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口少吗,都是藏族人口分布吗

你所不知道的藏族人口 - 简书
你所不知道的藏族人口
“一个文明真正的考验不在于人口的多寡,也不在于城市的大小,更不是粮食的产量--这一切都不是,而是这个国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 "
--爱默生很久以来就对藏族的人口非常感兴趣,因为在我所接触到的主流教育中,没有藏族哪怕是中国任何一个其他少数民族关于人口的介绍,这迫使我主动去寻找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在我已经查阅的文献中并没有一个非常全面的藏族人口的介绍,所以我整合了这些资料,也就有了今天这篇拙作。需要指出的是,这篇文章并不是学术论文,只是向大家介绍你可能非常关心但平常无法接触到的一些信息。如果你想深入研究这个命题,我在文章后为你列了一些相关的论文,如果网上找不到可以在我微博提供的网盘链接里下载。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藏族的人口,“历史上的藏族人口”、“近现代中国境内的藏族人口”和“海外藏族人口”。如果你仅对其中一个方面感兴趣,可以跳读到相应的一个部分。历史上的藏族人口吐蕃王朝于七世纪初崛起,在用武力统一了青藏高原诸羌部后展开了近两个世纪的对外扩张,先后统治过非藏血人数百万。当代的许多中外历史学家和藏学专家曾经对当时一度称雄中亚的吐蕃人口给予过相当的关注和推测,但未曾作系统的探讨。在已发表的书刊中,对历史上各时期藏族人数的提法悬殊都大。许多学者认为在七世纪吐蕃王朝统治下的人约有一千万,到清代雍正时西藏地区只有二百多万,不到一千年人口减少了八百万,到一九五一年解放时西藏地区的人口仅约一百二十万。英国著名藏学家理查森认为十三 世纪蒙古人统一西藏地区时藏族人口不可能超30万。而意大利藏学家奥德佩拉神父则认为十八世纪的藏族人口达3300万。这样悬殊的说法使我们对历史上的藏族人口更加好奇。藏文史料中,吐蕃王朝的缔建大约始于6世纪末,松赞干布的祖父和父亲达布聂赛和囊日论赞,以西藏山南泽当为中心,兼并了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流域的部落,奠定了吐蕃王朝的基础。这一时期的人口我们可以从囊日论赞四处征战时军队的规模进行匡算,《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中提到“亲帅大军万人”说明当时的吐蕃军队规模已经相当浩大,再加上女性和老少弱残的男性人口,总人口肯定超过万人。另外,囊日论赞在征服赤松帮部后,约将4800余户赐给当时征战有功的娘氏、韦氏和嫩氏等家族。之后又将日喀则一带的10万余人全部赐给归附者琼波帮赛。由此我们可大致算出从日喀则到泽当一段的河谷地带约有人口20多万。吐蕃以雅砻和拉萨河为中心向四周扩张,人口逐渐增多,随之走向强盛。七世纪初,吐蕃开始向北讨伐苏毗国,藏史称之为“孙波之战”,公元633年,松赞干布征服羌国苏毗。当时的苏毗号称有3万户15万人,加上原来的吐蕃20余万,是时,吐蕃人口已经接近40万。对苏毗的征战结束后,吐蕃又出兵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东女国以及羊同国,经过数年征战,两国人口尽归吐蕃,此时的吐蕃人口可能已经达到了90至100万人。公元637年,吐蕃开始征讨吐谷浑,占领了青海中部巴颜喀拉山以西约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带有游牧人口12-13万,再加上公元635年一部分不支持唐朝讨伐,退到今新疆于田一带的数万吐谷浑牧民投附吐蕃,吐蕃人口达到了150万人左右。吐蕃慑于唐威,对于吐谷浑一部分地区只采取击而不战的策略,而且这一期间吐蕃忙于招抚和平息内部叛乱,无暇与唐朝针锋相对。文成公主抵达拉萨的翌年(642年),泥婆罗国(今尼泊尔)臣属吐蕃,人口数万也纳入吐蕃无疑。这一时候的吐蕃人口估计增为250万-270万。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卒于拉萨,因其孙年幼,臣相禄东赞摄政,吐蕃驻兵吐谷浑腹地。唐将薛仁贵兵败青海后,未能迁徙的吐谷浑故民陷于吐蕃。吐蕃彻底完成了统一高原的大业,使自己的版图“南至珞与门(今不丹),西至象雄(今阿里),北至霍尔(今新疆疏勒河一带),东至咱敏兴等地”。
大昭寺中的吐蕃武士形象
吐蕃统一青藏高原,逐渐将高原的羌族融合为文化统一的吐蕃民族,这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七世纪中叶开始,展开了近200多年的对外扩张。东侵唐朝,北击突厥,西占大食、波斯,南攻南诏,先后羁役过非羌血人口数百万,这些非羌血的异族人口包括汉族人、古代云南的南诏人、西突厥人、今河西走廊的回鹘人、西域胡人等。七世纪中叶到九世纪中叶,吐蕃奴隶主阶级因对外长年交兵,对内暴戾恣睢,加上宗教僧侣阶级的衅起萧墙, 使吐蕃王朝内外矛盾日趋尖锐,终于在公元 842年因吐蕃内讧,赞普朗达玛被刺身卒,吐蕃王朝瓦解。一时间硝烟四起,西藏各地都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征战部落从外地带来的烈性瘟疫,使许多地方变成了寂无人烟之地,藏族人口曾一度走向衰势,随后人口虽有回升,但自然增长率十分缓慢。十三世纪初,蒙古人统一了藏族地区,将藏族地区归为元朝中央管辖并设立了宣政院。忽必烈先后于1260年、1268年和1287年三次派人在今天的卫藏地区清查人口,以“帐”为单位统计藏族人口,但根据考证,卫藏之外的边缘地区没有在清查之列。元政府在卫藏设立了“十三万户”,并将“十三万户”赐给萨迦领袖八思巴。按照元朝制定的“帐”的标准,卫藏地区“十三万户”应该有78万人,但“十三万人”这种说法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学者通过对蒙古人的一些统计方法做研究后发现,蒙古人清查方式只相当于一次户口的“抽样调查”。况且蒙古人的户口清查只限于局部地区,更不能代表当时的藏族总人口。继十三世纪忽必烈在藏族地区做了部分户口清查后,清政府于雍正至乾隆初(1734年至1736年)举行了较为详细的户口清查,清朝的清查显示西藏境内共222,190户,以每户4.5人计算,当时共有百姓99.98万,再加上僧侣34.12万,共计134万余。由于清朝已经开始在西藏征收赋税,所以这些数据基本可信。除西藏以外,清朝也清查了其他地区的藏族人口。《卫藏通志》中记载“西宁管辖四十族”藏族人口21.67万。康北和康南由于特殊原因没有找到数据,但根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西康人口100万来推算,清代康巴地区起码有60万至70万人口,再加上云南迪庆的5-6万藏民,甘南的15万左右藏民,清朝藏族人口应在260万到270万。