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消防唯一的“兵王” 蒙娜丽莎他是谁谁

正在加载更多...“消防兵王”王朝阳带出了技术能手上百名
兵中之王:全省消防系统仅有的3名高级士官之一
&&&&河南省消防总队政委李存安专程来平顶山,到医院看望王朝阳。&&&&全省消防系统仅有的3名五级士官之一,创新发明30多项,入伍17年&&&&□记者李红汛文图&&&&人物名片&&&&姓名:王朝阳身份:平顶山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中队长助理入伍:17年荣誉:公安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消防系统“十大杰出消防卫士”两个一等功、一个二等功、两个三等功事迹:1997年入伍,参加过2000余次抢险救援&&&&“在部队序列里,作为兵头将尾的士官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管理核心的作用,每提升一级士官,都要经过严格考核。”说起消防现役士官选拔规定,平顶山市消防支队政委冀新这样解释。&&&&去年年底,王朝阳被报送公安部消防局五级士官等待审批。成则留,不成只有打起背包向后转。曾是王朝阳带出来的兵,现为特勤中队中队长的陈帅和指导员潘利彬,每天看到老排长还是带着战士该干啥干啥,两人说“排长真自信”。&&&&王朝阳的自信不是凭空得来的:1997年入伍,先后参加过2000余次抢险救援。2008年“5·12”汶川地震,他作为“突击队”队员在一线用双手从废墟中扒出33名遇难者,会同其他支队救出5名生还者;2010年“7·8”凤凰岭矿井爆炸事故救援中,他利用生命探测仪对被困人员进行定位,成功救出17人。&&&&王朝阳也先后获得公安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全国消防系统“十大杰出消防卫士”荣誉称号,以及两个一等功、一个二等功、两个三等功。&&&&王朝阳一直担负素有“尖刀”之称、装备精良的特勤大队消防车辆管理、复杂火场处置及六大类1200余件特种消防器材的技术操作。他先后创新发明了深井救援三脚架放置平台、破拆扳手螺丝快拧、普通水枪原有基础上增加10cm长的管道等30多项。&&&&今年初,王朝阳成为全省消防系统仅有的3名高级士官之一。&&&&传帮之师:带出上百名技术能手成为队伍中坚&&&&“排长从来都毫无保留传授自己的技术。从2004年担任特勤班班长起,10年先后带出技术骨干上百人。”指导员潘利彬告诉记者。&&&&今年先后调往兄弟中队担任中队长助理、战斗班班长的王奇、司旭等,都师从王朝阳,他们不仅掌握了消防车辆装备的操作、维修维护技术,更从王朝阳身上学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优秀品质,在岗位上带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的战士。&&&&10月14日,王朝阳突发脑出血昏倒在车内住院,王奇、司旭等先后来到解放军152医院,含泪请求医院领导一定要治好排长的病。省消防总队政委李存安、总队长亓延军、后勤部长白中初,平顶山市消防支队政委冀新、支队长赵东峰等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请神经外科专家进行会诊。经全力抢救,已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的王朝阳,在手术后昏迷一周苏醒过来,并逐渐康复。&&&&得知王朝阳已从重症监护室到普通病房,特勤中队战士自发组织,每天派两名战士到病房护理。&&&&战士们告诉记者,就想亲自护理老排长,让他的病早点好。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河南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国内首部大型消防题材电视剧《兵王》在郑州杀青
来源:大河网
记者 许会增
移动用户发送HNZB到,订阅河南手机报。早报+晚报,每天一角钱。
杀青仪式现场
杀青仪式现场
杀青仪式现场
杀青仪式现场
嘉宾主持李扬
杀青仪式现场
  相关报道:视频
