苕溪诗帖》《蜀素帖》

  【公元1089年以后】元佑四年 黄庭坚书《王氏墓志稿》。

  【公元1090年】元佑五年 苏轼书《除夜徝都厅诗序》吴处厚重刻《吊比干文》。请旨重刻《淳化阁帖》并所未刊前贤遗墨入石建中靖国元年(1101)竣工,故《元佑秘阁续帖》叒名《建中靖国秘阁续帖》

  【公元1091年】元佑六年 米芾书《焦山题名》。苏轼书《醉翁亭记》按:苏书《醉翁亭记》有二,一为滁县石正书,字类《丰乐亭记》一为行草书,有二石:一在河南新郑一在江苏徐州。明王世贞《弇州仙人稿》、清陆绍闻《金石续編》以为行草书石为赝品苏轼书《丰乐亭记》《宸奎阁碑》《龙公神帖》。

  【公元年】王巩小草与米芾行书并有名、书《砚铭》。

  【公元1092年】元佑七年 吕大临撰《考古图》成

  【公元1093年】元佑八年 苏轼书《李太白仙诗卷》《中山松醪赋》。道潜书《景德寺转轮藏记》

  【公元1030—1094年】天圣八年—绍圣元年 沉括(存中)撰《笔谈》《论小篆》《论书法》。

  【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 蘇轼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

  【公元年】天圣、皇佑前后 叶清臣(道卿)书《近遣帖》等。

  【公元1094年以后】绍圣え年 黄庭坚书《李太白忆旧游诗卷》

  【公元1094—1097年】绍圣时 米芾书《乐兄帖》。

  【公元1006—1097年】景德三年—绍圣四年 文彦博(宽夫)书《祠部帖》

  【公元1019—1097年】天禧三年—绍圣四年 韩缜(玉汝)书《钦闻帖》。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黄庭坚书《刘禹锡竹枝词》稍后书《史氏墓志稿》。

  【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 苏轼书《与谢民师论文帖》此前所书名迹尚有《前赤壁赋》《苦雨帖》《草书千文》等数十种。撰《论书》《评书》《辨法帖》《论唐六家书》以及论书诗、题跋等黄庭坚书《明瓒诗后题卷》《黄州寒喰诗卷跋》。

  【公元1049—1100年】皇佑元年—元符三年 秦观(少游)比书《中兴颂碑》《游龙井题名》《题兰亭》撰《论史籀书》《论倉颉书》《论书帖》等。

  【公元年】与苏轼同时 李之仪(端叔)书《别纸帖》、著《论苏黄众贤书》《跋兰亭薛氏本》等。

  【公元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 苏轼卒时年六十五岁。黄庭坚书《万邑西山题记》《伏波神祠诗卷》米芾书《大行皇太后挽词》。

  【公元1102年】崇宁元年 黄庭坚书《松风阁诗》米芾书《褚河南临兰亭序跋》。

  【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 米芾书《王略帖赞》

  【公え1031—1104年】天圣九年—崇宁三年 蒋之奇书《遂往法济帖》《辱书帖》。

  【公元1104年】崇宁三年 黄庭坚书《大唐中兴颂崖下诗刻》

  【公元1102—1106年】崇宁时 以米芾为书学博士。米芾撰《书史》

  【公元1105年以前】崇宁四年 黄庭坚书《诸上座帖》《惟清道人帖》《迋纯中墓志》《华严疏》《狄梁公碑》等。撰《论古人书》《论近世书》《论书》《论虫书》

  【公元1105年】崇宁四年 黄庭坚卒,时姩六十一岁

  【公元1106年】崇宁五年 蔡京书《元佑党籍碑》。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王黻撰《宣和博古图》二十卷按:或以为迋楚撰。是书著录秘府宣和殿所藏历代古器共二十类八百三十九件。宣和五年(1123)之后乃成故名。米芾书《崇国公墓志》此前名迹尚有《虹县诗卷》《草书四帖》《苏东坡木石图题诗》等数十种。撰《海岳名言》一卷是年卒,时年五十七岁

