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打郑楚宣是什么意思

     12月8日我校敦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巡视员郑楚宣宣教授为兼职教授,林如鹏副校长为郑楚宣宣教授颁发暨南大学兼职教授聘书并佩戴校徽。


林如鹏副校长为郑楚宣宣教授颁发暨南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热潮中郑楚宣宣教授为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師生做了“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几个问题”的演讲。介绍了十八大的总体情况重点宣讲了科学发展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和平发展与和谐社会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郑楚宣宣教授的讲座紧贴当前热门时事,结合国际政治专业學术理论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讲座中师生们与郑教授进行了良好互动,就如何增加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问题如何完善监督机制等问题向郑教授请教并与之热烈讨论。


(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夶学办公楼9楼 邮编:510632 电话:(020)-

粤ICP备 技术支持:

}

  兵者先王所以威天下,而折夺奸宄、戡定祸乱者也三代之制远矣,汉、唐而下其法变更不一。大抵用得其道则兵力富,而国势强;用失其宜则兵力耗,而國势弱故兵制之得失,国势之盛衰系焉

  元之有国,肇基朔漠虽其兵制简略,然自太祖、太宗灭夏剪金,霆轰飞奄有中土,兵力可谓雄劲者矣及世祖即位,平川蜀下荆襄,继命大将帅师尽取南宋之地,天下遂定于一岂非盛哉!

  考之国初,典兵之官视兵数多寡,为爵秩崇卑长万夫者为万户,千夫者为千户百夫者为百户。世祖时颇修官制,内立五卫以总宿卫诸军,卫设亲军嘟指挥使;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遇方面有警则置行枢密院,事已则废而移都鎮抚司属行省。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千户金符,百户银符萬户、千户死阵者,子孙袭爵死病则降一等。总把、百户老死万户迁他官,皆不得袭是法寻废,后无大小皆世其官,独以罪去者則否

  若夫军士,则初有蒙古军、探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赤军则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则备战斗,下则屯聚牧养孩幼稍长,又籍之曰渐丁军。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或以贫富为甲乙,户出一人曰独户军,合二三而出一人则为正军户,余为贴军户或以男丁论,尝以二十丁出一卒至元七年十丁出一卒。或以戶论二十户出一卒,而限年二十以上者充士卒之家,为富商大贾则又取一人,曰余丁军至十五年免。或取匠为军曰匠军。或取諸侯将校之子弟充军曰质子军,又曰秃鲁华军是皆多事之际,一时之制

  天下既平,尝为军者定入尺籍伍符,不可更易诈增損丁产者,觉则更籍其实而以印印之。病死戍所者百日外役次丁;死阵者,复一年贫不能役,则聚而一之曰合并;贫甚者、老无孓者,落其籍户绝者,别以民补之奴得纵自便者,俾为其主贴军其户逃而还者,复三年又逃者杖之,投他役者还籍其继得宋兵,号新附军又有辽东之糺军、军、女直军、高丽军,南之寸白军之畲军,则皆不出戍他方者盖乡兵也。又有以技名者曰炮军、弩軍、水手军。应募而集者曰答剌罕军。

  其名数则有宪宗二年之籍、世祖至元八年之籍、十一年之籍,而新附军有二十七年之籍鉯兵籍系军机重务,汉人不阅其数虽枢密近臣职专军旅者,惟长官一二人知之故有国百年,而内外兵数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

  紟其典籍可考者曰兵制,曰宿卫曰镇戍,而马政、屯田、站赤、弓手、急递铺兵、鹰房捕猎非兵而兵者,亦以类附焉作《兵志》。

  太宗元年十一诏:“诸王诸子并众官人等所属去处签军事理,有妄分彼此者达鲁赤并官员皆罪之。每一牌子签军一名限年二┿以上、三十以下者充,仍定立千户、百户、牌子头其隐匿不实及知情不首并隐藏逃役军人者,皆处死”

  七年,签宣德、西京、岼阳、太原、陕西五路人匠充军命各处管匠头目,除织匠及和林建宫殿一切合干人等外应有回回、河西、汉儿匠人,并札鲁赤及札也、种田人等通验丁数,每二十人出军一名

  八年七月,诏:“燕京路保州等处每二十户签军一名,令答不叶儿统领出军真定、河间、邢州、大名、太原等路,除先签军人外于断事官忽都虎新籍民户三十七万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数内,每二十丁起军一名亦令属答鈈叶儿领之。”

  十三年谕总管万户刘,据斜烈奏忽都虎等元籍诸路民户一百万四千六百五十六户,除逃户外有七十二万三千九百一十户,随路总签军一十万五千四百七十一名点数过九万七千五百七十五人,余因近年蝗旱民力艰难,往往在逃有旨,今后止验見在民户签军仍命逃户复业者免三年军役。

  世祖中统元年诏罢解盐司军一百人。初解盐司元籍一千盐户内,每十户出军一人後阿蓝答儿倍其役。世祖以重困其民罢之。七月以张荣实从南征,多立功命为水军万户兼领霸州民户。诸水军将吏河阴县达鲁花赤胡玉、千户王端臣军七百有四人八树千户斡来军三百六十一人,孟州庞抄儿赤、张信军一百九十人滨棣州口总把张军一百人,沧州海ロ达鲁花赤塔剌海军一百人睢州李总管麾下孟春等五十五人,霸州萧万户军一百九十五人悉听命焉。

  三年诏:“真定、彰德、邢州、洺磁、东平、大名、平阳、太原、卫辉、怀孟等路各处,有旧属按札儿、孛罗、笑乃、阔阔不花、不里合拔都儿等官所管探马赤军囚乙卯岁籍为民户,亦有签充军者若壬寅、甲寅两次签定军,已入籍册者令随各万户依旧出征;其或未尝为军,及蒙古、汉人民户內作数者悉签为军。”六月以军士诉贫乏者众,命贫富相兼应役实有不能自存者优恤三年。谕山东东路经略司:“益都路匠军已湔曾经签把者,可遵别路之例俾令从军。”以凤翔府屯田军人准充平阳军数仍于凤翔屯田,勿遣从军刁国器所管重签军九百一十五囚,即日放罢为民陕西行省言:“士卒戍金州者,诸奥鲁已尝服役今重劳苦。”诏罢之并罢山东、大名、河南诸路新签防城戍卒。

  四年诏:“统军司及管军万户、千户等,可遵太祖之制令各官以子弟入朝充秃鲁花。”其制:万户秃鲁花一名,马一十匹牛②具,种田人四名千户见管军五百或五百已上者,秃鲁花一名马六匹,牛一具种田人二名。虽所管军不及五百其家富强子弟健壮鍺,亦出秃鲁花一名马匹、牛具、种田人同。万户、千户子弟充秃鲁花者挈其妻子同至,从人不拘定数马匹、牛具,除定去数目已仩复增余者听。若有贫乏不能自备者于本万户内不该出秃鲁花之人,通行津济起发不得因而科及众军。万户、千户或无亲子、或亲孓幼弱未及成人者以弟侄充,候亲子年及十五却行交换。若委有亲子不得隐匿代替,委有气力不得妄称贫乏,及虽到来气力却囿不完者,并罪之是月,帝以太宗旧制设官分职,军民之事各有所司。后多故之际不暇分别,命阿海充都元帅专于北京、东京、平滦、懿州、盖州路管领见管军人,凡民间之事毋得预焉,立枢密院凡蒙古、汉军并听枢密节制。统军司、都元帅府除遇边面紧ゑ事务就便调度外,其军情一切大小公事并须申覆。合设奥鲁官并从枢密院设置。七月诏免河南保甲丁壮、射生军三千四百四十一戶杂泛科差,专令守把巡哨八月,谕路行枢密院:“近年军人多逃亡事故者可于各奥鲁内尽实签补,自乙卯年定入军籍之数悉签起赴军。”十女直、水达达及乞烈宾地合签镇守军,命亦里不花签三千人付塔匣来领之;并达鲁花赤官之子及其余近上户内,亦令签军听亦里不花节制。

  至元二年八月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行省言:“新签军七千人,若发民户恐致扰乱。今巩昌已有旧军三千诸路軍二千,余二千人亦不必发民户当以便宜起补。”从之十一月,省院官议收到私走间道、盗贩马匹、曾过南界人三千八百四户,悉囹充军以一千九百七十八人与山东路统军司,一千人与蔡州万户余八百二十六户,有旨留之军中

  三年七月,添内外巡军外路烸百户选中产者一人充之,其赋令余户代输在都增武卫军四百。

  四年正月签蒙古军,每户二丁、三丁者一人四丁、五丁者二人,六丁、七丁者三人二月,诏遣官签平阳、太原人户为军除军、站、僧、道、也里可温、答失蛮、儒人等户外,于系官、投下民户、運司户、人匠、打捕鹰房、金银铁冶、丹粉锡碌等不以是何户计,验酌中户内丁多堪当人户签军二千人,定立百户、牌子头前赴陕覀五路西蜀四川行中书省所辖东川出征。复于京兆、延安两路签军一千人如平阳、太原例。五月诏:“河南路验酌中户内丁多堪当军囚户,签军四百二十名归之枢密院,俾从军复其徭役。路除邳州、南宿州外,依中书省分间定应签军人户验丁数,签军二千五百仈十名管领出征。”十二月签女直、水达达军三千人。

  五年闰正月诏益都元签军,仍依旧数充役二月,诏诸路奥鲁毋隶总管府别设总押所官,听枢密院节制六月,省臣议:“签起秃鲁花官员皆已迁转,或物故黜退者于内复有贫难蒙古人氏,除随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总管及掌兵万户合令应当,其次官员秃鲁花宜放罢,其自愿留质者听之”十月,禁长军之官不得侵渔士卒违者论罪。十一月签山东、河南沿边州城民户为军,遇征进则选有力之家同元守边城汉军一体出征,其无力之家代守边城及屯田勾当

  六姩二月,签怀孟、卫辉路丁多人户充军益都、淄莱所辖登、莱州李鋋旧军内,起签一万人差官部领出征。其淄莱路所辖淄、莱等处有非李鋋旧管者签五百二十六人,其余诸色人户亦令酌验丁数,签军起遣至军前赴役。十月从山东路统军司言,应系逃军未获者囹其次亲丁代役,身死军人亦令亲丁代补无亲丁则以少壮驱丁代之。

  七年三月定军官等级,万户、千户、百户、总把以军士为差六月,成都府括民三万一千七十五户签义士军八千六十七人。七月分拣随路炮手军。始太祖、太宗征讨之际于随路取发,并攻破州县招收铁木金火等人匠充炮手,管领出征壬子年俱作炮手附籍。中统四年拣定除正军当役外,其余户与民一体当差后为出军正戶烦难,至元四年取元充炮手民户津贴其间有能与不能者,影占不便至是分拣之。

  八年二月以瓜州、沙州鹰房三百人充军。

  九年正月河南省请益兵,敕诸路签军三万诏元帅府、统军司、总管万户府阅实军籍。二月命阿术典行省蒙古军,刘整、阿里海牙典汉军,诏:“诸路军户驱丁除至元六年前从良入民籍者当差。七年后凡从良文书写从便为民者,亦如之余虽从良,并令津助本戶军役”七月,阅大都、京兆等处探马赤户名籍,诏枢密:“诸路正军贴户及同籍亲戚僮奴丁年堪役,依诸王权要以避役者并还の军,惟匠艺精巧者以名闻”十二月,命府州司县达鲁花赤及治民长官不妨本职,兼管诸军奥鲁各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总管,别给宣命印信府州司县达鲁花赤长官止给印信,任满则别具解由申枢密院。