由于古人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和统计技术的缺乏,无论是鼎盛时期的吐蕃王朝时期,还是之后历代历朝兴衰,我们都得不到精确的人口统计数据,但学者仍然乐此不疲地翻阅史料去寻找支离破碎的人口信息甚至大胆进行推测,这都提醒我们,人口的研究是我们探索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环。近代以来的藏族人口不同于古代对于人口模糊的了解,随着统计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藏族人口数量的了解也越来越清晰,但所有的统计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近代藏族人口的统计有因客观原因而造成局限性,也有因主观的目的(尤其是政治目的)而故意歪曲的。1928年, 民国内政部统计报告估计藏族人口为392201 , 1929年又估计为5234395人。一年之间 , 估计数字相差如此悬殊,这不禁让我们对民国内政部的统计数据产生怀疑。
有关藏族人口的估计数字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自清初至解放前的一段时间,藏族人口是持续下降的。理由可大致归结为:1,性病的流行使部分人丧失了生育的能力。2,一妻多夫制减少了家庭和孩子的数量。3,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使藏族很难维持大量的人口。4,宗教的影响,大量男子(僧人)不结婚。(知网上有众多研究关于这时期藏族人口持续下降的论文)1953年中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限,西藏和昌都两地区的藏族人口是估算的。根据这次普查显示,中国的藏族人口总计为271.3万,其中西藏地区(昌都除外)约为100万,后来常讲的“百万农奴”来源于此。1965年的人口普查显示,藏族人口为2501174人,其中西藏自治区(包括昌都)仍然只有估测数字,与1953年相比人口减少了27万,其主要有两个原因:1,6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这一时期全国的人口是呈下降趋势的,藏族地区人口也受到了影响。2,两次人口普查时西藏并没建立户籍制度,人口都是估算出来的,存在一定的误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境内的藏族人口已经达到387万,其中西藏(包括昌都)的人口为1786544人。第三次人口普查开始已经向我们展现了非常全面的数据,例如下面这张图就是1982年人口普查数据的人口密度图,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拉萨及甘肃临潭县的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50人外,整个藏族地区的人口密度都在5人以下。直到今天,藏族地区仍然是我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区域。
我国藏族居住地区的人口密度(1982年)
1990年和2000年的两次人口普查中国境内的藏族人口分别为4573072人和5416021人,到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中国境内的藏族人口总数已经达到6282187人。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第一位是壮族,人口数量为人,占总人口比1.2700%。藏族排第八位,占比0.4713%。
藏族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男左女右)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藏族的男性人口为3155625人,女性人口为3126562,性别比例略有失调。藏族人口呈增长型态势(如上图),5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偏小。不同于其他众多少数民族的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在基本进入的60岁开始,藏族人口从50岁开始就出现了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有待完善。0-20岁人口随着年龄的减小占总人口比例的减小说明20年以来藏族人口的生育率也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许多人排外的心理愈来愈强烈,他们抱怨越来越多的外族人开始迁入藏区。实际上藏区(至少是西藏)是外族迁入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可能因为迁入的外族人口大部分生活城市,所以给了许多人整体上迁入较多的错觉。1959年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99.1%,到了2005年,这一比重下降到93.5%,我们可以将这一数据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比较,1949年,新疆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93.3%,到2005年时却降到了60.4%。海外藏族人口海外的藏人社会研究是目前藏学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国内许多藏族人想要了解但因客观原因无法了解到的。我们谈论在海外的藏族人口时会因心理预期而夸大人口数量,实际上生活在海外的藏族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数量庞大。根据国外的统计数据,09年中国藏区以外的藏族总人口为127935人,其中印度94203人,尼泊尔13514人,不丹1298人,散居在南亚以外地区的人口为18920人。实际上早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藏族就开始在印度大吉岭、噶伦堡、拉达克等地定居,这部分藏族人逐渐被印度社会接纳,成为了当地的少数民族。藏族人口的一次最大规模外迁发生在1959年之后的几年,一些藏人随达赖喇嘛辗转至印度及尼泊尔、不丹等国。