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了吗

最新播报:
中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背景资料:中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卷入,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至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单单是为了灭亡中国,更重要的是想把中国当作北侵苏联、南下太平洋,并进一步对外扩张、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基地”和“跳板”。日本法西斯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也是整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其中,死亡人数达2100万。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中国战场共消灭日军150万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对世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支持作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苏联战场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二战欧洲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从此,苏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从战争初期的失利,到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后转入反攻,再到攻克柏林,苏联军民经历了1418个日日夜夜的残酷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写下了苏联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在1941年至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共有2700万人英勇牺牲,其中军人866.84万人;物质损失按照1941年的价格计算,达6790亿卢布。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深远的影响。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カカロット)
(カカロット)
(カカロット)
(カカロット)
第三方登录:德国人知道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和贡献吗|日军侵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_新浪新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胡德坤所言,中国抗战牵制住日军的大量兵力,制约了日本侵略他国的战略,支援了苏美英等盟国的作战。此外,中国还努力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积极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并由此为自己赢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对于中国的贡献,罗斯福也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不过,战后7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被西方所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德国人知道吗?
  在二战中,德国是法西斯轴心国之首,战后又因为认真反省历史的态度而赢得世界的谅解。德国人知道中国在二战期间的历史与贡献吗?
  就此问题,笔者近日在斯图加特随机访问了两所中学的3名高中毕业班学生、一名在读女大学生和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令人遗憾的是,他们都表示“不知道”。笔者又随机询问了在公司和大学工作的几个德国人,除了多次去过中国的一位教授之外,其他人均表示不了解这段历史。
  在德国“好问题网站”(gutefrage.de)上,笔者倒是发现了几个有关中国和二战历史的提问,但读来让人哭笑不得。例如,一位网友问:“今天在历史课上看到一个资料说,二战中国死亡人数是1000万。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死亡?中国有参加二战吗?我的老师也不知道答案。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另一位网友问:“中国为什么会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因为中国人口很多吗?”还有一位叫马克西米利安的网友问:“我的政治教育书上说,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别的国家都好说,唯有中国我不理解,中国怎么会是二战的战胜国呢?”
  从学生和网友提出的这些问题来看,他们显然不知道中国参加了二战,更别提了解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了。因为缺少相关的社会调查,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德国有多少人不知道中国在二战期间的历史。不过笔者认为,大多数德国人应该是不知道的。
  德国人为什么不知道?
  要回答“德国人为什么不知道”这个问题,需要分析一下德国人历史知识的来源。
  首先看德国中学的历史教育。因为受访者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知道时都说,不记得在学校里学过相关的知识,所以笔者查阅了北威州、黑森州、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等几个州的历史教学大纲或教育标准,发现:二战历史虽然是德国学生必修的知识点,但侧重点是欧洲,而且在内容上偏重于对纳粹政权和种族屠杀的认识和反省,并没有提及中日战争。例如,黑森州历史教学大纲列出学生必修的二战知识点是:希特勒夺权与纳粹集权统治,纳粹的外交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种族灭绝战争与种族屠杀,反对纳粹统治的抗争,反希特勒联盟与摧毁纳粹独裁,对二战的总结与反思。
  德国历史研究者孟钟捷对德国历史教科书的分析也表明,大部分德国历史教科书,要么完全不提中国战场,要么只是寥寥数语带过。笔者翻阅了一些德国中学的历史教材,发现有些教材确实将德国入侵波兰视为二战的开端,将二战的起止时间定为1939年~1945年。这种“欧洲中心主义”的历史认识,致使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和中国抗战的历史均被排除在外。
  当然,也要避免一概而论,因为并非所有德国学生都不学习中国历史。对于那些将历史选为中学毕业考试科目或高级课程的学生,他们的历史课学时和学习的内容会更多一些,这部分学生有可能会选修中国或日本的历史。例如,根据黑森州的历史教学大纲,选修20世纪中国历史的学生会学习以下内容:毛泽东与共产党的崛起,长征,中日战争,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时代的外交政策,文化大革命至毛泽东去世期间的国内发展,邓小平时代的现代化进程,等等。这部分学生应该知道中国在二战期间的历史。可惜的是,这部分学生只占少数。
  另外,研究中国问题的德国学者或大学生,自然也会熟悉那段历史,但他们也是少数。在大多数德国人的历史记忆中,二战开始于日,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是德国。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他,二战其实开始于日,发动战争的是日本,很可能会影响到他对德国历史罪责的认识。
  除了学校的历史教育之外,大众传媒也是国民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德国媒体倒是有一些有关中国和二战的报道(例如德国之声在日的报道“中国在二战中的角色”),也有对南京大屠杀等日本战争暴行的专门报道(如世界报在日的报道“中日之间超乎想象的放纵”)。不过,这样的媒体报道总的来说数量很少,而且并没有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不足以影响德国公众的历史认识。
  责任在谁?
