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鲁 品对联 颂伟人拍卖品信息

邹鲁(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_百度百科
?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
[zōu lǔ]
(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
邹鲁(),原名邹澄生,广东省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1908年,邹鲁与朱执信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后,邹鲁与、、于广州起义。1914年,孙中山反袁,组织,创办《民国杂志》,邹鲁任民国杂志之编辑进行反斗争,并撰写《袁世凯之对内政策》等文章。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邹鲁等人任总统特派员,准备计划讨陈。1923年,孙中山电胡汉民、邹鲁等五人暂行总统府职权,邹鲁出任财政厅长,其间被誉为理财总舵手。1924年,邹鲁任(现)首任校长。同年,邹鲁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央执委委员、青年部长、常委。1925年11月,参与发起西山会议,后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被开除。1927年,进行,邹鲁退出政坛、出游欧美,撰写《中国国民党党史》。1929年,中国军阀割据,邹鲁自日本归国。1930年,邹鲁回到广州,支持蒋介石,出兵入京调解军阀间的矛论。日本特务借机拉拢邹鲁,反遭到邹鲁驳斥。1946年,任。1949年,参加广州召开之非常会议,离开大陆,经香港到达台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著《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1954年在台湾病逝。
邹鲁革命经历
1905年加入兴中会尤烈主持的中和堂。同年得朋友资助,东游日本,并加入中国。回广州后考入政法学堂,结识了朱执信老师及陈炯明等,参加了秘密革命活动。
1908年10月,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死去,反清浪潮不断高涨。邹鲁与等人以为时机成熟,策划。因事泄,邹鲁暂避香港,不久旋回政法学堂就读。毕业后,受聘于粤商自治会执教。1910年2月,赴汕头发动新军配合广州起义。因广州新军突遭清将部袭击,邹鲁返广州奔走营救,被清巡抚列为缉捕对象。因得丘逢甲副议长庇护,才幸免于难。次年孙中山派、黄兴等在香港设统筹部,准备发动广州起义,邹鲁受命在广州创办《民报》,宣传革命思想。他利用咨议局作掩护,在局内出版,分送到新军及防营中。後因温才生剌孚琦於谘议局前,该报作了报导和发表赞扬的评论而被查封。事後,当局要邹鲁以写“悔过书”为条件,准其复刊,但他断然拒绝。1911年l(月10日武昌起义後,邹鲁立即与朱执信、陈炯明、胡汉民等组缉广东起义响应。邹鲁留香港筹备兵器、军饷等军需财物,支援各路义军。11月陈烱明在惠州起义后与清军秦炳直部相持,邹鲁闻讯力促西、北两江民军起义响应,并组织敢死队两百人驰援,击溃清军。一举光复惠州、广州,举胡汉民为广东,组织军政府。
广东稳定后,孙中山先生组织北伐军,为总司令,邹鲁随军北伐,为兵站总监,主管调拨陆海军的武器装备。在江浙、上海等地革命军民配合下,北伐军屡溃清军,攻克南京。经十七个省的起义代表协议,成立中华国,举孙中山先生为大总统。
后,邹鲁便自请释兵,返回广州,被委任为广东省官钱局总办。为挽救金融危机,设钱庄,提高广东币值。翌年国会成立时,邹鲁当选为广东代表之一。国会期间,企图以取代
邹鲁(信丰中学林锐翻拍)
胡汉民,制造分裂。又派人携款四十万元笼络邹鲁。邹鲁拒绝接受,劝来人不要拿国家钱财用于个人争权夺利。并在国会中提出被杀案要用司法程序解决,“质问赵总理何以不依法赴质书”,起草“弹劾袁政府违法大借款案”等,被称为“捋虎须”议员。为此,邹鲁险遭逮捕。宋教仁组织的国民党出现分裂,孙中山先生于1914年在日本组织(该党成立时要求党员对孙中山个人效忠),创办《民国杂志》,进行反袁斗争。邹鲁遵照孙中山指示,出任编辑,纂写《袁世凯之对内政策》等文章,揭露袁氏破坏约法,出卖国家利益的事实。不久,在西南各省支持下,孙中山准备在广州组织护法政府,派邹鲁北上策划国会南迁。邹鲁得到众议院、正副议长支持,两百多议员到广州出席非常会议,建立了护法军政府。在组织护法战争中,邹鲁任潮梅军总司令,击败据之莫擎宇部。不久袁世凯称帝,激起全国反袁高潮,袁氏于反对他的怒潮中暴毙。国会重开。邹鲁在国会中提出“查办张勋案”、“十大质问书”,揭露段祺瑞政府失职、违法等情况。议会遭受暴徒袭击,邹鲁等被殴伤。国会被迫解散。邹鲁返粤参加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动员援闽粤军陈烱明回师广州,邹鲁亦联络民军配台,夺回广东控制权,成立。邹鲁任两广,掌管财源。
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难上海,召邹鲁为人总统,负责策划讨陈。经各方联络,召开滇粤桂三方“白马”会议,以大总统名义委任为总司令、为总司令,举兵讨陈,克广州。1923年初,孙中山电委胡汉民、邹鲁等五人全权暂代行大总统职权。后迎孙中山返广州,重建大总统府。邹鲁任财政厅长,被誉为“理财经纶手”1924 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邹鲁当选为中央执委委员、青年部长,后为常委。
