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人类起源于非洲洲吗

人类都起源自非洲吗?
我的图书馆
人类都起源自非洲吗?
20万年前,人类起源于非洲。6万年前,人类一批一批走出非洲。4万年前,人类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1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农业时代,人口爆炸。这半年读了很多人类迁徙的书,最近也检索了很多汉民族的DNA分析文献,中国人的历史教科书完全忽略了史前迁徙这一段,我写下这篇回答也算是这学期的读书总结吧。与其谈论人类迁徙的具体细节,咱们不如聊聊一些有趣的话题。为什么我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因为我从我们的教科书上只读到了我们3000年的历史,我迫切地想要知道我们究竟是怎么在这大地上繁衍至今的。而我发现其实20万年以来的人类迁徙史已经非常清晰并且已经在国外被广泛接受的时候,我觉得我被愚弄了——教科书里尧舜禹的神话故事在被无限放大,而完全得到佐证的《出非洲记》却`只` 字`不` 提`。本文略长,不过每个话题都标了序号,不感兴趣的知友就可以跳过不感兴趣的小标题。~*~*~*~*~*~*~*~*~*~*~*~*~*~*~*~*~*~*~*~*~*~*~*~*~*~*~*【1】人类起源于非洲吗?【2】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3】这些说法都有没有证据?【4】人种有优劣之分吗?【5】Y染色体与线粒体DNA,亚当与夏娃★★★★★★★【6】如何从现代人的DNA分析上古时代的迁徙? ★★★★★★★【7】澳洲土著以及海上高速公路【8】欧洲人的祖先——夏娃的七个女儿【9】日本人的来源【10】日本和西藏的渊源【11】古人类化石【12】欧亚大陆只是非洲的一个省?【13】黑人为什么这么黑?【14】尼安德特人【15】农民的冲击★★★★★★★【16】汉族的形成★★★★★★★【17】人与人的差距能有多大?【18】中国人的3个超级先祖~*~*~*~*~*~*~*~*~*~*~*~*~*~*~*~*~*~*~*~*~*~*~*~*~*~*~*先回答题主的问题,再聊别的。【1】人类起源于非洲吗?全部都是,非洲人是,欧洲人是,亚洲人是,澳洲土著是,美洲土著也是。有证据吗?有,有铁证,而且是各种各样的铁证。事实上非洲起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生物学领域的学者们已经利用这些方法来研究世界各地人的迁徙历史。我尽量用一个比较好理解的切入点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是非洲起源。现在的DNA分析技术已经很发达,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基本完成。好,那我们分析一下世界各地人的DNA,有一个发现是非洲人的DNA多样性远远大于欧亚人。打个比方,随机抽取两个非洲人,他们的DNA序列10000个中有6个不同,而欧亚人10000个只有1个不同。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在6万年前(为什么是6万年前下面再解释),欧亚人只是非洲人的一小部分,只不过他们跑出去繁衍成了很多很多人占领了很多很多地方。具体的解释在“【11】欧亚大陆只是非洲的一个省?”。除此之外,考古上也有证据,1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只有东非才有。你说北京猿人?但北京猿人根本不是是我们的祖先。上图摘自张振《人类六万年》。把人类的演化画成一棵树,很容易就可以发现,非洲人是树干,欧亚人(非非洲人)只是后来分出的一支小树枝。20万年前,人类起源于非洲。4.1万年前,第一批东亚人和非洲人分离。3.3万年前,欧亚人和非洲人分离。2.1万年前,第二批东亚人和欧亚人分离。当然,这个时间点的估计还并不是完全准确,人类的迁徙也远复杂的多,但完全可以作为参照。下面的图均拍自《人类六万年》,图侵删。可以看看大致的迁徙过程。【2】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不是,完全不是。