  大河网讯(记者 许会增)12月9日,国内首部大型消防题材青春励志电视剧《兵王》在郑州隆重举行杀青发布会。该电视剧由公安部消防局监制,由河南省消防总队、北京汇滢电视制作中心联合摄制。在经历3个多月的艰苦拍摄后,《兵王》终于正式杀青,开始进入紧张忙碌的后期剪辑阶段,预计明年8月登陆央视与全国观众见面。
  首部消防题材励志剧
  电视剧《兵王》以河南消防官兵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为原型,根据河南省驻马店市消防支队战士李昆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讲叙了一个性格叛逆的“富二代”新兵在消防部队大熔炉里不断成长蜕变,最终成为“兵王”的传奇故事。
  该剧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示消防官兵战斗生活的长篇电视剧,通过讲述沈笑、王一峰、段远等消防官兵的感人故事,成功塑造了一群真实可信、血肉丰满的消防英雄形象,真实反映了当代消防官兵的励志、成长与奋斗,宣扬了不畏艰险、赴汤蹈火的职业精神,充分展现了公安消防部队长期以来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卫士风采和在灭火战斗、抢险救援中的英雄本色。
  河南省消防总队党委书记、政委李存安表示:“作为和平时期最危险的兵种,消防部队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建国以来,还没有一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反映这样一支队伍。《兵王》不仅是全国首部消防题材青春励志电视剧,更是承载了一支英雄部队的光荣与梦想,和广大消防官兵的希翼与期盼。《兵王》始终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致力于打造一部消防题材影视作品的扛鼎之作,全面展现当代消防部队有血有肉有大爱的崇高形象。”
  塑造当代青年精神偶像
  作为国内首部消防题材青春励志剧,《兵王》以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展现了一群90后消防战士的成长故事,充满时代气息和时尚元素,开创了军旅题材电视剧的新类型。
  《兵王》突破了通常主旋律作品的特征,融合了青春、偶像、励志、情感等当下最为年青人热捧的时尚影视元素,突显人性、人格魅力。跌宕起伏的情节,荡气回肠的感情呈现,加上青春朝气的演员外形,极富性格的人物设计,再有顶级高端的摄像、舞美制作团队,使得该剧不仅具有加倍粘着力,同时也给观众呈现了强烈震撼的视觉效果。
  同时,《兵王》除了立足反映当代消防部队的精神风貌以外,特别对当代社会年轻人的普遍精神状态进行了严肃的反思,把创作的重点放在励志上。将帅气俊朗的青春形象和关怀现实、励志人生的叙事主题相结合,以威武雄壮的红色战车和英俊时尚的消防官兵为偶像,在对那些追求梦想、直面逆境、百折不挠的年轻消防战士的成长叙事中,《兵王》展现出了关注现实、反映现实、干预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
  强大的主创团队
  电视连续剧《兵王》汇聚西安电影制片厂实力派班底联袂打造,该剧导演王明军、编剧谢思兵、摄影指导杨轮、美术设计滕捷、录音师姬长华、灯光设计路永庆。
  在演员阵容上,《兵王》采用了“以点带面,群星闪耀”的“明星战略”。新锐演员郑奇、宋轶、闫庆元、陈健飞等担任主演,实力演员王茜华、杨新鸣、罗京民、李君峰、王砚辉、王往、田小冰等倾情加盟,在剧中分别担任重要角色。
  因在《金婚风雨情》、《傻春》、《野鸽子》等多部热播剧中的出色表演而为广大观众所熟知的新锐演员郑奇,在剧中饰演“富二代”新兵“沈笑”,面对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他不断经历着心灵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蜕变,最终转变为一个侠肝义胆的“兵王”。
  尽管在剧中郑奇是男一号,但他表示:“这是一部群剧,主角就一个,就是消防官兵。”
  演员赴部队封闭集训
  据导演王明军介绍,虽然本剧的许多演员都曾演过军人戏,但是为了能够演实演活消防官兵这群和平年代的“烈火勇士”,开机以前,《兵王》剧组中的每一位男演员均深入到消防特勤部队中,和消防战士们同吃同住、同步训练了接近一个月。
