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与现代法治研究社会的法治有何关联

论法家“法治”与现代法治的异同点
法家是战国时期主张“依法治国”的一个学派。在先秦诸家中,法家对法律、法学最有研究。他们对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乃至人口、人性等一系列基本法律理论问题,都有自己独到见解。并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法治理论和实行法治的方法,为建立统一的法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同时对我国古代法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重点比较古代社会法家“法治”和现代法治的异同点。
&&&一:法家“法治”和现代法治的不同点
&&&(一)产生的背景不同
法家法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东周以降,礼乐崩坏所造成的社会巨变,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改变。在政治方面,贵族政治有逐渐向郡县制度演化的趋势;从经济上井田制出现全面崩溃的颓废。随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士”,他们依靠知识可以进身,而国君则有人才可资任用,更有利于摆脱贵族的牵绊,得以突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国君和“士”阶层的结合,形成新的统治集团,为了反对传统自西周以来的“礼治”,他们提出了反映新兴统治集团意志的“法治”。
从中。其次几千年的法律文化,奠定了现代法治的基石。最后,推动了现代法治。
&&&(二)理论前提不同
&&&&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论是基于他们对人性和历史演进的看法。首先法家主张“好利恶害”的人性论。这种本性人一生下来就有,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就喜欢,见到对自己不利、有害的东西就躲避。韩非子在这个问题上走的更远,他把“好利无害”的人性论发展成人人都有自私自利的“自为心”。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统都是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都受“自为心”的支配。
&&&&“法与时转”的历史观,法家反对复古守旧,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法律和制度都必须适应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因此“礼治”、“德治”已经不合时宜。
&&&&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有法可依。
&&&(三)本质不同
&&&&法家的“法治”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本质还是为了维护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法家的“法”实质是维护新兴统治集团的法,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成员的利益。而现代法治要求是人民是“法”的制定主体,法的作用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推行法治的方法不同
法家“法治”的方法概括为以法为本,法令必须成为判断人们言行和行赏施罚的唯一标准。同时主张严刑峻法。在法家看来,重刑是达到法治的一个重要手段。重刑不是针对某一罪犯,儿时要威慑全体民众,“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以刑去刑”,达到社会的大治。而现在法治的法是惩罚犯罪分子,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犯罪活动都将受到惩罚。法不再是威慑作用,而是保护人民的“良法”。
&&&(五)法治在程序上不同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法院、专门的审判机关,完全由国君和行政官吏掌握审判权,这种法治在程序上往往异化为一种政治措施,受个人尤其是君主个人意志的左右。特别是韩非提出了光有法律还不行,还要佐以“术”(君主掌握政权,贯彻法令的政策和手段)、“势”(君主所依托的政治权势),这样使法成为君主维护自己统治的工具。
现代法治,有独立的审判系统,比如法院组织系统,且是民主性的、选举性的、公开平等的法院组织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才能切实的执行,法治才能起到保护当事人的作用。
二:法家“法治”和现代法治的相同点
首先,都主张以法治国。法家认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依法为本”,必须制定出体现国家利益,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作为赏罚的依据、治理国家的标准。法家的“法治”突出法的重要性,使法成为衡量人民行为的重要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法家对法治的大力提倡,主张依法治国,有法可以。这和今天推进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其次,法家在法治理论中,对法作出了具有一定科学成分的阐述,现代法治也深深打上了这些烙印。比如,他们认为,法律应该是公平的、正直的,因而可以作为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他们认为,“法”和“刑”应该结合起来,以“法”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以刑法以及相应的赏作为保证“行法”的手段,从而达到法治的目的。而且他们还初步意识到了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私有制、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法律的价值和功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同时也继承了这些科学主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国古代类法治文化及其现代意义--《法制现代化研究》2002年00期
中国古代类法治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是人治型文化,但是在人治文化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类法治文化——它不是法治的,但却与法治存在类似之处。类法治文化大都以次文化形态存在,成为主流人治文化的纠偏力量。这种类法治文化主要有:倡导规范的权威、贬抑权力主体的任意,寻找法上权威确保立法优良,在法律和个案公正间寻求平衡的智慧和制度以及相应的原则。由于中国古代类法治文化存在根本缺陷及其他社会原因,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未能发展成法治文化,相反却逐步萎缩。尽管如此,它对当今工具理性泛滥的西方,特别是对推进法治建设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D909.1【正文快照】:
一、问题与方法 走向法治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全球性大趋势。这一全球性法治浪潮不仅在国家层面,而且在超国家层面(例如欧盟)1 14法制现代化研究(第八卷)和全球大社会层面涌动。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人治回潮以后,法治在中国再次取得合法性。①在实践层面,清末变法就呈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艳军,何怡静;[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李可,程旭;[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孙洪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叶强,朱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陈颖洲,徐钝;[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陈天梅;[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刘红;[J];中华商标;2004年07期
冀睿;[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叶常林;李瑞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蔡丹;[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令举;;[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张锐智;;[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陈卫平;;[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五辑)——2006国际儒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朱晓鹏;;[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程保志;;[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肖建华;邓集文;;[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刘志广;;[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李亚兰;王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艳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韩星;[D];西北大学;2001年
曲新久;[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孙笑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周汉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孙美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陈海光;[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朱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李爱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孙刚;[D];苏州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威;[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李晚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伍贤华;[D];湘潭大学;2001年
