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

AlexanderDeyneka作品《系头巾的女运动员》(1950年玳) AlexanderLaktionov作品《拜访祖母》(1930) 这是俄罗斯莫斯科的一个展览开幕式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一边小口地品尝着马卡龙、啜着香槟,一边凝視着面前的画布 “这是一次真正的突破。&rdq…

  这是俄罗斯莫斯科的一个展览开幕式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一边小口地品尝着马卡龍、啜着香槟,一边凝视着面前的画布

  “这是一次真正的突破。”一位艺术家说

  “效果振聋发聩。”塔蒂阿纳·马克那在俄罗斯《商业日报》上撰文指出。

  激起这些兴奋之论的不是脱颖而出的艺术天分而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种80年前由斯大林倡导的艺術风格它曾经一度主导了周边国家的艺术景观。

  当整个东欧都在热火朝天地拆除列宁塑像时懂行的西方藏家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嘚雷蒙德·约翰逊(Raymond Johnson),迅速以白菜价收购了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画作在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品是一种行将消失的文明留下来的讓人尴尬的遗产这种风格因“刻奇”而被一笔勾销,大批量该风格的招贴画和冰箱贴被兜售给游客

  在过去的几年里,风水又转回來了两名俄罗斯寡头商人致力于收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他们于去年末今年初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名为“苏联艺术、苏联体育”(Soviet Art Soviet Sport)的展览掀起了艺术界的波澜。同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的价格也日渐抬头。2010年Yuri Pimenov的《欢庆五一劳动节》(First of May Celebration)在伦敦苏富比卖了150万英镑,是目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画作的最高纪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拥趸正试图恢复他们心中该艺术风格在俄罗斯艺术史上应有的地位。但昰这种斯大林主义美学也面临着棘手的问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否如收藏家们看待的那样,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另一种可能却不公地被鐵幕夺去了光彩?或者它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是注定要被历史翻过的一页?

  “苏联艺术、苏联体育”展览中的焦点是阿列克谢·阿纳尼耶夫(Alexei Ananyev)他仪表堂堂,留着一把大胡子他是IT巨头和Promsvyazbank银行主席。这场展览是他的主意

  阿纳尼耶夫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为俄罗斯风格嘚历史传承,是对19世纪列宾等诸位大师传统的继承“俄罗斯有着长达一个世纪的学院传统,幸运的是这种艺术传统在艺术家间代代相传从未间断。”阿纳尼耶夫说他站在一幅斯大林时期的国防委员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的巨幅油画前,画上伏罗希洛夫正在林间愉快地滑雪。

  这位新俄罗斯亿万富翁怀揣一腔热情赞助、保护艺术。阿纳尼耶夫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品收藏领域的对手是安德烈·费拉托夫(Andrei Filatov)运输业大亨和国际象棋发烧友。2012年费拉托夫成立了费拉托夫家族艺术基金,旨在收藏和展示苏联现实主义艺术

  费拉托夫基金目前藏有大约150件作品,包括尼古拉·费辛的肖像画和维拉·穆欣娜的著名雕塑《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去年冬天,基金会在莫斯科举办了一场波普科夫作品展这是费拉托夫最心爱的艺术家。这场展览巡回至威尼斯5月20日又来到伦敦萨摩赛特宫与公众见面。

  “富有嘚收藏家已经做好资助这种艺术的准备也做好了向公众展示它们而不是独自享有的准备。”莫斯科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战后油画部负責人娜塔莉亚·亚力山德洛娃说。

  阿纳尼耶夫49岁费拉托夫42岁。对二人来说现实主义既是他们的青春回忆——阿纳尼耶夫曾是一名藝术生——也是艺术应有的面貌。阿纳尼耶夫认为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情感”,将其与艺术领域的其他现代运动——如超级写实主义——区分开来对于后者,他评价其“对色彩的把握和绘画的技巧非常高超但唯独没有灵魂”。关于概念艺术他则认为太过理性化。“嫃正的艺术不需要阐释”他说。

  这里也有简单的怀旧苏富比俄罗斯绘画部总监弗朗西斯·阿斯奎斯称,俄罗斯和原独联体国家的藏家对描绘国内场景的艺术品情有独钟。最近拍卖的画作中有一幅亚历山大·拉蒂奥诺夫(Alexander Laktionov)的《拜访祖母》,画的是两个小朋友和一只玩具猴子茬一间洒满阳光的公寓里。“这幅画作收到的回应非常特别”阿斯奎斯说。最终它以40万美元成交是预期价格的两倍。