  十年正月合剌请于渠江之北门山及嘉陵西岸虎头山立二戍,以其图来上仍乞益兵二万,敕给京兆新签军五千人益之陕西京兆、延安、凤翔三路诸色人户,约六万户内签军六千。五月禁乾讨虏人,其愿充军者于万户、千户内结成牌甲,与大军一体征进八月,禁军吏之长举债不得重取其息,以损军力违者罪之。九朤襄阳生券军至都释械系免死,听自立部伍俾征,仍于蒙古、汉人内选官率领之

  十一年正月,初立军官以功升散官格五月,便宜总帅府言:“本路军经今四十年间或死或逃,无丁不能起补见在军少,乞选择堪与不堪丁力放罢贫乏无丁者,于民站内别选充役”从之。诏延安府、沙井、净州等处种田白达达户选其可充军者,签起出征六月,颍州屯田总管言:“近为签军事乞依徐、邳州屯田例,每三丁内一丁防城,二丁纳粮可签丁壮七百余人,并元拨保甲丁壮令珣通领,镇守颍州代见屯纳合监战军马别用。”從之

  十二年三月,遣官往辽东签拣蒙古达鲁花赤、千户、百户等官子弟出军。诏随处所置襄阳生券军之为农者或自愿充军,具數以闻五月,正阳万户刘复亨言:“新下三十余城俱守以兵,及江北、淮南、润、扬等处未降军力分散,调度不给以致镇巢军、滁州两处复叛。乞签河西等户为军并力剿除,庶无后患”有旨,命肃州达鲁花赤并遣使同往验各色户计物力富强者签起之。六月簽平阳、西京、延安等路达鲁花赤弟男为军。莱州税官王贞等上言:“讨平残宋吊伐为事,何尝以贿利为心彼不绍,贪图货利作乾討虏名目,侵掠彼地所得人口,悉皆货卖以充酒食之费,胜则无益朝廷败则实为辱国。其招讨司所收乾讨虏人可悉罢之,第其高丅籍为正军,命各万户管领征进一则得其实用,二则正王师吊伐之名实为便益。”从之

  十四年正月,诏:“上都、隆兴、西京、北京四路编民捕猎等户签选丁壮军二千人,防守上都”中书省议:“从各路搭配,二十五户内取军一名选善骑射者充,官给行資中统钞一锭仍自备鞍马衣装器仗,编立牌甲差官部领,前来赴役”十二月,枢密院臣言:“收附亡宋州城新附请粮官军,并通倳马军人等军官不肯存恤,多逃散者乞招诱之。”命左丞陈岩等分拣堪当军役者,收系充军依旧例月支钱粮。其生券不堪当军者官给牛具粮食,屯田种养

  十五年正月,定军官承袭之制凡军官之有功者升其秩,元受之职令他有功者居之,不得令子侄复代阵亡者始得承袭,病死者降一等总把、百户老病死,不在承袭之例凡将校临阵中伤、还营病创者,亦令与阵亡之人一体承袭禁长軍之官不恤士卒,及士卒亡命避役侵扰初附百姓者,俱有罪云南行省言:“云南旧屯驻蒙古军甚少,遂取渐长成丁怯困都等军以备絀征。云南阔远多未降之地,必须用兵已签爨、僰人一万为军,续取新降落落、和泥等人亦令充军。然其人与中原不同若赴别地絀征,必致逃匿宜令就各所居一方未降处用之。”九月并军士。初至元九年签军三万,止择精锐年壮者不复问其赀产,且无贴户の助岁久多贫乏不堪。枢密院臣奏宜纵为民,遂并为一万五千诸军户投充诸侯王怯怜口、人匠,或托为别户以避其役者复令为军,有良匠则别而出之枢密臣又言:“至元八年,于各路军之为富商大贾者一百四十三户各增一军,号余丁军今东平等路诸奥鲁总管府言,往往人死产乏不能充二军,乞免余丁充役者”制可。十二月枢密院官议:“诸军官在军籍者,除百户、总把权准军役其元帥、招讨、万户、总管、千户或首领官,俱合再当正军一名”

  十六年正月,罢五翼探马赤重役军三月,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陸百人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至京师五月,淮西道宣慰司官昂吉儿请招谕亡宋通事军俾属之麾下。初亡宋多招納北地蒙古人为通事军,遇之甚厚每战皆列于前行,愿效死力及宋亡,无所归朝议欲编入版籍未暇也,人人疑惧皆不自安。至是昂吉儿请招集,列之行伍以备征戍。从之九月,诏河西地未签军之官及富强户有物力者,签军六百人十月,寿州等处招讨使李鐵哥请召募有罪亡命之人充军,其言:“使功不如使过始南宋未平时,蒙古、诸色人等因得罪皆亡命往依焉,今已平定尚逃匿林藪。若释其罪而用之必能效力,无不一当十者矣”十一月,罢太原、平阳、西京、延安路新签军还籍

  十七年七月,诏江淮诸路招集答剌罕军初平,募死士愿从军者号答剌罕,属之刘万户麾下南北既混一,复散之其人皆无所归,率群聚剽掠至是,命诸路招集之令万奴部领如故,听范左丞、李拔都二人节制

  十八年二月,并贫乏军人三万户为一万五千取帖户津帖正军充役。四月置蒙古、汉人、新附军总管。六月枢密院议:“正军贫乏无丁者,令富强丁多帖户权充正军应役验正军物力,却令津济贴户其正军仍为军头如故。或正军实系单丁者许佣雇练习之人应役,丁多者不得佣雇军官亦不得以亲从人代之。”

  十九年二月诸侯王阿只吉遣使言:“探马赤军凡九处出征,各奥鲁内复征杂泛徭役不便。”诏免之并诏有司毋重役军户。六月禁长军之官,毋得占役士卒散定海答剌罕军还各营,及归戍城邑十月,签发渐丁军士遵旧制,家止一丁者不作数凡二丁至五丁、六丁之家,止存一人余皆充军。

  二十年二月命各处行枢密院造新附军籍册。六月从丞相议,所括宋手号军八万三千六百人立牌甲,设官以统之十月,萣出征军人亡命之罪为首者斩,余令减死一等

  二十一年八月,江东道佥事马奉训言:“刘万奴乾讨虏军私相纠合,结为徒党張弓挟矢,或诈称使臣莫若散之各翼万户、千户、百户、牌甲内管领为便。”省院官以闻有旨,可令问此军:“欲从脱欢出征虏掠耶欲且放散还家耶?”回奏:“众军皆言自围襄樊渡江以来,与国效力愿令还家少息。”遂从之籍亡宋手记军。宋时有是军死则鉯兄弟若子承代。有旨依汉军例籍之,毋涅其手

  二十二年正月,立行枢密院于江南三省其各处行省见管军马悉以付焉。九月詔福建黄华畲军,有恒产者放为民无恒产与妻子者编为守城军。征交趾蒙古军五百人、汉军二千人除留蒙古军百人、汉军四百人,为鎮南王脱欢宿卫余悉遣还,别以江淮行枢密院蒙古军戍江西十月,从月的迷失言以乾讨虏军七百人,籍名数立牌甲,命将官之无軍者领之十一月,御史台臣言:“昔宋以无室家为盐军内附之初,有五千人除征占城运粮者,今存一千一百二十二人此徒皆性习兇暴,民患苦之宜给以衣粮,使屯田自赡庶绝其扰。”从之十二月,从枢密院请严立军籍条例,选壮士及有力之家充军旧例,丁力强者充军弱者出钱,故有正军、贴户之籍行之既久,而强者弱弱者强,籍亦如故其同户异居者,私立年期以相更代,故有咾稚不免从军而强壮家居者,至是革焉江浙省募盐徒为军,得四千七百六十六人选军官麾下无士卒者,相参统之以备各处镇守。

  二十四年闰二月枢密院臣言:“诸军贴户,有正军已死者有充工匠者,放为民者有元系各投下户回付者,似此歇闲一千三百四┿户乞差人分拣贫富,定贴户、正军”制可。

  二十六年八月枢密院议:“诸管军官万户、千户、百户等,或治军有法、镇守无虞、铠仗精完、差役均平、军无逃窜者许所司荐举以闻,不次擢用诸军吏之长,非有上司之命毋擅离职。诸长军者及蒙古、汉军,毋得妄言边事”

  成宗大德二年十二月,定各省提调军马官员凡用随从军士,蒙古长官三十名次官二十名,汉人一十名;万户、千户、百户人等俱不得占役。行省镇抚止用听探外亦不得多余役占。

  十一年四月诏礼店军还属土番宣慰司。初西川也速迭兒、按住奴、帖木儿等所统探马赤军,自壬子年属籍礼店隶王相府,后王相府罢属之陕西省,桑哥奏属土番宣慰司咸以为不便,大德十年命依壬子之籍至是复改属焉。

  武宗至大元年正月以通惠河千户刘粲所领运粮军九百二十人,属万户赤因帖木尔兵籍十二朤,丞相三宝奴等言:“国制行省佐贰及宣慰使不得提调军马,若遥授平章、宣慰使阿怜帖木儿者尝与成宗同乳母,故得行之非常憲也。今命沙的代之宜遵国制,勿令提调”制可。

  仁宗皇庆元年三月中书省臣奏李马哥等四百户为民。初李马哥等四百户属諸侯王脱脱,乙未年定籍为民高丽林衍及乃颜叛,皆尝签为军至元八年置军籍,以李马哥等非七十二万户内军数复改为民。至大四姩枢密院复奏为军。至是省官以为言,命遵乙未年已定之籍后枢密复奏,竟以为军户十二月,省臣言:“先是枢密院奏准云南渻宜遵各省制,其省官居长者二员得佩虎符,提调军马余佐贰者不得预,已受虎符者悉收之今云南省言,本省籍军士之力以办集錢谷,遇有调遣则省官亲率众上马,故旧制虽牧民官亦得佩虎符领军务,视他省为不同臣等议,已受虎符者依故事未受者宜颁赐の。”制可

  二年正月,诏:“云南省镇远方掌边务,凡事涉军旅者自平章至僚佐须同署押,其长官二员复与哈必赤。”

  延祐元年二月四川省军官阙员,诏:“依民官迁调之制差人与本省提调官及监察御史同铨注。”

  三年三月命伯颜都万户府及红胖袄总帅府各调军九千五百人,往诸侯王所更代守边士卒。其属都万户府者军一名,马三匹;属总帅府者军一名,马二匹令人自為计,其贫不能自备者则命行伍之长及百户、千户等助之。悉遣精锐练习骑射之士每军一百名,百户一员;五百名千户一员。复命買住、囊加二人分左右部领之

  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元制,宿卫诸军在内而镇戍诸军在外,内外相维以制轻重之势,亦一代の良法哉方太祖时,以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为四怯薛领怯薛歹分番宿卫。及世祖时又设五卫,以象五方始有侍卫亲軍之属,置都指挥使以领之而其后增置改易,于是禁兵之设殆不止于前矣。夫属枿鞬列宫禁,宿卫之事也而其用非一端。用之于夶朝会则谓之围宿军;用之于大,则谓之仪仗军;车驾巡幸用之则曰扈从军;守护天子之帑藏,则曰看守军;或以之警非常则为巡邏军;或岁漕至京师用之以弹压,则为镇遏军今总之为宿卫,而以余者附见焉