北京猿人比人类更早走出非洲(70万年前),目前已经发掘的北京猿人化石是70万年前至20万年前。而现代人类5万年前才到达东亚。从化石发掘来看,东亚人类化石的发掘有一个明显的断层——而事实上,早在现代人到来之前,其他古人类早已灭绝。当然,除了化石证据,我们还有更多更科学的证据【3】这些说法都有没有证据?有,有科学的证据。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研究在最近30年有了海量的论文发表在Nature、Science和各种人类学杂志上。~*~*~*~*~*~*~*~*~*~*~*~*~*~*~*~*~*~*~*~*~*~*~*~*~*~*~中国科学家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院士就是领军人物之一。之前曹操墓身份认定就是他们做的。~*~*~*~*~*~*~*~*~*~*~*~*~*~*~*~*~*~*~*~*~*~*~*~*~*~*~【4】人种有优劣之分吗?没有,人种有区别,但绝无优劣。200年前流行的是世界各地起源说,也就是说世界各地的猿类分别独立地进化成人,所以当时的白人说白人比黑人进化更完全,而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而现在所有证据都指向人类只不过在6万年前出非洲,这在进化史上实际上非常非常短暂,根本不足以进化出多么更智能的东西。打种族歧视的脸!打种族歧视的脸!打种族歧视的脸!【5】Y染色体与线粒体DNA,亚当与夏娃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是XX,生育下一代时各拿出一支再组合成一对。因此男性继承了他爹、他爷爷、他太爷爷、他爷爷的爷爷…的Y染色体。线粒体是一种细胞器,人类细胞里平均有个线粒体(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而DNA不仅仅细胞核里才有,每个线粒体里都有线粒体自己的DNA(分子小得多)。但只有女性的线粒体基因能随其卵子遗传给后代,因为精子的线粒体少的可怜并且受精时绝大部分随尾巴一起扔掉了。好,总结一下,男性的Y染色体传承下去,女性的线粒体DNA传承下去。线粒体DNA由于数量多、分子小,因而更容易分析,人类线粒体DNA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而Y染色体的研究稍微晚了十几年。而这两条路线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并且他们得到了非常一致的结果!现代人的线粒体来自于约15万年前的一位女性,这位母系祖先被称为“线粒体夏娃”,也就是我们所有人外婆的外婆的外婆的…的外婆。现代男性的Y染色体都来自于6万年前的以为男性,这位父系先祖被称为“Y染色体亚当”,也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的爷爷。★★★★★★★【6】如何从现代人的DNA分析上古时代的迁徙? ★★★★★★★打个比方。这一部分是本回答最重要的部分,想往下读下去的知友一定要读懂这一段,不清楚的地方请随意提问。~*~*~*~*~*~*~*~*~*~*~*~*~*~*~*~*~*~*~*~*~*~*~*~*~*~*~*20万年前非洲出现了第一个人类部落,这个部落的酋长举着代表部落的一根长杆子,长杆子上面有100个白色的布条。过了几十年,这个部落人口多了,有一部分人要离开去建立另一个部落。这个新部落的酋长复制了这个长杆子,然而复制会有随机的变化,第68个白布条变成了黑色,我们把这个部落记成M68。人类不断迁徙,不断繁衍,于是现在世界上的各个部落都有了自己的五花八门的长杆子。而从长杆子上黑布条的分布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个部落的迁徙的信息。这个长杆子就是我们的DNA,长杆子的每一次复制就是父母亲的生育,长杆子上布条颜色的随机改变就是基因突变。~*~*~*~*~*~*~*~*~*~*~*~*~*~*~*~*~*~*~*~*~*~*~*~*~*~*~*大家都喜欢看图,放几张图。上图里的M168、M89、M122之类的数字代号是Y染色体种类的代号。