国民党“一大”后实行国共合作。在国民政府和军队中聘请一些苏联顾问、共产党人担任了一些部长、秘书等要职。但在教育经费等问题上,邹鲁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邹鲁以中国国民党中央三个常委之一的身份,于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取消共产(党)派在本党党籍案”、“顾问鲍罗廷解雇案”等决议案,设立中央党部与广州的中央党部对立。1926年1日,在广州召开,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永远开除邹鲁等的党籍。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瞩!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三月十一日补签
笔记者 汪精卫
孙中山家事遗嘱,签明处也有邹鲁大名,全文如下:“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以为纪念。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此嘱。”
1927年4月,蒋介石开始清党运动,7月,汪精卫亦公开反共,承认人员的党籍,达成三派的联合,组成国民党特别委员会。由于意见分歧,邹鲁为避“党阀”之嫌,决定离开政坛,随即出游欧美各国,撰写《中国国民党党史》。
1929年,、相继发生,邹鲁从日本回国,沿途经朝鲜见受日军蹂躏后的亡国悲惨情景。回国后,见蒋、冯、阎为争夺地盘逐鹿中原,强敌当前置国家安危而不顾,邹鲁劝告要
“中立守土,以防日人扩张”。后赴太原游说冯玉祥、阎锡山“化干戈为玉帛”,提出召开国民党中央全会,解决蒋介石独裁问题。1930年8月,会议於北京召开期间,张学良支持蒋介石,以调解蒋、冯、阎之矛盾为藉口,出兵进驻北京。西南军界主张动武解决。邹鲁回广州,日本土肥原乘隙拉拢邹鲁,表示日本愿与西南军界合作,赞成武力消灭张学良,西南军界主持东北三省。邹鲁面质土肥原说:“张学良是中国官吏,政府自有权任免,其行为如何,政治如何,都是中国内部的事,何劳贵国过问?
“九·一八”事变後,东北国土沦丧,全国各界掀起抗日高潮,西南各省军政要员提出抗日反蒋。蒋介石软禁胡汉民。邹鲁回广州宣传抗日反蒋。他认为蒋介石“怀抱独裁之野心,曲解之真义,蔑视舆论,遏抑民权,以摧锄异己为得计,以穷兵黩武为能事”,与冯、阎联合,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会议和国民政府,邹鲁当选为委员和国府委员。10月,蒋介石逼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力,辞去军政各职,并派员南下广州谈判。邹鲁以为“蒋介石光明磊落”,劝说西南军政界要员“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并出席了上海和平会议和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当选为国民政府委员、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和党部常委。次年,接任中山大学校长。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和国府委员。
由于国土不断沦陷,西南军界当局利用全国抗日运动高涨情绪,公开与蒋介石抗衡。土肥原再次来广州会见邹鲁,表示愿与中国共同防俄防共,但南京无诚意;故愿与西南方面合作,提供借款和军械。邹鲁对土肥原说:“如日本有诚意,则不应掠我东北。”土肥原未达目的,又派松井向邹鲁解释:东北事件是南京不与日本交涉,却联俄制日,所以有东北之擧。邹鲁力质松井,说明中国若联俄,日本不敢即来侵犯。中俄战争後,日本才来侵犯的。邹鲁出席世界大学会议时,留下一信给西南当局,说:“国难当前,应捐成见,服从中央决定,增强御侮力量。若假抗日之名,阴作颠覆中央之计,内战既开,兵连祸结,转为日人所乘,坐收渔人之利。” 、赶至香港见邹鲁,邹鲁向他们提出:“全国各党各派值此国难当前,应放弃一切成见”;“消灭内战,以全力抗日”;“要唤起民众,使学、农、工、商、兵一致团结”,“凡助我抗日者皆认为朋友”的主张。南京沦陷後,邹鲁进一步向蒋介石提出“派员赴俄联络,器用抗战将领”的意见。
1946年,他当选为监察院委员,1949年7月,参加广州召开的“非常会议”,离会去香港,移居台北,后任中央评议委员。
邹鲁教育成就
他感到科举制度及教学方式误国误民,遂起办新学之念,回埔联络张龙云等人创办了乐群中学,并亲自执教。
1923 年底,孙中山计划将广东高师、政法大学、广东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广东大学,委任邹鲁为高师校长、广东大学筹委主任。
邹鲁任中大校长之后,全力进行整顿。他认为教育是救国的基础,西方国家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学校发达,科学进步。1923年冬,他任广东大学筹委主任、校长,时为戎马倥偬,难得兼顾。如今能按其志管理大学,以求“树一最高学府”。
首先,他将中大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统一在学校领导之下,禁止员生在上课时间开会,并建立特别党部严加控制学生的聚会,恢复教学秩序。同时,为提高师资力量,派员赴北京等地聘请名教授,使中大集中了一批优秀教授,成立各学科研究所、研究会,创办学术刊物,为发展学术研究提供较好的条件。1937年,设立研究院硕士学位考试委员会,擧办了第一届硕士生学位考试,授予各科毕业的研究生以硕士学位,奖励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建设石牌新校舍,按实际情况调整院系,将原来五个学院扩大为理、工、医、农、法、文、教育等七个学院。接管两广土壤调查所、广东通志馆,组织师生调查土壤、编写广东通志。制定和实施六年三期的建校规划,於广州市郊五山置地四万亩,以实现孙中山的遗愿。当时正值,国内战事频繁,教育部长朱家鞾又对邹鲁不满,常常拖欠教育经费。邹鲁面对困难,毅然实施庞大建校规划。他请中央拨款,又向要钱,向国内外同胞、侨胞广泛发动募捐。为使工程如期进行,邹鲁四处奔波,绞尽脑汁,“除了没有叫人爸爸和向人叩头外,可说一切都做到了”,他“形神俱瘁,苦辱交加”,始“获在粤诸董事及财政部长之助”,终于如愿以偿,为中大建设作出不可磨减的卓越贡献。