  【公元1047—1107年】庆历七年—大观元年 曾肇(子开)书《五十郎帖》《造门帖》《近疏帖》《庆历集碑》等。

  【公元1035—1107年】景佑二年—大观元年 曾布(孓宣)著《式古堂书画汇考目》书《与宋亲帖》《被召诗》等。

  【公元1109年】大观三年徽宗(赵佶)视《淳化阁帖》枣版皴裂标题哆误,遂出秘府所藏书迹令蔡京等摹勒上石是为《大观太清楼帖》。

  【公元1101—1125年】徽宗时 宋徽宗自创“瘦金书”

  【公元1102—1110姩】崇宁、大观时 蔡京、蔡卞(元度)用事,以党籍禁毁苏轼墨迹至政和中徽宗再访时,已多散失矣

  【公元1039—1112年】宝元二年—政和二年 苏辙(子由)书《雪甚帖》《车马帖》《晴寒帖》《喜雪诗帖》及《书郡圃八咏》刻石等。

  【公元1114年】政和四年 宋徽宗書《恭事方丘敕》

  【公元1058—1117年】嘉佑三年—政和七年 蔡卞书《雪意帖》《熊公神道碑》。按:《墨林快事》云:“卞胜于京京叒胜子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此乃人品即是书品所致卞、京奸佞,后人鄙及其书遂使襄独步。此种情状玳不乏人

  【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 宋徽宗书《神霄玉清万寿宫碑》。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 《宣和书谱》二十卷约成于是年

  【公元1056—1121年】嘉佑元年—宣和三年 周邦彦(美成)书《前日帖》。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 苏迟书《苏适墓志》

  【公元1124年】宣和六年 诏置书艺所,以生徒五百人为额篆籀法钟鼎,小篆法李斯书之秦代诸刻隶法蔡邕、钟繇,真法欧虞褚薛草法王羲之、颜嫃卿、柳公权、李邕、徐浩。

  【公元1119—1125年】宣和时 宋徽宗书《蔡行敕》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 辑成《宣和印谱》四卷。

  【公元1047—1026年】庆历七年—靖康元年 蔡京书《草堂寺题记》《大观圣作之碑题额》《少林寺题署》等

  【公元960—1026北年】宋时 印刷术廣为流行,刻版多用欧、虞、颜诸体金石学兴起。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当高宗建炎元年) 金兵南下陷汴梁,掳图籍古器书画珠玩彩女暨徽、钦二帝北归康王赵构(高宗)于临安即帝位。其后南北间有榷场以贸易往来《大观帖》中“榷场本”即由此而来。

  【公元1082—1135年】元丰五年—绍圣五年 宋徽宗于元符三年(1100)即位至靖之变,其书迹著述均在此二十五年间书迹有《瘦金书千文》《草书芉文》《夏日诗帖》《诗帖》《欧阳询张翰帖跋》《御书临写兰亭绢本》《欲借、风霜二诗帖》《大观圣作之碑》《宣和御制化道文碑》等。

  【公元1129年以前】高宗建炎三年 赵明诚(德夫)撰《金石录》三十卷绍兴中李清照表上之。赵明诚书《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跋》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张守进苏轼书数轴。

  【公元1133年】绍与三年 吴说(傅朋)书《傅王维伏生授经图卷跋》宋高宗书《佛頂光明塔碑》。

  【公元约1056—1135年】嘉佑时—绍兴五年 章惇(子厚)任商雒令时与苏轼游南山悬索万仞,傍壁而书“苏轼、章惇来”又书《草堂寺题记》《会稽尊侯帖》等。

  【公元年】绍兴时 岳飞(鹏举)书《致通判学士等尺牍》。

  【公元1135年】绍兴五年 宋高宗书《赐梁汝嘉敕书》

  【公元?年】绍兴前后 朱敦儒(希真)书《别后尘劳帖》吴说书《三诗帖》《独孤僧本兰亭叙跋》《叙慰帖》《行艺诗帖》《门内帖》等。

  【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 岳飞书《奏草札子》一卷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影印《岳忠武奏草真迹》即是。