~*~*~*~*~*~*~*~*~*~*~*~*~*~*~*~*~*~*~*~*~*~*~*~*~*~*~*~M168是绝大多数欧亚人的祖先,所以M168也叫作“欧亚亚当”。~*~*~*~*~*~*~*~*~*~*~*~*~*~*~*~*~*~*~*~*~*~*~*~*~*~*~*~上图是从A到R各种类型的Y染色体,从A到R是根据他们的古老程度(分化出的时间)来编次序的。比如说最古老的A和B(20万年)还在非洲,中国人大部分是O(一万年),算是比较年轻的,而大多数美洲土著Q(1万年)都很年轻。注意两种DNA类型命名方法的对应关系,M130是第130个发现的单倍群,而为了更方便地判断其古老的程度就用C标记(相当古老)。上面的M130就是这里的C,M122就是O,M3就是Q。全世界男性Y染色体分布,从中也能读出人类迁徙的信息哟。一些细节的分析在下面讲。上图是更具体的迁徙路线,看不清不要紧,你只要知道这些都是有根据的Y-DNA的科学的分析结果就够了。【7】澳洲土著以及海上高速公路上图是澳洲土著,很像非洲土著嘛。没错,事实上也是如此。他们是如何从非洲跑到澳洲的?再放一下这张最简单粗暴的图——“海上高速公路”M130也就是C型(途中蓝线标出的那一支),在5万年前沿着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印尼,一路到达了澳洲大陆。(实际上D型与C型基本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路线)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第四纪冰期(始于距今200-300万年前,结束于1—2万年前),大面积冰盖的存在改变了地表水分的分布,当时海平面比现在低100米。也就是说,当时日本四岛连在一起并与朝鲜半岛相连,印尼千岛连在一起并与澳洲大陆相连,而红海最窄的地方只有2公里(可以肉眼看见对面)。上图红色是现在的大陆,绿色是当时海平面较低(100米)时的大陆,橙色即为M130的海上高速公路。人类最早生活在森林(黑猩猩至今还生活在森林),然后是草原,然后是海边。当年的撒哈拉还是绿色的森林,然而气候变化使得其变成沙漠,人类被迫迁徙。聪明的人类发现海岸是个不错的地方,甚至捡拾贝类什么的就能吃饱哎。于是M130愉快地沿着舒服的海滩向前进发。考古证据:东非海边就曾发现古人类的垃圾场(有大量的贝壳和一些人类打磨过的石器),去往澳洲的必经之路斯里兰卡也发掘了大量的旧时代石器——M130(粉红色,C型)5万年前出现在南亚,然后他们沿着海上高速公路飞驰。M130在5万年前沿着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印尼到达了澳洲大陆。有考古证据吗?有。斯里兰卡岛上有4万年前的石窟痕迹,澳大利亚的石窟也在5万年前。然而大部分海滩上的痕迹已经沉入海底,气候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了100m,而海岸线可能变化了几十公里,这使得海岸线上的考古格外困难,然而我们还有我们的办法——分析现代人的DNA。为了证明上面这幅图的正确性,我要放大招了,从之前给出的Y染色体世界地图中抠出下面这张澳洲Y染色体地图————注意图中的粉红色,也就是M130(C型),你会发现澳洲土著中C型的比例如此之高。他们就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探险者。我们仔细读一下这张图,可以得到非常多有趣的信息。首先C型是第一批移民,他们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澳洲大陆。然后4万年前在伊朗出现了K型,他们中的一部分也紧跟着慢慢迁徙到了澳洲。O型是K型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M9→M175),在亚洲东部或者中部,之后O型也开始向东南亚扩散,途中的婆罗洲就有很高的比例。最年轻的M型出现在1万年前,他们也是K型的后裔,M型主要出现在婆罗洲——苏门答腊地区。M型也随着水稻在各个海岛上传播,当时中国和中东的农业正在发生。大约4000年前,水稻技术传播到婆罗洲——苏门答腊地区,然后这里的群体携带着大量的淡水和水稻,航行到太平洋上的各个岛屿并定居下来。