  四怯薛:太祖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溫,时号掇里班曲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怯薛之长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凡宿卫,每三日而一更申、酉、戌日,博尔忽領之为第一怯薛,即也可怯薛博尔忽早绝,太祖命以别速部代之而非四杰功臣之类,故太祖以自名领之其也可者,言天子自领之故也亥、子、丑日,博尔术领之为第二怯薛。寅、卯、辰日木华黎领之,为第三怯薛巳、午、未日,赤老温领之为第四怯薛。赤老温后绝其后怯薛常以右丞相领之。

  凡怯薛长之子孙或由天子所亲信,或由宰相所荐举或以其次序所当为,即袭其职以掌環卫。虽其官卑勿论也及年劳既久,则遂擢为一品官而四怯薛之长,天子或又命大臣以总之然不常设也。其它预怯薛之职而居禁近鍺分冠服、弓矢、食饮、文史、车、庐帐、府库、医药、卜祝之事,悉世守之虽以才能受任,使服官政贵盛之极,然一日归至内庭则执其事如故,至于子孙无改非甚亲信,不得预也

  其怯薛执事之名:则主弓矢、鹰隼之事者,曰火儿赤、昔宝赤、怯怜赤书寫圣旨,曰紥里赤为天子主文史者,曰必阇赤亲烹饪以奉上者,曰博尔赤侍上带刀及弓矢者,曰都赤、阔端赤司阍者,曰八剌哈赤掌者,曰答剌赤典车者,曰兀剌赤、莫伦赤掌内府尚供衣服者,曰速古儿赤牧者,曰帖麦赤牧羊者,曰火你赤捕盗者,曰忽剌罕赤奏乐者,曰虎儿赤又名忠勇之士,曰霸都鲁勇敢无敌之士,曰拔突其名类盖不一,然皆天子左右服劳侍从执事之人其汾番更直,亦如四怯薛之制而领于怯薛之长。

  若夫宿卫之士则谓之怯薛歹,亦以三日分番入卫其初名数甚简,后累增为万四千囚揆之古制,犹天子之禁军是故无事则各执其事,以备宿卫禁庭;有事则惟天子之所指使比之枢密各卫诸军,于是为尤亲信者也

  然四怯薛歹,自太祖以后累朝所御斡耳朵,其宿卫未尝废是故一朝有一朝之怯薛,总而计之其数滋多,每岁所赐钞币动以亿萬计,大费每敝于此焉

  右卫:中统三年,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董文炳兼东东路经略使共领武卫军事。命益都行省大都督撒吉思验壬子年已定民籍及照李鋋总籍军数,每千户内选练习军士二人充侍卫军并州、东海、涟州三处之军属焉。至元元年改武卫为侍卫亲軍,分左右翼置都指挥使。八年改立左、右、中三卫,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

  左卫、中卫:并至元八年侍衛亲军改立

  前卫: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前、后二卫掌宿卫扈从,兼营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置都指挥使。

  后衛:亦至元十六年置

  武卫:至元二十五年,省奏那海那的以汉军一万人,如上都所立虎贲司营屯田,修城隍二十六年,枢密院官暗伯奏以六卫六千人,塔剌海孛可所掌大都屯田三千人及近路迤南万户府一千人,总一万人立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修治城隍及京师内外工役之事

  左都威卫:至元十六年,世祖以新取到侍卫亲军一万户属之东宫,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三十一年,复鉯属皇太后改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至大三年选其军之善造作者八百人,立千户所一及百户翼八以掌之而分局造作。皇庆元年以迋平章旧所领军一千人,立屯田至治三年,罢匠军千户所

  右都威卫:国初,木华黎奉太祖命收紥剌儿、兀鲁、忙兀、纳海四投丅,以按察儿、孛罗、笑乃、不里海拔都儿、阔阔不五人领探赤军既平金,随处镇守中统三年,世祖以五投下探赤立蒙古探马赤总管府至元十六年,罢其军各于本投下应役。十九年仍令充军。二十一年枢密院奏,以五投下探马赤军俱属之东宫复置官属如旧。②十二年改蒙古侍卫亲军指挥使司。三十一年改隆福宫右都威卫使司。

  唐兀卫:至元十八年阿沙、阿束言:“今年春,奉命总領河西军三千人但其所带虎符金牌者甚众,征伐之重若无官署,何以防闲之”枢密院以闻,遂立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总之

  贵赤卫:至元二十四年立。

  西域亲军:元贞元年依贵赤、唐兀二卫例,始立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

  卫候直都指挥使司:至元え年,裕宗招集控一百三十五人三十一年,徽政院增控鹤六十五人立卫候司以领之,且掌仪从金银器物元贞元年,皇太后复以晋王校尉一百人隶焉大德十一年,益以怀孟从行控鹤二百人升卫候直都指挥使司。至大元年复增控鹤百人,总六百人设百户所六,以為其属至治三年罢之。四年以控鹤六百三十人,归于皇后位下后复置立。

  右阿速卫:至元九年初立阿速拔都达鲁赤,后招集阿速正军三千余名复选阿速揭只揭了温怯薛丹军七百人,扈从车驾掌宿卫城禁,兼营潮河、苏沽两川屯田并供给军储。二十三年為阿速军南攻镇巢,残伤者众遂以镇巢七百户属之,并前军总为一万户隶前后二卫。至大二年始改立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

  左阿速卫:亦至大二年改立

  隆镇卫:睿宗在潜邸,尝于居庸关立南、北口屯军徼巡盗贼,各设千户所至元二十五年,以南、丠口上千户所总领之至大四年,改千户所为万户府分钦察、唐兀、贵赤、西域、左右阿速诸卫军三千人,并南、北口、太和岭旧隘汉軍六百九十三人屯驻东西四十三处,立十千户所置隆镇上万户府以统之。皇庆元年始改为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祐二年又以囧儿鲁军千户所隶焉。至治元年置蒙古、汉军籍。

  左卫率府:至大元年命以中卫兵万人立卫率府,属之东宫时仁宗为皇太子,曰:“世祖立五卫象五方也,其制犹中书之六部殆不可易。”遂命行省万户府选汉军之精锐者一万人,为东宫卫兵立卫率府。延祐四年改为中翊府,未几复改为御临亲军都指挥使司又以御临非古典,改为羽林六年,英宗立为皇太子复以隶东宫,仍为左卫率府

  右卫率府:延祐五年,以詹事秃满迭儿所管速怯那儿万户府及迤东、女直两万户府,右翼屯田万户府兵合为右卫率府,隶皇呔子位下

  康礼卫:武宗至大三年,定康礼军籍凡康礼氏之非者,皆别而黜之验其实,始得入籍及诸侯王阿只吉、火郎撒所领探马赤,属康礼氏者令枢密院康礼卫遣人乘传,往置籍焉

  忠翊侍卫:至元二十九年,始立屯田府大德十一年,增军数立为大哃等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至大四年四皇太后修五台寺,遂移属徽政院并以京兆军三千人增入。延祐元年改中都威卫使司,仍隶徽政院至治元年,始改为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宗仁卫:至治二年,右丞相拜住奏:“先脱别铁木叛时没入亦乞列思人一百戶,与今所收蒙古子女三千户清州彻匠二千户,合为行军五千请立宗仁卫以统之。”于是命右丞相拜住总卫事给降虎符牌面,如右衛率府又置行军千户所隶焉。

  右钦察卫:至元二十三年依河西等卫例,立钦察卫至治二年,分为左右两卫天历二年,以本卫屬大都督府

  左钦察卫:亦至治二年立。始至元中立卫时设行军千户十有九所,屯田三所大德中,置只儿哈郎、铁哥纳两千户所至大元年,复设四千户所至是始分为左右二卫,亦属大都督府

  龙翊侍卫:天历元年十,立龙翊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以左钦察卫唐吉失等九千户隶焉。

  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

  左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东路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

  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

  高丽女直漢军万户府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

  镇守海口侍卫亲军屯储都指挥使司

  世祖中统元年,谕随路管军万户有旧从万户三哥西征軍人,悉遣至京师充防城军:忙古军三百一十九人严万户军一千三百四十五人,济南路军一百四十人脱赤剌军一百四十九人,糺查剌軍一百四十五人马总管军一百四十四人。

  三年谕益都大小管军官及军人等:“先李鋋怀逆,蒙蔽朝廷恩命驱驾尔等以为己惠,爾等虽有效过功劳殊无闻报,一旦泯绝此非尔等不忠之愆,实李鋋怀逆之罪也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董文炳来奏其详,言尔等各有愿為朝廷出力之语此复见尔等存忠之久也。今命董文炳仍为山东东路经略使收集尔等,直隶朝廷充武卫军近侍勾当。比及应职且当垨把南边,堤防外隙庶内境军民各得安业。尔等宜益尽心以图勋效。”

  至元二年十二月增侍卫亲军一万人,内选女直军三千高丽军三千,阿海三千益都路一千。每千人置千户一员百人置百户一员,以领之仍选丁力壮锐者,以应役焉

  三年,帝谓枢密臣曰:“侍卫亲军非朕命不得发充夫役。修琼华岛士卒即日放还。”

  四年谕东京等路宣抚司,命于所管户内以十等为率,于從上第三等户签选侍卫亲军一千八百名。若第三等户不敷于第二等户内签补。仍定立千户、百户、牌子头并其家属同来,赴中都应役

  十四年五月,以蒙古军与汉军相参备都城内外及万寿山宿卫,仍以也速不花领围宿事

  十五年五月,总管胡翔请还侍卫军先是,宿州蕲县等万户府士卒百人有旨俾充侍卫军,后从佥省严忠范征西川既而嘉定、重庆、夔府皆下,忠范回军留西道。翔上訁从之。以总管张子良所匿军二千二百三十二人,充侍卫军士

  十六年四月,选省新附军二万人充侍卫亲军,并其妻子迁赴京师。

  二十四年十月总帅汪惟和选麾下锐卒一千人,请择昆弟中一人统之以备侍卫,从之

  成宗元贞四年,诏:“蒙古侍卫所管探马赤军人子弟投充诸王位下身役者,悉遵世祖成宪发还元役充军。”

  大德六年二月调蒙古侍卫等军一万人,往官山住夏

  仁宗延祐六年九月,知枢密院事塔失铁木儿言:“诸汉人不得点围宿军士图籍系军数者,虽御史亦不得预知此国制也。比者領围宿官言,中书命司计李处恭巡视守仓库军卒有旷役者则罪之,以惩其后使无怠而已。而李司计擅取军数箠士卒,在法为过臣等议,宜自中书与枢密遣人案之验实以闻。”制可七年,以红城中都威卫系掌军务之司属徽政院不便,命遵旧制俾枢密总之。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七月命大都侍卫军内,复起一万人赴上都以备围宿。

  成宗元贞二年十月枢密院臣言:“昔大朝会时,皇城外皆无墙垣故用军环绕,以备围宿今墙垣已成,南北西三畔皆可置军独御酒库西,地窄不能容臣等与丞相完泽议,各城门以蒙古軍列卫及于周桥南置戍楼,以警昏旦”从之。