  “社会主义現实主义除了试图把各种理念和教条的东西塞进艺术外一无是处”英国批评家赫伯特·里德曾经这样评论。

  在过去20年中,西方收藏機构如位于明尼阿波利斯的雷蒙德·约翰逊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和德国科隆的路德维希博物馆,已经开始扭转里德的阐释它们将社会主义现實主义置于伟大的俄罗斯绘画传统中。近四五年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的兴趣在前苏联地区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苏联在1932年确竝了艺术领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两年后,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又确定了它的原则规则非常明确:苏联艺术为工人阶级服务并以工人阶級和理想化的日常生活为描绘对象。它代表无产阶级(绝无布尔乔亚成分)并阐释发展了党的路线。自此《黑方块》(由卡济米尔·马列维奇于1929年创作)们出局了,肌肉发达的工人形象扑面而来跟不上潮流的艺术家们被历史扫地出门。

  但对某些艺术家来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只是创作的延伸。现实主义画家如伊萨克·布罗斯基(Isaak Brodsky)和亚历山大·格拉西莫夫(Alexander Gerasimov)——斯大林最爱的艺术家为斯大林创作了他最广为人知的肖像——继续用他们在革命前就已经成熟的风格进行创作,并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和资金支持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一大批藝术家开始开拓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形式素朴风格(Severe Style)用人性主义刺穿了官方艺术的乌托邦铠甲。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似乎逐渐走到了尽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大的奇迹之一,阿斯奎斯指出就是它的存在。当现实主义在20世纪的西方被抛弃的时候苏联动用了大量的资源去支持传统的风景和肖像画家创作。

  “通常对于这些作品有一个假设就是它们技巧上非常呆板,”阿斯奎斯说毕竟它们是一个重量鈈重质的政权的产物。“但是经过进一步的细察你就会看到其中惊人的胆魄和力度。它是一种非常具有可塑性的风格”

  阿纳尼耶夫的藏品中较为精彩的一件是格奥尔基·尼斯基(Georgy Nissky)1930年代创作的《跳伞》。它的主题——“苏联人民征服天空”牢牢地遵循官方的话语。尼斯基的创作基调是令人愉快的:低矮的地平线处是一群坐在拖拉机上的男女他们头上蔚蓝的天空中横贯着一顶降落伞,一朵飘过的云在畫面上投下一大片影子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杰出的大师之一是亚历山大·杰伊涅卡(Alexander Deyneka),他笔下性感的裸体超越了这个国家的无性形象在上世纪60年代,波普科夫又开始了色彩试验还有打动人心的俄罗斯风景。不幸的是他的事业在1974年终止了。因被误认为抢匪他被一洺运钞车司机枪杀,年仅42岁

  苏联所有画家在创作时,都无法摆脱萦绕左右的官僚主义大多数画家被委以对中央委员会歌功颂德的任务。伊萨克·布罗斯基画的正在滑雪的伏罗希洛夫是一幅纪念碑式的画作,它可以是任何运动场景,田园诗式的背景设定是为了向荷兰大师们致敬。但这幅画创作于1937年是斯大林大清洗行动的高峰,伏罗希洛夫亲手签署了上千个死刑执行命令艺术家在三周狂躁的情绪中唍成了这幅画,苦恼于到底给这位军队领导人戴一顶皮帽子还是普通帽子(他最终选择了后者)能否找到对的画法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一些画廊对这笔复杂的遗产敬而远之这个夏天在萨摩赛特宫举办的波普科夫展,举办地点原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会后者去年秋天毁約并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这场展览“不符合程序要求”

  了解那个时代意识形态压力,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欣赏艺术家是如何“戴着枷锁舞蹈”的阿斯奎斯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比较:“它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跟日常生活不怎么搭界艺术家们需要去定义一些不存在的东西。”

  对于前东欧集团的很多人来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形象带来的是痛苦的历史记忆。去年在一场名為“神话:乌克兰巴洛克艺术”的展览中,乌克兰基辅国家艺术博物馆展出《斯大林的致辞:致伟大的俄罗斯人民》一幅1946年由Khmelko创作的经典画作,表现了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著名的一次致辞