咦,好像蒙古人(MO),布里亚特蒙古人(BU),哈萨克斯坦人(KZ)中M130也出奇的高嘛!没错,DNA分析的结果就是如此。可以假想一下,当初蒙古人也是第一批到达东亚的M130,不过后来被汉人赶到更北的地方去了,这一点咱们之后再聊。总之,澳洲土著五万年前出非洲,而且是出非洲并且存活至今的“第一批”。请注意C型是第一批成功的殖民者,实际上除了沿着海上高速公路前进,他们也会停下来向陆地扩散,因此他们也是东亚第一批成功的移民,只不过后来被新的移民O型抢去了地盘。【8】欧洲人的祖先——夏娃的七个女儿97%的欧洲人的血统,全部来自7个母系先祖。这是线粒体DNA的研究结果,由牛津大学教授布莱恩·赛克斯发表。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欧洲人的线粒体DNA都可以归入7个类型,对应几万年前的7个母系先祖。上面是线粒体DNA氏族,下面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从Y染色体类型来看——仔细看上面两张图可以得到非常多的信息。首先第一张图是欧洲的Y染色体类型分布,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仅仅关注E3b、I、J、R1a、R1b这5种类型,因为他们占了绝大多数。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I与J很接近,R1a与R1b更接近,而E3b(YAP矮黑人种的一个分支)很早就跟他们分开了。下图我就画出了这4种(R1a与R1b合并记为R1)的迁徙路线(颜色仍与上图相对应)。R1a(红色)与R1b(黄色):Adam→M168→M89→M9→M45→M207→M173,是占据最大比例的类型,R1出现在3.5万年前。R1a与R1b的分化可以看做是东欧与西欧的分化,这种分化在3万年前。需要注意的是,东欧人的R1a也是印度人的主要成分约35%。这可以算是第一批成功到达欧洲腹地的现代人,注意他们都是从中欧草原过去的,必经之地就是伊朗高原和哈萨克斯坦。这个时候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并不容易通过或者说那边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I(粉红色):Adam→M168→M89→M170,出现于3万年前,也是中东氏族M89的一部分,后来向巴尔干迁移直至扩散到欧洲的中部,在2.1万——2.8万年前,这些群体在欧洲的西部创造了格拉维特文化(Gravettian Culture)。冰河期结束之后,I的后裔在重新殖民欧洲时期担任了重要角色。E3b(亮蓝色):Adam→M168→YAP→M96→M35,2万年前出现在中东。冰河期结束,气候变暖之后,人类从游牧向定居农业转变。8000年前,这个农业团体开始向欧洲扩散。J(绿色):Adam→M168→M89→M304,1.5万年前J诞生于新月沃土,这个地区包括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现在J最高频率的地区包括中东、北非、埃塞俄比亚。在欧洲,J原先只分布在地中海附近,农业出现后人口激增,J开始扩散。【9】日本人的来源那种侮辱性的3000童男童女的说法我就不吐槽了,咱们讲证据是吧。先放上这张图,【8】中提到当年海平面低100米时的日本岛与欧亚大陆相连,本身日本四岛也是相连的,所以当时不存在跨海的问题。M130也就是C型,之前用来分析了澳洲土著的路线,实际上D型和C型一样老,当初C和D基本同时沿着同样的海上高速公路前进。我们再关注上图蓝色路线,你会发现除了去往澳洲大陆,还有像北进发的路线。讲澳洲土著的时候已经提到,第一批到达东亚的移民就是他们——C型和D型。然后我们再将Y染色体类型分布图放大一下,看一下日本(JP,Japan)和西藏(TB,Tibet)。注意一下这张图里的浅黄色,浅黄色的是D型(也称为YAP型,矮黑人种),D型的古老程度(5万年)仅次于非洲人A型B型和澳洲土著的C型,当年他们和C型同时出非洲(5万年)。你会发现日本人和西藏人的D型基因占了几乎一半,而后才有更年轻的、新的移民O型混血其中。C型和D型作为第一批出非洲的探险家,他们在3万年前就到达了日本。之后O型作为更年轻的殖民者,在2000多年前开始也从朝鲜半岛登录到日本岛,开始新一波的混血。