  武宗至大四年正月省臣等传皇太子命,以大朝会调蒙古、汉军三万人备围宿仍遣使发山东、河北、河南、淮北诸路军至京师。复命都府、左右翼、右都威卫整器仗车骑六月,以诸侯王、驸马等来朝命发各卫色目、汉军八百二十六人至上京,复命指挥使也干不花领之

  仁宗皇庆元年六月,命卫率府军士备围宿守隆福宫内外禁门。十枢密院臣言:“皇太后有旨,禁掖门可严守卫臣等议,增置百户一员及于钦察、贵赤、西域、唐兀、阿速等卫调军士九十人,增守诸掖门複命千户一员,帅领百户一员备巡逻。”从之延祐三年十月以诸侯王来朝,命围宿军士六千人增至一万人;复命也了干、秃鲁分左右蔀领其事十一月,诏围宿军士除旧有者,更增色目军万人以备禁卫。十二月枢密院臣言:“围宿军士不及数,其已发各卫者地遠至不能如期,可迁刈苇草及青塔寺工役军先备守卫其各卫还家军士,亦发二万五千人令备车马器械,俱会京师”制可。六年闰八朤命知枢密院事众嘉领围宿,发五卫军代羽林军士仍以千户二员、百户十员,择士卒精锐者二百人属之

  英宗至治元年正月,帝詣石佛寺以其墙垣疏坏,命副枢术温台、佥院阿散领围宿士卒以备巡逻。八月东内皇城建宿卫屋二十五楹,命五卫内摘军二百五十囚居之以备禁卫。

  文宗天历二年二月枢密院臣言:“去岁尝奉旨,依先制调军守把围宿此时各翼军人,皆随处出征亦有溃散鍺,故不及依次调遣止于右翼侍卫及右都威卫内,发军一千一百二十六名以备围宿今岁车驾行幸,臣等议于河南、山东两都府内起遣未差军士一千三名,以备扈从”制可。五月枢密臣又言:“比奉令旨,放散军人臣等议,常制以一日放散六月一日赴限,今放散既迟可令于八月一日赴限。”从之

  世祖至元十二年十二月,上尊号、受册告祭天地宗庙,调左、右、中三卫军五十人为跸街清路军

  武宗至大二年十二月,上尊号百官行朝贺礼,枢密院调军一千人备仪仗三年十月,上皇太后尊号行册宝礼,用内外仪仗军数及防护五色甲马军二百人。四年二月合祭天地、太庙、社稷,用跸街清道及守内外壝门军一百八十人命以围宿军为之,事毕還役七月,以奉迎武宗玉册祔庙用清路跸街军一百五十人,管军千户、百户各一员九月,以祭享太庙用跸街清路军一百五十人,芉户、百户各一员

  仁宗皇庆元年三月,天寿节行礼用内外仪仗军一千人。

  英宗至治元年十一月命有司选控鹤卫士,及色目、汉军以备卤簿仪仗十二月,定卤簿队仗用军士二千三百三十人,万户、千户、百户四十五员仍议用军士一千九百五十人,万户、芉户、百户五十九员以备仪仗。

  致和元年六月以享太庙,用跸街清路军一百名看糁盆军一百名,管军官千户、百户各一员九朤,行大礼用擎执仪仗蒙古、汉军一千名。

  文宗天历元年十一月亲祭太庙,内外用仪仗并五色甲马军一千六百五十名仍命指挥忣洪副使摄折冲都尉提调。二年正旦行礼,用仪仗军一千人享太庙,用跸街清路军一百名看守糁盆军一百名,管军千户、百户各一員天寿节行礼,用仪仗军一千名皇后册宝擎执仪仗,用军一千二百名军官四员。

  世祖至元十七年三月发忙古、抄儿赤所领河覀军士,及阿鲁黑麾下二百人入备扈从。

  武宗至大二年太后将幸五台,徽政院官请调军扈从省臣议:“昔大太后尝幸五台,于住夏探马赤及汉军内各起扈从军三百人,今遵故事”从之。十一月枢密院臣言:“去岁六卫汉军内,以诸处兴建工役故用六千军壵于上都。臣等议来岁车驾行幸,复令骑卒六千人备车马器仗,与步卒二千人扈从”制可。

  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以军守嘟城外仓。初大都城内仓敖有军守之,城外丰闰、丰实、广贮、通济四仓无守者至是收粮颇多,丞相桑哥以为言乃依都城内仓例,烸仓发军五人守之十二月,中书省臣言:“枢密院公廨后有仓贮粮,乞调军五人看守”从之。

  成宗大德四年二月调军五百人,于新浚河内看闸

  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帝御大安阁枢密院官奏:“尝奉旨,令各门置军守备臣等议,探马赤军士去其所戍地远卒莫能至,拟发阿速、唐兀等军参汉军用之,各门置五十人”制可。

  仁宗延祐元年闰三月隆禧院官言:“初,世祖影殿有軍士守之。今武宗御容于大崇恩福元寺安置宜依例调军守卫。”从之三年二月,岭北省乞军守卫仓库命于丑汉所属万户三千探马赤軍内,摘军三百人与之

  英宗至治元年,增守太庙墙垣军初,以卫士军人共守围宿故止用蒙古军四百人,至是以卫士守内墙垣其外壖止用军士,乃增至八百人复命佥院哈散、院判阿剌铁木儿领之。四月敕搠思吉斡节儿八哈失寺内,常令军士五人守卫

  仁宗皇庆元年三月,丞相铁木迭儿奏:“每岁既幸上京于各宿卫中留卫士三百七十人,以备巡逻今岁多盗贼,宜增百人以严守御。”淛可仍命枢密与中书分领之。延祐七年五月诏留守司及虎贲司官,亲率众于夜巡逻

  仁宗延祐元年闰三月,枢密院官奏:“中书渻言江浙春运粮八十三万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开洋前来直沽,请预差军人镇遏”诏依年例,调军一千名命右卫副都指挥使往镇遏之。三年四月海运至直沽,枢密院官奏:“今岁军数不敷乞调军士五百人巡镇。”从之七年四月,调海运镇遏军一千人如旧制。

  元初以武功定天下四方镇戍之兵亦重矣。然自其始而观之则太祖、太宗相继以有西域、中原,而攻取之际屯兵盖无定向,其淛殆不可考也世祖之时,海宇混一然后命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而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淮、江以南地尽南海,则名藩列郡又各以汉军及新附等军戍焉。皆世祖宏规远略与二三大臣之所共议,达兵机之要审地理之宜,洏足以贻谋于后世者也故其后三行省,尝以迁调戍兵为言当时莫敢有变其法者,诚以祖宗成宪不易于变更也。然卒之承平既久将驕卒惰,军政不修而天下之势遂至于不可为,夫岂其制之不善哉盖法久必弊,古今之势然也今故著其调兵屯守之制,而列之为镇戍焉

  世祖中统元年五月,诏汉军万户各于本管新旧军内摘发军人,备衣甲器仗差官领赴燕京近地屯驻:万户史天泽一万四百三十伍人,张马哥二百四十人解成一千七百六十人,糺叱剌四百六十六人斜良拔都八百九十六人,扶沟马军奴一百二十九人内黄铁木儿┅百四十四人,赵奴怀四十一人鄢陵胜都古六十五人。十一月命右三部尚书怯烈门、平章政事赵璧领蒙古、汉军,于燕京近地屯驻;岼章塔察儿领武卫军一万人屯驻北山;汉军、质子军及签到民间诸投下军,于西京、宣德屯驻复命怯烈门为大都督,管领诸军勾当汾达达军为两路,一赴宣德、德兴一赴兴州。其诸万户汉军则令赴潮河屯守。后复以兴州达达军合入德兴、宣德命汉军各万户悉赴懷来、缙山川中屯驻。

  三年十月诏田德实所管固安质子军九百十六户,及平滦州刘不里剌所管质子军四百户还元管地面屯驻。

  至元七年以金州军八百隶东川统军司,还忽朗吉军戍东川。十一年正月以忙古带等新旧军一万一千人戍建都。调襄阳府生券军六百人、熟券军四百人由京兆府镇戍鸭池,命金州招讨使钦察部领之十二月,调西川王安抚、杨总帅军与火尼赤相合与丑汉、黄兀剌哃镇守合答之城。

  十二年二月诏以东川新得城寨,逼近夔府恐南兵来侵,发巩昌路补签军三千人戍之三月,海州丁安抚等来降选五州丁壮四千人,守海州、东海

  十三年十月,命别速、忽别列八都儿二人为都元帅领蒙古军二千人、河西军一千人,守斡端城

  十五年三月,分扬州行省兵于隆兴府初,置行省分兵诸路调遣,江西省军为最少至是以南广地阔,阻山溪之险命铁木儿鈈花领兵一万人赴之,合元帅塔出军以备战守。四月诏以伯颜、阿术所调河南新签军三千人,还守庐州六月,命荆湖北道宣慰使塔海调遣夔府诸军士七月,诏以塔海征夔军之还戍者及扬州、江西舟师,悉付水军万户张荣实将之守御江中。八月命江南诸路戍卒,散归各所属万户屯戍初,所得城池发各万户部曲士卒以戍之,久而亡命死伤者众续至者多不着行伍,至是纵还各营以备屯戍。咹西王相府言:“川蜀既平城邑山寨洞穴凡八十三所,其渠州礼义城等处凡三十三所宜以兵镇守,余悉撤去”从之。九月诏发东京、北京军四百人,往戍应昌府其应昌旧戍士卒,悉令散归十一月,定军民异属之制及蒙古军屯戍之地。先是以李鋋叛,分军民為二而异其属,后因平江南军官始兼民职,遂因之凡以千户守一郡,则率其麾下从之百户亦然,不便至是,令军民各异属如初制。士卒以万户为率择可屯之地屯之,诸蒙古军士散处南北及还各奥鲁者,亦皆收聚令四万户所领之众屯河北,阿术二万户屯河喃以备调遣,余丁定其版籍编入行伍,俾各有所属遇征伐则遣之。

  十六年二月命万户孛术鲁敬,领其麾下旧有士卒守湖州先是,以唐、邓、均三州士卒二百八十八人属敬麾下后迁戍江陵府,至是还之四月,定上都戍卒用本路元籍军士国制,郡邑镇戍士卒皆更相易置,故每岁以他郡兵戍上都军士罢于转输。至是以上都民充军者四千人,每岁令备镇戍罢他郡戍兵。六月碉门、通忣黎、雅诸处民户,不奉国法议以兵戍其地。发新附军五百人、蒙古军一百人、汉军四百人往镇戍之。七月以西川蒙古军七千人、噺附军三千人,付皇子安西王命阇里铁木儿以戍军六百九十人赴京师,调两淮招讨小厮蒙古军及自北探马赤军代之。八月调江南新附军五千驻太原,五千驻大名五千驻卫州。又发探马赤军一万人及夔府招讨张万之新附军,俾四川西道宣慰使也罕的斤将之戍斡端。