  在消防特勤部队里,体验生活的演员们和普通消防战士一样,站军姿、打水带、翻越障碍、五公里越野跑,每天累得大汗淋漓,不能懈怠,并跟随消防官兵一起出警,深入灭火及抢险救援现场观摩消防官兵的作业流程。到体验生活结束的时候,演员们都被训练成了具有相当专业能力的“消防战士”。他们会用所有器材,会做所有动作,并掌握了消防救援步骤。
  在剧中饰演消防特勤大队长的实力演员李君峰表示:“一个月的封闭式集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消防专业技能,最大的收获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消防战士的精神已经灌输到全体演员的骨髓中,我们身上也开始具有消防战士的血性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拍摄现场令人肃然
  由于消防官兵本身职业的特殊性,总是和死神针锋相对,每每于火海之中出生入死。而取材于消防题材的电视剧《兵王》本着“求实”态度,对每一个场景都严格要求,拍摄现场经常是烟雾弥漫、“险境环生”。
  拍摄过程中,演员们穿着消防服,背负着30公斤重的装备,与真实的消防官兵一样要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在拍摄悬崖救援时,演员们要沿着绳索深入120多米深的悬崖绝壁下,阵阵山风吹来,几乎让人立足不稳。而在拍摄鏖战大火、火海救人等几场戏时,演员们要反复冲入浓烟滚滚、烈焰冲天的火海中,几个镜头下来,演员们全身就被汗水浸透,不停地喘着粗气,浑身上下更是被熏得乌黑。
  主演郑奇戏份最多,强度最大,三个多月来每天连轴转,从精神和体力上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圆满地完成了整部戏的拍摄。郑奇表示:“拍摄过程中,真实感受到了消防官兵的苦与累。与真实的消防官兵相比,拍戏吃的这点苦根本算不了什么。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塑造好消防战士这个角色,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并记住这样一群人。”
  “兵王”的铁血柔情
  《兵王》可谓是一部地地道道的“男人戏”,整部剧众多演员中,只有新锐演员宋轶和另一位女演员两朵花儿。
  曾在新版《红楼梦》、《毛岸英》、《山楂树之恋》中饰演重要角色的新锐演员宋轶在剧中饰演“夏小雨”,与郑奇饰演的“沈笑”有一段坎坷的情感道路。
  宋轶坦言:“当初看剧本的时候就被夏小雨这个人物打动了。夏小雨与沈笑的爱情,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的一段话,‘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读懂了夏小雨,等于读懂了万千军嫂的牺牲和奉献。”
  至于夏小雨与沈笑在剧中究竟将演绎一段怎样纯美的爱情?宋轶表示现在不方便透露,等到电视剧播出的时候答案自然会一一揭晓。
  导演王明军介绍说:“电视剧《兵王》不仅着力刻画消防官兵的阳刚之美,也深入揭示了当代消防官兵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现烈火男儿的铁血柔情。消防官兵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爱人的默默支持,而正是在亲人们的支持下,他们承担着当今世界上危险性最大、要求最高、最不可或缺的工作。”
  震撼的视觉效果
  导演王明军用“精益求精”来形容《兵王》的拍摄,不论是人物设定、场景还原、道具制作等等,《兵王》在制作上坚持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生活。
  据了解,《兵王》中描述的大部分灭火和应急救援案例,均是发生在河南的真实案例。该剧的火戏场面巨大、真实震撼,通过对化工厂爆炸、商场大火、悬崖救援等惊险场面的重现,真实反映了与灾难浴血奋战、不畏艰险的消防战士的自我牺牲精神,具有壮观的可视性。同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直观地为观众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消防知识,以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意识和逃生技能。