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列岛的原始土著绳文人(3万年前到达的C型和D型)和来自东亚大陆的弥生人(2000前到达的O型)混血形成的。在这一点上,Y-DNA的分析结果和日本考古史不谋而合,说服力就更强了。然而日本人现在并不矮,更不黑。说明肤色变浅的速度很快,平均身高随着经济发展也会快速增长。【10】日本和西藏的渊源在上面日本人来源的部分我们发现日本人和西藏人中有非常高的D型(也称为YAP型,矮黑人种)比例,超过了50%。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安达曼群岛,他们D型占了100%。所以说,日本和西藏人群中D型的成分是沿着上图路线迁徙的。但是,如果再将D型仔细划分的话,能够发现日本和西藏分化的也很早,可能在3万年前就在东南亚分道扬镳了。这个图细节很复杂,但是呢,粗略读一下也很容易。我们就把它当成一棵family tree。另外上图里也有一些苗瑶族、傣族、汉族、藏缅族的信息。虽然日本和西藏中都有很高的D型,但是实际上西藏是D1、D3和D*,日本是D2。并且他们分化之后(3万年前)很少再有基因的交流(地理上也隔得很远)。【11】古人类化石首先,世界各地都有古人类化石,但是相当多的都是不是我们的祖先,我们中国人最了解的就是北京猿人,1927年北京猿人刚被发现时中国人格外自豪,因为北京猿人和爪哇直立人在当时是相当古老并且轰动全世界的。然而随着东非以及南部非洲一批批更古的人猿化石出土,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发现于南非),180万年前的能人(发现于塔桑尼亚),还有各种直立人(北京猿人实际上应叫做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的名气也就没那么大了。事实上,几百万年以来就有一批一批的直立人从非洲走向全世界,然而他们中的全部都,注意是全部,灭绝了,除了现代人类这只奇葩。灭绝最晚而且曾经分布而且很有名的尼安德特人呢,三万年前也灭绝了。为什么呢?并不是因为现代人的屠杀(三万年前现代人已经到达欧洲),可能是疾病,更有可能是气候的变化。来自德国、美国、克罗地亚个和芬兰的科学家,利用高通量454测序技术,得到了一个尼安德特个体完整线粒体DNA基因组序列,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而人类自身,也并非一帆风顺,前段时间一篇文献就指出,人类历史上人口最少时甚至只有 200 人,也就是说地球60亿人都只是这200人的后代,可见你我之间,白人黑人之间的联系是多紧密。【12】欧亚大陆只是非洲的一个省?是的,从人种上来说,是的。欧亚人的多样性(从基因上来说),只有非洲的1%。、打个比方,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有100个现代人类愉快地窜这窜那,其中1个人跑出了非洲大陆。然后这1个人繁衍成50亿欧亚人,而另外99个繁衍成10亿非洲人。而我们简单粗暴地把非洲人因为肤色稍深就归成一类——黑人。而实际上我们欧亚人才是占少数的民族,我们是非非洲人。非洲的体育天才很多,臃肿肥胖各种病的人也多。马拉松冠军是丹尼斯·基米托,100m冠军是博尔特。这两个运动有多大区别不用我说了吧?他俩都是黑人,但是他俩像吗?除了皮肤偏黑,但其他地方真的不太像。马赛人平均身高1.9米,桑人平均身高1.5米,他们都生活在非洲。桑人(San)是最古老的人类,他们没那么黑?的确,非洲人本来就没那么黑,桑人似乎跟我们也差不多嘛。总之,黑人的多样性非常丰富。【13】黑人为什么这么黑?首先,非洲人没那么黑。我们对非洲人的印象大概是这样的————然而曾经占绝大多数比例的桑人是这样的————请允许我再一次放上这张图片表达我的敬意,对这个最最古老的民族——桑人。他们是最最接近我们祖先的那一支,尽管他们现在已经被迫从东非迁移到南部非洲的一隅。他们有最最独特的语言,许多发音靠舌尖与口腔唇齿摩擦而成,也可以说,桑人的语言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语言之一。言归正传,20万年前人类生活在非洲的时候,赤道附近紫外线很强,因此皮肤中的黑色素有利于吸收紫外线。