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用什么来概括唐代独有的时代对人的影响气质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阶段性測试(五)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證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寫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艹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絀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哽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煙,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詞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泹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現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潒。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遞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挑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無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

}

本站共收录大学教材答案3827 本站累计至今收录题目答案2867万 本站共收录20家网课平台中865万道题目

}

李白立足道家的超然独立的人生趣味表现了他对()的热爱?A、仙境

《襄阳歌》写于李白居住在()的期间。

道家的人一般都爱带()

唐朝的诗可以对当朝的事情直接批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代对人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