初期建校工程完成,农学馆,化学、电气、机械、土木工程等教学楼,师生宿舍;中期建农林化学馆,天文、物理、生物、地理
1933年,邹鲁(左六)等人于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校训石前合影。
、化学等实验教室及文学院、法学院、养蚕室、调桑室、园艺温室等。增办护土学校、助产学校和医学院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附中、附小等。还在潮汕、湛江等地创办农场、桑场。为学院实习、科研提供了配套场所。1938年各项工程基本完成後,邹鲁作诗自慰:“蓝缕箪路启山林,寸寸山村尽化金;树木树人兼树谷,规模远托百年心。”至1940年6月,邹鲁辞呈被批准,离开中大。他任中山大学校长十多年内,培养毕业生近五千人,学子散於世界各地。1936年,邹鲁曾应邀出席五百五十周年纪念会,获。意大利罗马大学校长、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先後访问中大,甚读中大之成就,提出并达成交换教授、留学生的协议。埃及亚力山大大学增中大免费留学生名额。中山大学进入世界著名大学的行列。
邹鲁曾向西南政务委员会提出教育改革计划,主要内容:国民不分男女都要普遍接受教育,小学国家办,中学由地方和生产部门分类办,大学由中央或部门办;实行教学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由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化;改革教材,将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等等。
邹鲁辞去中大校长后,以“图书满架,瓜菜满园”为乐。
邹鲁人物故居
邹鲁的祖居---位于广东省大埔县仁厚村,敬爱堂建于清代。坐西向东,背靠蜈蚣山,面向。正门前方 20 米竖有 5 支石,为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年间所竖,这些石华表记载着邹氏祖先光辉的历史功绩。敬爱堂一正四横,为土木结构。正屋有房间 18 个,两旁横屋共有房间 24 个,建筑面积 1352 平方米,占地面积 1584 平方米。
邹鲁祖居有三奇,一是在季节的更换里,每年都有几天初升的太阳直射正厅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图案。二是屋后花台坎边有郁郁葱葱的风景林,但数百年来竟没有一片叶子落到屋顶的瓦面上。三是每当深夜,从祖居上空远望有一道非常亮的白色光环。正是这三奇使整个建筑披上神秘面纱,吸引许多专家学者前去探秘。
邹鲁书法著述
收藏邹鲁写给清华的楷书诗:“虞叔祠前柏郁苍,槎牙枝干傲风霜。剪桐盛事随周逝,留得浓阴荫古唐。”结字妍正,平和静谧,疏瘦隽逸,秀美见长。憨斋收藏其写给广东大学的行书对联:“称心诗带风云气,信手。”用笔自如流畅,有刚柔相济的圆润之趣,结体平正而顾盼有情,书风清俊而意态万千。
《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等。
邹鲁人物年表
1908年10月,慈禧、光绪相继死去,反清情绪高涨,邹鲁与朱执信策划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后,邹鲁与朱执信、陈炯明、胡汉民于广州起义。广州稳定后,孙
中山先生为大总统。
1914年,孙中山先生组中华革命党,创办《民国杂志》,邹鲁遵照中山先生指示任民国杂志之编辑进行反袁世凯斗争,并撰写《袁世凯之对内政策》等文章。
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邹鲁等人任总统特派员,准备计划讨陈。
1923年,孙中山先生电胡汉民、邹鲁等五人暂行总统府职权,邹鲁出任财政厅长,其间被誉为理财总舵手。
1924年,孙中山先生计划将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政大学、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广东大学,邹鲁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央执委委员、青年部长、常委。孙中山过世后,邹鲁任中国国民党中央三个常委之一,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成立,邹鲁为首任校长,并为校歌作词。
1925年11月,参与发起西山会议,后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被开除。
1927年,蒋介石进行清党,邹鲁退出政坛、出游欧美,撰写《中国国民党党史》。
1929年,中国军阀割据,邹鲁自日本归国。
1930年,邹鲁回到广州,张学良支持蒋介石,出兵入京调解军阀间的矛论。日本土肥原贤二借机拉拢邹鲁,反受到驳斥。
1946年,任监察委员。
1949年,参加广州召开之非常会议,离开大陆经香港,到达台北。任中央评议委员,著《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
1951年,担任淡江英专董事(后改制为),受邀为淡江大学校歌作词。
1954年,病逝于台北,享年七十岁。