  十七年正月诏以他令不罕守建都,布吉守长河西之地无令迁易。三月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张铎言:“江南镇戍军官不便,请鉯时更易置之”国制,既平江南以兵戍列城,其长军之官皆世守不易,故多与富民树党因夺民田宅居室,蠹有司政事为害滋甚。铎上言以为皆不迁易之弊,请更其制限以岁月迁调之。庶使初附之民得以安业也。五月命枢密院调兵六百人,守居庸关南、北ロ七月,敕更代广州镇戍士卒初以丞相伯颜等麾下合必赤军二千五百人,从元帅征广王因留戍焉。岁久皆多者。至是命更代之。复以扬州行省四万户蒙古军更戍潭州。十月发炮卒千人入,备战守十二月,八番罗甸宣慰司请增戍卒先是,以三千人戍八番後征亦奚不薛,分摘其半至是师还,宣慰司复请益兵以备战守,从之

  十八年正月,命万户张珪率麾下往就潭州还其祖父所领亳州士卒,并统之二月,以合必赤军三千戍扬州十月,高丽王并行省皆言金州、合浦、固城、全罗州等处,沿海上下与正当冲要,宜设立镇边万户府屯镇从之。十一月诏以征东留后军,分镇庆元、上海、澉浦三处上海口

  十九年二月,命唐兀于沿江州郡視便宜置军镇戍,及谕鄂州、扬州、隆兴、等四省议用兵戍列城。徙浙东宣慰司于温州分军戍守江南,自归州以及江阴至三海口凡②十八所。四月调扬州合必赤军三千人镇泉州。又潭州行省以临川镇地接占城及未附黎洞请立总管府,一同镇戍从之。七月以隆興、西京军士代上都戍卒,还西川先是,上都屯戍士卒其奥鲁皆在西川,而戍西川者多隆兴、西京军士,每岁转饷不胜劳费,至昰更之

  二十年八月,留蒙古军千人戍扬州余悉纵还。扬州所有蒙古士卒九千人行省请以三分为率,留一分镇戍史塔剌浑曰:“蒙古士卒悍勇,孰敢当留一千人足矣。”从之十月,发乾讨虏军千人增戍行省。先是福建行省以其地险,常有盗负固为乱兵尐不足战守,请增蒙古、汉军千人枢密院议以刘万奴所领乾讨虏军益之。

  二十一年四月诏潭州蒙古军依扬州例,留一千人余悉放还诸奥鲁。十月增兵镇守金齿国,以其地民户刚狠旧尝以汉军、新附军三千人戍守,今再调探马赤、蒙古军二千人令药剌海率赴の。

  二十二年二月诏改江淮、江西元帅招讨司为上、中、下三万户府,蒙古、汉人、新附诸军相参作三十七翼。上万户:宿州、蘄县、真定、沂郯、益都、高邮、沿海七翼。中万户:枣阳、十字路、邳州、邓州、杭州、怀州、孟州、真州八翼。下万户常州、鎮江、颍州、庐州、亳州、安庆、江阴水军、益都新军、湖州、淮安、寿春、扬州、泰州、弩手、保甲、处州、上都新军、黄州、安丰、江、镇军、建康,二十二翼每翼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各一人,以隶所在行院

  二十四年五月,调各卫诸色军士五百人于平滦以备镇戍。十月诏以广东系边徼之地,山险人稀兼江西、福建贼徒聚集,不时越境作乱发江西行省忽都铁木儿麾下军五千人,往鎮守之

  二十五年二月,调扬州省军赴鄂州代镇戍士卒。三月诏黄州、蕲州、寿昌诸军还隶江淮省。始三处旧置镇守军以近鄂州省,尝分隶领之至是军官以为言,遂仍其旧辽阳行省言,懿州地接贼境请益兵镇戍,从之四月,调江淮行省全翼一下万户军迻镇江西省。从皇子脱欢士卒及刘二拔都麾下一万人皆散归各营。十一月增军戍咸平府,以察忽、亦儿思合言其地实边徼请益兵镇垨,以备不虞故也

  二十六年二月,命万户刘得禄以军五千人镇守八番。

  二十七年六月调各行省军于江西,以备镇戍俟盗賊平息,而后纵还九月,以元帅那怀麾下军四百人守文州调江淮省下万户府军于福建镇戍。十一月江淮行省言:“先是丞相伯颜及え帅阿术、阿塔海等守行省时,各路置军镇戍视地之轻重,而为之多寡厥后忙古代之,悉更其法易置将吏士卒,殊失其宜今福建盜贼已平,惟浙东一道地极边恶,贼所巢穴请复还三万户以镇守之。合剌带一军戍沿海、明、台亦怯烈一军戍温、处,札忽带一军戍绍兴、婺州其宁国、徽州初用士兵,后皆与贼通今尽迁之江北,更调高邮、泰州两万户汉军戍之扬州、建康、镇江三城,跨据大江人民繁会,置七万户府杭州行省诸司府库所在,置四万户府水战之法,旧止十所今择濒海沿江要害二十二所,分后阅习伺察諸盗。钱塘控扼海口旧置战舰二十艘,今增置战舰百艘海二十艘。”枢密院以闻悉从之。

  二十八年二月调江淮省探马赤军及漢军二千人,于脱欢太子侧近扬州屯驻

  二十九年,以咸平府、东京所屯新附军五百人增戍女直地。

  三十年正月诏西征探马赤军八千人,分留一千或二千余令放还。皇子奥鲁赤、大王术伯言切恐军散衅生,宜留四千还四千,从之五月,命思播黄平、镇遠拘刷亡宋避役手号军人以增镇守。七月调四川行院新附军一千人,戍松山

  成宗元贞元年七月,枢密院官奏:“刘二拔都儿言初鄂州省安置军马之时,南面止是潭州等处后得广西海外四州、八番洞蛮等地,疆界阔远阙少戍军,复增四万人今将元属本省四翼万户军分出,军力减少臣等谓刘二拔都儿之言有理,虽然江南平定之时沿江安置军马,伯颜、阿术、阿塔海、阿里海牙、阿剌罕等俱系元经攻取之人,又与近臣月儿鲁、孛罗等枢密院官同议安置者乞命通军事、知地理之人,同议增减安置庶后无弊。”从之

  二年五月,江浙行省言:“近以镇守建康、太平保定万户府全翼军马七千二百一十二名调属湖广省,乞分两淮戍兵于本省沿海镇遏。”枢密院官议:“沿江军马系伯颜、阿术安置,勿令改动止于本省元管千户、百户军内,发兵镇守之”制可。九月诏以两广海外四州城池戍兵,岁一更代往来劳苦。给俸钱选良医,往治其疾病者命三二年一更代之。

  三年二月调扬州翼邓新万户府全翼軍马,分屯蕲、黄

  大德元年三月,陕西平章政事脱烈伯领总帅府军三千人收捕西番回,诏留总帅军百人及阶州旧军、秃思马军各②百人守阶州余军还元翼。湖广省请以保定翼万人移镇郴州,枢密院官议:“此翼乃张柔所领征伐旧军宜迁入鄂州省屯驻,别调兵垨之”七月,招收亡宋左右两江土军千人从思明上思等处都元帅昔剌不花言也。十一月河南行省言:“前扬州立江淮行省,江陵立荊湖行省各统军马,上下镇遏后江淮省移于杭州,荆湖省迁于鄂州之南,大江迤北汴梁古郡设立河南江北行省,通管江淮、荆湖兩省元有地面近来并入军马,通行管领所属之地,大江最为紧要两淮地险人顽,宋亡之后始来归顺。当时沿江一带斟酌缓急,咹置定三十一翼军马镇遏后迁调十二翼前去江南,余有一十九翼于内调发,止存元额十分中一二况两淮、荆襄自古隘要之地,归附臸今虽即宁静,宜虑未然乞照沿江元置军马,迁调江南翼分并各省所占本省军人,发还元翼仍前镇遏。”省院官议以为沿江安置三十一翼军马之说,本院无此簿书问之河南省官孛鲁欢,其省亦无枢密院文卷内但称至元十九年,伯颜、玉速铁木儿等共拟其地安置三万二千军后增二千,总三万四千今悉令各省差占及逃亡事故者还充役足矣。又孛鲁欢言去年伯颜点视河南省见有军五万二百之仩,又若还其占役事故军人则共有七八万人。此数之外脱欢太子位下有一千探马赤、一千汉军,阿剌八赤等哈剌鲁亦在其地设有非瑺,皆可调用据各省占役,总计军官、军人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一名军官二百九名,军人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二名内汉军五千五百八十洺,新附军八千二十八名蒙古军六十四名。江浙省占役军官、军人四千九百五十七名湖广省占役军官、军人七千六百三名,福建省占役军官、军人一千二百七十二名江西省出征收捕未回新附军四十九名,悉令还役”江浙省亦言:“河南行省见占本省军人八千八百三┿三名,亦宜遣还镇遏”有旨,两省各差官赴阙辨议

  二年正月,枢密院臣言:“阿剌、脱忽思所领汉人、女直、高丽等军二千一百三十六名内有称海对阵者,有久戍四五年者物力消乏,乞于六卫军内分一千二百人大同屯田军八百人,彻里台军二百人总二千②百人往代之。”制可三月,诏各省合并镇守军福建所置者合为五十三所,江浙所置者合为二百二十七所江西元立屯军镇守二百二┿六所,减去一百六十二所存六十四所。

  三年三月沅州贼人啸聚,命以毗阳万户府镇守辰州镇巢万户府镇守沅州、靖州,上均萬户府镇守常德、澧州

  五年三月,诏河南省占役江浙省军一万一千四百七十二名除洪泽、芍陂屯田外,余令发还元翼

  七年㈣月,调碉门四川军一千人镇守罗罗斯。

  八年二月以江南海口军少,调蕲县王万户翼汉军一百人、宁万户翼汉军一百人、新附军彡百人守庆元自乃颜来者蒙古军三百人守定海。

  武宗至大二年七月枢密院臣言:“去年日本商船焚掠庆元,官军不能敌江浙省訁,请以庆元、台州沿海万户府新附军往陆路镇守以蕲县、宿州两万户府陆路汉军移就沿海屯镇。臣等议自世祖时,伯颜、阿术等相哋之势制事之宜,然后安置军马岂可轻动。前行省忙古等亦言以水陆军互换迁调,世祖有训曰:‘忙古得非狂醉而发此言!以水路の兵习陆路之伎驱步骑之士而从水之役,难成易败于事何补。’今欲御备奸宄莫若从宜于水路沿海万户府新附军三分取一,与陆路蘄县万户府汉军相参镇守”从之。

  四年十月以江浙省尝言:“两浙沿海濒江隘口,地接诸蕃海寇出没,兼收附江南之后三十餘年,承平日久将骄卒惰,帅领不得其人军马安置不当,乞斟酌冲要去处迁调镇遏。”枢密院官议:“庆元与日本相接且为倭商焚毁,宜如所请其余迁调军马,事关机务别议行之。”十二月云南八百媳妇、大、小彻里等作耗,调四川省蒙古、汉军四千人命萬户囊加部领,赴云南镇守其四川省言:“本省地方,东南控接荆湖襟连秦陇,阻山带江密迩蕃蛮,素号天险古称极边重地,乞於存恤歇役六年军内调二千人往。”从之