这些藏人一部分居住在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和博卡拉,印度的德里、马苏里和达兰萨拉等地区,还有一部分定居在西方民间组织帮助建立的农业和手工业定居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为59年出走的藏族人建立的屯垦区已经达到52个,分布在与中国接壤的南亚喜马拉雅诸国。与我们许多人想象的不同,59年出走的藏族人也就是第一代在海外的藏族人并没有过着悠闲舒适的田园生活,他们以难民的身份来到陌生的国度,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基本断裂了,很难适应西藏以外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尤其是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在尼泊尔和印度政府的援助下,这批藏人逐渐开始发展生产定居下来。到09年,由于价值观念的转变、知识水平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全球经济的带动,这批藏人的从业情况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转变的人数逐渐增多,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现在仅有8.1%的人仍然以农业为生。目前,南亚国家以外的海外藏族人主要生活在美国、加拿大、瑞士、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瑞士和英国是欧洲接纳藏族人最多的国家。在欧洲之外,美国和加拿大则逐渐接纳了更多的藏人。据统计,1998年移居南亚国家以外的海外藏人为12153人。到2009年达18920人。1998年到2009年有超过9000人迁移到了西方国家,主要原因是许多国家都放松了藏人移居的限制条件。藏人喜欢定居在北美的大城市,如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加拿大的温哥华等。目前海外藏族人最多的城市分别是多伦多(3500人左右)和纽约(3000人左右)。现在,全世界的藏族人数量在640万以上,其中约98%生活在中国境内,只有不到2%的人散居于世界各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由于相同的宗教信仰与语言文字,相对较少的人口以及特殊的政治环境,许多人都拥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当然我们的目光不能只囿于人口这个数据上,想要深刻了解这个民族,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研究。参考文献:《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蔡果兰 徐世英《藏族人口史考略》 王可《解放以来我国藏族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地理分布》马戎 潘乃谷《喇嘛教与藏族人口》王瑞玉《西藏人口的变迁与特征》央宗 索朗仁青《中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活适应性研究》马胜春《国外藏人近况探析》游祥飞藏族人口占西藏总人口九成以上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潘莹):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白玛赤林19日表示,西藏自治区目前有总人口300多万,其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白玛赤林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说,目前西藏总人口已从1959年的114万增长到300多万,其中90%以上是藏族,汉族约占8%,回族、门巴、珞巴族等少数民族约占1%。他表示,西藏一直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方针,发展成果由各族民众共享。
  他还表示,西藏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目前西藏自治区各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4%以上。&
相关新闻v&& 16:21:20v&& 14:47:28v&& 10:24:16v&& 10:20:53
•&?•&?•&
NEWS 猜猜看
新闻辩论会西藏人口民族概况
发布: 20:57
从7世纪到18世纪,由于天灾频仍,疫病不断,医疗条件差,加之占人口相当比例的僧尼不从事人口生产,西藏的人口长期处于负增长,甚至持续锐减。而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200年间,由于农奴制的残酷剥削压迫,西藏地区人口又骤降了约80万。
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口,尤其是藏族人口进入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自1956年以来,西藏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6年末,西藏总人口为281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以上。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的114.09万人相比,人口增加166.9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11.7&。人口平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了现在的67岁。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17.55万人,比上年净增加5.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1.77万人,占总人口的25.75%;乡村人口235.78万人,占总人口的74.25%。人口出生率为15.76&,死亡率为5.21&,自然增长率为10.55&。