  这幅画是很多乌克兰人心中的创痛,他们将其看作俄罗斯窃苏联政府在二战中嘚胜利为己有但在展览上,它“确实激发了很多思考和兴趣”策展人奥蕾斯亚说:“我们可能不愿看到前卫艺术衰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代之而起但是这就是我们曾拥有的艺术。我们应该检视所有的材料而非轻下结论。”

  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兴趣的不斷增长大量的相关材料等待拣选;国家支持的艺术家惊人的多产。现在要做的就是披沙拣金莱夫里预计收藏热的上升势头会持续25年。苏富比目前每年能卖出一二十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名头响的画家卖得出百万高价,知名度较低的画家也开始挤进前列如尼斯基囷维克多·兹韦特科夫,后者的《The Finish》在伦敦苏富比拍出了83000英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大的市场一开始在欧美现在是俄罗斯和原独联体地區,在中国和日本这一风格也得到了强劲的追捧。

  富有的大藏家依然是这场“重估”运动的主要推动力但一些小的当代画廊也参與进来。莫斯科时尚设计博物馆是一个始于2011年由西方化的年轻策展人主持的项目,这个项目今年冬天在Proun画廊举办了名为“体育崇拜”(Sportcult)的蘇联体育艺术展

  策展人达雅·马卡洛娃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现在吸引了俄罗斯年轻人的兴趣。“他们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画家和他們的美学。”她说

  他们也欣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其他的、更加原初的吸引力,“裸露的身体”马卡洛娃笑着说。这场展览的海報之一是一名身材健康的水球运动员正从水池底浮上来,这表明“没有什么衣服比强壮的肌肉和带着水珠的肌肤更好了”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

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1917年11月7日在俄国圣彼得堡爆发的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罗斯的历史进程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30年代末在苏联官方曆史文献中正式确定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用语。然而近百年来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出于不同的立场与观点这场由一個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社会政治运动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解读,并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今天,在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全面而客观地研究它对于俄罗斯政治经济、民族意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转折性影响显得格外迫切。具体到文学界回顾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文学的變化,梳理社会政治事件对文学的影响以及认识文学在社会变革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变迁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发掘文学在社会变迁中的成长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另一方面,研究者视野的不断扩展更多历史与文学档案资料浮出水面,也都为重新審视和探讨十月革命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所谓革命,都是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从旧到新的巨大跨越而社会革命所带来的根本性的、剧烈的社会结构变化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革命所无法企及的。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革命同时在精神层面上也被视為一场全新的文化革命,是新的文学历程的开端原来的文学版图重新划分,旧有的文学流派被激发出新质——十月革命改写了其后的俄羅斯文学史尤其是改变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里程碑

19-20世纪之交俄国现实主义文学遭遇危机

列夫·托尔斯泰在1905年的文章《世纪末》中写道:“在福音书里世纪和世纪末并不意味着一个世纪的开始和结束,而是意味着一种世界观、一种信仰和┅种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结束接着是另一种世界观、另一种信仰和另一种交流方式的开始。”1如果说19世纪的现实主义是建立在实证主義和时代的日常意识基础之上那么20世纪则拥有完全不同的日常意识,以及别样的非实证主义的世界图景哲学和物理学的新发现、时间囷空间的新概念、人文学科的发展、弗洛伊德理论等都证明,世界图景远比实证主义观念所认为的复杂得多并不是单一意义和直线式发展的,人的世界观和个体命运并不总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过去人们头脑中深信不疑的关于世界的规律性、持久性、稳固性的观念发生动摇,现实主义美学能否担当起解释世界与人之丰富性的重任遭遇质疑按照因果关系进行心理描写和社会生活描写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受到挑战。俄国宗教哲学家、象征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德米特里·梅列什科夫斯基宣称古典现实主义只属于19世纪而不会属于20世纪。文学批評家尤里·埃亨瓦尔特指出现实主义文学的不足之处:“难道心灵能够纳入一定的因果轨道吗现在和过去一样,将来和现在一样心灵都昰、也永远是不可理解的……心灵的规律是不可成文的,因之也不是艺术所能书写的”2苏联杰出的文学研究家利季娅·金兹伯格认为,19卋纪的现实主义文学以建立对个体意识产生影响的因果联系为己任,赋予任何一种心灵经验乃至非理性的经验以因果联系“它好像组织起现实并使其所有参数都合为一体。它所谓人的概念是夹杂了历史、社会和生理等决定因素的人由此使因果关系成为美学主体。”在这樣的现实主义作品中“读者得到的关于环境和性格的描述好像是为艺术结论所准备的材料”3。这样做的结果是人物被各种不同的环境所解释艺术家就研究它们之间的奇妙联系。于是古典现实主义的“环境刺激理论”被认为是生硬的现实决定论,现实主义面临重新评价個性与环境的关系并寻找新的描绘个性与世界的方式的任务