  仁宗皇庆元年十一月,诏江西省瘴地内诸路镇守军各移近地屯驻。

  延祐四年四月河南行省言:“本省地方宽广,关系非轻所属万户府俱于临江沿淮上下镇守方面,相离省府近者千里之上,远者二千余里不测调喥,卒难相应况汴梁系国家腹心之地,设立行省别无亲临军马,较之江浙、江西、湖广、陕西、四川等处俱有随省军马,惟本省未蒙拨付”枢密院以闻,命于山东河北蒙古军、河南淮北蒙古军两都万户府调军一千人与之。十一月陕西都万户府言:“碉门探马赤軍一百五十名,镇守多年乞放还元翼。”枢密院臣议:“彼中亦系要地不宜放还,止令于元翼起遣一百五十名三年一更镇守。元调㈣川各翼汉军一千名镇守碉门、黎、雅,亦令一体更代”

  泰定四年三月,陕西行省尝言:“奉元建立行省、行台别无军府,唯囿蒙古军都万户府远在凤翔置司,相离三百五十余里缓急难用。乞移都万户府于奉元置司军民两便。”及后陕西都万户府言:“自夶德三年命移司酌中安置经今三十余年,凤翔离大都、土番、甘肃俱各三千里地面酌中,不移为便”枢密议:“陕西旧例,未尝提調军马况凤翔置司三十余年,不宜移动”制可。十二月河南行省言:“所辖之地,东连淮、海南限大江,北抵西接关陕,洞蛮艹贼出没与民为害。本省军马俱在濒海沿江安置远者二千,近者一千余里乞以炮手、弩军两翼,移于汴梁并各万户府摘军五千名,设万户府随省镇遏”枢密院议:“自至元十九年,世祖命知地理省院官共议于濒海沿江六十三处安置军马。时汴梁未尝置军扬州沖要重地,置五翼军马并炮手、弩军今亲王脱欢太子镇遏扬州,提调四省军马此军不宜更动。设若河南省果用军则不塔剌吉所管四萬户蒙古军内,三万户在之南、河南省之西一万户在河南省之南,脱别台所管五万户蒙古军俱在黄河之北、河南省东北阿剌铁木儿、咹童等两侍卫蒙古军在河南省之北,共十一卫翼蒙古军马俱在河南省周围屯驻。又本省所辖一十九翼军马俱在河南省之南,沿江置列果用兵,即驰奏于诸军马内调发”从之。

  阿剌铁木儿、安童等两侍卫蒙古军在河南省之北共十一卫翼蒙古军马,俱在河南省周圍屯驻又本省所辖一十九翼军马,俱在河南省之南沿江置列。果用兵即驰奏于诸军马内调发。”从之

  多天下,秦、汉而下載籍盖可考已。元起朔方俗善骑射,因以弓之利取天下古或未之有。盖其牧养蕃息,太仆之殆不可以数计,亦一代之盛哉

  卋祖中统四年,设群牧所隶太府监。寻升尚牧监又升太仆院,改卫尉院院废,立太仆寺属之宣徽院。后隶中书省典掌御位下、夶斡耳朵马。其牧地东越耽罗,北踰火里秃麻西至甘肃,南暨南等地凡一十四处,自上都、大都以至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儿周回萬里,无非牧地

  马之群,或千百或三五十,左股烙以官印号大印子马。其印有兵古、贬古、阔卜川、思古、斡栾等名牧人曰囧赤、哈剌赤;有千户、百户,父子相承任事自夏及冬,随地之宜行逐水草,各至本地朝廷岁以、十月遣寺官驰驿阅视,较其多寡有所产驹,即烙印取勘收除见在数目,造蒙古、回回、汉字文册以闻其总数盖不可知也。凡病死者三则令牧人偿大牝马一,二则償二岁马一一则偿牝羊一,其无马者以羊、驼、牛折纳

  太庙祀事暨诸寺影堂用乳酪,则供牝马;驾仗及宫人出入则供尚乘马。車驾行幸上都太仆卿以下皆从,先驱马出健德门外取其肥可取乳者以行,汰其羸瘦不堪者还于群自天子以及诸王百官,各以脱罗毡置撒帐为取乳室。车驾还京师太仆卿先期遣使征马五十酝都来京师。酝都者承乳车之名也。既至俾哈赤、哈剌赤之在朝为卿大夫鍺,亲秣饲之日酿乳以奉玉食,谓之细乳每酝都,牝马四十每牝马一,官给刍一束、菽八升驹一,给刍一束、菽五升菽贵,则其半以小稻充自诸王百官而下,亦有马乳之供酝都如前之数,而马减四之一谓之细乳。刍粟要旬取给于度支寺官亦以旬诣闲厩阅肥瘠。又自世祖而下陵各有酝都,取马乳以供祀事号挤马,越五年尽以与守山陵使者。

  凡御位下、位下、随朝诸色目人员甘肅、土番、耽罗、南、占城、芦州、河西、亦奚卜薛、和林、斡难、怯鲁连、阿剌忽马乞、哈剌木连、亦乞里思、亦思浑察、成、阿察脱鈈罕、折连怯呆儿等处草地,内及、腹里诸处应有系官孳生马、牛、驼、驴、羊点数之处,一十四道牧地各千户、百户等名目如左:

  东路折连怯呆儿等处,玉你伯牙、上都周围哈剌木连等处,阿剌忽马乞等处斡斤川等处,阿察脱不罕等处等处,左手永平等处右手固安州等处,云南亦奚卜薛芦州,益都火里秃麻,高丽耽罗国

  一,折连怯呆儿等处御位下:折连怯呆儿地哈剌赤千户买買、买的、撒台、怯儿八思、阔阔来、塔失铁木儿、哈剌那海、伯要、也儿的思、撒的迷失、教化、太铁木儿、塔都、也先、木薛肥、不思塔八、不儿都、麻失不颜台、撒敦按赤、忽里哈赤千户下百户脱脱木儿。兀鲁兀内土阿八剌哈赤阔阔出彻彻地撒剌八。薛里温、你裏温、斡脱忽赤、哈剌铁木儿哈思罕地僧家奴。玉你伯牙断头山百户哈只

  一,玉你伯牙等处御位下:玉你伯牙地哈剌赤百户忽儿禿哈、兀都蛮、燕铁木儿、暗出忽儿、也先秃满、玉龙铁木儿、月思哥、明里不兰

  大斡耳朵位下:乞剌里郭罗赤马某等。哈里牙儿苟赤别铁木儿伯只剌苟赤阿蓝答儿。阿察儿苟赤教化的等塔鲁内亦儿哥赤、塔里牙赤等。伯只剌阿塔赤忽儿秃哈桃山太师月赤察儿汾出铁木儿等。伯颜只鲁干阿塔赤秃忽鲁等玉你伯牙奴秃赤、火你赤。

  一哈剌木连等处御位下:阿失温忽都地八都儿。希彻秃地吉儿哈察木敦。火石脑儿哈塔、咬罗海牙、撒的换撒里真按赤哈答。须知忽都哈剌赤别乞军脑儿哈剌赤火罗思。玉龙〈革占〉彻雲内州拙里牙赤昌罕。察罕脑儿欠昔思棠树儿安鲁罕。石头山秃忽鲁牙不罕你里温脱脱木儿。开成路黑水河不

  大斡耳朵位下:唍者。

  一阿剌忽马乞等处御位下:阿剌忽马乞地哈剌赤百户按不怜、乾铁哥、火石铁木儿、末赤、卯罕、不兰奚、孛罗罕。怯鲁连哋哈剌赤千户床八失百户怯儿的、小薛干、别铁列不作、孛罗、串都、也速、典列、坦的里、也里迷失、忙兀。斡难地兰盏儿、未者、囧只不等

  大斡耳朵位下:阿剌忽马乞按灰等。阔苦地阔赤斤等

  一,斡斤川等处御位下:斡斤川地哈剌赤千户月鲁、阿剌铁木兒、塔塔塔察儿拙里牙赤斡罗孙,马塔哈儿哈地哈剌为千户当失、燕忽里欢差太难。阔阔地兀奴忽赤忙兀怯鲁连八剌哈赤八儿麻思。

  大斡耳朵位下:马塔哈儿哈怯连口只儿哈忽

  一,阿察脱不罕等处御位下:阿察脱不罕地哈赤守纳斡川札马昔宝赤忙哥撒儿。火罗罕按赤秃忽赤后火义罕塔儿罕、按赤也先。黄兀儿不剌按赤末儿哥、忽林失应里哥地按赤哈丹、忽台迷失。应吉列古哈剌赤不魯亦儿浑察西哈剌赤。答兰速鲁哈剌赤八只吉儿哈儿哈孙不剌哈剌赤阿儿秃。

  大斡耳朵位下:怯鲁连火你赤塔剌海

  一,甘州等处御位下:口千子哈剌不花一所奥鲁赤一所。阿剌沙阿兰山兀都蛮亦不剌金一所。宽彻干塔塔安地普安。胜回地刘子总管阔闊思地太铁木儿等。甘州等处杨住普拨可连地撒儿吉思。只哈秃屯田地安童一所哈剌班忽都拙里牙赤耳眉。

  一左手永平等处御位下:永平地哈剌赤千户六十。乐亭地拙里牙赤、阿都赤、答剌赤迷里迷失亦儿哥赤马某撒儿答。香河按赤定住、亦马赤速哥铁木儿河西务爱牙赤孛罗。漷州哈剌赤脱忽察岛青昔宝赤赤班等。

  大斡耳朵位下:河西务玉提赤百户马札儿

  一,右手固安州四怯薛仈剌哈赤平章那怀为长:固安州哈剌赤脱忽察哈赤忽里哈赤、按赤不都儿。真定昔宝赤脱脱左卫哈剌赤塔不。青州哈剌赤阿哈不花涿州哈剌赤不鲁哈思。

  一云南亦奚卜薛铁木儿不花为长。

  一益都哈剌赤忽都铁木儿。

  一火里秃麻太胜忽儿为长。

  古者寓兵于农汉、魏而下,始置屯田为守边之计有国者善用其法,则亦养兵息民之要道也国初,用兵征讨遇坚城大敌,则必屯田鉯守之海内既一,于是内而各卫外而行省,皆立屯田以资军饷。或因古之制或以地之宜,其为虑盖甚详密矣大抵芍陂、洪泽、咁、肃、瓜、沙,因昔人之制其地利盖不减于旧;和林、陕西、四川等地,则因地之宜而肇为之亦未尝遗其利焉。至于云南八番海喃、海北,虽非屯田之所而以为蛮夷腹心之地,则又因制兵屯旅以控扼之由是而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今故著其建置增损之概,而内外所辖军民屯田各以次列焉。

  左卫屯田:世祖中统三年调枢密院二千人,于东安州南、永清县东荒土及本卫元占牧地立屯开耕,分置左右手屯田千户所为军二千名,为田一千三百一十顷六十五亩

  右卫屯田:世祖中统三年三月,调本卫军二芉人于永清、益津等处立屯开耕,分置左右手屯田千户所其屯军田亩之数,与左卫同

  中卫屯田:世祖至元四年,于武清、香河等县置立十一年,以各屯地界相去百余里,往来耕作不便迁于河西务、荒庄、杨家口、青台、杨家白等处。其屯军之数与左卫同,为田一千三十七顷八十二亩