但是当人类往北迁徙的时候,问题来了,人体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而维生素D的合成需要晒太阳。黑人奴隶最早被运往北美的时候,黑人女性就容易缺钙而导致盆骨发育不足,最终难产的概率非常高。当然现在人类已经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因此往北迁徙的人类迫切需要肤色变浅,这些都是自然选择、生物适应的结果。鼻形也是如此。生活在热带森林的人,鼻孔一般是宽阔的。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鼻子的温暖湿润空气的功能不很重要。而生活在高纬度的白人有较长而突的鼻子,可以帮助暖化和湿润进入肺部的空气。黄种人的内眦赘皮可能与亚洲中部风沙地带的气候有关;扁平的脸型和半满的脂肪层能够保护脸部不受冻伤。其实肤色变浅的速度非常快,之前在某直播平台看到一个布里亚特蒙古人妹子卡佳身高178CM,49KG,腿长109CM,她长这样子——布里亚特蒙古人有60%的C型基因,与澳洲土著一样!!请问她矮吗?黑吗?从上图可以看出其实肤色只是简单的随纬度分布而已,与人种关系不大。实际上大部分中国人都比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希腊人更白。人类迁徙过程中肤色变化,身高变化都比我们想象的快的多。我们对于非洲人肤色黑的刻板印象也不准确,班图语系群体(3亿人)的确特别黑,我们的黑人印象主要来自他们,然而最早的在非洲人类只是像桑人那般浅浅的棕色而已!【14】尼安德特人先挖个坑【15】农民的冲击先挖个坑★★★★★★★【16】汉族的形成★★★★★★★这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这一部分我是引用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的博士生蔡晓云的博士论文。关于金力教授的权威性可以自行百度。在传统上,对于东亚现代人的起源、迁徙和进化的研究主要依靠考古学、古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证据。但是现在我们又有了非常无敌的武器——染色体谱系。16.1考古学这个5万年的断层还是很支持非洲起源说的。16.2 气候学在过去的240万年历史中,地球上一共经历了17次冰川高峰期。上面所提及的距今4—10万年前的化石断层与当时第四纪冰川期在该地区存在时间大体相符,是的这一时期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地区大量的生物种类难以存活,因而东亚大陆在这一时期大量的生物物种灭绝造成了这种断层。观察近十万年的气温变化,1.7万年之前气温比最近1万年低接近10摄氏度。当时的人类的生存十分困难,而人类的农业也是在1万年前诞生的。16.3 语言学分子人类学研究人类谱系达到一个比较精细的程度时,就会发现对复杂的群体很难找到头绪。然而,语言以其稳定的纹饰标记功能,往往成为区分人群的重要工具。东亚地区的人群主要分属6个语系:南亚语系、苗瑶语系、汉藏语系、侗台语系、南岛语系以及阿尔泰语系。16.4 Y染色体谱系人群的起源虽然涉及到其文化的来源、语言的产生等方方面面人群特征的形成,但最根本的是人自身血缘的来历,这就要依靠遗传学的研究方法。16.5 东亚现代人迁徙路线简介现代人走出非洲后,其中的一支在距今大约6万~1.8万年前,经南亚迁徙至东南亚,然后逐渐北上扩散至东亚大陆,有一部分继续北上经白令海峡迁移到美洲,还有一小部分则沿东南沿海从东南亚向东进入太平洋群岛;在现代人走出非洲后,有研究人员认为在较晚的时期可能有部分中亚人群从西向东迁移并与东亚人群交汇,还有一小部分则沿东北亚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16.6东亚主要Y染色体单倍群的迁徙路线这张图我们在分析日本的时候用到,现在我们再拿出来分析一下。很明显,O型占了汉族人口非常大的比例。但为了得到更加详细的细节,我们需要将O型进行更仔细的划分。O3,O2和O1就是O型的主要的三个分支。C型(M130)前文已经概述过单倍群C在亚洲、大洋洲有着广泛的分布,在欧洲和美洲的频率则较低,在非洲的群体中却完全观察不到。因此C型(M130)应该可以为搜寻走出非洲后人群的迁徙踪迹提供大量的信息。