《民国春秋》编辑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J],民国春秋,1996(5):封三.去世年月:
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
  邹鲁(年),幼名澄生,以“天资鲁钝”,自改名为鲁,别号海滨,广东大埔县茶阳镇长治人。十九岁赴潮州读书。,邹鲁因脑溢血辞世,终年七十岁。   
在教育领域的贡献/邹鲁
  执教乐群中学  他感到科举制度及教学方式误国误民,遂起办新学之念,回埔联络张龙云等人创办了乐群中学,并亲自执教。   担任中大校长  1923 年底,孙中山计划将广东高师、政法大学、广东农业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广东大学,委任邹鲁为高师校长、广东大学筹委主任。 邹鲁任中大校长之后,全力进行整顿。他认为教育是救国的基础,西方国家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学校发达,科学进步。1923年冬,他任广东大学筹委主任、校长,时为戎马倥偬,难得兼顾。如今能按其志管理大学,以求“树一最高学府”. 首先,他将中大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统一在学校领导之下,禁止员生在上课时间开会,并建立特别党部严加控制学生的聚会,恢复教学秩序。同时,为提高师资力量,派员赴北京等地聘请名教授,使中大集中了一批优秀教授,成立各学科研究所、研究会,创办学术刊物,为发展学术研究提供较好的条件。1937年,设立研究院硕士学位考试委员会,擧办了第一届硕士生学位考试,授予各科毕业的研究生以硕士学位,奖励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建设石牌中山大学新校舍,按实际情况调整院系,将原来五个学院扩大为理、工、医、农、法、文、教育等七个学院。接管两广土壤调查所、广东通志馆,组织师生调查土壤、编写广东通志。制定和实施六年三期的建校规划,於广州市郊五山置地四万亩,以实现孙中山的遗愿。当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国内战事频繁,教育部长朱家鞾又对邹鲁不满,常常拖欠教育经费。邹鲁面对困难,毅然实施庞大建校规划。他请中央拨款,又向要钱,向国内外同胞、侨胞广泛发动募捐。为使工程如期进行,邹鲁四处奔波,绞尽脑汁,“除了没有叫人爸爸和向人叩头外,可说一切都做到了”,他“形神俱瘁,苦辱交加”,始“获在粤诸董事及财政部长之助”,终于如愿以偿,为中大建设作出不可磨减的卓越贡献。   为中大做出的贡献  初期建校工程完成孙中山铜像,农学馆,化学、电气、机械、土木工程等教学楼,师生宿舍;中期建农林化学馆,天文、物理、生物、地理、化学等实验教室及文学院、法学院、养蚕室、调桑室、园艺温室等。增办护土学校、助产学校和医学院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附中、附小等。还在潮汕、湛江等地创办农场、桑场。为学院实习、科研提供了配套场所。1938年各项工程基本完成後,邹鲁作诗自慰:“蓝缕箪路启山林,寸寸山村尽化金;树木树人兼树谷,规模百年心。”至1940年6月,邹鲁辞呈被批准,离开中大。他任中山大学校长十多年内,培养毕业生近五千人,学子散於世界各地。1936年,邹鲁曾应邀出席德国海德堡大学五百五十周年纪念会,获法学博士。意大利罗马大学校长、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先後访问中大,甚读中大之成就,提出并达成交换教授、留学生的协议。埃及亚力山大大学增中大免费留学生名额。中山大学进入世界着名大学的行列。   教育观点  邹鲁曾向西南政务委员会提出教育改革计划,主要内容:国民不分男女都要普遍接受教育,小学国家办,中学由地方和生产部门分类办,大学由中央或部门办;实行教学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由消费型向生产型转化;改革教材,将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等等。   图书满架,瓜菜满园  邹鲁辞去中大校长后,以“图书满架,瓜菜满园”为乐。   
革命经历叙述/邹鲁
  受命办《民报》,宣传革命思想  1905年加入兴中会尤烈主持的中和堂。同年得朋友资助,东游日本,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广州后考入政法学堂,结识了朱执信老师及陈炯明等,参加了秘密革命活
动。 1908年10月,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先后死去,反清浪潮不断高涨。邹鲁与朱执信等人以为时机成熟,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因事泄,邹鲁暂避香港,不久旋回政法学堂就读。毕业后,受聘于粤商自治会执教。1910年2月,赴汕头发动新军配合广州起义。因广州新军突遭清将李准部袭击,邹鲁返广州奔走营救,被清巡抚列为缉捕对象。因得丘逢甲副议长庇护,才幸免于难。次年孙中山派胡汉民、黄兴等在香港设统筹部,准备发动广州起义,邹鲁受命在广州创办《民报》,宣传革命思想。他利用咨议局作掩护,在局内出版,分送到新军及防营中。後因温才生剌於谘议局前,该报作了报导和发表赞扬的评论而被查封。事後,当局要邹鲁以写“悔过书”为条件,准其复刊,但他断然拒绝。1911年l(月10日武昌起义後,邹鲁立即与朱执信、陈炯明、胡汉民等组缉广东起义响应。邹鲁留香港筹备兵器、军饷等军需财物,支援各路义军。11月陈烱明在惠州起义后与清军秦炳直部相持,邹鲁闻讯力促西、北两江民军起义响应,并组织敢死队两百人驰援,击溃清军。一举光复惠州、广州,举胡汉民为广东都督,组织军政府。   