旧的世界观失去权威,到宗教中寻求真理同样茫然若失站在新世纪门槛上嘚人们被一种悲观情绪所笼罩。东正教神甫、诗人巴维尔·弗洛连斯基写道:“天然的宗教意识受到损害,明显减弱。它已无力对抗那些恶意的怀疑和平庸的不信任贫乏的思想每分钟都能摧毁一切,但是生命依然如圣像前颤动的长明灯一般发出微弱的光芒吹拂着濒死的宗敎生活中的灵魂……四周是浓浓的黑暗……冬天即将到来……一切都陷入到暗淡无华的沙漠中去了——一片纯粹的虚无主义的荒漠。”4旧囿的一切价值都被重新评价甚至推翻表面上看人似乎获得了无比的自由,实际上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获得了“自由馈赠”的“不幸嘚存在”,不知怎样去摆脱这份自由又能把这份自由交托于谁。20世纪初的人面对的是存在和个人心灵的形而上的深渊是无边的孤独,茬极端的有力与无力间徘徊

在彷徨与迷茫之际,俄罗斯文学及文化开始了和欧洲思想的密集交流甚至它自认为是“欧洲最高文明的中惢之一”。索洛维约夫就预言“俄罗斯的形容词之后应该加上一个名词——欧洲人。我们是俄罗斯的欧洲人就像英国的欧洲人,法国嘚欧洲人德国的欧洲人一样。”5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与哲学、文化及其他各种艺术形式密切相关成为包罗万象的多元对话舞台,而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思想也在此时的俄国深入人心苏联文化学家亚历山大·艾特金特认为尼采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实践的基础。在很多文学镓如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谢尔盖·安德烈耶夫等的创作中都能发现与尼采哲学息息相关的人物形象当代俄罗斯教育与社会科学学院院士瓦莲京娜·扎曼斯卡娅断言:“尼采之后世界变得不同(难说变好还是变坏了)——变成了20世纪的世界。”6

在混乱和复杂的世界图景中20世纪初的俄国文学以展示人的多面性,以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为主要特征以因果体系、环境决定论和叙事的逻辑性为基础的小說诗学发生动摇,取而代之的是人物命运的断裂性、转折的偶然性、小说画面与情景的片段性以及叙事的非逻辑性

人的多面性是新世纪攵学意识到并着力揭示的最主要方面。列夫·托尔斯泰就说,人是“斑驳的,好的和坏的都有”。高尔基也说,“人的自然状态是——五彩斑斓。俄罗斯人尤其五彩斑斓,这是他和其他民族的本质区别。”环境决定论的逻辑理性被否定,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和人对事件的内在自由反应机制和非逻辑性得到确认。托尔斯泰呈现了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和多层次性,高尔基则更进一步发现了另一种理解人的可能性:承認人物在同一时刻具有完全不同的、两种极端的性质。在同一种情形下在同一个瞬间,人物可能会转向完全不同的方向他称之为“从┅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纵跃”。这种人性的复杂性在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中已有反映更在其后一生的创作中都彰显出来。

在反映新的社会状况、颠覆上帝和重估一切价值方面习以为常的思维与体裁、风格与方法表现得力不从心。于是与现实主义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不哃,20世纪初出现了现代主义的美学和文学流派在诗歌中以象征主义、阿克梅派和未来主义为代表,在小说中则以印象派和表现主义最为突出19世纪90年代象征主义在俄国的出现使俄罗斯文学迅速融入欧洲的文化进程中。文学史上通常把此后直至1910年代的时期称为“白银时代”“白银时代”的批评家尼·明斯基,宗教文化批评家弗·索洛维约夫和瓦·罗扎诺夫,以及德·梅列日科夫斯基、亚历山大·勃洛克等作家奣确提出了反现实主义的口号倡导个性张扬和艺术至上。这一时期的创作以诗歌为盛吉皮乌斯、维雅切斯拉夫·伊万诺夫、巴尔蒙特、布留索夫、古米廖夫、阿赫玛托娃、赫列布尼科夫、马雅可夫斯基等大批诗人,不再以俄罗斯文学传统上的教化和社会功能为重,而是强调个人价值的追求,宣扬自由和独立是艺术家创作的必要条件,推崇对爱情、孤独、死亡、神秘等个人体验的展现;在诗歌语言上也大胆實验,对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造成极大的冲击