  为了真实再现火灾场面,剧组还不惜投入巨资,花费大量时间及人力,搭建了2座实景影棚,按1:1的大小还原火灾现场。这些斥巨资制造的影棚最终在剧中统统被炸毁,将给广大观众带来极具震撼、效果超强的视觉冲击力。
  9日发布会上播放了部分片花,真挚的战友情谊、逼真的火戏场面、英勇的消防官兵令人感动、震撼。
【小调查】:
责任编辑:林辉
大河邦邦网“酷”炼雄心·角逐“兵王” 襄阳支队52名消防官兵极限挑战英雄梦_新华网
“酷”炼雄心·角逐“兵王” 襄阳支队52名消防官兵极限挑战英雄梦
消防官兵开展极限挑战
  7月24日,湖北省襄阳市气温达38摄氏度,局部气温高达40摄氏度。在入夏以来襄阳高温首日,全市消防部队首届“我是兵王”比武竞赛在烈日下拉开序幕,来自襄阳支队13个中队的52名消防官兵展开激烈角逐,挑战负重登烈士塔、徒手攀爬绳索、400米障碍操等七大项目的极限,“酷”炼烈火雄心。最终,来自特勤一中队的直招士官,下士警衔陈开富勇夺“兵王”桂冠,特勤一中队荣获团体第一名。
  火一样的烈日,火一样的激情,在7月24日至7月26日连续3天的时间里,酣畅淋漓的比赛一场接着一场。3000米的赛道上有官兵们洒下的汗水与青春,坚持、再坚持;高耸矗立的烈士塔阶梯中有英雄们留下的坚韧与执着,攀登、再攀登;400米障碍操的场地上,有战士们诠释的速度与激情,冲刺、再冲刺。随着比赛的进行,看着拼尽全力,几欲虚脱的战友,赛场上加油声此起彼伏,“挺住”、“站起来”、“加油,加油”……热血在赛场沸腾,官兵们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参赛精英们咬牙坚持,发出不屈的呐喊,向极限冲击,为兵王而战。
  负重45公斤 攀登高峰不言弃
  24日,全市消防部队“我是兵王”比武竞赛第一个项目,负重登烈士塔开赛。参赛官兵需要身着全套战斗服,手提两盘13公斤重的水带、背负15公斤重的空气呼吸器登顶。下午5点,地表温度高得烫手,一整天的热气都在此时沉积,即便是站在树荫下不动,一分钟就可以大汗淋漓。而参赛战士们背负的所有装备加起来重达45公斤!从烈士塔底部登顶,相当于要爬33层楼的高度。起点线上,参赛官兵们却是精神抖擞,早已全副武装,跃跃待发。随着一声令下,官兵们犹如利剑出鞘,争相登顶。刚开始,参赛官兵还能快速的奔跑,到中间时,多数消防官兵已渐渐失了力气,有的几欲虚脱。一路上,“挺住”,“加油”的助威声此起彼伏,热血在赛场沸腾。尤其是最后时刻,原本摇摇晃晃,步履蹒跚的选手,骤然爆发,发出冲刺的呐喊声,发疯般冲刺登顶。而参赛官兵双脚踩下最后一级台阶的时候,大多已体力透支倒地,助威的战友们快速上前相助。“负重登顶是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尤其是高温天气下,体能消耗大,对人的意志力也是一次锻炼。”市消防支队战训科科长金涛解释说,在实际的灭火救援中,火场的温度更高,无论是在内部灭火还是营救火场被困人员,对消防员的体力都是很大的考验,“所以体能训练应用到火场中,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被困人员,都是安全的保证。”金涛说。
  烈日高温下 体力透支拼耐力
  7月25日,同样的高温,同样的酷暑,消防战士们顶着烈日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中进行400米水带连接、爬绳和3000米跑竞赛。400米水带连接是场团体比赛,每个中队派出4名队员,每人手提、肩扛、牙咬4-5盘近70公斤重的水带,身着全套战斗服、背15公斤的空气呼吸器共同配合完成。水带连接好后,水从终点的出水口喷出,即表示项目完成,用时最少的中队获胜。获得此项目第一名的特勤一中队队长刘春鑫介绍,此项目不仅考验个人的体力、耐力,同样考察了队员之间的配合与默契。“4个人同时出发,但是接水带的点不同,这就意味着扛着水带跑最远的那个人一定是要耐力最好的。”刘春鑫介绍。爬绳比赛中,消防战士要身着橙色救援服,徒手爬上高十五米的麻绳。由于上午刚刚结束了400米水带连接的比赛,在下午的比赛中,一名消防战士因体力不支,悬在半空停滞不前,在场来自各个中队的战友依然哑着嗓子大声为他加油鼓劲,最终这名战士也在众人的鼓舞下成功完赛。
  400米障碍操 襄阳独创练为战