掌两广财政,讨袁护法/邹鲁
  广东稳定后,孙中山先生组织北伐军,姚雨平为总司令,邹鲁随军北伐,为兵站总监,主管调拨陆海军的武器装备。在江浙、上海等地革命军民配合下,北伐军屡溃清军,攻克南京。经十七个省的起义代表协议,成立中华国,举孙中山先生为大总统。 南北议和后,邹鲁便自请释兵,返回广州,被委任为广东省官钱局总办。为挽救金融危机,设钱庄,提高广东币值。翌年国会成立时,邹鲁当选为广东代表之一。国会期间,袁世凯企图以陈烱明取代胡汉民,制造分裂。又派人携款四十万元笼络邹鲁。邹鲁拒绝接受,人不要拿国家钱财用于个人争权夺利。并在国会中提出宋教仁被杀案要用司法程序解决,“质问赵总理何以不依法书”,起草“弹劾袁政府违法大借款案”等,被称为“”议员。为此,邹鲁险遭逮捕。面对国民党中的腐败,孙中山先生于1914年组织中华革命党,创办《民国杂志》,进行反袁斗争。邹鲁遵照孙中山指示,出任编辑,纂写《袁世凯之对内政策》等文章,揭露袁氏破坏约法,出卖国家利益的事实。不久,在西南各省支持下,孙中山准备在广州组织护法政府,派邹鲁北上策划国会南迁。邹鲁得到众议院吴景濂、王正廷正副议长支持,两百多议员到广州出席非常会议,建立了护法军政府。在组织护法战争中,邹鲁任潮总司令,击败据东江之部。不久袁世凯称帝,激起全国反袁高潮,袁氏于反对他的怒潮中暴毙。国会重开。邹鲁在国会中提出“查办张勋案”、“十大质问书”,揭露段祺瑞政府失职、违法等情况。议会遭受暴徒袭击,邹鲁等被殴伤。国会被迫解散。邹鲁返粤参加孙中山的第二次护法运动,动员援闽粤军陈烱明回师广州,邹鲁亦联络民军配台,夺回广东控制权,成立国民政府。邹鲁任两广盐运使,掌管财源。   
被誉为“理财经纶手”/邹鲁
  1922年,陈烱明背叛孙中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难上海,召邹鲁为人总统特派员,负责策划讨陈。经各方联络,召开滇粤桂三方“白马”会议,以大总统名义委任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刘震寰为桂军总司令,举兵讨陈,克广州。1923年初,孙中山电委胡汉民、邹鲁等五人全权暂代行大总统职权。后迎孙中山返广州,重建大总统府。邹鲁任财政厅长,被誉为“理财经纶手”1924 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邹鲁当选为中央执委委员、青年部长,后为常委。   
被开除国民党籍/邹鲁
  国民党“一大”后实行国共合作。在国民政府和军队中聘请一些苏联顾问、共产党人担任了一些部长、秘书等要职。但在教育经费等问题上,邹鲁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邹鲁以中国国民党中央三个常委之一的身份,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取消共产(党)派在本党党籍案”、“顾问鲍罗廷解雇案”等决议案,设立中央党部与广州的中央党部对立。1926年1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永远开除邹鲁等的党籍。   
孙中山国事遗嘱见证人/邹鲁
  孙中山国事遗嘱,笔记者汪精卫,邹鲁是证明人之一。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着《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瞩! 中华民国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孙文三月十一日补签 笔记者 汪精卫 证明者 宋子文 邵元冲
孙科 吴敬恒 何香凝 孔祥熙 戴季陶 邹鲁 孙中山家事遗嘱,签明处也有邹鲁大名,全文如下:“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   
恢复党籍/邹鲁
  1927年4月,蒋介石开始清党运动,7月,汪精卫亦公开反共,承认西山会议派人员的党籍,达成三派的联合,组成国民党特别委员会。由于意见分歧,邹鲁为避“”之嫌,决定离开政坛,随即出游欧美各国,撰写《中国国民党党史》。   
主张连俄抗日/邹鲁
  1929年,济南惨案、中东路事件相继发生,邹鲁从日本回国,沿途经朝鲜见受日军蹂躏后的亡国悲惨情景。回国后,见蒋、冯、阎为争夺地盘逐鹿中原,强敌当前置国家安危而不顾,邹鲁劝告张学良要“中立守土,以防日人扩张”.后赴太原游说冯玉祥、阎锡山“化干戈为玉帛”,提出召开国民党中央全会,解决蒋介石独裁问题。1930年8月,会议於北京召开期间,张学良支持蒋介石,以调解蒋、冯、阎之矛盾为藉口,出兵进驻北京。西南军界主张动武解决。邹鲁回广州,日本土肥原乘隙拉拢邹鲁,表示日本愿与西南军界合作,赞成武力消灭张学良,西南军界主持东北三省。邹鲁面质土肥原说:“张学良是中国官吏,政府自有权任免,其行为如何,政治如何,都是中国内部的事,何劳贵国过问? ”九·一八“事变後,东北国土沦丧,全国各界掀起抗日高潮,西南各省军政要员提出抗日反蒋。蒋介石软禁胡汉民。邹鲁回广州宣传抗日反蒋。他认为蒋介石”怀抱独裁之野心,曲解训政之真义,蔑视舆论,遏抑民权,以异己为得计,以穷兵黩武为能事“,与冯、阎联合,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会议和国民政府,邹鲁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党部委员和国府委员。10月,蒋介石逼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力,辞去军政各职,并派员南下广州谈判。邹鲁以为”蒋介磊落“,劝说西南军政界要员”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并出席了上海和平会议和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当选为国民政府委员、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和党部常委。