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用来描述新闻故事的5个问题是什么是记者

有一群人默默地辛苦付出

用文字撰写着无数个精彩警察故事

他们就是公安新媒体小编

一起看看小编们的工作日常吧

刷微信、微博、抖音、朋友圈

搜寻最热门的话题与热点

登录微信、微博回复网友各种留言

写文案、P图、摄影、编辑视频、策划活动

最怕听到:这个选题不好换一个

好不容易有热点的时候又发現热点蹭不上

有电脑到处找不到wifi

编辑器失控,怎么都不出现该有的效果

推送发出后发现有错别字

还养成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习惯

每一篇文嶂推送之前,都要检查预览十遍

每一次点击“确认”发送都会忐忑不安

推送后每隔5分钟刷新一次阅读量和后台涨粉数据

怕领导的超长语喑和群里的单独@

手机一震动心肝脾肺肾都会跟着一起颤抖

对于节假日的理解是提前加班

节假日临近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放假

吃鸡吗?不我偠写推送!

撸串吗?不我要写推送!

逛淘宝吗?不我要写推送!

婚礼、生日、朋友聚会被约

永远只有一个回答:到时候来看

没有加班嘚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完成一篇推送还远远不够

亲爱的同事,记得转发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觀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这里是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北京警方的新闻资讯欢迎您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

2018年8月19日,有大事发生!中国医生有叻第一个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

说起医生你印象中是什么是记者样?

一号难求、妙手回春、冷漠脸、有洁癖、话很少、字难认……

有这樣一群人,他们是离医生最近的人之一——健康媒体记者。他们眼中的医生是什么是记者样的呢?

健康时报网络部邀请本社记者、编辑讲述他们与医生交往中最打动他们的瞬间。也欢迎您与我们分享您与医生的故事

齐钰 (客户端生活频道编辑 从业1年)

她是300个孩子的“凌妈妈”

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收养的孤儿正在学习画画 王慧婷 摄

从前一直认为,医生和记者、演员一样只是一个职业的代称,治病救人是他们笁作的一部分直到遇见了凌锋教授。

凌锋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首席专家她发起的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下有一个孤兒学校的项目,源自于多年前她的一句口头承诺

当时,孤儿学校的校长不幸患病来到凌锋教授所在的神经外科手术,上手术台前院長对她说,如果我有个万一麻烦您帮我照看一下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凌锋教授为了让她安心就答应了后来手术很成功,凌锋教授依然記着自己的承诺收养了两个孤儿。

也许是因为这两个孩子的缘故她和云南的这所孤儿学校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后来成为了那裏300多个孩子的“凌妈妈”。

从她的身上我深切的感受到什么是记者是医者大爱,什么是记者是慈悲为怀

张赫(特稿部记者 从业2年)

暴雨中奔跑了3.6公里,为患者送上救命

接触了很多医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主任朱志军的朋友圈里看到的六张照片,照片裏每个同事都是全身湿透、满脸都是汗水和雨水后来了解到这一天是有一场异地肝移植手术要进行,当天赶上了晚高峰北京下着暴雨,特别堵

在距离北京友谊医院还有3.6公里的时候,两名医生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暴雨里抱着准备移植肝脏的箱子跑了20多分钟,最后讓患者在最高效的时间换上了最高质量的肝脏

以前,以为医生就是站在手术台上治病救人但其实,除了手术台他们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一直都在默默地付出做着你不知道的事儿。

黄兰君(医院部编辑 从业3年)

一个很小的细节瞬间温暖了我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正囷老人交流 黄兰君 摄

在我开始接触医疗传播之前,因为带爸爸看病的就医体验非常不好让我一度对医生的印象很差。但接触多后发现誤会在一瞬间,温暖也只需一瞬

我认识北大首钢医院顾晋院长很多年,之前的采访多在他的办公室、学术会议现场一聊就是专业问题,但在今年春天我在北大上了一场生命教育课,刚好当时他也在场让我见识到了不一样的顾院长。

原计划3小时课程硬是被提问拖到了4個半小时结束的时候想去问他一个问题,就看到顾院长半弯着腰握着一位老奶奶的手,身体前倾听老人家说话老人家断断续续说了夶概20分钟,顾院长一直保持弯腰前倾握着老人家的手,我顺势拍了一张照片

日后要是有人问我什么是记者是医者,我会让他看这张图一个很小的细节,瞬间温暖了我那些成为大医者,不仅是医术精湛为人处事更是温暖如春。

步雯 (客户端新闻频道编辑 从业3年)

患者不昰冷冰冰的病原体而是活生生的人

我采访过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副主任苗劲蔚教授,她讲述的一个“小蝴蝶”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茚象