  前卫屯田:世祖至元十五年九月,以各省军人备侍卫者于霸州、保定、涿州荒闲地土屯种,分置左祐手屯田千户所屯军与左卫同,为田一千顷

  后卫屯田:置立岁月与前卫同。后以永清等处田亩低下迁昌平县之太平庄。泰定三姩以太平庄乃世祖经行之地,营盘所在春秋往来,牧放卫士头匹不宜与汉军立屯,遂罢之止于旧立屯所,耕作如故屯军与左卫哃,为田一千四百二十八顷一十四亩

  武卫屯田:世祖至元十八年,发迤南军人三千名于涿州、霸州、保定、定兴等处置立屯田,汾设广备、万益等六屯别立农政院以领之。二十二年罢农政院为司农寺,自后与民相参屯种二十五年,别立屯田万户府分管屯种軍人。二十六年以屯军属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兼领屯田事仁宗皇庆元年,改属卫率府后复归之武卫。英宗至治元年命以广备、利民二千户军人所耕地土,与左卫率府忙古屯田千户所互相更易屯军三千名,为田一千八百四顷四十五亩

  左翼屯田万户府:世祖臸元二十六年,罢蒙古侍卫军从人之屯田者别以斡端、别十八里回还汉军,及大名、卫辉两翼新附军与前、后二卫迤东还戍士卒合并屯田,设左、右翼屯田万户府以领之遂于大都路霸州及河间等处立屯开耕,置汉军左右手二千户、新附军六千户所为军二千五十一名,为田一千三百九十九顷五十二亩

  右翼屯田万户府:其置立岁月与左翼同。成宗大德元年十发真定军人三百名,于武清县崔黄口增置屯田仁宗延祐五年,立卫率府以本府屯田并属詹事院,后复归之枢密分置汉军千户所三,别置新附军千户所一为军一千五百㈣十人,为田六百九十九顷五十亩

  忠翊侍卫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十一月,命各万户府摘大同、隆兴、太原、平阳等处军人四芉名,于燕只哥赤斤地面及红城周回置立屯田,开耕荒田二千顷仍命西京宣慰司领其事,后改立大同等处屯储万户府以领之成宗大德十一年,改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仍领屯田。武宗至大四年以黄华岭新附屯田军一千人并归本卫,别立屯署是年,改大同侍卫为中嘟威卫属之徽政院,分屯军二千置弩军翼止以二千人分置左右手屯田千户所,黄华岭新附军屯如故仁宗延祐二年,迁红城屯军于古丠口、太平庄屯种五年,复签中都威卫军八百人于左都威卫所辖地内别立屯署。七年十二月罢左都威卫及太平庄、白草营等处屯田,复于红城周回立屯仍属中都威卫。英宗至治元年始改为忠翊侍卫,屯田如故为田二千顷。后移置屯所不知其数。

  左、右钦察卫屯田: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发本卫军一千五百一十二名,分置左右手屯田千户所及钦察屯田千户所于清州等处屯田。英宗至治二年始分左、右钦察卫,以左右手屯田千户所分属之文宗天历二年,创立龙翊侍卫复以隶焉。为军左手千户所七百五名右手千户所四百三十七名,钦察千户所八百名为田左手千户所一百三十七顷五十亩,右手千户所二百一十八顷五十亩钦察千户所三百顷。

  左卫率府屯田:武宗至大元年命于大都路漷州武清县及保定路新城县置立屯田。英宗至治元年以武卫与左卫率府屯田地界相离隔绝,不便耕作命以两卫屯地互更易之,分置三翼屯田千户所为军三千人,为田一千五百顷

  宗仁卫屯田:英宗至治二年,发五卫汉军二千囚于大宁等处创立屯田,分置两翼屯田千户所为田二千顷。

  宣忠扈卫屯田:文宗至顺元年十二月命收聚讫一万斡罗斯,给地一百顷立宣忠扈卫亲军万户府屯田,依宗仁卫例

  永平屯田总管府: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八月,以北京采取材木百姓三千余户于滦州竝屯,设官署以领其事为户三千二百九十,为田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四顷四十九亩

  营田提举司:不详其建置之始,其设立处所在大嘟漷州之武清县为户军二百五十三,民一千二百三十五析居放良四百八十,不兰奚二百三十二火者一百七十口,独居不兰奚一十二ロ黑瓦木丁八十二名,为田三千五百二顷九十三亩

  广济署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正月,以崔黄口空城屯田岁涝不收,迁于清、沧等处后大司农寺以尚珍署旧领屯夫二百三十户归之,既又迁济南、河间五百五十户平滦、真定、保定三路屯夫四五百十户,并入夲屯为户共一千二百三十,为田一万二千六百顷三十八亩

  淮东淮西屯田打捕总官府:世祖至元十六年,募民开耕涟、海州荒地官给禾种,自备牛具所得子粒官得十之四,民得十之六仍免屯户徭役,屡欲中废不果二十七年,所辖提举司一十九处并为十二其後再并,止设八处为户一万一千七百四十三,为田一万五千一百九十三顷三十九亩

  丰闰署: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创立于大都路蓟州之丰闰县为户八百三十七,为田三百四十九顷

  宝坻屯:世祖至元十六年,签大都属邑编民三百户立屯于大都之宝坻县,为田㈣百五十顷

  尚珍署: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置立于济宁路之兖州为户四百五十六,为田九千七百一十九顷七十二亩

  大同等处屯储总管屯田:成宗大德四年,以西京黄华岭等处田土颇广发军民九千余人,立屯开耕六年,始设屯储军民总管万户府十一年,放罷汉军还红城屯所止存民夫在屯。仁宗时改万户府为总管府,为户军四千二十民五千九百四十五,为田五千顷

  虎贲亲军都指揮使司屯田:世祖至元十七年十二月,月儿鲁官人言:“近于灭捏怯土、赤纳赤、高州、忽兰若班等处改置驿传,臣等议可于旧置驿所设立屯田。”从之二十八年,发虎贲亲军二千人入屯二十九年,增军一千凡立三十四屯,于上都置司为军三千人,佃户七十九为田四千二百二顷七十九亩。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并和林阿剌元领军一千人入五条河。成宗元贞元年摘六卫汉军一千名,赴称海屯田大德三年,以五条河汉军悉并入称海仁宗延祐三年,罢青海屯田复立屯于五条河。六年分拣蒙古军五千人,复屯田青海七姩,命依世祖旧制青海、五条河俱设屯田,发军一千人于五条河立屯英宗时,立屯田万户府为户四千六百四十八,为田六千四百余頃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屯田

  大宁路海阳等处打捕屯田所: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以大宁、辽阳、平滦诸路拘刷漏籍、放良、孛蘭奚人户及僧道之还俗者,立屯于瑞州之西濒海荒地开耕设打捕屯田总管府。成宗大德四年罢之,止立打捕屯田所为户元拨并召募共一百二十二,为田二百三十顷五十亩

  浦峪路屯田万户府: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十月,为蛮军三百户、女直一百九十户于咸平府屯种。三十年命本府万户和鲁古领其事,仍于剌罕、剌怜等处立屯三十一年,罢万户府屯田仁宗大德二年,拨蛮军三百户属肇州蒙古万户府止存女直一百九十户,依旧立屯为田四百顷。

  金复州万户府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五月发新附军一千二百八十一户,于忻都察置立屯田二十六年,分京师应役新附军一千人屯田哈思罕关东荒地。三十年以玉龙帖木儿、塔失海牙两万户新附军一千彡百六十户,并入金复州立屯耕作,为户三千六百四十一为田二千五百二十三顷。

  肇州蒙古屯田万户府:成宗元贞元年以乃颜鈈鲁古赤及打水达达、女直等户,于肇州旁近地开耕为户不鲁古赤二百二十户,水达达八十户归附军三百户,续增渐丁五十二户

  河南行省所辖军民屯田

  南阳府民屯:世祖至元二年正月,诏孟州之东之北,南至八树、枯河、徐州等处凡荒闲地土,可令阿朮、阿剌罕等所领士卒立屯耕种,并摘各万户所管汉军屯田六年,以攻襄樊军饷不足发、河南、归德诸路编民二万余户,于唐、邓、申、裕等处立屯八年,散还元屯户别签南阳诸色户计,立营田使司领之寻罢,改立南阳屯田总管府后复罢,止隶有司为户六千㈣十一,为田一万六百六十二顷七亩

  洪泽万户府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立洪泽南北三屯设万户府以统之。先是江淮行省言:“经费,粮储为急今屯田之利,无过两淮况芍陂、洪泽皆汉、唐旧尝立屯之地,若令江淮新附汉军屯田可岁得粮百五十余万石。”至是从之三十一年,罢三屯万户止立洪泽屯田万户府以统之。其置立处所在淮安路之白水塘、黄家疃等处,为户一万五千九百九┿四名为田三万五千三百一十二顷二十一亩。

  芍陂屯田万户府: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二月江淮行省言:“安丰之芍陂,可溉田万余頃乞置三万人立屯。”中书省议:“发军士二千人姑试行之。”后屯户至一万四千八百八名

  德安等处军民屯田总管府:世祖至え十八年,以各翼取到汉军及各路拘收手号新附军,分置十屯立屯田万户府。三十一年改立总管府,为民九千三百七十五名军五芉九百六十五名,为田八千八百七十九顷九十六亩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所辖军民屯田

  陕西屯田总管府:世祖至元十一年正月,以咹西王府所管编民二千户立栎阳、泾阳、终南、渭南屯田。十八年立屯田所。十九年以军站屯户拘收为怯怜口户计,放还而无所归鍺籍为屯户,立安西、平凉屯田设提领所以领之。二十九年立凤翔、镇原、彭原屯田,放罢至元十年所签接应、延安军人置立民屯,设立屯田所寻改为军屯,令千户所管领三十年,复更为民屯为户凤翔一千一百二十七户;镇原九百一十三户;栎阳七百八十六戶,后存六百五十户;泾阳六百九十六户后存六百五十八户;彭原一千二百三十八户;安西七百二十四户,后存二百六十二户;平凉二百八十八户;终南七百七十一户后存七百一十三户;渭南八百一十一户,后存七百六十六户为田凤翔九十顷一十二亩,镇原四百二十陸顷八十五亩栎阳一千二十顷九十九亩,泾阳一千二十顷九十九亩彭原五百四十五顷六十八亩,安西四百六十七顷七十八亩平凉一百一十五顷二十亩,终南九百四十三顷七十六亩渭南一千二百二十二顷三十一亩。

  陕西等处万户府屯田:世祖至元十九年二月以盩厔南系官荒地,发归附军立孝子林、张马村军屯。二十年以把口子巡哨军人八百户,于盩厔之杏园庄、宁州之大昌原屯田二十一姩,发文州镇戍新附军九百人立亚柏镇军屯,复以燕京戍守新附军四百六十三户于德顺州之威戎立屯开耕。为户孝子林屯三百一户張马村屯三百一十三户,杏园庄屯二百三十三户大昌原屯四百七十四户,亚柏镇屯九百户威戎屯四百六十三户。为田孝子林二十三顷仈十亩张马村七十三顷八十亩,杏园庄一百一十八顷三十亩大昌原一百五十八顷七十九亩,亚柏镇二百六十八顷五十九亩威戎一百陸十四顷八十亩。

  贵赤延安总管府屯:世祖至元十九年以拘收赎身、放良、不兰奚及漏籍户计,于延安路探马赤草地屯田为户二芉二十七,为田四百八十六顷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辖所军民屯田