次年,接任中山大学校长。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和国府委员。 由于国土不断沦陷,西南军界当局利用全国抗日运动高涨情绪,公开与蒋介石抗衡。土肥原再次来广州会见邹鲁,表示愿与中国共同防俄防共,但南京无诚意;故愿与西南方面合作,提供借款和军械。邹鲁对土肥原说:”如日本有诚意,则不应掠我东北。“土肥原未达目的,又派松井向邹鲁解释:东北事件是南京不与日本交涉,却联俄制日,所以有东北之擧。邹鲁力质松井,说明中国若联俄,日本不敢即来侵犯。中俄战争後,日本才来侵犯的。邹鲁出席世界大学会议时,留下一信给西南当局,说:”国难当前,应捐成见,服从中央决定,增强御侮力量。若假抗日之名,阴作颠覆中央之计,内战既开,兵连祸结,转为日人所乘,坐收渔人之利。“ 许崇智、叶楚伧赶至香港见邹鲁,邹鲁向他们提出:”全国各党各派值此国难当前,应放弃一切成见“;”消灭内战,以全力抗日“;”要唤起民众,使学、农、工、商、兵一致团结“,”凡助我抗日者皆认为朋友“的主张。南京沦陷後, 邹鲁进一步向蒋介石提出”派员赴俄联络,器用抗战将领“的意见。   
内战后移居台北/邹鲁
  1946年,他当选为监察院委员,1949年7月,参加广州召开的”非常会议“,离会去香港,移居台北,后任中央评议委员。   
邹鲁的祖居/邹鲁
  邹鲁的祖居---敬爱堂位于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长治仁厚村,大埔是的纯客家地区,正所谓潮州8邑,有客,大埔无福,澄海无客。在大埔文化局张局长带领下,我参观了邹鲁祖居,敬爱堂建于清代。坐西向东,背靠蜈蚣山,面向仁厚村。正门前方 20 米竖有 5 支石华表,为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年间所竖,这些石华表记载着邹氏祖先光辉的历史功绩。敬爱堂一正四横,为土木结构。正屋有房间 18 个,两旁横屋共有房间 24 个,建筑面积 1352 平方米,占地面积 1584 平方米。 据时任县委廖常委介绍,邹鲁祖居有三奇,一是在季节的更换里,每年都有几天初升的太阳直射正厅中央,形成”蜈蚣吐珠“的图案。二是屋后花台坎边有郁郁葱葱的风景林,但数百年来竟没有一片叶子落到屋顶的瓦面上。三是每当深夜,从祖居上空远望有一道非常亮的白色光环。正是这三奇使整个建筑披上神秘面纱,吸引许多专家学者前去探秘。   
邹鲁书法/邹鲁
  中山图书馆收藏邹鲁写给清华的楷书 邹鲁书法   诗:”虞叔祠前柏郁苍,槎牙枝干傲风霜。盛事随周逝,留得浓古唐。“结字妍正,平和静谧,隽逸,秀美见长。憨斋收藏其写给广东大学的行书对联:”称心诗带风云气,信手文成金石声。“用笔自如流畅,有刚柔相济的圆润之趣,结体平正而顾盼有情,书风清俊而意态万千。   
主要著述/邹鲁
  《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等。   
人物年表/邹鲁
  1908年10月,慈禧、光绪相继死去,反清情绪高涨,邹鲁与朱执信策划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后,邹鲁与朱执信、陈炯明、胡汉民于广州起义。广州稳定后,孙中山先生为大总统。 1914年,孙中山先生组中华革命党,创办《民国杂志》,邹鲁遵照中山先生指示任民国杂志之编辑进行反袁世凯斗争,并撰写《袁世凯之对内政策》等文章。 1922年,陈炯明背叛孙中山,邹鲁等人任总统特派员,准备计划讨陈。 1923年,孙中山先生电胡汉民、邹鲁等五人暂行总统府职权,邹鲁出任财政厅长,其间被誉为理财总舵手。 1924年,孙中山先生计划将、、合并为国立广东大学,邹鲁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央执委委员、青年部长、常委。孙中山过世后,邹鲁任中国国民党中央三个常委之一,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成立,邹鲁为首任校长,并为国立作词。 1925年11月,参与发起西山会议,后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被开除。 1927年,蒋介石进行清党,邹鲁退出政坛、出游欧美,撰写《中国国民党党史》。 1929年,中国军阀割据,邹鲁自日本归国。 1930年,邹鲁回到广州,张学良支持蒋介石,出兵入京调解军阀间的矛论。日本土肥原贤二借机拉拢邹鲁,反受到驳斥。 1946年,任监察委员。 1949年,参加广州召开之非常会议,离开中国经香港,到达台北。任中央评议委员,着《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 1951年,担任淡江英专董事(后改制为淡江大学),受邀为淡江大学校歌作词。 1954年,病逝于台北,享年七十岁。   
邹鲁文化/邹鲁
  邹鲁文化   邹鲁文化发源地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它是东夷文化和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融会了周文化、殷文化和东夷文化而后形成的文化,博大而精深,邹鲁也是儒学的发源地,以鲁产孔子、邹产孟子而着称于世。 ”邹鲁“一直被尊崇,在中国各地,有很多类似”滨海邹鲁“、”江南邹鲁“称呼,”邹鲁“之词亦不绝于史书典籍。《庄子·天下篇》载:”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多能明之“.司马迁也曾对齐地与邹鲁的风气作过比较,说:”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史记·货殖列传》)。邹鲁”俗好儒,备于礼“是很有名的。