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542633人,占51.38%;女性人口为1459533人,占48.6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67上升为105.69。
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31683人,占24.37%;15~64岁人口为2117576人,占70.53%;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2907人,占5.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82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4个百分点。
全区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16533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3102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85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847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282人上升为5507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3548人上升为 4364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6343人上升为1285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0441人上升为36589人。
地区 & & & & & & 数量(人)
拉萨市 & & & & 559423
昌都市 & & & & 657505
山南市 & & & & 328990
日喀则市 & & 703292
那曲地区 & & 462382
阿里地区 & & 95465
林芝市 & & & & 195109
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日零时,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汉族人口为245263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其中: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1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28922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923人,汉族人口增加86693人。
热门文章排行西藏全国人口最少:262万
- - - - 新闻- 体育- 财经- 汽车- 房产- IT- 游戏- 生活- 健康- 女人- 旅游- 教育- 求职- - -
搜狐短信强档推荐
国内版最新消息
本版新闻搜索
西藏全国人口最少:262万
日12:22 新快报
  根据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第二号公报显示,祖国大陆人口最少的省份为:西藏自治区,262万人;青海省,518万人;宁夏回族自治区,562万人;海南省,787万人。
  而四大直辖市人口数首次全部超过1000万,分别为:重庆市,3090万人;上海市,1674万人;北京市,1382万人;天津市,1001万人。
  又讯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有现役军人250万人,比1990年减少近70万人。
  1990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有现役军人3199100人
(04/03 11:38)
(04/03 11:13)
(04/03 09:38)
(04/02 20:48)
(04/02 12:01)
(03/30 10:14)
(03/29 22:56)
(03/29 14:10)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西藏常住人口突破300万 藏族人口占90.48%_社会频道_新华网
西藏常住人口突破300万 藏族人口占90.48%
日 15:51:18
【字号 】【】【】【】
新华网拉萨5月4日电(记者 胡星)西藏自治区统计局日前公布了西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数据显示,西藏常住人口为3002166,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0年间西藏常住人口共增加385837,增长14.75%,年平均增长率为1.39%。其中,全区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670835户,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4.23,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5减少0.52。
在全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占90.48%,10年增加了289221;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占1.35%,汉族人口为245263,占8.17%。
数据显示,10年间西藏受教育程度有了大幅提高。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282人上升为5507人;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由9891人上升为1721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0441人上升为36589人。
在常住人口地区分布中,日喀则地区以703292人占据人口总数第一位,其次分别为昌都地区、拉萨市、那曲地区、山南地区、林芝地区和阿里地区。
) 【字号 】【】【】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海藏族人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