  无论是德国历史教科书对中国战场的遗忘,还是德国公众的不关注,其深层的原因,都是德国及西方对中国在二战中作用的一种低估。德国学者迪特·库恩(Dieter Kuhn)在其专著《中国的二战》(Der zweite Weltkrieg in China)中指出:“在德国人以及德语区历史学者的意识中,与欧洲战场相比,中国的抗战只是一个不重要的边缘事件。”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Rana Mitter)在其专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中也表示:“几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即使在中国被考虑在内的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一个在一场让美国、苏联和英国出尽风头的战争中跑龙套的小演员。”
  让我们暂时停留在米特勾勒的画面中,如果观众不记得一部大戏中的配角或跑龙套的群众演员,责任在谁呢?应该不只在于观众,而更在于编剧、导演甚至演员自己吧?
  尽管大多数德国人不知道中国在二战期间的历史和贡献,但我们却并不能据此责怪德国的历史教育或政治教育存在“缺陷”,因为每个国家都有权利、也都在选择性地记忆对本国而言重要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课时有限,不可能讲述所有国家的历史,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和侧重,亦在情理之中。笔者也不觉得这是德国在蓄意漠视中国。因为在德国出版的《世界史》以及有关中国和二战的各类著作中,均提到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看不出有掩盖历史的政治阴谋。 因此,德国人不知道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责任不在德国人,而可能在我们自己身上。这是一段需要中国自己积极向世界讲述的历史,仅仅依赖国外的历史教育或媒体报道是不够的。我们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
  有必要让德国人知道吗?
  没能让德国人知道中国对二战的贡献,应该是我们的疏忽。因为我们确实有必要让他们知道。
  可能有人认为,德国和西方公众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我们没必要过于在意他们的看法。这种见解笔者不能苟同。中国已是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一举一动都受到世界的关注。如果其他国家的公众不了解中国的那段历史,也就无法理解和支持中国的立场和主张。例如,不了解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暴行,就不理解为何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会激起中国的愤怒,会在东亚引发外交风波。不了解日本政要否认或粉饰侵略战争的态度,就很难理解中国为何在停战70年后仍然对这个历史问题念念不忘。不了解中国抗战的艰辛和苦难,就容易把中国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视为炫耀武力。不了解中国曾忍受西方列强百年凌辱的历史,就不能理解中国为何那么看重国际认可,却又不愿接受西方对中国的指手画脚。
  在中国崛起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能忽视德国及西方民众的看法。他们代表着所在国家的民意,影响甚至决定着其政府的说法和做法。因此,我们有责任向国外公众讲述好中国的历史。只有让他们了解中国的过去,才能让他们摒弃偏见,更好地理解今天的中国。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两岸关系要深化,从思想上、政治上都要再破冰才行。如今的抗战纪念活动和历史问题正可以视作一块试金石。两岸间经济议题推动了不少,政治和军事议题属于“深水区”,一时难以下手,那么从抗战史寻求深入突破口行不行?