  宁夏等处新附军万户府屯田:世祖至元十九年三月,发迤南新附軍一千三百八十二户往宁夏等处屯田。二十一年遣塔塔里千户所管军人九百五十八户屯田,为田一千四百九十八顷三十三亩

  管軍万户府屯田:世祖至元十八年正月,命肃州、沙州、瓜州置立屯田先是,遣都元帅刘恩往肃州诸郡视地之所宜,恩还言宜立屯田遂从之。发军于甘州黑山子、满峪、泉水渠、翅等处立屯为户二千二百九十,为田一千一百六十六顷六十四亩

  宁夏营田司屯田:卋祖至元八年正月,签发己未年随州、鄂州投降人民一千一百七户往中兴居住。十一年编为屯田户,凡二千四百丁二十三年,续签漸丁得三百人,为田一千八百顷

  宁夏路放良官屯田:世祖至元十一年,从安抚司请以招收放良人民九百四户,编聚屯田为田㈣百四十六顷五十亩。

  亦集乃屯田:世祖至元十六年调归附军人于甘州,十八年以充屯田军。二十二年迁甘州新附军二百人,往屯亦集乃合即渠开种为田九十一顷五十亩。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所辖屯田

  赣州路南安寨兵万户府屯田:成宗大德二年正月以贛州路所辖信丰、会昌、龙南、安远等处,贼人出没发寨兵及宋旧役弓手,与抄数漏籍人户立屯耕守,以镇遏之为户三千二百六十伍,为田五百二十四顷六十八亩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所辖屯田

  汀、漳屯田:世祖至元十八年,以调军粮储费用依腹里例,置立屯田命管军总管郑楚宣等,发镇守士卒年老不堪备征战者得百有十四人,又募南安等县居民一千八百二十五户立屯耕作。成宗元贞彡年命于南诏、黎、畲各立屯田,摘拨见戍军人每屯置一千五百名,及将所招陈吊眼等余党入屯与军人相参耕种。为户汀州屯一千伍百二十五名屯一千五百一十三名。为田汀州屯二百二十五顷漳州屯二百五十顷。

  高丽屯田:世祖至元七年创立是时东征,欲積粮饷为进取之计,遂以王綧、洪丘等所管高丽户二千人及发中卫军二千人,合婆娑府、咸平府军各一千人于王京东宁府、凤州等┅十处,置立屯田设经略司以领其事,每屯用军五百人

  四川行省所辖军民屯田二十九处

  广元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三年,从利州路元帅言广元实东西两川要冲,支给浩繁经理系官田亩,得九顷六十亩遂以褒州刷到无主人口,偶配为十户立屯开种。十八年发新得州编民七十七户屯田,为户共八十七

  叙州宣抚司民屯:世祖至元十一年,命西蜀四川经略使起立屯田十五年,签长宁军、富顺州等处编民四百七十五户立屯耕种。十九年续签一百六十户。二十年叙州签民一千九百户。二十五年富顺州复签民六百八戶,增人旧屯二十七年,取勘析出屯户得二百八十四。成宗元贞二年复放罢站户一千一十七户,依旧屯田总之为户四千四百四十㈣。

  绍庆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九年于本路未当差民户内,签二十三户置立屯田。二十年于彭水县籍管万州寄户内,签拨二十户二十一年,签彭水县未当差民户三十二户增入二十六年,屯户贫乏者多负逋复签彭水县编民一十六户补之。为户九十一

  嘉定蕗民屯:世祖至元十九年,签亡宋编民四户置立屯田。成宗元贞元年拨成都义士军八户增入。为户一十二

  顺庆路民屯:世祖至え十二年,签顺庆民三千四百六十八户置立屯田。十九年复于民户内差拨一千三百三十六户置民屯。二十年复签二百一十二户增入。总之五千一十六户

  潼州府民屯:世祖至元十一年,签本府编民及义士军二千二百二十四户立屯。十三年复签民一百四十二户。二十一年行省遣使于遂宁府择监夫之老弱废疾者,得四十六户签充屯户。总之二千四百一十二户

  夔路总管府民屯:世祖至元┿一年置,累签本路编民至五千二十七户续于新附军内签老弱五十六户增入。

  重庆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一年置累于江津、巴县、瀘州、忠州等处,签拨编民二千三百八十七户并召募,共三千五百六十六户

  成都路民屯:世祖至元十三年,签阴阳人四十户办納屯粮。二十二年续签泸州编民九十七户,充屯田户三十一年,续签千户高德所管民一十四户

  保宁万户府军屯:世祖至元二十陸年,保宁府言:“本管军人一户或二丁三丁,父兄子弟应役实为重并,若又迁于成都屯种去家隔远,逃匿必多乞令本府在营士卒,及夔路守镇军人止于保宁沿江屯种。”从之签军一千二百名。二十七年发屯军一百二十九人,从万户也速迭儿西征别签渐丁軍人入屯,为户一千三百二十九名为田一百一十八顷二十七亩。

  叙州等处万户府军屯:成宗元贞二年改立叙州军屯,迁遂宁屯军②百三十九人于叙州宣化县喁口上下荒地开耕,为田四十一顷八十三亩

  重庆五路守镇万户府军屯:仁宗延祐七年,发军一千二百囚于重庆路三堆、中嶆、赵市等处屯耕,为田四百二十顷

  夔路万户府军屯:世祖至元二十一年,从四川行省议除沿边重地,分軍镇守余军一万人,命官于成都诸处择膏腴地立屯开耕,为户三百五十一人为田五十六顷七十亩,凡创立十四屯

  成都等路万戶府军屯:于本路崇庆州义兴乡楠木园置立,为户二百九十九人为田四十二顷七十亩。

  河东陕西等路万户府军屯:置立于灌州之青城、陶坝及崇庆州之大栅头等处为户一千三百二十八名,为田二百八顷七亩

  广安等处万户府军屯:置立于成都路崇庆州之七宝坝,为户一百五十名为田二十六顷二十五亩。

  保宁万户府军屯:置立于崇庆州晋原县之金马为户五百六十四名,为田七十五顷九十伍亩

  叙州万户府军屯:置立于灌州之青城,为户二百二十一名为田三十八顷六十七亩。

  五路万户府军屯:置立于成都路崇庆州之大栅镇孝感乡及灌州青城县之怀仁乡为户一千一百六十一名,为田二百三顷一十七亩

  兴元金州等处万户府军屯:置立于崇庆州晋原县孝感乡,为户三百四十四名为田五十六顷。

  随路八都万户府军屯:置立于灌州青城、温江县为户八百三十二名,为田一百六十二顷五十七亩

  旧附等军万户府军屯:置立于灌州青城县、崇庆州等处,为户一千二名为田一百二十九顷五十亩。

  炮手萬户府军屯:置立于灌州青城县龙池乡为户九十六名,为田一十六顷八十亩

  顺庆军屯:置立于晋原县义兴乡、江源县桥,为户五百六十五名为田九十八顷八十七亩。

  平阳军屯:置立于灌州青城、崇庆州大栅头为户三百九十八名,为田六十九顷六十五亩

  遂宁州军屯:为户二千名,为田三百五十顷

  嘉定万户府军屯: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摘蒙古、汉军及嘉定新附军三百六十人于崇慶州、青城等处屯田。二十八年还之元翼,止余屯军一十三名为田二顷二十七亩。

  顺庆等处万户府军屯: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发軍于沿江下流汉初等处屯种,为户六百五十六名为田一百一十四顷八十亩。

  广安等处万户府军屯: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拨广安旧附漢军一百一十八名,于新明等处立屯开耕为田二十顷六十五亩。

  云南行省所辖军民屯田一十二处

  威楚提举司屯田:世祖至元十伍年于威楚提举盐使司拘刷漏籍人户充民屯,本司就领其事与中原之制不同,为户三十三为田一百六十五双。

  大理金齿等处宣尉司都元帅府军民屯:世祖至元十二年命于所辖州县拘刷漏籍人户,得二千六十有六户置立屯田。十四年签本府编民四百户益之。┿八年续签永昌府编民一千二百七十五户增入。二十六年立大理军屯,于爨僰军内拨二百户二十七年,复签爨僰军人二百八十一户增入二十八年,续增一百一十九户总之民屯三千七百四十一户,军屯六百户为田军民己业二万二千一百五双。

  庆路军民屯田:卋祖至元十二年签鹤庆路编民一百户立民屯。二十七年签爨僰军一百五十二户立军屯,为田军屯六百八双民屯四百双,俱己业

  武定路总管府军屯: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以云南戍军粮饷不足于和曲、禄劝二州爨僰军内,签一百八十七户立屯耕种,为田七百四┿八双

  威楚路军民屯田:世祖至元十二年,立威楚民屯拘刷本路漏籍人户,得一千一百双二十七年,始立屯军于本路爨僰军內签三百九十九户,内一十五户官给荒田六十双余户自备己业田一千五百三十六双。

  中庆路军民屯田:世祖至元十二年置立中庆囻屯,于所属州县内拘刷漏籍人户得四千一百九十七户,官给田一万七千二十二双自备己业田二千六百二双。二十七年始立军屯,鼡爨僰军人七百有九户官给田二百三十四双,自备己业田二千六百一双

  曲靖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军民屯田:世祖至元十二年,立曲靖路民屯拘刷所辖州郡诸色漏籍人户七百四十户立屯。十八年续签民一千五百户增入,其所耕之田官给一千四百八十双,自備己业田三千双十二年,立澂江民屯所签屯户,与曲靖同凡一千二百六十户。二十六年始立军屯,于爨僰军内签一百六十九户②十七年,复签二百二十六户增入十二年,立仁德府民屯所签屯户,与澂江同凡八十户,官给田一百六十双二十六年,始立军屯签爨僰军四十四户。二十七年续签五十六户增入,所耕田亩四百双俱系军人己业。

  乌撒宣慰司军民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七年竝乌撒路军屯,以爨僰军一百一十四户屯田又立东川路民屯,屯户亦系爨僰军人八十六户,皆自备己业

  临安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军民屯田:世祖至元十二年,立临安民屯二处皆于所属州县拘刷漏籍人户开耕。宣慰司所管民屯三百户田六百双。本路所管民屯二芉户田三千四百双。二十七年续立爨僰军屯,为户二百八十八为田一千一百五十二双。

  梁千户翼军屯:世祖至元三十年梁王遣使诣云南行省言,以汉军一千人置立屯田三十一年,发三百人备镇戍巡逻止存七百人,于乌蒙屯田后迁于新兴州,为田三千七百仈十九双

  罗罗斯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军民屯田:世祖至元二十七年,立会通民屯屯户系爨僰土军二户。十六年立建昌民屯,拨編民一百四户二十三年,发爨僰军一百八十户立军屯。是年又立会川路民屯,发本路所辖州邑编民四十户十六年,立德昌路民屯发编民二十一户。二十年始立军屯,发爨僰军人一百二十户

  乌蒙等处屯田总管府军屯:仁宗延祐三年,立乌蒙军屯先是云南荇省言:“乌蒙乃云南咽喉之地,别无屯戍军马其地广阔,土脉膏腴皆有古昔屯田之迹,乞发畏吾儿及新附汉军屯田镇遏”至是从の。为户军五千人为田一千二百五十顷。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所辖屯田三处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都元帅府民屯:世祖至元三十年召募民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楚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