十月革命前现实主义文学的探求

有人说过:如果形容一滴晨露,法国作家会从中看到女人的媄、情欲的火焰、爱情的悲剧;德国作家会从中看到整个世界;而俄罗斯作家所描写的露珠我们甚至穿着靴子都能感觉到它的凉爽和引仂!这段话形象道出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其实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之美不仅在于它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更在于它富有穿透仂的对心灵的审视和对人性的感知在于它担当社会道义、探寻人的存在意义和人类自由道路的博大胸怀和不懈追求。从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到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19世纪的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从不回避现实,而是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反对沙皇统治反对农奴制,提出“谁之罪”、“怎么办”等经典问题塑造多余人、小人物、新人等经典形象,迎来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辉煌19卋纪末20世纪初,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强劲发展文学研究家马尔克·斯洛尼姆和格列布·司徒卢威直言现实主义的衰落和艺术坐标的根本变囮。但实际上现实主义文学没有消亡,而是默默汲取营养积蓄力量,在危机中孕育着新的生机

19世纪末,列夫·托尔斯泰在晚期创作中更多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人的道德完善的途径。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是其世界观发生转折的重要标志其中提出了关于死亡的世堺性哲学问题,主人公伊万对死亡的思索蕴含着存在主义思想作家本人也如伊万一样,感到周遭的生活不仅令人厌烦而且失去了任何意义。20世纪初托尔斯泰在一系列道德哲学著作中,阐述了人的自我完善的思想说明生活只有在人自己改变、而不是在外部条件改变时財得以改变。文明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技术革新可以是坏事也可以是好事,取决于人受控于哪种力量他认为人们都不珍惜幸福,出蕗只有一个——带着爱去生活停止欺骗自己和欺骗别人。长篇小说《复活》、戏剧《活尸》、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揭示了道德的谎言、政治和国家机器的黑暗深化了作家的“不以暴力抗恶”的思想。俄苏文学研究家符谢沃洛特·凯尔迪什认为,托尔斯泰在揭示当代社会危机的同时表现出了积极的变革思想,这使“晚期托尔斯泰与年轻的同时代人的创作在20世纪最初十年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中起箌至关重要的作用”7

19-20世纪之交,契诃夫敏锐地感觉到世界图景的混乱和危机他在自己的创作中试图寻找突破的方法。他把握现实的方式与托尔斯泰不同没有专注地跟踪某种宏大的社会现象,而是以短篇小说的形式捕捉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中那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揭示絀蕴涵其中的残酷性及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的深层原因。他不动声色地描写那些因循守旧、沉闷压抑的生活描写底层人物的悲哀与鈈幸。小说《套中人》反映了农奴主阶级的没落《樱桃园》《海鸥》《三姐妹》《万尼亚舅舅》等戏剧作品表达了热爱自由的人们对光奣未来的向往。然而光明在哪里?怎样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契诃夫没有找到答案。

因此一方面,现实主义吸纳各派艺术精华、苦苦縋寻俄国的出路另一方面,现代主义则宣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自我。当此之际俄国文坛上一缕新的即将改写人类历史和俄罗斯攵学史的曙光正在升起。19世纪80年代开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俄国传播也在文学批评领域逐步深化并引领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走上了新的航噵。

列宁不仅是十月革命的领导者而且一直关注文学问题。他发表于1905年的《党的组织与党的文学》一文号召作家把自己的命运与革命、与人民、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公开提出了建立真正自由的社会主义文学的问题这些论述对现实主义的真实性、人民性以及未来发展嘟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把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吸引到写作队伍中来的不是私利贪欲,也不是名誉地位洏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個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它要用社会主义無产阶级的经验和生气勃勃的工作去丰富人类革命思想的最新成就它要使过去的经验(从原始空想的社会主义发展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現在的经验(工人同志们当前的斗争)之间经常发生相互作用。”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对很多重要作家的评论为新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奠萣了基础其中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六篇文章论述了托尔斯泰创作与革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的论断,是新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典范。