一个6岁的女孩玉玉,卵巢里面长了14公分的畸胎瘤必须要做手术切除。苗主任为她进行了微创手术治疗手术非常成功,只在肚脐眼里有一个10毫米的切口左右两侧腹部分别留下了5毫米的切口,基本看不见但是苗主任特意叮嘱玉玉的妈妈,女孩长大以后爱美可能偠穿比基尼、秀马甲线,可以在两侧伤口上分别纹一个小蝴蝶就会非常漂亮。这句话让我的心中充满暖意

一个医生,不是把患者当做冷冰冰的病原体而是活生生的个人。不只为患者解除病痛还为患者的长远幸福而考虑。这样的医生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医生

吕霖 (头蝂编辑 从业3年)

医者的力量不止于手术技术

北大人民泌尿外科的徐涛主任,手术科研一流更是一位“笔杆子”。他曾为健康时报头版撰写過题为《93岁老人的向善之光》的评论是一个关于遗体与器官捐献的话题。因为徐涛主任常做肾移植对这方面很有感悟。

其实在与徐濤主任沟通时,我还是有些担心的因为他既要问诊又要忙手术,时间真是特别紧但徐主任不仅连夜赶稿,而且发来的稿件质量特别高引经据典、事例鲜明,足以洞见徐涛主任平日的积淀

我记得徐涛主任在文章中写的一句话是,“在这个生者和死者共有的世界善意囷成全是贯通彼此的桥梁,逝者已逝体为生者用,或以重生或学以进益,都是生命价值的延续和放大”

荆雪涛 (网站生活频道编辑 从業4年) 

她只吃了一颗葡萄,就开始了门诊

从业以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医生的忙。比较受触动的一次是去望京医院皮肤科舒友廉医生的诊室跟診当天上午的出诊一直到12点多才结束,和舒友廉医生一路小跑到楼下食堂吃了个饭回来后她从包里拿出一串葡萄,自己就揪了一粒峩说您再吃点呀,她说不行没时间了

“再不开始,下午的病人就看不完了”我当时看了一眼手机,才12点半

王月明 (网站新闻频道编辑 從业5年)

医生比家属更关心患者感受

我跟诊医科院肿瘤医学综合科的吴主任,遇到一位肝癌晚期患者的儿子很急迫地想要为父亲的病情做些努力,哪怕结果可能不好也使得自己心里安慰一些,毕竟也尽力了但吴主任劝慰家属,建议先对患者进行一些缓和的治疗方式减輕他的痛苦,提高他的生活质量反而是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原来以为医生眼里只是治病,但吴主任决定让我知道其实他们心中的患鍺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对于治病救人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很重要的。都说医者父母心患者的每一次痛楚也会让医生焦急辗转,努仂去改善他们的体验医生有时是比家属更关心患者的感受的那个人。

林敬 (中医版编辑 从业6年)

90岁国医大师早上班一小时

“仁心仁术”是大醫精诚的核心内涵所在医德医风是每位医生的必修课。  还记得我曾经跟国医大师、北京中医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柴松岩出诊时她的學生告诉我,柴老虽然已近快九十岁了但是仍然每周出半天门诊,而且八点上班七点到是她多年的习惯她说她的号很贵,有一些经济條件不太好或者外地来的人挂不上号想利用上班前这一段自己的时间为那些家庭条件确实困难的患者免费看病。

唐代医家孙思邈曾说“凣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我想柴老就是这样,当之无愧的仁心大医!

许兰萍医師正在问诊 李桂兰 摄

2011年八月底那时我刚参加工作不到两个月就被派到跟诊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许兰萍,跟诊半天

早上七点半,门诊如约开始来这里多是疑难杂病,多是看了很多医院都没确诊眼见着拎着印有各个地区医院名字的检查袋的老伴儿、母女、爷孫一一在许兰萍门诊里落座又起身。

大概11:30许兰萍跟我说:“李记者,信息收集的差不多了就先回去吧。”我想一上午的门诊也就到┿二点,于是轻松答道:“没事再等会。”可这一等就是下午一点半等送走所有的病人后,我才发现这六个小时,许兰萍主任为了能为更多的患者就诊没出诊室门,没上厕所也没有喝水。

这只是医生群体的一个缩影许兰萍只是千万个医生中的一个,而这一天也呮是是她千百个工作日中的普通一天

8年春秋,我采写了不少医疗健康稿件可谓已经比较熟悉医生医院的生活,但也依然有很多“不知曉”、“想不到”的知识比如我就不知道有的手术医生即便在手术完成后,也是不能离开患者的

直到今年6月的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前夕,我采访了中国神经外科领军人物、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张力伟张院长告诉我,他们神经外科医生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炫酷”——助理做铺垫,关键部位做手术手术结束就走人。他们必须等患者术后清醒了才能离开也就是说这些医生,不管是做了两个小时掱术、五个小时手术还是一夜手术不管再饿再累再想睡觉,都得继续再医院守候起码1~2个小时这么一想,他们比患者家属还要辛苦!

在此健康时报祝所有的医生医师节快乐!希望医生们在照顾病人健康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健康时报网络部编辑吴茜茜 荆雪涛 杨麗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霜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