前人的研究认为大约在四万五到五万年前单倍群C借道北线和南线进入东亚。还有人认为中亚的C型(M130)来源于蒙古国的扩张。其他研究进展表明,东南亚人群中的单倍群C具有最高的多样性。该单倍群经由印度次大陆到达东南亚大陆本土,后来又沿着中国大陆本土的海岸线向北扩张,到达西伯利亚,最终朝美洲而去。因此我们可以将C型(M130)的线路概述为:沿着海岸出发,从阿拉伯半岛一伊朗一印度一中南半岛,随后,这批C型(M130)的子孙分为两支系,其中一支系向北进入西伯利亚,并最终进入了北美地区;另一支系向南进入澳大利亚,并扩散到太平洋诸岛。D型(M174)在东亚,几乎所有的YAP样本都属于单倍群D。东亚特有的Y染色体单倍群D型(M174)仅高频分布于西藏、日本和安达曼群岛。安达曼群岛居民中D*的发现,似乎是对走出非洲的“南方沿海路线”的有力支持。新近围绕D型(M174)展开的研究更进一步指出,D型(M174)是东亚地区现代人的极其古老的支系,在南北人群观察到了深度的分化;该研究认为D型(M174)起源于南方,然后在约60,000年前向北方扩散,这一扩散早于东亚其他单倍群的扩散。O1a型(M119)O1a型(M119)在东亚主要分布在侗台和南岛语系人群中,在南方汉族人群中也能观察得到。在地理上,该单倍群多分布于东部沿海。该单倍群在南方非常广泛的分布,并且其频率远远高于北方,同时下游的O1a2型(M110)仅在南方人群中存在,提示着两个谱系可能起源于南方。根据相关研究,O1a型(M119)很可能是两万年前孕育于北部湾一带,因而出现在沿海群体中,随着沿海岸迁徙扩张开来,并且向西的迁徙发生的较为晚近。O2a型(M95)携带M95突变的人群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印度。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也同样是因为M95在南方有非常广泛的分布,以及远远高于北方的频率,再加上其下游的O2a型(M95)仅在南方人群中存在,提示这个谱系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后来有研究通过对单倍群O2a型(M95)的多样性分析发现,南亚语系的分支一印度的蒙达语族群体多样性远远大于东南亚的另一个分支孟高棉语族群体,因此南亚语系群体可能起源于印度。此项研究得出的迁徙路线为:蒙达语地区(6.5万年前)一印度东北(5.7万年前)一东南亚(3万年前)一尼科巴群岛(1.7万年前)。O3型(M122)O3型(M122)在这三大单倍群中是地理分布最广的一个,在东亚人群中占有优势地位,是南方来源族群的普遍类型,平均频率可以达到44.3%。东亚南部的O3型(M122)多样性要高于东亚北部,表明该单倍群很有可能起源于南方;并且在大约两万五到三万年前开始在东亚向北迁徙,这与化石证据相当吻合。在O3型(M122)的下游还有很多关乎东亚人群起源和迁徙的单倍群,比如说O3a3b型(M7)。前者曾被发现在苗瑶族群里分布比较广泛,而在其他人群中非常罕见;并有报道认为O3a3b型(M7)很可能在苗瑶族群的祖先人群中发生,并由该单倍群的数据估计苗瑶族群至少在1一1.7万年前从“汉藏一苗瑶共同祖先”人群中分化并形成统一体。16.7东亚主要Y染色体谱系分布图2006年Genetics Society of America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作者测试了以下地点的Y染色体组成——我们已经知道O型是从东南亚进入中国的,看一下东亚O型的分布——O型占了非常非常大的比例啊~~我们暂且把O型看做是黄种人(不包括蒙古人和日本土著)。黄种人的到来严重冲击了更早到达东亚的蒙古人C型,于是他们被迫向北迁徙(也有可能他们为了猎杀猛犸象自行向北迁徙)——C型在北方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我们暂且把这些人C型和N型看作是蒙古人。这里说明一下N型是1万年前出现在西伯利亚,他的后裔成为乌拉尔语系群体,现在分布在亚洲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南部,N型也是渔猎牧民族,在蒙古人中也占很高比例。虽然蒙古人被迫向北迁徙,但是汉族中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蒙古人的血统。