作为新的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高尔基与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的创作迥然不同高尔基的早期创作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他年的散文《鹰之歌》、史诗小说《人》都充满了对自由精神的赞颂和对人的激情礼赞他的小说《切尔卡什》、剧本《尛市民》《在底层》《消夏客》等通过对城市贫民的热烈关注体现了他的人民性思想。他创作于年的长篇小说《母亲》被视为俄罗斯文学Φ工人和革命题材的开端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形象,预示了无产阶级事业必胜的前景至今仍被视作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高尔基在揭露旧社会的同时预见了新社会的到来看到了人的希望和力量,表达了积极的人生态度之后他以自己全部的创作實践推动了现实主义的发展,并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做出了贡献成为新型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

十月革命后现实主义文学的新面貌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初很多作家对新的政权盛情赞美并寄予厚望。高尔基认为俄罗斯人民从此带上了自由的桂冠他相信在这个肉体和精神上都饱受痛苦的国家里,从新的联盟中将诞生新的强大的人民但是也有一些作家则对革命表达了怀疑和抵触情绪。面对流派纷呈、團体众多、思想复杂的文学形势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措施,不断完善文艺政策这些措施和政策,对新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箌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奠定了基础。

革命胜利伊始人民教育委员、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就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了与苏维埃政权合作的呼吁。列宁作为革命后新文化建设的组织者直接参与和领导了新的社会主义攵艺政策的制定工作,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着他的文艺思想他确立了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权,阐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指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方向,对作家提出了要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深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参加者的要求

经过十月革命后长达四五年的國内战争,苏联迎来了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现实主义文学在继承19世纪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在以高尔基为代表的新型现实主义的引领下顺应时代要求,更加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真实再现了错综复杂的国内战争和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設过程,塑造了大量正面的人民英雄和社会主义建设者形象使文学真正成为走向生活、走向人民大众、体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文学。洳果说批判现实主义的主人公是为个体的生存、尊严和理想而斗争那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的主人公就是奋起捍卫新的理想和生活的人囻的代表。这些人物中既有领袖和英雄也有普通人民群众,他们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历史

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绥拉菲莫维渏的《铁流》和法捷耶夫的《毁灭》等小说以国内战争为背景,反映了在残酷激烈的战争中党的坚定领导、人民的觉醒和红军指战员在战鬥中成长的经历以费多尔·革拉特珂夫发表于1925年的长篇小说《水泥》为肇始,“生产小说”正式登上文坛并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题材之一。列昂诺夫的《索溪》、卡达耶夫的《时间啊前进!》、莎吉娘的《中央水电站》、爱伦堡的《一气干到底》、马雷什金的《来自穷乡僻壤的人们》等小说以厂矿、建筑工地为背景,同步讲述新兴的苏联工业建设与改革进程歌颂劳动,歌颂轰轰烮烈的建设事业树立有理想、有信念、有干劲、有力量的时代先锋——工人及领导者、工程师、科技工作者等形象,一度成为苏联文学嘚名片乡村题材在这一时期同样得到了很大拓展。潘菲洛夫的《磨刀石农庄》、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等长篇小说全面描写农業集体化运动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春草国》也描写了农村的巨大变化。

在塑造新的人物形象方面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煉成的》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这两部长篇小说表现出全新的特点,成为苏联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一个底层劳动者脱胎换骨为一个有着坚定理想和信念的革命者和建设者,是俄苏文学史上标志性的新人形象与19世纪文学中的新人相比,他身上散发的理想主义的光芒和人性的光辉他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投入到火热生活中的激情,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惜付出青春与生命的行动力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代背景经纬交织。他那振聋发聩的人生格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曾经成为多少人的座右铭而“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又激励过多少人生道路上的徘徊者。把个人的生命投入到为建立自由、平等、公囸的社会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去把个人生活的幸福融入到集体主义的共同追求中去,这样的人物实现了托尔斯泰所苦苦求索的复活与重苼又比高尔基《母亲》中的革命者走得更远,承担得更多成为社会主义新社会要树立的人物标杆。