如果单纯以票房数据为依据,《百团大战》必将在华语电影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看看那些停留在上世纪的叙事语言,看看红头文件里那句“请各影城(院)用一切手段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再看到同档期几部影片的无奈遭遇,电影工作者和观众都会觉得被羞辱。
看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22次会战,大多数不都是败仗吗?面对几十万日军进攻,除了台儿庄一仗外,各次会战都以失利告终,经过一年多的战略退却丧失了半壁江山。此时,正是靠中共领导的军队深入敌后战场,以游击战拖住了侵华日军的后腿。
什么是谣言,什么性质的谣言才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编造谣言者和传播谣言者的法律责任有何区别,无意传播谣言和故意传播谣言的法律责任同等吗?更重要的是,谁是谣言鉴定师,他们判定谣言的依据是什么?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
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一个绝无仅有的特点,那就是它的发生与发展和世界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联系要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也具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即从局部战争逐步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上述两个特点,产生了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的关系和中国抗战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突然爆发,它是由德国、日本、意大利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挑起的局部侵略战争扩大为一场世界大战的。最先发动局部侵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早在日至7月7日,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了由陆、海、外务三省官员参加的东方会议上就制订了《对华政策纲要》,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方针。该方针的意图十分明确,即首先征服中国,掠夺中国资源,以补充其本国的不足,作为“北进”侵犯苏联,“南进”在太平洋驱逐英美势力,从而称霸世界的基地。当时曾有人问首相田中:“这一方针如引起世界...&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期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用黄定天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都将以各自的方式来纪念这一进步战胜反动、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胜利。本文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性质、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作一简略的回顾与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究竟应以何时为起点?各国史家众说纷纪。目前流行的有欧洲人1939年9月1日德国人侵波兰说;俄国人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全线进攻说;美国人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说;以及我国史学界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说和1937年“芦沟桥”事变说。以上各种说法都并非全无道理,但如果不仅仅站在本民族、本国家的立场来考察问题,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到事物的发展和联系,问题就不难解决。总之,不应当机械地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仅仅限定在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战场或某一天,因为它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是从局部战...&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回顾历史,正确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主力军 中国的抚日战争是我国各族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奴役,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同时又是积极支援配合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中,全国人民救亡图存,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威武不屈、坚忍不拔、以弱抗强,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军事强国日本帝国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苏美一些历史学家和军界、政界人物,都声称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作用。美国史学家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是因为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了两顺原子弹起了决定作用;苏联学者说,苏联肩负着战争的主要重担,并对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起了决...&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北京大学举办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徐勇北京大学1995年度史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5月6-7日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日本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举办。中国大陆与台湾和美、日、韩、俄、罗马尼亚、丹麦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70余篇。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会议主题。罗荣渠教授作了题为"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若干问题的再认识"的主题报告。会议围绕着"二战"中的中国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经验教训、德意日法西斯政权的形式和特点、反法西斯阵线中...&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开始就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整个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毛泽东早在1936年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和世界事务”的谈话中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同时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敌人。挎别是和太平洋有利害关系的各国,即美、英、法、苏等国人民的敌人。日本的大陆政策和海洋政策不仅指向中国,而且也指向这些国家”。同时,揭露和批判了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主义割裂开来的孤立主义观点和利己主义政策,反复阐述了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是在认清日本军国主义是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基础上,把中国战场与世界全局联系起来考虑问题的。事实上,日本田中内阁早在1927年6月间召开“东方会议”后制定的(田中奏折)就公然宣称“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眼中国”。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吞并中国,争霸世界的野心。此后,日本不...&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地位黄光耀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法西斯的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酉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终。世界人民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欧美史学家在谈论这一问题时,往往比较强调西方盟国和苏联的力量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对中国抗战的地位则估计不足,甚至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在苏联和西方盟军的帮助下取得的。诚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确实得到了国际反法酉斯力量的大力支持,但是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抗日战争不仅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取得了最终胜利;而且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战胜德、意法西斯作出了十分重大的历史贡献。中国抗日斗争一开始就是世界性的,并且率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一般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始于1939年9月的德国闪击波兰。然而,世界大战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到全面战争...&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