王献唐先生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中说:”儒之一词,即原于邾娄之娄“,而最早的鲁文化也是由”邾娄文化“里发展出来的。”鲁为娄转,因娄得名“.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哀江南赋》中,有”于时朝野欢娱,池台钟鼓,里为华盖,门成邹鲁“之名言。唐代开元盛世时的”大手笔“张说,在其《奉和唐玄宗〈经鲁祭孔而叹之〉》一诗中,有”孔圣家邹鲁,儒风蔼“之佳句。唐代另一大诗人孟浩然,在其《书怀贻京同好》中,有”维先至邹鲁,家世重儒风“之妙笔。值得一提的是,全部儒家中人,宋明以降被政府确认为”圣人“的只有五人,即圣孔子、复圣颜渊、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而这五位圣人全出自邹鲁地区。可见,邹鲁地区在培养儒学方面是非同寻常的。 古人之所以常说”邹鲁之士“或”邹鲁文化“,从来没有说”鲁邹“的,究其原因:邾为东夷古国,文化悠远深厚,鲁为东迁新国。”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名词而有口皆碑,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鲁为娄转“是一个重要因素。另据传说,鲁为之墟,而邹为伏羲氏之域,至今在凫山仍有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女娲、伏羲庙(俗称”“)遗址。时间上看,鲁为周初从西方迁徙来监视东夷诸国的新国,而邹则是原有的东夷土着古国。从古文化遗存来看,出土的带有彩绘图案的,磨制纤细带有穿线微孔的骨针,精美的、玉环,陶器底部留下的布纹……充分说明距今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到了春秋后期,孔子诞生于邹,定居于鲁,周游列国,收徒讲学,删《诗》、定《书》、着《春秋》,创立了儒家学说,使鲁成为文教兴盛的中心。孔子殁后,儒学渐趋衰微,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天下学士不归杨则归墨。在此儒学濒于灭绝之际,孟子挺身而出,继道统,辟杨墨,着《七篇》,继承、坚持、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使仲尼之教独尊于千古。因此,邹遂成了儒学复兴之地,与鲁同为儒学的发源地。到两汉魏晋,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经学家、文学家如韦贤、韦玄成、匡衡、王粲、仲长统、王叔和、唐彬、刘宝等都出生于邹地,并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由此可知,”邹鲁“成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且”邹“与”鲁“,密不可分。   邹城古邾国与邹鲁文明发展里程考证  邹鲁,在自然地理上,指今山东省南部偏西地区。主要有邾(包括小邾。邾,战国时改为”邹“)、鲁、滕几个诸侯国。其中邾鲁毗邻,两国”击拆之声相闻“. 邹鲁位于”大东“的中心区域。”大东“地区的统治者是西来的周人,而土着居民则是殷人和东夷人。《诗·小雅·大东》篇描述这一带”西人“和”东人“的差别及其对立的情景云:”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尽管殷人和东夷人备受压迫与剥削,但他们仍然顽固地保留住了他们自己的习俗和文化,并对后来孔子创立儒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邾国包括小邾和滥--亦即通常所说的三邾的土着居民则多为东夷人。参见王献唐《春秋邾分三国考·三邾疆邑图考》,齐鲁书社1982年 版。东夷人秉性温柔,敦厚和平,讲究礼让,崇尚仁德。许慎《说文解字》在《大部》中解释了”夷,东方之人“之后,又在《羊部》中指出:”唯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有君子、不死之国。“这里提到的”夷俗仁“,是一条很重要的消息,说明孔子大力倡导的仁,滥觞之源或在于此。《后汉书·东夷列传》也指出:”《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言仁而好生,万物柢地而生。故天性柔顺,易以道御,至有君子、不死之国焉。“柢是树木的主根。篇说:”树木有曼根,有直根。直根者,书之所谓’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由此看来,所谓”夷者,柢也“,是比喻东夷人有好生的仁德,喜爱”万物柢地而生“.仁德对人来说既是”所以建生“的柢,很自然,有仁德,即可长寿。所以有”夷俗仁,仁者寿“之说。”仁者寿“,语出《论语·雍也》篇,董仲舒曾经解释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春秋繁露·循王之道》)联系《淮南子·地形训》说”东方有君子之国“、《山海经·海外东经》说”君子国……其民“来看,东夷地区当有敦厚和平、好让不争的民风。这种民风在”“的中国已不可得,但仍为人们所向往,称之为君子之风。甚至于孔子还曾有过”欲居九夷“的想法,当有人向他指出东夷鄙陋时,他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即:那是君子居住的地方,有什么鄙陋的呢?孔子对东夷人及其文化是相当尊重的。他曾乘郯国国君来鲁国访问的机会,”见于郯子而学之“;事后十分佩服地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左传·昭公十七年》)可见,孔子时代,东夷人还有着比较高的文化水平。 