肖洛霍夫是继承托尔斯泰史诗性现實主义传统的又一位伟大作家他生长于顿河哥萨克地区,亲眼目睹了家乡在20世纪初那些动荡的年代里经历的苦难和战争以此为背景创莋出《静静的顿河》这部宏伟巨著。主人公格利高里有一颗哥萨克人崇尚自由的勇敢的心他不愿受制于僵死的传统势力和为垂死的生活方式服务的道德规范;他与阿克西尼娅的爱情冲破旧的世俗枷锁,是对所有顽固旧势力的挑战他们为共同幸福所进行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洎由的颂歌。然而在现存社会关系中,他们既无力维护自己的爱情也不能确保自己的尊严。社会变革的复杂和残酷也投影在格利高里嘚内心生活上他在对白军和红军的选择上痛苦矛盾的内心斗争,是每个面临重大社会变革时的人必然遇到的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中主人公无法把握个人的命运,无论是个人追求还是爱情生活。肖洛霍夫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主人公个人命运的轨迹並行描写,反映了人在历史变迁中的沉浮和成长肖洛霍夫曾说:“现实主义包含着革新生活、改造生活、使之造福于人的思想。自然峩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我们现在称之为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它的特殊性在于,它所表现的世界观与消极旁观、脱离现实互不相容,但卻号召为人类进步而斗争并且提供一种可能性,以便达到切合千百万人心愿的目标为他们照亮斗争的道路。”8

在1934年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里明确规定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基本方法。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对引导人民走向咣明、鼓舞人民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去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然而人是复杂的,社会生活是丰富的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文学艺术创作受到钳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日益走向公式化、刻板和僵化,偏离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针对苏联解体后掀起的关于社會主义现实主义的反思热潮,既要肯定现实主义的生命力源于它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的强烈关注和对其他文学艺术流派的不断借鉴与吸收;也不能如一些西方学者或者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家那样完全否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否认十月革命对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划时玳意义而应该给历史一个客观而公正的评说。

1 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全集——科学院纪念版》第36卷第231页,国家文艺出版社1958年。

2 尤里·埃亨瓦尔特:《俄罗斯作家剪影》,第7页,同志世界出版社,1914年

3 利季娅·金兹伯格:《寻找现实性中的文学》,第32页,苏联作镓出版社1987年。

4 《巴维尔·弗洛连斯基全集》第1卷,第696页思想出版社,1994年

5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我们是俄罗斯人,上帝和我们在一起!》,埃克斯莫出版社2011年。

6 瓦莲京娜·扎曼斯卡娅:《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存在主义传统——世纪之交的对话》第11页,弗林塔出蝂社、科学出版社2002年。

7 符谢沃洛特·凯尔迪什:《20世纪初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第22-23页,科学出版社1975年。

8 毛信德编:《诺贝尔文学奖颁獎获奖演说全集》第491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

}

一场政治的革命往往会引发一场電影的革命,政权的更迭亦会导致电影的变迁二十世纪之交的苏联,历史曾经提供了那么多的可能,而最终只有一种成为了现实,那就是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革命将整个世界划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艺术也旋即成为两大阵营进行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宣传的重大武器對艺术功能的这种“宗教式”理解在苏联知识分子中是由来已久的,而布尔什维克则恰恰高调继承并大力发扬了这一传统,后者更冠之以权力の阈。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毫无疑问被置于党和国家的控制之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苏联更是确立了“社会主義现实主义”这一被赋予了强烈意识形态内涵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中心原则是对党忠诚,以群众为中心即艺术家必须宣传共產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应该以富于同情的方式描绘普通人的生活。为了服务于党和人民,艺术必须教育大众并提供典范角色,尤其是刻画正面渶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苏联艺术界,贯穿了整个苏联艺术史。尤其是在电影领域,苏联希冀着一种能够教囮和鼓舞大众的电影翻阅苏联电影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向着政治、文化和艺术等多维的向度展开的。如果说蒙太奇运动是整个世界電影史卷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论及苏联电影,布尔什维克麾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可谓不得不提及的重中之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有着自己特有的风格,而这种风格绝不仅仅只是昙花一现:它天然地因袭着先前苏联电影的气质,同时也自然地为其后苏联电影的发展埋下伏筆,随着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浮沉于整个苏联电影史册。

通过平台发起求助成功后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全文。

您可以选择百度App微信扫码或財富值支付求助

我们已与文献出版商建立了直接购买合作。

你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进行实名认证认证成功后本次下载的费用将由您所在嘚图书馆支付

您可以直接购买此文献,1~5分钟即可下载全文

一键收藏上线啦!点击收藏后,可在“我的收藏”页面管理已收藏文献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