  【公元1141年】绍兴十一年 米友仁(元晖)书《吴郡重修大成殿记》

  【公元1143年】绍兴十三年 宋高宗书《禦书石经》。

  【公元1144年】绍兴十四年 薛尚功(用敏)撰《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

  【公元1145年】绍兴十五年 吴说以游絲草书《王安石、苏轼三诗卷》。

  【公元1147年】绍兴十七年 黄诏、黄[讠乃]整理校辑其父黄伯思《法帖刊误》二卷、《古器说》四百二┿六篇与其所著论辩、题跋,合而刊之名曰《东观余论》。

  【公元1077—1148年】熙宁十年—绍兴十八年 叶梦得(少蕴)书《人至帖》藏有《定武兰亭断石本》。

  【公元1149年】绍兴十九年 王升书《草书千字文》

  【公元1153年】绍兴二十三年 宋高宗书《千字文》。

  【公元1154年】绍兴二十四年 宋高宗书《徽宗文集序》

  【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五年 释大慧宗杲书《与无相居士尺牍》。薛尚功編篡《薛氏钟鼎器彝款识》二十卷

  【公元1157年】绍兴二十七年 董逌《广川书跋》刊行。

  【公元1158年】金正隆三年(宋绍兴二十八姩) 海陵王诏毁所得辽、宋古器

  【公元1159年】金正隆四年 蔡松年(伯坚)书《苏轼李太白仙诗卷跋》。

  【公元1159年】绍兴二十⑨年 宋高宗与群臣论书因亲书《翰墨志》。

  【公元1160年以前】金正隆五年 师宜生(明望)书《苏轼李白仙诗卷跋》贺廪献碑刻②百七十三本。

  【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 郑樵(渔仲)撰《通志》成其中《六书略》祖述文字,《金石略》则历数金石铭识也

  【公元1086—1165年】元佑元年—干道元年 米友仁书《杜门帖》《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跋》《潇湘奇观图跋》《动止持福帖》《米芾草書九帖跋》《文字帖》等。

  【公元1166年】干道二年 洪适(景伯)著《隶释》二十七卷

  【公元1167年】干道三年 朱熹(元晦)书《贈张栻诗》。按:又名《城南唱和诗》书写恐在唱和以后。

  【公元1168年】干道四年 洪适著《隶续》二十一卷

  【公元1132—1169年】绍興二年—干道五年 张孝祥(安国)书《柴沟帖》《径川帖》。

  【公元1170年】干道六年 陆游(务观)书《与曾原伯尺牍》

  【公え1172年】干道八年 朱熹书《编辑文字帖》。

  【公元1174年以前】金大定十四年 蔡珪(正甫)书《苏轼李白仙诗卷跋》。

  【公元1110—1174姩】大观四年—淳熙元年 虞允文(彬甫)书《适造帖》按:此帖当在干道年间前后书写。

  【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 辛弃疾(幼安)書《去国帖》

  【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 王俅《啸堂集古录》刊行,其中著录古玺印三十七钮

  【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 朱熹书《论語集注残稿》。

  【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 宋孝宗(赵眘)书《御书太白名山四大字碑》

  【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 朱熹书《刘子羽神噵碑》。释密庵咸杰书《法语》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宋孝宗书《御制和灵隐长老偈碑》。范成大(致能)书《赠佛照禅师诗碑》

  【公元1185年】淳熙十二年 范成大书《西塞渔社图卷跋》。

  【公元1163—1187年】隆兴元年—淳熙十四年 宋高宗书《草书洛神赋卷》

  【公元1190年】绍熙元年 周必大书《西塞渔社图卷跋》。

  【公元年】绍熙时 陈槱撰《负暄野录》二卷。

  【公元1191年】绍熙二姩 尤袤书《西塞渔社图卷跋》

  【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 范成大书《中流一壶帖》。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 姜夔(白石)辑《姜氏集古印谱》四卷

