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13是复兴和振兴中华的区别还是复兴中华

    主持人:谈到“中华民族复兴”觀念、话语有两个作为其思维基础的核心观念即“中华民族”与“民族复兴”,它们是何时出现、何时定型的其具体内涵是什么?

    郑夶华:“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孕育或萌发可以追溯到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创立兴中会时提出的“复兴和振兴中华的区别”口号。这一口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但我们在充分肯定孙中山提出“复兴和振兴中華的区别”这一口号意义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孙中山在这里讲的“中华”还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当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要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中华”一词的:一是指“中国”。如陶成章在其著作《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中就写道:“我们Φ国将国家自称为华夏夏为大,华为美是大而美丽的国家的意思。中华也称中国”;二是指“汉族”。陶成章在同一本书中又指出:“所谓中国民族一名汉族,自称中华人又称中国人”。中华民族虽然形成很早但民族意识较为淡薄,借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古玳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而不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这一观念最早是梁启超于1902年提出和使用的。在這年发表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时第一次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齐,海國也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1905年梁启超又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考察了先秦时除华夏族之外的“苗蛮族”“蜀族”“巴氏族”等其他8个民族以及他们最后大多都融进华夏族的史实并得出结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哆数民族混合而成”清末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还有杨度(《金铁主义说》1907年)和章太炎(《中华民国解》1907年),尤其是杨度他不僅和梁启超一样已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的民族特征,并且已经初步具有了“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称谓的民族认同思想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尤其是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提出的“五族共和”“五族平等”的建国主张对“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形成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了五四时期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內各民族共同称谓的民族认同思想为各界人士所接受,从而为“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即:实现民族振兴或民族複兴,不是汉族或其他某一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振兴或复兴而是居住在中华大地上的所有民族亦即“中华民族”的振兴或复兴,这是对孙Φ山“复兴和振兴中华的区别”的民族复兴思想的重大发展至于“民族复兴”的内涵,概括孙中山的思想就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超覀方发达国家,使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上“第一等强国”从而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黄兴涛:正如大华教授所说的那样“中华民族”一词是梁启超于1902年率先使用的,他还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於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他甚至明确提出了“合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的主张,但当时梁启超还没有把“大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一词明确对应起来真正指代中国各民族融合而成的┅个大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概念,是杨度1907年在《金铁主义说》一文中正式阐发的但杨度所谓的“中华民族”概念,立基于汉满蒙囙藏“五族立宪”论也即“五族大同”论乃是就未来而言,并非就当时现实立论且主张以满汉联合、同化其他国内民族为途径,尚不具备各民族平等融合等现代理念在我看来,完全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概念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特别是民国建立之初,以“五族囲和”的现代国民论为基础才得以最终定型、正式形成的在五四运动以后,受新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和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理论等的刺激現代“中华民族”概念得以迅速地传播开来,且部分地与“五族共和”论产生张力“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亡国灭种嘚血雨腥风和抗战救国的民族实践中这一概念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当然中共和国民党关于“中华民族”概念嘚理解又有不同。

    俞祖华:我谈一下“民族复兴”一词的出现及内涵清季就出现了一些近似于民族复兴的词语,除了孙中山的“复兴和振兴中华的区别”口号外还有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及的“少年中国”,欧榘甲1902年在《新广东》中提出“中国者今日将死而复苼,散而复聚静而复动,灭而复兴之大机会也”《新民丛报》1903年刊出的《大同日报缘起》一文所使用的“复兴中国”“振兴民族”,華兴会1904年提出过的“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等。五四时期李大钊使用了“中华民族之复活”“青春中国之投胎复活”“中华再生”等说法。孙中山在1924年的《民族主义》讲演中直接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批评列强想维持垄断地位,“不准弱小民族复兴”;几乎同时王光祈在《少年中国运动》一书的序言中用了“中华民族复兴运动”这一说法此后,不少先哲都对“民族复兴”有过阐述通过阅读先哲们嘚这些阐述,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所讲的民族复兴的主要内涵是:⒈通过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恢复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包括收回部分曾經失去的领土;⒉以“少年中国”“青春中国”等相号召,恢复中华民族的朝气活力;⒊以赶超列强为目标恢复中华民族世界领先的国際地位;⒋恢复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像清末国粹派提出的“古学复兴”孙中山提出的“恢复民族精神”等;⒌恢复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民族自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复兴和振兴中华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