所以简单的说,6万年前非洲开始有现代人一批一批地向外扩散,其中有一批一批的人来到东亚。最早到达的是C型(蒙古人)(四万五到五万年前),之后O型(黄种人)(两万五到三万年前)到达后占据了优势并且逐渐扩大地盘,C型(蒙古人)被迫向北迁徙。当然这个结论非常粗略,我们可以再深入仔细分析来得到更多的结论。【17】人与人的差距能有多大?首先我要强调,地球上60亿人之间的差别真的特别小。人类的基因有50%与香蕉一样,90%与老鼠一样,98%与猩猩一样,0.2%与别人不一样。其实呢,如果只是比较两个人的差别并不太好判断,但是呢如果比较A、B之间的差距和B、C之间的差距,就更容易并且更有意义。打个比方,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距相对于他们对非洲人的差距来说就太小了。先解释一下这张图——1.横轴纵轴是某两个统计量。打个比方,横轴可以是Y染色体某个区域鸟嘌呤的个数,纵轴可以是Y染色体另外一个区域的胞嘧啶的个数;2.图上的点代表不同的人群。点离得越近,说明这两个点在横纵两个维度上都比较接近,说明这两个人群比较接近。好,这样我们可以来仔细读这张图了,我们可以得到非常多的信息——1.日本人和汉族非常接近,图中右上角那一坨都靠在一起;2.印度人跟欧洲人比较接近;3.美国黑人与非洲黑人基因上必定分布在一个区域;4.非洲的点分的比较开,不像汉族聚在一起,说明非洲人的基因多样性远超过汉族和欧洲人;5.墨西哥人多样性也很丰富,不过这是因为他们混血太多,西班牙人、印第安人、非洲人;好,我们把上图局部放大一下——从这张图中就能看出日本人和汉族之间的差异,所以并不能把日本看成中国的一个省哟~~【18】中国人的3个超级先祖先看结论:40%的中国人是3个超级先祖的子孙。这是金力团队里严实博士2014年发表的文章。仔细读一下这张图:1. 这是欧亚Y染色体谱系,就像一个大的family tree,红色数字代表多少千年前;2. “欧亚先祖”在54.1千年前出非洲,C和D是第一批;3. 35.8千年前中东出现F型(M89),这是90%欧亚人的先祖;4. F型中的一部分人留在中东,其余的继续前进,33.0千年前出现K型(M9),即为欧洲和东亚的先祖;5. 24.7千年前O型(M175)在东南亚出现,即为东亚人的先祖;6. 现在40%的中国人可以归入O型的三个分支Oα、Oβ、Oγ中,他们的时间分别为5.4千年前、6.5千年前、6.8千年前。原来汉族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氏族。联系一下人口历史,汉族现在有12亿人口,而3700年前的商朝人口不会超过500万。至于6000年前、7000年前的人口只会更少。虽然汉族现在人口这么庞大,但是汉族中相当大的部分是当年生活在关中平原、山西盆地里的华夏部落的后裔,这一点得到了证实。【19】汉族由北向南的扩张虽然汉族最早是从东南亚走到的中国(由南向北),但是2000多年前的时候汉族的中心在北方,因为当时最重要的农作物小麦抗旱抗寒能力很强,因此人口大多在河南平原、山西盆地、关中平原等地,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水稻的作用越来越大,北方人口由于各种原因也开始向南方迁徙。金力在2004年发表在Nature主刊上的文章就从遗传角度研究了这个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有人觉得汉族由北向南的扩张只是文化的传播,包括汉语的传播;又有人觉得汉族的扩张是人口的扩张,就是说汉人实实在在跑到南方去繁衍后代了。父系方面,南方汉族与北方汉族的Y 染色体单倍群频率分布非常相近;母系方面,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的线粒体单倍群分布非常不同。这表明南方汉族的群体混合过程有很强的性别偏向。说的直白残暴一点,很多扩张和所谓的融合,都是留女不留男。当然我们无法评判这种历史,这也绝不仅仅是汉族才会这样做。不管具体的扩张过程有多血腥残暴,民族的融合仍是必然结果。参考文献: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人类起源于非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