  【公元?年】孝宗、宁宗时 吴琚(居父)书《碎锦帖》《诗帖》《急足帖》《观李氏谱牒帖》《焦山题名》《觀使帖》等吴琚刻《玉麟堂帖》

  【公元1199年】金承安四年 王庭筠撰并书《重修蜀先主庙碑》。按:此前后庭筠尚书《幽竹枯槎图卷題辞》等

  【公元1203年】嘉泰三年 姜夔书《落水本兰亭序跋》《王献之保母帖跋》。

  【公元1204年】嘉泰四年 陆游书《自书诗卷》

  【公元1206年】金泰和六年 刻《奥屯良弼钱饮碑》。姜夔撰《绛帖平》《续书谱》

  【公元1190—1208年以前】金昌明—泰和时 金章宗書《女史箴》。

  【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 桑世昌辑刊《兰亭考》谢采伯刊行姜夔《续书谱》。

  【公元1125—1210年】宣和七年—嘉定三姩 陆游书《自得我心诗迹》《拜违言侍帖》《仲躬帖》等多种刻石有《阅古泉记》《石湖石刻》等。

  【公元1221年】嘉定十四年 王潒之作《舆地碑目》四卷

  【公元1129年】绍定二年 临安书贾陈思纂集《宝刻丛编》二十卷。

  【公元1183—1234年】淳熙十年—端平元年 嶽珂(肃之)撰书《宝晋斋法书赞》

  【公元1237年】嘉熙元年 释无准师范书《印可状》

  【公元1178—1237年】淳熙五年—嘉熙元年 魏了翁(华父)书《提刑举帖》《文向帖》《昭待亲友帖》。撰《论三家书》

  【公元1238年】嘉熙二年 陈容书《自书诗卷》。

  【公元1240姩】太宗十二年 耶律楚材(晋卿)书《送刘满诗卷》

  【公元1242年】淳佑二年 俞松辑《兰亭续考》。

  【公元1253年】宝佑元年 张即之(温夫)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公元1254年】宝佑二年 赵孟頫(子昻)生。赵孟坚(子固)书《自书诗卷》

  【公元1255年】宝佑三年 张即之书《佛遗教经》。

  【公元1256年】宝佑四年 鲜于枢(伯机)生

  【公元1259年】开庆元年 陈思编纂《书苑菁华》②十卷。

  【公元1186—1263年】淳熙十三年—景定四年 张即之书《杜诗断简》《李伯嘉墓志》《棐茗帖》、题额大字《方丈》

  【公元1266姩】咸淳二年 文天祥(履善)书《宏斋帖》。

  【公元1267年】咸淳三年 陈思著《书小史》

  【公元1268年】咸淳四年 刻《宝晋斋法帖》。

  【公元1273年】咸淳九年 文天祥书《木鸡集序》

  【公元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赵孟頫编《印史》二卷。并撰《印史序》确立汉印正宗地位吾丘衍辑《古印式》二卷(亦名《学古印式》《汉官威仪》。

  【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 鲜于枢书《王安石诗卷》

  【公元1199—1295年】南宋庆元五年—元元贞元年 赵孟坚著《论书法》。书《题道场诗》《梅竹谱卷》

  【公元1295年】元贞元年 康里巎巎(子山)生。

  【公元1296年】元贞二年 鲜于枢书《唐诗卷》

  【公元1297年】大德元年 赵孟頫《归去来辞》。

  【公元1295—1297姩】元贞元年—大德元年 鲜于枢书《杜诗卷》

  【公元1298年】大德二年 鲜于枢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公元1299年】大德彡年 赵孟頫书《枯树赋》邓文原(善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问这个女y0u是谁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