邹城古邾国与邹鲁文明发展里程考证 +-东夷土着古国------野店遗址,六七千年前[1] | +-东夷文明--------野店文物考[1]、黄帝生寿丘[2]、少昊陵[3]、伏羲女娲[4] | +-神农部族--------或说炎帝即为神农氏[5] | +-炎帝、蚩尤-------蚩尤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蚩尤活动在邾地西侧[6]. | +-黄帝战败炎帝、蚩尤---蚩尤黄帝战[7],迁南西为三苗民族[8] | +-邾娄文明--------语音邾娄,以蛛蛛为图腾的部落[9][10] | +-邾国形成--------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后以蛛为国名。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 | +-鲁从西迁--------鲁为周初从西方迁徙来监视东夷诸国的新国 | +-邹鲁文明发展------为什么称”邹鲁“一是邾娄文明在前,二是邹为儒学复兴地。[11] | +-邾国三迁--------邾国反击鲁国侵略中,不仅百姓受苦,还有亡国的危险,遂有”三迁“之举[12] | +-为楚所灭--------《汉书·地理志》:”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 | +-邹鲁文明继续发展 [1] 野店遗址出土的带有彩绘图案的红陶鼎,磨制纤细带有穿线微孔的骨针,精美的玉铲、玉环,陶器底部留下的布纹……充分说明距今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2] 寿丘位于今曲阜城东四公里的旧县村东。据古史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 [3][4]少昊金天氏之墟,大昊伏羲氏之域,凫山女娲、伏羲庙遗址都在邾地。 [5]《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作,是为炎帝“,《汉书2古今人表》及《易·系辞》疏将炎帝与神农氏合称呼为”炎帝神农氏“. [6]《逸周书·尝》中,有”命蚩尤于宇少昊“之语。”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7]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战,有三种说法:一说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蚩尤冢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之。有出如匹绛帛,民名为。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故与[6]所说”命蚩尤于宇少昊“相合,而邾国在春秋时期的疆域就到了济宁南侧。 [8] 苗族的赛龙舟相传是纪念远古迁徙的情景,悬棺据说是为了有朝一归故乡,黄河下升起的地方,而黄河故道远古就是经过邹城西南,微山湖相传就是那时候形成的。 [9]《炎黄氏族文化考》中王献唐先生说:所谓”邾娄文化“,实即炎族文化。因为黄族称处于东方的炎族为东夷,所以也叫”东夷文化“.”东夷炎族的文化,之所以又叫“邾娄文化”,主要是因为炎族的语言音调如邾娄,所以黄族人即呼炎族为邾娄。 [10]郭克煜先生在其《邾国历史略说》一文中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 [11]春秋后期,孔子诞生于邹,定居于鲁,周游列国,创立了儒家学说,使鲁成为文教兴盛的中心。孔子殁后,儒学渐趋衰微邹人孟子挺身而出,继道统,辟杨墨,着《七篇》,继承、坚持、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使仲尼之教独尊于千古。因此,邹遂成了儒学复兴之地,与鲁同为儒学的发源地。到两汉魏晋,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经学家、文学家如韦贤、韦玄成、匡衡、王粲、仲长统、王叔和、唐彬、刘宝等都出生于邹地,并对当时社会乃至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可知,把“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且“邹”与“鲁”齐驱并驾,密不可分,亦在情理之中了。 [12]邾国早时定都于訾娄(今曲阜市息陬一带),所以邾国亦称邾娄国。二迁于邾瑕(在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但是这里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灾的侵害,为避下就高,又三迁于峄山之阳。 《邾分三国考》中,说疆域大概为:“邾,在今邹县中部、南部,济宁东境,滕县北境,东、西、北三面界鲁”. 颂歌 东方君子国,邹鲁圣贤乡,炎黄初始兴华夏,儒墨并显润中华,寻根溯源发轫地,谒祖朝圣共一家。啊,邹鲁!啊,邹鲁!你是我民族的根,你是我中华的魂! ,徐徐,文教兴盛比当年,科技发达亦称雄,儒墨同化邹鲁人,德高学优技艺深。啊,邹鲁!啊,邹鲁!你是我中华的典范,你是我文明的结晶! 浩浩君子国,邹鲁春潮涌,东临大海西沿运,邹鲁煤电好冶金,大钢重机开新天,再造中华制高点。啊,邹鲁!啊,邹鲁!你是我中华文明的缩影,你是我民族复兴的宣言!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19:10
认领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德对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