周红阳;[D];湘潭大学;2001年
雷天遥;[D];湘潭大学;2001年
彭艳崇;[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王海燕;[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王新宇;[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姚剑波;[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喻文光;[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经元;;[J];读书;1982年06期
,赵国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4期
沙文汉;[J];浙江学刊;1983年04期
郝铁川;[J];史学月刊;1986年06期
梁治平;;[J];读书;1986年03期
梁治平;;[J];读书;1986年06期
陈祥生;;[J];党政论坛;1986年07期
陈伯海;;[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年01期
俞荣根;;[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何耀华;[J];思想战线;198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志龙;;[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戴健林;李朝旭;李竹琴;王雁飞;;[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吴相洲;;[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乔匀;;[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潘谷西;;[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蔡运章;余扶危;;[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陆元鼎;;[A];世界民族建筑国际会议论文集[C];1997年
王云;;[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胡凡;;[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王云;;[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谷安梁;[N];北京日报;2000年
文尚;[N];光明日报;2000年
蒋云根;[N];社会科学报;2000年
张冠华;[N];云南政协报;2000年
江苏省灌南县法院
胡建军;[N];法制日报;2001年
任继愈;[N];光明日报;2001年
龚汝富;[N];光明日报;2001年
张朝华;[N];人民法院报;2001年
马小红;[N];北京日报;2002年
薛刚凌;[N];法制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宏波;[D];郑州大学;2001年
李刚;[D];西北大学;2001年
郭瑞卿;[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蒋传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威;[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高新生;[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高楠;[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卢晓峰;[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侯民义;[D];郑州大学;2002年
洪辉阳;[D];厦门大学;2002年
王媚;[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张刚;[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徐向群;[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高飞;[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7分)材料二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2)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4分)(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借鉴外国经验和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创造性地处理了哪些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9分)
&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知识点 & “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习题详情
18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3.8%
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7分)材料二&&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2)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4分)(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借鉴外国经验和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创造性地处理了哪些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9分)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分)&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四川省双流市棠中外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分析与解答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习题“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2)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呈现出中央的权力越来越大,地方的权力越来越小,及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3)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三大制度主要处理的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问题;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我国古代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皇权和中央集权得到持续的增强,专制色彩越来越严重;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真正的民主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的当家做主的地位,政党制度适合我国的国情并且体现了民主的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同时有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揭秘难题真相,上天天练!
经过分析,习题“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网上课堂。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找提分点,上天天练!
与“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相似的题目:
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华文明所具有的重要特点是统一和连续分裂和间断衰弱与复兴汲取与融合
下列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始终没有完全摆脱血缘宗法的影响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开始解体于秦朝封建中央集权的核心内容是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元朝、清朝时期,中央集权相对减弱
“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题库,查看习题“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7分)材料二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2)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4分)(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借鉴外国经验和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创造性地处理了哪些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9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古代中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创设了若干制度。这些制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7分)材料二汉武帝创始了一条新的法制,即派遣中级人员(六百石)巡行郡国,察考大吏(二千石)的成绩和罪恶,随时向中央快速汇报。 ——赵俪生《赵俪生文集·第三卷》(2)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4分)(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借鉴外国经验和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创造性地处理了哪些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9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法治格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