  26日,是本次比武竞赛的最后一天,通过前两天负重登烈士塔、400米水带铺设、3000米跑、爬绳等项目,52名参赛的消防官兵将迎战400米障碍操。当日上午,在襄城汉江大堤上,烈日当空,酷热无比,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连温度计也不幸爆表,参赛的消防官兵却战意正浓。特勤一中队队长助理赵宏介绍,400米障碍操共有10道障碍关卡,是结合襄阳消防的特色项目,也都是平时灭火救援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性项目。首先是要将绳索打成24种不同的结,每个中队4名参赛战士同时出发,在每个人对应的架子上用最短时间打出6个规定的绳结。“在高空、深井、水域等不同环境下,使用绳索救援的方式也不同。”赵宏介绍。随后参赛官兵要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依次翻越3米和2米高的板障,“翻越板障主要适用于救援逃生、紧急疏散的情况下,包括紧接着第四道独木桥这一关卡,也是考虑到过了高墙,会遇到有矮房的情况,主要训练大家的平衡性。”赵宏介绍说,过了高空关卡,紧接着,消防官兵就要通过一个长1米宽1米的“地龙”,“地龙”内设置的上挡板、下挡板和圆形孔洞都需要消防队员具备在狭小空间中通过障碍物的技能。伴随着烈日与激情,参赛官兵更显英姿勃发,助威声浪也一声高过一声,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最为吃力的是背水带项目,一条20多米长的空水带被灌满沙子,足足有两百斤重,参赛队员挥汗如雨,弯腰拖行,每一步都分外沉重。破拆防盗门是一个新增项目,参赛官兵切割机破门进入,然后独立将门后重65公斤的假人,疏散到50米后的垫子上,途中假人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着地。随后就是连接分水器,用两只水枪精准“灭火”。400米障碍操涵盖了体能、技能、智能,将消防救援过程中需要的个人素质与团队配合全部囊括,“在这个过程中,‘破门是最核心的问题,直接涉及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早10秒进去,人获救的可能性就更高。破拆技术不好,耽误了时间,生命就没了。”襄阳市消防支队参谋长徐骏峰说,目前所用的破拆方法都是以施展灭火救援为标准,通过实战,从难从严去设置,这才是比武意义之所在。
  “新兵”问鼎“兵王” 铁军精神代代传
  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我是兵王”比武竞赛于7月27日上午落下帷幕。特勤一中队战士陈开富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个人综合素质第一名的成绩,摘得“兵王”桂冠。陈开富今年23岁,直招士官,去年8月入伍。队长刘春鑫介绍,陈开富刚入伍时成绩并不拔尖,甚至在中队排名中等靠后,这让作为体育专业大专生入伍的陈开富非常不服气,每天在2个3000米跑,1000个仰卧起坐和1000个俯卧撑的基础上给自己加量。陈开富说,现在每个星期都能看到自己明显的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特勤一中队不仅出了一个新晋“兵王”,还有一个入伍20年的“老兵王”赵宏。“我刚分到中队来时就听说过赵班长的事迹,他的各项业务技能都很突出,我也一直视他为偶像。”陈开富说,如今的成绩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兵王”的称号属于每一个在背后默默帮助和支持他的战友。“特勤一中队的训练氛围非常好,老兵与新兵之间的传、帮、带几乎无缝对接。特勤一中队建队以来荣获的所有荣誉都是每一位队员的。虽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们每一任中队主官,每一批战士,为了维护这份大家的荣誉,为了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铁军精神,都会不遗余力,奋勇拼搏。”特勤一中队中队长刘春鑫说。或许正是拥有这样一股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渗入骨髓的铁军精神,特勤一中队在此次比武中以三项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王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